语文课堂大赛观课感想

2020-03-03 04:01:29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朴质的语文课的回归

观“第四届‘圣陶杯’中青年教师课堂教学大赛”有感

有幸参加“圣陶杯”中青年教师课堂教学大赛这场语文界的“豪门盛宴”。

活动之初主办方安排了两场学术报告。活动期间设多个分会场,采取专家、嘉宾主持与会议代表现场互动的形式针对语文教学某一方面的内容进行交流研讨。当然,最精彩的部分还属课堂教学竞赛环节。参与竞赛的老师们各个都拿出了看家的本领,虽然只是一节课,却能见他们平日里积淀的语文素养和扎实的教学功底:他们既重视语文知识的落实又重视学生的语言实践,真正做到了兼顾语文的人文性与工具性;他们注重加强诵读和阅读方法的指导,引领学生努力回归文本,依据文本的表达方式去做“原汁原味的阅读”;他们能够在课堂上提供给学生必要的学习条件,给学生学习的成果做出客观的评价,时而还会生成机智而幽默的思维碰撞。专家的点评总是一针见血,醍醐灌顶。来自扬州中学的学生们在课堂上的表现更是精彩纷呈,他们时而声情并茂的朗读,时而文笔优美的拓展,时而准确犀利的点评,台下时时响起热烈的掌声,大家不禁发出“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是为乐也”的感慨。

观摩这次全国性的课堂教学大赛,使我对课堂教学理念、教学方式得到又一次提升,其间丰满机智的教学,深入浅出的理论讲座,唇枪舌辩的专题论坛都给我们留下深刻的印象,使我受益匪浅。

在此,谈谈自己的观赛感想。

一、赛课不是“表演课”,在比赛中充分体现教师的素养的课才是好课。

素养对人的事业成功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教师素养包含三个层面:文化底蕴、教育追求、教育智慧。没有丰厚文化底蕴的教师根本不可能给学生铺上一层层温暖的、纯净的底色,高超的教育智慧支撑起教师的灵性,远大的职业境界支撑起教师的诗兴。作为一名青年教师更要从这三方面不断严格要求自己,增加自己的文化厚度,提高思想的高度,才能创造一个丰富的课堂。让我欣喜得的是,在广东闫敬霞老师上的《拿来主义》一课中,我看到了一位年轻教师的高素养。

首先,闫老师重拾课堂教学之真谛,尊重学生的阅读发现,注重学生之间的展示、交流、探讨,让聆听者领悟豁然开朗的境界。是的,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的教学应为学生的学习服务。要使学生在课堂上真正有所收获,教师必须关注学生学习的具体情况和特点,包括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水平、学习方式、学习习惯、学习进程、学习效果等。深入研究学生的学习情况,依据具体的学习情况,科学、全面、艺术地设计课堂教学,因材施教,才能创建真实而充满生命活力的语文课堂。这样的课堂教学才叫有效教学。异地做课,最难把握的是学情,不止一次看到,老师精彩的设计无法落实,不是老师讲得高深而学生一头雾水,就是老师与学生的兴奋点不一致,学生会的老师还在讲,学生想听的没在老师备课的范围里。

这节课闫老师抛开了原有的设计,临时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提出自己在初读时的困惑,老师归类,排序,答疑解惑。课堂少了做做,多了朴实,少了作秀,多了本色。其实,不论是怎样的课型都应该完成语文课应该有的实实在在内容,因此,回归“本色”回归传统,抓学生的问题,依情就势,尊重学生的阅读发现,注重学生之间的展示、交流、探讨,创造了一个生动的课堂。

二、强化朗诵在语文教学中的地位。

朗读是语文教学的生命,当年周国平在台湾辅仁大学读西洋文学时,其中一门就是“莎士比亚戏剧”研究,老师从第一堂课开始教学生一句话一句话地朗读,揣摩其中的韵味,直至最后一节课也如此,而周国平本人认为此课对他影响最深刻。叶圣陶先生曾说:“吟诵的时候,对于讨究所得的不仅理智地了解,而且亲切地体会,不知不觉之间,内容与理法化而为读者自己的东西了,这是最可贵的一种境界。学习语文学科,必须达到这种境界,才会终身受用不尽。”足见朗读在语文教学过程中的必要性、重要性。而纵观这次比赛课,北京的《琵琶行》和辽宁的《望海潮》显然有高下之分。

北京王广杰老师凭自己扎实的功力以范读感染学生,培养学生积极参与的精神,不时引起在场老师的阵阵掌声。是啊,还有什么比对诗词原作逐层深入的吟诵涵泳更能让我们走近作者的心灵、走进文本的意境呢?千古名篇《琵琶行》的无尽魅力又岂是粗浅如我者一节课所能解读?倘使学生因老师的多情的诵读,因而对沦落天涯者有了些许的心灵悸动,或因此记住那“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的琵琶女,那便是老师的自豪了。

相比之下,《望海潮》的执教者在引导学生读诗时就有些刻板。古诗文教学,别忘了那才华和成就远胜我们的伟大作者其实也是和我们一样有血有肉的人,只不过他们比我们有着更坎坷的际遇,更丰富的情感,老师应该拉着学生的手,走过璀璨的文字,穿越时空,去触摸那些灵魂,而不是让学生机械读三遍,再读三遍、男生读上句女生读下句等,为了读而读冲淡了诗歌的美感,没有任何意义。

三、再说说《杜甫诗三首》这节课。

诗歌是一种精巧的文学样式,对于它的解读,更应重视语言的分析。然而执教者定位在情景关系的讲解上,当成了专题教学课。这样也不是不可以,但是既然要当专题讲,就要符合知识教学的逻辑。看看这节课的教学过程,读诗——品诗中的情和景——讨论三首诗中的异同点。比较过程中,以登高作重要参照物——辨析将原诗与自改进行比较看情景关系——小练习(没充分展开),我产生了一些疑惑:诗歌是文学作品,文学是用语言塑造形象、反映生活的艺术手段,作者选用的词语到底有什么用,是非下功夫思考不行的。不要以为你翻译了一遍,就触及了语言,因为你翻译时所触及的都是语言的字典义、字面义,而不是语言的临时义、附加义——言外义(语境义)。我们所说的语言是指那些富含言外义的关键词语。选择知识介绍可以,但诗词教学要以鉴赏为主,而不是贴术语,讨论手法时,暗含预设,品过精髓了才可以点评,但学生对三首诗真味似乎没把握到。

特别说明的是,在扬州期间,我县所有高中老师利用晚上休息时间进行交流与研讨活动,大家一起进行细致听评课活动,有了这次扬州之行,老师们开拓了眼界,碰撞了思维,相信在教研活动中会激发出新的灵感,在未来的教学实践中大胆革新,稳步求进!

观课感想

观课感想

说课大赛感想

三模观课感想

观课和议课之感想

说课评课大赛感想

小学语文课堂的感想

观课

《分数的初步认识》观课感想

小学英语教学能手评选观课感想

《语文课堂大赛观课感想.doc》
语文课堂大赛观课感想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