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发建设临港新城的源动力

2020-03-03 13:56:55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开发建设临港新城的源动力

----港城集团创建学习型团队纪实

临港新城,一座面向21世纪的新城的崛起是从2002年起步的。当建设者的脚步跨越到2010年的时候,这座新城的开发建设到了一个需要转型发展的关键时刻。由基础设施向城市功能的转换,无论是新城发展需要加快转型,队伍的适应能力更需要一个质的提高。

开发需要我们学习,建设需要我们提高。大行学习之道,大兴学习之风,打造一支学习型、高素质的建设者队伍,这不仅是加强团队建设的需要,更是开发建设临港新城开发建设的源动力!

一、为什么要学习-----要使团队的每一个成员成为“专门家”、成为某一个领域的“特种兵”,集合起大家的智慧和力量,为港城再创辉煌做出贡献。

上海市委常委、浦东新区区委书记徐麟在临港新城调研之后提出了一个要求:“临港要做一个领先型的城市,没有目标可循,就是要做成别人的目标,集各大城市优点于一身。”

领先型城市的建设,面对的是没有现成的模式可以借鉴。要把这座新城建设成为“别人的目标”,面对的是没有成功的样板可以模仿。要“集各大城市优点于一身”,就需要在实践中探索,在开发中摸索,在建设中学习。担负着开发建设重任的港城集团肩上的担子不轻啊。这支队伍的能力强不强,水平高不高事关这座未来之城的成败荣辱。

当我们还在激烈地争论着如何进行城市功能开发、怎样进行项目落地的规划时,港城集团党委做出了一个令大多数人没有想到的、但又立刻感受到意义深远的决定-----在港城集团开展创建学习型团队的建设! 一个新的城市建设涉及到的功能涵盖了生活的所有方面。从生活必须的住房、出行、吃饭以及煤、电、水、气,到学校、医院、酒店、办公、通讯、消防等等,数不清的项目需要开发建设。对于一支在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打了胜仗的队伍,转而向新的领域进发的时候,明显地感受到自身的知识与技能有些力不从心。但港城集团干部员工自身具备的高学历的优势,为打胜新的战役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党委书记顾晓鸣意味深长地提出了一个学习的“方案”:围绕着开发建设的任务,在学习中每位干部和员工分工,掌握一个国家、一个地区、一个行业、一家企业的发展历程、发展现状和发展规律,研究、探索可供临港新城学习借鉴的建设实践和经验;掌握一个领域的理论知识、专业知识、法律知识。我们团队的每一个成员成为某一方面的“专门家”、成为某一个领域的“特种兵”,就能够集合起大家的智慧和力量。这样,我们团队的力量将被无限地放大,形成一支具备较强知识水平和开发能力的队伍。

党委三年创建学习型团队的决定在港城集团内引起了极大的反响。各党支部、各个部室、各个直属公司纷纷结合自身的实际制定学习计划。这些学习的计划突出的特点是紧密与在工作中遇到的问题联系起来。临港新城要建造起24个小区,房地产的发展成为这座新城功能开发的重中之重。担负着临港新城房地产开发的房产公司一面加快开发介绍,一面着手学习研究世界各国和国内在新建城市的房地产领域里的成功经验与教训;研究和跟踪房地产领域里领军企业的现状、发展;学习研究国家的房地产法律、法规以及行业发展动向等。房产公司党支部把这些学习任务放在与建设任务同等重要的位置,有专题研究学习,有详尽学习计划,有认真检查交流。

学习带来的成果是令人欣喜的。上海海港新城房地产有限公司响亮地提出了走低碳建设实践之路。他们把临港新城商品房项目“滴水湖馨苑”作为实践的示范。召开“上海浦东临港新城低碳实践研讨会”。编制临港新城低碳实践具体方案,确定临港新城低碳实践的第一个项目正式落地。从低碳理念的学习到低碳项目的实践,房产公司员工在自身的实践中切切实实感受到学习型团队创建带来的好处。当房地产市场面临着宏观调控的严峻形势时,房产公司沉着应对,把房地产形势回顾及市场展望作为学习的主题,发动全体干部员工提建议、想对策、出主意,结合临港新城“滴水湖馨苑”开盘销售情况及宏观、微观因素,对后市基本特征做分析展望。从全国到上海,再分析临港新城;从宏观经济走向到行政调控政策走向;从上海房地产下半年供、求关系分析到上海楼市预判等等。一次次分析就是一次次学习研究。由此提出了一条条对策和措施。

世界各国在新城开发中值得借鉴的经验与教训;营销新城与新城品牌的建立、推销、传播以及提升新城城市竞争力等问题;世界各国和国内湖泊与城市的关系问题;开发和管理城市湖泊与城市可持续发展的

问题;国内外拓荒性城市的建设管理的先进经验与教训;国内外在新城建设中土地管理、开发值得借鉴的经验与教训;国内外大型酒店的管理及营销的策略等等。一个个学习研究的课题在各个部室、直属公司展开。

二、怎样开展学习-----带着在临港新城开发建设中遇到的问题、困难、矛盾,主动去学习。以组织保证学习、以示范带动学习、以培训引导学习、以考核促进学习。

将学习的心得、体会转化为指导和创新工作的成果,是港城集团开展创建学习型团队始终追求的目标。学习型团队的创建需要的是机制保障。

在港城集团,每年两次的务虚研讨会被大家戏称为“头脑风暴”。“破坏与创新—美利坚式的发展道路”、“西班牙毕尔巴鄂城市研究”、“物联网—智慧、健康之都的核心”、“创新的灵魂—苹果公司研究”、“华侨城旅游地产对临港新城开发的启示”„„这一个个主题学习研究,使广大干部员工开阔了眼界,提升了能力,拓宽了开发建设思路,起到了很好的学习实效。近三年来,港城集团召开了5次大型专题研讨会。学习与研究产生了火花,经过研讨会上“头脑风暴”,形成了未来之城发展的思路。

在港城集团,建立了带着急需解决的课题展开学习研讨的机制。临港新城的低碳实践如何展开?在干部员工的学习研讨基础上,专门召开了论坛。来自国家住建部、市发改委、建交委、规划局的专家积聚一堂为临港新城出谋划策。如何实践严格控制碳排放指标、合理规划能源供应方式、充分利用可再生能源等,学习在深化,研讨在深入,思路在升华。像这样的论坛式学习研讨还有如何在临港新城利用好海洋能源资源?如何规划好建设好临港新城的桥梁?如何保持滴水湖水质安全等等。三年来这样“借助外脑”结合实际的学习论坛举办了5场。每一次的学习研讨成果都在转换为具体的行动。

学习型团队的创建需要的是创新方式。

学习是一种创造性的、具有潜移默化的积累,需要持之以恒的毅力,也需要在学习的方式上有所创新。在港城集团,创新了通过干部学习解读、交流学习心得的方式。党委组织学习解读《国有企业领导人员廉洁从业若干规定》,如何使《若干规定》中原则性很强的39个“不得”的行为,成为干部们的自觉行动,真正做到入脑入耳?照本宣科、死记硬背都不是好的学习方式。经过研究,采用在每两周一次的工作例会上,安排2名干部进行交流解读。每人每次解读2个“不得”。从“不得”做的事情的具体规定入手,结合廉政的相关规定和有关的案例来解读。有政策的解读,也有案例的分析;有原因的分析,也有需要记取的教训等。每次解读都采用ppt的方式配合解读。学习解读《若干规定》成为港城集团工作例会开始前的一个“固定节目”。干部们反映,采用这样的学习解读的办法,使这些必须贯彻执行的条文,在理解上更加通俗易懂。这些原则性很强的规定,是有着丰富具体的内涵要求的。每次牢牢记住两条,日积月累就能够详细清晰地记住这些规定,对于自身的帮助很大。

今年,市委市府主要领导春节过后工作视察的首站就来到了临港新城,对临港新城未来五年的开发建设提出了要求。为准确把握临港新城发展的总体定位,党委立即组织开展了《抓住发展机遇,加快港城建设》的学习解读活动,将市、区领导讲话和重要会议中与临港发展相关的内容浓缩成16个主题,分别由集团中层以上干部进行分析学习解读,力争通过解读,明确目标任务,促进开发建设。

学习型团队的创建需要的是开拓视野。

临港新城是一座未来之城。建设这样一座面向未来的新城需要有开阔的视野,需要集国内外一切先进的经验来建设好这座新城。视野,就是一种眼光。而这样的眼光是建立在学习的基础上。学习不仅仅是坐在家里苦读,更需要走出去学习。在创建学习型团队活动展开后,港城集团党委每年都安排好外出学习考察的计划,有针对性地去学习、去取经。

未来的临港新城要建成一座低碳节能、可持续发展的新城。带着需要,港城集团领导带队去长沙远大集团参观考察。带着问题与远大集团、远大空调设备、空品科技、能源利用、可建科技等管理团队就低碳节能、可持续发展、能源站建设、智慧之城建设、项目合作等课题进行深入、广泛和细致的交流探讨。考察了远大集团的办公区域、生产厂房、机组设备、样板房和智能化监控机房,被远大集团多年来的技术发展、节能减排理念的推广和实践和企业文化建设成就所感染。通过学习考察,对低碳建设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拓展了新思路,为临港新城城市低碳实践的合理定位、科学决策和技术的优化完善有了更加清晰的

发展方向。

几年来,港城集团中层以上干部每年至少有一次外出学习考察。每年安排一次全体员工的“红色之旅”,结合使命进行革命传统教育。每年港城集团的工作会议轮流安排到上海的郊区新城,既讨论年度工作,又参观考察新城建设的先进经验。多管齐下,多种渠道,使港城集团的学习型团队创建活动生动活泼、丰富多彩。

三、学习给我们带来什么-----凝聚人心,内强素质,学习与工作的结合,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既要有理论的高度和深度,也要有推进工作的广度和力度。打造一支富有一定理论素养、具有开拓创新精神、有着较强的新城开发建设能力的团队。

创建学习型团队的三年,在港城集团形成的是“敢挑重担的勇气、艰苦奋斗的豪气、坚持真理的正气、探索创新的锐气、合作共事的大气、育人用人的胆气”。

在学习中,港城集团做到了“有主题有计划、有思考有研究、有问题有分析、有理念有实践、有继承有创新”。

每年,党委中心组的学习专门拟定是个专题。这些学习专题紧扣临港新城的开发建设,有思考、有提示、有研究、有参考。学习的方式有集体研读、专题讨论,也有自学研究、个别交流。党政领导班子成员在全体干部学习会上做到带头解读、带头交流、带头谈学习思考中的体会,在学习中做表率、当模范。带着问题,学习研究,知识共享,实现创新----港城集团创建学习型团队的步伐迈开了。由此带来的是一发而不可停息的学习氛围。每两周的工作例会上,各个部室和直属公司在汇报工作时,把学习的体会进行交流;各个党支部的组织生活会上,布置、汇报、交流学习的体会成为主题;“七•一”期间党委向每一位党员发送纪念的礼物是学习的书籍;中心组学习的专题成为全体干部共同讨论的议题;从读《苦难辉煌》到《中国共产党历史》,从读世博会经验介绍到新城开发的经验与教训等等,读书在港城集团形成了一种浓浓的氛围„„。

在港城集团的每一个部室、直属公司带队的干部们,个个都选择了自己学习研究的课题。既要与主管的工作结合,又要有一定的深度和广度;既要成为学习的标杆,又要当好实践的排头兵。

原港城集团规划部副经理、现任滴水湖公司副总总经理的翁慧俐同志,根据临港新城交通规划的现状与要求,选择了“自行车租赁系统”这一研究课题。她整理国内外相关资料,对于目前上海已稍有雏形的自行车租赁系统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分析。了解到张江和闵行已有了不错的示范效应,她冒着酷暑对相关政府部门、实施企业进行实地调研,掌握第一手资料。她与临港区域内入驻的企事业单位进行联系,走访了目前构成临港地区常住人口主要来源的海事大学、海洋大学等单位,了解学生与教职员工的实际需求,对临港地区的自行车租赁系统进行了初步规划,形成了几万字的研究报告,对临港新城健康之都的建设具有重要的参考和实践意义。

在编制港城集团“十二•五”规划,党委组织中层以上干部进行了“十二•五规划学习解读活动”。群策群力,集思广益,对港城集团未来五年的发展和临港新城主城区“十二•五”规划的编制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

针对临港新城主城区应该发展什么产业的课题,党委组织了产业发展学习研讨活动,围绕产业发展,每个党员根据自学成果提出了许多主城区产业发展的建议,为领导决策提供了依据。

在学习型团队的活动中,有着主力军称号的共青团员们始终活跃在活动的前列。他们根据党委的要求,组织了读书活动,开展了学习解读《六个怎么办?》活动,进行“我为临港新城开发建设献一计”的ppt大奖赛,结合团队精神的培育开展野外拓展训练等等。

根据临港新城开发建设适度超前的原则,组织党员、干部员工进行学习考察活动。通过出国考察,学习先进国家的城市开发理念,利用图片视频等丰富形式形成了大量的考察报告,为临港新城的开发提供了众多有益的火花;通过考察国内各类新能源产业基地,实地了解太阳能、风能、潮汐能等最新的绿色能源技术,为临港新城“绿色之都”建设提供技术借鉴。

《临港新城产业发展研讨会成果汇编》、《“十二•五”发展战略规划》、《(国有企业领导人员廉政从业若干规定)解读汇编》、《浦东新区第三次党代会精神学习材料汇编》等汇集干部员工学习体会的小册子在展

示着港城集团学习型团队活动开展后的点滴。在这些汇编成册的成果面前,港城人没有满足,他们还在继续前行,因为港城的建设是持续不懈的,学习将是永无止境的。

学习型团队活动凝聚起开发临港新城的一个共识:将临港新城建设成为绿色之都、智慧之都、健康之都!学习型团队活动形成了建设临港新城的一个共识:建设城市,发展产业,集聚人气,培育文化,营造环境。

港城集团的学习活动融入在实践中,已经在临港新城未来的开发建设中结出丰硕的成果。

临港新城

临港新城的主题规划与开发

上海市临港新城管理办法

临港新城与景观生态

临港新城多管齐下加快中央商务区建设

上海市临港新城管理办法(上海市人民政府令第16号)

港西新城价格表

上海市临港新城管理办法(修正)(2003年12月28日上海市人民政府

临港泥城苑

临港街道工作计划

《开发建设临港新城的源动力.doc》
开发建设临港新城的源动力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