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乌合之众——大众心理研究》有感

2020-03-02 23:45:44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读《乌合之众——大众心理研究》有感

经过近一年的翻阅,终于在今年寒假里将这本书通读了一遍,为这次深刻的阅读画上了一个句号。

选择这本书,是因为我对心理学和管理学比较感兴趣,并且有当时六院的人文社科教研室的导师的因势利导,因此我曾特意选修过心理学的相关课程,对一些心理学的基础概念有了一定的了解,所以才会选择这本书进行深入的学习。 本书的作者是法国著名社会心理学家,群体心理学创始人古斯塔夫·勒庞,而《乌合之众》是他作品中最为著名、影响最为广泛的一本心理学专著,被翻译成近二十种语言,在国际学术界有着广泛影响。大名鼎鼎的心理学大师弗洛伊德如此评价这本书:

“勒庞的《乌合之众》是一本当之无愧的名著,他极为精致地描述了集体心态。”

书中阐述了大量近乎“不可思议”的观点,而每个观点都可以拿出来讨论,做一大段文章,但是这里为了节省篇幅,我选择一些我看来非常具有争议性的观点,阐述一下自己的理解。

“群体只有很普通的品质。 群体只有很普通的智慧。 群体也只有最基本的智能。

群体同时也只具有最低甚至更低层次的智力。 ……

群体智能从事最低级的劳动,而涉及普遍利益的决定,只能由杰出人士组成的决策中心来做出。

……

群体的叠加只是愚蠢的叠加,而真正的智慧却被愚蠢的洪流所淹没。”

可以说,上面的三小段文字,在现实中不乏“鲜血淋漓”的实例,但是又总感觉跟社会意识形态处处相违背——人民群众创造历史。后来通过各方面的交流和探讨,才意识到书中所说的“群体”,具有一定的心理学上的定义,而不是常言中的“群体”。

勒庞眼中的群体,是指面对某些事情的时候,具有共同的某种相关性的行为的个体总和。这些个体在面对一些事情的时候,能共性地产生一种情绪或行动,才能成为书中所说的“群体”。 因此,此“群体”与“人民群众”是完全不同的概念,不能相提并论。但从这些心理学理论中,也能为我国很多制度找到科学依据,最明显的例子便是——民主集中制,这个集中的民主,就是书中所说的杰出人士组成的决策中心。

“群体不承认障碍。 ……

群体根本没有能力来理解这种障碍的存在。

群体就是优势,数量上的强大让他们感受到自己的势不可挡。 ……

群体之中的成员不存在不可能的概念。”

看到这几段话,我首先想到的便是——“大跃进”、“*”。当年大炼钢铁的全民、当年的红卫兵,不能谓之为“人民群众”,而更像是勒庞所说的“群体”,他们不承认任何障碍、不认可任何不可能,造成了无法估计的惨烈后果。 另外,书中列举了大量法国大革命时期的实例,而作者成书的时期距离大革命已逾百年,可见作者作为法国人对这场“大革命”的感受有多深刻。而作为国人,我能想到类似的群体性事件则是对应的“大跃进”、“*”,这并不是偶然,其中多多少少存在一定的相似性。

或许是因为国内对群体性事件的敏感性,导致时至今日中国也没有在心理学,尤其是群体心理学方面,普及率很低。就我个人认为,心理学可以应用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有人的地方就有心理学生长存在的沃土,而国内心理学研究和普及水平差强人意,导致很多政策变味、股市敏感失控、意识形态侵蚀、甚至宏观调控失效等恶果。

读《乌合之众:大众心理研究》有感

《乌合之众:大众心理研究》读后感

《乌合之众:大众心理研究》读后感

《乌合之众—大众心理研究》读后感

《乌合之众大众心理研究》读后感

乌合之众大众心理研究读后感

《乌合之众—大众心理研究》读后感

《乌合之众大众心理研究》读书报告[推荐]

读《乌合之众》有感

读《乌合之众》有感

《读《乌合之众——大众心理研究》有感.doc》
读《乌合之众——大众心理研究》有感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