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相教学设计[优秀]

2020-03-02 22:44:56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蜀相》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本单元的诗歌鉴赏指导:以意逆志知人论世。王国维先生说:“由其世以知其人,由其人以逆其志,则古人之诗,虽有不能解者,寡矣。”所谓“逆”,即为迎受、接纳,考证、探究,追溯、反求。今天我们就来尝试用“以意逆志,知人论世”的方法鉴赏一首诗歌。鉴赏分五步进行。(投影)

1、参读资料,了解诗人。

2、初读感知,觅得诗心。

3、涵咏字句,品出诗味。

4、参照比较,探求诗风。

5、摘抄品评,滋养诗情。(课外)

第一环节:参读资料,了解诗人 一、导入:

他一个瘦骨嶙峋的夫子,一步一忧,每饭必愁。穷其一生追求着,渴望着,结果却是一生的忧思悲愁,艰难困苦。年轻的他也曾豪情壮志,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但政局的动荡,官场的日趋腐败,使其理想破灭,他悲愤的喊出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他心忧国家,“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他胸怀天下,“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他也曾极度欢喜,那是得知官军胜利的消息时,他会高歌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怀才不遇的他为君忧,总希望能为君尽忠;为民忧,希望为黎民谋利。命运却让他要成为一个伤乱时期的诗人。让他的诗歌记载下那时事,那时情。于是有了他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的悲伤。有了他“天边常作客,老去一沾巾”的凄苦,他的悲苦,纠缠着他一生为国为民的无私之心,最后化成了他“艰难困苦繁双鬓,潦倒新停浊酒杯”的无奈,悄然而逝。真的让人“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他的诗歌艺术丰富多彩,或雄浑奔放,或沉郁悲凉;或辞藻瑰丽,或平易质朴,创作态度非常严谨,“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他创作成就辉煌,韩愈有云,“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他就是杜甫,被誉为诗圣。

二、背景介绍

请同学们看注释,这首诗写于哪一年?哪位同学能简单介绍这一年前后杜甫的情况?

明确:安史之乱师755年爆发,762年结束的,当时安史之乱还没有平息。看来大家对这首诗的写作背景还不算特别了解,老师为大家介绍一下。此诗作于唐肃宗上元元年(760)。杜甫避乱成都的次年春天,安史之乱仍未平息,唐王朝仍处于风雨飘摇之中;唐肃宗信任宦官,猜忌如杜甫这样真正忧国忧民的文人。杜甫经历了一系列仕途打击,其“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理想彻底落空。当时诗人流落蜀地,寄人篱下,困厄穷途,家事、国事均忧心忡忡,苦闷彷徨。

第二环节:诵读感知,觅得诗心。

1、诵读指导

①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学习古代诗文,尤其要重视诵读。下面我们把这首诗齐读一遍,希望大家读准字音,读准节奏。找同学读。有什么问题,哪里处理的好,哪里处理的不好,为什么?

②如果诗歌的感情基调是感伤的、叹惋的,那我们在诵读时读得慢,低沉些,读出点感伤。反之则相反。本诗的感情基调是?语速语调该是如何? 明确:感伤,叹惋。深沉。

③《蜀相》是一首七言律诗,七言句的节拍有两种方式:X X一X X一X X一X 和 X X一X X一X一X X。请同学们据此给《蜀相》的诗句划分节拍。要懂点格律,读准节拍。 再找同学读。比较前后的区别。

诗言志。我们读诗,要学会揣摩作者的思想感情。如果要你将全诗表达的情感浓缩到一个字上,你会想到诗中哪个字?

1 明确:“寻”,为作者表达的是对诸葛亮的景仰之情,“寻”能表达这种感情。“泪”,全诗表达得是作者的惋惜之情,为诸葛亮出师未捷而惋惜,为不得志的英雄而惋惜。

师:看来同学们对作者要表达的情感还是有一个初步的感知。我认为,在这首诗中作者表达的正是这两种情感:对诸葛亮的景仰之情以及对他和像他一样的英雄壮志未酬、功业未就的惋惜之情。

④播放朗读音频。全班齐读。

第三环节:涵咏字句,品出诗味。 整合学生提出的问题.

同学们提出了8个问题:①诗的开头两句一问一答,有什么好处?②对于

三、四两句,为什么同学们存在两种不同理解?③“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中的英雄指什么人?④杜甫用“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两句概括诸葛亮一生功绩,是否准确?⑤“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一联中,哪两个字与此诗的关系最为密切?⑥此诗写诗人在诸葛祠吊古,为什么题目用“蜀相”而不用“诸葛祠”?⑦丞相祠堂何初寻?一个“寻”字好在哪里?⑧“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中的“自”与“空”两字好在哪里?根据大家的疑问,老师进行了整合,形成以下三个问题。(投影) (1)如果有人对原诗做一些改动,你认为这样改好不好?为什么? 蜀相(改为“诸葛祠”)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改为“树”)森森。

映阶碧草自(改为“尽”)春色,隔叶黄鹂空(改为“皆”)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2)颈联上下句的关键词的分别是什么?为什么用这些词概括字诸葛亮的功绩? (3)“英雄”具体指哪些人?为什么诸葛亮的结局“长使英雄泪满襟”? 下面请同学们围绕这些问题进行讨论,稍后我们进行交流。

1、哪个同学谈谈对题目的理解?谈谈标题改为“诸葛祠”好不好?

“蜀相”就是诸葛亮。公元221年,魏、蜀、吴三国鼎立之时,刘备在四川成都立国称帝,历史上称为蜀汉,任命诸葛亮为丞相,所以杜甫称诸葛为“蜀相”。 不好。本诗表达的感情是对诸葛亮的敬仰而不是诸葛祠。 全诗着眼点在诸葛亮这个人不在诸葛祠这个地。如果用诸葛祠就偏了。

许多专家是这样理解的。不过老师有不同的意见,提出来供大家参考。以地或物的名称作题而其意在人的诗篇也不是没有,杜甫咏叹诸葛亮的作品中,《咏怀古迹》(其五)和《八阵图》就是,这样命题好像也没有偏离诗歌的主旨。我认为,这样命题杜甫的切入点是诸葛亮的政治身份,杜甫当时身处乱世,渴望有圣君贤相来匡扶摇摇欲坠大唐江山的处境。再说,“做贤相”是杜甫的志向,可惜自己报国无门,功业未就,所以选此角度能抒发郁闷和隐痛。这个视角,诗末\"出师未捷身先死\"的惜痛表现得极为切肤:圣主良相,如果千载难逢的一对绝配,仍然没有能够成就兴兴复汉室之大业,可知天道弄人,后世怀才不遇者之伤痛,又深了一层。

2、开头两句用了什么修辞手法?题为“蜀相”,却从“丞相祠堂”写起,有何用意?“柏森森”用在诗中有何深意?

设问,自问自答,点明丞相祠堂的所在地。

从“丞相祠堂”写起,而题为“蜀相”,写祠堂是为了写人,表达了对诸葛亮的追思、仰慕和钦敬。一个“寻”字突出了这种感情。因为心思其人,所以才要寻访其庙。

“柏森森”一词,“森森”是高大茂密的意思。一是写出武侯祠的历史悠久,静谧、肃穆的气氛,适合追奉先人;二是衬托诸葛亮高大、正直的形象,表现了历代人民对诸葛亮的爱戴,表达了诗人对诸葛亮的崇敬之情。

(“锦官城”是成才的别称。因织锦业发达,汉朝曾设有锦官来管理,所以后来又把成都称为锦官城。)

3、颔联能否改成“映阶碧草尽春色,隔叶黄鹂皆好音”?

不能。“碧草春色”“黄鹂好音”不算荒凉之境,应该是春意盎然的景象,这也可以表达作者的心情。因为景

2 虽好,但作者无心欣赏。用“尽”“皆”传达的是兴奋的高兴的心情。

这是反衬手法,以乐景衬哀情。在士大夫的潜意识里,芳草本为贤者设,赞歌只为英雄唱,红花绿叶,芳草美人,方相得益彰。眼前的武侯祠,尽管碧草依然映阶,黄鹂还在啼啭,但时过境迁,物是人非,先哲已去,如今遭逢乱世,没有了像诸葛亮那样的济世英才,因而心中涌起无限的感伤和凄凉!对眼前景,思祠中人,见满院萋萋碧草,却觉寂寞之心难言;闻数声呖呖黄鹂,倍感荒凉之境无限。所以,诗人才有“自”“空”二字的深沉感慨。这种写法古诗中很多,如唐代诗人李华《春行即兴》:“芳树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鸣。”李清照:“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陆游的《书愤》:“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它们都能取得同样的表达效果。

4、颈联上下句的关键词分别是什么?为什么用这些词概括字诸葛亮的功绩?

上联的“三顾”指刘备三顾茅庐,侧面映衬。下联的“开济”,“开”指帮助刘备开国,济指辅佐刘禅继位。这表达出作者对他的敬仰。落脚点在“天下计”和“老臣心”。“天下计”说明他的雄才大略。“老臣心”说明他忠心耿耿,无私报国。

历代文人有不少人赞美诸葛亮,比如河南南阳市的卧龙岗有一副对联这样评价诸葛亮:“收二川,排八阵,六出七擒,五丈原前,点四十九盏明灯,一心只为酬三顾;取西蜀,定南蛮,东和北拒,中军帐里,变金木土爻神卦,水面偏能用火攻。”诸葛亮可赞美的东西很多,作者为什么选取“天下计”和“老臣心”这两点呢?

请同学们结合诗题和作者的生平理想思考。作者是为了表明他的确是个贤相。上联突出他身为人臣能“尽智”。下联突出他历刘备父子二朝忠心不二,彰显其“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品质。对一代名相无以伦比的敬仰之情溢于言表。他特别强调这一点老师揣摩可能有以下因素:其一,杜甫的志向是当一名臣相,杜甫有这样的诗句:“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意思是辅佐皇上,使之成为堪与历史上的尧舜相比肩的有道明君,让老百姓过上男耕女织、秩序良好、民风淳朴的生活。可惜理想落空,他觉得诸葛亮做的正是他想做的。其二,当时安史之乱仍未平息,唐王朝仍处于风雨飘摇之中;唐肃宗信任宦官,猜忌能臣,缺乏尽忠,没有能臣,让杜甫担忧。因此,他瞻仰诸葛祠,着力强调的正是诸葛亮的“贤相”风范。

5、尾联“英雄”具体指哪些人?为什么诸葛亮的结局“长使英雄泪满襟”?

英雄指像诸葛亮一样壮志未酬而含恨终身的英雄人物。也包括杜甫自己,从小立志干一番事业,却郁郁不得志,一生坎坷。

因为许多人与诸葛亮经历相似,也壮志未酬,他们甚至还不如诸葛亮,如杜甫,尽管想当贤相,却不得重用,只有仰慕别人的份,因此必然会“泪满襟”。

《唐诗钞》中就有这样的批注:“公之为武侯恨,正所以自恨也。”杜甫借古人抒发自己的怀抱,实际上也唱出了普天下壮志难酬者的心声。比如四十多年后,中唐时革新派首领王叔文在“永贞革新”失败时就曾吟诵这两句诗,以至欷歔而下。几百年后,北宋末年抗金名将宗泽,也曾深受感动。当时,宋王朝的两个皇帝徽宗与钦宗父子二人双双被金人俘虏,宋高宗逃跑了,为了抵抗金兵的南侵,已经70岁高龄的宗泽,亲自带兵镇守尚未沦陷的当时的过黄河,抗击金兵)而逝。这些都说明了杜甫这首诗的成功,显示了杜诗的魅力。清人邵子湘评论这首诗的后四句说:“自始至终,一生功业心理,只用四语括尽,是如椽之笔。” 6、小结:杜甫的咏史诗是有其特点的,这就是密切联系现实,密切联系自身。《蜀相》不是为咏史而咏史,为歌颂诸葛亮而歌颂诸葛亮。而是借诸葛亮的功业未遂来慨叹自己的壮志未酬。同时也要求自己,自己的朋友“早据要路思捐躯”,像诸葛亮那样国而忘身;还希望唐肃宗能像刘备那样,能够信任像郭子仪等那样忠心耿耿的老臣。

第四个环节:参照比较,探求诗风。

诗人在长期的创作中,会形成自己与众不同的特点,包括选材,包括意境等等。大家看下面三首诗,请大家判断一下,哪一首是杜甫的作品?其他两首的作者你能猜出来吗?

(1)送韩侍御之广德 作者?

昔日绣衣何足荣,今宵贳(shì)酒与君倾。 暂就东山赊月色,酣歌一夜送泉明。 (2)南征 作者?

3 春岸桃花水,云帆枫树林。 偷生长避地,适远更沾襟。 老病南征日,君恩北望心。 百年歌自苦,未见有知音。 (3)辛夷坞 作者?

木末芙蓉花,山中发红萼。 涧户寂无人,纷纷开且落。

哪位同学说说哪首是杜甫的?并说出推断的理由?

生二:我是从“偷生”“沾襟”“百年歌自苦”等词句及其整体意境推断的。

师:有多少同学同意这一观点?(约四分之三的同学举手。)看来绝大多数同学的推断是正确的。那么其他两首诗的作者呢?谁能推断?

生一:第一首我感觉是王维的,第三首感觉是陶渊明的。 生二:我觉得第一首是李白的,第三首是陶渊明的。 师:为什么觉得第一首是李白的? 生二:里面有“何足荣”“贳(shì)酒”“赊月色”等字句,李白的诗歌也经常提到酒、月色,并且诗风比较浪漫?

师:浪漫? 生二:豪放。

师:推断得很正确,分析得也很精彩,好。为什么觉得第三首是陶渊明的? 生二:感觉是田园诗,陶渊明是田园诗人。 师:有不同意见吗? 生三:是李商隐的吧。 师:同意吗?

生四:是田园诗,是陶渊明的。

生五:是王维的。王维也是田园诗人。 师:有同意这个观点的吗?

生六:我觉得是王维的。王维的诗“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感觉这一首也有这个特点。唐代也是有山水田园诗派的。

师:这个同学真不简单,推断正确,而且理由充分。老师补充一点,王维的诗中还有一种禅味。下面我们再来研究一下杜甫的这首《南征》,请同学们结合注释和对作者的了解,任选一个角度比较一下这首诗与《蜀相》的异同。(投影) 南征 杜甫

春岸桃花水,云帆枫树林。 偷生长避地,适远更沾襟。 老病南征日,君恩①北望心。 百年歌自苦,未见有知音。

注释:君恩:指经严武表荐,蒙授检校工部员外郎一事。

背景:此诗是大历四年(769)春,杜甫由岳阳往长沙途中所作。这时距他去世只有一年。诗篇反映了诗人极度矛盾的思想感情。

师:(学生思考1分钟左右后)谁能谈谈?

生一:我觉得两首诗都用了写景抒情的表现手法。 师:能说具体一点吗? 生一:《蜀相》中“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是乐景衬哀情,这首诗中“春岸桃花水,云帆枫树林”也是。

4 生二:《蜀相》表达了作者对诸葛亮的仰慕之情和对壮志难酬的英雄的叹惋之情,而这首诗表达的是渴望报效国家可是疾病缠身的矛盾心情。

生三:两首诗都写到了“泪”,《蜀相》中“泪满襟”,这首诗“沾襟”。 生四:我觉得风格相同,意境都很哀婉。

师:这位同学能从风格的角度比较两首诗,很好。知道杜甫诗风如何评价吗? 生一:沉郁顿挫。

师:什么意思?(生或摇头或沉默)“沉郁”是感情的悲慨,壮大,深厚,表现国家安危,关心生民疾苦的主题。“顿挫”是感情表达的波浪起伏,反复低回,感情深沉阔大。

第五个环节:摘抄品评,滋养诗情

师:学生诗歌单元,我们还应养成摘抄、点评的好习惯,这一环节主要在课外完成。具体的方法很多,可以写随笔,如:(1)乐景衬哀,倍增其哀——谈 “空” “自”的表达效果;(2)寻找“对接点”——借古抒怀探微;(3)因“寻”生悲,悲由“寻”来——“寻”之妙用管窥。还可以对你欣赏的诗句做点评。如“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可以这样点评:老杜作诗,喜用一个“自”字,“自”字的妙处,正在沟通情与景的关系,诗人笔下之景,用“自”字联系,烘托出诗人心境。还可以通过散文、诗歌等形式与诗人对话,进行跨时空的沟通与交流。下面是老师读了《蜀相》之后写的一首诗,请同学们读一读,体会老师是如何解读杜甫的。(投影) 倾听杜甫

杜甫,你是寻找宝藏的孩子

携着诗歌的巨臂在唐朝的风烟里寻找、迷失 记下了每一个黄昏、雨夜和徘徊的足音

当我找不到哪间茅屋可以盛放你高洁的灵魂时 我渴望,渴望能倾听你的心声

我想听

你这位读书破万卷的名门之后 何时走出书斋,裘马轻狂 何时登临绝顶,睥睨众山

又是在何处与李白同醉,与高适和唱

我想听

一个高洁的灵魂怎堪朝扣富门、暮随马尘 老妇的告白,征人的陈述 路边的饿殍,朱门的歌舞

又是如何搅乱你伤痕累累的心湖 我想听

你如何宽慰新安吏抓来的壮丁 如何慰藉新婚别夫的妇人

烽火连三月如何传递可抵万金的家书 风雨飘摇中迈着怎样的步履走进羌村

我想听

何处的翠柳边有两个黄鹂 何处的小舟上有独立的危樯

5 知时的好雨何时敲打游子的无眠

放歌纵酒后的你可曾穿过巫峡回到洛阳 我想听

西郊草堂的床头屋漏是否修葺 千万间广厦为何只庇天下寒士 锦官城的蜀相为何让英雄洒泪如雨 安史之乱中你与妻儿有怎样的分合离聚

我还想听

贫穷何以成就伟大 困窘怎样坚守内心 国家不幸为何诗家幸

满目疮痍的时代为何有你这样仁厚深沉的诗人 ……

我想听,我想听你的心声

然后跟着你往洛阳走,往西南走、往大唐的土地走 体会沉郁顿挫,体会忧国伤时 或者泡在你的泪水里

寻找有厚度的人性,有张力的精神 ……

师:今天我们采用“以意逆志,知人论世”的方法自主欣赏了杜甫的《蜀相》,相信大家对杜甫其人,对这首诗会有新的感悟,请同学们再来读一读这首诗。 生:(齐读。感情很投入,很整齐。)

师:读得不错,可惜语速快了一点。我们站起来,一起把这首诗有感情地背诵一遍。

《蜀相》教学设计

《蜀相》教学设计

《蜀相》教学设计

《蜀相》教学设计

《蜀相》教学设计

蜀相教学设计

《蜀相》公开课教学设计

蜀相教学设计制作

蜀相

蜀相

《蜀相教学设计[优秀].doc》
蜀相教学设计[优秀]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