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水不忘挖井人 教学案例

2020-03-02 12:52:04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吃水不忘挖井人》教学案例

中文系 张舒 弓家庄小学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学会10个生字和由生字组成的词。

2.理解每句话、每段话的意思,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并背诵课文。 过程与方法:

通过朗读、思考、讨论,理解课文内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初步懂得饮水思源的道理。了解毛主席是怎样关心人民疾苦,为人民解决困难,造福人民的。教育学生,要热爱共产党和毛主席,不要忘记那些教育、帮助、关怀过自己,对自己有恩德的人。 重点、难点: 重点:

识字、写字。 难点:

1.弄清句与句之间的联系,理解课文内容。

2.通过学习第三自然段,认识毛主席关心人民群众疾苦的高贵品质。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朗读课题。 (师板书课题)

师:同学们,我们今天学习哪一课?

(生不由自主地开始朗读课题)

师:(惊奇地)这个课题中有三个生字,我还没有教,你们就会读? 生:(自豪地)会!

师:谁来读一读?(连续请数名学生朗读,再齐读,要求读正确、响亮,目的在于认识生字“忘”、“挖”和“井”) 师:谁愿意一个人来读?

(生纷纷举手,请一生读,指导读出一定的语气) 生:吃水不忘挖井人 师:(模仿生的朗读语气)“吃水不忘挖井人。”谁能读的更好,谁再来读? (一生读)

师:(高兴地)非常棒!老师问大家,吃水的时候,不能忘记谁? 生:挖井人!

师:谁来再读一遍,把你的意思告诉大家? (生朗读,把“挖井人”三个字读得重些)

二、整体感知,自读自悟。

师:刚才大家把课文题目读得特别棒!下面我们要朗读课文,老师不教你们,你们有没有信心读的正确、流利? 生:(声音响亮、充满信心地)有!

师:那好,给大家八分钟的时间,你想怎样读就怎样读。我们看谁读的好? (指导生选择适宜的形式进行朗读:识字能力较强者独立朗读;阅读能力一般者小组合作,相互探究改正;少数识字能力较弱者师重点辅导)

师:老师刚刚听了几位小朋友的朗读,发现他们读的时候,声音非常响亮,而且发现自己读错会马上改正!老师非常喜欢这样的小朋友,你们愿不愿意做这样的小朋友呢?

生:(齐声)愿意!

师:现在我们来一场朗读挑战赛。请你找一个平时朗读稍微比你读的好的人向他挑战!由挑战的人选一段读得好的向别人挑战,两人比一比,看谁读得更好? (生自由分组竞赛性朗读,之后请几组同学来展示) 师:(对挑战者)你有信心吗? 生:有!

师:我们为你加油!

(两人赛读课文第一自然段,两人的表现不相上下,生纷纷鼓掌)

师:你看,同学们都在为你鼓掌叫好!你觉得自己这次为什么能读这么好? 生(自豪地)我都读了好多遍了!

师:哦,读得多了就读的好了!(转身向被挑战者)你看,他要超过你了。怎么办?

生:(很有信心地)以后我会多读几遍,一定不让他超过!

三、重点朗读,读出感受。

师:看你们读得这么好,老师也想试试,可以吗? 生:可以!

师:那你们也当当小老师,看看老师读得好不好? 生:(大声地)好!

师:那好,我读比较好读的第二自然段。(师朗读,故意读错两个字,语气读的平淡)

生:(争先恐后的)老师,我来!我来!

生:你把“井”读成“jin”了;把“战士”读成“战土”了!

师:我真是太粗心了,读错了这么多!(懊恼)你们可不能向老师这样,错这么多啊!这的生字有点多,就容易读错。课文中,你们觉得哪些字比较难认,咱们一起来找一找,好吗?

生:好!(请一生当小老师,圈圈、认认,说说自己觉得难的字,再由老师领读) 生:老师,你还有的地方读的不好,你读的没有感情。 师:那你来读一读,好吗?

生:好!(重读了“村子里没有井”、“要到很远的地方”等) 师:读的真好!说知道他为什么读的这么好啊?

生:因为村子里没有井,乡亲们没水喝,他们会很伤心的。你读的这么高兴,当然还是他读得好! 师:有道理!

生:挑水要走很远的路,我们应该读的慢一点。老师你读的那么快,一下就到了,还是他读得好!

师:那读完后,老师让大家思考几个问题,好吗? 生:(齐声)好! 师:(思考)

(1)毛主席在那儿住的时候看到什么?哪句写着呢?再细读这两句话思考这个问题。

从\"很远\"这个词看出什么?(画出这个词)想象,没有水吃,会有哪些困难?结合这两句话来想象。在此时毛主席会怎么想呢? (2)那么毛主席是怎么做的?读第三句讲一讲。

\"带领\"是怎么做?画上这个词。想象挖井时会受哪些累?

(3)为什么毛主席要带领战士和乡亲们挖井?(处处为人民着想,为人民群众解除疾苦)

小结:这一自然段有三句话,前两句写毛主席挖井的原因是沙洲坝没有井,吃水到很远的地方去挑,后一句写毛主席带领战士和乡亲挖了一口井。朗读这句时,要读好刚才画出的词,体会这两句的顺序。

四、细读课文、看图学文。

师:毛主席这样关心人民,那么沙洲坝的乡亲又是怎么做的?接下来我们来学习第三自然段。看课文插图,讲讲图上画的是什么? 师:书上是怎么写的?读第三自然段,用几句来写的? 生:(有感情的齐读第三段)。 师:读完后,动动你们的小脑筋: (1)\"立\"是怎么回事?\"时刻\"怎么讲?

(2)讲讲\"吃水不忘挖井人,时刻想着毛主席\"这句话的意思。

生:因为有了毛主席带领村民去挖井,村民们才能吃上水,所以村民们不会忘记毛主席。

师:回答的非常好!

师:把这句话画下来,想乡亲们为什么要立这块碑?为什么要在解放后立碑? *.教师讲解:因为乡亲们听见的不仅仅是解决人民多年未解决的吃水问题,而是毛主席为普天下的劳苦大众谋幸福,解放全中国让人民当家做主人,面对美好的生活,人民又怎能忘记这位新中国的谛造者呢?!

因此,\"吃水不忘挖井人,时刻想着毛主席\"就有一语双关的意思。也就更生动表达了人民翻身不忘共产党,幸福感激毛主席的深厚感情。让我们永远记住这位共和国的创始人和他从事的伟大事业,树立为人民谋幸福的远大志向。 师:除了毛主席以外,还有好多的革命家、老前辈也是这样处处为人民服务,谁来讲一例?(学生争先举手回答)

生:咱们下一课要学习的王二小。(讲了关于王二小的故事)

师:这位同学真爱学习,连咱们即将学的下一刻的内容都知道了,同学们下去也要向他学习!还有你很多为人民服务的革命先烈,他们一直活在我们的记忆中!由于时间关系,咱们就只让这位同学回答一下,剩下的咱们下节课再说,好吗? 生:好!

五、课堂小结

师:今天也有许多叔叔、阿姨为我们能过上幸福生活在辛勤的工作,有的甚至付出宝贵的生命,我们应该怎样做?

小结:永远记住那些为了我们的幸福做出巨大贡献的人,也不要忘记对自己关心、帮助过的人。所以说课题的这句话,\"吃水不忘挖井人\"已经被广泛运用为不要忘记对自己关怀、帮助过的人。

最后,咱们一齐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来结束这堂课!

六、课时作业。

有感情地朗读全文,练习背诵。

七、板书设计:

22、吃水不忘挖井人

沙洲坝没有井

毛主席带领战士和乡亲们挖井

吃水不忘挖井人,时刻想念毛主席

八、课后反思

这篇课文是一篇革命题材的文章,要让学生明白革命先烈为了人民的解放事业而做出的巨大贡献。“吃水不忘挖井人”,本来意思上是我们每天从井里取水上来饮用,享受劳动成果,但是不能忘记那起先挖井的人。后来,“吃水不忘挖井人”成为广为流传的一句俗语,并非专指吃水这件事情,它有了比喻意义,比喻享受别人的劳动成果,得到好处,不忘记它的由来,不忘记当初创造成果的人,一句话,不忘记根本。课文要告诉我们的肯定也就是它的比喻意思。

可是课文所描述的年代对于我们这些青年教师来说,都很远了,何况我们的学生,他们更是生在幸福中,长在幸福里,他们根本不能明白,这样的文章孩子们是不喜欢的,他们更喜欢的是《松鼠和松果》这样的充满寓言色彩的故事,他们爱读,更爱表演。怎么办?怎样吸引孩子们的注意呢?告诉孩子们“吃水不忘挖井人,比喻享受别人的劳动成果,得到好处,不忘记它的由来,不忘记当初创造成果的人。一句话,不忘记根本,肯定是不行的!为此,在讲这篇课文时,着重朗读。在这堂课中,总结了以下几点:

(一)读为主线。

在教学中,为了让学生感觉到毛主席的丰功伟绩,激发学生的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引导学生多读,在读中感悟,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加深对文本的感悟,教学始终以读为主线,让学生带着问题,读到读通、读顺,到抓住重点词语想象读,让学生充分朗读,静心品味,感受到蛰伏在字里行间的真实情感。再由文本联系生活,引导学生体会现在生活的美好,在生活中学会中感恩。

在本课的教学中,始终牢牢把握住让“学生进行各种各样式的读”这条主线组织教学,给予学生读的时间和空间,并借助一定的方法激发学生阅读的欲望和兴趣。如,揭示课题后,让学生充分地朗读课题,从读得正确到读出一定的语感;初次接触课文时,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朗读的方式进行“读”,从整体上把握课文大意;在多次朗读后,让学生选择自己读得最好的一段话,开展两人竞赛,读出自己的理解。这些多角度多形式的“读”使学生和文本之间展开了较有深度和广度的对话,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

(二)重情赏趣。

学生学得主动、有情有趣是本堂课的一个显著特点,40分钟时间的课堂教学,学生始终处于一种积极主动兴致盎然的学习状态之中。这同老师关注学生在课堂学习过程中的情趣体验有很大关系。在进行课文的初次朗读时,故意“唬”学生:老师不教你们,有没有信心把它读得正确、流利?在指导竞赛性朗读时,老师的“诈错”等,这些富有挑战色彩的教学策略大大调动了学生的情趣体验,使学生的学习显得轻松、主动。

(三)了解主旨。

人文内涵的处理,一向是此类课文教学中的难点。一个突出的问题是,过去我们偏重所谓的“革命英雄主义教育”,影响了学生对这类文章的欣赏和理解。关于主旨的渗透,可以从两个方面来思考:一是是什么?二是怎么样? 本课的设计摆脱了“过于推崇领袖人物”的色彩,突出了“普通人”(包括课文中的普通人物和作为读者的学生)的情感体验和感受,强调当事人双方的相互理解和关爱。在怎样渗透主旨的问题上,我们即尊重了文本又超越了文本,让学生联系生活,谈谈“我们在享受他人方便的时候,又应该不忘哪些人”。

(四)分步识字。

随文分散识字是课程标准低段识字教学的一个重要指导思想。在解决“识”和“写”的问题上,我校采取了“分散识字、集中书写”的原则,就本课而言,主要分三个阶段完成识字的任务。第一阶段在课前预习,学生根据各自的知识水平和识字能力记一定量的生字,如不少学生通过预习记住了想念的“念”、战士的“士”、井水的“井”等。第二阶段在课堂教学,老师结合相应的教学内容,分散、适时地安排一定量的识字教学。如,开课时,指导学生多次朗读课题,旨在认识生字“忘”“挖”和“井”;进行重点性的朗读指导时,老师特意挑选生字相对集中的第二自然段;结束教学前,让学生多次大声朗读课文,其目的都在于通过反复的“读”达到识记足量的汉字。课文要求书写的6个汉字,安排在一节小课中集中完成。

吃水不忘挖井人教学案例

《吃水不忘挖井人》教学随笔

吃水不忘挖井人教学设计

《吃水不忘挖井人》教学设计

《吃水不忘挖井人》教学反思

教学设计《吃水不忘挖井人》

《吃水不忘挖井人》教学设计

《吃水不忘挖井人》教学设计

《吃水不忘挖井人》教学反思

吃水不忘挖井人教学反思

《吃水不忘挖井人 教学案例.doc》
吃水不忘挖井人  教学案例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