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建省级标准化乡镇(街道)社区教育中心工作汇报

2020-03-04 00:57:20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抓机遇谋发展 重实效求创新

——创建省级标准化乡镇(街道)社区教育中心汇报材料

一、本镇概况

和桥镇位于宜兴市北部,东连万石镇,南靠屺亭街道、高塍镇,西至滆湖,北与常州市武进区漕桥镇、寨桥镇交界。和桥又名“鹅洲”,已有1500多年历史,自古以来就是“千叶小舟云集,八方商贾过往”的繁荣商埠,享有“江南名镇”、“小无锡”等美誉。它是宜兴的四大名镇之一,也是“江苏省重点中心镇”。区域面积105平方公里,下辖14个行政村,5个社区居委,常住人口68000多人,其中劳动力人口31515人。和桥镇在1997年创建成“江苏省卫生镇”的基础上,2007年又顺利创建成“国家卫生镇”、“全国环境优美乡镇”。全镇教育资源丰富。有四星级高级中学1所、省重点职业中学1所、初级中学3所、小学5所、幼儿园13所,另有社区教育中心、党校、团校、人口学校、老年大学各1所。

知识经济的全球化,要求教育的社会化和社区的教育化,终身教育将成为人们必然的选择。构建终身教育体系,提高全体市民的整体素质,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成为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因此,创建更高层次的社区教育中心也就成为历史的必然。近几年来,我们根据市委市政府和上级教育行政部门“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开展社区教育实验”的要求,按照“党政统筹领导,教育部门主管,有关部门配合,社会积极支持,社区自主活动,群众广泛参与”的指导思想,围绕“抓机遇,谋发展,重实效,求创新”的工作思路,大力推进全镇的社区教育工作。

二、具体做法

(一)提高认识,加强组织管理建设

社区教育的产生和发展,反映了发展生产力对提高社区成员整体

1 素质的迫切要求,反映了建设社区先进文化的迫切要求,反映了社区居民对提高自身素质和生活质量的迫切要求。大力发展社区教育,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可以促进“富民强镇”战略的实施,促进和谐社会的构建以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在大力开展社区教育的过程中,我们把发展社区教育的战略思路确定为“围绕一个目标,坚持四个原则”。一个目标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以创建学习型社区为抓手,充分发挥社区教育的作用,按需施教,努力做到“学有所教”,不断提升社区成员的生活质量,逐步建立和完善各类教育相互衔接,相互融通的终身教育体系,为本地经济发展以及和谐社会的构建服务。四个原则:一是整体性原则,即在政府的统筹协调下,动员社会所有力量,形成纵向沟通,横向联合的社区教育网络。二是发展性原则,既要满足社区发展对社区教育的现实需要,还要考虑到长远发展的需要,建立有利于社区教育可持续发展的运行机制。三是开放性原则,即教育资源的社会化与社会资源的教育化,最大限度地实现全镇教育资源的共建共享。四是终身性原则,即面向社区全体成员,为其提供全程、全面、终身的教育服务。

1、建立高效的管理体制

我镇社区教育中心成立后,镇政府专门发文成立了社区教育委员会,党委书记任名誉主任,镇长担任主任,镇政府有关科室和单位负责人为成员。委员会下设办公室,分管文卫的副镇长担任办公室主任;文卫助理、成校校长兼任办公室副主任。办公室常设在社区教育中心(镇成人学校)内,镇社区教育中心具体负责全镇社区教育的业务指导工作。

2、健全科学的运行机制

社区教育工作面广量大,涉及社区内各单位和社区全体成员。因此,我们积极实行“党政统筹领导,教育部门主管,有关部门配合,

2 社会积极支持,社区自主活动,群众广泛参与”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以保证社区教育工作的正常运行。镇社区教育委员会制定了社区教育的有关活动制度,每年召开2~3次会议,解决社区教育发展中的重大问题。全镇14个行政村先后成立了村民业余学校,5个社区居委会成立了市民学校,骨干企业都建有职工业余学校。另有多个社区教育活动基地,如专家教授陈列室、老干部活动中心、海棠园等。在镇社区教育委员会统筹协调下,由镇政府办公室、文卫科、社保科、安监科、妇幼保健所、卫生监督所、工会、团委、武装部、计生办、农服中心、法庭及派出所等部门牵头组建成立了十多个社区教育工作指导小组,他们在镇社区教育中心指导下,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组织基层社区开展了早期教育、青少年教育、老年教育、岗位培训、下岗再就业培训、流动人口培训、卫生保健教育、国防教育、残疾人教育、交通法制教育等,从而使各居委和行政村等基层社区开展的教育培训活动紧扣主题且富有特色,内容丰富且主线分明。全镇的社区教育工作不断向社区全方位拓展,确保了社区教育办学网络上下贯通,横向联结,运行机制日益规范化、科学化。

(二)谋求发展,强化基础能力建设

通过近几年的社区教育实践,我们深刻地认识到社区教育中心必须紧跟时代的发展,不断加强自身基础能力建设,这样才能不断满足社区成员时代化、多层次、全时空的教育需求。为此,我们抓住当前社区教育发展的大好机遇,积极谋求我镇社区教育的跨越式发展,在近几年不断强化社区教育中心的基础能力建设,以促进社区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1、加强载体建设

(1)制定发展规划。多年来,镇党委和政府十分重视社区教育工作,2005年制定了社区教育中心(成人教育中心校)长远发展规划,规划明确指出,到2008年初步建立高效、规范、科学的社区教

3 育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着力培育出一批学习型社区、学习型企业和学习型家庭;到2010年全镇基本完成终身教育体系的构建,初步建立学习化社会。

(2)加强自身建设。镇社区教育中心自2002年成立以来,不断加强自身建设。我们积极对照江苏省教育厅2006年下发的《江苏省教育厅关于进一步加强乡镇成人教育中心校建设的意见》,完成了“四独立”建设(编制独立、校园独立、办学独立、经费独立),为学校的健康持续发展打下了良好基础。

(3)发挥主导作用。多年来,社区教育中心(成人教育中心校)每年制订计划,分解任务,统一管理和指导各村(居、企)等基层社区以及社区教育工作小组开展各种教育培训活动,在开展社区教育活动中积极发挥主导作用,使学校在农村成人教育培训中明显占有主体地位。

(4)健全办学网络。开展社区教育活动离不开有效的运行载体。为此,我们建立了“镇——村(居、企)——活动基地”社区教育三级办学网络,这一网络以镇社区教育中心(成人教育中心校)为主导,以村(居、企)等基层社区为骨干,以活动基地为实践平台和重要补充,使社区教育办学网络覆盖了全镇。同时,镇社区教育中心下辖各社区教育工作指导小组,各小组有专人负责,由他们具体指导各基层社区全面开展社区教育活动。

2、积极整合资源

(1)有序开放社区教育资源。我镇教育资源在面向社区开放与市民共享中,一直遵循有序性、服务性、教育性、多样性等原则,努力做到既开放校园、又开放教室;既开放硬件、又开放软件;既开放设施,又开放设备;既引导居民走入学校,又组织教师进入社区。着眼于需求,立足于服务,注重有序拓展,注重“双向”效益,逐步探索社区教育资源合理开发和共享的规律。其大致分三个方面:一是与

4 镇、村(居委)、企共建社区学校,为社区提供教育指导和协作;二是选派多名社区教育辅导员,组织社区教育师资力量走进社区,指导协调开展社区教育工作;三是有序开放全镇职业学校和中小学校的教育资源,让市民走进校园,按需参与指导性与自主性相结合的教育培训活动。通过多年的努力,社区内各类教育资源得到充分整合,开放率达到100%。

(2)建好社区居民活动场所。全镇5个居委建立了社区市民学校,14个行政村建立了村民业余学校,所有骨干企业建立了职工业余学校,还有党校、团校、人口学校、老年大学等专门活动场所,基层社区覆盖率达到100%,基本满足了社区居民的学习需求。

(3)积极培育特色教育资源。多年来,我镇在开展社区教育过程中,积极培育和建设了一批满足社区居民需要的广场文化、民俗文化、家庭文化等教育资源,如禾晖广场、公园广场、永和艺术中心、王玉龙家庭活动室等,为广大社区成员尤其是中老年市民的休闲、娱乐、健身和社区青少年发展兴趣爱好创造了有利条件,也取得了明显的社会效益。

3、开发课程资源

一是结合形势需要和社区实际情况组织编写社区教育知识读本和宣传资料。如《家庭教育读本》、《礼仪常识》、《禁毒教育》等,在开展活动时免费发放给社区成员。二是根据本地教育培训的实际需要编写培训教材,如:《计算机运用专用教材》、《电气成套基础及工艺》、《手弧焊工培训讲义》、《男西裤教程》、《纺织印染操作工培训教材》等,使教育培训活动更加规范,并提高了培训质量。

4、建好标准设施

为了促进社区教育中心的可持续发展,我们不断加大投入,近5年来已累计投入经费200多万元,加强学校的设施、设备建设,不断改善办学条件。目前,社区教育中心占地50多亩,校舍建筑面积12000

5平方米,校园宽敞,环境优美。配备了15只专用教室,其中8只教室配备了实训设备;配备了计算机教室1只,配置了60台培训电脑;配备了多媒体教室1只,添置了先进的多媒体设备。社区图书室配有20000册图书和一定数量的教学光盘,建成了电子阅览室,内置电子图书25000册。同时还有满足各类社区活动的文体活动室,如舞蹈房、健身房、演视厅、乒乓室等。

5、完善远程网络

随着社会信息化程度的不断提高,互联网已经深入到千家万户,网络教育的快捷方便非常适合社区学校的能力建设要求。因此,我们适时开展网上远程教育,同时以学校网站为基础,利用互联网,连接镇社区教育网络,构建以宽带技术为支撑的教育信息化平台,实现社区教育资源共享,为居民终身学习提供优质服务,让居民不出家门,在家里中就能接受自己所需要的教育。

我们与郑州大学、江南大学等联合办学,举办网络教育学历班,开设了计算机、会计、教育学等专业,近几年已有600多名学员完成学业,取得了专科或本科毕业证书,提高了他们的就业层次和择业竞争能力,也为本地的经济建设、文化建设提供了有力的人才支撑。同时,我们充分发挥远程网络不受时空限制的巨大优势,在学校网站上开设了社区成员十分需要的实用培训课程,如电焊工、电子装配工、缝纫工、机械操作工、挡车工、水产养殖技术等。

为了提高广大农民的计算机操作技能,积极推广网上学习方式,促进农民增收致富,我校已连续为广大农民学员举办免费电脑培训班8期,帮助我镇农民学习电脑和网络知识,已有312位农民朋友通过学习掌握了电脑上网基本技术。通过学习使农民了解和掌握现代信息技术,从而推动我镇农村信息化建设进程,提高农民科技文化素质和致富能力,引领农民加快奔小康的步伐。如我校农民计算机培训班学员种养大户吴中亚,通过参加农民“致福工程”计算机培训班掌握了

6 电脑操作技术,自己购买了电脑并接通了宽带,经常上网查找种养殖技术和病虫害防治知识,在生产中加以科学应用,使种养殖产品的质量和产量有了大幅度提高,而且还通过网络直接联系外地的客商进行产品销售,产品的售价比原本卖给上门来收购的贩子提高近20%,收入一下子比以前增加了三成以上,喜得他多次来校表示感谢,还逢人便说“学了电脑就是好!”为此带动了我镇不少种养专业户主动来校要求参加“致福工程”计算机培训班。

近几年来,我们还充分发挥远程网络优势,在网站上不断发布社区教育信息,不断提供丰富的、适合社区居民学习需求的学习资源,如学历教育、企业职工培训信息和农业致富信息等,使社区居民通过网络更多地了解世界,丰富生活内涵,提高生活质量,学习型组织和个人创建活动不断向农村延伸。

(三)专兼结合,加强社区队伍建设

我们采用专兼结合的模式,加强社区教育队伍建设。围绕打造一支素质过硬、作风过硬、本领过硬、年富力强的社区管理队伍和师资队伍的目标,我们建立了微机管理的社区教育人力资源库,并在学校网站上开辟了社区人才资源专栏,同时加强了师资培训,不断强化社区队伍建设,为我镇社区教育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人才支撑。

1、优化专职教师队伍

我镇社区教育中心(成人学校)按市级定编标准,足额配备专职教师,学校现有在编教师108人,其中直接从事社区教育管理和教育工作的教师10人,他们是社区教育的骨干。为了优化社区教育专职教师队伍,我们制定了《社区教育管理人员培训进修制度》,加强了对专职教师的在岗培训工作:(1)培训组织制度化。社区教育中心每年制订培训计划,确保每月有1~2次培训活动,每位管理人员每年参加不少于60课时的培训。(2)培训形式多样化。根据社区教育工作者的不同性质特点,我们采用报告、讲座、研修班、学习考察、讲

7习论坛、交流讨论等多种形式进行培训。(3)培训内容实用化。培训内容与本社区的经济社会发展情况相结合,紧扣基层社区的实际情况,做到学以致用。其次,我们从学校抽调年轻教师作为后备干部,有步骤地充实、更新社区教育中心的教师队伍。现在,专职教师队伍全部为中青年教师,本科率在50%以上,战斗力大大增强。

2、稳定兼职教师队伍

社区兼职教师是社区教育的主要师资力量。近几年来,我们一方面选聘学校优秀教师到社区教育中心担任兼职教师工作,另一方面根据培训需要从本市和外地聘请专家担任兼职教师。现已组建了一支20多人的相对稳定的兼职教师队伍,并建立了兼职教师档案,使社区各种教育培训活动保质保量完成。

3、壮大志愿者队伍

首先,我们充分调动社区内“有学者、有才者、有力者、有闲者”的积极性,动员和邀请他们参与社区教育工作,不断壮大社区志愿者队伍,以满足社区成员在法律、保健、教育、休闲、科普等方面的不同需求。其次,我们通过近几年的调查摸底,将社区居民中的党员、教师、技术人员、能工巧匠等用微机登记在册,以便于管理。目前,志愿者人数占全镇常住总人口的2%以上。平时,我们不定期地把他们组织起来分批进行培训,给他们发放社区教育资料,下达教育任务。每个志愿者都与行政村、居委会、骨干企业、学校等做好协调指导工作,组织实施丰富多彩的社区活动。如中小学生法制教育讲座、妇女计划生育讲座、中老年书法比赛等。

(四)结合实际,不断完善保障机制

1、多方筹措,保障经费

我们采用多元筹资模式,多渠道筹措经费,解决社区教育经费问题,有力地保证了社区教育各项培训工作的正常开展。

(1)争取政府支持。社区教育是一项公益性事业,注重的是社

8 会效益,所以各级政府的财政性资金拨款是社区教育中心主要的经费来源。为此,我们积极争取各级政府的财政支持,努力筹措办学经费。多年来,市教育局和镇政府每年除了下拨人均1元的社区教育公用经费外,还多次下拨专项经费支持我们社区教育中心的设施设备建设,近几年已给我们中心拨款100多万元。同时,镇社区教育委员会每年都派专人检查企事业单位的职工教育经费落实情况,并把此作为年度考核的依据之一。

(2)增加办学收入。按照上级有关指示精神,平时广开学路,拓宽生源,增加办学收入用以改善办学条件。例如2008年,在我们中心学习受训的人员达5000多人,一些学员属于学历进修和规范培训,我们依照有关规定收取一定的费用。还有1000多人,属于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我们实行免费培训,由市财政下拨一定的补贴经费。这些经费保证了教育培训的正常开展和培训质量的稳步提高。

2、完善制度,考核激励

近年来,镇社区教育中心根据本地区实际情况,制定和完善了《社区教育管理制度》、《和桥镇社区教育例会制度》、《和桥镇基层社区教育工作实绩考核细则》等各种规章制度,管理日趋规范。各基层社区和社区教育工作指导小组在镇社区教育中心的统一协调和指导下开展工作,努力做到“五个到位”:

一是思想到位。统一思想,充分认识社区教育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二是协调到位。定期举行镇级社区教育协调工作例会,组织业务学习、交流工作情况,做到上下沟通、横向联合。

三是检查到位。成立镇社区教育工作检查评估小组,由镇社区教育委员会和社区教育中心负责人带队,每两个月一次深入基层社区巡查工作,总结经验教训,并及时提出整改意见。

四是考核到位。实行社区教育的目标管理和激励机制。首先,我镇根据市级下达的社区教育各类工作和事业目标,扣除镇社区教育中

9 心应完成的部分指标,其余全部下达给镇有关条线部门和行政村、居委会以及相关企事业单位。其次,根据形势发展需要,及时完善基层社区工作百分考核细则,使工作目标更加清晰,工作重点更加明确,评价考核更具操作性。第三,把每年考核结果与基层社区及相关负责人的年度考核奖金挂钩,以充分调动基层社区开展工作的积极性。

五是评优到位。每年度对各基层社区和社区教育工作指导小组的工作进行总结、评比,表彰奖励先进工作单位,对工作中存在问题提出改进意见。

多年来,我镇在实践中不断完善社区教育的各项规章制度,使全镇的社区教育管理工作日趋科学化、规范化,日常工作做到了细化、量化和可操作化,也促进了社区教育队伍的迅速成长和业务水平的不断提高,并极大地提高了他们工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五)注重实效,增强实践能力建设

近几年来,我们紧紧围绕新农村建设、和谐社会构建的要求积极开展社区教育的各项培训活动,全镇逐步形成了以镇社区教育中心为龙头,以社区市民学校、村民业余学校、企业职工业余学校为骨干,以各类学习型组织为基础,以各种活动基地为平台,以分类指导小组为纽带的社区教育运行网络,基本满足了社区成员的学习需求,创造了具有本地鲜明特色的社区教育工作格局。

1、积极开展学习型组织创建活动

多年来,我镇在开展社区教育的过程中,始终以创建学习型组织为抓手,大力推进学习型社区建设,努力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在实践中,我们贯彻“边研究、边实践、边总结、边推广”的原则,树立典型,逐步推开。位于我镇西北侧镇郊结合部的劳动居委社区,居民中农民动迁户、进镇买房户占有很大的比例,居民结构多元,文化差异较大。2002年4月劳动居委社区被宜兴市政府命名为创建学习型组织试点单位,为了把社区尽快建设成为现代化的学习型社区,劳动居

10 委社区乘着创建工作这股东风,率先建立了社区市民学校,并对照市级下发的学习型组织评估标准开展创建活动。在创建过程中,居委市民学校先后建起了电化教室、图书阅览室、社区居民活动室,并增添了音响设备、图书资料、文体活动器材等,从而确保了社区教育有一个稳定的活动场所。居委社区还先后组建了社区人口和早期教育、青少年学生校外辅导教育、成人教育、老年教育、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教育、外来流动人口政策法规教育等社区教育工作指导小组,各小组遵循“社区为主,教育为本”的原则,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指导社区开展不同群体、不同内容的教育活动。同时,通过社区教育节、广场文艺演出、公园集体晨操等老百姓喜闻乐见的社区活动形式,以先进的文化引导人,大力营造学习氛围,年终还进行学习型组织评比活动。劳动居委社区创建学习型组织试点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成为了我镇的典型。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我们积极推广劳动居委社区创建学习型组织的做法,在全镇范围内掀起了创建学习型组织的热潮。如今,良好的学习风气已传播到社区的每个角落,学习型楼道、学习型家庭、学习型个人不断涌现。学习型社区创建活动提高了居民整体素质和生活质量,有力地促进了社区的和谐发展及新农村建设,为实现“两个率先”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2、充分挖掘文化底蕴,培育社区文化特色

和桥镇自古以来文化底蕴厚实,一贯重视教育培养后生。早在上世纪初,和桥就开办了“鹅山书院”,后改为“鹅山小学”,又创办了彭城中学,酉生中学等。可谓书香门第,人才辈出。从这块土地上走出了许多名人:有中科院院士、中国物理学家朱洪元;有中科院院士、中国化学家、教育家唐敖庆;有中国工程院院士程榕时;有中国工程院院士、核技术应用专家唐西生、黄瑞松等;有曾在和桥任过教的画家徐悲鸿、教育家史绍熙;还有中国著名画家吴冠中;法学博士、著名外交家吴凯声以及吴琪、査汝强等著名人士。和桥还有苏东坡亲自

11 栽种的起死回生的千年古树——海棠树和亲笔题写的“海棠园”。结合这些内容,我们在社区开展“了解家乡,热爱家乡”座谈会,组织社区青少年开展“爱科学,学科学,长大报效祖国”读书征文活动。在抗日战争年代,和桥有许多英雄儿女为国捐躯,他们中有在战争中(史家庄战斗)英勇牺牲的孙宁、张立华、任大可、钱立华等300余人,有从事地下斗争的革命烈士张春芝等。结合这些内容,我们对社区青少年进行革命传统教育。多年来,我们经常组织开展这些具有本地社区文化特色的教育活动,并在传承本地优良文化传统的基础上不断创新。

3、了解社区教育需求,积极创新培训形式

近几年来,我们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及时了解社区成员的教育需求,有针对性地开展丰富多彩的社区教育活动。

(1)道德法制教育寓教于乐。近年来,围绕新农村建设和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我镇社区教育中心积极组织对全镇居民的思想道德和法律知识教育,充分利用社区内的党校、团校、法制学校、家长学校、人口学校、村民学校和各中小学校等阵地,采用讲故事、演小品、表演唱、三句半等寓教于乐的文艺形式,组织社区居民学习公民道德纲要和法律知识等,改变了过去照本宣科式的理论说教,取得了较好的效果。近几年组织道德法律教育10多期,接受教育的社区成员有5000多人。同时,我们还广泛开展丰富多彩的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以此作为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渠道,如以“走进社区,共建家园”为主题的教育活动,开展“文明社区”、“文明院落”、“文明家庭”等创建评比活动。通过一系列的教育活动,大大推进了和谐社区的构建。

(2)实用技术培训“适销对路”。在开展农村实用技术培训过程中,我们首先做好调查摸底工作,农民需要学习什么技术,我们尽最大努力开设相应的培训班,尽力满足农民掌握科学知识脱贫致富的需

12 要。近几年来,我们加大了建设农科教结合示范基地的力度,并已着手启动省级农科教结合示范基地创建工作。在实践中,我们充分发挥农科教基地的示范和辐射作用,围绕“燎原”项目和“星火计划”培训项目,认真制定实施计划,积极开展农村种养殖实用技术培训,举办了无公害水产品养殖、家兔喂养、水稻病虫害防治、果园管理、虾蟹养殖等专项培训80多期,9000多人次接受了培训。民胜村养殖专业户薛建明,在我们指导下于2000年开始在原4亩田的牛蛙养殖池内搞虾蟹混养试验,他大胆探索养殖技术,强化养殖的各项管理,取得了明显效果。2004年,他示范的项目,河虾产量每亩达100多公斤,河蟹每亩达80多公斤,每亩纯利超过3000元。对他的成功经验,我们印发了500多份宣传资料发至全镇各养殖户,及时进行了总结和推广。如今,他所示范的项目面积已达60亩,在我们的大力宣传和推广下,在他的带动、示范下,搞虾蟹混养的农户数也由原来的4户发展到了现在的32户。

(3)劳动力转移培训模式多样。大力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是农业振兴、农村繁荣、农民致富的一项重要工作,也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为了加快我镇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步伐,促进就业,有效增加农民收入,我们在全镇范围内开展了劳动力资源调查,以户为单位认真登记农户人口、劳动力数,建立起以村为单位的农村劳动力登记台帐,对居委下岗失业职工台帐实行动态管理。全镇建立了农村劳动力就业报表上报制度。通过调查和登记,掌握了第一手资料,根据实际,我们有目的有针对性地制定了培训计划,把培训工作真正落到实处。在实践中,我们不断创新培训模式,积极推行定向式培训、订单式培训、超市式培训等模式,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如定向培训是指根据就业市场需求情况,培训机构对农民实施方向性的上岗前培训,促使农民掌握一技之长,从而能在就业市场取得一席之地。具体的做法是改变传统的招工为招生,由社区教育中心配

13 合用工单位,用文化考试、现实表现、考察与面试相结合的办法录用新工人,录用后不直接上岗,而是先到社区教育中心接受学时不等的职业道德、应知应会、基本技能等岗前培训,经考核合格后再推荐到用工单位就业。近几年,我们每年都举办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班20多期,年均参加培训人数达1000多人,其中95%都实现了转移就业。

(4)青少年教育主题鲜明。每年初,镇社区教育中心与各中小学积极协商,结合当前形势和社区实际情况,制定主题明确的青少年社区教育活动计划,以满足推进青少年素质教育的需要。在实践中,镇社区教育中心依托各中小学,积极指导青少年开展主题鲜明的教育活动,如爱国主义教育、法制教育、革命传统教育、感恩教育等,努力实现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为青少年创造了良好的社区成长环境。

(5)老年教育融入时代元素。开展老年教育,可以增长知识,丰富生活,陶冶情操,促进健康,服务社会,满足老年人闲暇文化生活教育的需要,也使老同志老有所学、老有所乐、老有所为。我镇早在90年代就成立了老年大学,各行政村(居委社区)也建有老年服务站。多年来,镇社区教育中心积极指导老年大学和老年服务站开展各种活动,并不断在活动中融入时代元素,努力促进老年人从实现“学、乐、为”的结合升华为多种良好社会功能的共生与共存。我们针对老年人的生活、心理特点,为老年同志举办了美术、书法、舞蹈、保健、法律等学习培训班,经常组织老同志开展烹饪、钓鱼等比赛活动。每年组织老年大学的同志外出学习旅游一次。与此同时,我们还结合时代特点开展“银发上网”活动,镇社区教育中心免费为50岁以上的老人进行电脑培训,使这些老人掌握基本的计算机操作技能,能够熟练上网,做到紧跟时代,与年轻人一起共享网络时代带来的便捷和快乐。我们还把有专长的老同志组织成爱国主义教育、革命传统教育、法制教育讲师团,成为青少年校外教育的好老师。

14 多年来,我校(镇社区教育中心)切实开展了适合地方社会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特点的各类教育培训活动,培训覆盖面广,成效也十分显著。我们重点开展了实用技术培训、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外来民工培训、致富骨干培训、丰富多彩的群众性休闲娱乐教育活动等,并把对社会弱势群体的免费培训作为一项重点工作来抓。全镇的社区教育工作得到了整体推进,并呈现均衡发展、各具特色的喜人景象。近5年来社区居民全年参加各类教育培训活动的总人数均达到全镇常住人口的50%以上,并呈逐年提高的良好态势。2008年各类教育培训总量达39100多人,培训率达57%以上;婴幼儿、家长及看护人接受教育的比例在75%以上;农民培训和下岗(失业)职工培训率在65%以上;老年人、残疾人、外来流动人员等接受教育的比例均达到70%以上;在各单位和居委会(村、企)等组织中学习型组织占50%以上。

多年来,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我镇社区教育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为推进我镇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以及和谐社会的构建作出了较大贡献。学校连续11年被评为宜兴市先进成人学校,得到了市、镇领导的多次赞扬,社会各界也对我们的社区教育工作给予充分的肯定,满意率达到95%以上。

开展社区教育工作是党和国家的要求,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及终身教育体系的需要,又是提高社区成员整体素质和生活质量的需要。“风正帆已满,振翅翺长空”,我们决心以创建省级乡镇社区教育中心为良好契机,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勇于探索,奋力开拓,以积极的态度、创新的思维、务实的作风不断开创我镇社区教育的新局面,继续谱写社区教育的新篇章!

江苏省省级乡镇(街道)社区教育中心

社区教育中心工作汇报

省级信用街道创建工作汇报材料

街道“精品社区”创建工作汇报

街道“精品社区”创建工作汇报

创建省级社区教育中心汇报材料学校概况

创建省级环境优美乡镇工作汇报材料

创建省级生态乡镇工作汇报材料

乡镇创建省级森林城镇工作汇报

琵琶社区创建省级文明城市工作汇报

《创建省级标准化乡镇(街道)社区教育中心工作汇报.doc》
创建省级标准化乡镇(街道)社区教育中心工作汇报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