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管理学科工作总结

2020-03-03 03:04:06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旅游管理学科2008年度工作总结

2008年旅游与经济管理学院在重点学科建设中,认真贯彻、落实 学校“十一五”发展规划、重点学科建设目标,以提升学科建设水平、突出旅游管理研究特色,积极服务地方经济为指导思想,开展学科建设。经过广大教职工的共同努力,学科建设工作中取得了明显的成绩。超额完成了“年度计划书”各项指标,为2009年度学科建设工作奠定了基础。

一、研究方向的凝练情况

在硕士点建设中完成了我校旅游管理学科,三个研究方向即(1)、旅游规划与开发、(2)、旅游经济与市场营销、(3)、旅游文化与遗产保护,以2008年和2009年全国研究生招生单位的招生专业及方向为依据,对全国高校和师范院校进行了调查。完成了旅游管理学科区域分布状况调研报告。通过调研我们发现了学科建设中我们应当注意的问题,同时增强了我们加强学科建设,争取早日取得硕士点授予权的信心。如从四川全省高校旅游专业结构来看,截止到2008年9月,全省共有旅游专业高校40所(包括高职高专),拥有博士点1处,硕士点2处.由此来看,四川省高校旅游专业结构存在严重的结构失衡。因而我们认为我校应抓住四川大力发展旅游业的契机,加速硕士点的建设,在不断的对人才市场调查和学科建设中凝炼学科研究方向,为优化四川旅游专业教育结构作出贡献。

二、本年度学科建设任务完成情况

(一)、学科建设

1、申报了旅游管理学科年度项目并获批准,并作到任务分解到学科三个方向的每一个成员。

2、成功申报旅游规划实验室为校级重点建设实验并与乐山市旅游局初步达成合作协议,旅游局相关领导将指导并参与旅游规划实验室建设。同时旅游规划实验室的建设也将得到四川省建筑规划设计院和四川省农业科学研究院的支持。

3、新建“学科建设”专栏,大量补充和完善了学科的内容。

4、开设了三门四川省精品课程:《旅游资源开发与规划》、《旅游经济学》、《公共关系》网上学习交流平台。

5、成功申报并建设 “旅游管理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并建立了“旅游管理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网站及其配套设施。

6、完善了旅游规划实验室、酒吧实验室,使之布局更加合理性、功能更具有适用性。

(二)学科队伍建设

学科师资队伍结构进一步优化。“旅游管理”重点学科分为“旅游规划、旅游经济与营销、旅游文化与遗产保护”三个研究方向,现有团队成员20人,其中博士1人、在读博士3人、硕士12人;职称结构为:教授8人,副教授9人,讲师3人。2008年新增博士1名,在读博士3名,新晋升教授1名,副教授两名,新增罗富民、何小东两名青年骨干教师,任文举由青年骨干晋升为学术骨干。

(三)人才培养

1、积极组织了申报四川省教育厅和学校综合性教学改革课题。完成了省教育厅课题“地方性大学管理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并获得学校优秀教学成果三等奖,《旅游资源开发与规划》课程改革获得学校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

2、围绕旅游特色专业建设和申报工作,筛选培育了教改课题2项。

3、围绕旅游管理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开展实验教学改革研究。2008年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成功申报学校创新性教学改革项目5项。

4、加强精品课程建设。本着“全面建设,突出重点,以点带面”的思路,在现有旅游资源开发与规划、旅游经济学、公共关系三门省级精品课程的基础上,2008年旅行社经营管理成功申报为学校精品课程,并为2009年申报四川省精品课程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4、在精品课程建设过程中加强教材建设。通过努力,在由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组织编写的本科院校管理类教材招标中,我院成为旅游管理专业旅游经济学、旅游资源开发与规划等5部教材的主编单位。

5、采取多种措施,确保教学质量。

第一,着重从教学内容与体系、教学方法与手段、教学责任与态度、学习风气等四个方面提升教学质量,在教学质量设计、教学质量控制和教学质量改进三个环节推出系统配套的措施,建立起具有特色的学生成才机制。

3 第二,为了全面提升青年教师的业务水平和增强青年教师的责任心,制定并推行“旅游与经济管理学院新进教师上岗规范”。以老教师为龙头,带动年轻教师,使每一位老师从专题讲座开始,进而举办系列讲座,最后开设选修课,选修课以自己研究的成果为讲授重点。

第三,为了在全院形成一种重视教学、研究教学、提升教学水平的氛围,每年举行一次学科建设大会。

第四,加强实习基地建设,加强与企业的联系,成立了十个以上的校外实习基地,积极推行“调研式”实习,强化实践教学。

第五,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考研率。对毕业生进行正确的择业观的教育,继续拓展毕业生就业市场,提升就业层次,进一步拓展就业空间,使一次就业率每年保持在80%以上,年终就业率保持在90%以上。

(四)科学研究和成果转化

1、学术成果

2008年度旅游管理学科围绕三个研究方向,公开发表学术论文36篇,其中核心期刊19篇(A类1篇:张同健 《我国星级酒店业知识资本危观机理研究》旅游学刊2008.01);人大复印资料全文收录1篇(陈兴中、郑柳青《论世界遗产保护与发展的核心问题——从德国与四川世界遗产业的比较分析谈起》“旅游管理”2008.01);人大复印资料收目1篇(郭剑英《乐山大佛旅游资源的国内旅游价值评估》“旅游管理”收目2008年1季度F9)。全年无论是在论文数量上、还是在质量上都较往年有大幅提高。

出版学术著作三部:

(1)《金川县旅游景区策划——情人海、观音桥景区 》汪明林、于

4 华友、郑元同、王瑛编著 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2008年7月出版;

(2)《 现代公共关系经典案例及评析》 王娴 主编 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8年3月出版;

(3)《实用宝玉石鉴赏方法与技巧》 周俊一 编著 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8年7月出版。

2、课题情况

本年度成功申报课题13项。陈向红老师“汶川大地震区旅游环境保护与旅游经济协调发展研究”等省部级课题2项,王瑛老师“城乡统筹成渝改革试验区旅游业发展研究”、郭美斌老师“四川发展文化旅游产业的思路与对策研究”等省厅级课题6项,何小东博士的“中国区域旅游合作发展创新研究”等校级课题5项。争取到横向课题2项,共争取科研经费75.万元,其中云南省县域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经费66万元,是旅经学院到目前为止最大的一项科研项目。

3、科研获奖

向玉成教授的“巴蜀旅游史资料选编”、罗富民老师的“汇率变动对我国入境旅游需求的影响研究”同时获乐山师范学院第四次优秀科研成果二等奖、王瑛副教授的“旅游体验与体验旅游” 获乐山师范学院第四次优秀科研成果三等奖、郑元同教授的“人与自然关系的历史透视与战略选择”获 乐山市第七届优秀科技论文市政府一等奖。

(五)学术交流与合作

本年度成功举办了①“2008年四川省地理学会•四川旅游发展研究中心学术年会”(会议由四川旅游发展研究中心和四川省地理学会主办,乐

5 山师范学院旅游与经济管理学院、成都信息工程学院管理系承办)②、旅游业绿色管理与环境保护大会(由乐山市科学技术协会主办,乐山市地理学会、乐山师范学院旅游与经济管理学院承办)会上我院舒代宁教授、干鸣丰教授作了学术报告。

汪明林、邱云志、郑元同等8人次参加校外学术交流,并进行大会发言,进一步促进与校外院校和科研机构的交流,为同其他兄弟院校和科研机构间的合作奠定了基础。

2008年度开展校内学术讲座6人次,并邀请:四川师范大学杨国良教授、乐山市国土资源矿产组专家教授级高工韩思定等到我院分别作了“四川文化旅游发展问题”等学术讲座,大大拓宽了师生的知识面,使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在一起。

(六)图书资料建设

学院从学科建设与专业发展出发,加大了图书资料建设,2008年度共订阅专业类图书资料近500余册,其中书籍92册,专业类杂志资料450余册,到院上查阅书刊杂志的教师、学生呈上升趋势,大大促进了知识的融汇交流。

三、本年度学科建设经费使用情况

1、经费总数:64000。其中: (1) 本年度划拨:60000; (2) 上年度结余:4000。

2、本年度使用情况;

(1) 论文资助:12600

6 (2) 课题资助:7000 (3) 专著资助:22000 (4) 会议资助:13600 (5) 其他(考察、差旅、资料等):5700 (6) 结余:3000

四、存在的不足和今后努力的方向

1、积极鼓励教师大力开展学术研究,增强他们的科研积极性。一方面发挥我院群体协作的优势,共同开展学术研究。另一方面鼓励教师外出参加学术会议、学习、进修,进一步开阔眼界,了解国内外最新的学术动态,提高科研学术能力。

2、大力开展校地联合、服务地方的联营战略。一是开展与省内高校的联合,共同申报课题,共同开展科学研究;二是与地方相关部门的联合,与他们共同研究地方经济建设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从地方获取课题和经费。

3、继续积极引进高职称、高学历教师。主要从省外重点大学引进研究生或博士生,以不断提高学历结构和改善学缘结构

旅游与经济管理学院

2009年2月28日

旅游管理工作总结

旅游管理教研室工作总结

旅游管理教研室工作总结

旅游管理教研室工作总结

对旅游管理学科的认识和体会

旅游管理

旅游管理

旅游管理

管理旅游

旅游管理

《旅游管理学科工作总结.doc》
旅游管理学科工作总结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