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文明城市建设报告

2020-03-02 18:11:11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生态文明城市建设报告

2007年是贵阳市建设生态文明城市重要的一年。2007年12月29日中国共产党贵阳市第八届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通过了《中共贵阳市委关于建设生态文明城市的决定》。生态文明城市建设是贵阳市发展循环经济、建设生态经济市的延伸和发展,为城市建设和发展规划了蓝图、指明了方向。

一、2007年情况

目标明确,责任到人。为确保建设生态文明城市的各项工作任务落到实处,达到预期目标,市委发布公告,将《贵阳市建设生态文明城市责任分解表》公布,并在贵阳市各大媒体重要位置刊登。分解表对《中共贵阳市委关于建设生态文明城市的决定》进行了详细分解,共9大类别,每项类别又分成若干项,每项除明确完成时限外,还明确具体负责人,从贵阳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协主要负责人逐项分工负责,对口各局、委为责任单位。

制定法规,提供法制保障。贵阳市人大常委会计划在2008年制定贵阳市阿哈水库水资源环境保护条例、贵阳市禁止生产销售使用含磷洗涤用品规定、贵阳市促进旅游发展办法、贵阳市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规定等地方性法规,修订贵阳市水污染防治规定等多项事关生态文明建设的法规列入立法计划,为贵阳建设生态文明城市提供法制保障。 同时,对贵阳市建设循环经济生态城市条例、贵阳市劳动监察条例的修改和贵阳市人民调解工作条例、贵阳市青岩历史文化名镇保护办法、贵阳市城市管理行政综合执法条例、贵阳市城乡规划管理条例等项目开展立法调研。

交通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2007年,我市交通基础设施在建项目共481个,总投资89.89亿元,累计完成投资50亿元。其中:2007年完成投资16.34亿元,超额完成了年度10亿元的目标任务。完成贵阳环城高速公路西南段建安投资10.2亿元。金阳新区城市道路工程中金朱路、迎宾东路(二期)、兴筑东路(二期)已建成通车;金岭东路已正式开工;金朱东路不涉及拆迁和林地路段已开工,正在进行路基土石方施工;兴黔路(一期)A标已建成通车,正在进行人行道、边坡及管道工程的施工,B标已建成通车;兴筑东路(二期)A标已实现通车。开工建设贵金线、北京西路、花溪二道、朝阳洞路、市北路二期、水东路、西南环线一期等七条道路,道路总长50公里。完成服务大楼立交桥、10个人行过街系统建设。贵阳市轨道交通工程前期工作步伐加快,完成《贵阳市轨道交通网线规划》编制及报审工作。

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取得新成绩。2007年,共完成农村公路改造1077公里,完成投资36804万元。其中,县乡公路完成221公里,村公路完成856公里,顺利完成“1000公里农村公路建设” 实事目标任务1042公里。农村乡镇客车站共开工14个,完工10个,圆满完成了10个乡镇客车站建设的实事任务。以坡改梯为主的基本农田建设及配套小水池工程建设已全部完工,实际完成1371口/44670立方米;完成中低产田土改造4.88万亩,占计划的100%。3000户农村危房改造任务,完成3370户,超额完成计划的13%。动工建设沼气池36750口,完工35984口;改圈29186间,改厕29147座,改灶28763个。完成串户路改造634.7公里,占计划92.7%。“万户小水池工程”进展迅速,解决15万农村人口饮水安全,超额完成实事任务。农村市场建设工程进展顺利,已完成了400个农家店和20个农资超市工程总量的95%。“建立150个无公害蔬菜基地”任务完成176个。

城市公用基础设施建设得到加强。清镇东郊水厂厂区土建工程完成90%,城区供水管网已完成50%。金阳新区消防指挥中心、金阳医院已完工投入使用。贵阳市新庄污水处理厂厂龙塘大沟改线工程已完成,厂外截污沟工程进展顺利。贵阳市小河污水处理厂二期工程构筑物基础已完成,SBR池结构已完成,沉砂池上部结构完成。小黄河二期工程河道开挖已完成,河道档墙施工完成92%,安装完成50%,完成总量95%。市妇幼保健院门诊楼完成地下室和边坡防护工程。市青少年活动中心地勘工作基本完成。贵阳市传染病院改扩建项目消化道病区全部竣工投入使用,呼吸道病区基本完成即将进行竣工验收,贵阳市护理职业学院建

1设完成教学楼、1号学生楼基础。全市用以接纳农民工子女接受义务教育的8所公办学校改扩建已完成。

着力巩固生态优势,城乡生态文明意识增强。扎实抓好以营林工程和绿化建设为重点的生态建设,出台城市“绿线”管理办法,开展严厉打击违法占用林地专项行动,拆除违法占用林地建房35357平方米,新增城市绿地32.7万平方米,全市森林覆盖率达39.19%。初步建成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节能减排工作力度进一步加大。提前关停华电清镇发电公司2×6.5万千瓦机组,对年耗能3000吨标准煤以上的113户企业加强了监管,淘汰落后产能企业88户。实施水晶集团、贵阳煤气气源厂等企业的14个重点节能减排技改项目,确定10户企业为第三批清洁生产试点企业。加快重点污染源的在线监测,在中心城区开展了以治理噪声、饮食油烟污染为主的“双降”工作。全年大气质量良好以上天数达346天,比上年增加7天。全面启动“依法治理两湖一库,确保市民饮水安全”工作,初步建立了“两湖一库”治理保护的长效机制。2007年5月30日,贵阳市正式向国家建设部提出创建国家园林城市申请,建设部专家组于2007年10月19日—10月21日到贵阳检查创建国家园林城市工作。最终,在11月底国家建设部组织的评审会中,贵阳市由于各项指标均达到了国家园林城市标准,从全国众多申报城市中脱颖而出,获得“国家园林城市”称号。

旅游业继续保持强劲增长,成为重要的经济增长点。我市把创建“中国最佳绿色(生态)旅游城市”工作,作为旅游行业建设生态文明城市的总抓手和切入点。完成创建“中国最佳绿色(生态)旅游城市的申报、创建方案和组织动员工作。以创建“中国最佳绿色生态旅游城市”为目标,巩固贵阳作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的建设成果,做好迎接优秀旅游城市复核工作,促进中心旅游城市、旅游集散地基础设施及接待设施的配套完善和提升。2007年,贵阳市旅游业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确定的“双中心”发展战略和打造“中国避暑之都”城市旅游形象的目标,按照“树雄心、展‘两翼’、抓落实、促腾飞”的工作思路,通过“走出去、请进来”,强化营销宣传,积极开展区域合作,大力拓展国内外客源市场,狠抓行业监管,完善景区基础设施,使全市旅游业保持了协调、持续、快速、健康的发展态势。全市共接待国内旅游者2314.14万人次,与上年同比增长25.44%;接待海外旅游者12.09万人次,与上年同比增长35.56%;旅游创汇5872.28万美元,与上年同比增长50.41%;国内旅游收入120.81亿元,与上年同比增长48.36%;旅游总收入125.28亿元,与上年同比增长48.19%。

高技术产业规模继续扩大,发展速度保持稳定增长。2007年,全市高技术产业增加值达40.44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2.5%;全市规模以上的高技术产业总产值119.11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3.09%。经济效益稳定增长,发展后劲继续增强。高技术产业实现利润总额9.07亿元,实现销售收入105.03亿元,实现主营业务收入93.12亿元,分别比上年同期增长57.51 %,12.83 %,15.09%。

循环经济扎实推进。2007年4月印发了《中共贵阳市委、贵阳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循环经济的决定》;2007年8月下发了《贵阳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的通知》;《贵阳生态经济市建设总体规划》于2007年4月编制完成;正式下发了《贵阳市关于进一步推进墙体材料革新和推广节能建筑的实施意见》。目前已选择金阳新区和一些大型的楼盘进行试点。按照国家环保总局要求,在全市积极开展创建绿色社区和绿色学校的工作。目前已命名了39个绿色社区和75所绿色学校,为全市的大力推广建设工作打下了良好基础。在项目实施方面,确定了16个项目做为2006-2007年度循环经济试点项目。这16个项目中,农业资源综合利用项目2个,工业类节能项目2个,工业类节水项目1个,工业类废气、废渣循环利用项目9个,城市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项目1个,生态工业园区建设项目1个。项目总投资79768.7万元,目前,已完成33325万元,实现销售收入11800万元,利用粉煤灰及其他废渣近19万吨、废旧塑料1000多吨。其中,有9个基本完工,3个开工建设并取得一定的进展,还有4个正在开展前期工作。

民生事业得到加强,社会更显和谐。全市新增就业岗位4.6万个,城乡统筹就业7.2万人,率先在全省实现基本动态消除“零就业家庭”,年末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8%以内。城市低保继续做到“应保尽保”,城镇低保惠及3.49万户7.85万人,农村低保惠及3.16万户7.06万人。全市养老参保人数达42.95万人,扩面达6.6万人;失业保险参保人数达33.8万人,扩面3.5万人;医疗保险参保人数达65.5万人(含离退休人员21.3万人),扩面5.6万人;启动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达16万人。对困难群众中的

患者实行医疗优惠政策,为“低保”户减免医疗费约16万元。解决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的“住有所居”行动计划开始启动,已开工廉租房建设5万平方米,备案建设经济适用住房达58.5万平方米。科技创新不断加强,完成136项科技计划项目,预期新增产值14.64亿元。教育事业取得新进步,再次扩大“两免一补”范围,免除全市农村和城市低保人群子女义务教育阶段的学杂费和书本费,对8万多名进城务工人员子女进行补助。文化事业欣欣向荣,成功举办第六届中国舞蹈荷花奖民间舞大赛,县级“两馆”建设目标顺利实现。卫生事业再上新台阶,甲、乙类传染病总发病率低于前三年平均水平,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参合率92.63%,高于全年目标。保持稳定的低生育水平,符合政策生育率为98.06%,人口自然增长率4.31‰。强化安全生产,我市安全生产工作评比在全省名列前茅。扎实开展打击“两抢一盗”活动,群众对社会治安的安全感显著上升,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成效显著。

二、2008年展望

一是继续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增强城市发展能力。2008年贵阳市将配合省抓好贵广高速铁路贵阳站建设,确保年内完成环城高速路西南段建设;启动龙洞堡机场改扩建工程;修编城市路网规划,拓宽城市发展空间,扩大城市规模;按照“三环十六射线”骨干路网规划,加快南环线等道路建设,力争启动北京东路建设;新增3000个停车位。加快金阳新区路网建设,建成连接老城区的贵金线,打通新区至百花湖、清镇的快速通道,推动贵广铁路金阳客站建设。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快10个重点镇的规划建设;完成1000公里村寨串户路,新建15个农村乡镇客运站、8个农村乡镇渡口;解决20万户农村群众的饮水安全;开工建设7座小型水库;完成中低产田改造4.26万亩、基本农田建设和土地治理2万亩;建成“四改一气”

1.76万套。

二是大力发展现代生态产业,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力度,做大做强八大生态产业,大力发展以旅游、现代物流、电子商务、电子政务、现代中介服务、金融等为重点的现代服务业,确保第三产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15%以上,尽快形成稳定的“

三、

二、一”产业结构,推进现代产业体系建设。

三是加强节能减排和生态环境建设,实施四大治理工程。开展以治理“两湖一库”为重点的治水工程;开展以林业生态建设为重点的绿化工程;开展以提高空气质量为重点的治污工程,积极开展节能减排和清洁生产工作,继续推进第三批试点企业实施清洁生产,重点抓好年耗3000吨标准煤以上工业企业的节能降耗工作;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制订并实施《贵阳市发展循环经济条例》,继续推进开阳磷煤化工循环经济示范基地、息烽磷化工循环经济示范基地,清镇铝、煤化工循环经济工业示范基地建设。

四是实施“六有”民生行动计划,努力构建“和谐贵阳”。实施“学有所教”计划,合理配置公共教育资源,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认真落实免费义务教育政策,免除全市中小学杂费,确保所有进城务工人员子女接受义务教育。实施“劳有所得”计划,继续贯彻落实促进就业再就业各项扶持政策,抓好“零就业家庭”就业援助,新增城镇就业岗位4万个,力争实现城乡统筹就业6.8万人,完成农村劳动力非农技能培训1.8万人,转移就业1.44万人,确保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实施“病有所医”计划,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健全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网络,着力加强困难群众医疗保障工作,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覆盖全市农村,确保参合率达90%以上。实施“老有所养”计划,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年内养老保险扩面3.3万人、医疗保险扩面2.2万人、失业保险扩面2.2万人、工伤保险扩面2.2万人、生育保险扩面1.1万人。实施“住有所居”计划,加大保障性廉租房建设,建立和完善廉租房制度,进一步理顺经济适用房管理体制,加快城区危房、旧住宅区、棚户区、城中村的改造。建成廉租住房5万平方米,开工建设100万平方米经济适用房,完成4000户农村危房改造改建。实施“居有所安”计划,深入推进“平安贵阳”创建工作,继续开展 “严打‘两抢一盗’专项斗争”。

五是努力平抑物价过快上涨。提高粮、油等重要商品储备能力,制定重要商品供应应急预案,完善流通渠道,积极搞好食品市场供应,加强食品质量和市场价格监管。健全物价上涨与提高低收入人群补贴和保障标准实行挂钩联动的机制,切实保障低收入家庭的生活水平不受大的影响。

生态文明城市建设调研报告

生态文明城市建设调研报告

生态文明城市建设调研报告

生态文明与城市建设

贵阳市生态文明城市建设教案

生态文明城市建设读本教案

四年级生态文明城市建设读本教案

生态城市建设内容

贵阳市生态文明城市建设第二章第一节教案

中国文明城市建设报告 (第四章)

《生态文明城市建设报告.doc》
生态文明城市建设报告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