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经典诵读古诗词三首教学设计

2020-03-02 07:49:06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初一拓展性课程 经典诵读教学设计

古诗词三首教学设计(2课时)

一、教学目标: 1.认识生字,会写生字。能正确读写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默写古诗。

3.学习通过看注解、边读边想象画面等方法,感知诗词大意,并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4.学习通过看注解、边读边想象画面等方法,感知诗词大意,并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

5.感受到江南山水的自然美,享受到美的熏陶。 6.养成课外主动积累诗歌的好习惯。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唐朝是我国诗歌创作的黄金时段:有凝望明月思念故乡的思乡诗,有寒光铁衣锁边关的边塞诗,也有杨柳依依话斜阳的送别诗„„今天,我们将走近两位唐代诗人。

二、学习古诗

1.教师指导学生认真读好古诗。 独坐/敬亭/山 唐•李白

众鸟/高/飞尽, 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 只有/敬亭/山。 望/洞庭

唐•刘禹锡

湖光/秋月/两相/和, 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翠, 白银盘/里/一/青螺。

二、理解古诗意思

联系课文中注释,并能借助工具书,或请教老师同学,看看插图,想一想诗句的意思,并练习说出来。

众鸟高飞尽, 孤云独去闲。理解的意思是:(

遥望洞庭山水翠, 白银盘里一青螺。 1.想象画面,感情朗读:

诵读《独坐敬亭山》,诗人饱尝了人间的辛酸,感受到了世态的炎凉,因怀才不遇而产生(

)的感情,也正是因为诗人投身于大自然,以山为伴,才寻找到了“

” 的安慰。

吟咏《望洞庭》,感受到了诗人用轻快的笔触,为我们勾勒出了一幅优美的(

)图。方圆数百里的洞庭湖在诗人眼里竟似玲珑的“潭面”;月光笼罩下的湖水、山色相称,在诗人眼里又恰似“

” 。奇特的想象,大胆的夸张,不禁又让我们感受到了诗人(

)的情怀。

2.假如你是“诗仙”李白,你会怎么吟诵《独坐敬亭山》—— 假如你是“诗豪” 刘禹锡,你会怎么吟诵《望洞庭》—— 这两首诗都描写的是(

),要将它们背下来,永远留在自己的记忆中!

三、课后作业

1、把生字写正确写美观: 2.默写古诗。

第二课时

一、精彩回顾:

背诵古诗《独坐敬亭山》、《望洞庭赠张丞相》。

二、自由诵读,初步感知:

1.借助拼音读古诗,做到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初读古诗,并会填:

(1)读准字音,并认真抄写下来:

(2)通过朗读,发现:这首诗歌在形式上是“”句子导 学 设 计 或长或短”,叫(

) ,也叫(

)。这种诗歌体裁都有词牌名,(

)就是这首诗歌的词牌名。 (3)能结合诗句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谙”的意思是:

“红胜火”的意思是

。 “绿如蓝”的意思是:

3.熟读古诗,知道:

(1)《忆江南》的作者是____代诗人

。 (2)结合注释,想一想课题的意是:

(3)结合课文中注释,并能借助工具书,或请教老师同学,联系插图,用自己的话给同桌说说诗意。吟诵这首词,边读边体会出这首词的朗读节奏。

三、熟读成诵,体会诗意:

1、在《忆江南》中,诗人把杭州作为了自己的第二个故乡,一句“

”把作者的思绪引向了对昔日江南的美好回忆,成为了千古绝唱。

2、其实,通过对这三首诗词的诵读和欣赏,我们都能感受到 ( 体验到诗人的思想感情,同时也积累下了名诗佳句:

四、拓展阅读: 其二

江南忆,其次忆吴宫。

吴酒一杯春竹叶,吴娃双舞醉芙蓉。早晚复相逢。

白居易曾写下了三首《忆江南》,课文选取了其中的第一首,

五、课外积累: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唐)王维 几行红叶树,无数夕阳山。

——(清)王士祯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唐)李白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唐)杜甫

,)

《古诗词三首》教学设计

《古诗词三首》教学设计

古诗词三首 教学设计

《古诗词三首》教学设计

《古诗词三首》教学设计

《古诗词三首》教学设计

古诗词三首教学设计

《古诗词三首》教学设计

《古诗词三首》教学设计

《古诗词三首》教学设计

《国学经典诵读古诗词三首教学设计.doc》
国学经典诵读古诗词三首教学设计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