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隐寺

2020-03-04 02:42:42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唐肃宗李亨与平凉龙隐寺

曹斌锋

平凉龙隐寺位于平凉城西3.5公里处的龙尾山侧,它背靠青山,面临泾水,占地约300亩。相传唐代“安史之乱”时,唐太子李亨曾在此隐居避难,以后李亨称帝,故把此寺改名为龙隐寺。这里西接崆峒山,南望太统山,两山环绕,草木茂盛,环境优雅,亭院阁隐现其中,自古为消夏游览胜地。有水自崖穴石隙滴落,筛玑珠,古称“龙泉滴珠”。据《平凉市志》载,寺原名兴教寺。“安史之乱”唐太子李亨西上平凉郡,夜宿寺中,翌年称帝于灵武,寺亦改龙隐。明代,韩襄陵王“奉为香火,置田为庙产”。明末,毁于兵燹。清康熙二十九年(1690)正月,有马氏妇至寺焚香,目睹倾颓,慨然以重修为己任,心诚志笃,“苦募十方”,历经十载,于四十年全工告竣。增修“上佛殿五楹,左右配殿各五楹”,在原佛殿前“增修砖台一座,韦驮殿三楹”,旧有南门楼也修饰一新。为之撰写碑文的前翰林院庶吉士张岗曾赞叹曰:“不易为者,而竟成于一老妪,亦人之所仅见者也!” 自古是各地赴崆峒山进香信士往来歇脚之地。

龙隐寺也称“灵隐寺”、“兴教寺”,始建于汉唐时期,以后明、清、民国等各代均有扩建。先后开凿洞穴5孔,有上佛殿、孔雀殿、左右配殿等建筑。龙隐寺之名,来源于唐肃亨下塌寺内的传说。相传唐天宝十四年(公元755年)发生“安史之乱”,玄宗李隆基仓惶逃往四川,太子李亨从嵬(围)驿回军北上,“通夜驰三百里至安定郡,庚子至乌氏驿,辛酉至平凉郡„„”李亨曾在灵隐寺内下塌。翌年7月,李亨在灵武(今宁夏灵武南)称帝。因皇帝是人们心目中的“真龙天子”,而龙隐寺又是皇帝隐居过的地方,故“龙隐寺”之名沿称于今。据说李亨初到平凉的时候,兵不过数千,将不足百员,吃得稀松平常,住得简陋破旧。可是,这样的日子并没有维持多久。没过几天,就有人组团找上门来了,该团便是以朔方节度副使杜鸿渐为首的一帮朔方留守官员。杜鸿渐等人先是以诚挚的热情道出了他们最衷心的问候,而后便提出了此行的真正目的:请太子殿下驾临灵武,主持工作。他们的理由很充足,灵武兵精粮足,太子殿下您要是到了灵武,北可收诸城兵卒,西可发河陇劲旅,东可连郭李雄师,进而南向以收中原。如此一来,定能匡扶社稷,立下不世之奇功。李亨很犹豫。杜鸿渐见此情形又说,宫殿我们都给您盖好了,就等着您搬过来了。果然是好事儿啊。平凉不仅地方小,而且缺兵少粮,在这里过小日子倒还凑乎,如果想要收复中原,匡扶社稷,可就是痴人说梦了。现在可倒好,居然有人主动请他们到灵武去,灵武是个好地方啊,那里不仅兵强马壮,而且还有大大的宫殿可供居住。不过,李亨虽然高兴,但还是很犹豫。然而,广平王李俶、建宁王李倓、李静忠等人都觉着合适。刚好在这个时候,李亨的亲信——河西司马裴冕也赶到了平凉。李亨向裴冕征求意见,裴冕也觉着合适。李亨见众人意见一致,便最终下定决心,驾临灵武。写到这里,让我们先翻检历史,简略的了解一下唐肃宗李亨的悲哀一生吧。

唐肃宗李亨(公元711-762年),唐玄宗第三子,马嵬驿兵变后玄宗西逃,他继位,在位6年,在宫廷政变中惊忧而死,终年51岁,葬于建陵(今陕西省醴泉县东北18里的武将山)。李亨,原名李与,曾被封为忠王。公元738年被立为太子,改名李亨。他乃庶出之子,他母亲在玄宗那儿不是很受宠,母亲死的比较早,所以唐玄宗不是很待见他。他本来没什么机会成为太子,老大李琮死的早,老二李瑛不出意外会当皇帝,可是玄宗宠爱的武惠妃,武惠妃梦想当皇后,又想立自己的儿子寿王李瑁(就是杨贵妃的第一任丈夫)为太子,可是武惠妃是武则天的之子武攸止的女儿,也就是武家人,唐朝在武则天死后李唐皇室特别恨武家人,也特别害怕再次出现后宫乱政的情况,所以大臣极力反对立武氏为后,可是武氏不甘心,一心希望儿子成为太子,便设计太子李瑛以及其他两位皇子带羽林军进入宫中护驾,同时又和李林甫诬告太子谋反,于是玄宗废黜太子为庶人,并赐死。眼瞅着寿王就要成为太子了,武惠妃的心理素质比较差,梦到太子和其他两位王子索命,所以她就疯了,过了一年就死了。

玄宗伤心之余,也看到了是武惠妃害了太子诸王,也看出寿王并非皇位的合适人选,就犯了嘀咕,不知该立谁为太子,这时高力士提醒他以长幼次序传位,于是李亨作为第三子,成为了太子。马嵬驿兵变后,他被玄宗任为天下兵马大元帅,领朔方、河东,平卢节度都使,负责平叛。玄宗继续西逃,他为百姓所留,与玄宗分道,北上至灵武。也正是因为这一举动,让李亨的一生与平凉有了千丝万缕的联系。即使在唐肃宗即位以后,他也曾多次活动于平凉地区境内,这年十月,在彭原(今西峰市)接见了回纥使者和敦煌王李承;次年年初,肃宗从陇右、河西、安西、西域等地陆续调集10多万大军,又向回纥借精兵4千人,派李俶、郭子仪等名将挥师南下,大败叛军,一举克复长安,挽救了唐王朝衰亡的命运,开始了复兴盛唐的大业。

公元756年七月十二日,李亨在灵武即位,史称肃宗。遥尊玄宗为太上皇,改年号为“至德”。当然,细细考究,唐肃宗当时的登基并不是合法的。虽然身为太子的李亨继承皇位按说是顺理成章的,但是,要知道,此时玄宗皇帝尚且健在,而且他也没有下诏传位,如果贸然继位,那可就是谋反忤逆的大罪啊,是要掉脑袋的。李亨有点儿害怕,他这一辈子都是小心翼翼的,保守惯了。但在他的亲人友及一帮子铁心跟随者的坚决拥立下他还是称帝了,而且一反常态迅速改元,昭告天下,造成既定的事实。后来唐玄宗还算配合,默认了此事,并且任命韦见素、房琯、崔涣三人为禅位奉诏使,即日赴灵武,宣敕传位,并且奉上传国玉玺。唐肃宗继位后,便图谋收复两京(西京长安、东京洛阳),宰相房琯请求带兵去收复长安,肃宗平时很重用房琯,同意了他的请求。结果房琯在陈涛遭遇叛军,全军覆没。至德二年(757年)正月,安史叛军内讧,安禄山为其子安庆绪所杀。肃宗任用名将郭子仪、李光弼,借用回纥兵,乘机反攻。先后于至德二年(公元757年)6月、10月收复西京长安、东京洛阳。肃宗曾与回纥兵约定:“克城之日,土地、士庶归唐,金帛、子女皆归回纥。”致使洛阳遭受很大的破坏。干元元年(公元758年)九月,唐肃宗命郭子仪,与河东节度使李光弼等九节度使60万军队围攻相州,讨伐安庆绪。参加作战的九节度使中,郭子仪、李光弼战功最多,威信最高,肃宗不愿把军权交给他们,所以不设主帅,只命宦官鱼朝恩为“观军容宣慰使”,统帅大军、总揽全局。安禄山部将史思明率部13万赶来救援安庆绪。于干元二年(公元759年)三月,与唐军展开激战,鱼朝恩根本不懂兵法,不知用兵,致使唐军大败,鱼朝恩将相州失利的责任推到郭子仪身上,肃宗不明是非,罢免了郭子仪兵权。此时,安史叛军再次发生内乱,史思明杀安庆绪,自称大燕皇帝,并于同年五月,从李光弼手中,夺取了洛阳,史思明占据洛阳不久,就被自己的儿子史朝义所杀。在朝中,自鱼朝恩之后,肃宗开始信用宦官李辅国、程元振等操纵军政大权,宦官势力日益嚣张。肃宗同时又宠信张皇后,纵容她干预政事。张皇后和李辅国起初连成一片,结为一党。后来,张皇后恨李辅国专权,欲谋立越王李系为嗣君,张皇后、李系与李辅国、程元振开始对立。

公元762年,肃宗患病,接连几个月不能上朝视事。四月,玄宗病死,他悲恸不止,病情加剧。张皇后召见太子,皇后说:“李辅助国久掌禁兵,权柄过大,他心中所怕的只有我和你。眼下陛下病危,他正在勾结程元振等人阴谋作乱,必须马上先诛杀他们。”太子流着泪说:“父亲皇病情正重,此事不宜去向他奏告,如果我们自行诛杀李辅国,父亲皇一定震惊,于他贵体不利,我看此事暂缓再说吧。”张皇后送走太子,马上召肃宗次子,越王李系入内宫商议。李系当即命令宦官段恒俊,从太监中挑选了200多名强健者,发给兵器,准备动手。太监狱中有人将此情报告了李辅国。李辅国、程元振带着党徒到凌宵门探听消息,正遇太子要进宫探望父皇。李辅国谎称宫中有变,阻止太子入宫,并命令党徒将太子动持进飞龙殿监视起来,李辅国假传太子的命令,鼓动禁兵入宫将李系、段恒俊等人抓住,投入狱中。张皇后闻变,慌忙逃入肃宗寝宫躲避。李辅国带兵追入寝宫逼张皇后出宫。张皇后不从,哀求肃宗救命。肃宗受此惊吓,一时说不过话来,李辅国乘机将张皇后拖出宫去。肃宗因受惊而病情陡然转重,又无人过问,当天就死于长生殿。他的一生,很难评价,四十多岁才当上

皇帝,前四十年基本是看人脸色过日子,其中有他的兄弟、父皇以及权臣;当皇帝的几年又是安史之乱,而且朝政还被李辅国把持,最后也没享到什么福,算是个可怜的人吧!

李亨虽然去了,但是龙隐寺被后人一代代传了下来,以致现在成了平凉市的著名景点之一。龙隐寺所在的龙尾山,东西绵亘5公里,植被面积近26.7万平方米,是一座“岚霭弥漫,淹没寺观,一泓秋水如玉带,背负青山似锦袍”的名山。尤为奇绝的是,在一悬崖峭壁上,有一殿宇悬空,上接蓝天,下临深渊,树遮花掩,犹如仙阁,景色十分壮观。龙尾山的中下部有清泉4眼,泉水清澈透明,寒暑不易其形,旱涝不改其盈,千百年来,水位稳定不变。山上还有一“灵湫”,又名“龙泉”,泉水从一乳石缝隙间喷涌而出,遇悬崖后旋转激散,形似玉盘筛珠,古有“龙泉滴珠”之称,系平凉八景之一。清道光年间诗人赵青藜有:“泉乳珠垂露,壶心玉贮冰”的赞语。沿山麓有清泉4眼,长流不竭。龙泉之水相传是压在龙尾山下玉龙的眼泪所致,故有久饮明目清热、却病益寿、白肤润肌、乌发美容之说。为了开发旅游资源,原平凉市政府现崆峒区委于1986年将龙隐寺辟为公园,1994年确定为全区十大旅游景点之一,成立了管理所机构,同年12月批复同意该公园景点建设规划,重点突出人文景观。近年来,投入了大量人力、财力于公园植树和管理,目前山上的绿化工作已初具规模,现有树木20多种1万多株。民间集资新修了三清殿、王母殿等五处古建筑,对原灵宫殿及9处石窟也进行了修复,重雕了塑像,彩绘了壁画,使公园面貌焕然一新,成为闻名陇东的名胜古迹自然风景区。现批建景点有龙泉滴珠、龙隐石窟、九龙戏水、白塔、龙山峰火、龙泾堤苑、霞岭红叶等,进香信士、游客四时不绝。记得自己初游龙隐寺是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那还是我在平凉师范求学的时候,大约是一个盛夏的黄昏时间,我们班全体学生40人在班主任的统一带领下坐公交车前去参观,当时因为人多,我们一路说笑,气氛甚是热烈。虽然当时景区不大,不一会儿我们就游览完毕,但那时毕竟只有十几岁,对于那些景观很有好奇心,因而记忆深刻。现在回想起来,二十多年的时间已经过去了,自己的心态也已经步入了中年人的行列,再也没有二十年前时的那些热情和干劲,可惟独对于龙隐寺的印象却越来越清晰。

龙隐寺

招隐寺奠基策划书

单龙寺村扶贫工作计划

单龙寺村扶贫工作计划

冬访龙居寺的诗歌

龙桑寺镇中心园工作总结

太平镇回龙寺村委会上半年工作总结

龙沟寺村党支部换届选举工作方案

龙隐小龙娃拾金不昧 道德高尚树立好榜样

龙桑寺中学七年级歌唱祖国合唱比赛

《龙隐寺.doc》
龙隐寺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