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节日备课

2020-03-01 19:38:28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学校课程《传统节日》备课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知道我国是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有许多民间传统节日习俗。他们是构成我国民族文化的组成部分。

2.知道几个主要民间传统节日的习俗和来历;了解我国少数民族的一些节日风俗。 能力目标:

1.初步培养学生阅读和收集资料的能力。 情感目标:

1.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2.通过活动使学生指导中华民族重要的传统节日及日期,了解人们庆祝传统节日的民间传统习俗。

3.通过收集、整理、研究等活动,培养学生的生活情趣,是学热爱生活,热爱中华民族,增强民族自信心、自豪感。

活动重点:

二、教学重难点:

1.知道我国是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有许多民间传统节日习俗。他们是构成我国民族文化的组成部分。

2.知道几个主要民间传统节日的习俗和来历;了解我国少数民族的一些节日风俗。 3.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4.知道几个主要民间传统节日的习俗和来历;了解我国少数民族的一些节日风俗。 5.通过学生阅读以及收集资料能够应用于课堂,并能够学会学习的方法。 知道我我国有哪些传统接节日及具体日期,了解人们庆祝节日的传统习俗。

三、教学准备: 学生:

传统节日的代表图片及相关资料,排练舞蹈、绘画、手工、搜集古诗、春联等。 老师:

1.各个传统节日的场面及传说的相关图片的课件。

2.收集或上网下载与“传统节日”有关的资料,设计引导性的问题,帮助学生了解我国的传统节日。

四、教学过程:

(一)春节

1.时间:农历正月初一

师:春节是正月初一,是农历中一年的开端。 春节这一节日是从古代“腊祭”演变而来的。那时候,人们经过一年的辛勤劳动,在前一年的末尾和新一年开始之际,用收获的谷物、猎物来祭祀众神和祖先,感谢大自然的赐予,这就是“腊祭”。人们在此期间不干活,聚在一起联欢聚饮、歌舞戏耍,这样代代相传,便成为后代的重要节日——春节。 你知道春节时的生活习俗和节日活动都有哪些吗?

生:扫尘、吃饺子、守岁、贴春联、拜年`````` 师:每一种习俗都有它的由来,老师为同学们准备了一些资料,同学们可以通过这些资料来了解春节这个特殊的节日。(出示课件,课件中有许多春节习俗的资料,生动、有趣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课件是以校园网为基础的,充分调动学生动手的积极性,让学生在浏览网络的同时找到答案。)

生:观看学习资料,生生交流。

师:观看资料后,你知道这些习俗的来历吗?为什么要贴春联、把房扫?(引出下文“除夕的来历”)

生:讨论并说出自己的想法。 师:出示“除夕的来历”故事资料

师:春节是我们大家都非常喜欢的节日,课前调查:说一说,在你们的家乡,人们是怎样过春节的?社会上举办了那些庆祝活动?(根据学校的学生来源情况特殊,可以丰富学生的知识含量,了解全国各地人们过春节时的习俗及活动。)

俗话说:“一年之计在于春”,春节是新的一年的开始,在这岁末年首之际,我们所有的中国人都喜笑颜开,欢度这个节日,人们载歌载舞,度过一个和谐、健康、快乐的节日。

2.简介:春节,是农历正月初一,又叫阴历年,俗称“过年”。这是我国民间最隆重、最热闹的一个传统节日。春节的历史很悠久,它起源于殷商时期年头岁尾的祭神祭祖活动。按照我国农历,正月初一古称元日、元辰、元正、元朔、元旦等,俗称年初一,到了民国时期,改用公历,公历的一月一日称为元旦,把农历的一月一日叫春节。

3.习俗:①扫尘,②贴春联,③贴窗花和倒贴“福”字,④年画⑤守岁⑥爆竹⑦拜年

4.春节的诗歌:

元日(宋)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除夜 (唐)来鹄

事关休戚已成空,万里相思一夜中。愁到晓鸡声绝后,又将憔悴见春风。

(二)元宵节 1.元宵节简介

元宵节(中国情人节):古人称夜为“宵”,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又叫“灯节”、“上元节”。元宵节吃元宵是中国民间的传统,寓意着团圆、吉祥如意。

2.元宵节的由来与传说 ①关于灯的传说,②东方朔与元宵姑娘。 3..元宵节习俗

①吃元宵,②观 灯,③猜灯谜 ,④ 舞狮子 ,⑤踩高跷 。 4.元宵节诗词选

十五夜观灯 (唐)卢照邻

锦里开芳宴,兰红艳早年。缛彩遥分地,繁光远缀天。

接汉疑星落,依楼似月悬。别有千金笑,来映九枝前。 上元夜 (唐)崔液

玉漏铜壶且莫催,铁关金锁彻夜开; 谁家见月能闲坐,何处闻灯不看来。

(三)清明节 1.清明节简介

公历四月五日前后为清明节,是二十四节气之一。在二十四个节气中,既是节气又是节日的只有清明。清明节是我国传统节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节日,是祭祖和扫墓的日子,主要的纪念仪式是扫墓,扫墓是慎终追远、敦亲睦族及行孝的具体表现,基于上述意义,清明节因此成为华人的重要节日。

2.清明节的由来与传说 ①关于寒食.3.清明节习俗

①扫 墓,②荡秋千,③蹴鞠,④踏青,⑤植树,⑥放风筝,⑦插 柳,⑧戴 柳 4.清明诗句 清明 (唐)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途中寒食 (唐)宋之问

马上逢寒食,途中属暮春。可怜江浦望,不见洛桥人。 北极怀明主,南溟作逐臣。故园肠断处,日夜柳条新。 寒食 (唐)韩翃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5.清明对联

春风重拂地;佳节倍思亲。 燕子来时春社;梨花落后清明。

槐火光阳春替换;杏花消自雨传知。

睹物思亲常入梦;训言在耳犹记心。 山清水秀风光好;月明星稀祭扫多。

年年祭扫先人墓;处处犹存长者风。

禁火今年逢节早;飞花镇日为谁忙。

寒食雨传百五日;花信风来廿四春。 春风已解千层雪;后辈难忘先烈恩。

(四)端午节 1.端午节简介

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传说为了纪念屈原,人们在天这一天吃粽子、赛龙舟。 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端午也称端五,端阳。此外,端午节还有许多别称,如:午日节、重五节,五月节、浴兰节、女儿节,天中节、地腊、诗人节、龙日等等。 2.端午节的由来

①纪念屈原说;②纪念伍子胥说 ;③纪念曹娥说;④起于三代夏至节说;⑤恶月恶日驱避说,⑥吴月民族图腾祭说。 3.端午节的习俗

①赛龙舟,②端午食粽,③佩香囊,④悬艾叶菖蒲,⑤饮雄黄酒。 4.端午节诗选

端 午 (唐)文 秀

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七律.端午 (唐)殷尧藩

少年佳节倍多情,老去谁知感慨生;不效艾符趋习俗,但祈蒲酒话升平。 鬓丝日日添白头,榴锦年年照眼明;千载贤愚同瞬息,几人湮没几垂名。

(五)七夕节 1.七夕节的简介

在我国,农历七月初七的夜晚,天气温暖,草木飘香,这就是人们俗称的七夕节,也有人称之为“乞巧节”或“女儿节”,这是中国传统节日中最具浪漫色彩的一个节日。

2.七夕的由来与传说 ①关于牛郎织女的传说。 3.乞巧七夕的习俗

七夕节最普遍的习俗,就是妇女们在七月初七的夜晚进行的各种乞巧活动。 乞巧的方式大多是姑娘们穿针引线验巧,做些小物品赛巧,摆上些瓜果乞巧,各个地区的乞巧的方式不尽相同,各有趣味。

4.七夕节的诗词

古诗十九首之一 (汉)佚名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纤纤摸素手,札札弄机杼。终日不成章, 泣涕零如雨。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渡。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两情若是长久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七夕 罗隐

络角星河菡萏天,一家欢笑设红筵。应倾谢女珠玑箧,尽写檀郎锦绣篇。 香帐簇成排窈窕,金针穿罢拜婵娟。铜壶漏报天将晓,惆怅佳期又一年。 (“七夕”又称“女儿节”。七月七日几乎全是女子的活动。这首唐代七律描绘了七夕晚上的风习:全家聚宴,女子默默祈祷找个如意郎君。然后排成行,一位一位拜祭仙女,乞巧,热闹了整整一晚上。)

牵牛织女七夕 唐·白居易 烟霄微月淡长空,银汉秋期万古同。几许欢情与离恨,年年并在此霄中。 (白居易,唐代著名诗人。此诗虽短,但天上人间,欢情与离恨,都有涵盖,可谓言简意赅。)

(六)中秋节

中秋节简介

每年农历八月十五日,是传统的中秋佳节。这时是一年秋季的中期,所以被称为中秋。八月十五的月亮比其他几个月的满月更圆,更明亮,所以又叫做“月夕”,“八月节”。此夜,人们仰望天空如玉如盘的朗朗明月,自然会期盼家人团聚。远在他乡的游子,也借此寄托自己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所以,中秋又称“团圆节”。

中秋节的由来与传说

①嫦娥奔月,②吴刚折桂,③朱元璋与月饼起义。 各地中秋节的习俗

祭月·赏月·拜月 ,②吃月饼。

4.中秋节诗词选 古诗·怨歌行

新裂齐纨素,鲜洁如霜雪。裁为合欢扇,团团似明月。出入君怀袖,动摇微风发。 常恐秋节至,凉飚夺炎热。弃捐箧笥中,恩情中道绝。 《影青诗》·无题

明月千年万里沙,秦关汉将没谁家?曾携劫火温寒酒,还指烽烟入浊茶。

故国数回悲血碧,宫楼几处笑君遐。京华夜梦笙歌起,塞上何人守落花? 中秋诗词欣赏——诗

(二) 月下独酌 李白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八月十五夜月 杜甫

满月飞明镜,归心折大刀。转蓬行地远,攀桂仰天高。 水路疑霜雪,林栖见羽毛。此时瞻白兔,直欲数秋毫。 月夜忆舍弟 杜甫

戍鼓断人行,秋边一雁声。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十五夜望月 王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中秋月 苏轼

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静夜思 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望月怀远 张九龄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水调歌头 苏轼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而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5.中秋对联趣谈

人逢喜事尤其乐,月到中秋分外明。几处笙歌留朗月,万家萧管乐中秋。

(七)重阳节 1.重阳节简介

农历九月九日,为传统的重阳节。因为古老的《易经》中把“六”定为阴数,把“九”定为阳数,九月九日,日月并阳,两九相重,故而叫重阳,也叫重九,古人认为是个值得庆贺的吉利日子,并且从很早就开始过此节日。1989年,我国重阳节定为老人节。

2.重阳节的习俗

①登高, ②吃重阳糕,③赏菊并饮菊花酒,④插茱萸和簪菊花, 3.重阳诗篇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唐)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九月九日玄武山旅眺 (唐)卢照邻

九月九日眺山川,归心望积风烟。他乡共酌金花酒,万里同悲鸿雁天。

4、重阳节忧思:大力弘扬敬老爱老优良传统。

(八)冬至节 1.冬至节简介

冬至,是我国农历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节气,也是一个传统节日,冬至俗称“冬节”、“长至节”、“亚岁”等。时间在每年的阳历12月22日或者23日之间。 曾有“冬至大如年”的说法,而且有庆贺冬至的习俗。

2.冬至节的风俗

①吃馄饨,②吃汤圆,③有进补的习俗。 3.与冬至有关的诗词 小至 (唐)杜甫

天时人事日相催,冬至阳生春又来。刺绣五纹添弱线,吹葭六管动飞灰。 岸容待腊将舒柳,山意冲寒欲放梅。云物不殊乡国异,教儿且覆掌中杯。 冬至(唐)杜甫

年年至日长为客,忽忽穷愁泥杀人!江上形容吾独老,天边风俗自相亲。

杖藜雪后临丹壑,鸣玉朝来散紫宸。心折此时无一寸,路迷何处望三秦? 邯郸冬至夜 (唐)白居易

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著远行人。

九、练习

1.春节期间,请拟一条短信,向你的朋友表达“平安”“快乐”“健康”的祝福。 2.端午节至,请你为同学发短信送上自己的祝福。这则短信应运用一定的修辞手法,也可作诗词或对联,展现佳节风俗习惯,语言要有特色。

3.我国每个节日都是一道独特的风景线。根据节日特点制作手抄报。

传统节日

传统节日

传统节日

传统节日

传统节日

传统节日

传统节日

传统节日

传统节日

传统节日

《传统节日备课.doc》
传统节日备课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