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在继承中发展教案

2020-03-02 02:50:32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知识目标

①阐明文化发展过程中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阐述文化发展的过程。②明确影响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理解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传承文化的能动性活动。

能力目标

运用“推陈出新、革故鼎新”的方法,批判继承传统文化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

价值观目标

树立正确认识传统文化价值的态度

课程标准

的基本要求

阐述继承传统文化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道理

本课重点

影响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教育在文化传承中的作用

本课难点

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

谈到我国古代的教育思想,人们有不同的看法。 观点一:中国古代的教育“重人伦、轻物理”,不利于自然科学的发展;在师生关系上,主张师道尊严,压抑了学生的个性;在教学方法上注重死记硬背,不利于开发人的智力。所以,发展教育必须摆脱古代教育思想的影响。

观点二:中国古代教育思想中有许多精华,如“化名成俗,其必由学”的重教化思想,“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的求实态度,“诲人不倦”的育人风范,“教学相长”的教学方法等。所以,发展教育必须回归古代教育思想。

[思考] 你是如何看待文化传承的?请对观点

一、二作简要评述。 提示:(1)文化继承应“推陈出新,革故鼎新”。继承是前提,发展是要求,应该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把握好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 (2)观点一看到了中国古代教育思想中的不合理因素是正确的,但对传统文化全盘否定是不科学的;观点二看到了古代教育思想的“精华”,但认为发展教育必须回归古代教育思想是不科学的。

(3)对传统文化的继承正确的观点应是,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批判地继承,推陈出新。

一、同一过程的两个方面

1.继承是发展的 ,发展是继承的 。

是同一个过程的两个方面。在这一过程中,不断革除陈旧的、过时的旧文化,推出体现时代精神的 ,这就是 。

2.文化在 发展,在 继承,这就是文化传承。把握好文化 与 的关系,

继承传统文化,不断 , ,我们就能够作出正确的文化选择,成为自觉的文化传承者和享用者。

必要前提 必然要求 继承与发展 新文化

“推陈出新 ,革故鼎新” 继承的基础上 发展的过程中 继承 发展 批判地 推陈出新 革故鼎新

二、影响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

1.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决定着

,也决定着 。每当 发生新旧更替时,代表 的新文化,通过反对代表

的旧文化的斗争,有力地促进文化的进步。 2.就文化自身的传承而言, 和 ,都会对文化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1) ,是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也是推动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 (2)思想运动往往 ,促进文化发展。 社会制度的 变化

文化的发展方向 社会制度

新的政治、经济力量 旧的政治、经济力量 科学技术的进步 催生社会变革 科学技术 思想运动

三、教育在文化传承中

1.教育是人类特有的 的能动性活动,具有、、的特定功能,在人的教化与培育上始终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2.教育通过对受教育者的“ ”,把文化传递给下一代。

3.教育能够以 重演人类在漫长的历史中走过的认识世界的过程,使人们在有限的学习生涯中获得 ,“站在前人的肩膀上”从事文化创造。

4.随着 的不断变革,教育在 的传承中将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

传承文化

选择

传递

创造文化

传道、授业、解惑

浓缩的形式

既有的文化财富

教育方式

人类文化

1.文化继承与文化发展的关系

注意:(1)无论是发展文化,还是继承传统文化,都要正确处理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继承和发展是同一过程的两个方面,不存在先后顺序。(2)区分文化继承与文化传播:文化继承主要是文化纵向积累的过程,侧重于本民族的“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推陈出新、革故鼎新”;文化传播主要是文化横向积累的过程,侧重于不同民族文化的交流借鉴和融合。 2.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传承文化的能动性活动

首先,教育具有保存、传递和活化文化传统的功能。人类文化既是人们社会生产与社会生活的产物,同时又是新生一代进行社会生产与社会生活的必要条件。人类文化只能被学而知之,不能通过遗传方式获得。这就决定了人类文化从它产生的那天起,就与教育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如果说人类的繁殖过程是人类种族的传递、保存和延续过程,那么,教育则是人类文化的传递、保存和延续过程。同时,教育对人类文化有活化作用,即将储存形态文化转变为现实活跃文化,这一过程的完成,除了教育,别无他法。任何一种文化

只有通过教育完成了这种转化,才能在人类的现实生活中表现出它的生命力和价值,才能出现文化繁荣的局面。

其次,教育具有选择、整理文化传统的功能。自从学校教育产生之后,教育选择文化的功能就日益突出。人类文化发展的速度愈加快,各种文化之间的交流愈频繁,内容愈广泛,社会对教育选择文化的要求就愈高。教育选择文化的功能主要是通过以下几种途径实现的:一是精心选择教育内容;二是精心选择教师;三是精心选择教育的方式和方法。在教育对文化选择的同时,它同样也整理着文化。教育通过选择和整理,使得人类文化去伪存真,逐步系统化,其精华得以继承,从而显示出更强的生命力,呈现出更为繁荣的景象。

再次,教育具有吸收、融合和更新创造文化的功能。各民族文化的相互吸收、融合和更新创造的途径很多,如移民、战争、贸易往来、旅游等,但教育是最有效、最积极的途径。不同文化间的交流,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不同文化体内的人们在语言、文字上的沟通和理解,而语言文字上的沟通和理解又很大程度上依靠系统的外民族语言教育。通过教育来吸收其他民族的文化,有一个积极的选择过程,去其糟粕,取其精华,因而最为有效。学校教育的对象主要是青年一代,他们容易接受新的观念和文化模式。这种心理优势对吸收和融合外民族文化是极为有利的。

教育,使各民族文化得以相互吸收、融合和创造更新,有利于人类文化的发展、繁荣。 3.“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与“推陈出新,革故鼎新”的关系

(1)“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是指要辩证地认识传统文化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分辨其中的精华和糟粕。“推陈出新,革故鼎新”指在文化继承中,不断革除陈旧的、过时的旧文化,推出体现时代精神的新文化。

(2)“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侧重于对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是改造传统文化的过程。“推陈出新,革故鼎新”侧重于对文化的继承、发展和创新的过程。

[例1] (2009·广东)改革开放以来,广东在本土文化基础上产生了“新客家文化”。这体现了 ( ) a.新文化在发展中偏离了本土文化 b.文化在批判中继承 d.文化在继承中发展

[解析] 广东在本土文化基础上产生了“新客家文化”是文化在继承中发展的体现,选d。 [答案] d

[例2] (2009·江苏)2008年2月,江苏省教育厅积极落实教育部的要求,安排南京、苏州等8个市作为京剧进中小学课堂的首批试点市。开展京剧进中小学课堂活动的依据是 ( ) ①优秀文化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 ②传统文化是健康有益的 ④教育是文化传承的重要途径 [答案] b [例3] (2008·江苏单科)在城市化快速发展的进程中,我们目睹了太多的城市记忆被抹杀,历史文脉被割裂,地域特色被淡化。而扬州通过古城复兴改善人居,实现传统文化载体与现代城市交相辉映的可持续发展思路,打造出一个充满人文精神的扬州城。这启示我们 ( ) a.文化继承是发展的前提 b.传统文化能提升城市品位 d.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 [答案] a [例4] 在中国,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20世纪初的“新文化运动”;在西欧,中世纪末的“文艺复兴”,18世纪的“启蒙运动”,都是预示社会大变革的著名思想运动。不同思想文化在思想运动中相互激荡,催生着社会变革。这段文字表明 ( ) a.思想运动往往成为社会变革的先导 b.科学技术对文化发展有重要影响 d.社会实践是文化变革的决定力量 [答案] a [例5] 封建社会韩非子推行“法治”,其思想的实质是使法律成为君主治天下的工具,维护封建君主统治。现如今,我们党和政府坚持依法治国的原则,其根本目的是保证人民充分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利,维护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这一变化说明 ( ) ①传统文化具有民族性

②对传统文化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发扬光大 ③继承是发展的必要前提,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求 ④传统文化会因时而变

a.①②③

b.②③④ [解析] 韩非子推出的“法治”,在当时的社会应是一种先进的理念,但实质却是维护君主利益;现在我们坚持依法治国,其实质已发生了根本变化,这说明我们对传统文化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在继承的基础上发扬光大,故②③应选。“法治”在不同时代实质不同,说明④也是符合题意的。①在材料中未体现。 [答案] b [例6] (2007·广东单科)看漫画,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注:本题漫画根据罗琪的《取之不尽》改编。

(1)这幅漫画反映了什么文化现象?如何看待这种现象? (2)结合漫画,分析应该如何正确对待中国传统文化?

[解析] 此题为一漫画题,题目的本质要求,往往在漫画的标题中,画面则是对标题这一本质的展示,可以对回答问题提供有用的信息。“取”和“翻拍”说明有可取之物,有“取”的价值。“不尽”说明其内容的丰富性,“翻拍”意指“翻版”缺乏创新、发展。“古典”说明是传统文化,从这些字里行间获得了这些信息、综合梳理,答案便渐趋明确了。 评分建议:考生只要从辩证的两个方面评价,意思相近,可酌情给分。

(2)中国古典名著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是:①“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保持和发扬;对于传统文化中不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落后的、腐朽的东西,必须加以改造和剔除。影视翻拍中国古典名著时不应该“全盘照搬”或者“断章取义”。②对待中国传统文化,应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创新。 1.中国古代教育存在着“师道尊严”“诲人不倦”等教育思想。要正确对待这些教育思想,就必须 ( ) a.摆脱古代教育思想的影响 b.回归古代教育思想 d.推行素质教育

2.社会制度的更替,是________推动的 ( ) a.经济和文化的矛盾运动 b.经济和政治的矛盾运动

d.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 [答案] d 3.科学技术的进步,是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也是推动________发展的重要因素 ( ) a.生产力

b.文化 [答案] b 4.199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开始推动“世界的记忆”项目。该项目的目的是推动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使文化遗产数字化,以便永久保存,并最大限度地使社会公众能享用文化遗产。由此看来,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 ( ) a.极大地促进了文化传播、继承与发展 b.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

d.为旅游者提供方便快捷的服务 [答案] a 5.在西欧,中世纪末的“文艺复兴”、18世纪的“启蒙运动”,都是预示社会大变革的著名思想运动。这些思想运动既催生着社会变革,也促进了____________的发展 ( ) a.经济制度 b.社会形态

6.由私塾到课堂教学,再到网络学习,每一次教育方式的变革,都让受教育者的人数更加广泛,教育越来越大众化和普及化。而教育方式的变革是直接由 ( ) a.文化传播媒介的每一次革命引起的 b.科技革命引起的

d.统治阶级的利益决定的 [答案] a 7.我们的祖先在长期的社会生产和生活实践过程中,创造了辉煌灿烂的文化,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文化传统。这些文化传统延续数千年而不衰,其中的一些精华迄今仍具有强大的生命力,需要我们去继承、改造和弘扬。

(1)如何正确认识和处理文化继承与文化发展的关系?

(2)今天要实现中华文化的繁荣,必须注意哪些因素的影响? [答案] (1)①正确认识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继承是发展的必要前提,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求。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继承与发展,是同一个过程的两个方面。②正确处理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在这一过程中,不断革除陈旧的、过时的旧文化,推出体现时代精神的新文化,这就是“推陈出新、革故鼎新”。 (2)①每当社会制度发生新旧更替时,文化也会经历一个新的文化形态取代旧的文化形态的过程。代表新的政治、经济力量的新文化,通过反对代表旧的政治、经济力量的旧文化的斗争,有力地促进文化的进步。②科学技术的进步,是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也是推动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③不同思想文化在思想运动中相互激荡,催生着社会变革,也促进文化的发展。

序号

编号

项目名称

申报地区或单位

970

ⅸ-10

山西省太原市福建省晋江市、永定县

971

ⅸ-11

鹤年堂中医药养生文化、九芝堂传统中药文化、潘高寿传统中药文化、股份有限公司

陈李济传统中药文化、同济堂传统中药文化

北京鹤年堂医药有限责任公司 湖南省九芝堂股份有限公司 广东省广州潘高寿药业 广州陈李济制药厂

贵州省同济堂制药有限公司

国务院公布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传统医药)

972

ⅸ-12

蒙医药(赞巴拉道尔吉温针、火针疗法)

内蒙古自治区

973

ⅸ-13

(痧症疗法、六神经络

骨通药制作工艺)

974

ⅸ-14

瑶族医药(药浴疗法)

贵州省从江县

975

ⅸ-15

苗医药(骨伤蛇伤疗法、

九节茶药制作工艺)

贵州省雷山县、

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

976

ⅸ-16

侗医药(过路黄药制作工艺)

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

977

ⅸ-17

张氏回医正骨疗法、

回族汤瓶八诊疗法

宁夏回族自治区吴忠市、银川市 [思考] 我国的文化遗传产非常丰富,它们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要继承和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高中政治 文化在继承中发展教案

4.2文化在继承中发展教学设计

第二框 文化在继承中发讲课稿1

文化在继承中发展详细教案

文化在继承中发展

文化在继承中发展 教案 刘渊明

文化在继承中发展的政治教案

体育课中发展心理健康教学设计方案

文化展

在规范中起步在稳定中发展中国创造学会

《文化在继承中发展教案.doc》
文化在继承中发展教案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