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路建设与经济建设

2020-03-03 22:47:53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盐城师范学院毕业论文

铁路建设与经济发展

——基于江苏铁路建设发展的思考

昆山市经济技术开发区世茂小学 王绪华

[摘 要] 铁路作为近代工业革命的标志,其作用在世界许多国家经济发展中已经有了充分体现。我省沿海开发提出以来 ,基础配套设施也将全面启动。规划好铁路线路对我省的经济发展、区域联动有着显著的作用。本文通过实际比较,文献查阅,提出笔者自己的观点。希望对我省的铁路建设有所帮助,而这就是本文的研究意义所在。

[关键词]

铁路建设 基础配套 经济发展

1.前言

翻看江苏的地图册,你会发现江苏的地域形状是东西窄,南北狭长的。这与台湾多少有点相似。如果你异常仔细的话,你会看到江苏的铁路实际上有三个部分组成。(1)连云港徐州线(2)新沂到扬州线(3)南京到苏州线。而这三条线实际上联系却并不紧密。假如你想从江苏省的连云港市坐火车去盐城,南通,扬州,我却只能告诉你没有车次选择。如果你想从盐城坐火车去苏州,你只能从盐城到南京再转车去苏州。这实际上造成了一种资源的浪费,区域联动也成了一句空话。也许会有人说江苏的高速公路密度是全国较高的,且不谈高速公路能不能取代铁路,让你从连云港市驾车去苏州5个多小时,还是你选择两个小时的动车到苏州?

南京到苏州的铁路始建于1905年,三年后通车。连云港到徐州线,始建于1920年,同样三年后竣工通车。实际上江苏省最主要的线路只有一条新沂到扬州是从建国后开建的。这凸显了江苏铁路建设的尴尬,这与其全国知名经济大省的地位极其不符,现实中各方面也越来越体现了修建铁路的必要性。所以江苏铁路建设的缓慢,以及南北建设差异的加剧,暴露出了越来越多的问题。

早在1989年,经济学家Asehauer就注意到,诸如机场、公路等基础设施对经济增长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他针对美国的数据进行分析后发现,基础设施存量每增加1% ,私人产出能增加0.39%。而核心基础设施(包括高速公路、机场等)的产出弹性甚至高于私人资本。[1]

2.铁路在现代社会中的地位

(1)运输能力较大,适合于大批量低值产品的长距离运输。徐州的煤矿想要运到连云港,最方便最经济的方式就是铁路,而连云港港的铁矿石想要送到淮安,

盐城师范学院毕业论文

最好的运输方式也是铁路,所以铁路的运力无可比拟。这就是它在现代经济社会中的地位。

(2)车种类型多,基本可以承运任何商品,不受产品重量和容积的限制。现在社会的火车,早已是五类俱全。从速度快的德高铁动车,到普通客运的列车。运输液态物品的车厢,基本上能够运送所有货品。满足了运输要求。而且铁路的车速较高,仅次于航空运输。铁路的优势在于速度较快,仅限于航空运输。 (3)铁路运输受自然气候影响较小,在实用性方面占优势。最具意义的是,铁路对气候要求不挑剔,在现实中比较适用。

(4)铁路的国防意义不言而喻。当年秦国军队之所以强大,秦直道做出的贡献不可估量。每次战备演习,铁路都是军方最好的选择。这也是为什么国家一定要修好青藏铁路的原因吧?实际上它的战略意义,更高于货运需求。

3.江苏铁路建设的现状

3.1全省区域性铁路建设缓慢,苏北还没有一条都动车线路。

全省苏北城际铁路联系不紧密,已经成为束缚北方发展的重要原因。北方与南方的联系只能依靠汽车。苏北铁路线路中,宁启铁路、新长铁路等都是单线铁路。不能满足铁路运输要求。更可惜的是,全国迈入动车时代之时,苏北竟然还没有一条动车。而具有讽刺意味的是此时苏州昆山的地铁都要通车了。更不要说苏州无锡南通都已经通了地铁。

3.2 苏南动车建设彰显浪费。京沪线,沪宁高铁,宁杭高铁服务人群相同。这样是不是彰显浪费,要知道同样情况下苏北没有一条动车线路。南方的这三条线路投资巨大,却服务重叠。有人说京沪间客运巨大,要分流运输。那么请问,如果徐州铁路经淮安南通到上海,这样北方的货品还会不会绕道安徽去?

3.3 江苏铁路不能满足客运需求。

在现代社会,因为教育、发展差异等原因人流量不断加大。我依然记得我大学宿舍好友全部离开家乡,去外地发展。每次逢年过节,回家就成了一道难题。笔者亲身体验,每次火车订票都要提前十天还很难订到票。江苏北方铁路不能满足客运需求已经是不争的事实。建议增加连盐线,连淮扬镇线,南通上海线,只有这样江苏的铁路才会有改观。客运的需求才能解决。

[7]。

盐城师范学院毕业论文

4.沿海铁路建成对江苏带来的改变

(1)一定程度上缩短了时空距离。今年大学开学时,全省各地很多学生要到盐城来读书。从地理位置上讲,盐城在江苏苏中,和其他城市相距都不算远。我亲身感受是,从东海县坐汽车到盐城市区竟然要5个小时。如果通了动车,只要一个小时就可以到达盐城。这就缩短了时空距离,让在外读书的学子回家更方便。 (2)货物运输更加方便,选择更多。沿海货物的运输,从南通发往连云港,有的时候选择海运,有的时候选择汽车,如果将来能够选择铁路。那么这两个城市之间一定联系的更为紧密。区域联动也有了一定的基石。

(3)缩短南北差异,带动苏北发展。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关于支持苏北地区全面小康建设任务分解方案的通知》苏政办发〔2013〕158号,鼓励综合交通枢纽和客货运输站点建设。抓住国家铁路建设机遇,积极规划建设综合客运枢纽。结合沿海、内河港口和铁路发展,鼓励建设货运与物流基地。这段话作为措施之一被放在文件里,希望可以真正缩短差距,共同发展。

[11]。

5.结论与建议

5.1美国经济学家艾伯特·赫希曼认为对基础设

施等公共事业的疏忽,将构成经济进步最严重的拖 累,基础设施资本与直接生产活动产出之问有1个 最少的比率,即在这一点上,只有增加基础设施投 资(社会间接资本),直接生产活动的产出才可望

增加 。[6]阿瑟·刘易斯.经济增长理论[M].北京:商务印书社,

1996.江苏的铁路营运里程比周边地区还要少,只有1616公里,每万人拥有铁路0.22公里,远低于全国每万人拥有0.59公里铁路的平均水平。沪宁线虽然每天有50多对动车组,各种列车120对,但车票仍然很紧张。记者月初去苏州采访时,下午3点到南京火车站,已被售票员告知,晚上8点之前的票已经全部售完。“这还是牺牲了货运保客运。”张晓铃感叹说,沪宁线上现在每天只有20多对货车,大量的货运只能转向公路和水路,加大了企业的运输成本。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工业化水平的

提高,加大铁路投资,进行铁路建设,大力拓展铁路 的运输能力,这对于缓和我国交通能力不足有很大 的帮助。纵观几百年来交通运输和经济发展的相 互关系,当交通运输能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时,交 通运输在自身进步的同时对经济发展起着推动作 用,当交通运输滞后于经济发展时,就会对经济发 展起拖滞作用,而我国正处于经济飞速发展阶段,

盐城师范学院毕业论文

不能因为交通运输而阻碍了国家的进一步向前发

展。[3]冯芬玲.朱磊等.我国铁路建设与经济增长的关系[j].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2010,2:79-83

5.1.1社会环境因素对学生体育成长有着重要的影响,多数中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动机是由其所处的社会环境因素决定的。

5.1.2在影响体育成长的社会环境因素中,学生家长对学校体育功能的认识、对其子女从事体育的态度及其家庭体育活动起着表率、检查和督促的作用。

5.1.3高校招生、企事业单位、部队对中学毕业生健康的需求状况,也是促进中学生体育成长的重要社会因素。另外,大众体育、体育文化的兴盛及体育舆论宣传等社会环境因素,也是中学生体育动机形成的重要因素。 5.2建议

为了促进中学生体育的发展,树立并激发中学生体育活动动机,除了学校有关部门对学生进行体育的目的性教育外,还应该结合对动机起决定作用的社会环境因素,采取一下措施:

5.2.1加大体育宣传舆论的力度和频率,推动全民健身计划和健康教育,建立繁盛的人人参与的大众体育。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全民体育意识,从而转变中学生家长对体育的认识态度,促使学生体育的成长。

5.2.2各级中学,应从思想上、行动上重视体育教育,研究不断变化的社会环境诸因素,结合学生实际,积极引导、教育,促使学生形成良好的体育习惯。

5.2.3各级中学教育、体育部门,应把提高学生家长的体育意识,当作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在实践中,可开设学生家长体育健康专题讲座,加强与其家长联系,指导其家庭体育活动等形式,形成良好的体育氛围,以利于学生体育活动动机的形成。

通过对本课题的研究,进一步了解社会环境对学生体育发展的影响,综合分析影响学生体育成长的主要因素,从社会环境的视角分析对学生体育成长的有利和不利因素,为学生的体育成长提供相应的理论依据。

6.致谢

本论文的研究是我的导师刘路助教的亲切关怀和悉心指导下完成的。从课题的选择到项目的最终完成,刘助教都始终给予细心的指导和不懈的支持。我在此谨向刘助教致以诚挚的谢议和崇高的敬意。向被我参考的各位专家老师表示感谢

参考文献

[1] 郭小冬,武少芩.中国公共投资与经济增长关系的PVAR分析[J].学术研究,2007(8):18—20.

盐城师范学院毕业论文

[2] 杨飞,龙茂枝,杨晓清.军地高校学生所处社会环境因素对学生体育意识影响的比较研究[J].解放军体育学院学报,1997,12:24 [3] 宋丽维.戴瑞磊.论述影响学生体质的家庭因素[J].济宁学院科研基金项目,2011,32(3):92-93 [4] 骆映.论学校体育干预学生身心健康的实效性策略[J].体育课文学研究,2008,12:59 [5] 张华文.论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J].体育科技.2005,26(4):92 [6] 邱远.影响我国学生健康的社会环境因素及其体育干预对策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4,27(1):86 [7] 班华.心育论[M].贵州: 安徽教育出版社, 1999:83-92 [8] 宋光春.刘卫,刘瑛.社会环境因素对学生健康教育的影响[J].体育学刊.2006(7):88 [9] 赵永.体育运动参与对学生社会适应能力影响的分析[J].体育世界〃学术,2008(6):78 [10] 李安成.体育教学环境与学生的成长[J].园丁之家.39 [11] 刘洁.体育教学中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J].教学与管理,2009:154-155 The social environment on students\' sports

development influence

JIANGWEI Institute of physical

education 2008(3)

cla

08251339 [Abstract ]: The students in our country as the research object, based on the social health perspective, in-depth, comprehensive ground analysed influence students\' physical growth of social environmental factors, and integrate, refining, attempts for the school education in our country to carry out holistic health education for reference.This article uses the literature material law and the method of theoretical analysis of the current in the foundation education in too much emphasis on school education function, the neglect of social factors on students\' physical quality development phenomenon.In the application to education and family, society pays close attention to the social environment for the growth of students, for all students to provide a good environment for the growth of the sport.

[Key words]:social environment

students\' sports The school teaching

道德建设与经济建设并重

经济建设与经济体制改革

经济建设与环境保护

文化建设与经济建设

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

铁路建设工作总结与打算

经济建设与环境保护并举

经济建设与环境保护并举

经济建设与环境保护并举

经济建设

《铁路建设与经济建设.doc》
铁路建设与经济建设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