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洲大洋

2020-03-01 21:18:13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大洲大洋》教学反思

在上七年级地理上册《大洲和大洋》一节的教学时,我应用信息技术和教学内容进行整合,达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首先,教师导课,利用同学都喜欢的游戏方式探究地球上的海陆分布。直观的体验让学生走进课堂,在创设情境的同时,自然地引出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根据《大洲和大洋》这节课的教学内容,我把教材分为四部分进行处理,利用大屏幕明确教学目标:地球海陆分布;大洲、大陆、岛屿、半岛、海峡基本概念;大洲和大洋名称位置轮廓;大洲的界线。为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我充分利用“农村中小学远程教育资源”,把这一课的媒体资源链接到我的课件中,形象直观的体现地球海陆的分布、基本概念、大洲大洋的名称以及分布等知识。在教学过程中讲与练相结合,及时反馈学习信息。用PPT制作七大洲、四大洋的基础知识点。在学生识别七大洲形状和位置的基础上运用填空和读图,进行练习。

其次,运用PPT课件学习大洲的界线,直观而又具体,拓宽中学生的视野和认知。

正是由于把信息技术同学科教学进行整合,才使得本来枯燥的教学内容变得生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始终保持着极大的热情,并能够十分主动地参与其中,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运用信息技术,加大了课堂密度,知识容量,让知识以恰当的方式呈现给学生,实现教学方式的变革,使学生能够全面地实现的三维目标的要求。同时,也要求教师投入更多的精力,在备好课的同时,开发教学信息资源,为学生提供更加丰富多彩、更广阔的学习空间。

纵观这节课,我从设计和讲授力求做到“自主探究”的学习理念。但是一讲起来自己就把自己的角色定位在主角了,课堂上学生自己真正探究的不是很多,而且即使是学生进行的探究和自主学习了,自我感觉也是“蜻蜓点水式”的,教学过程中依然是教师说得多学生亲自体验的不多。本节课时间把握的还好,教学效果也可以,但是对媒体课件演示的不够到位,教学思路与媒体资源的利用不够同步,教学中受课件的限制,教学思路和教学环节不明晰。教学的语言不精练。

大洲和大洋

大洲和大洋

大洲与大洋

大洲和大洋

大洲和大洋

大洲和大洋

大洲 大洋学案

大洲和大洋

大洲大洋教案(材料)

大洲和大洋教案

《大洲大洋.doc》
大洲大洋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