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洲与大洋教学设计

2020-08-21 来源:教学设计收藏下载本文

推荐第1篇:大洲与大洋教学设计

第二章

陆地和海洋

第一节

大洲和大洋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地球的外貌,掌握海洋和陆地的比例。 2.使学生掌握七大洲、四大洋的名称与分布。

3.使学生认识大陆、岛屿、大洲、半岛、海峡、海和洋的概念和差异。

重点与难点:

1.地球上海洋与陆地的分布 2.七大洋和四大洋

教学方法:

多媒体辅助教学、观察与分析法、对比法等

课时安排:1节课时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我们生活的星球为什么称“地球”,其实从外观上看好像不合适,应该称为什么合适?(水球)。

一、地球的陆地与海洋:

1、展示动态的地球(如下图),引导学生估算陆地与海洋各自所占的比例。

展示东西半球图(如右上图),让学生判别南、北半球和东西半球上陆地与海洋的差别:不论南北半球,东西半球,海洋面积均大于陆地面积。

2、提问:为什么古代人可以坐船环绕地球航行,而不坐车?(因为陆地被海洋分隔开来,有的大,有的小,我们可以对它们进行分别命名) 动态地展示CAI课件(如下图),引导学生对大陆、岛屿、半岛、大洲等名词进行解释和对比分析。 (1).大陆:面积广大的陆地; (2).岛屿:面积较小的陆地; (3).半岛:陆地伸进海洋的部分; (4).大洲:大陆和附近的岛屿总称; (5).海:洋的一部分,位于大洋边缘;

(6).洋:海洋的中心部分;

(7).海峡:沟通两个海洋之间的陕窄水道;

3、展示世界地图,引导学生认识世界上最大的大陆、最大的岛屿、最大的大洲、最大的洋、最大半岛、著名的海峡等。

二、世界的七大洲:

展示世界七大洲地图(如下图),引导学生认识世 界七大洲的名称、位置、分布、分界线及大小。

七大洲按大小排序:亚非北南美,南极欧

大洋

三、世界的四大洋:

展示世界地图,引导学生认识四大洋的名称、位置及大小,如右图所示。

四、反馈练习:

1、选择题:展示七大洲轮廓图(如下图),让学生把图下的名称拖至对应的大洲中。

2、填图题:展示世界地图(如右上图),让学生把图下的各大洲轮廓图拖至对应的的位置。

3、课后练习:通过课后的练习,使学生熟悉世界空白地图(如下图)七大洲与四大洋的位置以及著名的岛屿、半岛、海峡等位置及名称。

第二节

海陆的变迁

2009年10月13日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并理解自然界中海陆的变迁。

2.使学生了解“大陆漂移假说”和“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内容,并认识到地震多发地带与板块构造运动的相互关系。

重点与难点: 1.“大陆漂移假说”

2.“板块构造学说”

教学方法:

多媒体辅助教学、观察与分析法等

课时安排:1节课时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我们平时的生活中有许多成语与我们今天所学的内容有关,如“海枯石烂”、“沧海桑田”等,说明了天地之间万事万物是不断变化的,大部分的变化是十分缓慢的,人在短时间内很难察觉。

一、沧海桑田的变化:

引导学生读P33的图2.10---2.12,明确喜马拉雅山脉的隆起,我国东部某一海底的变迁及人类对海陆变迁的作用。

提问:世界上还有哪些国家和地区也进行过大规模的“填海造陆”?(日本、美国、香港及澳门等)

提问:自然界中这些变迁,主要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它的动力来自于哪里?很早以前世界上的海陆又是如何分布的?

二、大陆漂移假说:

1、展示世界轮廓图,引导学生判断:从各大洲的大陆轮廓看,南美洲像鸡腿,北美洲像火鸡,非洲像矩形加三角形,澳洲大陆则像六边形;因此,我们可以把各大洲简单地用几何图形画在世界地图上。

引导学生完成P31的活动题4,略。

2、提问:咱们小时候常玩的“七巧板”就是用各种几何图进行拼接的,七大洲能否拼在一起呢?

3、简介“魏格纳”:引导学生阅读P37的图文材料

1910年的一天,年轻的德国气象学家魏格纳身体欠佳,躺在病床上。百无聊赖中,他的目光落在墙上的一幅世界地图上,他意外地发现,大西洋两岸的轮廓竟是如此相对应,特别是巴西东端的直角突出部分,与非洲西岸凹入大陆的几内亚湾非常吻合。自此往南,巴西海岸每一个突出部分,恰好对应非洲西岸同样形状的海湾;相反,巴西海岸每一个

海湾,在非洲西岸就有一个突出部分与之对应。(如右图)这难道是偶然的巧合?这位青年学家的脑海里突然掠过这样一个念头:非洲大陆与南美洲大陆是不是曾经贴合在一起,也就是说,从前它们之间没有大西洋,到后来才破裂、漂移而分开的?

沉浸在喜悦中的魏格纳又考察了岩石中的化石。在他之前,古生物学家就已发现,在目前远隔重洋的一些大陆之间,古生物面貌有着密切的亲缘关系。例如,中龙是一种小型爬行动物,生活在远古时期的陆地淡水中,它既可以在巴西石炭纪到二叠纪形成的地层中找到,也出现在南非的石炭纪、二叠纪的同类地层中。而迄今为止,世界上其它大陆上,都未曾找到过这种动物化石。淡水生活的中龙,是如何游过由咸水组成的大西洋的?

更有趣的是,有一种园庭蜗牛,既发现于德国和英国等地,也分布于大西洋对岸的北美洲。蜗牛素以步履缓慢著称,居然有本事跨过大西洋的千重波澜,从一岸传播到另一岸?当时没有人类发明的飞机和舰艇,甚至连鸟类还没有在地球上出现,蜗牛是怎么过去的?

再来看一看植物化石——舌羊齿,这是一种古代的蕨类植物,广布于澳大利亚、印度、南美、非洲等地的晚古生代地层中,即现代版图中比较靠南方的大陆上。植物没有腿,也不会游泳,如何漂洋过海的?

为解释这些现象,魏格纳之前的古生物学家曾提出“陆桥说”,他们设想在这些大陆之间的大洋中,一度有狭长的陆地或一系列岛屿把遥远的大陆连接起来,植物与动物通过陆桥远涉千万里,到达另外的大陆;后来这些陆桥沉没消失了,各大陆被大洋完全分隔开来。

4、展示“大陆漂移假说”的动画图(如右图),进行解释。

三、

推荐第2篇:大洲大洋教学设计

2015年《大洲和大洋》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⑴利用地图能够说明全球海陆分布特点,记住海陆面积比例。 ⑵运用地图准确判别大洲、大洋、半岛、岛屿、海和海峡。

二、教学重点、难点:

1. 海洋和陆地的分布特点。 2. 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称及分布。

3.七大洲的轮廓及大洲和大洋的相对位置关系

三、教学过程设计

(一) 新课导入,浮想联翩

新课导入:播放杨利伟在宇宙中看到的地球视频

【设计意图】让学生看到我们日常不能看到地球景观,把地球的神秘展现在眼前,学生激动兴奋,引发学生探究自然世界奥秘的欲望,想不动行动起来都很难。这样抓住学生心理的兴奋点,创设兴趣氛围,为进入第二环节学习创设了良好的情境。立足宇宙,观赏地球

(二) 观赏地球,疑问探究

(三) 拉近镜头,走近地球。

(四)拨开云雾,豁然开朗

1.七大洲周围分别环绕着几个大洋? 2.四大洋周围分布着几个大洲? 3.哪个大洲跨经度最广?大洋呢? 4.赤道穿越了几个大陆,穿过了几个大洲? 5.哪些大洲完全在北半球? 6.哪些大洲完全在西半球? 7.哪个大洲没有阳光直射? 8.哪个大洲有极昼极夜现象? 9.北极地区以什么为主?南极地区呢?习题训练 1.判断对错。

⑴半岛三面临海,而岛屿四面临海,是面积较大的陆地。 ⑵海是大洋的边缘部分,岛屿与大陆之间的狭窄水道称为海峡。 ⑶大陆与它周围的岛屿合称为大洲。

⑷地球表面七分陆地,三分海洋,陆地分布不均。 2.选择题

⑴下列地理事物不是亚洲和欧洲分界线的是(

) A乌拉尔山

B 大高加索山脉

C土尔其海峡

D地中海 ⑵从北冰洋进入太平洋的最近的通道是(

A白令海峡 B直布罗陀海峡

C土尔其海峡

D德雷克海峡 ⑶下列大洲中有赤道穿过的是

⑷下列大洲呈南北对称分布的是(

) A南、北美洲

B欧洲和大洋洲

C亚洲和欧洲

D南极洲和非洲

3.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⑴从东西半球来看,陆地和海洋分别主要分布

半球。 ⑵从南北半球来看,陆地和海洋分别主要分布

半球。 ⑶北极地区是( ),南极地区是(

)。

⑷无论哪个半球,都是(

)面积大于(

)面积。

4.资料表明,喜马拉雅山主峰----珠穆朗玛峰每年以大约增高1.27厘米在升高,东非大裂谷在扩大,太平洋在缩小……这是真的吗?为什么?

【设计意图】巩固练习梯度明显,层次分明,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收获,有的放矢,留给了学生足够的思考空间。同时又对重点内容作以补充,注意了知识的横向联系与拓展,并留下悬念,为过度到下节的海陆变迁打下伏笔。 四.板书设计

大洲和大洋

【设计意图】使本节内容简单明了,容易构思出本节课内容之间的相互联系。同时又让学生明确,地理学习以图为本,地图是辅助地理学习的必要手段,充分利用好地图是简化知识,记忆知识的简捷途径,是地理教学中的一个重要学习方法。

推荐第3篇:大洲大洋教学设计

第二章第一节

1、观察地球仪上和南北半球、东西半球的投影片,了解地球表面陆地和海洋的分布比例。

2、通过阅读材料,了解人类探索地球面貌的经历,培养学生探索科学的精神;通过小组辩论,了解地球名称的来历。

3、展示投影片大陆、半岛和岛屿、大洲、大洋示意图。

讲解大陆、半岛和岛屿的概念并能在东亚图上指出来。展示东西半球南北半球图片,让学生分别指出七大洲,四大洋

4、能够说出主要分布在东半球、西半球的大洲;完全在北半球的大洲;完全在东半球的大洋等。

5、通过投影认识七大洲的简图,并能够自己绘制简图

6、通过投影了解亚洲和欧洲、亚洲和北美洲、北美洲和南美洲的分界线。

7、知识小结(见幻灯片)

8、巩固练习

8、板书:

推荐第4篇:大洲与大洋

示范课

地点:云场坪中学 班级:七年级 授课教师:

第一节 大洲与大洋

教材:义务教育教科书(人民教育出版社)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了解全球海陆面积所占比例及海陆分布特点。

2、理解大陆、半岛、岛屿、大洲、海、洋、海峡等概念。

3、通过读图掌握世界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称、地理分布和各自的主要特点。

二、能力目标:

1、能看懂简单的地理统计图,并了解运用地理统计图表来表示地理事物。

2、构建七大洲的基本轮廓特征和空间分布特征,在地图上能找出各大洲、各大洋。

3、主动探究学习能力的培养。

三、情感目标:

1、培养学生勇于探究和创新的精神。

2、初步形成对地理的好奇心和学习地理的兴趣,养成学生严谨的求学态度和科学的学习方法。

四、德育目标:初步形成学生的全球意识,地球是我们的家园,珍爱地球。

(二)教学重点:

1、全球海陆面积比较,海陆分布的特点。

2、大陆、岛屿、大洲、海、洋、海峡等概念。

3、七大洲四大洋的名称、分布及突出特征。

(三)教学难点;

海陆分布情况;学生观察力和空间思维能力的培养。

(四)学情分析:

学生首次接触世界地理,有一定的好奇心,会产生一定的学习兴趣;可以利用图表让学生感受海陆分布状况;大洲、大洋的名称可通过读图让学生直观感受、理解并记忆。

(五)教学方法:

读图分析法、直观教学法

(六)课时安排:1课时

(七)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教师活动:同学们知道在太空中看到的地球是什么样子的吗?请同学们看图2.3 学生活动:思考,探究太空中的地球。

设计意图:引起学生探究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的好奇心

二、新课教学

1、教学内容:地球?水球?

教学活动——创设情境:苏联宇航员加加林说,从太空看到的地球是一个蔚蓝的美丽星球,他看上去更像一个“水球”。那么我们生活的家园到底是“地球”还是“水球”?

学生活动:教师引导学生阅读课本和读图,思考并交流、讨论。 教师活动:教师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总结:通过看图可发现,地球总是以蓝色作为主色调,这说明,除了我们脚下所踩的陆地外,地球上面积更大的是海洋。

教学意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

2、教学内容:海洋和陆地的比例

教学活动:组织学生读图2.2世界海陆面积比较(饼状图)

学生活动:读图归纳。

教师引导学生得出结论:海陆面积比是7﹕3。小结,其实地球是一个名副其实的“水球”。

设计意图:引起学生兴趣,直观、形象。培养学生读图的能力,指导学生据图总结地球上海洋面积大于陆地面积。

3、教学活动:教学设疑——海陆分布的情况如何? 学生活动:观察2.1世界海陆分布图,讨论、总结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总结,海陆分布不均匀,陆地主要集中在北半球,海洋主要分布在南半球。

设计意图:提出疑问,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好奇心,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承转:海洋彼此相连,陆地则被海洋分割成许多大大小小的陆块。

4、教学内容:海陆相关知识

教学活动:教师介绍大陆、岛屿、半岛、大洲、大洋、海及海峡等概念。

学生活动:“火眼金睛”。通过阅读教材,结合教师的讲解,理解各概念的含义并落实到地图上。

设计意图:借助文、图,加深学生对概念的认识

5、教学内容:学习七大洲

教学活动:借助地图,引导学生观察各在洲的形状、位置。把七大洲按照面积从大到小排序:亚非北南美,南极欧大洋。引导学生勾画大洲轮廓图。

学生活动:观察各大洲的面积、形状,讨论交流各大洲在地球上的分布

设计意图:让学生对大洲有完整的认识

6、教学内容:学习四大洋

教学活动:指图了解世界四大洋,把四大洋按照面积从大到小排序——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

学生活动:读图,观察讨论,给四大洋排序。了解四大洋的分布。

(八)板书设计:

一、地球?水球?

1、海陆面积比:三分陆地、七分海洋

2、海陆分布:不均

二、大陆、岛屿、半岛、大洲、海、洋、海峡、大洋

三、七大洲:名称、面积大小、分布、形状

四、四大洋:名称、面积大小、分布

(九)课后作业:在空白纸上画出七大洲四大洋,并标出他们的名称。

(十)教学反思:

1、第2课时讲解大洲、大洋的分界线;大洲大洋的相对位置;

2、要指导学生多读图,培养学生观察的能力;

3、本课要安排学生一定的课堂练习,以巩固学生对所学的知识。

4、本课教学的内容,要求学生在较强的空间思维,教学中要借助多种教学资源帮助学生培养起较强的空间概念;

推荐第5篇:大洲和大洋 教学设计

大洲和大洋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用地图说明全球海陆分布特征及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称。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各种地图得出结论,培养学生看图、析图、绘图的能力,学会使用地理的语言──地图。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地球”“水球”的争论,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积极探究自然界奥秘的精神。

二、重点和难点

重点:1.地球表面海陆面积比例。

2.识别大洲、大陆、半岛、岛屿、大洋、海和海峡。 3.七大洲的名称、面积排序。 4.四大洋名称、面积排序。

难点:识别大洲、大陆、半岛、岛屿、大洋、海和海峡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我们人类居住在哪一个星球上?(地球)人类第一个乘宇宙飞船进入太空的人是苏联宇航员(加加林),中国第一个登入太空的宇航员是谁?(杨利伟)他们都说:在太空里看地球是一个蔚蓝色的星球,那么人类给地球起名字的时候,为什么叫它是地球,而不叫它水球呢?

如果你是一名宇航员,当你在太空中遨游的时候,你会发现地球

上有什么?本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第二章陆地和海洋的第一节大洲和大洋(板书)。

(二)讲授新课 【互动一】世界海陆分布

1.读教材P26图2.1“世界海陆分布”,学生观察海洋和陆地的面积后回答:“海洋面积大还是陆地面积大?”(海洋面积大于陆地面积)

2.读教材P26图2.2“世界海洋和陆地面积比较”,让学生通过读图知道海洋和陆地各占地表的比例是多少。(地表的海陆分布:海洋:71%;陆地:29%)(板书)

3.读教材P27图2.3“地球还是水球”,请同学们来选择一下,你们觉得这个星球应该叫地球还是水球?(叫水球,因为地球表面大部分是海洋;叫地球,因为人类生活在陆地上的;可是古人在给地球起名的时候为什么不叫水球?因为古人生活的范围很小,居住在大陆两岸的人们没有交流,海洋被视为天地的尽头,他们根本不知道地球的全貌。) 【互动二】七大洲和四大洋

1.识别大洲、大陆、半岛、岛屿、大洋、海和海峡

绘图:读课本图2.5“大陆、半岛、岛屿与海洋”,把这幅立体景观图绘成平面图。

在学生画好示意图后,小黑板展示“大陆、半岛、岛屿与海洋示意图”,让学生对照自己所画的示意图,分组讨论。

2.我们把全球陆地分为七大洲,海洋分为四大洋,请同学们分别在地球仪、地图上找出七大洲和四大洋。(学生以四人一小组为单位,共同查找)

(1)请几个同学上台,分别在地球仪和地图上指出七大洲与四大洋。

(2)读图册P14世界陆地各大洲面积比较图,从大到小给他们排排位次。用口诀总结七大洲面积从大到小的位次(亚非北南美,南极欧大洋)。

(3)出示大洲轮廓图卡片,让学生按照七大洲面积从大到小的位次在黑板上排列出来。

(4)读图2.6“大洲和大洋的分布”,地球上的海洋被陆地穿插分割形成了彼此相连的哪四大洋?“四大洋面积”,比较四大洋的面积,最大的是哪个洋?最小的是哪个洋?总结成口诀(太大印北,四洋贯通)。

【互动三】各大洲的分界线

根据书后的世界地形图,师生共同完成下列各地的界线。 亚洲和欧洲的分界线:乌拉尔山、乌拉尔河、大高加索山脉; 亚洲和非洲的分界线:苏伊士运河; 亚洲和北美洲的分界线:白令海峡;

非洲和欧洲的分界线:直布罗陀海峡; 北美洲和南美洲的分界线:巴拿马运河。

(三)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对于世界七大洲、四大洋有所熟悉,下节课正是在此基础上加强读图训练,强调七大洲、四大洋的相互位置关系。

(四)课堂作业:完成活动题

四、板书设计

《大洲和大洋》说课材料

一、说教材分析

本节教材选自人民教育出版社《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二章陆地和海洋的第一节大洲和大洋,是学习陆地和海洋的基础与铺垫。本节教材内容包括海陆分布、七大洲四大洋和各大洲的分界线三部分内容。

1.海陆分布:教材利用文字和图从两方面来说明世界海陆分布及其特点,使学生了解“地球”“水球”称谓的依据。

2.七大洲和四大洋:首先从大陆、岛屿、大洲的基本概念入手,然后说明通常情况下,人们把全球陆地划分为七大洲。通过“读图”,分别认识七大洲的名称、大小和位置,进而通过文字和图来介绍连接在一起的大洲的界线。另外,还通过“活动”来启发学生用简单的几何图形表示大洲基本轮廓,引导学生通过轮廓来认识各大洲。四大洋:首先说明地球上的海洋既被陆地分割,又相互连通。然后介绍了四大洋的名称,进而通过图表对比四大洋的大小,最后通过“阅读”介绍大洋、海、海峡。

3.各大洲的分界线:利用图片来说明各大洲的分界线。

二、说学生情况

学生已经学习了地球的形状和大小、经纬网、五带的划分和地图等内容,在学习过程中已经涉及到若干本节课的内容,尤其是前几节中出现的地球人造卫星照片、半球图等,使学生具备了学习本课的基础,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欲望,不断提高学生的读图能力和分析判断能力。在学习时主要利用地图和学生的参与,培养读图分析能力,并指导学生用“图上记忆法”记忆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

三、说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用地图说明全球海陆分布特征及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称。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各种地图得出结论,培养学生看图、析图、绘图的能力,学会使用地理的语言──地图。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地球”“水球”的争论,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积极探究自然界奥秘的精神。

四、说重点和难点

重点:1.地球表面海陆面积比例。

2.识别大洲、大陆、半岛、岛屿、大洋、海和海峡。 3.七大洲的名称、面积排序。 4.四大洋名称、面积排序。

难点:识别大洲、大陆、半岛、岛屿、大洋、海和海峡。

五、说教法和学法

教法:启发、互助、探究、讨论、提问等方法。 学法:学生紧跟老师的思路,及时动手记笔记。

六、说课时要求和教具使用 课时:第一课时

教具使用:大洲轮廓图卡片、地球仪、地理图册

七、说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我们人类居住在哪一个星球上?(地球)人类第一个乘宇宙飞船进入太空的人是苏联宇航员(加加林),中国第一个登入太空的宇航员是谁?(杨利伟)他们都说:在太空里看地球是一个蔚蓝色的星球,那么人类给地球起名字的时候,为什么叫它是地球,而不叫它水球呢?

如果你是一名宇航员,当你在太空中遨游的时候,你会发现地球上有什么?本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第二章陆地和海洋的第一节大洲和大洋(板书)。

设计目的:以加加林、杨利伟等事迹提出地球像一个水球的观点,使学生感觉真实,既创设了本节课的学习情景,又激发了学生的兴趣。

(二)讲授新课

【互动一】世界海陆分布

1.读教材P26图2.1“世界海陆分布”,学生观察海洋和陆地的面积后回答:“海洋面积大还是陆地面积大?”(海洋面积大于陆地面积)

2.读教材P26图2.2“世界海洋和陆地面积比较”,让学生通过读图知道海洋和陆地各占地表的比例是多少。(地表的海陆分布:海洋:71%;陆地:29%)(板书)

3.读教材P27图2.3“地球还是水球”,请同学们来选择一下,你们觉得这个星球

应该叫地球还是水球?(叫水球,因为地球表面大部分是海洋;叫地球,因为人类生活在陆地上的;可是古人在给地球起名的时候为什么不叫水球?因为古人生活的范围很小,居住在大陆两岸的人们没有交流,海洋被视为天地的尽头,他们根本不知道地球的全貌。)

设计目的:以小组讨论的形式,谈谈对地球名称的看法,不是让学生争议地球的名称是否科学合理,而是通过学生讨论、运用地球仪和地图求证,加深对地球表面海陆分布的认识。

阅读“人类探索地球面貌的历程”,谈感想。

设计目的:了解人类探索地球面貌的艰苦历程,知道我们今天能够从课本上认识地球表面海陆分布的大势,这是无数的航海家、旅行家、探险家、外交使节拼搏奋斗和科学探究的结果,培养勇于探索的精神。 【互动二】七大洲和四大洋

1.识别大洲、大陆、半岛、岛屿、大洋、海和海峡

绘图:读课本图2.5“大陆、半岛、岛屿与海洋”,把这幅立体景观图绘成平面图。 在学生画好示意图后,小黑板展示“大陆、半岛、岛屿与海洋示意图”,让学生对照自己所画的示意图,分组讨论。

设计目的:采取对比的方式,学会识别海陆分布的不同形式,重在读图识别,避免死记概念,同时注意及时应用,实现知识的迁移。

2.我们把全球陆地分为七大洲,海洋分为四大洋,请同学们分别在地球仪、地图上找出七大洲和四大洋。(学生以四人一小组为单位,共同查找) (1)请几个同学上台,分别在地球仪和地图上指出七大洲与四大洋。 (2)读图册P14世界陆地各大洲面积比较图,从大到小给他们排排位次。用口诀总结七大洲面积从大到小的位次(亚非北南美,南极欧大洋)。

(3)出示大洲轮廓图卡片,让学生按照七大洲面积从大到小的位次在黑板上排列出来。

(4)读图2.6“大洲和大洋的分布”,地球上的海洋被陆地穿插分割形成了彼此相连的哪四大洋?“四大洋面积”,比较四大洋的面积,最大的是哪个洋?最小的是哪个洋?总结成口诀(太大印北,四洋贯通)。

设计目的:观察图的同时,了解大洲的命名,使形象记忆(轮廓)与意义记忆(名

称由来)相结合,以加深印象。 【互动三】各大洲的分界线

根据书后的世界地形图,师生共同完成下列各地的界线。 亚洲和欧洲的分界线:乌拉尔山、乌拉尔河、大高加索山脉; 亚洲和非洲的分界线:苏伊士运河; 亚洲和北美洲的分界线:白令海峡;

非洲和欧洲的分界线:直布罗陀海峡; 北美洲和南美洲的分界线:巴拿马运河。

设计目的:通过识图,要求学生学会读图,读懂图,从图片中获得文字信息

(三)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对于世界七大洲、四大洋有所熟悉,下节课正是在此基础上加强读图训练,强调七大洲、四大洋的相互位置关系。

(四)课堂作业:完成活动题

八、说板书设计

大洲和大洋的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

①体现了新课程理念。一是在教学过程中,创设的问题都是面向每一个学生,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二是通过阅读资料、观察图片、小游戏、多媒体手段等方法充分调动起了学生积极性,学生参与的情绪高昂。三是关注了学生地理学习能力的培养。如读图、识图、析图。

②正确把握教材内容,重视了教师、学生、教材三者之间的互动。一是根据教学需要补充了相关内容,适当拓展教材内容。如“人类探索地球面貌的资料与图片”、“大陆轮廓的假想”等等。二是回顾了“东西半球”的经度划分的知识。

③培养了学生研究问题与协作学习的能力。通过分组讨论学习,改变了应试教育模式下“灌输——接受”式的传统学习方式,在合作中感受与他人讨论、探究的乐趣,体会协作学习带来的成功,激励了一部分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我看到了学生的变化是意想不到的,因为每一个学生都朝着共同的目标努力。 不足之处

一是学生讨论学习的自由度不够宽松,由于老师引导的太过到位,反而遏制了一部分学生的思维,好像一切都水到渠成。二是由于害怕课堂组织教学不能收放自如,对于部分学生的质疑不敢放开讨论,学生们显得意犹未尽。如问题“地球表面始终是七大洲四大洋分布的吗?”“为什么有的陆地面积大有的陆地面积又那么小?”等等。

推荐第6篇:大洲和大洋教学设计

学习

借鉴

尝试

—赴重庆国培学习汇报

一、学精神

1、爱岗敬业精神。

唐果楠教授:“上课迟到三分钟就是教学事故。”

六十七岁女教师李达武

站着讲课6个小时,板书十几板

2、精益求精的精神

2014年,《“多元交互式”教学评价体系的建构与实践》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

3、积极阳光的生活和工作态度

重庆七中周阳(羽毛球、乒乓球、篮球)

从新疆来到重庆,回老家看爹娘是一种奢望。(不抱怨,乐此不疲)

重庆师范大学教授张*

男老师(儒雅)

女老师(优雅)

学生(文雅)

二、学思想

培养目标:

a ) 培养学生的三个意识:

法治精神

科学精神

人文情怀

b) 教师在课堂上的作用:

2016-10-13

1

制造需要

调控状态

把握火候

适时点拨

c、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发现问题比解决问题更困难。——爱因斯坦

要让学生带着问题来到课堂,带着问题离开课堂。

d、初中学科有共通性,不同学科教师要相互学习,互通有无。 (听课)看好自家门

从来不串门

把好自己门

经常串串门

e、人精力集中只有10分钟。

f、教育就是培养习惯。——蔡元培

g、教育的第一粒扣子一定要从家庭扣起。(父母对孩子的影响是全方位的,父母自己无意识,做优秀父母,成就优秀孩子)(诺贝尔奖、言传身教)

国外有研究证明,孕育一个诺贝尔科学奖获得者,至少要

有三代人的知识积累方能见效。这说明社会、教育、科研等环境包括家庭教育的重要作用。“知识遗传”因素的影响,最主要的是体现在对前辈的治学态度、研究方法以及思维习惯的潜移默化的继承上。

朱棣文的父亲朱汝瑾1940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化工系,1943年留美就读麻省理工学院,1946年获该院化工博士,先后任美国圣路易、纽约及新泽西的3所大学教授,历任美国和欧洲60多家石油、化学、导弹、核子工程及太空公司的顾问;其母李静贞出生于天津一名门之家,1945年清华大学经济系毕业后去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攻读工商管理。朱棣文的外祖父李书田毕业于天津大学,1923年公费留美,回国后投身教育事业,曾任天津大学校长,国民政府教育部长。朱棣文父兄辈中至少有12位拥有博士学位或大学教授职位。因此,朱棣文说,出身学术世家对他今天取得的成就有相当的影响。

2016-10-13

2

朱棣文的哥哥朱筑文是麻省理工学院博士,现任斯坦福大学医学系教授;弟弟朱钦文21岁就获得了政治学博士学位,后进入哈佛大学法学院深造,是洛杉矶一家著名律师事务所的合伙人。亲人的成就形成一种无形的压力,朱棣文说:"生活在一个杰出人才众多的家庭中,你常常会感觉到自己是一个笨蛋。"他认为和兄弟们相比,自己逊色多了。他在从事物理学研究时,如果三四个月中没有重要的新进展,就会感到不安。

h、有关教学的几个观点

1.让学生跳一跳能摘到桃子让学生跳一跳能摘到桃子

让学生跳一跳能摘到桃子 让:教师的指导、引导

2016-10-13

3

摘:学生自主获得知识的过程

桃子:是学生自己摘到的,而不是教师摘下来塞给学生的。

2016-10-13 4

让:教师的指导、引导。

跳一跳:学生的学习过程、努力程度。 摘:学生自主获得知识的过程。

桃子:是学生自己摘到的,而不是教师摘下来给学生的。

i、教师应具备的三个能力

1.备课中的“厨师能力”

抓重点

攻难点

解疑点

2.课堂中的“公关能力”

“察言观色”,引导协调;

“以心抵心”,平等民主 。 3.教学中的“导演能力”

为学生创设舞台

让学生亢奋学习

j、处理好几个关系

1.讲与不讲

学生已经学会了的不讲

学生通过自己学习能够学会的不讲

老师讲了学生怎么也学不会的不讲

2016-10-13

2.课内和课外

一次性“高温煮熟”,不能半生不熟,即不折不扣地达到目标,该背诵的 要熟记,该运用的要形成能力。

3.自主与合作

课堂上先自主学习,再合作学习,最后还是自主学习(当堂完成作业)。

以自主学习为主,合作学习为

4.生学与师导

生学:学习兴趣——学习习惯——学习方法——学习能力——学习品质

三、学方法

1、五环节教学法(重庆七中)

导 · 学 · 展 · 点 · 练

导:板书课题,出示目标,自学指导(-3—5分钟)

2016-10-13

6

① 一进课堂,教师满怀激情,三言两语引导学生投入学习;

② 板书课题后,引导学生明确目标,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

③ 出示目标后,鼓励学生根据自学指导,紧张、高效地学习、思考,迎接检测;

④ 学生学习时,教师要巡视、关注,必要时说一两句有针对性的鼓励话;

⑤ 看书后检测前,启发学生,正确运用新知识,又对又快地解题;

⑥ 检测结束后,引导学生运用新知识,判定解题对错,为什么错;

⑦ 更正讨论结束后,过渡语为总结,强调重点难点,并要求学生灵活运用,避免错误。

学:学习(自主、合作)(8—10分钟)

①教师将学习内容转化成不同层次的有效问题交给学生。

②学生带着问题自学课本内容,能解决的问题自己解决,自己不能解决的小组成员讨论解决,组内讨论解决不了的,最后由师生共同解决。

③教师深入学生,加强指导,最大限度的发现并记录学生在自学过程中暴2016-10-13

7

露出来的疑难问题。

展:展示、分享、讨论、更正(及时、准确反馈信息,发现、解决问题。)

①学生展示(10-12分钟):展示交流,分享成果。以小组为单位,依据问题的层次让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展示,展示的面尽可能广,要关注到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效果。

②展示交流时,其他同学首先要认真倾听,然后要积极补充和完善;出现不同观点时可以让学生进行辩论,直至达成共识。

③按照学生展示的情况要对学生个人和所在小组进行打分

点:四两拨千斤,学法指导

钻研教材,研究学法

解疑释难,方法点拨

点拨什么:学生学习后暴露出的疑难问题或

练习中的错误且全班无一学生会讲

或讲不全的内容。

怎样点拨:一要点拨准,有的放矢,对症下药;

二要点拨狠,点石成金,解决疑难。

练:当堂完成作业

“堂堂清”

教师精选的练习题,要求学生按时独立完成。注意设计练习要有针对性,有梯度和典型性,注重对当堂所学内容的检测、新旧知识的有机结合。确保优等生得到提高,中等生得到发展,学困生不能掉队。练习要侧重学生能力的提

2016-10-13

8

高,达到举一反三的目的。 2.小组合作学习

3.2016年中国教育信息化关键词

1)互联网+教育

(2)慕课 (MOOC)(3)翻转课堂

(4)BYOD进课堂(5)创客教育

(6)融合教育

(7)大数据

(8)混合式学习(9)优课

(10)未来课堂

4.关于听评课

(1)看其目标是否明确

三维度目标

(目标具体,可操作,可检测)

(2)看其思路是否清晰

(3)看其方法是否得当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

; 重在学法、贵在得法

方法灵活、有讲有练

; 图文并用、有板有演

结语:史记·孔子世家》 : “虽不能至,然心向往之 ”,希望我们大家多读书,多思考,多实践,做一名优秀的老师,用行动为学生、为社会多发挥自己的正能量。

2016-10-13 9

推荐第7篇:大洲和大洋教学设计

大洲和大洋教学设计

鲍家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用地图说明全球海陆分布特征及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称。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各种地图得出结论,培养学生看图、析图、绘图的能力,学会使用地理的语言──地图。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地球”“水球”的争论,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积极探究自然界奥秘的精神。

重点和难点

重点:1.地球表面海陆面积比例。

2.识别大洲、大陆、半岛、岛屿、大洋、海和海峡。 3.七大洲的名称、面积排序。 4.四大洋名称、面积排序。

难点:识别大洲、大陆、半岛、岛屿、大洋、海和海峡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我们人类居住在哪一个星球上?(地球)人类第一个乘宇宙飞船进入太空的人是苏联宇航员(加加林),中国第一个登入太空的宇航员是谁?(杨利伟)他们都说:在太空里看地球是一个蔚蓝色的星球,那么人类给地球起名字的时候,为什么叫它是地球,而不叫它水球呢?

如果你是一名宇航员,当你在太空中遨游的时候,你会发现地球上有什么?本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第二章陆地和海洋的第一节大洲和大洋(板书)。

(二)讲授新课 【互动一】世界海陆分布

1.读教材P26图2.1“世界海陆分布”,学生观察海洋和陆地的面积后回答:“海洋面积大还是陆地面积大?”(海洋面积大于陆地面积)

2.读教材P26图2.2“世界海洋和陆地面积比较”,让学生通过读图知道海洋和陆地各占地表的比例是多少。(地表的海陆分布:海洋:71%;陆地:29%)(板书) 3.读教材P27图2.3“地球还是水球”,请同学们来选择一下,你们觉得这个星球应该叫地球还是水球?(叫水球,因为地球表面大部分是海洋;叫地球,因为人类生活在陆地上的;可是古人在给地球起名的时候为什么不叫水球?因为古人生活的范围很小,居住在大陆两岸的人们没有交流,海洋被视为天地的尽头,他们根本不知道地球的全貌。) 【互动二】七大洲和四大洋

1.识别大洲、大陆、半岛、岛屿、大洋、海和海峡

绘图:读课本图2.5“大陆、半岛、岛屿与海洋”,把这幅立体景观图绘成平面图。 在学生画好示意图后,小黑板展示“大陆、半岛、岛屿与海洋示意图”,让学生对照自己所画的示意图,分组讨论。

2.我们把全球陆地分为七大洲,海洋分为四大洋,请同学们分别在地球仪、地图上找出七大洲和四大洋。(学生以四人一小组为单位,共同查找)

(1)请几个同学上台,分别在地球仪和地图上指出七大洲与四大洋。

(2)读图册P14世界陆地各大洲面积比较图,从大到小给他们排排位次。用口诀总结七大洲面积从大到小的位次(亚非北南美,南极欧大洋)。

(3)出示大洲轮廓图卡片,让学生按照七大洲面积从大到小的位次在黑板上排列出来。 (4)读图2.6“大洲和大洋的分布”,地球上的海洋被陆地穿插分割形成了彼此相连的哪四大洋?“四大洋面积”,比较四大洋的面积,最大的是哪个洋?最小的是哪个洋?总结成口诀(太大印北,四洋贯通)。 【互动三】各大洲的分界线

根据书后的世界地形图,师生共同完成下列各地的界线。 亚洲和欧洲的分界线:乌拉尔山、乌拉尔河、大高加索山脉; 亚洲和非洲的分界线:苏伊士运河; 亚洲和北美洲的分界线:白令海峡;

非洲和欧洲的分界线:直布罗陀海峡; 北美洲和南美洲的分界线:巴拿马运河。

(三)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对于世界七大洲、四大洋有所熟悉,下节课正是在此基础上加强读图训练,强调七大洲、四大洋的相互位置关系。

(四)课堂作业:完成活动题 板书设计

推荐第8篇:《大洲和大洋》教学设计

《大洲和大洋》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运用地图识别大洲、大陆、半岛、岛屿、大洋、海和海峡。2.掌握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称、位置、轮廓和分布特征。 过程与方法

本节学生的学习过程是循序渐进的过程,发现大陆、半岛、岛屿和海洋、海峡的区别,从科学的角度重新认识七大洲和四大洋的过程。主要采用组织学生活动的方法,使学生会用地球仪、世界地图培养学生提取信息、分析资料、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及快速获取、分析、加工和利用地理信息能力,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以及通过师生双边活动,培养学生加强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过认识人类探索地球全貌的历程,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探索精神。

二、重点和难点

重点:七大洲、四大洋位置、分布特点。 难点:熟悉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分布位置和关系。

三、教法和学法

教法:启发、互助、探究、讨论、引导等方法。

学法:分组讨论法,学生讲解法。

教具使用:多媒体电脑 自制多媒体课件。

四、说教学过程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课件演示

教学效果

1.师:同学们,喜不喜欢海探观察地理事物图险呢?今天就为大家提供这

(一) 片,直观地感受其样一个机会,我们一起去海上创设情景导入本探险。我为大家准备好了船、含义。

各种装备、航海图以及食物,在出发之前,还需要做两件事

情。先说第一件事。我们已经

明确了世界海陆的分布情况,

可以阅读一些世界地图,在读

图的过程中,我们常常可以看

到这样的词语:大陆、岛屿、半岛、大洲、洋、海、海峡等。 它们都是什么意思呢?一起 认识一下他们,请看图(展示

以上地理事物图片)。

2.侧重讲解大陆、半岛、岛屿

的区别,引出大洲的定义。

3.测试学生对地理事物的掌握学生抢答 程度,通过老师点击图片完

成。

1.再看第二件事,航海活动是1.学生认真读需要团结合作的,所以我把全班同学分成4个航海小队,并为每一个小队准备了一支船 队,分别是太平洋号、大西洋 号、印度洋号和北冰洋号。各 航海小队的活动范围和你们

《大洋和大洲分布图》

1.大陆、半直观生动的形象,引岛、岛屿和发了学生的兴趣,学海峡的图片 生的注意力集中在

2.地球上六大大陆图片

3.全球图

课堂上;通过对问题的讨论和交流,让学生发表了不同的见解,培养了语言表达的能力,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营造宽松的学习环境。

(二) 师生互动 突出重点

活动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和提高学生读图的能力,使学生在使用地球仪、世界地图中,培养学生分析资料、提取信息、发现问题、船队的名称是一致的,分别是 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和北 冰洋。你们要完成的第一个任 务,就是确定船队的活动范 围,请大家参照书中的地图, 在大屏幕显示的地图上 (flash:世界海陆分布)找到 自己所在的大洋以及它周围 的大洲(包括相互方向介绍)。

上有七大洲和四大洋。

大屏幕上指出自己航队所在位置及说出周边有哪些大洲?且在他们的什么方位?

大洲分布图》

3.《大洲面积比较图》

4.四大洋面积比较结果图。5.知识竞赛习题。

路线题。

7.全球轮廓

解决问题及快速获取、分析、加工和利用地理信息能力。学生也体会人类的认识世界是需要不断的探究和拼搏的,追求真理是人类的永远的目标。

2.通过学生的回馈,总结世界2.每组派代表在2.《大洋和3.比较各大洲的面积,且总结3.观察P35页。记忆口诀,“亚非北南美、南 极欧大洋”。

4.比较各大洋的面积,且总结4.观察P34页。记忆口诀,“太大印北,四洋 贯通”。

5.通过知识竞赛习题让学生自5.观察P33图。学掌握大洲大洋位置分布内 容。

6.通过环球旅行的路线设计,6.边读题,边在世6.环球旅行让学生掌握大洲,大洋在世界界地图寻找路线地图中的确切位置。

经过的大洲和大洋。

7.通过全球图解析路线过程。7.读图记忆 给予学生2分钟时间记忆各大 洲轮廓。

表,四组比赛。 8.展示轮廓卡片图,以分组比8.每组选一个代赛进行。刺激学生记忆。 9.选一个同学将卡片上轮廓

贴在黑板上相应的空白轮廓9.任选一个学生图上,看学生对各大洲轮廓的拼图。 掌握。

10.观察每一个大洲轮廓的形 状及思考分布有何特点?(三10观察轮廓图思角形且对称分布)

11.让学生体验三笔画世界。12.讲解各大洲分界线。 伊士运河。 14总结且布置作业

(三) 小结本课布作业

1、师:“本节课你学习了那些?”引导学生总结,并以板

1、学生总结并记录重点难点

考。

10.全球轮廓图 11.动画演12.分界线总结图

12.读世界地形图示画“世界”

13.对比讲解巴拿马运河和苏找

板书和作业内容

培养学生归纳总结能力,通过书面作业对所学知识加以巩

固, 书将重、难点内容用彩笔表示

2、记录作业内容出来,巩固本节知识。

2、布置作业: 地理填充图册P12-13

并做作业

推荐第9篇:大洲和大洋教学设计

《大洲和大洋》教学设计:

本课主要内容有两部分:地球表面海陆分布及七大洲和四大洋。可以说,很多学生对于这两方面的知识在小学就有了初步的了解,怎样才能让学生更感兴趣,对这节课的内容有更加深的认识呢?我的设计思路是:在学生了解地球上海洋面积大于陆地面积大一知识点后,围绕“既然我们今天了解了地球上海洋面积大于陆地面积,那么人类的未来就不再缺水,人类移民海洋是不是一个梦”这一问题学生展开讨论。话题贴近生活,学生大胆想想象,充分调动了他们的积极性;对于七大洲四大洋这一知识点,主要是让学生自己观察地球仪,动手拼图,通过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去了解七大洲四大洋的位置。既可锻炼学生的观察力,又可锻炼其动手能力。整个教学过程都以学生为主,体现了学生自主学习这一教学理念。

学习目标:认识地球表面的海陆面貌,运用地图说明七大洲、四大洋的位置和分布特点。

教学重点:七大洲、四大洋的位置

教学方法:启发、反思、互助、探究、综合、讨论、提问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投影仪,自制七大洲、四大洋挂图、拼图

学生准备:地球仪、胶带纸

课堂实录:

师:中国第一位进入太空的航天英雄是谁? 生:杨利伟。

师:就是这位英雄代表我们中国人在太空中看到了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 一个美丽的蔚蓝色星球,请问:地球为什么是蔚蓝色的?

生:因为海洋是蓝色的。 师:地球上除了海洋还有什么呢? 生:陆地。

师:好,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二章“陆地与海洋”的第一节“大洲和大洋”。 【小活动】:请每个同学拿出自己带来的地球仪,用透明胶将地球仪一分为二(可选择任一方式),要求学生观察任一半球是海洋面积大,还是陆地面积大?

师:同学们,你们告诉老师是海洋面积大,还是陆地面积大? 生:海洋面积大。

师:是的,地球上71%为海洋,29%为陆地,请同学们再观察一下,地球表面海陆分布均匀吗?

生:海陆分布不均匀,陆地主要集中在北半球,海洋主要集中在南半球。 师:(指着板书:地球?水球?)前苏联宇航员进入太空看到地球后,曾经说过,我们给地球起错了名字,应该叫水球。请同学们来选择一下,你们觉得这个星球应该叫地球还是水球?

生:我觉得应该叫水球,因为地球表面大部分是海洋。 生:我觉得应该叫地球,因为人类生活在陆地上的。

师:两个同学都说的很有道理,可是古人在给地球起名的时候为什么不叫水球?

生:因为古人生活的范围很小,居住在大陆两岸的人们没有交流,海洋被视为天地的尽头,他们根本不知道地球的全貌。

师:非常好,可见,人类对于地球的认识是一个非常漫长的过程,在人类文明史上,记载着人类探险与认识世界的历程。请全班同学阅读材料:人类探索地球面貌的历程。 学生一边阅读,老师一边展示课件:屏幕上展示出张骞、马可·波罗、郑和、哥伦布、麦哲伦等一些旅行探险家的图片供学生欣赏。

师:同学们读完这段材料,此时你心里最想说的是什么? 生:他们太勇敢了,我真佩服。 师:佩服他们什么? 生:勇于探索的精神。

师:是的,老师也很佩服他们,要知道,这个世界对于我们来说还有很多未知的领域,还等待着人类去发现、去探索、去研究,正是有了像他们这样的人物,我们人类才能更好的了解世界,让其更好的为我们服务。同学们,你们想不想成为这样的人?

生:(齐声地)想!

师:有志气!下面请同学们以四人小组为单位,讨论一个问题。

你想过吗?地球上既然海洋面积大于陆地面积,人类的未来就不再缺水了,人类移民海洋是不是个梦?说说你的想法。

(学生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兴致很高) 师:下面请每小组派代表来说你们的看法。

生:人类的将来完全可以解决水的问题,将海水淡化,供人类利用。 师:怎样淡化?

生:我想是不是研究一种很简单的方法,发明一种过滤器,海水流经它时,海水中的盐分就会与它发生化学反应,变成一种可以被人体吸收的物质。

师:说的非常好,还有吗? 生:人类移民海洋不是个梦,我们可以在人的身上装一个人工鳃,在水里人就可以自由的呼吸。

生:人是不是也可以变得像美人鱼那样,有一个漂亮的长尾巴,这样就可以在大海里生活了。

师:同学们,你们太棒了,我想,刚才所说的这一切,在你们的努力下,一定会变成现实。

课件展示:图:1.5“大陆、半岛、岛屿与海洋”。老师边指图,边讲解什么是大陆、半岛、岛屿、海洋。

师:请同学们在地球仪找出任一半岛、岛屿、海洋、大陆,并说出其区别。 (学生在地球仪找出了很多半岛、岛屿、海洋、并能区别岛屿与半岛的概念) 师:我们把全球陆地分为七大洲,海洋分为四大洋,请同学们分别在地球仪、地图上找出七大洲和四大洋。

(学生以四人为一小组为单位,共同查找)

师:请几个同学上台来分别在地球仪和地图上指出七大洲与四大洋。 师:同学们,我们再进一步仔细观察地球仪或地图,你能告诉我哪些大洲位于东半球、哪些大洲位于西半球、哪些大洲位于北半球、哪些大洲位于南半球、哪些大洲被赤道穿过以及大洲与大洲之间的界线吗?

师:现在,让我们一起来做个拼图游戏(拿出课前准备好的七大洲几何图形),请同学们把它们放在标有经纬线的空白图上,看谁做得又快又好。

(学生积极参与,在拼图的过程中,会出现错误,就请别的学生来纠正。) 师:你们能不能告诉我,在做这个游戏时,你们会注意哪方面的问题? 生:主要是要注意每个大洲大致的经纬度位置。 师:(在学生拼完后)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幅图,你发现什么? 生:除南级洲外,其他大洲南北对称分布。 师:很好,那么你知道为什么吗? 生:不知道。

师:很多科学家目前还没有研究出来。 用提问的方式小结:

师:今天你们学到了什么知识?

生:我知道了地球上海洋面积大于陆地面积。 生:我知道了地球上七大洲四大洋的位置。 巩固练习:填充图册 板书设计:

第二章

陆地和海洋

第一节

大洲和大洋

一、地球?水球?

七分海洋,三分陆地

海陆分布不均

二、七大洲四大洋

推荐第10篇:大洲和大洋 教学设计

大洲和大洋 教学设计

郑刚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通过学习知道全球海陆面积所占比例及海陆分布特点。

2、理解大陆、半岛、岛屿、大洲、海、洋、海峡等概念。

3、通过读图掌握世界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称、地理分布。

(二)、能力目标:

1、能了解运用地理统计图表来表示地理事物,初步学会绘制简单的几何图形来表示大洲的基本轮廓及其相互位置关系。

2、构建七大洲的基本轮廓特征和空间分布特征,在地图上能找出各大洲、各大洋。

3、主动探究学习能力的培养

(三)、情感目标:

1、培养学生勇于探究和创新的精神,初步形成学生的全求意识。

2、初步形成对地理的好奇心和学习地理的兴趣,养成学生严谨的求学态度和科学的学习方法。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全球海陆面积比较,海陆分布的特点。

2、大陆、岛屿、大洲、海、洋、海峡等概念。

3、七大洲四大洋的名称、分布。

教学难点;海陆分布情况;学生观察力和空间思维能力的培养。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教师活动:前面几节课通过学习了解了地球的形状、大小等,今天我们继续来研究地球。为什么叫“地球”而不叫“水球”呢? 学生活动:回忆、思考,讨论、交流、探究被称为地球的原因设计意图:引起学生探究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的好奇心。

(二)、新课教学

1、教学内容:称为地球的原因。

教学活动——创设情境:我们通常叫地球习惯,但是就有人认为叫“水球”才合理,这是为什么呢? 学生活动:教师引导学生读图,分析卫星图片的颜色,思考并交流、讨论,小组发言。

教师活动:教师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总结:通过看图可发现,地球总是以蓝色作为主色调,这说明,除了我们脚下所踩的陆地外,地球上面积更大的是海洋。 教学意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

2、教学内容:海洋和陆地的分布

学生分组,讨论,教师引导学生得出结论:海陆面积比是7﹕3。指导学生看海陆面积比较图(饼状图)

设计意图:引起学生兴趣,直观、形象。培养学生读图的能力,指导学生据图总结地球上海洋面积大于陆地面积。

3、教学活动:教学设疑——任意划分地球仪这两个半球,海陆分布的情况如何? 学生活动:观察地球仪,讨论、总结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总结,无论怎样平分地球,在地球上的任何一个半球,都是海洋面积大于陆地面积。

设计意图:提出疑问,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好奇心,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4、教学内容:海陆相关知识

教学活动:教师介绍大陆、岛屿、半岛、大洲、大洋、海及海峡等概念。

学生活动:通过阅读教材,结合教师的讲解,理解各概念的含义并落实到地图上 设计意图:借助文、图,加深学生对概念的认识。

5、教学内容:学习七大洲

教学活动:借助地图,引导学生观察各大洲的轮廓、形状、位置。把七大洲按照面积从大到小排序:亚非北南美,南极欧大洋。引导学生勾画大洲轮廓图。 学生活动:观察各大洲的面积、轮廓,讨论交流各大洲在地球上的分布并试勾画大洲的轮廓,小组合作做绘图练习。 设计意图:让学生对大洲有完整的认识 各洲的洲界:看图学知识

6、教学内容:学习四大洋

教学活动:指图了解世界四大洋,把四大洋按照面积从大到小排序——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

学生活动:读图,观察讨论,给四大洋排序。了解四大洋的分布。

(三)、板书设计:

1、地球?水球?

2、海陆面积比:三分陆地、七分海洋

3、大陆、岛屿、半岛、大洲、大洋、海、海峡

4、七大洲:名称、面积大小、分布、轮廓、洲界

5、四大洋:名称、面积大小、分布 (四 )、课堂总结: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我们生活的地球,我们人类的家园。我们知道了世界上有七大洲和四大洋。

第11篇:大洲大洋的教学设计

导入 同学们,前段时间有位中学老师的辞职信在网络上引起了广泛关注,这封信只有一句话:世界这么大,我想去看看。这句话一夜之间红遍大江南北,因为它说出了许多人的共同愿望。我想问一下同学们,你们想出去看看世界吗?我也很想,只是很可惜不管是同学们还是我自己,我们暂时都还没办法去实现这个梦想。既然不能行这万里路,那我们不妨就先从书里来认识一下我们所共同生活着的广阔世界。今天我们共同来学习第二章第一节《大洲和大洋》。

我们首先来了解一下本节课的学习目标,了解本节课的重难点,有目的的学习才能事半功倍。

接下来给同学们3分钟时间看书。

通过刚才读书,我们知道有一个人特别幸运,因为他不仅能看世界,还能从非常特殊的角度去看,他是第一个进入太空的地球人。这个人是谁呀,叫加加林的苏联人。当他从飞船中看地球是一个蔚蓝色的美丽的星球。他说:“我们给地球起错了名字,它应叫做水球。这个说法的依据是什么呢?我们通过地球仪来体会一下。和学生完成

接下来请同学们手拿地球仪旋转地球仪,闭上眼睛,随意转动地球仪,由老师喊停,然后看看我们随机暂停时我们的左手大拇指所按的地方是陆地的部分多还是海洋的部分多。反复操作,看按到海洋次数多还是陆地次数多?然后统计分别陆地和海洋的人数并计算所占的比例。

但是,由于我们只有30多人,所以我们算出的海陆面积是不准确的,那么根据科学家的计算,海洋和陆地各占全球面积的多少呢? 海洋面积71%,陆地面积29%。

师:而我们把这概括的说是七分海洋三分陆地。 师:我们在来看看,这海洋和陆地在地球上的分布情况如何呢?我们来看下大屏幕。我们可以说这样的海陆分布是:不均匀的。

由学生来找出

陆地主要分布在哪个半球?海洋主要分布在哪个半球?我们从东西半球和南北半球两个角度来分析:

从东西半球看:陆地主要分布在 半球,海洋主要分布在

半球。

从南北半球看:陆地主要分布在北半球,但是北极周围却是一片海洋 ;海洋主要分布在南半球但南极周围却是一块_陆地 。书上32页,谈到水半球和陆半球,小字部分总结了一句话很重要。我找同学来说出这句话。

师:那么既然海洋面积大于陆地面积,那么为什么我们还把我们生活的地球称为地球呢?

师:为什么不称为水球呢? 师:称为地球好还是水球好呢?

师:这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问题。课后同学们可以组织个辩论会,也讨论试试!

(宇航员在太空看到地球是蔚蓝色的美丽星球,觉的地球更象水球。而人们生活在陆地上,过去以为海洋是陆地的边缘,甚至认为自己居住的地方就是陆地的中心,并未认识到海洋比陆地大。因此,起名地球。人们已经叫了那么长时间的“地球”了,没必要再改成“水球”。 这反映了人们的认识的不断发展)

提问:我们仔细观察世界海陆分布图, 会发现各大洲都不是圆滑的边缘,有各种凸起凹进,这里就可以引进几个新概念。像印度这种陆地伸进海洋的凸出部分就叫做半岛,世界上最大的半岛是阿拉伯半岛。我们再来看看什么是大陆,和岛屿。面积广大的陆地,叫大陆,面积较小的陆地叫岛屿。那么面积较大,面积较小,以什么为界限呢?有没有同学知道?这个知识书上没有,以格陵兰岛(Greenland)为界,它的面积216.6万平方千米。比这个数字大的就是大陆,比这个数字小的就是岛屿,所以格陵兰岛成为了最大的岛屿。请同学们在书上的地图中找到这个地方,圈起来。格陵兰岛可以说是“千里冰封,万里雪飘”。千姿百态的冰山与冰川是格陵兰的奇景!可是它却叫Greenland,绿色的大陆,这是为什么呢?这背后有个特别有趣的小故事。课后同学们可以查一查,然后下节课课前分享。我们在来看,什么是半岛,世界上最大的半岛是阿拉伯半岛,请同学们在书上圈出来。大陆和它附近的岛屿叫大洲。地球上分布着几个大洲呢?请同学们在地图上找一找。把它们用方形圈出来。

各大洲的位置分布是我们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知识点,其实大部分大洲的名字就暗示了它所在的位置,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同学们在学习过程中要注意各大洲的形状特点,这有利于我们在做题时通过形状去辨别它是哪个大洲。

亚洲正是我们所居住的大洲。是亚细亚洲的简称。世界最大洲。在古代,居住在地中海沿岸的人们,把地中海东的地方称“亚细亚”,是“东方日出之地” 看看它像不像一只正在梳理羽毛的天鹅。整体是一个近似的三角形。

学生找的过程中,老师在黑板上把图形画出来。

与亚洲相连,位于亚洲西面的是哪个大洲?(东西半球图)

欧洲,欧罗巴洲的简称,在古代地中海人的语言中是“西方日落之地”,像亚欧大陆向大西洋伸出的大半岛,轮廓破碎。——欧洲轮廓破碎也可用三角形来概括(轮廓图)

与欧洲和亚洲相邻的是哪个大洲?

非洲,阿非利加洲的简称。被赤道横穿是“阳光灼热的大陆”,用几何图形来概括大洲形状。非洲北部呈梯形,南部则是一个倒三角形。(在轮廓上画出几何图形)

美洲,亚美利加洲的简称,它又分为北美洲和南美洲。——北美洲和南美洲,均位于西半球

——北美洲位于西半球北面,像一只跳跃的袋鼠。 南美洲位于北半球的东南面,有人说像鸡腿。

我们都可以用三角形来概括它们的形状。

大洋洲四周被大洋所包围,是“大洋(太平洋)中的陆地”的意思。像一只横走的螃蟹,可以用一个不规则的六边形来概括它的轮廓

最孤单的,处于地球南极的是哪个大洲?

——南极洲,是世界上地理纬度最高的一个大洲。因此气候严寒,大部分地区常年冰雪覆盖,称“南极冰原”或“白色沙漠”。南极洲在南极跨了360度经度

——像一只开屏的孔雀,用几何图形将它表示出来也像一个逗号。

我们来观察屏幕上的大洲面积比较图,我们发现它们的面积由大到小排列的 我们可以用一句口诀将这些大洲的面积顺序记住 ——亚非北南美,南极欧大洋

在这之前我们来回顾下上章我们学习的东西半球的分界线,东西半球的分界线是什么?

生:20。W ,160。E

由学生来找出

师:那我们来看看课本第29页图2.6,我们看看这些大洲在东西半球的位置

大部分位于东半球的有哪些大洲, 大部分位于西半球的有哪些大洲, 生:大部分位于东半球的有:亚洲、欧洲、非洲、大洋洲

大部分位于西半球的有:北美洲、南美洲

师:仔细看图,找找大部分位于北半球的有哪些大洲,大部分位于南半球的有哪些大洲,

生:大部分位于北半球的有:北美洲、欧洲、亚洲、非洲

大部分位于南半球的有:南美洲、大洋洲、南极洲

哪些大洲被赤道穿过?

被赤道穿过的大洲有:非洲、南美洲、亚洲、大洋洲

说说奥运五环 说说奥运五环 说说奥运五环

对了,前面我们知道亚洲大陆和欧洲大陆是一个整体,合称为欧亚大陆。我们是以什么为界划分开的呢?我们前面学了洲届的符号,我们一起在书上找一下。 找到的同学可以到前面写出来。

——乌拉尔山、乌拉尔河,大高加索山脉、土耳其海峡

大家可以用“呜呜大哭”的谐音来记忆。

这就是亚洲和欧洲之间的分界线。

其他几个大洲之间的分界线由学生来找出

亚洲西南部和非洲东北部过去也是相连的。但现在被什么所分隔开了? ——苏伊士运河。苏伊士运河成了亚非两洲的分界线,同时还沟通了地中海和红海。欧非分界线——直布罗陀海峡。 可见亚欧非三大洲的联系非常紧密,占了东半球陆地面积的一半以上。

南北美洲是被什么所分隔开的?——巴拿马运河。

北美洲与亚洲之间是以什么作为分界线呢? ——白令海峡

——南极洲与南美洲之间是以什么分隔的?——德雷克海峡(是世界上最宽最深的海峡)

我们总结了陆地有七大洲,各洲的大小、轮廓都是不同的。那么浩瀚的海洋呢?洋、海、海峡,它们之间的差别是什么?(洋,海洋的中心部 ;海,是洋的一部分,位于大洋边缘,面积较小,一般靠近大陆;海峡,沟通两个海洋之间的狭窄水道)

看看地球上的海洋被大陆分割成哪几个彼此相通的大洋, 请同学们找出四大洋的名称和位置。由学生来找出

生:太平洋、面积最大,深度最深,岛屿最多,珊瑚礁最多的大洋。占地球总面积的三分之一。

北冰洋、面积最小,纬度最高,有常年不化的封海冰,以及北极熊、海豹、海象、鲸动物。

大西洋、面积第二大,呈“S”型。有加勒比海和神秘的百慕大三角

印度洋、

面积第三大,热带大洋,石油资源丰富

一笔画世界 一笔画世界 一笔画世界 让学生参与 一南一北两兄弟; 亚欧非洲在一起; 大洋洲在水中间; 南极孤独在极地。

我想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世界已在我们心中。将来要出国旅行去看世界之前,我们可以自己设计一条旅行路线啦。

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世界的海陆分布的知识,从知识上我记住了哪些?

思维导图

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其中七大洲和四大洋的位置和分界线是我们这节课的难点和重点,快速的记忆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称也同样需要同学们去巩固。学会如何确定各大洲和大洋的位置是同学们需要回去好好练习和加深记忆的地方。

我学会了什么技能?

由学生总结

读图分析能力

学会了用地图去找到需要的地方。一笔画世界,画图,填图。 将不同大洲的形状想象成熟悉的事物,便于记忆。 有些知识点可以编成口诀。

通过学习地理,更加热爱生活!

格陵兰岛的名称来历

格陵兰在它的官方语言丹麦语的字面意思为“绿色的土地”(Greenland)。这块千里冰冻、银装素裹的陆地为何享有这般春意盎然的芳名呢?

关于格陵兰岛 (Greenland)名字的来历有这样一个故事。相传在古代,大约是公元982年,有一个挪威海盗,他一个人划着小船,从冰岛出发,打算远渡重洋。朋友都认为他胆子太大了,都为他的安全捏一把汗。后来他在格陵兰岛的南部发现了一块不到一公里的水草地,绿油油的,十分喜爱。回到家乡以后,他骄傲地对朋友们说:“我不但平安地回来了,我还发现了一块绿色的大陆!”于是格陵兰(Greenland)便成为了它永久的称呼。格陵兰岛以216.6万平方千米的面积堪称世界第一大岛,全岛约4/5的地区在北极圈内,格陵兰岛全年平均气温在0℃以下,最冷的中部内陆地区最低可达到-70℃。

站在格陵兰岛上吟诵“千里冰封,万里雪飘”可以找到十足的感觉。千姿百态的冰山与冰川成为格陵兰的奇景,对着它们展开丰富的联想。

第12篇:大洲和大洋教学设计

《大洲和大洋》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利用地图说明全球海陆分布特征及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称和分布特征。

2、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学习七大洲、四大洋的分布,初步养成读图、析图、填图、拼图、绘图等运用地图解决地理问题的习惯。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积极探究自然世界奥秘的精神,享受探索成功的快乐。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七大洲、四大洋的名称及分布。

难点:认识七大洲的轮廓及七大洲位置的确定。

三、教法学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读图比较法、讨论法、探究学习法。

四、教学准备: 教师:多媒体课件

五、教学课时:1课时

六、教学过程:

(一)、感性导入:

课件展示加加林初登太空的电脑画面。(提问:画面中的人物是谁?是什么让他如此惊讶?他为什么说看到的地球更像水球)

活动:学生观看画面回答,他是原苏联的宇航员加加林,加加林是世界上第一个乘坐宇宙飞船进入太空的人,他们惊讶于地球上会有那么多的水,在太空中会是如此的蔚蓝美丽。那么,地球表面的海洋和陆地到底是如何分布的呢?这节课就让老师和同学们一起走进大洲和大洋。

(二)、探究新知: 板书:第一节 大洲和大洋

一、地球?水球?

演示:课件展示“世界海陆的分布图”

学生:观察地图,思考海陆面积哪个较大?比例大概是多少? 承转:那么根据科学家的计算,海洋和陆地各占全球面积的多少呢? 演示:课件展示“世界海陆面积比较图”

学生:观看地图准确回答“地球表面71%是海洋,而陆地面积仅占29%。”教师强调“七分海洋,三分陆地”。 板书:陆地29%、海洋71%

演示:课件展示从人造地球卫星上拍摄的地球照片

讨论:分小组讨论,针对导入图中加加林的感想及海陆的分布比例,古人在给地球取名的时候,为什么叫“地球”而不叫“水球”?

提问:地球上的海陆分布是否均匀?陆地主要集中在哪两个半球?海洋大多分布在哪两个半球?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分别是海洋还是陆地? 演示:课件展示“东西半球图、南北半球图、水陆半球图”。

学生:观察地图,自由发言,描述出海陆分布特征。教师强调“陆地主要集中在北半球,但北极周围却是一片海洋;海洋大多分布在南半球,而南极周围却是一块陆地。无论怎样划分半球,都是海洋面积大于陆地面积。

承转:对地球海陆面貌的探索,人类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历程,麦哲伦航行路线证明了地球是圆的。让学生课后收集这些资料。

承转:从地图上看全球的陆地都被海洋包围着,并被分割成面积广大的大陆和面积较小的岛屿,地球上的海洋,被陆地穿插分割,形成彼此相连的几个大洋,我们也经常听到大陆、半岛、岛屿等众多的称谓,现在我们来了解这些概念? 演示:课件展示“大陆、半岛、岛屿与海洋图”,学生自学。(教师提问) 活动:请同学们在教材后面的地形图中根据学过的有关地图知识找出自己熟悉的实例加以区别。

板书:大陆、半岛、岛屿。

承转:我们把大陆和它周围的岛屿合起来叫大洲,那么,同学们知道全球共分为哪几个大洲?它们又是怎样分布的呢?(演示:课件展示“大洲和大洋的分布图”。)

提问:学生看图分小组抢答,看哪个组得分高: ① 世界上有哪几个大洲?东半球主要有哪几个大洲? ② 西半球主要有哪几个大洲?南半球主要有哪几个大洲? ③ 北半球主要有哪几个大洲?赤道横穿哪几个大洲的陆地? ④ 世界上纬度最高的大洲?跨经度最多的大洲? 板书:七大洲

承转:有些大洲是相连的,请同学们在东西半球图中找到这些大洲及其分界线。思考回答哪些是自然界线?哪些是人为界线?

演示:课件展示“东西半球图”,学生看图回答后指出(亚洲与欧洲、亚洲与非洲、北美洲与南美洲的分界线)

承转:七大洲面积各是多少呢?哪个洲面积最大?哪个洲面积最小? 演示:课件展示“七大洲的面积比较图”。

学生:观察图,说出面积最大和最小的洲,并按面积大小的顺序说出七大洲的名称。教师引导学生按顺口溜记忆“亚非北南美,南极欧大洋”。

承转:世界上有那几个大洋? (演示:课件展示“大洲和大洋的分布图”。) 提问:学生看图分小组抢答

北冰洋位于哪几个大洲之间?纬度最高、跨经度最多的大洋分别是哪个?

板书:四大洋

承转:四大洋面积各是多少呢?哪个洋面积最大?哪个洋面积最小? 演示:课件展示“四大洋的面积比较图”。

学生:观察图,说出面积最大和最小的洋,并按面积大小的顺序说出四大洋名称。教师引导学生按顺口溜记忆“太大印北,四洋贯通”。

填图:在教材图2.1“世界海陆分布”图上填出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称。 讨论:怎样确定七大洲和四大洋的位置?某大洲面临哪些大洋?某大洋被哪些大洲所包围? 课后总结:(略)

布置作业:在教材图2.9“七大洲几何轮廓图”中,用简单的几何图形,绘出亚洲、欧洲、非洲、北美洲和南美洲的轮廓,并注出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称。 探究:课件展示图2.8“各大洲轮廓和分布特点图”,探究大洲为什么一南一北成对称分布?大陆的形状为什么多是三角形的呢? 板书设计: (略)

第13篇:《大洲和大洋》教学设计

《大洲和大洋》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利用地图说明全球海陆分布特点,记住海陆面积、比例。

2.运用地图识别大洲、大陆、半岛、岛屿、大洋、海和海峡。

3.掌握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称、位置、轮廓和分布特征。

过程与方法:

1.通过探究式教学让学生能够在地图上准确、规范填写七大洲、四大洋。

2.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迁移能力,以及填图、绘制地图的技能。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认识人类探索地球面貌的历程,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探索精神。

教学重点

1.地球表面海陆面积、比例。

2.七大洲的名称、分布及其分界线。

3.四大洋的分布及与各大洲的相对位置。

教学难点

1.大陆与大洲的联系、区别。

2.亚欧、亚非及南、北美洲之间的分界线。

教学方法

以探究式教学方法为主。 学生学法

探究,读图,用图,析图,讨论,演示等。 教学过程:

导入:世界上第一个乘坐宇宙飞船进入太空的人是谁?(原苏联的宇航员加加林)他到了太空,回头看到我们生活的地球,是怎么样的?(地球上大部分都是水,在太空中地球是如此的蔚蓝美丽)提出问题:那么地球表面的海洋

48 和陆地到底是如何分布的呢?今天老师就和同学们一起来学习世界大洲和大洋的知识。

板书:

一、世界海陆分布特点 探究

1、人类对地球面貌的认识过程

对地球面貌的探索,人类经历了漫长的历程,其中有许多著名的探险家为人类认识世界做出了杰出的贡献。下面就请各组派一名代表向大家介绍一些具有代表性的人物及他们对人类所作的贡献。

(学生介绍的过程中用课件向学生提供古“丝绸之路”路线、郑和下西洋路线、哥伦布及麦哲伦航行路线等示意图) 学生分组活动:

1、丝绸之路

2、马可波罗游记

3、郑和下西洋

4、哥伦布地理大发现

5、麦哲伦环球航行 (学生互相评价) (1)组织活动

①指导学生用准备好的线绳把地球仪平分成任意两个大小相等的半球,比较海洋和陆地面积的大小

②指导学生先把地球仪按自转方向转动,闭上眼睛,让地球仪停止转动后用一个手指随意按住地球仪的任意部位,然后统计分别陆地和海洋的人数并计算所占的比例。

(2)但是,由于我们只有40多人,所以我们算出的海陆面积是不准确的,那么根据科学家的计算,海洋和陆地各占全球面积的多少呢? (出示教材图2.2“世界海陆面积比较”) 学生活动: 得出结论:地球上海洋的面积大于陆地的面积,按照要求参与活动,计算出陆地和海洋的比例,学生回答 :

71%为海洋,29%为陆地。概括来说就是“七分海洋,三分陆地” 探究

2、地球?水球?

49 讨论:

生1:南半球水多。 生2:北半球水多。 生3:东半球水多。 生4:西半球水多。 生5:陆半球水多。 生6:水半球水多。

老师点评:无论怎样划分都是水比陆地多。

苏联宇航员加加林在太空中看到地球时认为它应叫什么? 为什么? 同学们,你对地球的名称有什么看法? (鼓励学生)(水球)加加林说:从太空看到的地球是一个蔚蓝色的美丽的星球,它看上去更像“水球”,人们给地球起错了名字,它应该叫“水球”,而不应该叫“地球 ” (这是由于古人当时并不了解地球的整体面貌,不知道地球表面水体面积大于陆地面积的结果;人们已经叫了那么长时间的“地球”了,没必要再改成“水球”。)

提问: 这七分海洋、三分陆地均匀地分布于地球表面吗?显然不是。看手中地球仪,南北半球海洋和陆地的分布有何不同? (展示南北半球图及南北半球海陆分布比例,帮助学生总结海陆分布特点。) 探究

3、世界海陆分布特征

学生活动:观察地球仪,讨论,世界海陆分布均匀吗? 学生答:不均匀。 问:如何不均匀?

学生探究并总结出海陆分布的特点,老师点评:世界海陆分布很不均匀,陆地集中分布在北半球,海洋大多分布在南半球。 板书:

二、七大洲和四大洋

七大洲:亚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欧洲、大洋洲

50 四大洋: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

1、(展示世界海陆分布图)从地图上看,全球的陆地都被海洋围着,并被分割成几块面积广大的部分和许多面积较小的部分;面积广大的海洋也被陆地分割成几大片。我们经常听到大洋、大陆、半岛、岛屿、海、海湾、海峡等众多的称谓,究竟是怎么回事?请看图,自学上述地理名词的意义

2、我们把大陆与它周围的岛屿合起来成为大洲。看教材图2.6“大洲和大洋的分布”, 探究4:大洲和大洋的分布 ①世界上有哪几大洲和哪几大洋?

②太平洋、北冰洋沿岸各有哪几个大洲? (太平洋沿岸有亚洲,大洋洲,南极洲,南美洲、北美洲;北冰洋沿岸有亚洲、欧洲、北美洲。) ③东半球主要有哪几个大洲? (大洋洲、亚洲、欧洲、非洲) ④西半球主要有哪几个大洲? (南、北美洲)

⑤赤道横穿哪几个大洲的陆地 (南美洲、大洋洲、亚洲、非洲) ⑥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大洲和大洋? (亚洲、太平洋) ⑦世界上面积最小的大洲和大洋 (大洋洲、北冰洋) ⑧全部位于北半球的大洲? (欧洲、北美洲) ⑨世界上纬度最高的大洲和大洋? (南极洲、北冰洋) ⑩跨经度最多的大洲和大洋分别是什么? (南极洲、北冰洋)

3、有些大洲是相连的,在世界地形图中找到这些大洲及其分界线,并把分界线描绘出来。重点指导学生读图2.7,找到亚、欧、非三洲的分界线,南、北美洲之间的分界线,并描绘说明。

探究

5、各大洲分界线 (亚欧分界线:乌拉尔山、乌拉尔河、黑海、里海、高加索、还有土耳其海峡;亚非分界线:苏伊士运河;欧非分界线:直布罗陀海峡;南北美洲分界线:巴拿马运河;亚洲北美洲分界线:白令海峡) 通过两图对比,明确其地理意义。

51 边查图边回答,进一步熟悉巩固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称和分布。 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世界海陆分布特点, 知道了地球海陆分布的比例, 71%为海洋,29%为陆地。也就是“七分海洋,三分陆地”。世界海陆分布很不均匀,陆地集中分布在北半球,海洋大多分布在南半球。 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称和分布。 巩固练习:

1、填图:在教材图2.1中填注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称

2、绘图:在教材图2.9中,用简单的几何图形绘出亚洲、欧洲、非洲、北美洲和南美洲的轮廓,并注出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称。按要求填图.教学反思:

本节课充分利用探究式教学方法,面向全体学生,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学生都能积极参与并积极发言,对设置的教学活动也很感兴趣,对于有些结论不是简单的灌输给学生,让学生死记硬背,而是让学生积极主动探究,讨论,读图,析图,用图,动手演示等,通过探究得出结论,这样教学效果才更好。最后总结出本节课以下优点和缺点:最大的优点是思路清晰,设置情境使学生的学习联系生活,化难为易;给了学生充足的时间记忆重点知识并及时考查,使学生当 堂掌握所学知识,效果较好;注重了学生的填图、读图、析图及绘图能力,体现了地理学习的特点,培养了学生学习地理知识的方法等,但本课的教学设计还有待加以改善,如时间的 安排上稍显紧张,有前松后紧之感,后面的内容适当删减些更好;对于利用经纬网描述七大洲和四大洋的相对位置应给学生时间再举例说明, 效果会更好。总之,教学过程的设计还应继续学习并加深研究,使课堂教学更有效,课堂气氛更活跃,把探究式教学方法用得更好,更灵活。

52

第14篇:《大洲和大洋》教学设计

《大洲和大洋》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本节教材选自人民教育出版社《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二章陆地和海洋的第一节大洲和大洋,是学习陆地和海洋的基础与铺垫。本节教材内容包括海陆分布、七大洲四大洋和各大洲的分界线三部分内容。

1.海陆分布:教材利用文字和图从两方面来说明世界海陆分布及其特点,使学生了解“地球”“水球”称谓的依据。

2.七大洲和四大洋:首先从大陆、岛屿、大洲的基本概念入手,然后说明通常情况下,人们把全球陆地划分为七大洲。通过“读图”,分别认识七大洲的名称、大小和位置,进而通过文字和图来介绍连接在一起的大洲的界线。另外,还通过“活动”来启发学生用简单的几何图形表示大洲基本轮廓,引导学生通过轮廓来认识各大洲。四大洋:首先说明地球上的海洋既被陆地分割,又相互连通。然后介绍了四大洋的名称,进而通过图表对比四大洋的大小,最后通过“阅读”介绍大洋、海、海峡。

3.各大洲的分界线:利用图片来说明各大洲的分界线。

二、学生情况

学生已经学习了地球的形状和大小、经纬网、五带的划分和地图等内容,在学习过程中已经涉及到若干本节课的内容,尤其是前几节中出现的地球人造卫星照片、半球图等,使学生具备了学习本课的基础,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欲望,不断提高学生的读图能力和分析判断能力。总之,只要加以适当的情景创设、问题引导和学法指导,就可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达到预期的效果。由于初一的学生在小学中已学过一部分地理知识,所以对本节课的内容并不陌生,但学生在学习方法、学习习惯、认识等方面都存在着欠缺与不足,针对这些情况,在学习时主要利用地图和学生的参与,培养读图分析能力,并指导学生用“图上记忆法”记忆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用地图说明全球海陆分布特征及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称。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各种地图得出结论,培养学生看图、析图、绘图的能力,学会使用地理的语言──地图。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地球”“水球”的争论,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积极探究自然界奥秘的精神。

四、重点和难点

重点:1.地球表面海陆面积比例。

2.识别大洲、大陆、半岛、岛屿、大洋、海和海峡。3.七大洲的名称、面积排序。 4.四大洋名称、面积排序。

难点:识别大洲、大陆、半岛、岛屿、大洋、海和海峡。

五、教法和学法

教法:启发、互助、探究、讨论、提问等方法。 学法:学生紧跟老师的思路,及时动手记笔记。

六、课时要求和教具使用 课时:第一课时

教具使用:大洲轮廓图卡片、地球仪、地理图册

七、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我们人类居住在哪一个星球上?(地球)人类第一个乘宇宙飞船进入太空的人是苏联宇航员(加加林),中国第一个登入太空的宇航员是谁?(杨利伟)他们都说:在太空里看地球是一个蔚蓝色的星球,那么人类给地球起名字的时候,为什么叫它是地球,而不叫它水球呢? 如果你是一名宇航员,当你在太空中遨游的时候,你会发现地球上有什么?本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第二章陆地和海洋的第一节大洲和大洋(板书)。

设计目的:以加加林、杨利伟等事迹提出地球像一个水球的观点,使学生感觉真实,既创设了本节课的学习情景,又激发了学生的兴趣。

(二)讲授新课

【互动一】世界海陆分布

1.读教材P26图2.1“世界海陆分布”,学生观察海洋和陆地的面积后回答:“海洋面积大还是陆地面积大?”(海洋面积大于陆地面积)

2.读教材P26图2.2“世界海洋和陆地面积比较”,让学生通过读图知道海洋和陆地各占地表的比例是多少。(地表的海陆分布:海洋:71%;陆地:29%)(板书) 3.读教材P27图2.3“地球还是水球”,请同学们来选择一下,你们觉得这个星球应该叫地球还是水球?(叫水球,因为地球表面大部分是海洋;叫地球,因为人类生活在陆地上的;可是古人在给地球起名的时候为什么不叫水球?因为古人生活的范围很小,居住在大陆两岸的人们没有交流,海洋被视为天地的尽头,他们根本不知道地球的全貌。)

设计目的:以小组讨论的形式,谈谈对地球名称的看法,不是让学生争议地球的名称是否科学合理,而是通过学生讨论、运用地球仪和地图求证,加深对地球表面海陆分布的认识。 阅读“人类探索地球面貌的历程”,谈感想。 设计目的:了解人类探索地球面貌的艰苦历程,知道我们今天能够从课本上认识地球表面海陆分布的大势,这是无数的航海家、旅行家、探险家、外交使节拼搏奋斗和科学探究的结果,培养勇于探索的精神。

【互动二】七大洲和四大洋

1.识别大洲、大陆、半岛、岛屿、大洋、海和海峡 绘图:读课本图2.5“大陆、半岛、岛屿与海洋”,把这幅立体景观图绘成平面图。 在学生画好示意图后,小黑板展示“大陆、半岛、岛屿与海洋示意图”,让学生对照自己所画的示意图,分组讨论。 设计目的:采取对比的方式,学会识别海陆分布的不同形式,重在读图识别,避免死记概念,同时注意及时应用,实现知识的迁移。

2.我们把全球陆地分为七大洲,海洋分为四大洋,请同学们分别在地球仪、地图上找出七大洲和四大洋。(学生以四人一小组为单位,共同查找)

(1)请几个同学上台,分别在地球仪和地图上指出七大洲与四大洋。

(2)读图册P14世界陆地各大洲面积比较图,从大到小给他们排排位次。用口诀总结七大洲面积从大到小的位次(亚非北南美,南极欧大洋)。

(3)出示大洲轮廓图卡片,让学生按照七大洲面积从大到小的位次在黑板上排列出来。 (4)读图2.6“大洲和大洋的分布”,地球上的海洋被陆地穿插分割形成了彼此相连的哪四大洋?“四大洋面积”,比较四大洋的面积,最大的是哪个洋?最小的是哪个洋?总结成口诀(太大印北,四洋贯通)。

设计目的:观察图的同时,了解大洲的命名,使形象记忆(轮廓)与意义记忆(名称由来)相结合,以加深印象。

北美洲和南美洲的分界线:巴拿马运河。

设计目的:通过识图,要求学生学会读图,读懂图,从图片中获得文字信息。

(三)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对于世界七大洲、四大洋有所熟悉,下节课正是在此基础上加强读图训练,强调七大洲、四大洋的相互位置关系。

(四)课堂作业:完成活动题。

八、说板书设计

《大洲和大洋》教学设计

老街基学校

李翠

第15篇:大洲大洋

《大洲大洋》教学反思

在上七年级地理上册《大洲和大洋》一节的教学时,我应用信息技术和教学内容进行整合,达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首先,教师导课,利用同学都喜欢的游戏方式探究地球上的海陆分布。直观的体验让学生走进课堂,在创设情境的同时,自然地引出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根据《大洲和大洋》这节课的教学内容,我把教材分为四部分进行处理,利用大屏幕明确教学目标:地球海陆分布;大洲、大陆、岛屿、半岛、海峡基本概念;大洲和大洋名称位置轮廓;大洲的界线。为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我充分利用“农村中小学远程教育资源”,把这一课的媒体资源链接到我的课件中,形象直观的体现地球海陆的分布、基本概念、大洲大洋的名称以及分布等知识。在教学过程中讲与练相结合,及时反馈学习信息。用PPT制作七大洲、四大洋的基础知识点。在学生识别七大洲形状和位置的基础上运用填空和读图,进行练习。

其次,运用PPT课件学习大洲的界线,直观而又具体,拓宽中学生的视野和认知。

正是由于把信息技术同学科教学进行整合,才使得本来枯燥的教学内容变得生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始终保持着极大的热情,并能够十分主动地参与其中,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运用信息技术,加大了课堂密度,知识容量,让知识以恰当的方式呈现给学生,实现教学方式的变革,使学生能够全面地实现的三维目标的要求。同时,也要求教师投入更多的精力,在备好课的同时,开发教学信息资源,为学生提供更加丰富多彩、更广阔的学习空间。

纵观这节课,我从设计和讲授力求做到“自主探究”的学习理念。但是一讲起来自己就把自己的角色定位在主角了,课堂上学生自己真正探究的不是很多,而且即使是学生进行的探究和自主学习了,自我感觉也是“蜻蜓点水式”的,教学过程中依然是教师说得多学生亲自体验的不多。本节课时间把握的还好,教学效果也可以,但是对媒体课件演示的不够到位,教学思路与媒体资源的利用不够同步,教学中受课件的限制,教学思路和教学环节不明晰。教学的语言不精练。

第16篇:大洲与大洋教案

《大洲与大洋》教案

课程 《大洲与大洋》

教材 人教版《历史与社会》七年级上册 课时 1课时

课程目标 1-1-1描述世界各大洲、各大洋的分布概况,说明陆地和海洋对人类生存的意义。

教材分析 本课是历史与社会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一课,该单元的主题为人类共同生活的世界,本课讲述的便是地球表面的两大组成部分:大洲和大洋,这是学生认识地球,认识我们赖以生存的世界的第一步,学好本课,对之后的学习大有裨益。从教材内容来看,本课从海陆分布开始讲起,进而具体带领学生具体认识七大洲与四大洋,并时时注意突出人地关系的主题,结构突出,重点鲜明。

教学重点 七大洋、四大洲的名称及分布 教学难点 各洲分界线、重要地理位置轮廓辨认

学情分析 在日常的生活中,学生对本课内容多多少少知晓一些,但是这些知识是片段性的,零散性的。而且受年龄和经历所限,空间概念较为薄弱,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强调各大洲大洋的空间位置与联系,并需要大量运用地图、图片等资料。

教学目标 ①学生能通过观察地图及数字计算得出海陆分布不均的特点和三分陆地七分海洋的比例。②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地图和阅读书本说出四大洲和七大洋的名称、大体位置及大洲间的分界线。③学生在聆听教师讲课之后能用自己的话描述出半岛、海峡、大陆、岛屿的含义,并能在地图上准确找到重要的海峡、半岛。

教学方法 读图分析法。 教学过程

导入

同学们,前段时间有位中学老师的辞职信在网络上引起了广泛关注,这封信只有一句话:世界这么大,我想去看看。这句话一夜之间红遍大江南北,因为它说出了许多人的共同愿望。我想问一下同学们,你们想出去看看世界吗?我也很想,只是很可惜不管是同学们还是我自己,我们暂时都还没办法去实现这个梦想。既然不能行这万里路,那我们不妨就先从书里来认识一下我们所共同生活着的广阔世界。

板块一:地球海陆面积分布教学

我们都知道我们所生活的这个星球叫做地球,但是也有人对这个说法提出了异议,比如一个叫做加加林的苏联人。这个人特别幸运,因为他不仅能看世界,还能从非常特殊的角度去看,他是第一个进入太空的地球人。当他从飞船中看到地球时,他说地球更像是一个水球。这个说法的依据是什么呢?我们通过地球仪来体会一下。接下来我会旋转地球仪,由同学喊停,然后看看我们随机暂停到的地球半球是陆地的部分多还是海洋的部分多。

[旋转地球仪活动] 刚刚我们所暂停到的半球全都是陆地面积小于海洋面积,这是一个巧合吗?不是。实际上,哪怕是陆地最为集中的那个半球,也就是所谓的陆半球(以西经1°32′,北纬47°13′为中心),依然是海洋面积仍占到了52%,也就是说在任意一个地球半球中,海洋面积都大于大陆面积。[展示陆半球] 接下来我们用数据说话,来计算一下海陆总面积的比例是怎么样的,请同学们拿出纸和笔。

[海洋总面积:3.61亿平方公里;陆地总面积:1.49亿平方公里] [得出结果后展示饼状图] 好,通过计算我们知道陆地和海洋大概是三七分,那么这三分陆地七分海洋是平均分布的吗?很明显不是。到这里我们就得出了地球海陆分布的两大特点:比例三七开,分布不均匀。大家记一下。

版块二:大洲位置形状教学

现在我们来深入认识一下陆地,它可以分为大陆和岛屿,这两者是人为划分的。大陆和其附近的岛屿合起来就叫做大洲,请大家阅读书本告诉老师,一共有几个大洲,他们从大到小是怎么排列的。

[展示大洲面积柱状图,总结口诀:亚非北南美,南欧大洋洲] 各大洲的位置分布是我们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知识点,其实大部分大洲的名字就暗示了它所在的位置,同学们能从书本中找到隐藏在名字中的暗示吗?

[p27阅读卡]

通过名字中的暗语,我们对各大洲的分布有了一个粗略的印象,接下来就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地图,回答老师下列问题。

1、大陆主体在赤道以南的大洲有哪些?大陆主体在赤道以北的大洲有哪些?

2、大陆主体位于东半球的大洲有哪些?大陆主体位于西半球的大洲有哪些?

3、被赤道、北回归线、南回归线穿过的大陆分别有哪些?

4、请描述其他六大洲相对于亚洲而言的地理位置。

我们常常都说中国地图像一只雄鸡,但具体是怎样的雄鸡,不同的人却有不同的理解,着表示大家的想象力是不尽相同的。老师希望大家也能发挥想象,描述一下你眼中的各大洲的形状。我们以组为单位进行一个想象力大比拼。

[展示各种雄鸡想象图

] 学到这里,我们对各大洲的位置和形状都有了一定了解,请同学们再最后观察半分钟然后合上书本,拿出草稿纸,看能不能凭借印象画出一副世界地图。不需要特别精准,大体能表现就好。

[待同学们画好之后展示一笔画世界的方法] 板块三 大洲分界教学

在我们画的时候发现各大洲都不是圆滑的边缘,有各种凸起凹进,这里就可以引进几个新概念。像印度这种陆地伸进海洋的凸出部分就叫做半岛,世界上最大的半岛是阿拉伯半岛。而像这样沟通两个海洋的狭窄水道就叫做海峡。老师这里列出了一些著名海峡,请大家从书本后面附录的两张地图上找出它们的所在。(两轮,第一轮按名字找地点,第二轮靠形状说名称) [白令海峡、直布罗陀海峡、麦哲伦海峡、霍尔木兹海峡、马六甲海峡、土耳其海峡] 土耳其海峡在后面两幅图里没有明确标示,为什么老师还让你们找了呢?因为它有一个重要的意义,我们看书本图2-6,这里能找到土耳其海峡。在七大洲里面有欧洲和亚洲,但事实上欧亚大陆是一个整体,是人为划分了分界线,任何洲与洲的分界线都是人为划分的。土耳其海峡就是亚欧分界线上的一环,请大家观察地图,写出这条完整的分界线并找出其他相邻俩大洲的分界线。

由上,我们可以总结一下,大洲间的分界线可能会借助哪些?

由于大洲的面积较大,所以它往往还会有小的分区,请读图2-7回答按照地理方位,亚洲、欧洲可以分成几个地区。

[对亚洲分区稍加解释] 亚洲和欧洲各分成了哪几个地区?

亚洲:东亚、南亚、西亚、北亚、中亚、东南亚 欧洲:东欧、南欧、西欧、北欧、中欧 中亚包括哪些国家?

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土库曼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 南亚包括哪些国家?

尼泊尔、不丹、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斯里兰卡、马尔代夫 东南亚包括哪些国家?

越南、老挝、柬埔寨、泰国、缅甸、马来西亚、新加坡、印度尼西亚、文莱、菲律宾、东帝汶

版块四 出示本课结构图,进行小结,

作业 完成相应课后练习板书

第17篇:《大洲和大洋》片段教学设计

《大洲和大洋》片段教学设计

新课程改革对我们的地理教学提出了培养学生良好的地理综合能力的任务。以学生为本,学习学生身边的地理,学习对学生生活有用的地理。新课程改革需要我们教师不断对教学行为进行反思,不断改进教学方式,逐步培养学生良好的地理综合能力。下面是我在教学《大洲和大洋》一课时,贯彻新课程精神的一点尝试,以求教于同道,恳请指证。

一、要求

用绳圈来分割地球仪。

我们不可能用真正的刀来切割地球仪,因为那样不仅会导致地球仪的损坏,而且当发现分割不恰当时,还没有办法进行重复使用。学生在分割过程中,如果使用刀具,还容易导致受伤。如果采用画笔,也会产生划分不准确的问题,还可能因为擦除不方便而使课堂效率大大降低。故采用绳圈来代替。

使用的地球仪是充气式地球仪。这样比较轻,学生容易操作。而且它没有支架,是一个完整的球体,很有利于我们教学的开展。

二、说明:

在教材上对这个知识点只是简单地进行了总结:无论怎样划分地球为两个等大的半球,海洋的面积都会大于陆地的面积。在我们以往的教学中,常常只是要求学生勾下来,然后背下来。

但就是这个简单的知识点却蕴含着非常宝贵的培养学生探究精神的机会。

在教学中,如果我们能够采用了让学生动手操作的方法对地球仪进行“分割”。通过这样的改变,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促使学生进行动手操作,通过设定目标,让学生大胆探索,在合作探索的过程中,不仅获得了新的知识,又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还能够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探索精神。

三、准备阶段

在前一节课的时候,通知学生按小组分组进行准备。充气型地球仪一个。绳圈一个(绳圈大小以充气地球仪的直径而定)

四、动手“切割”

上课时先由小组长检查每组准备的情况。

(一)知己知彼——研究分割对象

1、老师带领学生对地球仪上面的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称和位置进行了解。让学生能够回答出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称,并在地球仪上指出相应的位置。(本文转载淘课件网)

这个过程是由学生进行观察,然后找出名称,这样比我们直接讲解更能够让学生记住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称。

2、探究七大洲和四大洋的相对位置关系。例如:在北冰洋的四周有那些大洲?北美洲附近有那些大洋?

要求学生能够观察地球仪进行回答。

这一系列问题的提出,让学生通过在地球仪上进行寻找,逐步熟悉大洲和大洋的相对位置。更加有利于对知识的巩固。

在讲解这部分知识的时候,我们老师一定要注意对地球仪的使用,充分发挥地球仪直观性的特点,让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知识点。

(二)小试牛刀——带领学生熟悉“分割”

此次分割是让学生在老师的带领下进行的。

这样安排,除了让学生熟悉“分割”的要领以外。还让学生能够对南北半球和东西半球的划分进行复习。

1、一“分”南北半球

对于东西半球和南北半球的划分来说,南北半球的划分显得相对容易一些。所以,在教学的时候,我们应该从南北半球的划分入手。

首先,安排学生对南北半球进行“分割”。

让学生找到“分割”南北半球的界线——赤道。再将绳圈套在地球仪上,并且使之刚好和赤道相重合。

这样做,也是学生再次检查自己的绳圈是否已经完全适合。

在熟悉了南北半球的划分之后,提出:在南北半球中,陆地和海洋的比例是怎样的?

学生通过观察,可以得出结论:陆地集中在北半球,海洋集中在南半球。无论是在南半球还是北半球,海洋面积都大于陆地面积。(本文转载淘课件网)

2、二“分”东西半球

让学生找到东西半球划分的界线——20°W、160°E。使用绳圈进行“分割”。在“分割”之后提出问题:在东西半球中,陆地和海洋的比例是怎样的?

学生通过观察,可以得出结论:陆地集中在东半球,海洋集中在西半球。无论是在东半球还是西半球,海洋面积都大于陆地面积。

(三)我来主刀——“分割”探索

在前面的探究中,学生已经了解到东西半球和南北半球中,无论哪个半球的陆地面积都小于海洋面积。其实,学生心中一定产生了疑问:有没有能够在将地球平均划分成两个等大的情况下,有一个半球的陆地面积大于海洋面积?

此时,老师可以激发学生进行一个大胆的假设:有没有能够在将地球平均划分成两个等大的情况下,有一个半球的陆地面积大于海洋面积?

这个设想,是将学生疑问提炼出来。这样的疑问可以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大胆的质疑,大胆的动手操作,大胆的尝试。在学生主体能动性发挥到极致的时候,学生也加深了对我们前面所探究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在学生探究的过程中,一个学生是无法独立完成的,所以我们应该引入小组合作探究的方法。

在小组合作的过程中,学生的思想进行了交流,更好地促进了他们对知识的探究。同时,在小组合作的过程中,一定会产生分歧。学生在不断的争论中完成最终的探究,更能激发学生对于知识的渴望。这也是对他们团队协作意识的一次提高。

(四)我来展示——“分割”成果展

组织学生就自己的“分割”成果进行展示。在展示的过程中,需要谈出他们的设想和结论。

给于学生一个充分展示自己的舞台,增强学生的探索能力,提高展示的能力。在展示的过程中,一定有学生提出相反的观点。这个时侯,在课堂上会形成一定的争论。老师一定要使用好这一次的机会,让学生充分地展示自己的观点,充分的进行争论。

同时,我们的老师一定要注意对学生的组织。一定要让学生在一个比较安静的环境中发表完本组的成果。这可以培养学生尊重人的习惯。老师还应该积极鼓励学生上台展示本组成果。让学生能够在展示中不断提高。也让学生养成将自己的想法和别人分享的习惯。

教学反思:

在设计中充分体现了新课改的理念,以“探索精神”作为主线,从让学生感悟科学家的探索精神入手,在设计中积极创设研究性问题情景,让学生在思考和讨论中找到知识;同时,注重学生动手实践,在教学中设计了“划分半球”这个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获得知识,培养了学生的探索精神。让学生亲自动手“分割”地球。充分体现了新课改的理念,让学生充分参与教学活动,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极大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也增强了学生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所采用的是组合作的方式,让学生在活动中增强了团队协作意识。

在教学环节的安排上充分考虑到初一学生的特点,紧密相接,动静结合,有效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习的效率。

设计一个假想的问题“有没有能够在将地球平均划分成两个等大的情况下,有一个半球的陆地面积大于海洋面积?”由于这个问题来自于学生的疑问,所以一定会极大的引起了学生的注意力。同时鼓励学生大胆挑战,增强了学生的质疑能力,充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让学生逐步学会了通过自己动手验证科学结论的能力。

第18篇:地理教学设计:大洲和大洋

地理教学设计:大洲和大洋

【内容选择】

新课标地理(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二章第一节 【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储备点:

认识地球表面的海陆面貌,记住海陆面积比例。

(二)能力培养点

1、能在空白地图上准确填出七大洲、四大洋。

2、初步学会用简单的几何图形表示出七大洲的轮廓及其相对位置,建立世界海陆的空间概念。

3、能运用地图判别大洲、大陆、半岛、岛屿及大洋、海和海峡。

(三)情感体验点

通过对地球表面的认识,培养学生的科学兴趣和科学探究的精神,以及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观点。

【教学构思】

1、重点:七大洲和四大洋的位置及轮廓。

难点:用简单的几何图形表示出七大洲的轮廓及其相对位置。 疑点:大洲和大陆的关系

2、课型及基本教学思路 课型:综合课

本节课要帮助学生一些海陆地貌的概念,教师指导学生以读图探究,自学互助的方式观察七大洲和四大洋在南北半球的位置及其相对位置,从中熟悉它们的名称、特点及空间分布。并通过七大洲轮廓模型辨认,亲自动手在经纬网中简单绘制七大洲轮廓图,记住大洲、大洋的特征和位置。

【教学工具】

1、多媒体设备

2、课件(包含东西半球图、水半球和陆半球图、世界政区图、七大洲面积和轮廓图、七大洲分布的拼图动画游戏)

3、吹塑纸制作的七大洲轮廓简图、经纬网图和写有七大洲四大洋名称的卡片。【课时安排】

1 课时 【教学步骤】

一、教学进程

1、情境导入

原苏联宇航员加加林说:从太空看地球是一个蔚蓝色的星球,看上去更像一个“水球”,人类为什么给我们的星球起了个“地球”的名字?(投影:我国太空第一人杨利伟在太空中拍摄的地球照片)

2、课前热身

阅读课文P25《人类探索地球面貌的历程》,完成P26活动题。

(从人类认识地球面貌的过程和人类生活在陆地上的实际情况,理解地球名称来由)

3、合作探究

(1)整体感知

本节课主要学习七大洲、四大洋的名称、特点及空间分布。通过观察地球仪或地球太空照片,结合图2.2中数据,知道地球上七分海洋,三分陆地。其中,陆地被海洋分割成几个面积广大的大陆和许多面积较小的岛屿。大陆与它周围的岛屿合起来称为大洲。全球陆地分为7个大洲,即亚洲、欧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大洋洲和南极洲。海洋被陆地分割成彼此相连的四个大洋,及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和北冰洋。

(2)双边互动 互动1 地球表面海洋和陆地的面积比重如何?

明确 (投影)图2.2世界海阱面积比较:海洋71%,陆地29%。概括地说,地球上七分海洋,三分陆地。<设疑>图2.4水半球、陆半球中是不是说水半球是海洋面积大,陆半球就是陆地面积大呢?学生读图发现,陆半球的陆地面积占48%,还是小于海洋面积,只是陆地分布最集中,所以称为陆半球。

互动2 读图2.5和投影世界海陆分面图观察,什么是大陆、半岛、岛屿、海峡?

明确 指导学生观察地球仪和教材图2.5,采用自学结合小组到助学习的方式,引导学生总结出下表:

互动3 <活动>学生读图找出下列地方。

(1)世界上最大的岛屿(2)世界上最大的大陆(3)世界上最大的半岛

明确 学生从地图册世界地图中分别找出格陵兰岛、亚欧大陆、阿拉伯半岛(请三位学生到世界政区投影图上指出具体位置)

互动4 学生继续观察地图,思考:什么是大洲?

明确 指图:比格陵兰岛大的陆地就是大陆,有这几块,比它小的就是岛屿,有很多,大陆和它附近的岛屿合起来称大洲,地球上共有七大洲。

互动5 活动:认真阅读教材图2.6及阅读材料,了解地球上的七大洲的名称和名称的由来。 明确 (通过一级抢答题活动检查学生掌握情况) (1)请说出地球上的七大洲的名称。(亚洲、欧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大洋洲和南极洲)

(2)亚洲是哪个洲的简称?它的英文有谁会读?(亚细亚洲,Asia)

(3)Europe 是哪个洲的英文名称,它有什么含义?(欧洲,在古地中海人的语言中是“西方日落之地”)

(4)“阳光灼热的大陆”是指哪个洲?(非洲,全称阿非利加洲)

(5)大洋洲怎样得名?(取名自“大洋中的陆地”) 互动6 <活动>观察七大洲的面积和轮廓图

(1)哪个洲最大?哪个洲最小?(2)充分展开你的想像来说说大洲的轮廓都有什么特征。

明确 (1)亚洲最大,大洋洲最小。教师引导:七大洲按面积由大到小可用“亚非北南美,南极欧大洋”来记忆。

(2)大家的想像力都很丰富,说明任何一个事物,我们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它,就可能会得出不同的结论,这是我们认识事物的一种方法,今天我们先按几何图形的思路来学习大洲的轮廓。

教师在图上作示范,启发学生如何按几何图形的思路把握大洲轮廓特征,勾画大洲轮廓。 师生互动:教师出示一剪好的七大洲轮廓简图,学生说出它们的洲名。 学生活动:试勾画一个大洲的轮廓简图。 互动7 地球上的七大洲和四大洋是怎样分布的呢?

明确 <师生活动>请大家回忆一下南北半球和东西半球的分界线(请两位同学回答) 请大家认真阅读图2.6,然后回答一组抢答题:

(1)主要位于东半球的大洲有哪几个?主要位于西半球的大洲有哪几个? (2)主要位于北半球的大洲有哪几个?主要位于南半球的大洲有哪几个? (3)赤道横穿哪两个大洲的大陆?

请大家认真观察七大洲分布图、图2.7和地图册中世界地图 (1)哪些大洲的陆地是相连的?找出它们之间的分界线。 (2)哪些大洲仅以运河或海峡相隔?

<探究>刚才我们只是了解了七大洲在东西半球和南北球的分布情况,除南极洲外,其他各大洲一南一北成对分布,各大洲的轮廓大者是北宽南窄的倒三角形,为什么会这样呢?目前科学家们还不能做出合理的解释,在卒的同学都可能是未来的科学家,只要大家认真学习积极思考,努力探索,说不定这个奥秘将来就能被你们揭开。

互动8 怎样用前面的方法来在地图上确定七大洲的位置。(经纬网法)

明确 在“世界地形图”上以非洲为例用经纬网确定大洲位置。学生读图。 (1)非洲北端被哪条特殊的纬线穿过?(北回归线) (2)非洲南端被哪条特殊的纬线穿过?(南回归线) (3)赤道穿过非洲大陆的哪个部位?(中部)

(4)哪条特殊的经线穿过非洲大陆?穿过非洲大陆的哪个部位?(0度经线,西部) (5)请注意非洲最大的海湾几内亚湾的位置。

教师边讲边在经纬网底图上贴上非洲的轮廓图。请四个同学带着地图来分别贴出亚洲、欧洲、南美洲和北美洲的轮廓图。让学生相互评价。

对于南极洲的轮廓图,教师边贴边解释:由于地图的绘制方法不同,得到的大陆形状就会发生变化。在这幅图上,经线了平等的,所以位于极点附近的南极洲的面积和形状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互动9 读图2.6了解四大洋的名称和分布。

明确 我们可以看某大洋位于哪些大洲之间,即用相对位置的方法来确定。例如:北冰洋位于亚洲、欧洲和北美洲之间。(指图)

学生读图回答:太平洋位于哪些大洲之间呢?大西洋呢?印度洋呢?

我们还可以用方位来描述四大洋的位置,如北冰洋位于亚洲、欧洲和北美洲以北,那太平洋和印度洋又怎样描述呢?(太平洋位于亚洲以东,南北美洲以西;印度洋位于亚洲以南,非洲以东,大洋洲以西)反过来,我们也可以说亚洲东临太平洋,北临北冰洋,南临印度洋,那北美洲又濒临哪些洋呢?(北临北冰洋、东临大西洋、西临太平洋)

4、学习小结 (1)内容总结

今天学习了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称和分布,亚洲、欧洲、非洲和大洋洲基本上位于东半球,南北美洲位于西半球,南极洲位于南极圈内。还让我们学会了在地图上确定位置的两种方法,即用经纬网确定大洲的位置和用相对位置来确定大洋的位置的方法。

(2)方法归纳

本节是在学完地图知识的基础上,初次接触世界地理,因此一定要学会运用地图获取知识。在学习大洲和大洋的过程中,要紧紧依靠课本上的东西两半球图,观察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半球位置及其相对位置,从中熟悉它们的名称、特点及空间分布。

运用地图的同时要配合地球仪观察,观察时特别注意地理事物的经度位置、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在头脑中形成一个正确的空间概念。

二、延伸拓展 链接生活

链接一:名称里有“海”字的水域都一定是海吗?请同学们课后利用互联网查查有没有叫“海”而不是海的地方,总结一下,到底什么是海。

链接二:请同学们查找资料看看我国哪些方向临海,都有哪些海呢?它们属于什么洋?

三、板书设计

1、地球?水球?

2、什么是大陆、半岛、岛屿与海峡

3、七大洲和四大洋

(1)七大洲的名称和轮廓

(2)七大洲的分布和位置

(3)四大洋的分布

第19篇:第一节《大洲和大洋》教学设计

第一节《大洲和大洋》教学设计

矿区中学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利用地图说明全球海陆分布特征及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称和分布特征。

2、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学习七大洲、四大洋的分布,初步养成读图、析图、填图、拼图、绘图等运用地图解决地理问题的习惯。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积极探究自然世界奥秘的精神,享受探索成功的快乐。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七大洲、四大洋的名称及分布。

难点:认识七大洲的轮廓及七大洲位置的确定。

三、教法学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读图比较法、讨论法、探究学习法。

四、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五、教学课时:1课时

六、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课件展示:原苏联的宇航员加加林,加加林是世界上第一个乘坐宇宙飞船进入太空的人,他们惊讶于地球上会有那么多的水,说:“其实我们人类给地球起错了名字,不应叫地球,而应改叫水球。”

疑问:地球的名称是叫做地球还是叫做水球,哪样更准确呢? 【讲授新课】

板书:第一节 大洲和大洋

一、地球?水球?

课件展示:“世界海陆的分布图”

学生:观察地图,思考海陆面积哪个较大?比例大概是多少?

承转:那么根据科学家的计算,海洋和陆地各占全球面积的多少呢?

课件展示:“世界海陆面积比较图”

学生:观看地图准确回答“地球表面71%是海洋,而陆地面积仅占29%。”教师强调“七分海洋,三分陆地”。

板书:

1、陆地29%、海洋71%(3/7)

课件展示:人造地球卫星上拍摄的地球照片

设疑:分小组讨论,针对海陆的分布比例,古人在给地球取名的时候,为什么叫“地球”而不叫“水球”?

课件展示:东西半球和南北半球图

提问:地球上的陆地主要集中在哪两个半球?海洋大多分布在哪两个半球?

学生:观察地图,自由发言的结论。

板书:

2、海陆分布:陆地多在东半球,海洋多在西半球

陆地多在北半球,海洋多在南半球 承转:从地图上看全球的陆地都被海洋包围着,并被分割成面积广大的大陆和面积较小的岛屿,地球上的海洋,被陆地穿插分割,形成彼此相连的几个大洋,我们也经常听到大陆、半岛、岛屿等众多的称谓,现在我们来了解这些概念?

课件展示:”大陆、半岛、岛屿与海洋素描图“,学生自学。(教师提问)

学生:读图说出大陆、半岛、岛屿的概念及其区别。

板书:

3、陆地:大陆、半岛、岛屿。课件展示:”大陆、半岛、岛屿与海洋素描图“,学生自学。(教师提问)

学生:读图说出洋、海、海峡的概念及其区别。 板书:

3、海洋:洋、海、海峡。

承转:我们把大陆和它周围的岛屿合起来叫大洲,那么,同学们知道全球共分为哪几个大洲?它们又是怎样分布的呢?

板书:

二、七大洲和四大洋

1、七大洲的分布

课件展示:“大洲和大洋的分布图”。

提问:学生看图分小组抢答,看哪个组得分高:

①大部分在东半球还是西半球?

②大部分在北半球还是南半球?

③哪些大洲主要分布在东半球?

④哪些大洲主要分布在西半球?

⑤哪些大洲全部或大部分分布在北半球?

⑥哪些大洲全部或大部分分布在南半球?

⑦赤道穿过哪些大洲?穿过哪些大洲的大陆?

抢答:在空白图上抢答大洲大洋名称

承转:有些大洲是相连的,请同学们在东西半球图中找到这些大洲及其分界线。思考回答哪些是自然界线?哪些是人为界线?

课件展示:”东西半球图“,学生看图回答后指出(亚洲与欧洲、亚洲与非洲、北美洲与南美洲、亚洲和北美洲的分界线)

承转:世界上有那几个大洋?

板书:

2、四大洋的分布

课件展示“大洲和大洋的分布图”

提问:学生看图分小组抢答

①太平洋位于哪几个大洲之间?

②印度洋位于哪几个大洲之间?

③大西洋位于哪几个大洲之间?

④北冰洋位于哪几个大洲之间?

⑤南北美洲东岸临着

洋?西岸临着

洋?

⑥非洲东岸临着

洋?西岸临着

洋?

⑦欧洲西岸临着

洋?亚洲东岸临着

洋?

比赛:课件展示“东西半球空白图”,看谁懂得多?

课后总结:(略)

布置作业:在《地理填充图册》画七大洲几何轮廓简单图,并注出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称。

第20篇:大洲和大洋

七年级地理上册《大洲和大洋》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明确东西半球的分界线,并能在图上标出来。

2.掌握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称、位置、轮廓和分布特征。重 点

1.七大洲四大洋的名称、位置。 2.四大洋的分布及与各大洲的相对位置。 难 点 七大洲和四大洋空间概念的建立。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方法 讲授、演示、教学过程

(一) 复习东西半球南北半球的分界线

(二) 授课

出示幻灯片1回答下面问题

1、找出东西半球的分界线

2、东半球有几个大洲?说出相对方向。西半球有几个大洲?相对位置。南极附近是什么大洲?

3、赤道穿过的大洲有几个?完全在北半球的大洲有几个?纬度最高的大洲是哪个?

出示幻灯片2 找出完全在东半球的大洋?最大的大洋?面积最小的大洋?20w穿过的大洋?纬度最高的大洋?

(三)练习

《大洲与大洋教学设计.doc》
大洲与大洋教学设计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推荐

学校工作总结教学工作总结教师工作总结班主任工作总结教学心得体会师德师风建设教学试卷教案模板教学设计教学计划教学评语教学课件学校管理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