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气压强教学设计

2020-03-02 10:42:42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沪科、粤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第八章第三节教学设计

课题:

大气压与人类生活

(叶慧

江西省九江市第十一中学 332000 )

一、课时:一课时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 通过学生实验,知道大气压的存在和大气压的概念;

2. 通过实验分析,知道标准大气压的概念和1标准大气压的值; ·过程与方法目标

1.用启发、点拨、图片展示等多种手段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探究得出结论。

2.体现学生的学习能动性,培养学生的开放性思维,选择最佳方案及探究事物的能力 ·情感目标

在教学内容里充分利用有关资料,使学生认识到中国的文明史源远流长,以增进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在科学教育的同时注重人文教育。

三、教学重点、难点:

1.大气压的存在(施教策略:通过具体的、日常生活中学生熟悉的实例介绍和采用学生分组实验,分析讨论实验现象等方法来得到大气压存在的结论。)

2.运用大气压的知识解释现象(施教策略:运用所学知识正确、清楚地解释有关现象,是学生学习中常见的一个薄弱环节。由于大气压看不见、摸不着,因此应用该知识来解释现象更显得困难。教学中采用多媒体动画展示和学生积极参与等形式,让学生初步知道解释现象的一般步骤和具体方法,在实践中逐步提高他们的运用所学物理知识解释实际现象的能力。)

3.1标准大气压的值相当于76cm水银柱所产生的压强(施教策略:通过学生对各实验的分析,引导利用最佳方案来测量大气压的数值,采用托里拆利实验来测量大气压的值。)

四、教材分析:

本节教材有两个大的知识点:大气压的存在和1标准大气压的值。要求学生知道大气压的存在,并会用大气压的知识来解释现象。对于这部分知识,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在好奇中动脑动手来探究其知识。1标准大气压的值这个知识点,积极调动学生的分析能力,选择最佳方案来完成这一知识点的学习。

五、教学思路: 1.教学理念:

初二学生刚刚接触物理不久,还没有具备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但他们有对周围事物敏锐的观察,有对想不通事物强烈的兴趣,而这,正是物理课堂教学的切入点。因为如果简单地讲授课本上的纯理论的知识,会使十

二、三岁的孩子觉得索然无味,从而失去学习的兴趣。所以我认为应该从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心理年龄出发,抓住他们什么都有兴趣,什么都想探个究竟的心理,激发学生学习的能动性,培养学生“多看、多问、多想、多探”的良好学习习惯。

2.设计意图:

通过实验,让学生放开思路,再由教师适当的引导和启发,回到本节课内容上来,指导学生对问题进行探究,让学生自己得出结论。整个教学过程以学生动脑、动手为主,教师点拨为辅。强调互动及交流,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提高能力。借助多媒体辅助教学。从而克服了信息少、抽象等传统课堂教学的弊病。再结合教师点拨及学生分组实验,多种手段并用,活跃课堂气氛,在轻松、活泼的氛围中学到知识。

3.教具:

易拉罐、酒精灯、玻璃杯、硬纸片、注射器、试管、水槽、皮碗、旧日光灯管、饮料瓶、废笔芯等

六、教学过程:

1 课题引入:

我这儿有一个空的易拉罐,用手捏可以把捏瘪,如果我不用手捏,不用脚踩,不直接接触它,也能让它变瘪,你们相信吗?

现在我把它放在酒精灯上加热,然后把它倒扣在冷水中,易拉罐怎么啦? 是谁把易拉罐压瘪的呢?今天我们就学习有关方面的知识。 新课教学:

一.大气有压强吗?

地球的周围有一层厚厚的空气层,我们就生活在空气的海洋中。前面我们学过液体受到重力作用并且有流动性,对浸在里面的物体有压强。空气呢?

学生根据液体压强得出大气有压强。老师给予肯定。非常好,空气受到重力并且有流动性对浸在里面的物体有压强,我们把它叫做大气压强,简称大气压。

1.教师解释引入实验。易拉罐就是大气压把它压瘪的。开始里面也有空气,里面的气压和外面的气压相等,加热后,空气受热膨胀,有一部分空气从罐里出来,冷却后里面的压强减小,外面大气压大于里面的压强,就从四面八方把它压瘪了。 2.学生举例并解释生活中大气压的现象。

3.请同学们动动手,用桌上的实验器材也来感受一下大气压强。 【学生分组实验】 〖课件展示〗

(师)巡视、指导同学们的实验。

(师)同学们实验都已经做完了,现在请你们来汇报一下实验情况。 〖学生上来演示所做实验并讲解〗 1.覆杯实验 (师)请第1组同学上来展示你们的实验。介绍一下你们的实验器材,操作步骤,看到了什么现象?

(生)我用到了一杯水,一张纸片。在玻璃杯中装满水,用纸片盖住,倒置过来,纸片不会掉下来,因此我们可以证明大气压强的存在。

教师实验:用这个注射器的针筒来代替杯子做实验,解决纸片不是被水粘住的。

2.注射器的实验

(师)第2组的同学们,你们的实验是如何进行的,给大家演示一下。

(生)我用到了注射器,水,先把活塞推到底,排出里面的空气,然后把小管放入水中,向上提活塞,水就上来了,大气压就把水支撑住了,说明了大气压的存在 3.倒插试管的实验

(生)我们实验器材有:试管一只,水槽一个,水适量。先将试管中装满水,用手指堵住后,倒放在水中,看到试管中的水不下落。由此我们也可以得出大气有压强。 4.模拟马德堡半球实验

(生)这是两个吸盘,相互挤压一下,排出里面的空气,里面的压强小,外面大气压就从各个方向把它们紧紧的压在一起了

小结:空气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

二、大气压强有多大?

咱们同学们都很牛,都能通过实验感受大气压的存在,讲述马德堡半球实验。在很早以前,有一位牛人也做了一个很牛的实验。故事发生在1654年5月8日,在马德堡市的广场上,他们的市长奥托格里克把人们召集起来,说要给大家做个实验,一大批人围在广场上,吵吵嚷嚷十分热闹.大家都在纷纷议论着,市长想干什么?只见格里克把两个直径30多厘米的空心的铜半球紧密的贴合在一起,用抽气机抽出球内空气,两边用马来拉这两个半球,直到两边各用8匹马,才把这两个半球拉开,拉开时还发出了很大的响声。人们很惊奇,为什么这两个半球会贴合地这么紧,同学们你们能告诉我吗?

请学生进行分析。抽气机抽出球内的空气,里面接近真空,外面的大气压就从各个方向把两个半球

2 紧紧的压在了一起。

马德堡半球实验不仅能证明大气压的存在,还能说明大气压很大。提出问题:大气压强有多大? (师)这个问题提的好,大气压有多大呢?我们怎么测大气压呢?可不可以利用前面的实验来测一测。

提示:这是个难题,大气压不好测,在物理学中,当我们遇到不便于直接测量的物理量时,我们会用什么方法?(转换法)我们能不能也转换一下? 【学生进行交流讨论】 〖挂图进行分析〗

通过多媒体引导学生说出水柱是大气压托起来的,大气压强与液体产生的压强有关,只要测出液体压强就可以得出大气压强 (师)液体压强怎么测?

(生)用p=ρgh,水的密度已知,小g是常数,用刻度尺测出h h是从哪到哪?引导学生分析判断h.我们已经把测大气压转换成了测液体的压强,并且确定了这一段水柱是大气压托起来的,现在我们就研究水柱下端的液片。

(师)此时液片处于什么状态? (生)静止状态。

(师)静止说明了什么? (生)压强相等。

(师)此处液片受到向上的压强等于向下的压强,谁给它向上的压强? (生)大气压。

(师)向下的压强呢?

(生)上面的水产生的压强。

(师)我们确定了是h2 向上提试管现在呢?再向上提一点?h2呢?我们现在测哪个h2呢?

(生)上面的试管顶挡着水了,如果没有试管顶,水面还会上升,说明试管顶对它有向下的压强。 (师)大气压强应该等于试管顶对它的压强和水由于重力产生的压强之和。水的这个压强很好求,顶对它的压强呢? (生)不好求。 (师)怎么办?

(生)增大水的压强,减小试管顶的压强,当试管顶的压强减小到0,大气压就等于水的压强。 (师)什么时候试管顶的压强才能为0? (生)水和试管顶脱离。

(师)那我们就需要更长管子。 【教师实验】:

老师这有一根很长的塑料管,不知道行不行,让我们一起来试试,这根塑料管已经装满了红色的水,现在我把它放入水中,打开一端的夹子,另一端让它封闭,我把封闭端向上提,这么高,水还是在顶部,再高一些,还是在顶部,再高一些,还是在顶部,管子不能再伸长了,这大气压到底能撑多高的水柱呀? 〖播放视频〗

(师)大气压能支撑十米高的水柱,我们来算算大气压强有多大?

5学生计算:10pa。

(师)这10米高的水柱比三层楼还要高,这在室内肯定做不了。在大气压不变时,如果我想在室内做这个实验,你们有没有办法? (生)增大液体密度。 (师)液体中谁的密度大? (生)水银。

(师)这就是著名的托里拆利实验,因为水银有毒,所以不在课堂上演示了,请同学们看一段录像。

3 〖多媒体课件:用动画显现,托里拆利实验〗 (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水银面 (生)水银开始在下降。 (师)为什么会下降?

(生)因为水银产生的压强大于大气压。 (师)后来呢?

(生)水银静止不再下降。 (师)为什么呢?

(生)因为水银的压强与大气压强相等。

(师)也就是说大气压强与76厘米高水银柱产生的压强相等。那我们可不可以根据液体的压强公式算出大气压是多少帕斯卡?

(师)现在我们知道了,大气压的值相当于76cm水银柱产生的压强。,我们把它叫做1个标准大气压。

用公式计算: P=ρgh=13.6×103×9.8×0.76=1.013×105(Pa) 课堂反馈:

1.双试管实验,我想让这根试管大气压的作用下,能自行上升,同学们能不能想想办法? 2.制作迷你小喷泉。

大气压强教学设计

《大气压强》教学设计

《大气压强》教学设计

大气压强 教学设计

大气压强教学设计

大气压强教学设计

大气压强教学设计

《大气压强》教学设计

大气压强教学设计

《大气压强》教学设计

《大气压强教学设计.doc》
大气压强教学设计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