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母亲教学设计

2020-03-02 21:36:19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我的母亲》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1.培养学生从文章脉络和作者情感角度入手,整体感知文章的能力。

2.教育学生学习老舍先生母亲身上的优良品质,如坚韧、善良、宽容、勤俭和好客等,学会正确地做人行事。

【教学重点】品味课文自然朴素而又充满感情的语言

【教学难点】体会作者老舍先生对母亲的热爱、赞颂、感激和怀念之情 【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本环节共3分钟)

我们从小就背诵过这样一首诗,《游子吟》。“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是历史,赋予母爱亘古的深沉;是深情,赋予儿女对母亲深深的依恋。

然而,“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儿女还没来得及报答母亲,母亲却永远地离去了,这怎么能不让人伤心?不让人怀念呢?1942年,老舍的母亲在北京去世了,差不多一年后老舍才得到这个不幸的消息,于是,他用饱含血泪的笔写了《我的母亲》来回忆自己的母亲,来抒发自己对母亲的思念!

这节课就让我们走进《我的母亲》,感受老舍笔下那位普通而又伟大的母亲形象。

二、作者介绍(本环节共3分钟)

老舍(1899—1966),原名舒庆春,字舍予,满族,北京人,现代小说家、戏剧家、人民艺术家。

老舍先生的代表作品主要有:长篇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剧本《茶馆》、《龙须沟》等,另有《老舍剧作全集》、《老舍散文集》、《老舍诗选》、《老舍文艺评论集》和《老舍文集》等。

三、写作背景(本环节共1分钟)

1942年,老舍的母亲在北京去世了。差不多一年之后老舍才得到这个不幸的消息。于是,他饱含血泪,第一次详尽地回忆了母亲的身世、自己艰难的降生、父亲的死亡、家庭在八国联军烧杀北京时所遭遇的不幸、母亲撑持家境的坚强与辛酸、终生的刚强与贫苦。

四、字词(本环节共4分钟)

敷衍:fūyǎn 办事不认真负责,只是表面应付一下。 撮土:cuō 聚起,多指用簸箕状的器具铲起东西。 廿:niàn 二十。

份礼:fèn 若干人均摊等份额的钱同办一件事。 绞脸:jiǎo 用一条线两股相交,绞去妇女脸上的细毛。

庚子闹“拳”: gēng 庚子,指庚子年,庚子闹“拳”即1900年发生的义和团运动。

五、课文内容分析:运用略读方法,快速阅读课文,给每个自然段加上顺序号,回答以下问题:(本环节共25分钟)

1.请划出在全文中起结构作用的时间句: 如“母亲生在农家”(第3自然段)

“母亲出嫁大概是很早”(第4自然段)

“生我的时候,母亲已有四十一岁”(第4自然段) “我”一岁半(庚子闹拳那一年) “我”小学毕业 “我”师范毕业 “我”廿三 “我”廿七 七七抗战

“在她七十大寿的那一天”(第14自然段)

“母亲已去世一年了”(第16自然段)

问题小结:课文是以时间的先后为顺序组织安排材料的,作者从母亲的出生、出嫁、“生”我,七十大寿,一直写到去世,脉络很清楚。

2、读完全文,同学们又没有被这样一位母亲的行为所感动呢?思考一下文中写了怎样的一位母亲,结合文中的例子,小组讨论总结出母亲的优秀品质。

A勤劳认真

B待人热情

C朴实善良

D坚强硬性

E慈爱明理

3、面对这一切,大作家老舍先生心存感激。下面,你们能告诉我,母亲给了老舍哪些方面的生命教育吗?.

明确:作者提到母亲对我的影响,具体体现在哪些方

(1)第9节,“从这里,我学得了爱花,爱清洁,守秩序。”

(2)第10节,“到如今如我的好客的习性,还未全改,尽管生活是这么清苦,因为自幼儿看惯了的事情是不易改掉的。”

(3)第12节,“她的泪会往心中落!这点软而硬的个性,也传给了我。我对一切人与事,都取和平的态度,把吃亏看作当然的。但是,在作人上,我有一定的宗旨与基本的法则,什么事都可将就,而不能超过自己划好的界限。”“母亲并不识字,她给我的是生命的教育”。

(4)第17节,“生命是母亲给我的。我之能长大成人,是母亲的血汗灌养的。我之能成为一个不十分坏的人,是母亲感化的。我的性格,习惯,是母亲传给的。”

问题小结:老舍先生出生在贫寒的家庭,在母亲的血汗灌养下,最终成为一代语言大师——人民艺术家,这体现了母亲平凡而伟大的一生。

六、本课小结(本环节共2分钟)

文章以 时间 为序组织材料,以 母亲对“我”的生命的教育 为线索,记叙了母亲勤劳困苦的一生,塑造出了一位感人的母亲形象。表现了作者对母亲的感激、怀念,和失去母亲的痛心。

母亲从性格、习惯、为人处世等方面都给了“我”很大的影响。母亲的勤俭认真、乐于助人、热情好客、软而硬的性格深深地影响着“我”。

七、布置作业(本环节共2分钟)

品读课文——作者是如何刻画母亲形象的?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本环节共3分钟)

1、描写人物的方法有:

外貌描写、语言描写、行动描写、心理描写、细节描写。

2、细节描写:

就是对人物的语言、动作、服饰以及内心的微妙活动或有关事物的细小环节等进行具体细致的刻画。

二、学习写法:(本环节共11分钟)

1、作者是如何刻画母亲形象的?

细节描写

2、找出文中对母亲的细节描写,品味体会,并谈谈自己的感受。 例1:在我的记忆中,她的手终年是鲜红微肿的。

突出了母亲一年到头的劳累。这一细节,具体而生动地写出了母亲的辛苦。将母亲辛劳的程度逼真地展示了出来。

作者在描写时不加渲染、烘托,不用华丽辞藻,而以最经济、最省俭的笔墨,勾勒出鲜明生动的形象,又使用了白描的手法。

2、桌椅都是旧的,柜门的铜活久已残缺不全,可是她的手老使破桌面上没有尘土,残破的铜活发着光。

“旧”与“净”,“残”与“光”形成一种比较,从一个侧面表现母亲勤劳、爱整洁的特征,平实的语言中透出几分鲜明和生动。

3、她挣扎着,咬着嘴唇,手扶着门框,看花轿徐徐的走去。

“挣扎”“咬”“扶”“看”一系列的动作隐含着母亲送女儿出嫁时依依不舍的内心活动。

这一特写镜头的背后,我们看到了支撑母亲的全部力量,那就是她的一颗炽热的爱女之心。

4、除夕,我请了两个小时的假。由拥挤不堪的街市回到清炉冷灶的家中。母亲笑了。及至听说我还须回校,她愣住了。半天,她才叹出一口气来。到我该

走的时候,她递给我一些花生,“去吧,小子!”

“笑”——将母亲见到儿子的那种喜出望外的心态和抑制不住的激动之情表现得淋漓尽致。

“愣”、“叹”、“递”——包含了母亲丰富的心理活动和感情变化,言语不多,但令人感动。

“去吧,小子!”——母亲的这句话听起来极普通,仔细品味,却别有深情,这里有母亲的理解,母亲对儿子全部的爱,令人潸然泪下。

3、小结:

成功的细节描写,是本文刻画人物的一个突出特色,既表现出了母亲的性格特点,生动传神;又表达了母亲对儿女们的深厚情感,感人至深。

三、品味语言(本环节共15分钟)

1、文中写母亲对儿女的舐犊之情处处可见,我们也不能忽视另一面,即儿女对母亲的思念与热爱,请从课文中找出来,谈谈你的感受。

1、但是我的真正的教师,把性格传给我的,是我的母亲。母亲并不识字,她给我的是生命的教育。

2、失了慈母便像花插在瓶子里,虽然还有色有香,却失了根。有母亲的人,心里是安定的。我怕,怕,怕家信中带来不好的消息,告诉我已是失去了根的花草。

3、生命是母亲给我的……唉,还说什么呢?心痛!心痛!

这些令人深思,感人至深的抒情和议论,很好地表达了作者对母亲的怀念和热爱,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

语言特色一:以叙事为主,兼以议论、抒情。

语言特色二:以朴实无华的语言表达淳厚的情感。老舍的语言浅显通俗,自然流畅,他善于将那些大白话、大实话调动得千变万化,意蕴丰厚而富有韵味。

例1:每逢接到家信,我总不敢马上拆看,我怕,怕,怕,怕有那不祥的消息。

这一句反复连用四个“怕”字,表现内心的恐惧,写出了对母亲的挚爱深情,语言表达则十分朴素。

例2:我晓得我应当去找饭吃,以减轻母亲的辛劳困苦。

句中“找饭吃”写得通俗极了。

例3:可是慈母不会再候盼着我了,她已入了土! 这一句充满了感情,但语言却是大白话。

语言特色三:语言的形式美

(1)句式的整齐之美。即对偶成文或排比成文,“整齐而不雷同,匀称而不呆板”,读之上口,听之有力,极富表现力。

例:我之能长大成人,是母亲的血汗灌养的。我之能成为一个不十分坏的人,是母亲感化的。我的性格、习惯,是母亲传给的。

近乎排比的句式写下了母亲对于“我”的根本意义,感情热烈诚挚。 2)句式的抑扬之美,即一句话内要注意词与词平仄相交,而几句话连用则要注意尾句平仄的互相呼应。

例:皇上跑了,丈夫死了,鬼子来了,满城是血光火焰,可是母亲不怕…… (3)句式的错落之美。整段文字中或骈散结合,或用语上的雅俗结合,参差有变,就显出一种错落之美来。

例:第11段中用了一些俗语,也有并列句,交错变化,却有哲理,有韵味,有错落之美。

四、体验拓展(本环节共5分钟)

1、仿句练习。

(1)失去了慈母便像花插在瓶子里,虽然还有色有香,却失去了根。 失去了慈母便像……

(2)我之能长大成人,是母亲的血汗灌养的。我之能成为一个不十分坏的人,是母亲感化的。

我之能……是……,我之能……是……。

五、迁移延伸(本环节共3分钟)

1、你还知道哪些有关亲情的名句,说一说,和大家一起分享。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孟郊《游子吟》 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

——《孝经•开宗明义章》

母亲呵!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的雨点来了,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阴蔽。

——冰心 岁月给母亲带来忧愁,但并未使她的爱减去半分。

——[英国]华兹华斯

2、你还知道哪些感人的亲情故事? 孟母三迁、岳飞刺字、朱自清《背影》

六、本课小结(本环节共1分钟)

成功的细节描写,令人深思,感人至深的语言,既表现出了母亲的性格特点,生动传神;又表达了母亲对儿女们的深厚情感,感人至深。

七、课后作业(本环节共2分钟)

1、以《我的母亲》为题,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

2、收集一些有关亲情的故事、言论和文学作品。

我的母亲教学设计

《我的母亲》教学设计

《我的母亲》教学设计

《我的母亲》教学设计

《我的母亲》教学设计

《我的母亲》教学设计

我的母亲教学设计

《我的母亲》教学设计

《我的母亲》教学设计

《我的母亲》教学设计

《我的母亲教学设计.doc》
我的母亲教学设计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