葫芦丝课婚誓教案

2020-03-02 10:11:32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葫芦丝曲《婚誓》音乐教案

乌鲁木齐县第一中学

童 超

葫芦丝曲《婚誓》教案

教学目标

1、通过聆听乐曲和教师的讲解,激发学生对乐曲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2、能够较流畅的演奏乐曲,在演奏中灵活运用单吐、连音、颤音等技巧。体验演奏的乐趣,树立自信心,培养实践演奏能力和合作精神。

3、引导学生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提高对音乐的表现和创造能力;在实践中激发学生对民族音乐的热爱。

教学重点:理解乐曲,掌握葫芦丝的基本演奏方法

教学难点:准确地演奏《婚誓》并学会虚指颤音的方法;使歌曲达到一定表现力

教学具准备:课件、葫芦丝、钢琴等 教学过程:

一、音阶与节拍的练习4/3拍气息训练、吐音训练

二、游戏教学“点兵点将”

1、将学生分为8个小组,每个小组代表一个音 (低音

5、

6、7,中音

1、

2、

3、

5、6)

2、将歌曲分为5个乐句;每个乐句里包含的音由老师逐一点唱完成。 师:同学们,今天咱们一起来玩一个游戏,叫做“点兵点将”。今天的游戏规则有变化,我们每组同学代表一个音符,由童老师来点兵点将,点到哪个组就吹个子代表的那个音,准备好了吗?

3、每一个乐句结束时,出示完整的乐句

师:同学们,每一个音就好比大海里的一滴水,将它们连起来就组成了一条条旋律?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同学们刚刚吹奏的音,将它们组合在一起是什么旋律?(逐一出示4条旋律图片,并进行视唱)

三、出示课题《婚誓》

1、新课导入

同学们,当每一个音符连在一起,会组成优美的旋律,那么同学们想想,将这些旋律连在一起,会是什么呢?让我们把这个问题留在最后回答。

2、接下来老师请同学们欣赏一段葫芦丝乐曲(播放演奏家演奏《婚誓》的画面)。

设计意图:激发学生对乐曲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目睹演奏家的风采。

3、向学生讲解乐曲的内容、帮助学生理解乐曲所要表现的内涵、意境。 师:《婚誓》由著名电影音乐作曲家雷振邦创作,为长春电影制片厂1957年摄制的《芦笙恋歌》的插曲。主要讲述的是在解放前,中国云南省澜沧江拉祜族少数民族的年轻猎手扎妥,因为面对国民党反动派的烧杀、蛮横抢夺而奋起反抗的故事。《婚誓》是一首抒情的歌曲,表达了人与人之间甜蜜、真挚的感情。

四、分段演奏《婚誓》

1、教师引导学生学习前半部分。

2、分小组学习后半部分。

3、跟伴奏演奏全曲(注意演奏速度)

五、技巧展示:老师现场示范演奏并说明吹奏技巧分析。

虚指颤音也叫隔孔打音,还叫做指震音,它不同于一般正常的颤音,它在本音位置的下二孔,平稳扇动,使其产生似弦乐揉弦的效果。

虚指颤音练习:

六、分组学习颤音的乐句。

师:分别学习前一句和后一句,比一比,哪一组学得又快又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学生们在竞争情境中,很快就学会了。最后,再趁热打铁让学生们学吹另一乐句。这样,同学们兴味盎然、轻松愉快地掌握了乐曲的演奏,初尝了成功的喜悦。

七、师生互动:

1、学生演奏、复习几首学过的乐曲《粉刷匠》《小夜曲》《打水姑娘》等

2、将《婚誓》进行二声部练习,增加乐曲效果。训练学生二声部听觉思维。

八、提出希望:演奏《婚誓》时

1、在演奏中让同学们对比音乐的轻、柔、强、弱,因为勤思考多动脑是自学的好方法。

2、同学们应该明白,学习全靠自己用功,一个字“练”,老师只是领路人。

3、对学生进行鼓励,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九、小结:同学们,葫芦丝音乐如此美妙,我们应该继承和发扬中国的音乐文化,从自身做起、将葫芦丝的美、葫芦丝的妙传递给更多的人。

葫芦丝社团《婚誓》教学案例

婚誓教学设计

婚誓幽默小包袱

《婚誓》_教学设计比赛

《婚誓》_教学设计比赛

葫芦丝课总结

葫芦丝教案

葫芦丝教案

葫芦丝教案

葫芦丝教案

《葫芦丝课婚誓教案.doc》
葫芦丝课婚誓教案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