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草原大型电视纪录片策划方案(全)

2020-03-03 17:11:00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大型电视纪录片策划方案

《话说草原》

建党九十周年献礼片

内蒙古草原文化研究所 北京彩维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大型电视纪录片《话说草原》摄制编委会

二0一0年 六月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

中华大地疆域辽阔。

中华文明有三大主:黄河文化,长江文化,草原文化。

草原文化作为具有鲜明地域特点的文化类型,在漫长的历史年代中与中原文化、南方文化共存并行,互为补充,为中华文明的演进不断地注入生机与活力。

中华民族的草原文化,从广义的角度分析,包括北方草原(今之蒙古草原)、西域地区、青藏高原三大版块。

纪录片背景 二

纪录片名称 三

纪录片时长集数 四

纪录片主题及意义 五

纪录片定位与特色 六

纪录片拍摄重点内容 七

分集梗概

纪录片拍摄重点区域 九

纪录片时间进程 十

纪录片抟播方式 十一 纪录片摄制编委会机构

十二 赞助方案

一、纪录片背景

草原文化以草原民族的游牧文化为主体,在北方草原,即是以主要发源于蒙古高原西部的匈奴、突厥、回纥(回鹘)、维吾尔、黠嘎斯(柯尔克孜)、哈萨克族系,发源于蒙古高原东部至大兴安岭的东胡、乌桓、鲜卑、契丹、蒙古族系,主要发源于大兴安岭以东的肃慎、女真、满族族系等三大族系的草原民族形成、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生产、生活、意识形态、风俗习惯的总体,即北方草原的“原生文化”;包括北方草原民族与中原民族、西域民族、藏族及南亚、中亚、西亚、欧洲等民族交往中,特别是北方草原民族入主中原、建立中央王朝后创造的“次生文化”;还包括自古以来生活在北方草原、却并非游牧民族的人们创造的“共生文化”。

二、纪录片名称

《话说草原》

三、纪录片时长集数

1、纪录片集数:22集

2、每集时长: 25分钟

四、纪录片主题及意义

《话说草原》以中国三大文化源流之一的草原文化为主题而展开,以中国草原文化作为大背景,结合草原生态建设、中国六大草原的民俗风情以及历史文化,从当今世界和中国经济社会与文化发展的高度,俯视中国草原的发展轨迹。通过历史见证、人文场景回顾与展示,从多角度阐述游牧文明和草原文化的精髓。

用地球地理变迁的影视资料,梳理草原文化是远古先民与特定的地理环境、气候和资源条件相互进行适应性磨合过程中形成的一种特殊的生存方式。用景观描述非洲草原、欧亚草原、南美草原、北美草原和澳洲草原的地理与文化变迁,说明不同的草原生态环境造就了不同的草原文化类型。

用历史事件的回顾展示生活在中国六大草原上各民族的形成与发展。千百年来,从深林到草原,从狩猎到游牧,他们创造了绚丽的中国北方游牧文明。中国古代文明的传播与其对世界的影响,对比海上丝路,草原丝路有何深远影响。

专家学者阐述,中国草原文化是中国北方历代各部族和民族在适应蒙古高原生态环境气候条件过程中,营造出的一种以游牧为主要生产方式的多种生活模式整合形态。草原文化与黄河文化、长江文化在长期互动中,演绎出了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用生产生活与风俗习惯的画面与实景,表现草原文化的主要特征:一是具有人类与草原地理和气候环境的适应过程一样的悠久历史;二是使人类在大自然规律面前保持谦恭和节制物欲的朴实简约特性;三是根据地理资源、气候变化和自身能力而行事的应变性;四是崇尚自然、追求人与自然平等和谐的保护生态环境的价值取向;五是适宜于中国北方草原环境条件,长期保持以经营“五畜”和从事游牧为主的生产方式与生活。 用叙事与访谈方式,从特定的游牧经济形态开始,描述草原民族的独特文化内核。例如,寻踪长调的起源;藏族的“格萨尔”;维吾尔族“刀郎木卡姆”;哈萨克的“阿肯弹唱”;东乡族和保安族的“花儿”;士族的“那顿节”;裕固族“尧乎尔”等的文艺发展历程。

用纪录故事化的手法,讲述蒙古族的诞生与发展,一个新的人种和语系的出现对世界的影响。

纪录片采取草原历史的情景再现和现实场景相切换的手法,表现草原文化的魅力。

五、纪录片定位与特色

1、继《话说长江》、《话说黄河》之后的专题系列纪录片,最终以纪录片形式构成中华文明的三大文化版块。

2、面向大众,娱乐性、趣味性与知识性相结合。

3、有关地区与行业的主要领导,国内外一流专业人员、专家学者以及文艺影视界人士将共同参与本片的制作。

4、以主持人随机采访和推进的社会现象与生态景观相结合的方式展开纪实情节。

5、以书斋办公室为场景,对专家学者与官员要人进行采访,突出动感与现场效果。

6、以标志性景观和纪录当地名人与要事,突出不同地域草原的文化特色,渲染纪录效果。

7、以“主题文化探访”的节目形态,从“风光、生态、人文”等多角度切入草原文化特征。

8、节目采取“组合真人秀”的形式:文化学者(一般文化层面) +当地人(土著文化层面)+旅行者(旁观文化层面)+行政领导(行政文化层面),从四种不同的文化背景与不同的视角,丰富电视表达效果,强化文化信息的立体感受。

9、该片将于2011年10月推出并向中国共产党建党九十周年献礼。

六、纪录片拍摄重点内容

侧重草原的经济特点、民族特点与区域特点:

1、历史上的中国草原变迁。

2、草原民族对游牧文化及世界文化的贡献。重点描述草原丝路对世界文明、文化发展的深远影响;蒙古人种的出现,及其对欧洲、中亚的影响等。

3、旧照片引发的往事一一如全国劳动模范事迹等。当年草原人民为抗美援朝,保家卫国,送去了大批战马支援了前线。在农业合作化时期,给内地送去了耕马,为社会主义建设做出了贡献。当代人谈草原的变化。建国60年草原今昔对比与变化。

4、草原畜牧业的恢复、发展及经验,对全国有重要影响的牧业地区的指导作用。

5、培养畜牧兽医专业技术人才的高等学府——畜牧兽医学院教育情况——高校培养出来的人才,具有世界影响的专家,如旭日干院士等。

6、从传统畜牧业到牧区生态经济发展的价值观——记现代牧民自费赴澳大利亚考察。当代中国对生态环境的建设与保护。

7、合理利用草原资源的经历——草原空中牧场(立体牧场)——草原牧业合作经济的带头人等。

8、畜牧业发展中的几大支柱产业(轻工业):乳业——伊利、蒙牛、肉业——草原兴发、小肥羊、鄂尔多斯羊绒等。

七、分集梗概

第一集、苍茫穹庐

主题:源远流长的中华文明主要由黄河文化、长江文化与草原文化三大板块构成,草原文化既是中华文明的源头之一,又是中华文明延续的动因之一。通过中国草原地理环境与文化特征的相互关系,描述草原文化的起源。

1、不同文化版块的基本特征。中华文明“合而不同”的文化发展基本规律。草原文化的主要特征。

2、为逐步展开的二十集做点上的铺垫,由面及点,由宏观进入微观之门。

3、伟人、文化先驱、党和国家领导人、牧民等对草原文化的观点与感想。

第二集、阴山岩面 主题:草原先民在特定的自然地理环境生存、繁衍与成长。通过阴山岩画的画面的展示与讲解,描述草原文化的形成与发展的一般过程。

1、岩画在人类文明史上的地位与作用。

2、从岩画引申出来的人类生产与生活初期形态。草原文化与岩画的有机关联。

3、直至现代,岩画如何保持着原生美的活性因素。

4、岩画的特质与美学欣赏。

5、学者访谈。

第三集、石窟秘史

主题:展示不同时期的草原先民与民族的文化特征。以石窟场景为切入点,从中引申出草原社会历史、语言文字、文学艺术等文化景观以及审美情趣,反映不同民族的草原文化的特色。

1、文化初级阶段的特征。

2、石窟在中国文化史上的地位与作用。

3、不同地域、不同时代石窟文化的绚丽色彩与魅力。

4、从石窟文化引申出来的草原民族的文化特质。

5、石窟文化与中国建筑文化的关系。

第四集、万物有灵

主题:草原社会中的神灵世界的生成与发展,自然崇拜(含生态民俗等)、神灵崇拜(含长生天文化民俗等)、图腾崇拜(含狼图腾等文化等)、祖先崇拜民俗以及相关的典型宗教文化的描述与引申。

1、原始宗教意识的物化特征。

2、不同草原地域的不同宗教文化情况。

3、原始宗教的衍生与当代遗存。

4、以“狼图腾”为例,漫谈原生态崇拜文化与现代文明的关系。

5、当代草原地区宗教文化描述。

6、非物质文化保护与宗教文化。

第五集、马背民族

主题:草原畜牧业经济与文化的形成与发展历程,以马的驯化过程与马文化为主线的草原景观,马背民族的历史以及马文化在人类社会发展中的作用与意义。

1、人类驯化动物的进程,马文化的意义。

2、作为人类生产工具,战争工具与文化载体的马文化。

3、关于马的作品与名马欣赏。

4、马与草原民族。

第六集、英雄史诗

主题:草原文化的核心社会价值取向,世界史中以英雄主义为理念的草原文化的地位与意义。草原英雄文化以及代表性人物的故事。二十一世纪,中华民族崛起,在当今社人发展潮流中,“数英雄人物,还看今朝”。

1、文学史上的英雄史诗,世界范围的对比分析。

2、草原文化中的英雄主义,中华文明中的活性文化因子——英雄 主义。

3、草原民族的英雄崇拜。

4、中华民族的民族英雄问题。

第七集、乳香飘飘

主题:表现草原民族在渔猎、游牧与农业生活中的饮食习俗,以乳肉为主食的草原饮食文化的丰富内容以及对人类饮食文化的影响。

1、草原餐饮文化特色。

2、草原民族建立的朝代的大型宫延宴。

3、以“绿色文化”为代表的“乳业复兴”。

4、科学的草原饮食文化观念。

第八集、圣洁哈达

主题:由哈达为切入点,从中引申出来的不同时代、不同地域与不同民族的草原俗文化风俗。

1、不同草原民族的具有代表性的风俗民情习惯。

2、草原文化的民俗禁忌、节庆、习俗案例。

3、以“保护生态”为特征的草原民俗文化对当今社会的影响。

4、游牧民俗中以关照“草原生命”为特色的民俗习惯,对自然界“生物链”的合理诠释。

第九集、胡茄乐章

主题:从草原先民音乐舞蹈与审美情趣的初始形式的内涵展开,描述草原音乐、歌舞与乐器的形成与发展,展示草原文艺发展过程中的著名人物的风彩,介绍草原艺术的最新最高成就及其影响。

1、不同草原民族风情的歌舞特色。

2、在人类艺术史上,草原民族艺术的贡献,原生态艺术遗存,现代化艺术的阐扬。

3、草原艺术家风彩。

4、草原艺术与乐器的形成,发展与展望。

第十集、游牧天涯

主题:展示以“五畜”为中心的草原游牧社会的原生态生产景观,介绍草原民族的衣食住行特色、历史沿革与发展趋势。

1、人类经济社会的发展阶段,畜牧业的跨阶段、跨地域、跨民族发展的经济与文化特殊性。

2、“逐水草而居”的游牧对于保护生态的意义。

3、草原民族对畜牧业经济与文化的贡献。

4、经济、文化与军事一体化的游牧文化。

第十一集、交相辉映

主题:游牧文化与农耕文化的和而不同且交流互补。从文化学的角度观察分析长城的自然地理与社会文化的象征意义。走西口闯关东,入驻中原,再现历史发展过程中的不同民族的民间社会经济生活与文化艺术的交融史,分析与描述中国社会周期动荡的深层次的文化与经济因素。

1、游牧与农耕文化版块形成的自然与社会原因。相互交流补充的典型事例。

2、走西口,闯关东,北方游牧民族政权的建立。

3、茶马互市,气候周期对农牧业经济社会的影响。农牧交错带。

4、边疆建设兵团,边疆开发。

第十二集、茶马互市

主题:通过市场交易的表象展现游牧经济与农耕互补现象的形式与本质,剖析以茶马互市为主的不同区域经济交流层面,描述以大盛魁为主的不同民族经济交流点,点面结合,展示中国农牧经济发展的一般规律与特珠规律。

1、农业与牧业经济互补的必然与规律。

2、陆路与水路贸易,官方与民间贸易,战争与和平期间的贸易,不同时代度量衡的特色。

3、历史上著名的旅蒙商案例。著名的交易地点。

4、农耕与游牧文化中对财富与积累的不同行为方式与观点。

第十三集、丝绸之路

主题:描述丝绸之路的形成与发展过程,分析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丝绸之路的畅通与堵塞、繁荣与衰落的社会现象。草原交通变迁在国内外经济社会发展中所起的作用,丝绸之路在世界历史发展过程中的地位与影响。

1、以丝绸之路为代表的不同地域的经济与文化交流的形成与发展。

2、驿站,交通工具,运输量,运载时效。

3、战争与和平期间的交通状况。

4、丝绸之路对东西方经济社会交流与发展的影响。

第十四集、大漠雄风

主题:突厥、匈奴、蒙古人以及不同时期的草原先民与民族对世界历史的重大影响,中世纪民族大迁移,蒙元帝国史,著名的世界草原文化遗存以及中国草原民族对古近代世界政治社会与经济文化产生重大影响的史实。

1、中国政治发展的周期性规律,草原民族的政治作用。

2、中国疆域版图形成与变迁。

3、首都文化与草原民族。

3、草原民族对中国与世界历史的贡献。

第十五集、天之骄子

主题:不同时期的草原先民与民族的领袖风彩,成吉思汗其人其事。草原英雄人物在世界社会政治文化中的地位与作用。

1、著名的部族首领、民族领袖与英雄人物扫描。

2、成吉思汗其人其事。

3、草原民族领袖对中华民族的贡献。

第十六集、大元盛世

主题:元朝的形成、发展与消亡,元朝在中国以及世界发展过程中的历史地位与作用。元朝的奇闻逸事。

1、中国历史上的草原民族主政的朝代描述。

2、大元盛世。

3、元朝对中国历史及世界历史的影响与意义。

第十七集、巧夺天工 主题:红山文化予示着中华文明的曙光,其中,红山文化中的工艺技术以及之后的草原科技工艺的发展与成就。由丝绸之路与东西方大通道的开通带来的世界科技交流,丰富与促进了世界科技进步的史实。

1、草原科技的形成与发展。

2、陶艺、建筑、医药、天文、畜医等科技与工艺展现。

3、草原民族与世界科技交流。

第十八集、黑城岁月

主题:草原沙化的自然社会原因。以黑城为例,以沙漠化与人类社会发展的关系进行全面深入的分析。沙尘暴现象。当今中国草原沙化的形势与对策。

1、游牧生产与生活方式与自然生态平衡的关系。

2、作为农牧交错带的文化积累与遗存。

3、生态环境变迁与现状。

4、沙化治理与生态保护。

第十九集、落日余晖

主题:中国草原民族创造了世界中世纪冷兵器时代的辉煌,也经历了近代以来的冷兵器时代的终结。回顾《中俄伊犁条约》、《中俄爱珲条约》、《中英藏印条约》等与草原社会有直接关联的若干不平等条约,再现定海保卫战、八里桥之战、大沽口之战等划时代的卫国战役场景,描述大清国与冷兵器时代同归于尽的历史必然性。

1、冷兵器时代与草原文化。

2、中国近代战争史,保家卫国的著名战役。

3、封建王朝与冷兵器同归于尽。

第二十集、风雪岷山

主题:展示川西草原社会文化景观。以红军长征为切入点,呕歌草原人民对中国近现代革命史的贡献。

1、中国边疆政治特色。

2、红军长征,爬雪山过草地,草原人民对红军长征的贡献。

3、作为红色通道,草原将中国革命圣地与共产国际连接起来。

4、草原骑兵在解放战争,抗美援朝,西藏平叛中的贡献。

第二十一集、花的原野

主题:建国后草原地区与草原人民的翻天覆地的变化,从农奴、牧奴到国家主人。草原地区文教科技事业的发展,青岛会议,反梯度理论,“走进前列”构想,西部大开发等重大历史事件,描绘跨世纪的草原地区与草原儿女新面貌。

1、农奴制、牧奴制的草原社会走向繁荣富强的社会主义社会。

2、草原民族的科学家、著名人物,草原母亲的伟大怀抱。

3、草原与草原民族对中国现代化的贡献。

第二十二集、绿色复兴

主题:跨入新世纪的门槛,人类在恶化的自然与社会生态环境中,希冀修复与构建起心灵与自然的绿色屏障。人类对绿色生态史的反思,中国环保与生态政策与法规建设,远山正瑛现象,草原旅游,绿色食品等中国社会生态建设的亮点,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兴起予示着中华文明振兴的新起点与世界生态文明的导向。

1、草原对祖国的生态环护意义。

2、草原文化对中华民族精神的涵养。

3、草原绿色经济对祖国经济振兴的贡献。

4、“走进前列”——邓小平予言的实践。

结 束 语

向往与构建英雄史诗中描绘的理想家园,是中国各民族人民的美好心愿,这一理想已经溶入当今世界的先进潮流。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国各民族人民用最美好的歌舞赞美,用最淳朴的语言描述,用最辛勤的劳动实践着这一景愿。中华民族在绿色的憧憬中崛起。

1、三大文化构成中华文明的主源。“合而不同”、“共同繁荣”的万千景象。

2、草原文化是中华文明的“活性因素”。

3、在祖国大家庭中,草原人民与家乡草原共同繁荣昌盛。

八、纪录片拍摄重点区域

(内蒙古部分)

呼和浩特地区

乳都、爬山调、将军衙署、大召、白塔、乌兰夫纪念馆、长城遗址、武川文化、胡服骑射、大盛魁、蒙牛、伊利、农业部草原所、水利部水科所、农业大学、马文化博物馆、内蒙古博物馆、白道谷、托克托文化、大青山抗日根据地、反梯度理论、五塔寺、公主府、京绥铁路等。 包头市地区

美岱召、五当召、王若飞纪念馆、草原钢城、长城遗址、草原英雄小姐妹、百灵庙、稀土之都、鹿城文化、院士、支边知识分子等。呼伦贝尔市

四少民族文化重点拍摄地、五彩呼伦贝尔儿童合唱团、鲁日格勒之乡(莫旗)、狩猎文化之乡(鄂旗)、桦树文化之乡(根河)、驯鹿文化之乡(鄂旗)、中国蒙古族长调之乡(新左旗)、冬季冰雪节、根河湿地保护区、中东铁路博物馆、诺门罕战争遗址、嘎仙洞、成德公故居、拓跋鲜卑与北魏文物等。 兴安盟

四胡之乡、乌力格尔之乡、安代之乡、内蒙古民族解放纪念馆、五一会址、圣水节、阿尔山文化、五岔沟飞机场、金长城等。 通辽市

非物质文化遗产(7项)、代表性传承人(4人)、马文化、酒文化等。赤峰市

勒勒车制作工艺、“非遗”代表性传承人(8名)、克旗草原文化节、巴林石、喀喇沁王府、辽中京文化、红山文化、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项目(2项)等。 锡盟

蒙古族文化重点拍摄地、博克、蒙古象棋、元上都、长调文化、贝子庙、兵团史等。 乌兰察布市

四子王旗祭敖包、英雄母亲都贵玛、老虎山(*备战史)、酒文化、会盟文化、卫星降落点等。 鄂尔多斯市

成吉思汗陵(祭祀文化)、秦直道、阿尔寨石窟、百眼井、鄂尔多斯婚礼、民歌长调、蒙古族头饰文化、漫瀚调、鄂尔多期青铜器、乌兰牧骑、能源开发、阿尔巴斯山羊等。 巴彦淖尔市

阴山岩画、河套文化、长城遗址、骆驼文化、五原誓师等。 阿拉善盟

骆驼文化、奇石文化、胡杨节、长城遗址、烧烤饮食文化、查玛文化、黑城遗址、沙漠文化、岩画、“非遗\"传承人、卫星城等。 二连浩特市

口岸文化、恐龙文化、伊林驿站与商道文化等。 满洲里市

口岸文化、红色通道等。

(各省市部分) 黑龙江地区——抗俄历史、女真等。 吉林地区——天池、白山黑水、解放战争中的骑兵等。 辽宁地区——满族文化拍摄地、沈阳故宫、满州国、山海关、解放战争中的骑兵、女真人文化等。

河北地区——承德、围场、烽火台、长城等。 宁夏地区——丝绸之路、回回、西夏文化等。

甘肃地区——裕固族、土族文化拍摄地、嘉峪关、祁连山草原、河西走廊、昆仑山、丝绸之路等。

青海地区——祁连山草原、青海湖、藏族区域文化等。 新疆地区——维吾尔族、塔吉克族、乌孜别克族、哈萨克族、锡伯族、克尔克孜族文化拍摄地、伊犁草原、喀纳斯湖、中俄伊犁条约、林则徐、丝绸之路、土尔扈特部等。

西藏地区——藏族文化拍摄地、那曲草原、羌塘文化、文成公主、雪原文化、牦牛文化、佛教等。

四川地区——川西草原、长征、巴颜喀拉山、格萨尔王、康巴文化、甘孜庙、香格里拉、石渠、理塘、晒经台、色须寺、王明佛寺院、砖茶等。

北京地区——元大都、长城、京包铁路等。

九、纪录片时间进程

(1)外景拍摄时间:2010年9月; (2)制作时间:2011年6月; (3)纪录片推出时间:2011年10月

十、纪录片传播方式

(1)本纪录片制作完成后,报送国家民委,由中央电视台、全国地方电视台播出,将精选部分内容送海外电视台播出;

(2)纪录片内容汇集成书发行;

(3)同期录音开设广播节目专栏;

(4)纪录片音像产品拟由国家级广播音像出版社公开出版发行。

十一、纪录片摄制编委会机构

总顾问: 乌云其木格 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

铁木尔达瓦买提

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 曾任国家民委副主任

热地

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

文学顾问: 艺术顾问:

总撰稿: 宝力格 内蒙古自治区社会科学研究院 副院长 总策划: 徐万喜 北京彩维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总经理 总监制: 郎 昆 中央电视台戏曲音乐部主任 总导演: 张东华 中央电视台原海外中心副主任 著名导演

会审名单

《话说草原》经下列专家、学者与有关人会审通过:

1、陈寿朋教授 全国人大常委,中国生态道德教育促进会会长;

2、史金波研究员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

3、乔吉研究员 国际蒙古学学会功勋研究员;

4、王学阳研究员 西藏社会科学院副院长;

5、崔永红研究员 青海省社会科学院副院长;

6、陈延琪研究员 新疆社会科学院副院长;

7、陈育宁教授 宁夏大学校长;

8、李近朱 《话说长江》、《再说长江》主创;

9、陈铎 《话说长江》主持;

(1)主办

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 内蒙古草原文化研究所 北京彩维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2)电视媒体支持 凤凰卫视、中央电视台 (3)特别支持 内蒙古自治区政府 ......十

二、宣传方案

2010年7月-2011年12月 ★官方网站启动

★各网站发布消息

★论坛——热点问题讨论

★“话说草原”之草原文化全国巡回摄影展、访谈、讲座、

2010年8月31日 新闻发布会

领导致辞

主创致辞

媒体代表致辞

主持人宣布赞助商名单

主要赞助商代表讲话

冠名赞助商代表授旗

邀请媒体(中央电视台、旅游卫视、搜狐、中国国家地理、去哪儿、胡润百富、凤凰卫视、阳光卫视、新华社、中新社、法新社、路透社、美联社、BBC、CNN、新浪、百度、谷歌、网易、雅虎、新周刊、时尚旅游、户外探险、私家地理、写真地理、户外探险、户外等媒体)

★博客日记和照片,与国内媒体互动。

2011年12月31日 封镜新闻发布会

主办、承办方领导致辞

领导致辞

媒体代表致辞

现场采访主创人员讲述他们的拍摄故事。

主要赞助商代表讲话

邀请媒体(中央电视台、旅游卫视、搜狐、中国国家地理、去哪儿、胡润百富、凤凰卫视、阳光卫视、新华社、中新社、法新社、路透社、美联社、BBC、CNN、新浪、百度、谷歌、网易、雅虎、新周刊、时尚旅游、户外探险、私家地理、写真地理、户外探险、户外等媒体)

十三、赞助方案

一、冠名赞助:600万元人民币

★将以“企业名称+“话说草原”——大型纪录片独家赞助--命名。

★企业领导出席新闻发布会并致辞(媒体采访)。

★企业领导在新闻发布会上向摄制组授旗(“话说草原”大型纪录片+“企业名称)。

★企业领导在新闻发布会上与领导合影留念。

★本次活动各项媒体活动的背景板上醒目位置印制公司标识。

★组委会在两次新闻发布会上宣读赞助企业名单。

★宣传品/册上印制赞助企业标识及广告。 ★纪录片片尾鸣谢。 ★本纪录片的全国首映式上邀请赞助企业领导参加并致辞。

二、荣誉赞助:300万元人民币

★邀请企业领导出席新闻发布会暨壮行酒会和拍摄结束新闻发布会暨招待酒会并致辞。

★邀请企业领导在新闻发布会上与领导合影留念。

★本次活动各项媒体活动的背景板上醒目位置印制公司标识。

★组委会在两次媒体发布会上宣读赞助企业名单。

★宣传品/册上印制赞助企业标识。 ★纪录片片尾鸣谢。

★本纪录片的全国首映式上邀请赞助企业领导参加并致辞。

三、设备赞助

赞助相关设备(如车辆、机票、服装、摄影器材、GPS、手提电脑、对讲机等等)

★本片内容加企业产品道具。

★片尾鸣谢。

★开机仪式邀请赞助企业领导参加。

★在本片相关新闻报道中添加本纪录片由××企业赞助××字样。

★本纪录片的全国首映式上邀请赞助企业领导参加。

四、媒体品牌回报方式可以具体协商。

主要回报方式:

a.植入性广告:

在片中植入的产品软广告及实物赞助,可植入大量产品广告,种类几乎没有限制均可合理植入。如餐饮类:牛奶、食品、粮食、烟酒类;药品类;机电类:如电脑系列设备及外设设备、小型器械、小发电机、小型电器等;家具类:各种家具及用品等;服装类:各种服装鞋帽等;交通工具类:自行车、摩托车、汽车等;建筑类:房产、旅游区度假村等„„

则为:„„万ׄ„家=„„万元人民币

b.地面活动主办权转让费(各省、市、地区的新闻发布会或相关仪式):

共为:„„万元人民币左右

c.国内发行:

央视频道:

则为:„„万元人民币 上星频道首播: 则为:„„万元人民币 地方频道:

则为:„„万元人民币

d.国际发行:

向欧美、日韩方向发行,向我国香港、澳门及台湾地区发行。 约为:„„万元人民币

e.音像制品:

发行该片的视频DVD及相关书籍: 国内:„„元ׄ„万套=„„万 国际:„„元ׄ„万套=„„万

内蒙古草原文化研究所 北京彩维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大型电视纪录片《话说草原》摄制编委会

2010年6月6日

中国大型纪录片《话说长江》

电视纪录片策划方案[优秀]

大型纪录片策划方案(整理)

摄影之友电视纪录片摄影策划方案

八集大型电视纪录片《强军》观后感

关于拍摄大型电视纪录片(报告)

电视纪录片

大型电视辩论赛方案

大型电视辩论赛方案

纪录片策划方案

《话说草原大型电视纪录片策划方案(全).doc》
话说草原大型电视纪录片策划方案(全)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