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语文期末总结

2020-03-02 12:11:20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一、诗经

1、诗经的收集及分类

收集:采诗和献诗两种方式。

分类:按乐曲分为“风”、“雅”、“颂”三部分。“风”指“十五国风”,属于各地方的乐歌,绝大部分是民间歌谣;“雅”是周王朝直接统治地区的乐歌,有“大雅”和“小雅”;“颂”是宗庙祭祀的舞曲歌辞,基本上是贵族们的歌颂祝祷之辞。

2、诗经的艺术手法采用

a.以四言为主,兼有杂言。在结构上多采用重章叠句的形式加强抒情效果。每一章只变换几个字,却能收到回旋跌宕的艺术效果。b.表现手法有“赋”、“比”、“兴”三种。“赋”者,“铺陈其事而直言之”,即直接铺叙陈述;“比”者,“以彼物喻此物”,即比喻;“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赋、比、兴手法的成功运用,是构成《诗经》民歌浓厚风土气息的重要原因

3、诗经的文学价值、意义

a.开创了我国诗歌的现实主义传统。《诗经》的大多篇章都体现着直接反映和干预现实生活的创作精神,自然、真实的艺术风格中体现着深刻的现实主义的创作精神 b.赋、比、兴的艺术表现手法,提高了诗歌的艺术表现力和感染力。c.《诗经》的抒情艺术。《诗经》大部分是抒情诗,即使是少量的叙事诗也有较浓的抒情色彩。其主要的抒情手法有:借景抒情;直抒胸臆;叙事言情。

d.《诗经》的语言和形式。《诗经》的语言丰富多彩、生动形象,具有很强的艺术表现力

4、诗经代表作《蒹葭》的赏析

这首抒情诗借景起兴,描述追寻意中人的景况.意中人的行踪飘忽不定,而追寻者执著的精神不变.诗的意境朦胧,幻想迷离,引人遐想.以重章叠句的形式,反复咏唱,委婉动人诗的每章开头都采用了赋中见兴的笔法。通过对眼前真景的描写与赞叹,绘画出一个空灵缥缈的意境,笼罩全篇。诗人抓住秋色独有的特征,不惜用浓墨重彩反复进行描绘、渲染深秋空寂悲凉的氛围,以抒写诗人怅然若失而又热烈企慕友人的心境。诗每章的头两句都是以秋景起兴,引出正文。它既点明了季节与时间,又渲染了蒹苍露白的凄清气氛,烘托了人物怅惘的心情,达到了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艺术境地

二、儒家、道家

1、儒家:

创始人:孔子 代表作:就是“四书五经”包括“五经”《易》《尚书》《诗》《礼》《春秋》

“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 思想主张:施行仁政、民贵君轻、反对苛政

道家: 创始人:老子代表作:《老子》《庄子》 思想主张:无为而治、清静无为、返朴归真、顺应自然

2、儒家、道家的经典篇章的赏析 结合自己的为人处事的方法谈,言之有理即可,没有固定答案

三、汉代文

1、《史记》 体裁:纪传体通史,全书共一百三十篇,有十二本纪、十表、八书、三十世家、七十列传 历史意义:a.《史记》是我国纪传体史学的鼻祖,也是我国传记文学的开端。 b.《史记》所颂扬的进取精神、淑世情怀、人道主义和自强不息的意志,以及一系列光辉的人物形象,为后世所追慕、景仰。

c.《史记》的文章技巧、风格、语言,无不令后世散文家宗奉。 d.《史记》的许多故事情节广为流传,为后世小说、戏曲提供了丰富的创作源泉。它构思情节和塑造人物形象的手法也不断为小说家们效法

2、建安风骨:安时代以五言诗为主的文学以风骨遒劲而著称,被后来人尊为典范,这既是文学史上经常提到的“建安风骨”。

3、魏晋风流:魏晋风流是魏晋士人所追求的一种具有魅力和影响力的人格美,或者说是他们所追切的艺术化的人生,用自己的言行、诗文、艺术使自己的人生艺术化

4、曹操《短歌行》赏析(结合这首诗的句子)a.隐约曲折的表达方shi b.引用《诗经》成句,巧妙表达自己的愿望 c.运用比兴手法,形象生动,含蓄深沉 d.表达方式上看属于抒情诗.这是一首出色的政治抒情诗,表达方式委婉曲折感叹人生短暂和表达渴求贤才的忧思(结合这首诗的句子扯上上面4点就OK了)

四、唐诗

1、初唐四杰: 王勃:《滕王阁序》 杨炯:《从军行》卢照邻:《长安古意》骆宾王:《鹅》《在狱咏蝉》,

初唐四杰贡献:他们力图冲破齐梁遗风和“上官体”的牢笼,把诗歌从狭隘的宫廷转到了广大的市井,从狭窄的台阁移向了广阔的江山和边塞,开拓了诗歌的题材,丰富了诗歌的内容,赋予了诗歌新的生命力,提高了当时诗歌的思想意义,展现了带有新气息诗风,推动初唐诗歌向着健康的道路发展

2、张若虚《春江花月夜》赏析

全诗由情入景,最后以景结情。其中“春”“江”“花”“月”“夜”运用了“发生法”使其出现,又用“消归法”使其消失。月光是一条贯穿性的线索,有它将哲理性思索,将思妇,游子紧紧联系起来,形成了一个情,景,理有机统一的完整境界。在这个境界中,情是升华了的情,景是奇妙的景,理是深邃的理。在开篇诗人用神来之笔给人描绘了一幅奇丽的图画后,(全诗以月、水为经纬,以春为质地,以花为图案,以夜为底色,织就了一幅光彩斑斓的春江月照图。)转入了对永恒宇宙和有限人生的探索。

3、陈子昂《登幽州台歌》赏析(a、b两个都是,可以选一个,也可以综合写)

a.首怀古诗,不着力于古事古迹的叙写,而直抒胸怀,显得质朴坦直,昂然大气,且包蕴丰富。在怀古诗中别具一格。 b.诗句开门见山, 直叙登上高台后,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的怆凉意境,这意境引发了诗人感时伤事的情怀,想着天地悠悠之大,而人之渺小,不禁“独怆然而涕下”。 诗歌正是以这种平实的笔调,塑造了千古以来正直却遭排斥知识分子孤独苦闷的共性形象,抒发了一种息息相通的怀才不遇的苦闷与沉思,成为千古绝叹,诗歌的艺术感染力正在于此。

4、盛唐的诗歌流派、代表作家 边塞诗:高适、岑参、李颀、王昌龄

田园山水诗:王维、孟浩然、储光羲、常建

5、中唐的诗歌流派、代表作家:新乐府派:白居易、元稹; 韩孟诗派:韩愈、孟郊、李贺

6、晚唐李商隐的诗歌特点

李商隐的诗歌,以缠绵悱恻、凄婉悠长为首要特征、诗词藻华丽,并且善于描写和表现细微的感情、善用朦胧的手法营造意境(这个是我整合的,仅供参考)

7、李白杜甫诗歌特点比较(两个选其一,建议选第二个,也可以综合在一起写)

a.李白:盛唐浪漫主义诗人,诗歌自由奔放,不受诗歌格律形式的束缚,富有浪漫主义色彩,想象丰富,构思奇绝,清新自然,明白晓畅

杜甫:晚唐现实主义诗人,其诗歌注重沉郁顿挫,常用刚健的手法,深沉的思考,表现对社会实况的深厚同情

b.思想:李白的诗,很多表现出求仙出世和及时行乐的思想;杜甫的诗,很多表出忧时伤世,悲天悯人的思想。所以李白被称为“诗仙”,杜甫被称为“诗圣”。

风格:李白经常用夸张的手法,生动的比喻,抒发出热烈奔放的感情;杜甫经常用刚健的手法,深沉的思考,表现对社会实况的深厚同情。李白偏向于浪漫,杜甫偏向于写实。

体裁:两人都能写各种体裁的诗歌,但李白的七言古诗和绝句写得最好,而杜甫的律诗写得最好。

8、李白《行路难》其一赏析(两个选一个)

a.这首诗的主要艺术特色是情调的抑扬和形象的跳跃适应感情的发展变化。开篇对送别盛宴的描述,语言夸饰、笔势飞扬;到了停杯投箸、拔剑顾盼之时,情调顿时转低;待到冰塞河川,雪满太行,情调继续走低;随后的碧溪垂钓,乘舟梦日,则给人绝处逢生之感,情调也随之一转;后来诗人发出歧路徬徨的喟叹,情调则又转为低沉;直到结尾诗人自信必有远大前程,情调才升到最高潮。情绪的高低变化使得诗歌带有一种疾缓有致的节奏,也使得整首诗读起来抑扬顿挫、气势如虹b.诗的前四句写朋友出于对李白的深厚友情,出于对这样一位天才被弃置的惋惜,于是不惜金钱,设下盛宴为他饯行。而面对金樽美酒、玉盘珍馐,却只能“停杯投箸”,“拔剑四顾”,一片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天。”象征了人生路上的艰难险阻。才学识见如李白,曾经在宫廷中得到唐玄宗的赏识,却因为小人进馋而“赐金放还”从此险山恶水,天各一方。 未来的生活中,闲来垂钓,宛如昔日垂钓而受周文王之聘,助文王打下江山的姜尚(姜太公),而历史上又有的这样一个典故:伊尹在受汤之聘前曾梦见自己乘舟绕日月而过。想起这两位历史人物的经历,诗人又有了对未来的新的信心“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前路多艰,虽然未来还会有机会,但是万般的艰难险阻、矛盾,都闪现在诗人的脑海中。最后,出于诗人本身积极入世的愿望和毅力、决心,他吟出了这样的千古名句:“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五、宋词

1、诗和词的区别韵律方面:诗多严格讲究平仄,词对于平仄没有过多要求

题材内容:诗比较偏重政治主题,词大多抒发是作者个人的自我情感 语言特色:诗是一种典型的语言艺术,而词却是一种典型的精美语言艺术

2、词坛的十位代表作家的主导风格

1).李煜:世称李后主前期反映宫庭生活,格调华丽。后期倾诉亡国之痛,格调哀怨 2).柳永:多写都市繁荣生活,工于羁旅行役,擅写长调,语言显浅、平易

3).苏轼:号东坡居士,不喜剪裁以就声律,以诗为词,词境阔大,笔力纵横,气势磅薄

4).周邦彦:格律精严,颇有法度,多以唐人诗语入词,怀古伤今,擅写咏物之作

5).李清照:号易安居士,前期多反映闺情,感情真挚细腻;后期多写漂泊流离之痛苦。

6).辛弃疾:意境雄奇阔大,瑰丽奇伟;擅以民间口语入词,擅于用典,擅写农村风光

7).姜夔:擅创新调,多记游、咏物之作,音调谐婉,辞句精美,结构严密

8).欧阳修: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

9).秦观:字少游,号淮海居士,与黄庭坚、张耒、晁补之合称“苏门四学士” 10).秦观:字少游,号淮海居士,与黄庭坚、张耒、晁补之合称“苏门四学士”

3、柳永的词坛贡献(两个选一个a.柳永对词的贡献最为卓著 ,主要表现在 :打破小令一统词坛的局面 ,以赋为词的铺叙手法的运用 ,词的语言的进一步通俗化和口语化

b.发展了词的体制;扩大了词的题材范围;丰富了词的表现方法;革新了词的语言表达方式

4、苏轼对词坛的贡献(两个选一个> 开创了豪放一派扩大了词的题材,提高了词的意境;扩大了词的表达感情的天地,促成了词内容和风格的多样化 b.内容上:扩大了词的题材,提高了词的意语言上:在吸收古人诗句入词丰富了词的表现手法,提高了词在写物、叙事反映现实方面的价值风格上:开创了豪放一派

5、李清照词的前后期的变化前期多反映闺情,感情真挚细腻;后期多写漂泊流离之痛苦。

6、李清照《声声慢》的赏析作者以通俗自然的语言、铺叙的手法写景抒情,而抒情又比较含蓄曲折,心中极愁,景景含愁,通篇是愁,然而这一愁情作者却始终不说破,只是极力烘托渲染,层层推进,营 造出一种“一重未了一重添”的凄苦氛围,给人留下更多的思索空间。全词写来尽管没有一滴泪,然而给人们的感党却是“一字一泪,满纸呜咽”。这比直写痛哭和泪水涟涟更为深刻、凄酸,也更能感染人。

7、李煜《浪淘沙》赏析a.这首词就是在个人情绪的低徊倾诉中,表现了对南唐故土怀念的一种哀痛心情。词的上片实写风景撩人,而珠帘不卷的孤寂处境;下片则虚写天净月明、空照秦淮的凄凉情景。虚实相间、情景交融,很能打动人的心灵。b.此词上片用倒叙手法,帘外雨,五更寒,是梦后事;忘却身份,一晌贪欢,是梦中事。潺潺春雨和阵阵春寒,惊醒残梦,使抒情主人公回到了真实人生的凄凉景况中来。梦中梦后,实际上是今昔之比。下片写因凭栏而见故国江山,将引起无限伤感

六、明清小说

1、《红楼梦》的经典意义1).红楼梦是一部宣扬真善美的作品,可以让我们把对物质的掠夺性消费的节奏放慢一点,平心静气扪心自问,我们到底想要什么样的生活。

2).红楼梦是一部追求自由的作品,鲜活的人物们不仅追求爱情的自由,而且追求平等生活的自由 3).红楼梦诗词,饮食,建筑,服饰都可以构成单独的艺术门类供今天的有同样爱好的群体欣赏,享受

(以上仅供参考,我只摘了一些,因为太多!建议这些可以主观写的东西自己发表看法)

七、现当代的十位作家的代表作、文学风格、文学价值

1.鲁迅:“民族之魂”,现代伟大的文学家、翻译家、新文学运动的奠基人.鲁迅精神:知识分子的独立精神和自由思想 文学风格:对中国文化的全盘否定的态度,强烈批判.代表作:小说集《彷徨》《呐喊》围绕改造国民的主题

2、沈从文:40年代京派的代表作家 写作风格:很少有党派和商业的影响,写作心态雍荣、平和,追求乌托邦理想,偏重于农村 代表作:《边城>

3、矛盾:社会分析大家,20世纪的“巴尔扎克”写作风格:作品有“社会分析”,政治色彩和社会色彩浓重,具有巨大的思想深度代表作:《爱情三部曲》

4、金庸:武侠小说大宗师写作风格:含有中国传统文化以及对人性的探索 代表作:《射雕英雄传》《神雕侠侣》《倚天屠龙记》《笑傲江湖》

5、老舍:著名作家、人民艺术家。杰出的语言大师

写作风格:站在文化放入立场上、展现了北京文化幽默的一面 代表作:《老张的哲学》《赵子曰》《骆驼祥子》《茶馆》

6、张爱玲:旷世才女 写作风格:最彻底的唯美主义者,小资情调浓厚,小说充满的苍凉 代表作:《金锁记》《倾城之恋》《红玫瑰与白玫瑰》《半生缘>

7、巴金:五四之子 写作风格:小说擅长学青年人的生活具有强烈的抒情性,代表作:《家》《春》《秋》

8、曹禺:现代戏剧家 写作风格:用悲悯的眼光挖掘人物内心的病态。充满强烈的悲剧代表作:《雷雨》《原野》《日出》

9、郭沫若:天才浪漫诗人

五四代表作《女神》三四十年代转写历史剧《屈原》

10、林语堂:提倡人应该善于化解痛苦,寻求快乐

写作风格:致力向西方宣传中国传统文化,对中国的传统文化肯定、赞美

代表作:《京华烟云》

大学语文期末总结

大学语文期末总结

大学语文期末总结(推荐)

大学语文期末复习总结

大学语文期末答案

大学语文期末复习资料

大学语文期末复习题

《大学语文》期末复习题

大学语文(东南大学大学语文课程期末总结)

大学语文期末知识点概括

《大学语文期末总结.doc》
大学语文期末总结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