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课稿新22

2020-03-03 02:36:29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造福人民的经济制度》

说课标

说教材

位:高碑店市范庄子中学 说课教师:刘淑芬

《感受身边的变化》说课标、说教材

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要说课的题目是人教版思想品德九年级的内容《造福人民的经济制度》。首先,我介绍一下说课顺序:

一:说教材、知结构

二:说课标、明方向; 三:说建议、重落实

一、说教材

1、教材所处地位与作用

《造福人民的经济制度》是人教版思想品德九年级第三单元第七课第一节的内容。前与基本路线相连,后与基本分配制度相衔接,又是第七课整个链条上的不可或缺的一环,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和地位。

2、教材的编写特点

本课教材坚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在学生了解国情国策的基础上,进一步了解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经济建设分三步走战略,选取现实生活中的素材,体现思想品德形成和发展的一般过程,立足学生,全面发展;导向正确,内容科学,生动活泼,丰富多样。

3、编写体例及目的

人教版教科书的编写体例是:专题与时序相结合的方式。本课教材的编写以故事引领——主题探究——得出结论为主线,来说明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经济社会建设分三步走战略和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

二、说目标:

正确认识课标、把握课标,才能在教学中驾驭教材,实现高效课堂。思想品德课程标准框架结构设计包括5项,具体为:

1、课程性质:本课程是为初中学生思想品德健康发展奠定基础的一门综合性的必修课程。主要有以下特点:思想性、人文性、实践性、综合性。

2、课程的基本理念:

初中学生逐步扩展的生活是本课程建构的基础。

帮助学生学习做负责任的公民、过积极健康的生活是本课程的追求。

本课程的任务是引领学生感悟人生的意义,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基本的善恶、是非观念,学做负 责任的公民,过积极健康的生活。

注重课内课外相结合、坚持正确价值观念的引导与启发学生独立思考、积极实践相统一是本课程遵循的基本原则。

3、思想品德学科总目标

(1 ) 本学科以加强初中学生思想品德教育为主要任务,帮助学生提高道德素 质,形成健康的心理品质,增强社会责任感和社会实践能力。树立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共同理想,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为使学生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好公民奠定基础。

4、学段目标(教材第七课的总目标)

感受身边的变化,了解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实行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给国家、社会带来的巨大变化。知道我国现阶段基本经济制度和分配制度,经济建设“三步走”发展战略。理解共同富裕需要一个过程。

5、本节的教学目标

依据《课程标准》国情目标:“感受身边的变化,感受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取得的巨大成就,增强热爱中国共产党的情感”要求,结合学生的实际和政治学科特点,我确立了以下三维培养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三维目标落实要依靠教材为载体。

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学习了解“三步走”的发展战略和我国现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以及国有经济、集体经济、非公有制经济的含义、地位和作用。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教师创设的情境,小组探究,结合老百姓日常生活中的变化,感受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取得的巨大成就,体会“三步走”发展战略既鼓舞人心,又符合我国的实际。领悟坚持和完善我国现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必然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本课学习增强对生活、对党和社会主义的热爱

之情。用公平的眼光看待非公有制经济。

三:说建议我从三个方面具体说明建议:

1、教学建议

新的《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对教学的建议包括四个方面:在教学中要坚持正确的思想导向、强调联系生活实际、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和道德实践.。

教学活动是教和学的双边活动,必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之互相促进,协调发展,根据这一基本原理和新课程的教学理念,依据新课标的要求,以及本节课的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建议分为五点:

一、明确目标、以标导学,让学生充分感知学习内容

本节课的学习目标以及内容以导学案的形式呈现给学生,要求学生课前预习本节课相关内容,并完成导学案的相关任务,通过自学的方式让学生了解本课的基础知识,为课堂共同探究打下基础。

二、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导入新课案例)

播放歌曲《走进新时代》,请同学们欣赏老师的一组图片,这组图片是我1992年到近年的一些近照,提示同学们注意照片人物的衣着和背景图都有哪些变化?这些变化说明了什么?从而得出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这些得益于党的好政策,尤其得益于党和国家制定的经济制度,切入本课课题《感受身边的变化》。(教师板书) 设计意图:传统的政治课是比较枯燥的,尤其是知识性比较强的章节,这就需要老师想法设法吸引学生兴趣,让枯燥的课堂活起来,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来。那么这种导入形式新奇,通过视、听,引起学习注意力,同时因为照片人物是身边的人物,学生有一种切亲切感,一下子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马上进入课堂学习状态,为进入本课的教学做好铺垫。

三、强调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和感受,充分发挥小组合作探究学习的作用。

本课主要是引导学生探究“三步走”的发展战略和现阶段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要把基点放在学生自身的生活经验和感受上,正确引导,把课堂内容讲活

案例二:在展示杨妈妈与女儿账本的对比,并分组讨论以下问题:

1、杨家的账本反映了杨家的生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反映了我国的经济生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2、比较杨妈妈的账本与女儿的账本有哪些差别?这些差别说明了什么?

3、你能说说村子里发生了那些变化吗?或者这几年家庭生活的变化?

给学生充分的讨论时间,教师深入到小组中间,可参与讨论,可适时点拨。(展示课堂小组讨论片段)

设计意图:小组讨论探究环节体现了学生自主合作学习的方式,可以帮助接受能力差的同学较好的解决问题,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体现了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环节。

让学生有话可说才能真正参与到学习中来,第三个问题的设置,学生会积极发言,联系生活实际找出身边衣、食、住、行方面的种种变化,政治学科带有很浓重的说教色彩,要想使学生认同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增强对共产党的热爱之情,光靠老师说是不行的,必须让他们自己去发现去认可,那么通过这一环节,学生争先恐后积极发言,课堂活起来了,这就自然打造了一个生动地、有生命的“三生”课堂。学生还可能会说出从长辈那里听到的一些改革开放前的生活,教师都要给以肯定或者深入引导。新课改要求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赞赏学生。

四、通过比较,提升情感(视频案例)

在本课教学中通过把改革开放前后人们衣、食、住、行等方面的生活的变化 进行对比,能够更形象地认识事物,增强学生对党和社会主义的热爱情感。

案例三:师生共同总结变化时,播放视频资料:改革开放前我国人民的衣、食、住、行。

设计意图:视频资料的播放,一目了然,使学生直观上了解了我们生活的变化,胜过教师的千言万语的讲解。使学生更加珍惜现在的美好生活。增强对党和社会主义的热爱之情,达成教学目标中的情感目标,也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这也是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的意义所在。

五、注重知识的拓展提升,直击中考。

案例四:中考链接:选择题

(1)(2012沈阳)到20世纪末,我国人民生活水平(

A.解决了温饱问题 B.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

C.达到了全面小康 D.比较富裕

(2)上题中的目标属于 ( )

A.第一步战略目标 B.第二步战略目标

C.第三步战略目标 D.两个“100”年目

(3)(2011浙江湖州)下表反映了我市张强一家出行方式的变化( ) 1980年1990年2000年2010年

步行骑自行车骑摩托车乘小轿车 发生这种变化的原因有(

①我市经济的发展

②我市居民收入的增加

③全面小康的实现

④改革开放政策的实行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

设计意图:因为九年级的学生面临中考,中考链接题目的设置可以使学生对中考有一种意识,了解中考命题方向,也增强学习知识的使命感。使学生全面掌握知识。

2、评价建议

评价的目的是促进学生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的发展。评价形式,应关注学生的差异,有利于学生个性发展和成长。不仅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应关注学生学习、体验的过程,是否调动了其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是否增强了学习能力,是否提升了情感等。

3、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建议

政治教学的特点之一是要使学生尽可能多地从不同渠道、以不同形式接触、学习、使用相关资料。中学生学习政治主要以视听等直接感受和体验的方式为主。因此,在中学政治教学中,除了合理有效地使用教科书以外,还应该积极利用其他课程资源,例如广播影视资料、录音录像资料、直观教具和实物、各种形式的网络资源、报刊杂志等等。新课程理念也提出要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本课的教学中我就利用了其他课程资源,如图片、视频、以及实物等。 经过课改以来的学习和教学实践,我感悟到:义务教育阶段的思想品德教育只要坚持以课程标准为指导,以教材为线索,再加师生协调配合,相信一定会达成提高全体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培养目标。

以上就是我对九年级思想品德《造福人民的经济制度》这节课的课标、教材、建议的初浅认识和解读。有不当之处,恳请指教,谢谢大家!

新22

新演讲稿22

22《狼牙山五壮士》说课稿

22牧场之国说课稿

22人物描写一组说课稿

22富饶的西沙群岛说课稿

说课稿(新)

魏霞说课稿《友谊门诊室》22

22宋庆龄故居的樟树 说课稿

《Unit 22 A world of fun》优秀说课稿

《说课稿新22.doc》
说课稿新22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