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调解

2020-03-02 20:33:46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人民调解:筑牢维稳第一道防线

四川省司法厅调研组灾后的彭州活跃着一支人数超过5000人,统一身着白色T恤,手持人民调解工作手册的人民调解队伍,他们深入街道社区、田间地头了解社情民意,化解矛盾纠纷,反映涉稳信息,全力维护社会稳定。

矛盾纠纷从187件到3件的转变

彭州市通济镇思文苑社区,是地震后彭州修建的第一个板房社区,彭州第一个板房人民调解委员会就建立在此。该社区共有262户、872人,迁移到该社区的主要是场镇的居民和附近村民。地震打破了原有的生活方式和秩序,由分散居住到集中居住,一时间围绕救灾物质分配、新型邻里关系带来的新矛盾纠纷大量涌现。社区肖主任告诉我们,从5月12日地震以来到6月22日,该社区发生矛盾纠纷187件,化解矛盾纠纷消耗了基层党委政府大量精力。彭州市司法局主动出击,及时在思文苑社区建立板房人民调解委员会,由社区主任兼调解委员会主任,分片确定12个人民调解小组,每个小组配1名小组长和2名调解员。并明确提出\"小事不出板房,大事不出社区\",要求调解员主动走家串户,随时化解矛盾纠纷,融洽邻里关系。社区肖主任告诉我们,从6月22日到7月15日,近1个月来,反映到社区的矛盾纠纷只有3件,因涉及安置政策,社区无法解决,在社区调解委员会的引导下,有序向镇党委政府反映。在人民调解员的辛勤努力下,社区矛盾纠纷少了,36名调解员的角色和作用也正在发生改变。由原来单纯化解矛盾纠纷工作转变为既化解矛盾纠纷又协助社区组织从事社会服务和管理工作。一位调解员对我们说:\"大灾之后社区卫生防疫任务很重,社区居民许多是村民,卫生习惯差,时常还有损坏公用设施的行为。我们几十个调解员带头讲卫生,带动周边的人讲卫生,然后我们的底气足了,就可以帮助社区监督大家讲卫生。根据大家保持卫生的状况,我们制作了\'清洁\'、\'比较清洁\'、\'不清洁\'三个等次的牌子。大家害怕得到\'不清洁\'的牌子,现在社区卫生条件好多了,公共设施也没有人破坏。\"由于人民调解组织在化解矛盾纠纷促进社会和谐中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彭州大量的矛盾纠纷被化解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真正反映到彭州市的矛盾纠纷已由5月12日到6月22日的500多件,下降到6月22日至7月20日的不足280件。全市各级调解组织共排查调处各类矛盾纠纷438件,调解成功415件,成功率94.8%。防止民转刑案2件24人,制止群体性械斗4件164人,防止群体性上访案3件754人。

穷则思变,变则通

人民调解组织和人民调解工作,其实并不是一个新生事物。但彭州市对人民调解组织重视程度之高,调解组织体系建设之健全,调解工作开展之有力,作用发挥之有效,在全省很有代表性。\"彭州市之所以充分利用人民调解组织化解矛盾纠纷,维护社会稳定也绝不是偶然的,是吸取深刻教训的结果\"。彭州市司法局长朱丽萍给我们介绍道,\"2007年6月3日,中石化1000万吨炼油、80万吨乙烯项目6000亩征地拆迁,发生了上千人参与的群体性事件,公安部门在处置中造成包括一名公安局副局长在内的几十名警察负伤。\"惨痛的教训促使司法局一班人思索,有没有一种办法能把矛盾尽可能有效地化解在萌芽状态呢?如果能用说服、沟通和让步的方式疏通利益表达渠道、解决纠纷,许多悲剧也许就会避免。即使化解不了,将掌握的第一手信息第一时间向党委政府汇报,也能争取工作主动。调解工作就是通过第三方疏导使冲突当事人彼此妥协来实现矛盾化解,符合构建和谐社会的基本价值观,易于纠纷主体接受,并作为一种悠久的法律传统,一直是解决私人纠纷的重要方式且符合当代世界各国司法改革的共同趋势。在当前矛盾纠纷总体数量上升,涉及主体多样、利益冲突激烈,表现形式群体化的新趋势下,强化、延伸人民调解化解矛盾纠纷的重要作用,具有重要意义。司法局一班人很快形成共识,朱丽萍立刻将这一想法向市委、市政府领导作了汇报,得到领导的认可。

建设健全广覆盖的人民调解组织体系是做好调解工作的前提。战斗力来源于组织性。2007年始,彭州市就构建了覆盖社区(小组)、村(居委会)、乡镇(街道)和彭州市四级人民调解组织网络体系,做到哪里有人群,哪里就有调解组织。\"5o12\"汶川大地震使该市镇、村两级376个人民调解委员会受到不同程度损毁。全市20余万受灾群众被安置到167个临时安置点,从而打破了原有人民调解委员会的工作格局。彭州市司法局及时制发了《关于重建和恢复人民调解委员会工作方案》,在全市所有灾民安置点设立临时人民调解委员会,始终保持机构不散,人员不乱,工作不断。

配齐配好人民调解员是做好调解工作的关键。彭州不仅把具备一定法律、政策素养又熟悉社情民意的村社干部、共产党员吸收进调解队伍,而且把处事公道,在当地口碑较好、乐于助人、在群众中具有一定威信的民间调解人吸收进调解队伍。目前,全市有5000多名人民调解员。同时,通过案例讲解,师傅带徒弟等方式加强业务培训,提高调解技能,并在实践中总结归纳出事例暗示法、群众裁判法、长者\"帮助\"法、抽\"底火\"法、息事宁人法、褒贬劝导法、参照习惯法、记者说教法等方法。

规范管理是做好人民调解工作的保障。彭州市统一为人民调解组织制作标牌,为全市5000多名调解人员配发了印有\"人民调解\"字样和标识的白色T恤,人手一本人民调解工作手册,规范了工作职责,及时掌握纠纷动态,定期排查分析矛盾纠纷。彭州市司法局刘副局长告诉我们,\"统一着装看似简单,意义却大。一方面方便了群众辨别,另一方面,可增强人民调解员的归属感和荣誉感。\"

就是这支人民调解队伍,穿行在街道社区、田间地头、帐篷、活动板房,不厌其烦地倾听群众的诉说,积极做好调处化解工作,在调解中对民间纠纷当事人进行说服教育、规劝疏导,有效地宣传法律、法规和政策,教育群众遵纪守法,确保\"小事不出板房,大事不出安置点\"。调解成为灾区群众的心理按摩,成为灾后重建不可或缺的润滑剂。

人民调解员:矛盾纠纷调解员、维稳信息员、社情民意调查员

人民调解员的角色正在从单纯的矛盾纠纷调解员向矛盾纠纷调解员、维稳信息员和社情民意调查员三合一角色的转变。\"人民调解工作不能包治百病,但只要把大多数矛盾纠纷通过人民调解化解了,领导就能腾出精力解决少量的重大矛盾纠纷和思考大的事情。\"彭州市司法局刘副局长介绍道,\"彭州5000多名人民调解员,每人只要带动家庭成员和身边人维护稳定,就形成几万人稳固的维稳力量。只要把这支力量用好,就会在维稳方面发挥重要作用。\"针对一些不能解决的矛盾纠纷,司法局还要求各人民调解组织注意收集社情民意和一些苗头性的问题,通过人民调解组织上报司法局。司法局及时组织人员进行研判,对自己不能解决或特别紧急的立刻报市委、市政府;建立周报制度,对收集的社情民意,定期向党委政府汇报。特别是地震发生后,人民调解员作为社情民意调查员的作用正在显现,市司法局已向市委、市政府报送涉稳信息85条,向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报送重大社情民意专报15期,人民调解工作已经成为党委政府掌握社会情况,发现涉稳苗头的重要抓手,一些突出问题得到及时掌握和解决。 7月26日,小鱼洞场镇社区人民调解信息员向镇司法所反映:湔江化工厂原退休老职工共计50户150余人,要求镇政府将他们就地安排在过渡安置板房居住,在未得到许可的情况下强行将已经分配给受灾群众的活动板房占用,经村级人民调解委员会多次协调未果,这150余名老职工准备集体上访。得知这一纠纷动向后,镇司法所立即将情况向镇调处中心汇报,制定化解方案。由镇领导和司法所所长与市退管局、市经贸局联合协调,落实了对湔江化工厂老退休职工的过渡安置板房。7月28日,50户150余名退休老职工高高兴兴地住进过渡安置板房。

人民调解、司法调解和行政调解三位一体的大调解机制

一些社会矛盾纠纷,由于当事人认识不到位,偏重选择司法诉讼和行政调解解决。引发法院\"诉讼爆炸\",增加行政成本且通过法院判决或行政判决讨一个\"非此即彼\"的说法,也不一定能达到\"案结事了\"的效果。冲突往往看似化解了,但并没有从根本上消弭对抗情绪,未解的积怨还可能引发新的社会纠纷。因此,要加强人民调解与司法、行政部门的沟通协调,建立人民调解为主,司法和行政调解相结合的\"三位一体\"的大调解机制很有必要。加强与法院衔接,建立诉讼中的调解机制,对经法院引导、当事人自愿调解的案件进行调解,尽量避免矛盾纠纷进入诉讼程序;对非刑事案件,加强与公安衔接,对过去由派出所民警调解的一般民间矛盾纠纷,转为由司法所调节。经调解无效,确实无法达成调解协议的,引导当事人通过合法途径解决问题,尽可能避免矛盾纠纷激化,尽可能减少\"上访\"。

彭州市司法局与彭州市法院共同设立了诉前调解工作室。立案法官对事实清楚、案性简单、法律关系明确的案件,主动引导当事人选择人民调解进行诉前调解;法院在案件受理立案后,如果当事人同意,可将案件委托给人民调解委员会调解或者开庭审理中邀请人民调解员协助调解。黎贵德生前是彭州市兴源碳素有限责任公司的职工,5月12日正在上班的他被地震夺去了生命,公司赔偿给其家属意外伤害保险和工伤保险共计人民币25万元,该款由其妻子张友华领走。黎贵德71岁的母亲张琼如要求儿媳对儿子的赔偿金进行分割,一直无果,一气之下把儿媳告上了法庭。由于地震属于不可抗力事件,是否属于工伤目前法律尚未规定,法院立案庭告知暂不予以立案。诉前调解室的同志接受了这一特殊的涉灾案件,通过一系列调查、取证后,分别对双方进行耐心细致的法律宣传,晓之以理,动之以情。6月24日主持双方调解,双方在友好的气氛下对该赔偿金达成分割协议,在扣除各种费用和债务后,原告分得现金63000元。为使上述分割协议得到履行,诉前调解室的同志还不辞劳苦,专程开车送被告张友华回家取存款单,并督促被告将63000元支付给原告张琼如。案件从调解过程至协议的履行共用时间3个半小时。当事人都非常满意,第二天专门送来一面写有\"人民调解为人民,高效务实显风采\"的锦旗。

为了调动人民调解员的积极性,彭州市司法局实行人民调解以奖代补机制,对村社人民调解员调解一起纠纷给予3-5元奖励,乡镇人民调解员给予10-30元补贴,花钱不多,成效明显,人民调解员工作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大大提高。

如果说法院审判案件的目的是为了解决以前发生的纠纷,是着眼于\"过去\",那么,人民调解不仅是为了解决以前的问题,更重要的是要维护一种和睦的氛围,是着眼于\"未来\"。人民调解既消除了社会矛盾,又改善了人际关系,促进了人与人的和谐,保障了安定有序的社会秩序。因此,人民调解作为群众情感反馈机制,有利于在基层形成一个具有反思性的\"春风化雨\"式的柔性社会控制结构,成为基层群众讨说法、讨公道、解纠纷、息怨气的载体,有利于化解社会矛盾纠纷、促进和谐社会构建,进而缓和困扰基层党委、政府维护稳定的工作压力。

人民调解

人民调解

人民调解工作总结

人民调解事迹

人民调解协议书

人民调解协议书

人民调解协议书

人民调解工作制度

人民调解工作总结

人民调解月

《人民调解.doc》
人民调解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