舆情工作培训参考资料

2020-03-02 15:09:02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舆情工作培训参考资料

舆情专报(深度分析)

对近来谣言增多现象的分析

近来,社会上谣言多,而且传播快、范围广、影响大,已成为一个值得注意的现象。专家学者和社会舆论对此进行了不少分析,主要情况如下。

一、谣言产生的特点

1.突发事件引发谣言。从今年以来的情况看,影响广泛的谣言往往与突发事件密切相关。3月,日本地震导致核泄漏事故后,网上流传着吃碘盐可防辐射、核辐射污染了海盐等多个谣言,引发‚抢盐风潮‛。5月,江西抚州连环爆炸案,因信息披露不及时导致谣言四起。6月,‚郭美美事件‛引发‚郭美美是红十字会郭姓副会长女儿‛等数十个谣言。7月,甬温线特别重大铁路交通事故中,出现了‚动车事故后当场掩埋活人‛等40多个谣言。

2.受利益驱动制造谣言。当前谣言滋生越来越多地处于商业利益驱动,一些人为打击竞争对手、篡取不正商业利益,罔顾社会道德和法律,制造传播谣言。如蒙牛与伊利、鲁花与金龙鱼的‚公关诽谤门‛事件。再如,今年

3、4月间,联合利华(中国)有限公司利用多种方式散布日化产品涨价,引发部分城市日化产品抢购风潮。还有一些谣言因与个人利益密切相关而被制造传播。如,今年8月一条国家调整年终奖个税计征方法的谣言,不仅迷惑了社会公众,还引来媒体争相报道。

3.为宣泄情绪传播谣言。有分析认为,谣言背后往往隐藏着社会不满情绪。当某些事件或谣言触发了社会不满情绪时,一些人往往处于非理性的情绪宣泄状态,或编造谣言,或不辨真伪大肆传播。在江西抚州临川区政府、信访局、检察院连环爆炸案中,各种谣言四起并被成千上万次转发,背后主要是民众对地方政府侵犯群众权利,与民争利的不满。

二、谣言的社会危害

1、引发社会恐慌情绪,影响社会秩序。谣言往往引发社会恐慌情绪,有的甚至严重影响人民群众的正常生产生活秩序。如去年2月,网络盛传山西将发生地震,导致晋中、吕梁、太原等地几十个县市约百万群众夜里上街‚等地震‛。今年2月,有传言称江苏响水县陈家港某化工企业要发生爆炸,当地及周边地区部分不明真相群众恐慌情绪蔓延,许多人连夜离家出逃,导致引发多起车祸,4人死亡、多人受伤。

2.推动事态扩大,诱发群体性事件。一些谣言几经发酵演变,会推动事态扩大恶化,甚至诱发群体性事件。如今年6月,四川籍孕妇王联梅在广东增城新塘镇大敦村农家福超市门口摆摊,与治保工作人员发生争执。之后,‚孕妇老公被打死‛的谣言在网络盛传,引起新塘镇众多外省务工人员聚集。在网络串联与境内外不法分子煽动下,他们持续三天聚集闹事,打砸焚烧车辆,严重影响当地社会秩序。8月,大连福佳大化有限公司码头防波堤发生局部坍塌,有关‚国际组织规定PX项目至少应该离城市100公里才安全‛、‚PX是剧毒化工产品‛等谣言满天飞,并最终演变成市民的群体性抗议事件。

3.影响党和政府形象,加剧群众的不信任感。一些谣言直接攻击、抹黑党和政府,影响恶劣。如,‚七一‛前夕,有微博作者通过网络图像处理技术,将6月25日《人民日报》的头版配以‚公安干警在指导宗教界人士射杀‛的大幅照片。一些网民信以为真,跟帖称,‚党90大寿,为表孝敬,《人民日报》呈上端枪的和尚‛。在一些突发事件中,由于相关部门处理不当,导致谣言四起,加剧了群众的不信任,影响了党群干群关系。如‚钱云会案‛中,当地政府和警方的一些做法,助推了‚谋杀论‛流传,并引发公众的质疑和不满。

三、谣言多、扩散广的主要原因

1、社会转型期的不良社会心态是信谣传谣的土壤。有专家认为,当前我国处于社会转型期和矛盾凸显期,原有的利益格局、社会规范和道德行为准则被打破,动摇了人们的信赖感,导致社会上‚不确定‛、‚不相信‛心态蔓延,‚仇富‛、‚仇官‛等极端情绪上升。在这种情况下,一些民众更加敏感、多疑,往往持有‚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唯恐天下不乱‛等心态。这些成为当前社会谣言增多,很多人信谣传谣的社会土壤。有分析认为,谣言只是表面现象,其背后是社会信任度的降低。

2、互联网特别是微博成为谣言滋生传播的集中地。互联网具有传统媒体介质不可比拟的开放性、互动性、快捷性,特别是微博等还具有较强的移动性和自媒体特征,而且应用门槛降低,只要一机在手,用户可以随时随地发微博。一些业内人士认为,微博以即时通讯的方式达到了点对面的传播效应,微博信息通过层层转发,可以达到几何级‚裂变式‛传播速度,辐射面、影响力剧增,从而成为谣言大量滋生和加速传播的集中地。据调查,在‚抢盐风潮‛中,41%的受访者是通过微博获知谣言。‚美国总统奥巴马遇刺身亡‛、‚金庸病故‛等谣言,均发端于微博。

3、信息透明度不够和应对失当助推谣言蔓延。近年来,各地各部门在推进信息公开方面取得明显进展。但一些突发事件发生后,一些地方和相关部门没有在第一时间针对群众疑虑和关切发布权威、准确的信息,客观上给谣言滋生提供了空间。有调查显示,73.1%的人将谣言泛滥归因于权威部门不能及时发布准确消息。此外,一些部门应对谣言不当也是重要原因。如,突发事件发生时为避免负面信息传播一味‚捂盖子‛,当谣言泛起时又一味采取删堵封的办法,不仅不能遏制谣言传播,反而使小道消息和谣言在更大范围内流传。

四、舆论关于防范治理谣言的建议

1、多管齐下,改进创新谣言防范治理的方式方法。一些专家认为,要善于发挥传统媒体和围殴等新媒体的优势,两者形成合力,共克谣言。一方面,要增强传统媒体的灵敏度和反应速度,发挥其事实核查、专业调查的优势,用主流权威的声音遏制谣言的形成与传播;另一方面,通过开设官方微博、群发手机短信等方式发布辟谣信息。同时,鼓励‚辟谣联盟‛、‚谣言粉碎机‛等自发的微博辟谣组织发挥积极作用,促进微博‚自澄清‛机制形成并发挥更大作用。此外,还应借助行业协会、专业检测机构等第三方组织,增强辟谣信息的说服力。

2、加强对微博等新媒体的管理,引导网民不信谣不传谣。加强对微博、社交网站、手机短信、论坛、博客、贴吧等内容监看监控力度,新媒体内部要建立完善虚假信息自我甄别、预警和处臵机制,针对发现的问题,及时反应,及时处理。各网络媒体开设谣言举报通道或辟谣专栏,引导网民积极参与清理网络谣言行动。积极推进网络实名登记、手机实名制,有效解决个别网民在网上随意捏造、不负责任地传播谣言的问题。

3、推进政府信息公开,完善相关机制。舆论认为,提高政府信息公开能力,增强社会透明度是谣言治理的关键所在。各级党委政府应深入落实有关政务公开和信息公开的法律法规,让权力在阳光下运作,保障人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切实提高群众对政府的信任度。同时,相关政府部门要建立一整套完善的谣言防范机制,包括舆情信息监测分析机制、信息披露发布机制、科学的辟谣程序,并将谣言防控机制纳入既有危机管理机制中,切实提高应对谣言的能力。

4、提高公众的道德修养和法律意识,及时疏导公众情绪。通过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的道德修养和法律意识,使人们认识到制造传播谣言是需要负法律责任的,倡导社会公众理性地面对各种信息,真正做到‚不造谣、不信谣、不传谣‛。同时,要重视谣言背后的社会情绪,对公众意见较大的问题和领域,要及时处理、及时反馈,防止不满情绪积聚。

2012年第一季度境内外舆情综合分析

及下一步舆论引导建议

今年第一季度社会舆情总体态势积极平稳,主流积极健康向上。同时,经济、政治、社会、民生、外交和思想文化领域一些热点问题受到舆论广泛关注,形成不少了舆论热点,也引发一些值得注意的倾向性问题。基本情况如下。

一、第一季度全国舆情基本态势特点

(一)第一季度形成的舆论热点

1、有关‚改革‛的争辩再起波澜。近期,适逢邓小平‚南巡讲话‛二十周年和‚全国两会‛期间,舆论中关于改革的话题再次升温,引发境内外舆论广泛关注和持续热议。一方面,舆论关于改革形势的判断和态度出现分化,有的认为改革出现停滞,应当重启和加快改革;有的认为改革基本失败,应当否定和废止改革;有的认为改革尚存短板,应当完善和修补改革;有的认为改革共识破裂,应当总结和暂缓改革;有的认为改革方向偏离,应当反思和校正改革;等等。另一方面,舆论关于如何推进改革的争论意见分歧很大,在改革路径的选择上,出现了‚顶层设计‛与‚基层探索‛两条不同思路的争论;在改革策略的选择上,出现了‚局部突破‛与‚全盘推进‛两条不同思路的争论;在改革领域的选择上上,出现了‚政治先行‛与‚社会先行‛两条不同思路的争论;在政治改革的问题上,出现了‚党内民主‛与‚宪政民主‛两条不同思路的争论;在改革方式的选择上,出现了‚摸着石头过河‛与‚急速推进‛两种不同思路的争论;在对改革舆论环境的认识上,出现了‚减少争论‛与‚鼓励争论‛两种不同观念的争论;在改革的指导思想上,出现了‚坚持马列主义‛与‚放弃马列主义‛两种不同观念的争论;等等。这些争论的宽泛和尖锐激烈,说明当前舆论对改革的共识出现分化和分歧,主流声音掌控改革话语主导权的能力出现弱化,引导难度加大。

2、有关‚两会‛的舆论受到空前关注。今年是本届政府最后一届‚两会‛,无论是‚地方两会‛还是‚全国两会‛均受到了舆论的空前关注。春节前后,各省市‚地方两会‛陆续召开,传递出大量讯息,各大平面媒体、网络媒体竞相转载、报道和评论,有关地方房地产政策微调、特色施政、地方反腐、地方民生建设、创新驱动和转型发展等话题,受到广泛关注和热议,为‚全国两会‛的舆论报道作了预热。‚全国两会‛期间,无论是全国政协报告和全国人大报告,还是两会政府工作报告和‚两高‛报告,都引发了舆论广泛关注,尤其是其中的‚7.5%增速‛、刑法修正案及其解释等,更是引发多种解读和热议。与此同时,温家宝总理在两会闭幕后的中外记者见面会、全国人大和政协发言人记者会、外长记者会和部委负责人记者会等,也都引发了境内外媒体的高度关注和广泛热议。此外,委员代表们的两会提案、各地方代表团的开放采访活动、一些委员代表的敏感言论等,也成为媒体报道评论的热点。总之,今年‚两会‛受到的关注受到了空前的关注,境内外媒体都期待从‚全国两会‛读出党的‚十八大‛将要释放出的政治信号,预判中国未来经济政治发展格局。

3、有关‚十八大‛的思想舆论战正在升级。随着党的‚十八大‛日益临近,有关‚十八大‛政治路线、人事安排、党内矛盾等方面的言论明显增多。春节之前,网络媒体围绕‚重庆模式‛与‚广东模式‛、地方政要人事变动与政治部局、‚韩寒被招安‛与‚史学家高华去世‛等,展开热议,不少言论将之与‚十八大‛联系起来,进行联想和解读。春节之后,特别是‚全国两会‛期间,舆论又围绕‚王立军事件‛、重庆领导层调整、总理两会答记者会问等,进行持续追踪和报道,展开广泛联想和解读。一些舆论认为,‚最近发生的一些‘异常事件’实际上是拉开了‘十八大’政治斗争的序幕‛;也有言论认为,围绕上述事件展开的‚思想舆论战‛,表面上针对的是个别地方、个别人物和个别事件,但实际上已反映出当前思想文化领域的新动向和新生态,表明在党的‚十八大‛召开之前,‚左右之争趋于显化‛,各思想派别都想借机发声,‚抢占思想舆论阵地‛,企图影响未来政局。

4、有关‚金融危机‛的深度反思明显增多。全球金融危机已持续4年之久,至今未见根本转机,在一些国家和地区还有在恶化,成为影响全球经济格局和政治秩序的关键因素。舆论在持续关注危机进程的同时,越来越多的言论转向基本制度层面的深度反思。一方面,关于金融资本主义制度模式的反思在不断深化,人们对资本全球化所带来的后果的认识更加全面、客观;另一方面,人们对自由市场与国家职能、全球性的贫富分化与经济再平衡、消费社会对经济转型的积极和消极影响等重大理论课题,展开了深入的理论争鸣和实证研究,引发全世界思想理论界的高度关注,并且也在不断影响着普通民众对危机的认识、看法和态度。同时,在当前对金融危机的反思中,又三个现象尤其值得关注:一是‚马克思的复活‛,主要表现为,近期马克思关于‚资本是活生生的矛盾‛、‚资本将在财富创造中走向自我毁灭‛、‚以资本为基础的生产方式必然带来两极分化‛等方面的论述,被广为传播,境内外不少学者都在慨叹‚马克思的幽灵‛又回来了;与此同时,当今世界各国的政治运动此起彼伏,也表明‚全球性的阶级意识正在复兴‛,‚人类再次陷入阶级斗争的危险空前加大了‛。二是‚主流学者的自新‛,最近一个时期,除了‚左翼‛思想界的活动日益活跃之外,一些信奉‚新自由主义‛的所谓‚主流学者‛,也加入到反思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制度的行列中来,‚进行自我反思和批判‛。三是‚影射当今中国‛,无论是‚左翼‛还是‚右翼‛,它们对西方资本主义制度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的反思,都自觉不自觉地指向当下中国某一领域中的现实,出现了‚中国已被资本主义同化‛、‚权贵资本主义‛、‚虚假社会主义‛等言论。

5、有关‚学雷锋活动‛的舆论迅速升温。当前舆论对中央再次发起‚学雷锋活动‛给予了极大关注,给予充分肯定和支持。有的舆论认为,在毛泽东主席发出‚向雷锋同志学习‛题词50周年之际,主管宣传思想的部门精心规划和主导开启的‚学雷锋活动‛,既反映了社会精神文化现实的急迫需求,也体现了普通民众希望改善目前社会诚信缺失和道德冷漠的急切渴望,‚得民心、合民意、迎民盼‛,引发社会各界广泛的主动参与。有舆论称,‚在市场经济滚滚大潮中,如今神州又现雷锋热,铸起了一道亮丽的精神风景线‛。有的舆论认为,‚雷锋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集中体现,在当下重启‚学雷锋活动‛使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获得了一个生动的载体,‚应当让雷锋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代言人‛。还有的舆论将‚学雷锋‛与‚唱红‛作比较,认为雷锋普普通通,阳光可爱、可亲可敬、可鉴可学,尤其是‚雷锋身上的政治负担比较小,他贴近的是普通人的生活和道德情感‛,不像‚唱红‛那样容易引起‚左‛与‚右‛的联想,甚至将之与政治路线斗争联系起来。与此同时,舆论对当前‚学雷锋活动‛中的某些具体提法和做法也有一些不同的意见。如,在个体人格不断增长的背景下,不应再宣传‚人人争当螺丝钉‛,‚螺丝钉是机械的、死的,这与人的全面发展不符合、不协调‛;等等。

6、有关‚乌坎事件‛的后续舆论持续发酵。与以往群体事件发生后引起的舆论反应有所不同,广东‚乌坎事件‛从事发到最近得到妥善解决,舆论紧追不舍,热议不断,引发境内外高度关注。一方面,舆论对广东省在处理‚乌坎事件‛过程中能够‚转危为机‛普遍表示肯定,对广东省高层在处理群体性事件中表现出的与以往不同的思路,普遍表示赞赏。另一方面,舆论高度关注‚乌坎民主选举‛的成功,有舆论称,这次选举是中国公民走向自治的一个范例,既为未来中国更大范围的民主选举树立了样板,也为政府维稳提供了新的思路,打开了一扇新的窗户,‚具有国家样本意义‛。此外,舆论尤其赞同广东省高层在全国两会期间针对‚乌坎选举‛作出的‚选举系落实现有法规,并无创新‛的评价,认为整个‚乌坎事件‛的处理过程特别是‚乌坎选举‛,对于目前深化政治体制改革具有积极的借鉴作用。也有学者呼吁,应把这次‚乌坎选举‛作为中国推进社会主义民主的‚经典案例‛来研究,从中发掘推进社会主义民主建设的有益资源。

7、有关‚吴英案‛的舆论愈演愈烈。目前,舆论‚吴英案‛引发的争论已远远超出事件本身,正在演变成针对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司法体制改革、司法公正、社会正义等多方面的大讨论。一些学者公开表示,‚吴英案意味着在中国没有融资自由,在中国获得融资仍然是一种特权‛、‚吴英案说明中国距离市场经济还有至少200年‛、‚吴英案是改革倒退‛、‚非法集资是恶法‛、‚拯救吴英就是拯救自己‛,等等。舆论发展的态势表明,‚吴英案‛已经从一个普通的经济法律案件逐渐演变成一个经济、社会和政治事件,处理不当可能会引发更大规模的争论,‚成为中国改革进程中的又一标志性的事件‛。

8、有关‚台湾大选‛的舆论引人关注。今年初的‚台湾大选‛引发大陆各界广泛关注,相关话题不断延伸,出现一些引人注意的舆论。一种观点认为,这次‚台湾大选‛不但是对国民党‚大陆政策‛的信任投票,也是对近几年大陆‚台湾新政‛的信任投票,国民党推出的候选人在选举中胜出,实际上是台湾人民对大陆的台湾政策投了赞成票,其影响将是十分深远的。另一种观点认为,虽然国民党在台湾地区领导人选举中涉险过关,但不能忽视的是台湾社会中仍有近半人数并不反对民进党的‚台独主张‛,特别是台湾青年人对蔡英文的偏爱,更是表明台湾社会内部态度力量仍然不可小视,应引起高度关注,及时提出因应策略。还有一种观点认为,本次台湾地区领导人表现出出奇的平稳有序,这说明‚台湾民主‛已走出前期的混乱状态,‚渐入佳境、让人羡慕‛,同时也说明,‚国民党已完成了历史性的蜕变‛,‚今日国民党令人刮目相看‛。一些舆论拿台湾民主出现的‚新气象‛,与大陆政治体制改革做比较,拿国民党与共产党作比较;一些学者呼吁,大陆应当认真研究台湾民主之路和国民党蜕变之路,‚以为大陆和共产党推进民主政治建设提供镜鉴‛。

二、一些值得注意的动态动向和下一阶段舆情的基本走势

1、舆论越来越向党的‚十八大‛聚拢,相关舆论调控难度会越来越大。今年是换届之年,进一个时期各方面的舆论都在自觉不自觉地向‚十八大‛靠拢,有的直接发表意见,有的借题发挥,有的抓住某些孤立事件进行联想和延伸解读。有的把目前关于改革的争论与‚十八大‛政治路线的制定相联系,借机造舆论、提建议、拿方案,纷纷建言献策,试图影响中国政局走向;有的借反思全球金融危机,表达对‚国企垄断‛、‚行政垄断‛等问题的不满,借机向‚十八大‛提出各种改革要求和主张;有的把‚乌坎事件‛、‚吴英案‛与‚十八大‛之后的政治体制改革相勾连,呼吁加快政治体制改革;还有的把‚台湾选举‛与大陆‚十八大‛换届作比较,影射大陆选举;等等。这表明,随着党的‚十八大‛日益临近,与‚十八大‛相关的话题会越来越多,越来越集中,对相关舆论进行调控的难度也会越来越大。

2、舆论越来越向‚改革话语‛聚拢,相关争论会越来越激烈。近期适逢邓小平‚南巡讲话‛二十周年,多年来一直‚高烧不退‛的改革话题,再次引发广泛关注,‚改革话语出现井喷‛,相关争论空前激烈。一些值得注意的倾向问题开始显现:一是,随着舆论的急剧增多和相关言论的鱼龙混杂,近期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感觉到,当前的改革似乎失去了明确的方向和目标,改革旗臶正在褪色,导致改革旗臶出现模糊化、混沌化的趋向。这样一种心态的蔓延,不可避免地使一部分人逐渐失去对改革的方向感和信心,在客观上削弱中央对改革的话语权和威信。二是,一些人出于自身和某个阶层的利益,对改革提出片面化的要求,刻意鼓吹某一个方面、某一个领域的改革,并提出一些缺乏利益共享基础、容易引发利益冲突的改革建议、方案,导致改革诉求出现片面化、碎片化的趋向,不利于改革的协调、整体推进。三是,目前不同阶层、职业、利益偏好的人们,针对改革发表了大量纷繁零散、相互冲突的看法,导致改革理念出现多元化、离散化的趋向,使得凝聚改革共识的难度越来越大。四是,在近期有关改革的大量舆论中,有不少极端言论,甚至提出一些激进的改革措施,开出一些极端的改革药方,导致改革态度出现极端化、激进化的趋向,唤起了人们的政治热情,‚使得政治理想主义抬头‛,又与一些人的不满情绪相呼应,相互助燃,不利于理性思考、推进改革,处理不好还可能会影响大局稳定。五是,当前舆论对改革结果的评价不一,有赞扬、也有贬损,有肯定、也有否定,有满意、也有抱怨,有信心,也有失望,观点日益多元,导致对改革的评价出现复杂化、政治化的趋向,这种趋向一旦蔓延开来,会消弱人们对改革的正面评价,不利于营造宽松的改革环境。

3、舆论正在进入高度敏感、易感期,由偶发事件点燃的舆论战会有所增多。目前,国内社会矛盾凸显,社会领域内的风险不断积聚,群体性事件时有发生;与此同时,经济发展的不确定性、不可预期的因素也在增多,房地产调控、控制物价上涨、管理通胀预期、控制地方债务风险等,都处在敏感期和关键期。此外,社会经济领域中的问题,还会与目前日益激烈的改革争辩和党的‚十八大‛政治路线争论;加之,国际经济形势依然十分严峻、地区政局动荡不已。在一些因素的刺激之下,上述因素会相互交织、相互叠加,会相互影响、相互助燃,使得相关舆论话题很容易发酵扩散,催生舆论热点。这预示着,国内舆论正在进入高度的敏感期和易感期,由偶发事件点燃的思想舆论争论有可能会增多,防控难度也会越来越大。

4、舆论正在进入加剧博弈、碰撞期,各种社会思潮叠加互动会越来越频繁。当前,国内舆论围绕‚改革‛、‚十八大‛等重大话题和政治活动,形成了激烈的思想交锋。‚思想左翼‛与‚思想右翼‛、‚改革派‛与‚保守派‛、民间舆论与学述话语、主流舆论与非主流舆论、境内舆论与境外舆论等,都在寻找热点话题,积极发声,借机扩大自己的舆论市场。由于各种力量所代表的利益群体及其思想意识存在很大差别,有的是甚至相互冲突、对立,加之都试图利用‚十八大‛渲染自己的主张和各自代表的利益。因此,它们相互之间的互动会越来越频繁,博弈会越来越激烈,碰撞会越来越加剧,这预示着,国内舆论正在进入加剧博弈、碰撞期,各种社会思潮叠加互动会越来越频繁。

三、相关对策建议

1、把握民意动向,积极回应社会对改革的关切,增强人们对改革的信心。当前关于改革的舆论急剧增多,相关言论虽纷繁复杂,不乏偏见,但都从不同方面反映出人们对加快改革的愿望,以及对通过改革克服政治、经济和社会矛盾和问题的期盼。决策部门应敏锐把握民意的变动,正视民愿、顺应民意、回应民盼,以改革的实际行动和成效取信于民,赢取民心。与此同时,针对近期舆论围绕改革的争辩,主流媒体应持续发出权威声音,回应社会对改革的期待,用改革的旗臶凝聚共识,凝聚人心;对一些有关政治体制改革、国企垄断改革、‚十八大‛对改革议程的设计等重大议题,主动设臵话题,有效影响舆论走势,树立民众对改革的正面预期,提振社会对改革的信任和信心。

2、加强对与党的‚十八大‛有关的舆论调控,防止借机炒作、渲染党内矛盾。与党的‚十八大‛相关的话题,十分复杂、十分敏感,对于一些借个别事件、个别人物、个别地区、个别领域出现的问题,应及时公开,加强解释,防止无端联想和过度解读;对一些重大争论、重大事件、重大活动,主流舆论应主动设臵话题,积极引导舆论,努力在一些重大议题上尽早为舆论走势定调,争取主动权;对一些社会疑惑、不实传言等,应及时澄清,消除猜疑。

3、增强工作的预见性前瞻性,努力在一些敏感易发话题上增强预判性,争取主动。第一季度适逢等邓小平‚南巡讲话‛20周年、本届政府最后一届‚两会‛召开,加之十党的‚十八大‛日益临近,相关舆论热点和基本走势反映出了一些具有倾向性苗头性的问题。相关部门应加强研判,增强对形势的发展增强预判能力,增强工作的预见性和前瞻性,打好提前量,有效应对舆论可能发生的变化和波动,尽量压缩舆论炒作空间和影响范围。

关于我国经济形势的舆情反映及建议

一、 境内外舆论对今年以来我国经济形势的积极评价

2011年是‚十二五‛开局之年,在复杂多变的国内外形势下,中国经济继续朝着宏观调控的预期方向发展,用温和回落的经济增速、初步抑制的物价涨幅,回应了诸如‚硬着陆‛‚滞胀‛‚衰退‛之类的质疑,在低迷的世界经济格局中一枝独秀。境内外舆论普遍肯定中国经济建设取得的巨大成就,认为国际金融危机以来,中国经济发挥着拉动世界经济的 ‚火车头‛作用。相比深陷欧美债务危机的发达国家以及物价高涨的印度等发展中国家,今年中国经济总体运行态势良好。

1、境内舆论认为经济运行态势总体良好,物价过快上涨势头得到初步遏制,不存在硬着陆的问题。专家认为,上半年,我国经济增长速度虽然有所回落,但不存在二次探底的问题,也不存在硬着陆的问题。中央把稳定物价总水平作为今年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的决策非常正确,经过几个月的努力已经初见成效,物价快速上涨的势头得到一定程度的抑制。我国经济受到国际经济形势的影响,受到资源、环境的约束,受到物价上涨的压力,经济增长速度适度回落是正常的,是可以接受的。目前的经济增长速度并不算低,而且经济增长的动力还很强劲。‚价格涨幅的加快回落,为宏观政策预调微调提供了有利条件。‛‚中国经济不存在‘硬着陆’,而是‘软着陆’正在进行中。‛评论文章称,从近来调控政策走势以及内需基本面来看,无需对经济回落过于担忧。‚硬着陆‛的风险基本已被规避。

2、外媒对中国经济‚着陆‛的软硬之争较为热烈,许多媒体认为中国经济将继续朝着软着陆的方向前进。华尔街日报称,大多数经济学家都认为,随着增长放缓,未来几个月中国经济将实现软着陆。美国《世界日报》称,中国经济传统意义上的硬着陆,即经济成长大幅下滑甚至失速,出现机率不大。反而在维持宏观调控政策不变,强力控制通胀下,可能出现传统意义上的软着陆。朝鲜日报称,中国经济硬着路风险已大为降低。华尔街日报认为,就在中国硬着陆的风险随发达经济体的疲弱而不断增加之际,经济将继续朝着软着陆的方向前进。金融时报称,中国可能已成功实现了一场‚软着陆‛,驯服了通胀,使本国经济免于崩溃。

3、外媒称中国经济实力增长影响世界,已成为‚世界增长引擎‛,经济增长势头依然强劲。境外媒体称,中国经济增长几乎影响到了全球每个角落,资源外交的扩张使得拉美等地区国家经济持续景气,购买金融危机国家的债权使经济影响圈得以扩大,亚洲邻国及世界各国对我经济依赖度提高。多家媒体评论认为,我国已成为‚世界增长引擎‛,世界经济进入了以中国为轴心的发展时代。加拿大《环球邮报》刊文说,‚没有中国,世界甚至将难以维持温和的经济复苏‛。金融时报称,中国10月份出口增长因欧债危机日益升级而放缓,但出色的进口数据说明中国国内经济依然强劲。

4、外媒关注中国CPI涨幅回落,称令西方嫉妒,令投资者信心大振。2011年10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同比上涨5.5%,涨幅比上月回落0.6个百分点。多家外国媒体分析认为中国通胀回落,这将给中国更多的余地来调节‚感受到全球衰退寒冬‛的中国经济。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说,在过去几年间,中国政府采取各种措施抑制过快增长的物价,现在看来,这些努力奏效了。路透社认为, 5.5%的数值与此前路透社调查所预期的一致,这将让那些一直担心中国经济可能会硬着陆的投资者信心大振。美国《华尔街日报》和《经济周刊》的报道也认为,中国的通胀形势大幅回落,这给了中国政府更多余地来推动中国的经济增长。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中国,尽管CPI涨幅回落赢得了多方面的好评,CNN指出,由于中国政府专注于抑制通货膨胀,中国经济近来确实开始放缓。但是中国的经济增长依然强劲,这让许多西方国家感到嫉妒。

二、当前我国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国内外环境日趋复杂多变,有利与不利因素并存,中国经济既面临不少机遇,也存在诸多新挑战。

1、经济增长模式出现疲态,转变不易。美国《时代》周刊称,中国经济蓬勃发展已经20多年,两位数增长的时代成为过去,多数经济专家认为,目前的中国经济发展模式在未来不可能是稳定的,中国政府也承认这一点。十二五规划显示,中国正在改进增长方式,力求更少地依赖全球市场的需求,优先考虑国内市场和国内消费者的需求。鲁比尼认为,从一种经济增长模式转换到另一种模式不可能以中国官方所谓的和谐的方式进行,因为这种转换是对现行制度的深层次改革;大量央企、出口企业和省级地方政府都需要做彻底的改革。美国《纽约时报》分析认为,要改变发展方向面临一些障碍。中国经济有太多资金掌握在企业集团和政府手中。

2、房地产领域的风险不容忽视,房产市场崩盘可能造成摧毁性的连锁反应。俄罗斯《专家》周刊称,中国致命的弱点是房地产市场。如果房地产价格下跌30%,中国经济就会‚硬着陆‛,该机构估计最近几年‚很可能‛出现这种情况。房产市场崩盘可能造成摧毁性的连锁反应。金融时报称,一旦房地产泡沫破裂,就可能产生糟糕的后果。房地产公司的破产将伤及地方政府。房价下跌可能带来的金融风险最值得关注。有评论认为,房地产市场风险加大,如果房价较大幅度下降,银行、地方政府都面临巨大资金压力。还有评论文章称,房价下跌,与房地产相关行业的风险将浮出水面,首先暴露的是地方投融资平台的风险,由于土地流标,一些地方投融资平台失去了资金运转的润滑剂,已经难以为继。而其它与房地产、基建相关行业如钢铁、水泥、家电等行业的贷款,也将逐渐成为银行的坏账。中国的房地产泡沫都是经济不能承受之重。但调控的前提是尊重事实,实现软着陆。

3、部分中小企业融资和经营出现困难,就业压力增大,实体经济下滑迹象愈加明显,经济运行面临的不确定性因素在加强。英国《金融时报》报道,近几周温州多家工厂老板‚跑路‛、拖欠工人工资并留下巨额债务的报道,是中国经济的不祥之兆。国家大银行越来越不乐意给小型私企贷款,后者不得不借高利贷。金融时报还称,生产指数与新订单指数均由升转降,显示在持续的紧缩政策下,实体经济下滑加快。华尔街日报报道,最近对中国内陆三个主要城市的走访调查说明,中小企业遭遇了更大范围的信贷紧缩。与此同时,很多受访的中国公司利润率开始承压,一部分是因为信贷成本的上升,还因为人民币的升值、工资上涨以及其他输入成本的增加。日本产经新闻称,中国中小企业资金短缺问题日益严峻,危机蔓延,似迎来严冬季节。

4、中国经济体系内部存在着巨大的‚信贷泡沫‛,可能给未来中国经济与金融体系带来长期影响和冲击。金融时报称,未来数年中,中国由大规模基础设施建设所推动的高速增长必定会自然放缓,巨额银行贷款也将陆续到了还款和‚清算期‛。如果近些年大量的投资项目收益不能够偿还巨额银行信贷,资产价格就必然下降。等到那时候,这几年所形成的巨额‚信贷泡沫‛就有可能破灭,从而可能导致中国金融体系的突然失灵甚至断裂。如果这种情形出现,整个中国经济社会将难以承受。过去导致中国经济快速增长的因素正逐渐变成未来中国经济增长的风险和障碍。评论认为,不规范的民间借贷和泡沫经济结合,一旦出现资金链断裂,可能引发较大冲击和群体事件。

5、欧美债务危机影响不容小觑,海外经济运行的风险不断加大。英国《金融时报》称,大多数最新指标都预示,未来几个月欧元区经济形势可能会变得更糟,第四季度区内经济出现萎缩的可能性很大。由于欧盟是中国最主要的贸易伙伴,其经济放缓对中国出口的影响将在年末继续显现。因此,我们预计四季度出口增速可能下滑至个位数。评论称,欧美债务危机影响不容小觑,中国已难独善其身,全球经济衰退正从外需角度影响中国经济增速。作为中国第一大贸易伙伴,欧盟消费力下降,将对中国出口造成一定影响。在欧美国家经济增长乏力条件下,贸易保护主义开始抬头。

三、2012年经济走势预测以及做好明年经济工作的建议。

1、2012年经济走势预测

展望2012年,受美、欧债务危机冲击,世界经济形势趋于复杂,加之美、德、法、俄等大国面临政府选举,各种不确定因素明显增加;国内需求也存在放缓压力,房地产市场、投融资平台、民间借贷等领域潜在风险增大。2012年,中国的经济发展前景如何?对于明年经济形势基本走向,专家、网民、外媒对此看法不一。

一是认为中国经济明年将实现稳步增长,通胀风险将持续降低,大幅波动可能性很小,风险基本可控。专家认为,明年出口可能放慢,但中国经济将实现稳步增长,年增速将达到8%,甚至有可能超过8.5%。中国经济增长将重归调整期,通胀将不是问题。BBC中文网称,虽然出口需求下降导致中国经济放缓,但不断增长的内需有可能帮助中国维持经济增长的平衡。金融时报称,通胀水平逐渐下降的趋势将一直持续到明年。BBC中文网称,在未来12个月,中国的通胀率基本上可以得到控制。华尔街日报称,随着美国放慢脚步,中国的持续快速增长当可使其成为明年带动全球经济增长的火车头。

二是认为中国经济存在一些令人担心或忧虑的问题,2012年经济增长速度或将持续回落。有专家称,从短周期的角度看,外需的疲弱导致出口增速下降,形成增长放缓的外部因素,房地产的去泡沫化和产业投资去杠杆化压力构成增长放缓的内部因素,但政策支持增长的余地增加。预计2012年将经历本轮短周期中增长的低点。也有专家认为,受国际金融危机引发的世界经济复苏步伐放缓、近期欧元区出现的债务危机及国内经济结构调整遭遇压力等多重因素的影响,2011年第四季度和2012年中国经济将面临更大的挑战,2012年中国经济增速放缓将成为大概率事件。从金融的角度考虑,中国应该优化货币政策和金融政策着力点,促进经济发展平稳转型。有评论称,在今后几个季度如果没有强力的政策刺激,经济增长速度持续回落的情况大局已定,其中出口及投资疲弱将会尤其明显。中国经济会继续下行探底,个别政策会出现调整,但是全面性刺激政策未可期。房地产风险、金融风险明显增加。

三是认为中国基金业2012年前景黯淡。金融时报报道,波士顿咨询公司最新的一份报告称,尽管对那些把目光放在10年以上的有耐心的投资者来说,中国共同基金业将会为他们带来回报,但该行业在短期内的盈利能力正在不断减弱,2012年的前景看来颇为黯淡。 ‚中国零售基金业将经历一场完美的风暴。资产管理规模不断萎缩,分销成本日趋上涨,市场已然颇为拥挤、却还有新竞争者在陆续进入,散户投资者也变得挑剔起来。‛‚中国基金业的利润率一直在下降,净收益率从2008年的108.6个基点下降到了今年上半年的42.3个基点。明年的利润率情况也不太可能好转。‛

2、做好明年经济工作的建议

一是将房地产调控进行到底,消除房地产泡沫,促进经济发展。目前,网民对房价问题高度关注,强烈要求继续加强调控,降低房价,网民称,‚现在放弃房地产调控就是以牺牲中国的代价救欧洲,而且还不一定救的了。‛‚别看现在房地产相关利益者闹得凶,只要政府稍微一放松调控,房价立刻会有一轮非常凶猛的‘报复性上涨’。政府既然出手调控了,就不能轻易松手,能不能控制住房价,这已经不是经济问题,而是政治问题了。如果政府在这时候出尔反尔,信誓旦旦调控房价却半途而废,那就会彻底让人民对政府失去信心,其后果之严重,难以想象。‛房地产的过度投机,不但危害普通百姓的基本居住权利,高额的利润还诱使包括国企在内的经济实体,把本来用于维持和扩大生产的资金投入房地产市场以攫取利润,严重危害中国经济的健康发展,房价适当下降不仅可以释放需求,由此带来目前极度紧缩的调控政策适度松动,对于股市、楼市和整个经济都会带来利好。做好明年的经济工作,消除房地产泡沫很必要。也可通过改变限购门槛而不是取消,逐步释放需求,引导房价稳步回落至合理水平。

二是调整和提升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舆论认为,经济增长的列车由于速度太快,出现了幅度较大的失衡,例如过度依靠外需,外需和内需严重失衡。虽然在国际贸易中处于顺差,拥有诸多的外汇储备,但经济发展受制于人,非常被动;产业结构严重失衡,农业成了经济发展的短板,CPI上涨中主要是农副产品价格上涨;经济发展与自然环境的保护严重失衡,资源环境不堪重负;经济发展与公共事业,与社会发展严重失衡,出现了诸多的社会问题。舆论认为,动车事故更为深层次的原因应该是与近几年来追求经济‚超高速‛增长的政策价值取向密切相关,这给中国经济增长模式敲响警钟。仅是追求速度的经济增长是不可持续的,它将给整个社会带来巨大的风险。中国高速前进的经济列车必须慢下来,必须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适当地调整。中国中长期的核心问题,是要从依靠投资、出口为主粗放型的发展,向依靠技术进步、创新为特征的集约型增长转变。

三是拓展民营企业的生存空间。网民称,国家推出4万亿投资,基本上是通过国有部门实施的。以前国有企业的发展主要抓战略性重要领域,其他的不能搞垄断。现在的国企大量挤占了民营企业的空间。从长远来说对中国经济发展非常不利。网民认为,目前最主要问题不是通胀问题,而是如何缓解中小企业贷款难的问题,过度拉紧资金链条,容易出现中小企业大量破产、下岗工人大增的局面——这会大大影响中国经济的稳定发展。因此,降低中小企业的借贷成本,建立公正公平的市场机制和环境,是解决当前中国经济发展过程中深层次矛盾的关键。应完善多层次资本市场,给中小企业增加融资渠道。改进银行贷款管理方式,引导民间借贷阳光化。

四、今年以来的经济宣传工作的评价、特点以及做好下一步经济宣传工作的建议。

1、对今年以来经济宣传工作的评价

今年以来的经济宣传工作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中国经济形象逐渐从‚中国威胁论‛向正面发展,舆论普遍对中国经济发展前景给予积极评价,舆论普遍认为,中国的发展将对全球经济复苏带来好处,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高速增长,中国日益增长的投资市场和消费市场对推动世界经济的增长起着越来越大的作用。环球邮报称,没有中国就没有全球经济复苏:从长远来看,中国在全球经济管理过程中的作用和角色将越来越重要。

2、今年以来的经济宣传工作的特点

一是大力宣传国家经济建设成就。自全球金融危机以来,各国经济持续动荡不安,唯独中国经济运行良好。媒体对此进行了充分及时的报道,大力宣传中国经济所取得的重大成就,取得了良好的宣传效果。中国网络电视台一方面在日常报道中坚持以经济建设成就为报道主线,另一方面,通过大型的专题报道予以突出。在2011年,我们独立制作和推出了《中国经济半年报》、《中国经济运行数据》、《知识产权保护助推经济转型》等专题,借助两会推出大型专题《阳春三月看两会》,联合中央电视台财经频道制作了《经济生活大调查》等专题。这些专题都以鸿篇巨制展示了中国经济建设的巨大成就,有力掌握了正确的舆论导向。

二是客观、准确宣传国际国内经济形势。今年以来,国际国内经济形势复杂多变,我国既存在重要发展机遇,又充满困难与挑战。中国网络电视台在报道中,准确把握国内外形势变化,既展示宏观调控的积极成效,引导社会增强信心,又客观指出经济发展面临的挑战,引导人们理性对待当前经济形势。中国网络电视台在这方面的报道主要是以事件和活动为切入点,进而进行全方位的报道,报道形式主要是大型专题与访谈。主要作品有《日本强震牵动全球金融市场》、《博鳌亚洲论坛2011年年会》、《ECFA一周年 两岸财经观察》、《第三轮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2011年八国集团峰会》、《2011年APEC峰会》等大型专题。

三是深入解读重要经济政策措施。重点新闻网站普遍对国家出台的一系列经济政策进行了及时、深入的解读。比如中国网络电视台针对税收政策制作专题《聚焦个税改革》;针对发展方式的转变制作专题《科学发展转变方式》;针对财政和货币政策制作了专题《继续保持稳健货币政策》;针对今年国家持续进行的房地产调控制作了《聚焦房地产调控》、《一房一价》、《呼唤住房消费观念理性回归》等一系列的专题,并持续至今;针对国家今年大力推进的保障房建设项目,制作《安居为本加强保障性住房建设》,《保障房如何保民生》等专题。这一系列的专题以政策解读为中心,把人们关心的问题和有关的利益讲解得透彻、明白,正面引导了舆论健康发展。

四是对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进行主题宣传。中国网络电视台在日常报道中有意识对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进行理论阐述,并结合企业实际、典型案例摆事实、讲道理,阐明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性紧迫性。同时发挥舆论监督的建设性作用,对个别盲目追求发展导致产能过剩、环境污染的企业毫不留情地批评曝光。如我们联合中央电视台财经频道‚聚焦水流‛系列节目制作的《水电站乱建现象评论》、《聚焦水流困局》、《聚焦中国物流顽症》等专题在推出之后都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

五是积极引导社会热点问题。住房、医疗、物价、就业、环境保护与食品安全、财政收入与支出等民生问题是老百姓最关注的问题,中国网络电视台对此总是及时、积极、主动作出回应,第一时间发布权威信息、约请政府部门权威专家进行访谈,再加上专题制作,主动析事明理、解疑释惑。比如,针对菜农卖菜难的问题,我们制作了专题《菜贱伤农关注低菜价》,针对百姓对中美物价的片面比较我们制作了专题《中美物价怎样对比才靠谱》进行详细地解读。

3、下一步做好经济宣传工作的建议。

一是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前,重点做好经济形势和成就宣传,积极引导社会热点,为会议召开营造良好舆论氛围。一年一度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临近,明年的经济形势无疑受到公众的高度关注。中国网络电视台将从11月中旬起到年底,推出大型专题《入世十周年》,通过访谈、采访、微博、直播、调查、互动、整合、主题策划等多种形式全面、深入、多手段解读中国入世十年成绩;多角度、多观点、多方式研判中国新十年。经济工作会议闭幕后,重点做好精神解读;同时做好对2011年经济建设盘点回顾,对‚十二五‛开局之年经济建设成就进行总结。我们将配合外宣办组织的若干新闻发布会,积极宣传、解读。

二是新闻媒体要突出重点 加强经济政策的宣传和深度解读,正确引导社会舆论。经济形势和经济生活中许多热门话题往往会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比如,我国经济是否走出低谷、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的关系、如何看待宏观经济政策、成品油价格的涨与落、房价不断攀升、物价不断上涨、股价的不断波动等,无时不牵动着百姓的心。因重点新闻网站在网民中具有独特的影响力,特别是以权威、准确赢得网民信赖。应该及时发声,准确解读当前经济形势,围绕经济热点话题组织各种形式的报道,做好解疑释惑的工作,疏导社会情绪、凝聚发展力量,提高舆论的吸引力、感染力、说服力和影响力。应该正对网民关心的物价、房价等热点问题,加强舆论引导,及时推动相关部门说话,发布权威信息,增强群众对中国经济的信心和对政府工作的理解和支持。中国网络电视台下一步经济宣传报道重点将集中在以下几个百姓最为关注的方面:1)宏观经济形势2)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3)社会热点:保障房、中小企业发展、医改、国企改革等。

三是通过境外主流媒体传达中国观点是一种很有效的宣传方式。利用境外主流媒体传达中国官方的观点,是近年来中国在对外宣传中的一个很重要、很有效的一个方式。直接把中国在经济领域的一些最新数据,还有中国的经济政策通过外媒向全世界做一个报道,能够取得良好的宣传效果。

四是运用多种手段和方式宣传中国经济,报道方式更加生动、灵活。在当前信息化发展日新月异、新媒体影响日益凸显的时代,经济宣传工作的传播手段和方式都应该有所创新,既要重视传统媒体的力量,又要重视新媒体的力量。中国网络电视台是网络新媒体,与传统媒体相比,可以采用更加多样、灵活、生动,更为百姓所喜闻乐见的方式进行宣传报道。1)专题报道:制定中央经济工会会议专题和年终盘点专题等,对经济工作进行系统报道。2)在线访谈:邀请专家访谈,解疑释惑;3)论坛互动:进一步畅通与受众的互动渠道,反馈受众的建议、化解网友的疑问;4)微博联播: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前后,通过微博最及时地发布最新经济政策,也最快地接受网友的回应。5)评论引导:组织专家文章,有效引导舆论。

网上动态

●2011年中国互联网发展10大动向 ①发展健康向上的网络文化,完善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体系;②微博140字领跑微时代,激起表达和参与热情;③移动互联网发展迅猛,改变社会生活;④视频网站竞争白热化;⑤物联网从概念走向现实,将导致人类社会行为方式乃至社会运行方式的巨大改变;⑥开放平台拓展互联网空间;⑦云计算走向实际应用;⑧第三方网付变身‚正规军‛;⑨搜索引擎提供多元服务;⑩奇虎网等互联网企业赴美上市。

●中华民族宗教网引起海内外网民关注 网站自2007年创建以来,通过十多个频道、近千个栏目宣杰民族宗教政策、民族地区发展成就,普及民族风俗习惯和法律法规等知识,弘扬各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和多元宗教文化,在全世界150个国家和地区拥有稳定受众群体。日发布消息300多条,单月访问量1000万(34%来自海外),29%来自欧美发达国家和地区,美国受众访问量居前5位,成为西方国家了解我国民族宗教政策的重要窗口。

●西方社交网站给俄罗斯政局注入巨大变量 《联合早报》报道,24日莫斯科再次爆发大规模‚反普京‛集会,脸谱、推特等社交网站发挥了‚主力军‛作用。社交网络让俄网民可以无‚时间差‛地接触西方信息,俄罗斯青年表现出比较‚哈美‛、亲西方情绪,成长为‚反对的一代‛。同时,大量宣称杜马选举造假和作弊的资料迅速在优兔等视频网站流传。俄罗斯民众网上自发组成团体,迅速走上街头,把网上号召变成了网下行动。

●微博呈现四大乱象 随着微博爆炸式增长,其逐渐呈现‚虚假恶搞信息多‛、‚聚集‘粉丝’敛财‛、‚名人扎堆难辨真伪‛、‚‘粉丝’称商品被买卖‛四大乱象,易引发不良网络舆论,损害公众合法权益,制约微博健康发展。有网民认为,相关部门应尽快出台措施,规范微博传播秩序;开办微博平台的网络服务商须承担法律责任,增强社会责任,大力打击造假微博;网民应加强自律,‚不信谣、不传谣‛,及时举报虚假信息。

●欧盟成立计算机紧急情况反应小组 欧盟委员会日前成立计算机紧急情况反应小组,防范网络袭击。该小组由10名电脑及网络技术专家组成,负责保障包括欧盟委员会、欧洲议会等主要机构的网络安全。欧盟呼吁成员国也建立这样的技术专家小组,保障国家和政府主要机构电脑网络安全。欧盟一些机构今年屡遭网络袭击。其碳排放交易市场今年1月遭网络袭击而被迫关闭。今年3月,欧盟委员会电脑系统也被‚黑客‛入侵。

●美国建‚影子‛互联网突破他国防火墙 《纽约时报》报道,美国计划斥资7000万美元设立‚影子‛互联网和手机通讯网络,协助他国反对派与外界通讯,以避开本国政府监控或封锁网络。其中拨款200万美元开发‚行李箱互联网‛,其通过高端设备和网络技术,把手机和计算机等通讯装臵连接起来,直接传送声音、图像和电邮,无需经过官方网络。报道称,美国已在阿富汗制造独立‚影子手机网络‛,还在伊朗等地设立‚影子网络‛收集情报。

●网民热议道德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教育和治理 网民认为此举顺民意得民心。有网民说,应把治理和教育并重,通过对典型问题的整治,弘扬正气、扩大共识;应标本兼治,努力创造公平公正的社会环境,完善有关道德的法制建设,建立覆盖广泛的个人征信系统,完善对‚好人好事‛的表彰、激励和保障机制。还有网民说,应改变学校重智育轻德育的现状,媒体和文化产品应传播主流价值观,避免对金钱、权力的不当渲染,党员干部应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谷歌公布各国索取用户数据排名情况 新浪网报道,谷歌近日公布文件显示,今年1月至6月,谷歌共收到超过1.56亿起对用户数据的请求,较去年下半年增长10%,涉及的帐户数量超过2.54万个。美国政府对谷歌用户数据的请求最多,今年上半年为5950次,较去年下半年增长29%。其次分别为印度、法国、英国和德国政府。谷歌公司称,披露此类数据,已在促使全球各国将来通过新的法律,使谷歌能拒绝政府部门对用户信息的索取。

舆情摘报

● 人们高度关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召开 每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都被舆论视作判断当前经济形势和来年宏观经济政策走向的风向标。很多人说,世界经济持续低迷,国内经济增速趋缓,物价形势依然严峻,这些问题都迫切需要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给出方向。普遍赞同宏观调控以‚稳健‛为主,希望确保经济平稳健康运行,防止大起大落。一些人提出,应坚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不动摇,不能被短期困难所干扰。很多网民希望在社保、医疗、保障房等民生领域持续给力,使民众更多分享发展成果。

● 报告称中国已进入中上等收入国家引争议 中国社科院近日发表报告称,按照世界银行标准,中国2011年已成为中上等收入国家。不少人说,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成就巨大,但感觉自身实际收入和生活水平与‚中上等收入国家‛还有明显差距,有‚被高收入‛感觉,报告的结论难以令人信服。有学者认为,民众的质疑凸显当前‚国富民穷‛尴尬,应调整税收政策,着力缩小贫富差距,提高普通民众的收入水平。

● 舆论认为‚4岁女童‛事件‚以善伤善‛近日,‚哈尔滨4岁女童照顾瘫痪双亲‛一事经网上披露后,引来众多网民关心和捐助。但经媒体合适,女童父亲未瘫痪、女童在家也美‚挑大梁‛。人们认为,女童家庭的确有困难,需要救助,策划者炒作此事虽然出于善意,但‚善意的谎言也是谎言‛,夸大、虚构事实,以炒作博取爱心,会使好心人有受骗感觉,降低社会信任。如果善心一再受伤,最终伤害的是慈善事业和真正需要帮助的人。

● 媒体讨论农家书屋如何走得更远 中青报报道,多数‚农家书屋‛在财政拨款一次性投完后,经费投入后续乏力,面临‚断粮‛境地,图书难以更新补充。有人说,‚农家书屋‛作为重大文化惠民工程,中央和地方财政应继续给予扶持,使其持久发挥作用。有人提出,农家书屋可通过代理销售书刊,或作为邮政服务点等,开辟创收渠道。有人建议,应打破条块分割,推动县级图书馆以及各地农家书屋的图书流转,让‚死书‛变活书、旧书变新书。 ● 谨防移动互联网产业出现‚香蕉现象‛ 经济参考报报道,境外通信和互联网巨头对国内呈爆发增长态势的移动互联网市场参与意愿十分强烈,目前外资已有从资本和实体两个层面深度介入迹象。许多企业家认为,国家应防止大批移动互联网企业外表是本土企业,实则由外资控制的‚外黄内白‛的‚香蕉现象‛出现。有学者建议,应引导人民币创投基金支持移动互联网产业发展,防止被外资控制,给产业发展安全带来隐患。

舆情信息部分采用篇目 1月份 舆情摘报

《多省市提炼‚城市精神‛引热议》 《2011年微博研究的主要争论》 《清理规范庆典研讨会论坛获好评》 《新生代农民精神文化生活调查结果》 《舆论热议全国宣传部长会议》 《多起年轻干部晋升事件遭质疑》

《广东河南等地提出取消‚农民工‛称谓引关注》 《中国文化走出国门要过好‚四关‛ 》

《台湾各界支持‚九二共识‛折射岛内主流民意》 《2012‚道德新年‛成社会期许》 《学者盘点2012年文化产业五大看点》 《舆论质疑校车标准成‚抢蛋糕游戏‛ 》 《日本社会‚中国恐惧症‛蔓延》 《教育部门与高校‚政企分开‛引关注》 《舆论关注电话视台改头换面应对‚限广令‛》 《关于南京持枪抢劫的议论持续深入》 《警惕微博‚集团化‛造谣趋势》 《防止舆论将‚春运‛变为‚春怨‛》 《传统儿歌传承面临断层引担忧》

《广电总局拟出台电影票‚限价令‛引热议》 《舆论热议2011年CPI数据》

《‚2012末世文化‛现象应引起重视》 《舆论关注台湾地区领导人选举》 《2012年电视荧屏气象一新》 《舆论关注人民网上市前景》

《外媒近日集中炒作中国‚社会动荡‛ 》 《舆论透视地方‚两会‛ 》 《我国或推行弹性退休制引热议》 《舆论关注2011年宏观经济数据》 《媒体盘点春晚30年之变迁》

《官方称‚彭宇案‛被误读引舆论发酵》 《舆论关注邓小平南方谈话20周年》 《国际舆论关注我国媒体进驻美国》 《舆论关注城镇人中超过乡村人口》 《舆论热议美伊会否开战》 《吴英终审被判死遭网民质疑》

《舆论持续关注胡总书记强调‚保持党的纯洁性‛》 《北京百部影片惠民放映活动受好评》 《学者解析美国之音对华广播‚停‛而又播》 《山寨新闻网站泛滥值得关注》

《各类春晚精彩纷呈营造良好节日氛围》 《2012海外‚欢乐春节‛活动呈现六大特点》 《境外学者预测2012年全球经济发展趋势》 《新闻媒体‚新春走基层‛报道活动受好评》 《国际舆论关注达沃斯论坛‚中国特色‛》 《梁思成林徽因故居遭拆引批评》 《舆论称赞郭明义用微博织出爱的传奇》 《近期有关‚新冷战‛的讨论增多》 网上动态

《央视网络春晚将以多样化表现方式传递真善美》 《数字出版领域实现新发展》

《卫视综合频道娱乐节目少七成引热议》 《外媒称中国电视进军美国意在年经人》 《谷歌推出2012年美国大选新网站》 《火车票实名制和春运买票难引网民热议》 《我国移动互联网市场和用户规模发展迅速》 《报告显示近9成受访者认为国人汉语水平下降》 《2012中国新媒体产业十大趋势》 《北京加强文学网站管理效果明显》 《美国黑客发起‚占领互联网‛运动》 《中国网民规模突破5亿》 《外媒炒作中国经济‚崩溃论‛》 《谷歌搜索拟重返中国引关注》 《美国政府称将不支持网络反盗版法》 《2011年主旋律图书作品叫好又叫座》 《人民网‚反腐倡廉在线访谈‛获好评》 《警惕手机‚微信‛成为不良信息散播新方式》 《网站评选网民眼中各国印象》 《龙年春节网络热词》

《2016年互联网经济规模将达到4.2万亿美元》 《报告称微博企业营销重要平台》 《美国多家网站抗议反版法》

2月份采用标题 舆情摘报

《北京加强对艺术区的引导和管理》 《河北部署开展‚建促迎‛宣传教育活动》 《媒体‚乌龙报道‛乱象值得重视》 《BBC与CNN驻外记者站发展趋势》 《南京推出‚网上学雷锋‛活动》

《江苏出台地方法规推动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管理》 《基层反映农村信息化建设存在问题》 《对改进经济新闻报道的建议》 《2011年全国文化产业基金设立情况》 《福建推动‚走转改‛活动进一步深入》 《乌坎事件舆情特点及警示》

《俄媒披露美国民主基金会渗透俄全境》 《西藏农家书屋寺庙书屋建设成效显著》 《宁夏采取四项措施推荐学雷锋活动》

《新疆群众建议媒体冷处理美驻阿士兵焚烧古兰经事件》 《新疆大力开展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基层建设年‛活动》 《清真标识滥用现象值得注意》

《舆论高度关注我国工人连续在苏丹埃及被扣留》 《舆论反思广西柳江镉污染事件》 《电视娱乐节目或将出现四大变化》 《内地与港人舆论冲突不断引发关注》 《年后‚用工荒‛蔓延引关注》 《舆情高度关注2012中央一号文件》 《民众期待打造有公信力的文化大奖》 《央视‚感动中国‛十年评选受好评》 《人们关注中俄否决安理会叙利亚决议》 《中国广告片频繁亮相纽约时报广场引热议》 《娱乐节目‚转战‛网络》

《舆论分析27个省市亮出‚地方精神‛》 《报告称近六成捐款流入政府引争议》

《规范员工网络行为成为国外新闻机构通行做法》 《舆论认为吴英案已由刑事时间发酵为法治事件》 《有关‚银行业暴利‛的舆论持续升温》 《土地问题渐成农村不稳定根源值得注意》 《部分新闻评论类电视节目质量有待提高》 《地方两会政府报告中文化亮点频现》 《卫视纷纷砸钱办晚会引热议》

《好莱坞联合中国私人股本基金开拓中国市场》 《舆论高度关注‚王立军‛时间》 《舆论关注1月CPI数据》

《政务微博‚爆炸式‛增长引关注》 《我国‚城市病‛可能集中爆发值得重视》 《舆论关注社会组织管理‚破冰‛》

《江西彭泽核电项目引发舆论关注核电安全》 《舆论热议中美关系》 《民众对全国两会的期盼》 《国产电视剧质量引关注》

《网民力挺80后作家发起抵制西方情人节活动》 《地方政府出台楼市‚松绑令‛引热议》

《广电总局限制黄金时间段播出境外影视剧引议论》 《学者建议少数民族题材电影需突破小众范围》 《有关减税的呼声再度升温》 《新闻联播‚基层连续剧‛获好评》

《舆论高度评价国家‚十二五‛时期文化改革发展规划纲要》 《舆论关注国务院改革拓宽民资准入领域》 《婚恋交友网站乱象频出亟待治理》

《人们对全国文化体制改革工作会议反响热烈》 《进口美国大片配额大幅增加引热议》 《存款准备金率年内首次下调引关注》 《地方债务迎来首个偿债高峰引议论》 《基层对活跃农村文化生活的建议》 《教辅市场‚多乱杂‛问题突出》

《国税总局称‚节假日加班费缴个税‛引热议》 《NBA华裔球员林书豪引热议》 《舆论热议‚学雷锋‛》

《近日有关改革的呼声明显增多》

《业内人士建议广泛宣传十七大以来文化建设成就》 《舆论强烈关注‚名古屋长否认南京大屠杀‛》 《有学者呼吁建立全国性学雷锋网站》 《五省区市党报结盟开展战略合作》 《俄罗斯力图重整国产电影》

《国务院通知改革户籍管理制度受好评》 《舆论关注我国绝大多数渔船不敢到南沙捕鱼》 《八成受访者担心偶像剧泛滥误导青少年》 《各地纷纷组织开展学雷锋活动》 《有关央视‚3.15‛晚会的讨论增多》 《美媒称美国应反思有关中国的‚三个谣言‛》 《业界关注我国音乐产业前景》

《舆论热议‚学习践行雷锋精神‛新闻发布会》 《警惕媒体‚官二代‛炒作激化社会矛盾》

《媒体称金融业需探索多渠道综合化服务支持文化产业》 《电影市场票务管理新规招异议》

《有舆论认为还原‚潮男‛雷锋有利于增强榜样亲和力》 《近期我国周边领土主权争议升温引关注》

网上动态

《报告称政务微博呈‚两极分化‛趋势》 《外媒称脸谱申请上市或利好中国社交网站》 《英国开辟中国专栏》 《美国将开发软件监控网络社交媒体》 《‚草根英雄‛频出振奋网民》 《内地与港人舆论冲突渐趋理性》 《长征路上‚申遗‛引热议》 《名人博客成语文差错泛滥区》 《网络作家集体推出10元小说引关注》 《‚网络大过年‛活动取得良好社会效果》 《北京微博网站多措并举推广身份认证》 《上海电视广播读书类节目‚回暖‛》 《谷歌地图资质到期或将退出中国引关注》 《网台联合渐成影视播放流行模式》

《新华网栏目积极回应社会关切获好评》 《报告称国内网站存在漏洞风险》

《调查显示:过半美国人视中国为世界领先经济强国》 《文化产业成为地方两会新亮点》 《各地兴起学雷锋活动引发强烈反响》 《研究显示:网络反腐加速势头明显》 《欧洲多个国家民众抗议反盗版新规》 《互联网成俄大选重要角力平台》 《学者建议重视国家形象宣传策略》 《应理性看待国外民调数据》

《2012年我国视频网站发展将呈现五种态势》 《汶川‚5.12‛震中纪念地争创5A级景区引争议》 《官场小说被网络热炒应予关注》 《‚微漫画‛走红微博》 《电视剧宣传语呈低俗化倾向》 《中文成意大利商业服务第二大语种》

《韩国网站将放弃使用身份证号码验证用户身份》 《网络自制剧色情暴力倾向值得注意》 《亚马逊将开实体店销售电子设备和图书》 《美国政府提网络用户隐私权利法案》

舆情参阅

《近期境内外舆论对我国经济形势的反映》 《两会前干部群众关注的主要话题及舆情特点》 舆情分析报告

《近期有关文化改革发展的舆论反映》 宣传信息清样

《福建省深入贯彻落实六中全会精神 在更高起点推进文化强省建设》 《北京大力实施思想道德引领战略 深入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 《加快建设文化强省 打造湖南文化高地 湖南切实把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落到实处》

《舆情专报》: 《干部群众对全国两会的反映》 《舆情摘报》综合采用情况: 《出版界涌现‚雷锋潮‛》 《舆论关注第九届中国公民道德论坛》 《叶城暴力恐怖事件舆情总体平稳》

《有国外学者认为中国社会科学本土化发展任重道远》 《舆论关注政府工作报告》 《艺术品市场乱象丛生引热议》 《全国各地掀起学雷锋热潮》 《舆论热议的两会提案议案》 《代表委员热议公民道德建设》 《西方媒体恶评普京当选俄总统》 《舆论关注的两会文化话题》 《一些质疑两会的言论值得注意》 《我国报刊监管的问题与对策》, 《两会宣传报道呈现新特点》

《舆论分析全国两会‚热点议题‛不太热》

《代表委员呼吁‚多予少取放活‛促进文化产业发展》。 《美众议院涉华关税法案引关注》 《舆论关注刑诉法修改》

《卫生部称死囚是中国器官移植主要来源引议论》 《维护领土主权方面的提案议案备受民众关注》 《外媒讨论‚什么样的道路中国不该走‛》 《舆论关注2月CPI上涨3.2%》 《全国人大代表名额分配新变化引热议》 《有关‚官满为患‛的讨论持续升温》 《舆论关注中等收入者‚群体性焦虑症‛》 《反思两会呼吁改革两会的声音增多 《舆论高度关注中韩苏岩礁争端》 《舆论批评公共政策患‚限字令依赖症‛》 《舆论高度关注温家宝总理答记者问》 《缅甸士兵枪杀我公民引舆论发酵》 《境外媒体对今年两会报道的特点》 《学者建言省级卫视践行‚文化自觉‛》 《舆论高度关注重庆市委主要负责人调整》 《有关电价油价上调的观点遭质疑》 《非法‚3•15‛网站借消费投诉牟利》 《舆论关注我海监船赴钓鱼岛海域巡航》 《北京商业网站建党组织助力管理网络》 《舆论关注油价进入8元时代》 《数字传播时代版权保护需‚变法‛》 《舆论关注‚公考热‛与‚农民荒‛并存》 《网络自制剧充斥血腥暴力凸显监管空白》 《国际舆论持续关注朝鲜发射卫星计划》 《灵修培训似心理邪教值得注意》 《治理电视海外盗播宜增加供给》

《网民建议治理网络色情低俗应变被动为主动》 《舆论高度关注美国对华贸易保护主义升温》 《律师需宣誓忠于祖国维护党引发争议》

《有文章分析非时政类报刊出版单位体制改革存在的问题》 《舆论高度关注香港特首选举》 《〈武训传〉‚解禁‛引发议论》 《文物鉴定类电视节目存在的问题》 《舆论关注首尔核安全峰会》

《‚走转改‛报告团全国宣讲活动受好评》 《网络热词‚屌丝‛折射社会心态》 《菜价全线大涨引热议》

《央视反思哈尔滨患者杀医案获好评》 《民众期待尽快规范公务接待行为》

《报告称中国多数富豪拟送孩子出国留学引热议》 《‚底层文学‛照亮社会现实》

《舆论高度评价胡锦涛主席出席金砖国家领导人会晤》 《温州金融综合改革实验区获批引热议》 《微博乱象频发敲响社交网络管理警钟》 《近期有关‚中国威胁论‛的声音增多》 《公众强烈支持严查网上造谣行为》 《‚国考‛屡陷‚泄题门‛引热议》

《深圳前两个月主要经济数据负增长引关注》

《网上动态》部分篇目综合采用情况: 《我国手机媒体发展呈现四大趋势》 《普京称互联网与社交网已变成政治工具》 《网络媒体浓墨重彩报道两会》 《全国首家维吾尔文微博测试版开通》 《国内网站布局轻博客》 《异地高考话题引网民热议》

《代表委员有关互联网发展的议案提案》 《‚雷锋装备‛网上畅销》

《报告显示网络游戏低俗现象严重》 《澳大利亚或将设立新媒体监管机构》 《代表委员文化强国提案议案引关注》

《全国人大首次提出‚完善网络法律制度‛引关注》《国内有机构报出首份》

《青年作家发起‚占领文化版面‛行动》 《温总理答中外记者问引发强烈反响》 《媒体盘点两会热词》

《网络删帖已成灰色产业链应规范管理》 《中国被列入互联网之敌国家名单》 《外媒称中国网民‚微博控‛现状令人担忧》 《‚向钱葱‛成网络流行语》

《男子连遭碾轧42辆车冷漠驶过引热议》 《互联网经济成为中国第六大产业》 《图片社交网站迅速蹿红应予关注》

《调查称60%出版商认为2020年报纸出版业将终结》 《‚灰色儿歌‛流行校园引担忧》 《求职类电视节目过度娱乐化》

《网民建议倡导清明祭扫文明和清明新文化》 《报告称中国社交网站后来居上》 《涂鸦杜甫走红网络引争议》

《两岸三地电影界融合将成华语电影发展主旋律》 《金砖国家领导人会议引热议》

《工信部征求‚垃圾短信‛线索引热议》 《调查显示超九成公众期待文化休闲项目降票价》

《舆情分析报告》采用篇目: 《当前藏区干部群众思想动态动向分析及相关建议》

《近期舆论关于改革的争论及值得注意的问题》在《2012年第一季度舆情综合分析及下一阶段舆情走势预测和相关建议》 本月‚好信息‛篇目选登

《当前学习践行雷锋精神活动的舆论反映》(《舆情专报》) 《电视剧五大乱象误导青少年》(《舆情摘报》) 《有关‚官满为患‛的讨论持续升温》(《舆情摘报》) 《网络自制剧情色暴力倾向值得注意》(《网上动态》) 《警惕西方‚新干涉主义‛》(《网上动态》)

《近期舆论关于改革的争论及值得注意的问题》(《舆情分析报告》)

舆情信息培训资料11111

舆情工作管理制度

舆情工作信息

就业工作培训资料

换届选举工作培训资料

调解工作培训资料

班主任工作培训资料

班干部工作培训资料

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培训资料

办公室工作培训资料

《舆情工作培训参考资料.doc》
舆情工作培训参考资料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