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的历史学与中学历史素养

2020-03-03 13:47:37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提升境界:行走在提出和解决问题的路上首先指历史课堂学习目标问题化,课堂教学就是分析和解决这个问题的过程还指课堂教学在提出和解决一系列问题群的过程中,引导学生探究和体验历史发展、演变过程理解:用生命把握生命一是对文字、图表等表面现象的理解,即“人们交流的外部过程”;二是对文字、图表等意义的理解,即“理解表达式所表达的观念或感情”;三是心灵的交流,即移入历史情境,与历史人物进行心灵交流。这三个层次有机联系,相互依赖。(陈海飞:解释学基本理论研究)受俄国支配的波兰政府被怂恿对德国领土实行大片的、不义的侵占,正在以可悲的、梦想不到的规模把数以百万计的德国人成群地驱逐出境。在所有这些东欧国家原来都很弱小的共产党,已经上升到同它们党员人数远不相称的主导的、掌权的地位,到处争取极权主义的控制。几乎在每一处,都是警察政府占了上风。到目前为止,除了捷克斯洛伐克,根本没有真正的民主。(丘吉尔的富尔顿演说,1946 年3 月5 日)参考资料孔敏.历史哲学引论[M].兰州:甘肃人民出版社,2007.张耕华.历史哲学引论[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韩震、孟鸣歧.历史?? 理解?? 意义――历史诠释学[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2[ 英] 爱德华?? 霍特列?? 卡尔,吴柱存译.历史是什么?[M].北京:商务印书馆出版,1981.周建漳.历史及其理解和解释[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 德] 威廉?? 狄尔泰,艾彦、逸飞译.历史中的意义[M].北京:中国城市出版社,2002.梁启超.中国历史研究法(外二种)[M].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2000 翦伯赞.史料与史学[M].北京:北京出版社,2005.[ 英] 柯林武德,何兆武、张文杰译.历史的观念[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6.[ 德] 德罗伊森,胡昌智译.历史知识理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陈海飞.解释学基本理论研究[M].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2005 洪汉鼎主编.理解与解释――诠释学经典文选[M].北京:东方出版社,2001.[ 德] 汉斯?? 格奥尔格?? 加达默尔, 洪汉鼎译.真理与方法[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 钱穆.中国历史研究法[M].北京:生活?? 读书?? 新知三联书店,2001.傅斯年.史学方法导论[M].南京:江苏文艺出版社,2008.何炳松.万有文库/ 第一集一千种/ 历史研究法[M].北京:商务印书馆.荣孟源.史料和历史科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1987.石中英.教育哲学导论[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 美] 拉尔夫?? 泰勒,施良方译.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 美] 小威廉姆E?? 多尔,王红宇译.后现代课程观[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钟启泉.现代课程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89.[ 日] 佐藤正夫,钟启泉译.教学原理[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谢谢* 从静态上看,过程与方法本身是课程目标之一。即在认识和整合历史事实的过程中,掌握一系列操作程序和基本原则。此时的过程隶属于方法,即过程是由一系列方法、步骤构成。静态视角下的过程与方法,也可分两类。一是学习方法,二是历史研究的基本方法。强调学习方式的多样性,而非单纯的接受式等某一种学习方式;彰显史学研究的整体学科特色,而非单纯的梳理教科书等某一种方式;全面发展学生的史学素养,而非单纯的记忆史实等某一种素质;立足于在达成中高效达成过程与方法维度目标,而非单纯注重过程与方法的形式。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求熏陶而非说教情感态度价值观维度的目标,具有指向性,它指明了学习过程的方向和目的地。若单纯追求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一目的地,历史学习就陷入了说教的窘境。历史学习要走出这种说教的窘境,首先应理解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含义。情感态度价值观是历史课程的最高目标,依托于具体的历史知识和经典史料,依赖于历史学习过程和方法,体现了历史课程的教育价值。情感目标具体包括感受历史发展变化,体验历史人物的悲欢离合,体验美感,体会人类的道德准则和人文精神,形成认同感等。作为一种行为倾向,态度目标具体包括坚定热情、乐业、恒心、爱心、努力、求实和创新等内容。价值观是人们对社会存在的反映,价值观目标具体分为理性价值观、社会性价值观、美的价值观和经济性价值观等类型,如崇尚科学、追求美感、认同多元性、以人为本和追求效益等。历史学习中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是在研读历史的过程中,通过熏陶达成的。可分为“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和“花团锦簇”等三重境界。“春风化雨”源自对历史的理解,通过问题解答,感悟历史的真谛。“润物无声”就是在感受历史发展变化的过程中,用问题引导学生体会其中的智慧“花团锦簇”则是时时、事事都让学生感悟到为人处事、立志修身、热情投入、善于审美等在历史发展中的魅力。教学材料课程标准:“透”才“指南”教科书:“分”而“学”之经典史料:“探究”或“体验”根据“内容标准”确定学习范围、学习基点、思维发展方向讲述俄国废除农奴制法令的主要内容,认识农奴制改革的历史作

用。首先确定了“俄国废除农奴制改革”的时间范围,即19 世纪中后期;内容范围,即围绕“废除农奴制”展开。其次确定了这一课的学习基点,即“废除农奴制法令”。再次确定了这一课的思维发展方向,即“认识农奴制改革的作用”,也就是比较农奴制改革前后,俄国社会发展的主要不同点。根据课程目标和内容标准确定课堂学习目标依托1861 年农奴制改革,通过解读有关1861 年沙皇颁布的废除农奴制法令;依据19 世纪40―50 年代和70―90 年代俄国政治和经济状况史料,编写和表演课本剧,展示废除农奴制给俄国、沙皇、地主、资本家和农民带来的影响;解读不同角度评价农奴制改革的史料等,认识农奴制改革的历史作用。根据学习目标确定学习材料农奴制下农奴的地位、废除农奴制的法律依据、农奴制改革前后俄国社会状况、当时和以后对农奴制改革的评价等史料。其中,废除农奴制的法令属于原始材料,学生需重点解读。其它则属于二手材料,学生只要明确大概意思即可。参考教学建议确定学习程序历史探究――解读法令、改革评价等史料,历史体验――农奴制废除前后俄国社会各阶层的变化。至于怎样切入或导入学习、怎样引导学生探究和体验历史变化、怎样进行学习效果检测等,则根据教师自己的特长和学生具体情况确定。教科书:“分”而“学”之依据课程标准编写的历史教科书,是教学材料的核心内容。由于“人文知识的个体性、隐喻性和多质性”,决定了人文知识的增长“呈现出一种不断地回溯与重新解读、体验和阐释传统知识的螺旋态势”。所以,在一标多本的今天,编写者的史学观念、对课程标准的理解程度、占有的史料多寡及叙述风格等,决定了历史教科书具有显著的个性特征。要充分理解教科书,就必须回溯到课程标准。只有在充分理解课程标准要求的前提下,才能准确把握教科书内容,从而发挥教科书的核心地位。客观史实是课程标准内容的具体化和拓展,要求在学习过程中,运用多种方法强化记忆;历史叙事则反映了编写者对客观史实的合理推理和想象,要求根据史料,进行合理的想象和推理,以移情体验历史变化;历史认识(原因分析、规律概括等)体现了史学领域的主流观点,要求明确其归纳范围、视角,特别要能从具体史实中,自己按照这一视角概括出来;历史评价也体现了史学领域的主流观点,要求掌握评价标准和原则,特别要能从客观史实中根据评价标准和原则,进行陈述即可。北师大版教科书九年级上册,第14 课中的正文部分,其层次如下:“自上而下解放农奴”一目的前两段属于历史叙事,其包含的客观

史实,有“亚历山大二世于1861 年颁布废除农奴制法令”、“法令内容为人身自由、赎买份地、村社”。第三段则是对1861 年改革的评价,即“站在对农民消极影响的角度看改革”。“近代化的沉重步伐”一目则是对农奴制改革的评价。即“站在历史发展趋势和对农民消极影响的角度看改革。没有突出历史发展及俄国社会发展中作用”。首先应分清学习材料中的不同层次。其次,对不同层次的历史采取不同的措施。由史料到客观史实,是一个科学考证的探究过程。由客观史实到历史叙事,是一个体验、想象和推理的过程。由客观史实到历史认识,是一个运用思维能力多角度分析、比较、概括历史史实的思维过程。由客观史实到历史评价,是一个依据评价标准,对历史史实做出多视角价值判断的过程。经典史料:“探究”或“体验”教科书中的史料一般包括:客观史实依据的经典原始史料(文字和图片),如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19 课,《俄国、日本的历史转折》中“沙皇亚历山大二世审查改革方案时的话”等;对客观史实的另类表述,如用形式示意图再现客观史实等,类似于这一课的“俄国农奴图片”等;主流观点外的其它观点及其史料依据;历史地图等内容。证明客观史实的客观性,需要选择经典的原始史料根据上述新法令,农奴在适当的时候将获得自由农村居民的一切权利。„„不仅如此,农民还有权赎买他们所居住的房屋,并在获得地主同意后,购买分配给他们长期使用的土地和其他附属地作为私产。农民这样地获得一定数量的土地为私产后,因为赎买了土地,他们就摆脱了对地主的义务,而成为拥有私产的完全自由的农民。(沙皇颁布的解放农奴的宣言)提供移情和想象氛围,需要选择细节描述或感染力强的原始或加工过的史料地主有权将农民随意买卖、赠送、转让、惩罚,把农民和土地分开出卖,甚至把同一家庭的成员分开出卖。农民如同商品一样出售,不但有零售,还有批发,身价由性别,年龄、体格、技能而异,这些都写在广告上。出卖农民的广告都出卖牲口、狗及其它杂物的广告并列在报刊上。(徐景学编著《俄国史稿》)提供分析历史原因或概括历史规律的基础,需要选择与学习内容类似的一系列经过加工的史料如将19 世纪60-70 年代,俄国农奴制改革、美国内战和日本明治维新等重大历史事件放在一起。引导学生归纳“第一次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的社会制度在世界范围内得以迅速扩展”等历史

学术素养心得体会

学术素养—心得体会

学术素养心得体会

学术道德规范与人文素养学习心得

学术道德规范与人文素养学习心得

学术道德规范与人文素养学习心得

学术道德规范与人文素养学习心得

学术道德与人文素养学习心得

学术素养概论心得体会

学术素养概论心得

《学术的历史学与中学历史素养.doc》
学术的历史学与中学历史素养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