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流转调研

2020-03-02 22:32:03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关于农村集体土地流转情况的调查报

市委、市政府:

按照吉农经字[2001]230号文件精神,***局组织有关人员对***县***等五个乡镇的农村集体土地的流转情况进行了调查,现将情况报告如下:

一、农村集体土地流转的现状

从上述五个乡镇的调查情况看,目前农村集体土地的流转大致有以下几种类型:

(一)输出劳力,转包土地

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输出,促进了农村集体土地的流转,流转的主要形式是转亿土地。如***县***乡***村共有农业人口900人,其中500人外出打工(其中有100多人赴韩国劳务),每年外出打工的劳务收入达800多万元。该村土地流转率达到30%,农户间流转率达到38%。***县***镇梨树村党支部书记带领本村农民200多人组成基建队,外出到大连金州开发区搞基建,人均年收入7000多元,该村土地流转率达到19%,农户流转率达到22%。上述两村外出打工的农民大都采取转包土地的形式,将其承包的耕地自愿转包给留村务农的工。***县***镇**村、***村,通过镇政府的政策性引导,两村11户农民通过转包形式承包70亩地建起蔬菜大棚,每亩地收入大约在7000元左右。可见这三个村的土地经营规模逐渐扩大,并向种田能

手转移,转包后,原土地承包关系不变,由原承包户继续承担承包合同规定的权利和义务。

(二)招商引资,租赁土地

***县***乡在近两年共引进外资6500多万元,租赁土地近千亩,创办服装厂、果仁厂、鹿场等五个企业吸纳剩余劳力200多人,此外,东辽县安恕镇乌龙村90户农民通过租赁方式,开发承包1200多亩荒山,用于发展林果业,既增加了农民收入,又壮大了农村集体经济,两例均采用租赁土地形式来实现流转。

(三)建立园区,转让土地

***县***镇通过引导开发建立三个较大规模的科技园区。如煤矿业主刘金山承包农民转让的幸运地0亩,已摔交40万元,建成种、养、加、贮配套综合园区,吸收农村劳动力100多人。以如该镇大营村农民方志友承包农民的土地00多亩,投资近40万元,已建成早、中、晚优质品葡萄园,已见成效。

(四)联合经营,入股土地

***县***镇***村准备利用农村集体土地入股与沈阳一家公司联合经营创办优质葡萄园区,衽风险共担、利益共享,按股分红的经营方式发展高效农业,提高土地利用率,此类土地流转形式是被调查的五个乡镇中唯一的一种形式,也是土地流转的重要发展方向之一,现在此项工作正在运作中,有待进一步总结和完善。

(五)开发四荒,拍卖土地

***县***镇***村将一处荒山及荒沟拍卖给市交通局,现已投资

300多万元,建起一个集休闲、观光、旅游为一体的综合开发园。又如东辽县辽河源镇潘家村将一处荒山、荒沟拍卖给市碧伦饮品有限公司,现已建成果树、养牛基地。

(六)集中连片,互换土地

调查中发现部分农民经营的土地面积较大,地块零散,不易管理和经营。为此,农民间通过自愿协商,采取基本等质等量、互惠互利的原则,达成协议,相互串换地块,使零散的土地基本达到集中睛,逐步实现集中经营、区域种植,提高了土地的利用率和土地的产出率。从上述土地流转类型来看,大体可以分为以下几种方式:

一是自愿转包、转让。调查中发现大部分外出打工经商的农民都会根据季节不同寻找承包方,自行协商、自我转让,一般时间不超过1年;二是政策引导。政府通过按规定优惠政策,提供各种信息及配套服务,引导农民采取自愿的来流转土地;是协议流转。双方通过村组同意,本着平等互利原则,按正常程序采用转包、转让、租赁、拍卖、抵押等土地流转形式签订合同,确立双方权利与义务。

二、土地流转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农村集体土地的流转刚刚一步步,并向良好的方向发展。但从调查的情况分析,还存在一些问题和阻碍土地流转的因素:

(一)发展滞后,机制不完善

农村经济迅速发展,农村城市化、工业化进程加快,农村

二、三产业发达是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必要条件,也是农村集体土地大量流转的前提。但从目前我市农村实际情况看,由于受地理环境的影响,

农村经济的发展速度和农村城市化、工业化进程迟缓,农村

二、三产业还很不发达。在这种情况下,土地仍然是农民赖以生存、不可脱离的最基本的生产生活资料。为此,多数农民只能采取简单的再生平笔外出打工的方法,解决暂时劳动短期过剩的问题,这就严重制约和阻碍了农村集体土地向规模化、信纸化经营的方向发展,农村土地就无法向种田能手集中,就无法衽适度规模经营,提高农用土地的产出率。

(二)信息不畅,增收无门路

农村信息不畅通,转产致富咧门路,也是阻碍农村经济发展,促进土地流转、发展优质高效农业的一大障碍。农村地域广,交通不便是目前农村的一个特征,这就导致农民无法及时准确的收集致富的信息,发展其他产业,特别是

二、三产业。为此多数农民只好围绕有限的土地,进行简单、粗放的农业生产,农用土地的利用率和产出率仍保持较低的水平,严重制约了农村集体土地的流转。

(三)农民素质低,服务组织不健全

农民科技水平低、无技术、缺资金也是阻碍农村集体土地流转的一个重要因素,多数农民虽无发展其他产业的门路,但有了门路也由于自身的文化水平低,不懂技术而无法发展农业以外的其他产业,导致农村剩余劳动力外出打工,离乡不离土,土地流转只是短期行为,无法发展优质高效农业和

二、三产业。此外个别农民虽然有了门路、技术,也由于资金短缺,同样无法发展。农村服务组织不健全,服务功能不完备,产前、产中产后服务不,也影响了农村各产业均衡的发展。

(四)流转的短期性,影响高效农业的发展

据调查,目前大部分乡镇土地流转都是由于季节性外出打工、经商等时间决定,一般不超过一年,很少有超过两年的。由于转包期限过短,势必造成转入户在生产上的短期行为。如减少反腐败主,搞掠夺式经营等,耕地越来越瘠薄,水利设施越来越陈旧,导致生态环境遭到破坏,不利于农业生产的长期发展。

{五}农村集体土地流转程序不规范

目前大部分土地流转多为农民自发形成,双方有时为了方便,而不遵循一定的程序及履行必要的手续来规定流转双方的权利与义务,有时就利用“口头协议”进行私下流转,造成土地承包关系的混乱,土地流转无序进行,并且常常引发纠纷。

三、土地流转中应采取的措施

(一)制定优惠政策,积极引导流转

政府部门可以根据国家土地有关的政策、法规,积极制定出促进土地流转,促进规模经营的优惠政策,鼓励土地流转规模,引导土地流转方向,使土地向种田能手转移,以实现适度规模经营,提高土地的利用率和生产率。

(二)发展

二、三产业,转移剩余劳力

大力发展小城镇建设,拉动当地的一些产业结构调整,同时还鼓励农民进城经商,在流通领域中获得收益,通过比价效应,可以带动更多有能力的农民从土地中走出来,从事其他产业,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另外,各乡镇可以根据自己当地的实际情况,充分利用

自然资源,招商引资、土地入股或转让承包等多种形式发展

二、三产业,吸收当地大量的农业剩余劳动力,使这部分劳动力从自家的土地中解放出来,既可以增加就业劳动力的人均收入,同时也可以增加土地流转的规模,促进规模经营,促进信纸人人皆知 提高,实现高效农业。

(三)采取有效措施,提高农民素质

政府部门可以组织技术人员对农民进行农业技术培训,组织学习参观,让农民走出去,提高农民自身的素质。要广开思路,收集致富信息,掌握致富技术,广开致富门路,不仅可以促进农业发展,使大部分劳动力得以转移。

(四)规范流转行为,依法促进流转

要建立健全土地流转的监督、管理机制和服务体系,严格合同手续,规范制度依照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使土地流转走上法制化、规范化、科学管理轨道。

要坚持土地流转的原则。

1、集体土地所有权不变的原则,土地流转无论是哪种类型,其土地原始所有权的性质保持不变。

2、要坚持自愿的原则,土地流转必须尊重农民意愿,采取自愿,绝不能行政命令来强制执行。

3、效益原则。土地流转必需有利于当地经济的发展,当地农民的增收、当地环境改善等。

4、公平原则。土地流转必须坚持公平原则,要正确处理国家、集体及农户之间的利益关于。

5、要坚持市场机制与宏观管理相结合的原则。

土地流转调研

土地流转调研报告

土地流转调研报告

土地流转调研报告

土地流转调研报告

土地流转调研方案

土地流转的调研报告

推进土地流转调研报告

某土地流转调研报告

土地流转补贴调研结果

《土地流转调研.doc》
土地流转调研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