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教育教学管理新认识

2020-03-03 06:56:06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农村中学教育教学管理新认识

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而抓好教育教学管理是教学质量的基本保证。尤其是农村这类学校,面临着学校基础设施、师资配备、学生生源不足、家长重视程度不够等种种危机,更应该在教学管理上狠下功夫,才能出效益,出质量,上品位。下面我对教育教学管理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转变、提升教师的管理意识

每当一提及教学的质量,有很多人认为这只是校长、教导主任、年级主任、教研组长等的任务,与其他人没有关系。这种错误的思想导致教育教学在管理上出现了一定的偏差。根据现代化的教育教学管理来讲,初中教师不仅仅是传授知识的重要桥梁,而且还是一个重要的直接管理者。主要体现在:(1)教师在日常教学工作中承担着对学生的管理、教学设备的管理等,同时还直接参与了对相关教学的管理。(2)教师在讲课、批改作业、测试的过程中,要意识到自己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更重要的教学过程中的管理者。这是提升初中教育教学有效管理质量的重要保障。

二、加强教学常规过程管理

学校常规管理中教学管理是重点和难点,提高教学质量,更重要的是抓好每天、每周、每月、每期的常规教学管理,主要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对教师的教学过程管理落到实处。①各学科教师要求有完整的课时教案和复习教案,教师至少配备三种参考资料和一至三类练习题集,要求教师走进题海,学生跳出题海;②不上无准备的课,教务处加强督查,把课堂教学事故纳入考核,查到无准备的课视为旷课,并与其谈话,限期改正;③重点科目要有适量作业,分课时、单元下发,作业把握三个关口:一是作业量足;二是作业全批全改;三是作业评讲订正。教务处加强督查(每期至少定时检查四次,平时抽查);④除了完成学校、年级组织的月考外,教师要根据教学进度和情况有单元检查(自己命题,自己考试、自己批改、评价),对各自学科定单元目标,未达到要求者考第二次,直至达到要求为止,同时教师根据学生基础给学生定目标,对未达到目标的进行实质性弥补(如试题更正、分析、重考等)。考试科目必须强调单元过关检测,结合课程标准、考点要求,多时间、多角度的进行小

结,加大基础训练力度,只有基础训练得以夯实才能形成能力,得心应手;⑤加强自习课外辅导。根据学科特点,多方面拓宽学生的知识面,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增进师生情感,如语文课加强学生应用文写作指导、师生对话、学生心理疏导等;数学多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逐步把学科竞赛体现在平常学习中;物理、化学注重生活现象,引导学生从生活走向物理、化学,从物理、化学走向社会的能力,其它学科都应有相应的内容补充;⑥引导教师逐步建立教学资料档案(计划、教案、成绩册、学生情况、试题以及教学随笔等)。

2、注意抓好几个结合。①一般检查与重点检查相结合。学校班子成员轮流值周,负责督查课堂教学,检查各班的教学秩序;教务处主任和教务员对老师的课堂教学随堂检查,作好记录并及时讲评。对情况比较差的教师,与他交换意见,商量整改措施,促使教学行为的改观和教学质量的提高;②听课和调研课相结合。每期规定青年教师听课不少于20节,中年教师不少于15节,其他教师不少于10节,便于相互之间取长补知,互帮互助,尤其是新教师更应多听课,吸取别人的长处,从而提高自己的教学业务水平,对于教学水平较高的课,教务处有针对地调研,帮助教师总结整合,打造精品;拟订新教师培训方案,要求新教师上好三课:随堂课、研究课和汇报课;③学生评价与学校督查相结合。检查教师的业务水平和教学态度,学生能比较公正的评价,每期以每个班抽调部分学生对教师的教学水平、工作态度、教学管理、清正廉洁等方面进行打分,然后由教务处汇总,进行综合评价,纳入教师的全员考核,记入教师的个人业务档案,奖优罚差。

3、加强期中、期末质量考核。严格按照各年级的质量考核方案,落实每期二次的质量考核,要求质量奖金数量较低的教师,学期结束时或下期开始主动找包级领导说明情况,对学科差距较大的教师实行“对口帮扶制度”,由同年级同科骨干教师结对帮扶,同时加强“学生评价”制度,一学期末以观成效,实行动态管理。

4、切实加强毕业班教学管理。

一、二年级均衡发展,到了毕业班重心有所倾斜,随时了解各班动态,及时解决各班及任课教师遇到的困难,班主任根据学校要求,结合本班学生各阶段的情况,广泛听取任课教师的建议,拟订好计划、目标,利用主题班会对学生进行耐心细致的思想教育,让学生心中有理想,奋斗有目标,行动有措施。

三、教学管理中要积极地动员各方面的力量

教学质量的提升是要通过全校师生的共同努力才能有效地实现质量的提升。根据国外现代的教学管理相关的成功经验,要想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必须要有效地联合校内的所有成员、家长、社会,积极的参与到初中教育教学管理中。我国在对学校的管理上做得还不够,这不仅对教学管理造成了一定的偏差,还对教学质量的提升也有一定的影响。因而,要想真正的发挥教学管理的有效作用,必须要动员各方面的力量,有机地结合起来积极地参与到学校的教育教学管理中去。要想做好管理工作,需要注意 以下两点:(1)加强学校领导的重视,积极调动校内的各个力量,力争与家长、社会取得及时的联系、沟通、交流,让他们参与到学校管理工作中。(2)在校内要建立健全的教学监督组织、制度等,从而为教学改革提供有效的、可靠的、适用的改进意见。

四、构建和谐、优美、民主的教学环境

和谐、优美、民主的教学环境是提升初学教学质量的必要保障。要想促使教学环境一直处于一种良好、平稳的发展状态,需要根据该校的实际情况进行构建。作为一个初学的教学管理人员,(1)集中精神,不断地吸收多方面的力量,为教学人员构建舒适的、和谐的教学环境,使教育工作人员不受到外界环境的干扰,从而影响其教学水平的提高;(2)学校应根据每个学科适时地增添教学器材,逐渐地改善教学器材的设备,促使器材充分发挥其辅助教学的作用;(3)学校领导和教师在教室的布置、课堂纪律的维持、班级优良作风的形成等,都应充分考虑学生的需求、学生的性格特点等,为学生创设优美、安静、和谐、民主的学习环境,这样不仅有助于学生的学习,还能加强对学生各方面的有效管理。 加强对教学整个过程质量的有效管理 从传统的经验上讲,对质量的管理只是注意对质量的检查,也就是通过考试来完成管理,严重地忽略了对教学全过程的创造管理。由于教学的质量并非是检查出来的,而是在整个过程中教出来的,因此,在管理上,我们要将其工作的重心放在由以往对教学质量的检查转变为对教学全过程中的每个环节进行加强管理。也就是说,要加强对教师的备课、上课、辅导、作业的布置、批改等进行管理。在目前看来,我们国家对小学的教学管理中,学生课内外的作业,尤其是家庭作业的管理还远远不够。究其后因,主要有以下几点:(1)学生家庭作业的时间没有得到严格的统一规定;(2)各科教师在布置作业的时候只顾忌自身,没有实现各

科作业的和谐统一;(3)学生家庭作业的负担相对来讲较重;(4)部分学校因为客观条件受到限制而不能很好地开展相关的课外活动,或者活动仅仅流于形式等。因而,要实现教学全过程的有效管理,不仅要加强对学生家庭作业的宏观调控,还要加强各科之间的有效协调,同时还要提升教师布置作业的质量,以及加强学校对于课外活动的有效组织、安排、检查等,促使其课外活动真正落到实处,从而实现管理的实效性。

五、教与学应融为一体

教学有两个含义,一个是教,一个是学,“教”是对教师提出的,“学”是对学生提出的,所以教学永远是教育工作的第一线,教育管理者必须明确教与学是相辅相成的,它们之间是对立统一的关系。学生管理是教务管理工作的中心任务之一,不能有任何脱节,这是教育管理者的基本常识。如学籍管理、学生成绩和档案的管理等。

教育系统的一切管理活动,都是为教育教学第一线服务的,学生管理也不例外。科学有效的学生管理,有助于维护正常的学校教育教学秩序和学生生活秩序,保证教育教学活动的有序开展。科学有效的学生管理,能够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生活习惯和行为习惯,更自觉地投入到教育教学的过程中去,从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就会大幅度滑坡,国家的教育目标就难以实现。从某种意义上讲,科学有效的学生管理,是教育教学活动正常进行的支撑,是实现教育目标的基石。

六、加强对中青年教师的培养

通过对教师职业素质的培养,利于激发教师教育生命的活力,加速教师的专业化成长,以主动适应新课程改革。①立足教师个人发展,在“如何成为学生喜欢的老师”、“怎样成就自己的成长计划”、“学校需要为自己奉献什么”、“自己应该有哪一些付出”等问题上引导教师深入讨论、思索,引导教师积极拟定个人发展规划,做到个人有目标、学校建舞台、同事互促进。从教师实际需求入手,对不同层次的教师提出不同的要求,实施不同的培养计划,从而使每位教师的专业水平都能够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为形成专业化教师群体奠定基础。②建立和完善青年教师的培养制度,以“骨干教师”为抓手,实行定目标、定方向、定任务的办法,在班主任工作、课堂教学、课题研究、论文撰写等方面给予青年教师以指导、帮助,促进青年教师尽快成长。

总之,对中学的教育教学管理,不仅仅要制定合理、科学、规范化的教育教学管理制度,更重要的是要从情感上分析和思考管理。通过有效的管理,为师生提供和谐、民主、轻松的教学环境,以提升教师的教学质量、学生的学习能力,最终增强师生的自我管理意识。

初中教育教学管理之我见

对教学管理的新认识

上新初中教学管理工作总结(定稿)

初中教育教学管理现场会落实情况汇报

长治十三中初中教育教学管理工作汇报

教育教学管理

教育教学管理

教育教学管理

初中教学管理心得体会

教育管理新认识

《初中教育教学管理新认识.doc》
初中教育教学管理新认识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