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对外汉语“比”字句语法教学

2020-03-01 20:00:36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浅析对外汉语“比”字句语法教学

“比”字句是对外汉语教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语法点。现代汉语中关于“比”字句的研究起步早,成果多,但从对外汉语教学角度出发研究“比”字句习得和教学的还很少。且大都只是对汉语学习者偏误的分析,特别是研究结果与教学的联系还不够紧密。

一、“比”字句本体研究概述

“比”字句,其特征是含有形式化的标记“比”,最早可见于朱德熙先生的《关于“比”字句》。八十年代,明确为“比”字句下定义的是殷志平,他在《“比”字句浅论》一文的开头说:“‘比’字句是由‘比’字短语充当状语的一种比较句,用于比较不同事物的性质、状态、数量或者比较不同的行为、动作的程度。”吕叔湘(1942)曾指出,两件事情必须同中有异,异中有同,才能有比较关系。“比”字句就是对两件东西进行同中有异的比较,表示前者胜过后者。丁声树(1979)在《现代汉语语法讲话》中说:“‘比’字句的说法是程度差别,‘比’字的用法可以分成两小组,一是同类事物的比较,二是程度的差别随时间而变”。 1.句法层面

殷志平(1987)指出,“比”字句由比较项、比较点和比较值构成。被比较的事物是比较项,比较的内容是比较点,比较点的程度量值是比较值。刘月华(2001)将“比”字句分为两类,

(一)A(主语)+比B(状语)+谓语,在这一类中她详细分析了可以充当谓语的词或短语的词性,指出作为比较方面的谓语可以是:(1)形容词充任;(2)“有”+抽象名词;(3)表示心理状态的动词;(4)一般动词,前面带“早”、“晚”、“先”、“后”、“难”、“好(易)”、“多”、“少”等状语;(5)一般动词,后面有形容词充任的情态补语时,形容词之后还可以有“一点儿’,、“一些”、“多”、“得多”等;(6)能愿动词+动词;(7)表示增加或减少,提高或降低之类意义的动词。

(二)主语+A比B(状语)+谓语,这一类“比”字句往往用来表示同一事物在不同时间或不同处所情况有所不同或者表示程度差别的累进。

刘月华(2001)指出,一般来说,“比”前后的词,词性是相同的,“比”前后的短语内部结构是相同的。如果“比”前后的词语中有相同的部分,为了语言的简练,可以省略,(多数情况是在“比”后的成分中省略),省略的原则以不改变原句句义为准。有下列几种情况:

(一)省略中心语;

(二)省略中心语与结构助词“的”;

(三)省略定语;

(四)省略定语和中心语中的相同部分;

(五)省略主谓短语中的谓语或主语

(六)“A比B”作状语时,一般省略“比”前成分A;

(七)A、B两项都是动词短语或都是形容词短语,即使有相同成分,也大多不省略。

任海波(1987)系统地分析了现代汉语“比’,字句结论项的类型。他把结论项分为AP、VP、AV、NP四大类型,AP结论项谓词只包含形容词,VP结论项谓词只包含动词,AV结论项谓词既有形容词又有动词,NP结论项以名词短语(包括名词)为被修饰成分。并且给出每一种结论项的不同组合形式,共计十三种,而这十三种里面的每一种几乎都有几种不同的情形。造成这么多不同的组合形式的原因主要是因为程度副词、助动词、数量短语、动词宾语以及“了”等与结论项的不同组合造成的。比如:AP后出现数量短语或表示数量的形容词可以看作一种组合形式,而这种组合形式又可以有几种情形:

(一)AP后可以只出现数量短语,比如:这妹崽比姓侯的大一些;

(二)“了”和“出”可以交替出现在AP和数量短语之间,如:他比过去胖了一些;

(三)数量短语后面可以出现NP,如:与其说他别人多一分天分不如说他比别人更多两分努力。

2.语义层面

从语义上看,比字句包含六个成分:比较主体,比较客体,比较点,比较词“比”字,比较属性和比较量差。六成分中,比较主体(记作X),和比较客体(记作Y)称为比较对象,比较属性和比较量差组成比较结果项(记作Z)。

马真(1986)研究了“比”字句内“比较项Y”的替换规律。她重点谈现代汉语中的一种“比”字句N1的N+比+N2的N+VP(N表示名词性成分,VP表示谓词性成分)例如:(1)他的马比你的马跑得快。(2)他的脾气比你的脾气好。(3)他的马比你的马多。(4)他的父亲比你的父亲健谈。这种“比”字句中的比较项“N2的N”,有的只能为“N2的”替换,如例(1);有的则不能为“N2的”替换,只能为N2替换,如例(2)有的既能为“N2的”替换,也能为N2替换,如例(3);有的既不能为“N2的”替换,也不能为N2替换,如例(4)。造成种种不同替换的因素有五个,

(一)N1/N2跟N的语义关系;

(二)NI/N2及N的性质;

(三) VP的情况;

(四)社会心理;

(五)句子重音。其中因素

(三)

(四)

(五)对替换的影响只是局部的,而因素

(一)

(二)对替换的影响则是全局的。

徐燕青(1996)分析了“不比”型比较句的语义类型。她认为对“不比”句各种语义的形成产生影响的因素主要有句外的和句内的两个方面。句外因素主要是上下文的提示,而句内因素则包括

(一)“不比”句所包含的心理因素;

(二)“不比”句某种意义的特定的表现形式;

(三)“不比”句本身的某些附加成分;

(四)比较对象和比较结果的性质;

(五)“不比”句所属的类型。进而她将“不比”句的语义类型一共划分为六种:

(一)“不比”句的意思是“A跟B一样X”;

(二)“不比”句的意思是“A跟B一样X,甚至比B更X”;

(三)“不比”句的意思是“A没有/不如B—X”;

(四)“不比”句的意思是“A比B— X”;

(五)“不比”句的意思是“A跟B差不多X”;

(六)“不比”句的意思是“A跟B不一样”或“A不能跟B相比”。她试图通过大量“不比”句的用例,对整个“不比”句系统的实际意义作出尽可能全面的考察,以期得出比较完整客观的结论。

3.语用层面

王媛(2010)对“比”字句的预设进行分析,认为首先, 简单“比”字句通常都有存在预设和事实预设, 这是“比”字句所能触发的最基本的预设。因为“比”的作用是介出比较对象, 即与事。它的这种作用必然会引起相应的存在预设或事实预设。其次, 性质(或程度) 预设不是“比”字句必然引起的预设。简单“比”字句中这类预设的触发受到很多的限制条件:一是比较结果W 要有主观评价性;二是W 和Y(D)的感情色彩不能抵触;三是性质(或程度)预设有双向选择的可能性和交际中的心理倾向性。而“更”类程度副词对性质(或程度)预设的触发则是绝对的,并且是正向的。第三,影响“比”字句预设分析的主要是Y、D、W 的性质和相互之间的关系。

周小兵(1994)对“比”字句否定式的语用也进行了分析。他将“比”字句否定式分为四类:

(一)A+不+比+B+VP;

(二)A+不+比+B+VP+数量;

(三)A+比+B+不+VP;

(四)A+比+B+VP+不+数量。根据分析,他认为

(一)式不是一般的句子否定,而是话语否认,其特点是:A.从功能上看,是用来否认或反驳别人的话语;B.从形式上看,要受语境的限制,很少单独成句,一般用于后续句,不用于始发句。说话人发出

(一)句式时,一般都有一个预设,即:有人认为A比BVP。

(二)式也是话语否认,也有一个预设,但跟

(一)式有三点不同:A.预设和否定话语不同,

(二)式的预设是:照理说A比B•VP•很多,否认的话语是:A比B•VP•很多;B.否定焦点不同;C.两种句式的含义不同。

(三)式与

(一)式也有三点区别:A.预设不同,

(三)式的预设是B不VP;B.否定类型不同;C.句子的蕴涵不同。

(四)式与

(一)式的区别在于:A.预设不同,

(四)式的预设是A比B•VP;B.否定类型不同;C.否定范围不同。可见,句子在语义和语用上的区别,通过不同形式的否定表达出来。

吴福祥(2004)研究了“X不比Y·Z”的语用功能,他认为“X不比Y·Z”是一种反预期结构式,其语用功能是表达反预期的话语信息。反预期体现的是说话人的视点或态度,是语言主观性的表现,因此“X不比Y·Z”本质上是一种表达主观性的结构式。话语中语言成分所传达的信息可以分为“预期信息”、“反预期信息”和“中性信息”三类。“不比”句可以体现三种反预期类型:

(一)与受话人的预期相反,其功能是对受话人持有的某种看法、意见进行否认或辩驳。

(二)与说话者自己的预期相反,说话人原先对某一事态持有某种预期,但后来发现事实与其预期相反。

(三)与特定言语社会共享的预期相反。在此基础上,他讨论了“X不比Y·Z”和“X没有Y·Z”话语功能的差别,他认为“没有”句是对“X比Y·Z”这一差比命题的否定,而“不比”句是对某种预期的否定。

二、对外汉语“比”字句研究现状

“比”字句作为对外汉语教学的一个重要内容一直备受对外汉语教学界关注,随着八十年代对外汉语教学事业的蓬勃发展以及对比分析理论、偏误理论和中介语理论的引入、发展和应用,立足于对外汉语教学的“比”字研究逐渐增加,研究者们运用第二语言习得理论从对比分析、偏误分析、习得顺序及语法点排序等方面对比较句进行了探讨。但相对于现代汉语本体研究说,这类有针对性的研究还比较少。从目前搜集到的资料来看,研究成果主要是对比较句的研究,附带讨论了作为比较句重要句式之一的“比”字句。(乔燕妮,2010)第二语言习得中的对比分析理论、偏误分析理论和中介语理论不仅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对外汉语教学界对“比”字句的研究,同时也是本文重要的理论基础。

三、留学生“比”字句的使用情况

二语习得与母语习得有很大的不同;在二语习得过程中,学习者受母语或目的语负迁移的影响,在目的语使用中经常会出现各种偏误。学习外语的人在使用外语进行交际时,从整体上说,他所使用的形式与所学外语的标准形式之间总有一定的差距,即我们所说的“偏误”。乔燕妮(2010)总结留学生在“比”字句用法上存在的主要问题有这样几类:

1.误加 “比”字句谓语形容词前后常可带表示程度或数量的成分,如“更”、“一些”等。我们知道,“比”字句中的形容词不能受“很”、“非常”等副词修饰。留学生没有这种语感,就会出现Y后加“很、十分、非常”等程度副词。如:他的嗓子比我的十分好。

2.搭配偏误

“比”字句常用形容词作谓语,因为留学生词汇有限,或者是学过的词语没有真正掌握,在考察其“比”字句用例时,我们发现有些句子谓语形容词与比较项搭配不合适。如:他的考试成绩比我想象的更快。

3.误用

有时候留学生在本不需要使用比字句的场合用了比字句,因而造成偏误。如:我觉得对这问题的好解决办法是改变,比现在的交通道路大。这句话不需要使用“比”字句,可以简单地改成“我觉得对这问题的一个好的解决办法就是加宽道路”。

4.语序偏误

“比”字句的基本格式是“N1+比+N2+VP”,但是有的留学生由于受母语或其他语言负迁移的影响,将顺序颠倒,写成“N1+VP+比+N2”格式。如:在我的国家会汉语的人容易找工作比不会汉语的人。

5.“不”字错位

“比” 字句的否定形式有多种。语法学界一般的观点认为,“比”字句的否定形式是在“比”前加“不”。有些留学生在运用时把“不„„”放在“比„„”之后,如:北京的夏天比上海不凉快。

根据陈珺、周小兵(2005)的研究,有关“比”字句语法点的排序为: 1.A比B +形容词:他比我高。

2.A比B +心理动词/能愿动词+宾语:他比我喜欢你。/他比我能吃。 3.A比B +动词+程度补语:他比我跑得快。/他跑得比我快。

4.A比B +动+宾+动+程度补语:他比我唱歌唱得好。/他唱歌比我唱得好。 5.A比B +形容词+精确数量补语:他比我高三厘米。 6.A比B +形容词+模糊数量补语(一些、得多、多了、很多):他比我高一点儿。

7.A比B +提高类动词+数量宾语:今年的产量比去年提高了一倍。 8.A比B +多/少/早/晚+动词+数量补语:他比我早来三分钟。 9.含“更、还、再”的比字句:她妹妹比她更漂亮。 10.没有比⋯⋯更⋯⋯的:没有比他更狡猾的了。 11.不比:他也并不比你能干。

12.比不上:北京的环境比不上上海(那么好)。 13.主语+“一量词+比+一量词+形容词/动词”:这里的天气一天比一天热。 14.A比B还B(名词):你真是比诸葛亮还诸葛亮。

王茂林(2005)从暨南大学华文学院应用语言学实验室收集的“留学生汉语中介语语料库”中选取了大约30万字的材料进行考察,得到“比”字作介词的用例264个。对其进行了偏误分析,发现发现留学生在“比”字句用法上存在的主要问题有这样几类:A.误加(30例);B.搭配偏误(23例);C.误用(13例);D.语序偏误(6例);E.“不比”句偏误(2例);F.其他(4例)。

代雪曦(2006)从北语“HSK动态作文语料库”中提取“比”字句571条,以偏误在句中发生的位置归类,辅之以从形式语法角度对偏误分类。各类型偏误数量和占总数百分比分别为:比较点(17,7.8%);比较项(50,22.8%);比较方式(33,15.1%);结论项(119,54.3%)。

综合二人的研究,从句式角度切入,发现句式5在使用中有过度泛化的现象;句式2出现频率较低。王茂林(2005)认为这与学习者的母语负迁移有很大关系,代雪曦(2006)则进一步提出是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使用“简化原则”,力求简便和“回避策略”造成的。

四、对外汉语“比”字句教学

鲁健骥早在1992年就提出教学上的失误是偏误产生的主要原因之一,并在《偏误分析与对外汉语教学》一文中专门讨论了这一问题。在第二语言教学中,课堂教学是帮助学生学习和掌握目的语的主要场所,是第二语言教学四大环节中的中心环节。而“课堂教学的总的目标,就是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和教材中的具体内容,全面完成教学任务,使学生全面掌握必须掌握的内容。”因此,大纲和教材对于实现课堂教学总目标也是至关重要的,下面我们就将通过考察“比”字句相关内容在大纲中的分布和在教材中的体现,讨论对外汉语“比”字句的课堂教学,并着重对初级阶段的“比”字句教学提出我们的看法。

1.大纲方面

在《对外汉语教学初级阶段教学大纲》(语法大纲部分)、《高等学校外国留学生汉语教学大纲(长期进修)——语法项目表》和《高等学校外国留学生汉语言专业教学大纲》中,“比”字句教学都主要集中在初级阶段部分,各大纲对“比”字句语法点的选择和编排相差不大。在句式

8、

9、10的编排上,句式8在《进修大纲》初级二阶段,而在《专业大纲》中为中级阶段,句式8较为复杂,在认知上有一定难度,因此放在中级阶段更合适。对于句式9和10,陈珺、周小兵(2005)指出,对于涉及到语境因素、语用条件比较复杂的项目,如“不比”、“含‘更、还、再’的“比”字句,不能只考虑形式上的相关性,在初级阶段追求大而全,一并出齐,而应放在较后阶段,等学生积累了一定语感后再出现。”因此我们认为句式10应安排在中级阶段教学。

2.教材方面

《汉语教程》在一课之内安排了“比”字句几乎所有句式,分别为句式

1、

2、

3、

4、

6、7和句式

9、10共八种句式。而《初级汉语课本》则是在四课中安排了句式

1、

3、

5、6和8共五种句式。相比起来,《教程》更重视语法点的系统性,但是对外国人的语法教学台中市系统性,追求大而全,反而会使问题复杂化。而《课本》则简化了语法项目,只选择最基础的形式,更能减轻学习者在初级阶段的负担,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另外,在对语法点的解释上,《课本》减少了许多语法术语,又能把语法点说清楚。

3.教师方面

课堂教学中教师和学生的关系,应该是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中心。作为课堂教学的设计者,教师在学习者的学习过程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课堂教学采取何种模式,讲解具体语法点时采用何种技巧,以及对学生学习策略的引导方面,都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需要处理的问题。对“比”字句的教学过程应该包括:语法点展示、语法点解释和语法点联系三个环节。

语法点的处理上应该深化、细化,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由于只注重形式、忽略语义、语用造成的偏误很多,因此,教学应从意义到形式再到语用。最后,教师应该对偏误进行预测、分析、引导,根据研究成果在教学中加以引导减少偏误的发生。

4.小结

从对大纲和教材的考察来看,“比”字句的教学主要集中在初级阶段。中、高级阶段的相关语法项目很少,有的大纲或教材则干脆没有。在初级阶段,受学习者语言水平的限制,讲解的只是“比”字句最基本的句法形式、语义要求和语用预设。初级阶段的教学内容受到局限,且初级阶段的语法教学的语法量大、集中、重现率低。中级阶段的教学又出现脱节的话,就会导致学习者在运用时出现回生,以致在中级阶段乃至高级阶段还出现一些在初级阶段就有的偏误。因此, “比”字句句式中某些相对复杂的句式如句式

七、八等应放在中级阶段进行讲解。且随着学习者汉语水平的提高,一些基本句式在中级阶段应有复现,并对语义、语用方面进行深入讲解。另外还有一些句式如“X比Y还Y”等具有修辞功能,应放在高级阶段教学。这样可以避免“比”字句的学习在初级阶段后就停滞不前,促进学习者最终习得“比”字句。正确运用“比”字句必须以对语义要求和句法限制的掌握为基础。而如何使语言在日常交际中正确、得体,离不开对语用环境的认识。(代雪曦,2006)

五、结语

对外汉语“比”字句的教学是句法、语义、语用教学相结合的一个过程。三个平面理论不仅在现代汉语本体研究上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在对外汉语教学语法研究中也有其意义和价值。

本文从本体研究、偏误分析和教学建议三个方面对“比”字句对外汉语语法及教学进行了综述和研究,由于本体基础和教学经验还不够丰富,很多都是建立在前人的研究和自己的设想之上,难免有失偏颇。

参考文献:

刘月华《实用现代汉语语法》,商务印书馆,2001年 李临定《现代汉语句型》,商务印书馆,1986年 任海波《现代汉语“比”字句结论项的类型》,《语言教学与研究》,1987年第4期

吕叔湘《中国文法要略》, 商务印书馆,1942年 殷志平《“比”字句浅论》《汉语学习》,1987年第4期 殷志平《X比Y还w的两种功能》,《中国语文》,1995年第2期 马真《“比”字句内比较项的替换规律试探》,1986年《中国语文》第21期徐燕青《“不比”型比较句的语义类型》,《语言教学与研究》,1996年第2期

吴福祥《试说“X不比Y·Z”的语用功能》,《中国语文》,2004年第3期 王媛《“比”字句的预设分析》,《语文学刊》,2010年第11期 周小兵《“比”字句否定式的语用分析》,《语法研究与语法应用》,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1994年

丁声树《现代汉语语法讲话》,商务印书馆,1961年 许国萍《“比”字句研究综述》,《汉语学习》,1996年第6期 鲁健骥《外国人学习汉语的语法偏误分析》,《语言教学与研究》,1994年第1期

代雪曦《对外汉语“比”字句的学与教》,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2006年

刘殉《对外汉语教育学引论》,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2000年 王茂林《留学生“比”字句习得的考察》,《暨南大学华文学院学报》,2005年第3期

陈珺、周小兵《比较句语法项目的选取和排序》,《语言教学与研究》,2005年第2期

乔燕妮《浅析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比”字句》,《文学界(理论版)》,2010年第9期

杨德峰《初级汉语教材语法点确定、编排中存在的问题》,《世界汉语教学》2001年第2期

杨寄洲主编《汉语教程》(第二册上),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1999年8月第一版

鲁健骥主编《初级汉语课本》,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03年2月第一版 国家对外汉语教学领导小组办公室编《高等学校外国留学生汉语教学大纲(长期进修)——语法项目表),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2002年

国家对外汉语教学领导小组办公室编《高等学校外国留学生汉语言专业教学大纲》,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2002年

杨寄洲主编《对外汉语教学初级阶段教学大纲》(一),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1999年

对外汉语比字句教案

比字句 语法理论教学教案

“比”字句教学

把字句语法教学

对外汉语把字句教学

对外汉语语法教学示例

对外汉语教学语法16

对外汉语教学语法习题集

对外汉语教学语法 句子

对外汉语教学语法 短语

《浅析对外汉语“比”字句语法教学.doc》
浅析对外汉语“比”字句语法教学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