倒计时的温馨时光

2020-03-03 06:02:14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倒计时的温馨时光

高考已进入倒计时,火星女每天早上、中午跟我一起吃饭,倒计时的温馨时光。自从与大堆先期寄回、让她爹出钱又出力的行李前后脚进家门后,又开始了8个月前早出晚归的文化生生活。除了吃饭和我在一起,其余时间她不是和书在一起就是和床在一起,没空搭理我。所以共进午(早)餐就成了我们每天的交流时间。作为高三家长,我必须彻底摆正心态,把思想认识统一到高考上,牢记使命:做好后勤,决不添乱。

早餐时,通常我在厨房和闺房往复N次,才把这个“起床特困户”叫起。我声明,本人盗用他人知识产权,因为我觉得火星女才配这个“特困户”荣誉。等她睡眼惺忪地吃完早点火速奔往学校,我才慢慢收拾碗碟,自己打理出门。因此,早上交流内容贫乏,我使用频率最高的字就是“快!”。中午不一样,时间充裕些,吃饭包括歇饭气半小时,午睡半小时,于是火星女利用吃饭半小时,向我兜售从学校、书上、微博……搜来的无数段子,经常被那些奇文轶事逗得哈哈大笑。遗憾幽默细胞太少,有时听到冷笑话后没有及时反应,看她一副痛心疾首恨铁不成钢的表情,心中暗自羞愧。看来做好高三后勤真不是简单的洗衣做饭啊。

今天早上,毫无例外地又是在我的“快”声中起床吃饭,争分抢秒中居然特阳光地例外插播了个段子:“同学讲的。你知道最郁闷的事情是什么吗?就是有天在公交车上捡到200块钱,跟看见我捡钱的那位各分了100块。回家发现,那200块钱是我掉的。”来不及笑了,把她赶出了家门。

今天中午放学进门,手上拿了本《城市》杂志。我孤陋寡闻,第一次与《城市》见面,比一般杂志厚,至少0.6cm。高考生这么紧张还带在手上看,想必可读性强。火星女推荐了一篇文章,80后“港漂”写的。内容是说一个北京人到香港生活,融入当地社会过程中的所见所闻和内心体验。一个制度不同的地区,一个大陆人所感受到的文化、观念的冲撞,在香港这个高度国际化城市所受到的来自其他国家同学老师同仁的各种歧视,并因此带来的困惑,“你们那里没有诚信,腐败,不讲公德;你们侵占了我们就业机会,等等,读后感《倒计时的温馨时光》。 ”文中一段,火星女强力推荐:一个香港小学四年级学生告诉作者学校教《儿童法》(法律名称可能记忆有误),学“我拥有的权利是什么”,这位小学生表示“最喜欢‘玩的权利’,最不喜欢‘被教育的权利’”。等等。

趁火星女没睡,我汇报读后感:这个文章看完,感觉对“蝗虫”(港媒曾有此说)般的大陆“港漂”生活状态描述得较负面。这么厚一本书,可能还有从其他角度来解读“港漂”的吧,没来得及看。比较喜欢《南方人物》杂志,它会用一组来自不同角度的文章把事件尽量说清。希望《城市》也有,这样才会对这件事有一个立体的、相对客观的认识。其次,关于港人对大陆人的排斥,让我想起美国上世纪实施《平权法》后,种族融合带来一系列至今仍然还在延续的社会问题,白人和黑人为了他们所追求的人人生而平等的权力,都付出了沉重的代价,并且还在无怨无悔地付出。谁挡得住历史的脚步呢?大陆人入港,是历史的必然,文化的冲撞谁也避免不了。有了这些思考,是否可以在做“港漂”时更加坦然?是否可以对进港生子更加慎重?

读后感第二点:小学生学习法律,了解自己的权利和义务,并学习以此对事物进行价值判断,我能做什么,我不能做什么,基本的社会规则在学知识的同时就建立起来了,是能动的而不是机械的。这是能力的培养,而不仅仅是知识的数量积累。这才是高明的教育。

无意中又灌输了批判精神。再过2个多月她就18岁了,坚信独立思考是独创江湖的必备精神和能力。

《城市》杂志里介绍了一个国际性世界文化遗产保护志愿者组织,他们在中国组织过第一次营员活动,来自不同国家的20多个年轻的营员,在山西平遥做了几天修复古建筑的体力活,每个志愿者用双手为保护世界文化遗产付出努力,在这个过程中,沐浴理想的光芒,体验劳动的快乐,享受青春的美好,为自己积攒一次特别有价值的人生经历。火星女在网上查了半天相关资料,说要报名参加。我毫不犹豫表示支持,但是在8月份以后。

高考逼近,聊天的机会越来越少,我得好好享受这宝贵的温馨时光。

形容温馨时光的句子

生命倒计时

回家倒计时

新倒计时

中考倒计时

中考倒计时

高考倒计时

两会倒计时

甜美温馨时光超质感新娘手捧花

青春倒计时散文

《倒计时的温馨时光.doc》
倒计时的温馨时光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