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语文9月第二讲教案

2020-03-01 21:14:43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第二讲: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 所谓重要词句是文章结构、内容、写法等方面器关键作用的词语和句子。 内涵:即体味并反复琢磨词语、句子在具体语言环境中产生的临时意义及表达的效果。

临时义是指词语的语境义、引申义、修辞义、指代义。

表达效果是指结合语境分析其在表现中心方面的作用,可以从两个角度入手分析。从表述内容的角度,分析写出了什么内容;从文章结构、情感的角度,看有什么效果。

没有一种给予是理所当然的

○1老人是菲律宾华侨,在海外奋斗半生。几经浮沉,衣锦还乡的他萌生了济世助人、造福梓里的念头。于是,老人分别给家乡几所学校的校长写了信,希望每个校长能提供十来个学生的名单,以便他从中确定人选,作为资助对象。家人嗔怪他的愚昧,既是捐助,何必把程序搞得这样复杂?不如来个快捷方式,干净利落地了却一桩心愿,岂不是更好?老人摇摇头说:“我的血汗钱只给那些配得到它的孩子。”哪些孩子才有资格得到资助?是那些家庭贫困的孩子还是优秀生,抑或是特长生?无人知晓。

②名单很快到了老人手里。老人让家人买来了许多书,分门别类地包装好,准备寄给名单上的孩子。家人面面相相觑:这样微薄的礼物是不是太寒碜了?大家断定书中自有“黄金屋”。可翻来覆去也没有找到夹在书中的纸钞。只在书的第一页看到了老人的亲笔赠言:赠给品学兼优的学生x x x 。落款是老人的住址、姓名、电话和电子邮箱。家人大惑不解,却也不愿忤逆老人的意愿,只好替他一一寄出那些书。

③光阴荏苒,老人常常对着电话发呆,又莫名其妙地唉声叹气。从黄叶凋零到瑞雪飘飞,谁也猜不透老人所为何事。

④家人读懂老人的心,缘于新年前收到的一张很普通的贺卡,上面写着:感谢您给我寄来的书,虽然我不认识您,但我会记着您的。祝您新年快乐!没想到老人竟然兴奋的大呼小叫:“有回音了,有回音了,终于找到了一个可资助的孩子。”家人恍然大悟,他寄出去的书原来是块“试金石”,只有心存感激的人才会有资格得到他的资助。老人说:“土地失去水分滋润会变成沙漠,人心没有感激滋养会变的荒芜。不知感恩的人,注定是个冷漠自私的人;不知关爱别人,纵使给他阳光,日后也不会放射出自身的温暖,也不配得到别人的爱。”

⑤想来也是,没有一种给予是理所当然的,没有什么是必须和应该的;所以,没有一种领受是可以无动于衷、心安理得的,都应心存感激。

选文题目说“没有一种给予是理所当然的”,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你对这句话的认识。

1、理解下面词语在语境中的含义:

黄金屋:黄金屋本指盛满黄金的屋子,在文中指的是纸钞或其他值钱的东西。

试金石:文中的“试金石”的表面意思是试探金子的石头,实际上有寻找懂得感恩、明白没有一种给予是理所应当的孩子的含义,表现了老人的良苦用心和理智做法。

2、理解文中画线句“纵使给他阳光,日后也不会放射出自身的温暖”的含义。 人应心怀感恩,只有心怀感恩的人,才懂得关爱他人,回报社会。

*注意:文中是否定句,结合语境和作者的意图来看,作者是要表达一种肯定的意思,所以应转化成肯定句。

3、选文第7段中说“老人常常对着电话发呆,有莫名奇妙的唉声叹气”请你用一小段话来描绘老人此时的心理活动。

老人可能会想:真希望能有懂得感恩、明白没有一种给予是理所应当的孩子给我打电话啊!难道真的没有吗?

4、选文第5段中“落款是老人的住址、姓名、电话和电子邮箱。”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推动情节发展,为后文的有懂得感恩、明白没有一种给予是理所应当的孩子给老人寄贺卡埋下了伏笔。

【学法交流】:如何理解词语的语境义或指代意义?

理解本义----回归复位--------检索语境------提取整合

词语理解题目的原则: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篇。懂得联系背景和文章中心理解词语。 答题点:本义+语境义+作者的写做意图(即这才词语用在这有什么好处,要结合中心) 换个说法:一般从表层和深层两个角度考虑,表层含义即语境义,深层含义即意图义。

小扇轻摇的时光

丁立梅

暑假了,母亲一直盼望我能回乡下住几天,她知道我打小就喜欢吃一些瓜呀果的,所以每年都少不了要在地里多种一些。待我放暑假的时候,那些瓜呀果的正当时,一个个碧润可爱的在地里躺着,专我回家吃。

天气热,我懒在空调间里怕出来,故回家的行程被一拖再拖。眼看暑假已经过了一半,我还没有回家的意思。母亲首先沉不住气了,打来电话说,你再不回来,那些瓜果都要熟得烂掉了。

再没有懒下去的理由了。于是,带了儿子,冒着大太阳,做了几个小时的车,回到了生我养我的小村庄。

村里的人都是看着我长大的,看见我了,亲切的如同自家的孩子,远远的就笑着递过话来,梅又回来看妈妈啦?我笑着答应。就听他们在背地里说,这孩子孝顺,一点不忘本。心里面霎时涌满羞愧,我其实什么也没做呀,只是偶尔把自己送回来给日夜想念我的母亲看一看,就被村里人夸成孝顺了。

母亲知道我回来了,早早的把瓜摘下来,放在井水里凉着。是我最爱吃的梨瓜和香瓜。又把家里唯一的一台大电扇,搬到我儿子身边,给我儿子吹。

我很贪婪的捧了瓜就啃。母亲在一旁心满意足的看着,一边说,田里面结的多呢,你多呆些日子,保证你天天有瓜吃。我笑一笑,有些口是心非的说:“好。”儿子却在一旁大叫起来:“不行不行,外婆,你家太热了。”

母亲就诧异的问:“有大电扇吹着还热?”

儿子不屑了,说:“大电扇算什么,我家有空调。你看你家连卫生间都没有呢。”

我立即用严厉的眼神制止了儿子,对母亲笑笑:“妈,别听他的,有电扇吹着不热的。”

母亲没再说什么,走进厨房,去给我们忙好吃的去了。

晚饭后,母亲把那台大电扇搬到我房内,有些内疚的说:“让你们热着了,明天你就带孩子回去吧,别让孩子在这里热坏了。”

面。我仰面躺下,对着天空,手上执一把母亲递过来的蒲扇,慢慢摇。虫鸣在四周此起彼伏有个小女孩,手执蒲扇,追着流萤。依稀的,都是儿时的光景呀。

母亲在一旁开心的有一句每一句的说着,重重复复的,都是走过的旧时光。母亲在那些旧时光里沉醉。

月光潋滟,我的心放松似水中柔柔的一根水草,迷糊着就要睡过去了。母亲的话突然在耳边响起:“冬英你还记得不?就是那个跟男人打赌,一顿吃二十个包子的冬英。”当然记得,那个粗眉大眼的女人,干起活来,大男人也及不上她。

她死了。母亲语调忧伤的说,早上还好好的呢,还吃两大碗粥呢。准备到田里除草的,还没走到田里呢,突然倒下就没气了。

人呀,母亲叹一声。人呀,我也叹一声。心里面突然惊醒,这样小扇轻摇,与母亲相守的时光,一生中还能有几回呢?暗地里打算好了,明日,是决计不会去的了,我要在这儿多住几日,好好把握住这小扇轻摇的时光。

1、说说选文标题“小扇轻摇的时光”具体指什么时光?

2、你对选文中加下划线的句子是怎样理解的?

3、选文中加波浪线的句子是什么描写?其表达作用是什么?

4、请简要分析下面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语的表达效果。

我很贪婪地捧了瓜果啃,母亲在一边心满意足地看。 .......

5、选文中叙写冬英这一人物的内容能否删去?为什么?

参考答案:

1.一是指充满天真快乐的童年时光,一是指与母亲相守的美好时光。

2.母亲对“我”执意到外面纳凉去主动陪伴她的举动感到意外和欣喜。

3.景物(环境)描写;交代了人物活动的场景,渲染了农村夏夜安适恬静的气氛烘托出“我”轻松闲适的心情。

4.“贪婪”、“啃”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我”吃瓜时的情态以及对家乡瓜果的喜爱;“心满意足”突出了母亲内心的满足和喜悦。

5.示例一:不能删去;正是这一人物使“我”转变了第二天就回城的想法,引发了“我”对人生苦短的思考,提醒“我”要珍惜与母亲相守的时光。

示例二:可以删去:删去后不影响情节的完整;冬英的故事令人伤感,冲淡了全文营造的美好温馨的氛围。

【学法交流:】 关于环境描写的作用:

环境描写可以:提供背景、渲染()气氛、烘托()的心情(情绪、感情)、奠定()的感情基调、为()作铺垫

散文

别踩疼了雪

朱成玉

(1)我和女儿在焦急地等待着一场雪的降临。

(2)雪,只在女儿的童话和梦境里飘过。我一直这样认为:没有触摸过雪花的女孩,永远

做不了高贵的公主。我领她到雪的故乡来,就是要让她看看雪是怎样把人间装扮成宫殿,把人装扮成天使的。

(3)带女儿来北方,就是为了让她看雪。因为我无法为她描述雪的样子,而-t~x.是那么渴望看到它。

(4)雪开始零星地飘起来,我和女儿激动得手舞足蹈!

(5)它多美啊,轻盈、飘逸、纯洁,让人爱不释手。

(6)女儿伸开手掌,发现,我们的手掌虽可以接住雪花,但雪花却无法随我们的爱意时间停留。它只亭亭玉立了那么—会儿,转眼就消失得无影无踪了。

(7)但女儿并没有收拢她的手掌,她依然执著地积攒着手中的白色花瓣。雪渐渐大了些,女儿小心翼翼地捧着她的雪花,她说把她带回去,在妈妈的坟墓旁边堆一个大大的雪人。

(8)女儿的话触动了我。原来,女儿一直嚷嚷着要来北方看雪,真正的目的还是为了她的妈妈。

(9)我不忍提醒她,我们永远也无法将雪花运到南方去。我总是提醒自己:孩子的心是最纯洁的一片雪地,在他们心灵上经过的时候,一定要小心,再小心,不要弄脏了孩子的世界,不要踩疼了他们的梦想。

(10)女儿没有见过她的妈妈,在她出生的那一刻,她的妈妈便因为难产离开了我们。仿佛一切都有预感一样,在妻子的日记里,我看到了她写给自己未出生的孩子的信。她说:即使有一天她离开了人世,她的魂魄依然围绕在孩子的身边,春天她就是早上第一缕吻着孩子脸颊的阳光,夏天她就是那大树底下的阴凉,秋天她就会变成一朵朵云彩,冬天的时候她就会变成雪花„„

(11)每当女儿问我她的妈妈在哪里的时候,我就会对她说,你妈妈离开这个世界了,但她爱我们。春天的晨光,夏天的绿阴,秋天的云朵,冬天的雪花,这些都是你妈妈变的,她一刻都没有离开我们。女儿记住了我的话。在春天,总是太阳刚一露头就醒了,她说妈妈在唤她起床呢;夏天,她总是习惯把书桌搬到那棵大树底下去做作业;在秋天,她总是趴在窗台上,托腮凝望天上的云。我知道,她那颗小小的心在用她自己的方式怀念着母亲。

(12)可在冬天的时候她找不到与母亲的联系了,因为南方没有雪。

(13)这就是她要来北方看雪的原因啊!

(14)雪花在天空舞蹈!

(15)天空阴暗得仿佛是大地,大地晶莹得仿佛是天空。

(16)夜晚再黑,也压不过雪的白。

(17)第二天清晨,女儿轻轻推开门,小心翼翼地踩出了一行小脚印。她对我说:“爸爸,顺着我的脚印走,别踩疼了雪。”

(18)那一刻,我看到的世界全都是洁白的,包括人的心灵。

(选自《今日教育·读写舫》2008.2)

13.阅读全文,说出女儿要来北方看雪的原因。(4分)

14.第⑦段加横线的句子在文章结构上有什么作用?

15.品味语言(7分)

(1)揣摩下面句中加点的词,说说它的表达效果。

①孩子的心灵是最纯洁的一片雪地,在他们心灵上经过的时候,一定要小心、小心,不要弄脏了孩子的世界,不要踩疼了他们的梦想。 ..

②爸爸,顺着我的脚印走,别踩疼了雪。 ..

(2)第(16)段划线的句子,有什么深刻含义?

夜晚再黑,也压不过雪的白。

16.联系全文,说说“雪”在文中有什么象征意义?

17.文中第@段有妈妈写给女儿的一封信。在“5· 12’’汶川大地震中,也有一位母亲给孩子留下了短信。这位母亲双膝跪地、双手撑地,用脊梁为她三四个月大的孩子挡住了垮塌的房屋。在离世前她用手机给孩子留下短信:“亲爱的宝贝,如你能活着,一定要记住我爱你。”读了这两位母亲的信,你有什么感受?请联系实际作答。(50字左右)(4分)

答案:

13.(共4分)在女儿心中,雪花是妈妈变成的,通过看雪找到与妈妈的联系,以此怀念妈妈。(意合即可)

14.(共3分)引出下文(或“承上启下”,1分),由“看雪”的描绘转入对妈妈的回忆(如答成“爱雪原因的记述”也可)(2分)。或:为后文写她妈妈离世(2分)作铺垫(1分)。

15.(共7分)(1)(4分)①变抽象为具体(答成“形象生动”也可,1分)表现出父亲对女儿梦想的呵护,对女儿的爱(1分);②用拟人的手法赋予雪以生命,表达出女儿对母亲的爱,展示出女儿纯洁的心灵(2分,三点答到一点给1分,答到两点即给满分)。(意合即可)

(2)(3分)人生有再大的不幸(或“困难”、“磨难”,扣“夜黑”。1分),只要我们拥有纯洁的心灵(扣“雪白”。1分),我们就能乐观面对,就能战胜不幸(扣住“压”。1分)(意合即可)

16.(共4分)①象征母亲美好的形象②象征纯洁的心灵。(每点2分)

17.(共4分)评分意见:联系两位母亲的信来谈,话题不偏离母爱(1分);有具体感受(1分);联系实际(1分);语言表述通顺,字数符合要求(1分)。意合即可。

示例:两位母亲的信,让我认识到母爱的伟大。想到妈妈平时对我的付出,我要说:“妈妈,我爱您!

初一语文教案

第二学期初一语文教学计划

初一语文第二学期工作计划

初一第二单元语文测试卷

第二学期初一语文工作总结

国培语文第二讲

初一语文《蝉》教案

初一语文《猫》教案

初一语文《春》教案

初一的语文教案

《初一语文9月第二讲教案.doc》
初一语文9月第二讲教案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