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语文课堂教学 全面实施素质教育

2020-03-01 17:46:19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改革语文课堂教学,全面实施素质教育

平顶山市汝州市四高杨小环

电话:13781828860邮箱:yangxiaohuan2000@sohu.com

【摘 要】:推行教育改革,实施素质教育,是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总趋势,是历史赋予我们每个教育工作者的光荣使命。青少年学生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而高中阶段又是他们步入社会的准备期,因此,实行素质教育,改革语文教学,教师应转变观念,革新教学手段,优化课堂教学,挖掘教材的德育功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潜能,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使学生在主动学习中实现有个性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改革语文课堂教学素质教育

推行教育改革,实施素质教育,是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总趋势,是历史赋予我们每个教育工作者的光荣使命。传统的语文教学往往重教轻学,重书轻人,教师在课堂上尽管“诲人不倦”,而学生却很难做到“学而不厌”,使鲜活的语文课变得索然无味。因此,语文课堂教学应从应试教育的桎梏中解脱出来,迅速向素质教育接轨,使学生从繁重的课业负担中解放出来,使之回归自然,回归人文,回归灵性。那么如何改革语文课堂教学,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呢?

一、教师要转变观念,创造融洽的课堂气氛

在全面推进高中新课改的今天,教师首要的是转变观念,进行有效教学,而课堂教学是有效教学的主渠道、主阵地。教学实践表明:创设良好的课堂氛围是实施素质教育、进行有效教学的重要条件。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成功的教学依赖于一种文诚的理解和信任的师生关系,依赖一种和谐安全的课堂气氛。”改革课堂教学,就要营造一种民主和谐、生动活泼、愉快宽松的教学氛围。因为只有在民主、轻松的课堂气氛里,学生才能独立的探索、大胆的发表见解,并在这个基础上自主探究和自由创造,任何压服、抑制、独断,都将窒息学生探究的欲望和创造的萌芽,这就要求师生间形成民主化的师生关系。教师要充分运用“亲其师而信其道”的心理效应,强化师爱的作用,把真爱带进课堂,把春风带 1

进课堂,把爱的目光投给每一位学生,把和蔼的微笑洒向每一位学生,把尊重的话语送给每一位学生,让自己的真爱充满整个教学的课堂,以此营造出一种宽松和谐、相互依赖的教学氛围。同时,教师要尊重学生,听取学生意见,虚心向学生学习,要把教学看成是自己与学生平等相处、互相协助、共同努力、共同探索的过程,尊重、信任学生,给学生自尊、自信,与学生建立起一种平等、民主、亲切、和谐的关系,使学生身心处于最佳活跃状态,心情舒畅的投入课堂,勇于探索,勇于思考,勇于创造。总之,教师和谐的态度、亲切的语言会消除学生害怕失败的心理障碍,使学生情绪高涨,思维活跃,学习积极主动,自始至终保持心旷神怡的心境和浓厚的兴趣,进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乐作舟”的最佳境界。

二、革新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的改变带来了教学手段的革新,伴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和运用,教师在新教材的使用中突破了“一支粉笔、一本书”的传统教学手段,大胆地在课堂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技术,丰富了课堂教学。多媒体技术集图文、声、像于一体,是课堂教学更为直观化、形象化的教学手段,为课堂教学创造了更富表现力、更具真实感的教学环境。对语文教学而言,多媒体可以使语言文字所描绘的内容变成形声结合的画面或动画,达到创设教学情景,渲染课堂教学气氛,从而能迅速地引起学习者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习最好的刺激是对所学教材兴趣”,即便是单调的文言文教学,也可以制作多媒体课件,以各种形式出现,配以音乐和动画,使学习者能保持很高的学习兴趣,寓教于乐,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从而激活学生的思维。因此,教师要充分挖掘教材中的有趣因素和艺术魅力,运用多媒体等现代教育技术表现手段多样化的特点,充分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使这种兴趣维持在整个教学活动的始终。

我们设计的多媒体课件,力图通过形象生动的画面、效果逼真的声响,给学生以多种的感官刺激,激起学生对所学课文的“兴奋点”,达到“课伊始,趣亦生;课进行,趣渐浓;课结束,趣犹存”的境界。例如,学习《林黛玉进贾府》课文时,可以先让学生观看电视剧《红楼梦》的片断,直接刺激学生的感官以加快学生的感知和理解的进程,增强学生的理解和接受。反之,如果仅采用传统的提问、讲解方法,不够具体、形象,方法简单、枯燥,学生不易理解,失去兴趣。又如

学习《边城》时,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一些湘西风土人情的片段和有关《边城》、沈从文的图片,让同学们感知古老边城淳朴的民风和美丽神奇的自然美景,走进作者构建的善与美的理想世界,体会人性之美。总之,教师要充分发挥这些现代化教育资源的优势,多培养学生在动脑动手动口学习知识的同时,也亲自动手参与学习活动,这样才能把知识学透、学活,才能增长才干,发展潜能。

三、优化课堂教学,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

自主探究是新课程提出的新的教育理念,学生在学习中,积极进行自主探究,会从中得到创造和成功的快乐。高中学生已具有一定的阅读表达能力和知识文化积累,具备了发展探究能力的基础,因此,蕴含着深厚的文化智慧和人文精神的语文课程,更应当积极发展学生的探究能力,把语文学习的过程变为学生主动探究的过程。教师应转变观念,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变为学生学习的参与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把教学看成学生通过探究性活动主动建构学习的过程,树立以活动促发展的教学观念和以学生为本的思想,把学生推向主动学习、自觉学习的地位,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注重培养学生自觉、自律能力和创新精神,使学生养成大胆质疑的习惯。积极引导学生提出自己的疑问,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发言,让学生在探究中寻找答案。另外,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方法,善于指导学生从习惯性思维模式中跳出来,打破思维定势,试着进行反向思维,引导学生用批判的眼光看事物,从中发现问题,让学生去发现和探究疑难,突破疑难,使学生在思维的发散中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例如,在讲郑愁予的诗《错误》时,我一改以往带领学生赏析诗歌的模式,让学生成为探究学习的主人。让学生查找资料,结合以前所学,对郑愁予的诗与中国古典诗词的渊源关系做了深入的探究。又如在教《荷塘月色》时,文章起笔就写:“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多年来,教师总是习以为常地把“不宁静”的原因完全归于当时的时局动荡,且反复使学生熟悉这一点。但是我们可以利用网络查找有关朱自清当时生活状况的资料,让学生对文章进行新的探索。这样学生就会发现当时朱自清父子因家庭事务而关系紧张,为了缓和这种紧张关系,朱自清屡屡写信回家,然而父亲一直没回信,所以朱自清心里颇不宁静。这样学生通过自己的探索可得知:家事和国事是使朱自清心里颇不宁静的双重原因。这样教学的过程不再是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过程,而是学生主动探究、发展创造的过程。

四、挖掘教材的德育功能,提高学生的思想素质

育人先育德,德育工作在教学工作中有极其重要的地位。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的教学大纲中明确指出:“语文学科对于提高学生的思想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具有重要的意义。”作为语文教育工作者,应发挥语言文字的功能,在高中语文课堂中,对高中生进行一些恰如其分的德育渗透,对于提高他们的道德水平和完善他们的人格,以便将来更好地参加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必将产生重要而深远的影响。

首先要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爱国主义是我们民族的优良传统,是推动祖国历史前进的伟大力量。在语文教材中有很多描绘和赞美祖国山河壮丽的课文和介绍我国灿烂的文化成就的文章,通过这些课文,可使学生感受到祖国河山的壮丽与可爱,认识到祖国古代文化的灿烂辉煌,从而自然而然地产生热爱祖国的情感。同时,教师通过对语文课中优秀人物事例的讲授,可给学生树立爱国的楷模,启发学生的爱国情操,增强学生的爱国热情。

其次培养学生健康的人格。语文教材的字里行间无不流淌着浓浓的鲜活的民族文化的血液,引导学生阅读它们,就是让学生穿越时空,和圣者、智者对话,和先驱者、跋涉者交流,感受伟大的心灵、深邃的思想、超凡的智慧和创造的力量。学生在学习语文过程中,既感受、体验到语言文字表情达意的表现力、生命力,又受到优秀文化的熏陶,有利于开阔视野,提高审美情趣和精神品格,形成奋发向上的人生态度。

最后渗透审美教育。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应着力体现审美功能,把美育贯穿在整个语文教学过程中。语文教材中的文学作品,用优美的语言为学生塑造一系列美的形象和意境。如黄山的秀美,西湖的艳丽,长江三峡的雄奇险峻,荷塘月色的恬静淡雅,处处显示出大自然的迷人景色。此外,“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的婉约缠绵,“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的豪迈奔放,无不充满震慑人心的艺术魅力。课堂上,教师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根据美的特点,捕捉形象进行分析,运用生动优美的语言向学生描绘作品的生动画面,帮助学生打开心灵的窗户,在作品所描绘的形象与学生思维之间架起一座桥梁,使他们感知美,热爱美,使学生心有所愿,情有所动,从而更加热爱美,向往美,追求美。总之,语文学科是智育与德育的统一,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应立足于语文学科教

学的探索,充分发挥学科优势,挖掘教材的德育因素,在教学中渗透,把思想情感教育贯穿于语文知识传授和听、说、读、写训练过程中,将更多的学生培养成品学兼优、具有健康人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实施《语文课程标准》,落实素质教育,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必须改革课堂教学。因此,教师应抓住课堂教学,创设良好的整体氛围,设计出多姿多彩的教学模式,用科学的教学方法去发展学生的个性,使每位学生的聪明才智得以充分发挥,个性和特长得以最佳发展,各方面素质达到最优水平,这样的教育才是成功的教育。

参考书目:

《高中新课程教师角色转变细节》,缪水娟主编,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现代教育技术学:理论与实践》,袁晓斌著,安徽人民出版社

《高中新课程的理论与实践》,刘永康、李华平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语文教育学》,刘永康,高等教育出版社。

《语文教育的心理学原理(语文教育新论)》,韩雪屏,上海教育出版社。

《感悟素质教育》,张仁贤,天津教育出版社

推进高中课程改革,全面实施素质教育

全面实施素质教育

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全面实施素质教育

深化农村教育综合改革全面实施素质教育

为了全面实施素质教育

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规定

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之我见

积极推进新课程改革 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要点

水边小学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总结

积极创新管理机制 全面实施素质教育

《改革语文课堂教学 全面实施素质教育.doc》
改革语文课堂教学 全面实施素质教育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