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现状及发展思路

2020-03-03 14:12:41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现状及发展思路

作者 王勇

学院材料学院专业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学号109091010

3英文篇名 Current Situation and Development Concepts of Rural Economy in China

关键词 农村经济; 发展; 现状; 问题; 制约因素; 思路

摘要 农村经济发展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基础,是提高国民经济水平的前提条件。根据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现状,分析目前农村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制约因素,提出新时期完善农村经济发展的切实可行的发展思路

英文摘要 The development of rural economy is the basis of the entire economy and the precondition of increasing the national economy level.The paper analyzed the existing problems and restrictive factors of developing of rural economy based on the current conditions, and put forward the development concepts to develop it in the new period.引言

近年来.随着改革开放的深人,我国社会经济取得长足发展.城乡面貌发生巨大变化,人民生活得到显著改善。但是,在迅速发展的同时,城乡差距也在不断扩大.农村发展问题已成为制约我国社会经济持续稳定和健康发展的“瓶颈”。亟待解决。因此,探索新时期我国农村发展的思路和方法十分重要。

1 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现状

我国的改革是从农村开始的.农村的改革又是从农业开始的。近年来,我国农业和农村发生了巨大变化。也面临着许多问题和矛盾,有些还相当严峻。准确把握这些问题和矛盾.有利于在新阶段对我国农业和农村发展做出科学抉择。

1.1农产品品质较差

目前,农村经济发展中存在的普遍问题是,农产品供给由过去长期、全面的短缺转为结构性、地区性和阶段性的过剩I”。我国农产品虽然在产量上呈大幅度增长趋势,但产品质量长期处于低下水平,导致产品积压。造成这种现象一是由于人均资源匮乏。人多地少.人均资源匮乏始终是困绕我国农业发展的重要因素。我国是一个资源短缺的围家,特别是耕地和水资源极度短缺.要想在这种有限的资源空间中生产出越来越多、越来越优的农产品,就不得不提高农业技术成本。以使农业生产达到预期目标。二是由于农业科技发展水平滞后。长期以来,我国一直追求农产品产量最大化的技术模式,虽然这种模式随着社会发展进行了

一定的调节。但仍难以满足市场需求。在中国市场国际化的形势下。必须提高农产品的品质和农业竞力.而目前我国农业科技投资相对不足,己成为影响农业技术进步制约素。随着国内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需求结构的变化以及国际市场农产品市场准入条件的提高。再继续追求过去那种农产品产量最大化的生产方式,就会难以适应市场和经济发展的需要。此时,选择新的农业发展方式势在必行。

1.2农村劳动力过剩

我国的劳动力众多.剩余劳动力大都集中在农业和其他传统产业部门。当前我国经济

发展最大的问题是劳动力就业问题。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的劳动力结构出现了很大的变化。从1990年开始,我国劳动力结构中.传统部门的劳动力人数开始出现持续下降。我国农业劳动力数量在1991年达到历史最高水平,此后便开始下降121。近年来,由于一些城乡企业不景气,市场需求量降低,农业劳动力回流有所上升。但从总体上看.我国已经开始出现劳动力供给持续减少

的趋势。虽然我国劳动力就业结构发生了转折性变化.但由于我国劳动力基数较大.农村劳动力就业问题依然严峻,尤其是近年来农业和非农业领域出现的资本、技术密集化趋势使这一矛盾更加突出。

1.3农民收入偏低

农民收入水平偏低。是由多种因素共同作用形成的。从农村本身来看.农业劳动生产率低、非农产业发展不足、农村剩余劳动力较多、农民素质偏低、进城就业数量少等都是重要因素【习;从外部看,农民负担沉重、农村对城市贸易条件恶化也是重要因素。随着社会进步和农村经济发展,农民收入有了一定幅度的提高。但由于农业生产成本逐渐上升,农产品价格不断下跌,农业收入增长缓慢。另外,我国的农业发展越来越趋向资本和技术密集。减少了劳动力的投入。而增

加了农业生产成本,这就相对减少了农民收入。在现阶段.虽然农业物耗率的增长慢于农业总产出的增长。但我国农户有一半左右仍处于自给自足状态,不出售或很少出售土地产出品,物耗率的上升使这些农户的纯收人绝对额减少。

1.4农村生产性投资不足

农村投资的问题除了资金的限制外.还受到投资动力不足、投资“技术”条件差和投资引诱不足的约束。农民缺乏生存和竞争的压力,单门独户抗风险能力低下。使得农民通过投资来改善生活和生产条件的动力不足。目前,农村地区的交通、通讯、市场条件和新技术的获得及掌握能力均较差,一些地方政府机构办事效率低。官僚主义、腐败现象严重,这都使农村投资者投资欲望降低。

2 新时期我国农村发展思路

我国农村改革已有20多年的历史.但某些重大改革尚未取得实质性突破,体制性矛盾未

从根本上解决。工业化的迅速发展,并没有使城市化以及农村现代化同步发展,城乡矛盾日益突出。因此,若想缩短城乡差距,既不能依靠增产和提价,也不能仅仅局限于农业、农村经济本身,必须以农民增收为出发点,加快解决城乡经济结构的突出矛盾。加快农村的整体配套改革。新时期农村经济的发展可以从以下几点出发。

2.1 切实提高农民收入

农民收人问题一直是国家进行农村经济建设的首要问题。虽然目前农民收入有所增长,国家也制定了很多对农民有利的政策法规。但城乡收入的差距依_然在扩大。因此,若想发展农村经济必须首先解决农民负担沉重问题,注意做好以下工作:一是改革农村税费,实现农民负担规范化。坚决杜绝不合理收费;二是反腐倡廉.精简机构。减低乡村行政费用;三是公正执法,尊重农民的人格尊严,使农民充分行使民主权力。此外。还要改善农产品贸易中的不合理政策,提高农民的劳动积极性,从而加快农村建设步伐。

2.2调整农村产业结构

随着市场国际化和贸易自由化的不断扩大.我国农业必须按照比较优势原则参与国际分工,在世界范围内进行农业资源重组和优化配置。由此可见,新一轮农村产业结村的调整应包括农产品品种品质结构、农业生产结构、农村产业结构和农业区域结构。要通盘考虑数量与质量、生产与加工、营运与销售,多层面、多环节、全面性进行调整14]。首先,农业产品结构和区域结构调整应以国内国际两种资源和两个市场为基础;其次。要以市场为导向。以比较优势的产品为依据,生产市场需要的产品,同时还要优化品种和品质,提高农产品质量.争取更广阔的市场:再次,要创新农业组织制度.以农业市场规模弥补生产规模的不足,实现农业产业化经营.开发农产品生产和加工的新技术。提高生产率.降低成本。

2.3建设并完善农村技术市场

技术市场是我国农村的薄弱环节。由于一些地区比较闭塞,人口素质偏低,导致农村技术匮乏,严重阻碍了农村经济的发展。为了提高农村经济发展速度,必须建立和完善农村技术市场151。可与一些大专院校建立联合培养基地.外请一些专家进行定期指导培训,并以讲座等方式提高业户的技术水平,以提高农村技术市场的科技含量。在进行硬件改善的同时,还要进行软件改造,完善技术市场配套法规,建立技术市场资金支撑体系,发挥网络优势。开拓网络技术市场。

2.4积极发展第三产业

整合旅游资源,实行多元化开发,建设特色旅游强县。同时,把房地产业作为重要财源补充的机遇性、策略性产业来抓,把加强商贸流通体系建设作为发展新兴服务业的着力点来抓,初步形成起点高、收益快的第三产业发展格局。

2.5有效转变政府职能

发展经济.要根据外在环境的变化及时有效地转变政府职能。政府职能转变问题,就

是政府自身制度创新的问题。如果政府能够根据外在经济社会运行的变化而及时进行自身制度创新,调整职能,转变职能,就会对经济发展起促进作用;反之,则起阻碍作用。因此,

政府应尊重和维护市场的效率,转变观念,树立“管理就是服务”的新观念,对农户、乡镇企业等微观经济行为主体多给予(提供优质服务)、少索取(减少乱收费),为有效转变政府职能、进一步深化政府机构改革、理顺政府与群众的关系提供条件。

2.6加强生态环境保护

要处理好生态保护与工业发展之间的关系。农村生态环境比较脆弱.保护生态环境是

可持续发展的根本,是发展工业的前提和基础。农村地区工业发展决不能走“先发展、后治理”的老路.而要坚持环境兴县,发展生态工业。拒绝污染环境的项目,改善投资环境,加快新型丁业化发展.使经济发展与生态建设互动双赢.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与可持续发展。

3我国农产品国际贸易发展对策

在人民币升值压力仍将持续、国家出口退税政策大幅度调整、原材料价格不断上涨、

美国次货危机对我国出口影响进一步加剧、围外对农产品进口质量标准要求不断提高的新情况下,对加强农产品出口工作提比如下建议。

3.1重点加强农产品出口基地建设。规范出口企业与目标市场和农户之问的合作关系,提高农产品质量.提高出口企业和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建议2008—2010年.每年设立省级农产品出口示范基地建设资金,并纳入财政预算,对省级农产品出口示范基地给予政策性扶持。

3.2加强农产品出口中介组织建设。充分发挥辽宁省贸促会农业行业支会和辽宁省农业国际交流协会等行业协会组织作用,加快组建由出口企业、农民和社会物流企业参加的农产品出口合作社,实现生产基地化、规模化、专业化和营销市场化,建立完备的质量标准体系和可追溯体系。扩大市场占有率,提高应对国际绿色贸易壁垒的能力,把农产品贸易做大做强。

3.3设立境外展洽谈活动专项资金。组织和引导农事企业参加境内外展洽会等经贸活动。宣传辽宁农产品.吸引合作伙伴。强化企业招商引资对外合作力度.推动外向型农业发展。

3.4开展国际贸易相关知识培训。提高全国各级农业部门和农事企业开展对外交流与合作的政策水平和综合素质,以适应国际贸易要求,推动农业对外开放工作。政府对相关知识培训应给予资金扶持。

4 结语

农村经济发展是我园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层次.在国民经济中处于基础性地位。

没有农村经济的现代化.就不可能有我国国民经济的现代化。今后,我国需要继续加大农村经济建设力度,搞好产业结构调整.重点向现代农业转型,发展现代服务业。通过政府领导和政策扶持,按照各地的发展方向因地制宜发展特色农业,建立农业中心,提高农业人口素质并提高就业率,从而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参考文献】

[1] 余华.新时期我国农村发展问题的思考[D]安徽大学, 2003

[2] 魏下海.新农村建设中人力资源开发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 2007 .[3] 孙敏荣.农村经济发展主要制约因素浅析[j].现代农业,2004(i2):37—38.51.

[4] 孙良媛.新世纪中国农村经济发展:挑战、机遇与出路——。新世纪中国农村经济发展” 术研讨会综述[j].农业经济问题,2002(5):48-51.

浅析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

我国企业文化建设的现状及发展思路

我国农业信息化的现状及发展思路

我国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现状及未来

宿州农村社区建设现状及发展思路

毕业论文:浅谈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

农业机械化发展现状及思路

我国经济发展的现状及预测

**农村发展思路

浅谈我国农村体育产业的现状及发展

《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现状及发展思路.doc》
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现状及发展思路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