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了 教案

2020-03-02 11:40:37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别了,不列巅尼亚》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我们生活的世界,每天都在发生着新鲜而奇特的变化。翻开报纸,打开电视,登陆网站,新闻给我们打开一扇了解世界风云、观察社会变化的窗口。报纸、广播等媒体是传播信息、反映世界的窗口,而新闻、通讯是传播信息反映社会变化的常用形式。索取信息,了解世界,是我们每个人生活以及生存发展的需要。因此,把握新闻和通讯的特点,可以帮助我们提高阅读报刊的能力,使我们更快、更好地获取信息,了解世界。本单元四篇课文为学生提供了一个了解新闻、通迅特点的平台,有利于他们今后更好去索取信息,了解世界。同时,新闻的语言准确鲜明简洁,也是培养学生学习和运用语言的好素材。《别了,不列颠尼亚》一文以独特的视角、敏锐的观察、新颖的立意,详细的描述了中英双方在香港举行交接仪式,记录了香港回归这一重大历史事件。作者以时间闪回的方式组织材料,注意细节的交代与气氛的烘托,用词准确、生动形象。

二、学情分析:

本文所涉及到的历史背景比较多,学生了解不多,这使他们不易体会出文中所蕴涵的强烈民族自豪感,需要引导学生从文本的语言出发,去揣摩体会重点词句,进而体会作者为祖国逐步的完整、统一而自豪的情感。

三、教学目标设计:

1、知识与能力:引导学生探究本篇通讯准确、生动形象的语言特点。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了解新闻时代背景,阅读文本揣摩作者的思想情感。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了解香港回归这一重大历史事件,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仔细体会中英双方的交接仪式及作者的所用的语言,教育学生莫忘国耻,积极进取。

四、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体会本文用词准确、生动形象的特点,品味文中蕴含的丰富感情。

难点:理解文中重点语句的深刻含义。

五、教学方法:速读、品读、感悟、讨论。

六、课时:一课时

七、媒体使用:多媒体课件

七、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

1、听《东方之珠》

2、播放香港回归经典时刻的视频并提问:

(1)看到香港回归祖国一刻时你们的心情如何?

(2)1997年7月1 日,这天值得所有炎黄子孙高兴的日子,香港回归,这是一个令所有华夏子孙开颜的瞬间。作为记者,你该怎样去报道这样的事实呢?

(二)知识积累

回顾有关“新闻”这种文学体裁的知识

1、新闻的定义

2、新闻的分类

3、新闻的特征

4、新闻的六要素

5、新闻的构成部分

(三)速度课文,整体感知

1、结合原文内容解释题目的含义

明确:“别了,„不列颠尼亚‟”表面的意思是告别了接载查尔斯王子和离任港督彭定康回国的英国皇家游轮“不列颠尼亚”号,实际的意思是英国对香港长达一个半世纪的殖民统治宣告结束了,香港重新回到祖国的怀抱中。

“别了”,用拟人手法,委婉中略含嘲讽的口吻,另外还是主谓倒装,起了如初强调的作用,表明英国在香港统治的结束,香港重新回到祖国的怀抱。

2、本文正文由的那几个部分组成,加以概括: 明确:导语:香港末任港督离开香港 主体:4时30分:末代港督降旗仪式 6时15分:英国告别仪式

7时45分:英国举行第二次降旗仪式

附板书设计

0时左右:香港交接仪式上的易帜

0时40分:“不列颠尼亚”号离开香港 背景:港督府变迁

结尾:从海上来,又从海上去

(四)局部探讨,品味语言

1、齐读导语,掌握语言的精确性、体会情感

2、品味主题部分蕴含深厚感情,非常耐人寻味的句子。(合作学习)

(1) 随着末代港督的离去,这座古典风格的白色建筑特成为历史的陈迹。

明确: 这句话表面上说的是港督的建筑,实际上是在告诉人们,香港已经回归祖,末代港督已经离去,中国人民一段屈辱的历史已经永远地成为过去

(2)一百五十六年前,一个叫爱德华·贝尔彻的英国舰长带领士兵占领了港岛,在这里升起了英国国旗;今天,另一名英国海军士兵在“威尔士亲王”军营旁的这个地方降下了米字旗。

明确: 这句话平实的语言,对比的鲜明,其中之一饱含了中国人民对长达一个半世纪的殖民统治结束的欣喜之情。

(3)在1997年6月30日的最后一分钟,米字旗在香港最后一次降下,英国对香港长达一个半世纪的统治宣告终结。

[明确]国旗是一个国家的象征,英国米字旗的降下,代表着英国殖民统治的结束。含蓄地表达了一种祖国恢复对香港行驶主权时的庄严而喜悦的心情。

(4) 从1841年1月23日英国远征军第一次将米字旗插上海岛,至1997年7月1日五星红旗在香港升起,一共过去了一百五十六年五个月零四天。

[明确]对中国人民来说,英国在香港进行殖民统治的这段历史是刻骨铭心的,是不应该忘记的。中国人民经过了漫长的等待,终于迎来了香港回归祖国的一天。作者心中,人民心中,都是感情澎湃。这种感情,通过精确地记录英国统治香港的时间来表现,语言含蓄,很有分寸 。

(五)对比手法

文中多处运用了恰当的对比,是怎样表现出来的?

1、但这一次不同:永远都不会有另一面港督从这里升起。

运用对比,强调了这次升旗是具有标志意义的最后一次,象征着英国殖民者在香港的终结。

2、停泊在港湾中的皇家游轮“不列颠尼亚”号和邻近大厦上悬挂的巨幅紫荆图案,恰好构成这个“日落仪式”的背景。

“不列颠尼亚”号和巨幅紫荆花图案构成形成鲜明对比,说明英国在香港的统治即将结束,而作为特别行政区象征的紫荆花图案将在香港上空冉冉升起,香港即将回到祖国的怀抱。

3、大英帝国从海上来,又从海上去。

短短的十三个字,运用对比手法,包含这无穷的意蕴:当年从海上耀武扬威地来,今天黯然地从海上离去。胜利的自豪之情,溢于言表。

(六)

背景

这篇特写在报道新闻事实时,还适当的运用一些背景材料。请找出来(在哪些段落里),体会它们在文章中的作用

明确:

4、

7、11地然段。

背景中有历史事件回顾,港督府的修建,英国统治香港的天数,英国米字旗和港督旗的升降等,都有准确的记载,虽然只写了一天中发生的事件,但有很大的历史跨度,容量非常大,使人在丰富的知识中感受到深厚的历史内涵。

(七)结束

1、结束语

2、看幻灯片,听歌曲,创设情景,体会情感

(八)作业布置

写一则校园消息,要求简明报道事实

(九)教学后记

教案:别了不列颠尼亚

《别了,“不列颠尼亚”》教案

别了语文课(二)教案

别了,不列颠尼亚教案

别了,不列颠尼亚教案

别了,“不列颠尼亚”教案

《别了,不列颠尼亚》教案

《永别了,袜子》教案

别了_不列颠尼亚教案

《永别了,袜子》教案

《别了 教案.doc》
别了  教案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