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案翻译重点句子

2020-03-02 15:21:15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岳阳楼记》

1. 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到了第二年,政事顺利,百姓和乐,各种荒废了的事业都兴办起来了。 2.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

我看那巴陵郡的美好景色,全在洞庭一湖。 3.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

这是岳阳楼的雄伟景象,前人的记述(已经)很详尽了。 4.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看了自然景物而触发的感情,大概会有不同吧?

5.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馋畏讥,满目潇然,感极而悲者矣。

(这时)登上这座楼啊,就会产生被贬离京、怀念家乡、担心诽谤、害怕讥讽的情怀,(会觉得)满眼萧条景象,感慨到极点而悲伤了啊。 6.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

我曾经探求过古代品德高尚的人们的心思,或许不同于(以上)这两种心情,为什么呢? 7.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不因外物(好坏)和自己(得失)而或喜或悲。 8.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处在高高的庙堂上(在朝廷上做官),则为平民百姓忧虑;处在荒远的江湖中(不在朝廷上做官),则替君主担忧。

9.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

这样(他们)进朝为官也忧虑,退居江湖为民也忧虑。那么什么时候才快乐呢? 10.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在天下人忧之前先忧,在天下人乐之后才乐。 11.微斯人,吾谁与归?

(如果)没有这样的人,我同谁一道呢?

《送东阳马生序》

1.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家里穷,没有办法得到书,就经常向有书的人家去借,亲手用笔抄写,计算着约定的日子按期归还。

2.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

天气特别冷的时候,砚池里的墨水结成坚冰,手指不能屈伸,也不敢放松(抄书这件事)。 3.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因此,人家多愿意把书借给我,我于是能够看到各种各样的书。 4.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又担心没有与大师、名人交往。曾经跑到百里以外捧着经书向同乡有道德学问的前辈请教。 5.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

前辈德高望重,向他求教的学生挤满了屋子,他从不曾把言辞放委婉些,把脸色放温和些。 6.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

我站在旁边侍候着,提出疑难,询问道理,弯下身子,侧着耳朵请教。 7.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

住在客舍里,每天只吃两顿饭,没有新鲜肥美的东西可以享受。 8.余则緼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

我却穿着破棉袄,旧衣衫,生活在他们当中,一点不羡慕他们, 9.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因为心中有足以快乐的事,不觉得吃的穿的不如人。

《醉翁亭记》

1. 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远远看去树木茂盛、幽深秀丽的,是琅琊山啊。

2.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

沿着山路走六七里,渐渐地听到潺潺的水声,(又看到一股水流)从两个山间飞淌下来的,是酿泉啊。

3.山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山势回环,道路弯转,有一个亭子四角翘起像鸟张开翅膀一样座落在泉水边的,是醉翁亭啊。

4.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醉翁的心意(情趣)不在酒上,而在山光水色中啊。 5.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欣赏山水的乐趣,领会在心里,寄托在喝酒上。 6.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早晨上山,傍晚返回,四季的景色不同,而那快乐也是无穷无尽的。 7.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脸色苍老、头发花白,醉醺醺地坐在众人中间,这是太守喝醉了。

8.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然而鸟儿(只)知道山林的乐趣,却不知道游人的乐趣;游人知道跟着太守游玩的乐趣,却不知道太守以他们的快乐为快乐啊。 9.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醉了能和他们一起快乐,酒醒后能写文章表达这种快乐的,是太守啊。

《出师表》

1.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如今天下分成三国,我益州地区人力疲惫、民生凋敝,这真是处在万分危急、存亡难料的时刻。

2.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皇宫中朝廷中,都是一个整体,奖惩功过好坏,不应该因在宫中或在府中而有所不同 。

3.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我认为军营中的事情,(事情无论大小),都拿来征询他,就一定能使军队团结和睦,好的差的各得其所。

4.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先帝在世的时候,每次跟我评论起这些事,对于桓帝、灵帝时代,没有不哀叹和憾恨的。 5.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这些都是坚贞可靠,能以死报国的忠臣,诚愿陛下亲近他们,信任他们,则汉王室的兴盛,就时间不远了。 6.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我)在乱世中只求苟且保全性命,不希求在诸侯中出名显贵(闻名显达)。 7.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先帝不介意我身份卑微,见识短浅,委屈地自我降低身份,接连三次到草庐来访看我,征询我对时局大事的意见,因此我深为感激,从而答应为先帝驱遣效力。 8.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后来遇到兵败,(我)在战事失败的时候接受了任命,在危机患难之间受到委任,那时以来已有二十一年了。

9.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这是我用来报答先帝,并尽忠心于陛下的职责本分。

《唐雎不辱使命》

1.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

我要用方圆五百里的土地交换安陵,安陵君可要答应我! 2.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

虽然如此,但我从先王那里接受了封地,愿意始终守护它,不敢交换! 3.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安陵君因此派唐雎出使到秦国。

4.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

况且秦国灭亡了韩国和魏国,可是安陵君却凭借方圆五十里的土地幸存下来,是因为我把安陵君看做忠厚长者,所以不打他的主意。

5.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安陵君从先王那里接受了封地而守护它,即使是方圆千里的土地也不敢交换,何况仅仅用五百里的土地(就能交换)呢? 6.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

平民发怒,也不过是摘掉帽子,光着脚,用头撞地罢了。 7.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

心里的愤怒还没发作出来,上天就降示征兆,(现在,专诸、聂政、要离)连上我,将成为四个人了。

8.“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

“如果有才能有胆识的人要发怒,就要让两个人的尸体倒下,血流五步远,全国人民都要穿丧服,今天就是这样。”(于是)拔出宝剑站起来。 9.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韩国、魏国灭亡,可是安陵君却凭借方圆五十里的土地幸存下来的原因,只是因为有先生啊!

《邹忌讽齐王纳谏》

1.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我与城北徐公相比,哪一个美? 2.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城北徐公,是齐国的美男子。 3.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我的妻子认为我美,是偏爱我;妾认为我美,是害怕我;客人认为我美,是想对我有所求。 4.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

我的妻偏爱我,我的妾害怕我,我的客人对我有所求,(他们)都认为我比徐公美。 5.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海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如今齐国有方圆千里的疆土,一百二十座城池,宫中的嫔妃和身边的亲信,没有的不偏爱您;朝中的大臣没有人不害怕您;全国的老百姓没有人不有求于您。由此看来,大王您受蒙蔽很深啦!

6.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所有的大臣、官吏、百姓能够当面指责我的过错的,可得上等奖赏;上书劝谏我的,可得中等奖赏;在公共场所批评议论我的过失、传到我耳朵里的,可得下等奖赏。

7.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命令刚下达,群臣都来进谏,门前、院内像集市一样;几个月以后,还偶尔有人来进谏;一年以后,就是想进谏,也没什么可说的了。

8.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

燕、赵、韩、魏等国听到这种情况,都到齐国来朝见(齐王)。 9.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这就是人们所说的在朝廷上战胜(别国)。

重点句子翻译

句子翻译Ⅰ答案

英语重点句子翻译

师说 重点句子翻译

文言文重点句子翻译

必修四重点句子翻译

第27课重点句子翻译

句子翻译复习2(答案)

大英四句子翻译答案

七年级上文言文重点句子翻译

《答案翻译重点句子.doc》
答案翻译重点句子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