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镇特色产业发展调研报告

2020-03-03 19:56:59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紫金乡特色产业发展调研报告

紫金乡位于江孜县西北部,东连江热乡,西连重孜乡,南靠康卓乡,北以年楚河与藏改乡相望。乡政府位于日江公路沿线,平均海拔4050米,距离县城7公里。全乡总土地面积46.8平方公里,下辖7个行政村,719户,3954人,劳动力2255人;全乡有11个党支部,253名党员,其中农牧民党员211人;现有耕地面积为12343.78亩,草场面积为10988.25亩,大小牲畜共有1368头。2018年,农村经济总收入8276.17万元,第一产业收入3171.58万元,第二产业收入3168.75万元,第三产业收入2597.22万元;粮食年产量57.71万公斤,油菜籽年产量25.1万公斤。紫金乡建档立卡贫困141户580人,其中2016年已脱贫21户103人,2017年已脱贫98户412人,2018年计划脱贫19户70人,2020年计划脱贫6户9人。

近年来,紫金乡以农民增收为主线,大力调整产业结构,初步构建了以禽畜养殖、传统手工业、规模种植为主的传统产业和以龙头青稞良种包衣产业为纽带发展体系,因势利导,带动紫努、紫夏村以“特色旅游”为主导的服务发展模式,农民收入稳步增加,在我县脱贫攻坚工作中起到了先导和带动作用。

一、产业化发展现状

紫金乡按照县委、县政府产业发展总体要求,提出“各村产业全覆盖、特色产业重点培养”的发展思路。一是进一步加快推进努堆村及周边青稞良种包衣及农机具租赁复合基地建设;二是持续抓好特色种植业、传统畜禽养殖和传统手工业发展;三是落实紫金湿地特色乡村旅游的建设。产业布局科学合理,产业发展“多点”开花,依据地质特点、交通条件、文化传承等实际情况和区位优势,因地制宜,按照“宜粮则粮、宜养则养、宜旅则旅”等原则,对我乡产业发展进一步合理规划,发展主导产业,扶持后续产业,提升科技含量,增强市场竞争力,基本做到了产业区域布局合理、结构调整科学、突出可持续发展势头。

(一)利用204省道交通便利条件,在沿线区域规划发展种养殖业。重点以沙棘苗培育、改良黄牛繁育和销售、藏鸡养殖和藏鸡蛋销售、江孜大蒜种植等为主。去年,努堆村以均价7500元的价格对外销售改良黄牛140余头,收入108万元,同时,上海援藏小组投资新建奶牛养殖场一座,带动3名贫困群众就业;努堆村还依托区域优势和市场需求带动群众发展大棚沙棘苗种植,培育沙棘苗28万余株,收入51万余元;帮玉村今年种植大蒜165亩,预计年收入80余万元,带动158名贫困群众增收;香普村藏鸡养殖产业为今年新建产业,养殖藏鸡200余只,日产蛋30余枚,目前藏鸡蛋销售收入1万余元,带动2户贫困户就业,年底为14户贫困户进行分红。

(二)利用紫金乡肥沃的土地资源,在努堆村及周边规划种子销售、农机合作社。我乡作为青稞产量大乡,每年种植青稞0.9万余亩,年产青稞600万余斤,努堆村作为紫金乡种植和产出青稞最大的村,于2014年成立了农机合作社,主要发展青稞良种的销售和种子包衣,目前社员共有21名,拥有粮油加工厂房2间,库房1间,车库3间,种子包衣机2台、装载机1辆、运输车3辆、联合收割机3台,总资产达320万元。每年销售一级、二级种子收入达250万元,全村农牧民收入可实现125万左右,农机合作社年可实现收入30万元,每年为持股户分红2000元。脱贫攻坚工作开展以来,已吸收6名精准扶贫户为合作社社员,参与到运输、种子包衣、开收割机等工作中,每户年收益提高3000元。

(三)利用紫金湿地景区的旅游资源和文化底蕴优势,在紫夏、紫努村规划发展湿地旅游林卡产业。紫金湿地涵盖紫金湿地、藏王宫遗址、紫金寺等景区,平均海拔4050米,距离日喀则市区85公里,距离县城7公里,距离乡政府2公里,土地湿地占地1450亩,是江孜之肺,是群众休闲娱乐的好去处。2018年我乡争取上海援藏小组支持,投资80余万元,购置帐篷、藏式桌椅、烧烤架等设备,以湿地风光、藏文化表演、湿地骑马观光、休闲林卡为主,发展特色旅游业,由紫夏、紫努两村成立管理委员会共同管理。紫夏、紫努两村为经营主体各占股26.5%,两村47户建档立卡各占股47%,每年盈利60%用于建档立卡户分红,20%用于公益性投入、20%用于再经营。截止目前湿地林卡收入3万余元,直接受益户47户(建档立卡户及长期、短期就业户),间接受益户90余户。

(四)利用藏式编制技艺流传已久的优势,在紫夏村规划传统手工业的发展。紫金乡党委政府和驻村工作队,立足紫夏村传统手工业优势,积极争取强基惠民项目资金20万元,村“两委”班子带动88户村民入股9万余元,共注册资金29万元,成立了“孜庆夏民族手工业农民专业合作社”,主要进行民族特色服装 、藏式褥子、藏靴、夏玛、卡垫、氆氇、银碗、戒指、寇、泥像的生产及销售。目前,该社共有藏式织架8台、羊毛织线机8台、大型缝纫机1台、梳毛机1台、丝毛机1台。生产工人共有25名(建档立卡贫困户10人),其中妇女20人。预计每年可销售单人床藏式褥子150对,双人床藏式褥子20个,年销售额可达19.9万元,可实现村内每户年增收400元左右,贫困户年增收1150元左右。

二、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虽然我乡产业发展取得了一定成绩,但由于我乡基础差、底子薄,受地质条件、自然环境等因素的制约,引资融资能力较弱,产业发展仍面临许多困难和问题。

(一)基础设施薄弱,抗御自然灾害能力低。基础设施薄弱,抵御旱灾、洪灾、风灾、山体滑坡等自然灾害能力低,制约着产业化发展。

(二)特色产业发展不足,产业化进程迟缓。传统产业规模大,特色产业规模小,除传统的种植产业外,其它产业发展总是跟着别人跑,抢站不了市场先机。龙头企业的拉动还不够大,资源优势得不到有效转化,产业化进程较为迟缓。

(三)创新开拓意识不强,制约产业发展。经营管理水平较低,对人才引进,品牌意识认识不足,创新开拓意识不强,产品科技含量低,初级产品多,高附值产品少,产品结构质量不能快速适应市场需求,导致市场竞争力弱,对农户的带动作用不太明显。

(四)群众观念落后,市场经济意识淡薄。群众科技意识和文化素质不高,产业发展意识淡薄,还有相当一部分群众满足于“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自给自足的传统生产生活方式,“等、靠、要”思想严重,缺乏参与的热情,产业发展不平衡。

(五)产业发展投入不足,严重影响了优质产业化发展水平。由于上级扶持资金有限,乡财政困难,群众经济收入不高,导致产业发展投入不足,严重影响了优质产业化发展水平,使产业的效益与质量大打折扣,市场竞争力偏弱。

三、应对的策略和措施

以党的十九大和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为统领,全面落实市产业发展大会精神,结合市场多种因素、大胆改革、勇于创新、不断优化我乡产业结构,全面振兴我乡产业发展。

(一)加大基础设施投入,夯实产业发展基础。一是全力做好县委、县政府打造年楚河绿色长廊建设服务工作。二是加快完善扎德自然村道路硬化工程建设,努堆村小康示范村和帮玉村公路提档升级建设的后续扫尾工作,乡卫生院升级改造,为我乡村旅游振兴进入快速转型夯实发展基础。

(二)扶持壮大龙头品牌,提高产业市场竞争力。以产业专合社建设为突破口,加大农业产业化发展力度,积极探索和完善龙头品牌与农户的利益衔接机制,健全农村产业合作社,尽快实现龙头企业+协会+基地+农户,促使一体化经营健康发展。逐步形成产、加、销一条龙的产业开发路子,不断延长产业链条,提高产业市场竞争力,为产业长效发展提质增效。

(三)加强人才培训质量,增强农民和企业的“造血”功能。一是重视本土人才的培养,大力培养、培育一批“土专家”,尤其要加大村干部队伍建设,提升产业管理人才培训的质量,充分发挥领头羊的模范带头作用。二是切实落实好农业科技人员到村到户进行现场技术培训指导,不断加强劳动力就业技能培训,提高群众的技能水平和综合素质。

(四)加强群众的教育力度,提高自我发展的志气和信心。要充分发挥对群众的宣传教育引导作用,注重通过会议动员、入户引导、交流谈心、参观学习等形式,宣传政策,了解群众的思想,帮助其克服消极的思想情绪和“等、靠、要”的惰性心理,为其树立自信心,引导群众自力更生,增强自我求变,自我发展的志气和信心,把脱贫致富、建设美好家园成为群众的自觉行动。

(五)加快建设紫金湿地旅游产业示范带,促进乡村旅游进入快车道。在紫金湿地旅游范带区域,一是加快组织民间歌舞队伍的建设。开办以农村风土人情、民俗特色文化为旅游吸引力,突出农耕文化、乡土文化和民俗文化特色,开发农耕展示、民间技艺、节庆活动、民间歌舞等旅游活动项目,增加乡村旅游的文化内涵。二是以开展乡村振兴和旅游发展为引擎,扶助紫夏、紫努村加快建设休闲、娱乐设施,为游客提供休憩、度假、娱乐、餐饮、住宿等配套服务工作。

通过以党建为引领、以德治为首要、以法治为根本、以自治为途径,强化基层治理,抓好农村移风易俗,树立文明新风,打造农民的精神家园。努力保持农民收入较快增长的势头,不断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全面步入小康社会。

乡镇特色产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特色产业发展建设调研报告

乡镇特色产业发展工作总结

交通局特色产业发展调研报告[优秀]

现代农业特色产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乡镇特色产业发展情况汇报材料

乡镇特色产业发展情况汇报材料

乡镇发展调研报告

关于我市发展特色产业情况调研报告

关于我市发展特色产业情况调研报告

《乡镇特色产业发展调研报告.doc》
乡镇特色产业发展调研报告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