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伯利亚的理发师

2020-03-02 15:43:34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今天的电影《西伯利亚的理发师》(法语版) (2009-03-12 20:39:20) 转载 标签:

西伯利亚理发师 this style 俄罗斯人 米哈尔科夫 文化

分类: 看看就好

片名西伯利亚理发师/ 情留西伯利亚

导演尼基塔·米哈尔科夫

主演朱莉娅·奥蒙德理查德·哈里斯欧列格·米契柯夫阿莱克塞·派特兰科Marina NeyolovaVladimir Ilyin丹尼尔·奥布里克斯基Anna

Mikhalkova马莱特·巴沙罗夫Nikita Tatarenkov

年份1998

........................................影评..................转自http://ent.sina.com.cn/

1998年/俄罗斯、法国、美国、意大利、捷克

无论是在俄罗斯,还是在世界影坛,出生在前苏联贵族家庭的米哈尔科夫一直被公认为近20年来最负盛名的俄罗斯导演。1997年10月,他当上了俄罗斯电影制作人协会的主席,这个角色给他带来了空前的名望,使得他近期每一部的问世,都成为该国媒体竞相关注的焦点,同样也包括这部1999年出品的《西伯利亚理发师》。

早在《西伯利亚理发师》于1999年2月在莫斯科克里姆林宫议会厅首映之前,关于这部影片的报道就已经频繁地见诸于报端,很大程度是因为这部史诗式的爱情电影耗资4600万美元,规模之大,在俄罗斯尚属首次。

有人曾预言,因为这部电影既能恰到好处地鼓舞俄罗斯人的民族自尊,又能在揭开俄罗斯人略带神秘感的个性面纱时满足西方观众。所以,这种讨巧的“双赢”能使《西伯利亚理发师》摘取奥斯卡最佳外语片的殊荣。

在俄罗斯,尽管电影评论界有不同的声音存在,《西伯利亚理发师》还是吸引了数量庞大的观众,银幕上的故事和人物使观众在210分钟后,满意而激动地离开电影院。可就是这部1999年获得俄罗斯国家金奖的影片,在雄心勃勃进军戛纳时,却惨遭“滑铁卢”。这或多或少决定了《西伯利亚理发师》在奥斯卡的命运——它没能在奥斯卡评委面前留下好印象。

不少人指责米哈尔科夫的影片是拍给外国人看的,影片里的俄罗斯过于理想化„„但如果一味从历史真实性或文化特殊性这类角度去审视《西伯利亚理发师》,也许会歪曲导演的本意。用米哈尔科夫自己的话说“这部电影并不着重表现‘是怎样’,‘应该怎样’才是我格外关注的。\"

《西伯利亚理发师》里的俄罗斯确实是理想化了的——俄罗斯大地被连绵的白桦林覆盖;俄罗斯民族传统的谢肉节上,有痛饮千杯伏特加的军官;冰天雪地的莫斯科河畔,赤膊的男人们拳斗后忘却彼此的仇恨;金碧辉煌的大厅里,英俊的士官生优雅起舞;庄严的红场上,骑着白马的沙皇检阅他威武的军队;为爱情而击剑决斗的年轻人;注定悲剧却依然不顾一切挥霍的激情„„这些只属于俄罗斯的博大、精致、悲悯和智慧是米哈尔科夫所崇尚的。但这些迷人的闪光点也许更多地属于古典时代的俄罗斯。于是在这部影片里,米哈尔科夫向我们展现了他幻想中生机勃勃的俄罗斯、幻想中的俄罗斯人以及幻想中的俄罗斯爱情——车厢里的美丽邂逅,最终却使一个充满热诚的小伙子被放逐到了白雪覆盖的西伯利亚。

尽管这部电影片长210分钟,但导演以相当流畅、精到的叙述方式向我

们呈现了跨越时空的爱情故事。不可否认,这部电影里有非常明显的“美国式”幽默,但这绝不是一部让人开怀的影片,前半部使人笑出了眼泪,后半部则会让人带着痛苦的微笑嚎啕大哭。(张帆)

外刊评价:

米哈尔科夫的这部影片显然没有资格获得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奖,但他有可能凭借此片当选俄罗斯总统。--《Exile》(俄罗斯)

米哈尔科夫没有让人失望,至少从影象上还是那么令人晕眩,抓住了俄罗斯的灵魂。——《Insideout》(英国)

它的历史性非常单薄而不可信;它的政治观点并不独特;它的戏剧冲突没有说服力;它的喜剧效果一点也不好笑,一架大钢琴在打过蜡的地板上滑来滑去的那段,比所有演员的演出都要精彩。——《Filmscout》

如果你喜欢这部电影,那也不妨试试以下这些:

《战争与和平》1956

《东方西方》1999

《齐瓦格医生》1965

《西伯利亚的理发师》---命运之手

   能让皇帝低头的是什么?    他的理发师。

   能让爱情低头的是什么?    是命运。        《西伯利亚的理发师》给了观众一个美丽的俄罗斯印象,广袤的土地,嘹亮的军歌,淳朴的民俗。。。。。。将人们一下子拉回了那个逝去的年代。

    一封信贯穿全片,那是一段穿越时间的记忆,一声有爱情引发的关于生命的叹息。

    记忆中的邂逅美好如初,年轻英俊的军官安德烈.托尔斯泰,在火车包厢里遇到了美丽开放的美国女人珍妮。这种相遇,像极了漂浮在冬季西伯利亚平原上的风,纯净却凛冽。

    简单的相遇牵扯出托尔斯泰最浓烈的爱,他迅速且盲目的爱上了风格泼辣的珍妮,甚至于不知道她是谁,不知道她要做什么,不知道。。。。。。

    他开始一个人的爱情,为了她决斗,冒着离开学校的危险;向她表白,

在将军的求婚仪式上;即使受到处罚,却因为得到她爱的回应而欣喜。

    可是,托尔斯泰的爱太炙热,宁肯自寻死路也绝不容许任何杂质玷污了爱情的纯洁。他那因误解和嫉妒而抽下的弓,将一切推进万劫不复的境地。

    可是,我们能责怪托尔斯泰吗?责怪他对爱情太执着?还是责怪他不懂委曲求全?

    不,不能,这个执着的如同白杨一样的男人身上,有着我们缺失的真情。

    《西伯利亚的理发师》号称俄罗斯版的《乱世佳人》,在当时的苏联解体不久的时代背景下,东西方文化的冲撞是不可避免的,珍妮这个来自西方世界女人,率性、泼辣,像极了《乱世佳人》里的斯嘉丽。她可以轻易的征服安德烈,却不能理解他。她不知道,俄罗斯人的血管里流淌着的是伏特加,能够带来最浓烈的沸腾,无论是对自己的国家,亦或是一个深爱的女人。

    1905年,在美国军事训练营里那个不肯妥协的男孩身上,有着1885年年轻军官安德烈的影子,他是一个秘密,珍妮独自守着这个秘密过了二十年,只因为珍妮最后一次的造访。

    在西伯利亚茫茫的大地上,珍妮驾马车在林间狂奔,但在他的住处,珍妮看到了十年时间在她和安德烈之间划下的巨大鸿沟,如今的安德烈,已经身为人夫,身为人父,在安德烈屋子里的二十分钟,一下子勾掉了所有的人和事,和等待这个时刻的整整十年。于是,她将这个秘密,隐瞒心底。

    珍妮安静的离开了,将一枚青色的果子放在依旧响着当年乐曲的音乐盒上,放在泛黄的他们初次见面时安德烈落下的那张照片上,但已物是人非。

    珍妮不知道的是,安德烈如有神启般的追上了她的背影,如今的安德烈依然不是当年的安德烈了,那个为了爱情孤注一掷鱼死网破的安德烈已经在流放中死去,如今的他,已经懂得了在感情泛滥的时刻闭上双眼,低头点燃一支烟。。。。。。

    在影片中,西伯利亚的理发师是一台机器的名字,它在西伯利亚广袤的大地上出现,在巨大的轰鸣声中高大的树木应声而倒。像是所有发生过的故事,都将在时间的推进中被掩埋。

    然而镜头掠过安静的西伯利亚,那些仍旧矗立的白桦树,静默的呼吸着,观望着,在命运之手颠倒世事时,见证不能抹煞的岁月深情。 收藏 分享 评分

《西伯利亚的理发师》

《西伯利亚的理发师》导演介绍

《西伯利亚的理发师》

尼基塔·米哈尔科夫被誉为是俄国的斯蒂芬·斯皮尔伯格,1945年生于莫斯科艺术世家,父亲赛吉米亥科夫是诗人兼作家,苏联国歌即出自其手笔,母亲亦是诗人,哥哥同时也是俄罗斯名导安德烈·康查洛夫斯基。尼基塔米哈尔科夫善于经营影像,用出色的画面来叙事传情,作品中充满着浓厚的俄罗斯人道主义关怀。《失声琴》(Unfinished Piece for Mechanical Piano)令他扬名国际,马斯楚安尼主演的《黑眼珠》更是许多影迷们对米哈尔科夫影像魅力注意的开始,1991年《蒙古精神》(Urga)荣获威尼斯金狮奖、欧洲电影奖最佳影片,1995年的《烈日灼身》更一并将他推上事业最高峰,该片与张艺谋的《活着》一同拿到戛纳影展评审团大奖,更在1996年奥斯卡拿到最佳外语片大奖,并于同年获邀担任柏林影展评审团主席。近几年仍佳作不断。

《西伯利亚的理发师》幕后制作

这部以好莱坞史诗爱情模式来操作的俄罗斯片,制作费高达3500万美元,同时套拍了片长275分钟的俄罗斯电视版。

《西伯利亚的理发师》观后感

《西伯利亚的理发师》观后感[优秀]

西伯利亚历险记

理发师

理发师

理发师

读后感(西伯利亚历险记)

《横穿西伯利亚》观后感

理发师9

《理发师》说课稿

《西伯利亚的理发师.doc》
西伯利亚的理发师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