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毛虫

2020-03-02 20:29:11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25、小毛虫

一师附小:胡芳

教学目标:

1、能在语言环境中正确认读本课的生字。能正确描摹并记忆5个生字。能在阅读的过程中积累词语若干。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在阅读的过程中了解课文的内容。能在老师的指导下,尝试有感情地朗读关键语段。

3、体会不要因为自己不如别人而感到自卑、失望,要乐观、充满信心。惟有努力去做自己应该做的事情,才能感受生活的快乐和美好,才能真正有所作为。

一、谈话引入,揭示课题。

1、师:大自然是广阔而神奇的。今天,老师想邀请大家一同去看看大自然里的昆虫们。你们乐意吗?(出示:昆虫)

2、出示句子:各种昆虫轻歌曼舞,飞的飞,跑的跑,又是唱,又是跳……到处生机勃勃。 ①指名读(快乐、喜悦、充满生机、充满活力……) ②齐读

③师:听,它们的歌声是那么轻快,它们的舞姿是那么的优美,这样的的歌声和舞姿我们可以用“轻歌曼舞”来形容。 出示:轻歌曼舞

3、揭示课题:

师述:在昆虫王国里长得最漂亮、飞得最轻盈的当然要数美丽的蝴蝶了。你们知道吗?(媒体)它小的时候可不是这个模样。它小时候的名字叫“小毛虫”。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一篇和它有关的故事。

贴图出示题目 25小毛虫 齐读课题

说明:

这一环节教师运用教学媒体出示各种昆虫的悠然自得,从而理解“轻歌曼舞”。并让学生直观了解蝴蝶的幼虫是小毛虫。

二、自学课文,感知内容。

1、出示自学提示

(1) 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 查字典,了解一下“笨拙”、“竭力”、“时辰”、“雾霭”这几个词语中带点字的意思。 (3) 读读想想:( )的毛虫变成了( )的蝴蝶。 *从文中找到有关的词语来回答。

2、学生自学:请同学读课文,完成自学习题。

3、根据自学反馈板书: 小毛虫:可怜、笨拙、不悲观 蝴蝶: 灵巧、轻盈、色彩斑斓 说明:

这一环节让学生整体感知课文。通过学生自读课文,完成自学任务。这一环节的设计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拥有独立学习的时间和空间。

三、学习课文

1、学习课文第1小节:(可怜)的毛虫 ①指名交流,读句子。

出示:只有它,可怜的小毛虫被抛弃在一旁,既不会跑,也不会飞。

②师引读:所有的昆虫正在尽情地享受着这春天的美好时光,它们轻歌曼舞,飞的……,跑的……,又是……,又是……,到处……。这一切对小毛虫来说是多么新奇呀!只有他既不会……,也不会……,还被……,真可怜!(教学:抛弃——扔在一旁,没有人搭理她) ③齐读第一节。(分工读)

2、学习第2节 :(笨拙)的毛虫 ①指名读第2小节、交流自己的理解。 ②动画演示,理解“挪动”一词。

③试着把它的这份艰难、笨拙读出来。(指名读)

④过渡,师述:这条毛虫真是既可怜又笨拙。小毛虫对于自己不如别的昆虫这个事实是抱什么态度?又是怎么做的?

3、学习第3小节:(乐观)的毛虫 ①找到有关的句子读一读。 ②师引读:

尽管如此,它并不悲观失望,也不羡慕任何人。 因为它懂得……它,一条小小的毛虫,应该学会……为自己编织一间……。它尽心竭力地做着,是因为它懂得…… ③小毛虫该做的事情就是——“吐丝、结茧”。 师小结:这真是一条( )的小毛虫。

4学习课文4——5小节

①看录像:看看小毛虫是怎样吐丝结茧羽化成美丽的蝴蝶的。 ②学生交流:用自己的语言说说你看到的。 ③读读第5小节,说说在你的脑海中出现了什么?

④让我们也来当一回小毛虫,和它一起去分享成长的快乐,好吗?(读读演演) ⑤师:瞧,美丽的蝴蝶在空中翩翩起舞,慢慢地越飞越远了! ⑥集中识字:辰、限、盈

四、讨论交流,感受道理

1、小组讨论,师述:小朋友,你们知道吗,这篇寓言故事是意大利有名的艺术家达芬奇特意为我们小朋友写的。小小的毛虫虽然既笨拙又可怜,但不悲观。他经过自己的努力,最终变成了一条轻盈、灵巧、色彩斑斓的蝴蝶。通过这个变化,他想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呢?让我们再一起来读读这篇寓言故事好好想一想。

2、全班交流

五、复习巩固

1、请同学在组长带领下复习本课所学的生字、新词。

2、集体复习

3、我会说(把句子补充完整)

柳树那长长的枝条随风摆动,多像…… 天上那红彤彤的太阳,真像…… 郁金香真美啊,像…… 天上的星星亮晶晶,像……

板书:

小毛虫 可怜 笨拙 不悲观

25、小毛虫 吐丝

结茧

蝴 蝶 灵巧 轻盈 色彩斑斓

每个人都有各自该做的事情

教学反思:

《小毛虫》是意大利著名的艺术家达芬奇为小朋友写的寓言故事。一条可怜而又笨拙的小毛虫要想脱胎换骨,要想羽化成为美丽的蝴蝶,必须经过自己尽心竭力地“工作”。通过毛虫的羽化,告诉每个孩子不要因为自己不如别人而感到自卑、失望,要乐观、充满信心。惟有这样才能感受生活的快乐和美好,才能真正有所为。

教学过程共设立了六个教学活动板块,通过课件的演示促进了学生的学习。我觉得使用得比较满意的是以下几个板块:

第一活动板快:媒体的视听欣赏调动了学生学习的激情和欲望。他们仿佛听到了昆虫们轻快的歌声,看到了昆虫们优美的舞姿,仿佛同样感受到了昆虫们的快乐和喜悦。听,他们的朗读是那样富有节奏。瞧,他们脸上的神情是那样欢快。他们轻而易举地就理解了“轻歌曼舞”的意思,这还要归公于课件制作的精美,不仅吸引了同学的耳朵,还深深地吸引了学生们的眼球。

第三活动板块:成功地通过读句子,看录象,来理解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如:通过集体观看小毛虫的“挪动”,让孩子用自己的话来说说什么叫“挪动”。在此基础让学生们联系课文说出小毛虫的笨拙。它的“笨拙”就表现在它爬行的速度很慢很慢,向前的每一步都是那么艰难,一点儿也不灵活。学生在朗读中用他们的语音语调读出了毛虫的“笨拙”。

第五教学活动板块中的“练一练”学件为孩子带去更多的色彩和图案,逼真的画面让他们可以更好地展开想象,把句子补充得更完整,更优美。

利用多媒体,让学生更好地欣赏、理解、感受文字的优美,加速教学的进程,让学生有了自主学习的空间。

练习设计

1、“自己学”

(1) 把课文读正确。

(2) 查字典,给带点字了解带点字的意思选择确切的意思。

笨拙 笨,不灵巧 .

谦辞,称自己等

竭力 尽 . 死亡

时辰 日、月、星的统称 . 时日

雾霭 云气 . 蒸汽

(3)想一想,填一填。读完课文,我觉得这是一条( )的小毛虫。请用课文里的词语填一填。再读读这个词语所在的小节。

2、 “练一练”

我会说(把句子补充完整)

(1)柳树那长长的枝条随风摆动,多像……

(2)天上那红彤彤的太阳,真像…… (3)郁金香真美啊,像…… (4)天上的星星亮晶晶,像……

《植物妈妈有办法》教学设计

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1.《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指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2.多媒体具有提供文本、图形、静止图像、动画、声音、视频等教学信息的能力,在教学设计指导下,教学内容可以按照知识点进行划分并实现超媒体链接,形成类似语义网络的非线性结构,非常适合学生学习多媒体计算机储存的教学信息具有生动、形象、直观、感染力强等特点,符合小学阶段学生的认知特点。因此,语文教学中运用多媒体课件使学生易于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背景分析 1.内容分析

《植物妈妈有办法》是小学二年级下学期的一篇课文,是一首以自然常识为内容的诗歌。全诗共6节,运用了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形象地介绍了蒲公英、苍耳、石榴、豌豆四种植物传播种子的方法,语言优美,好读易记。 2.学情分析

学生活泼好动,思维活跃,表现欲强。有一定的学习习惯,比较乐于学习。学生对植物的种子并不陌生,但对植物种子的传播方法了解得并不多。教师利用多媒体课件和实物来帮助学生直观的了解。课文时运用诗歌的形式出现,学生读时朗朗上口,但在理解方面有一定的难度。

3.教学方式与教学手段说明

本课教学在教学手段上充分发挥多媒体教学的功能,通过生动、形象、丰富、鲜明的画面把蒲公英、苍耳、石榴、豌豆四种植物传播种子的方法展现在学生面前,激发学生的兴趣,有效帮助学生理解课文,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使学生在体悟中理解课文内容,在体验中有感情朗读,在感受中学会表达。

4.技术准备

多媒体课件。教师利用Flash做了一个动画课件,包括课文中的四种植物传播种子的方式,以及补充的其它植物传播种子的方法。使学生有一个直观的认识,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让学生在反复诵读中了解蒲公英、苍耳、石榴、豌豆传播种子的有趣方式,培养学生善于观察的习惯,激发学生探究大自然,热爱大自然的情趣。

教学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了解蒲公英、苍耳、石榴、豌豆传播种子的方式。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1.谈话:秋天是植物种子成熟的季节,种子宝宝们要告别妈妈开始新的生活。你想知道植物妈妈是用什么好方法来送别自己的孩子的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植物妈妈有办法》这篇课文。出示课题,齐读。

〈本课内容充满童趣,谈话直奔课文主旨,吸引学生,激发学习兴趣。〉

2.读了课题,你有什么感兴趣的问题想提出来吗? 〈通过问题来引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文,把字音读准。

2.检查认读字词。处理“得”的两个读音(出示课件)

①指名读。

〈阅读是学生与文本的对话,给学生充分的朗读时间,整体感知课文,在正确、流利的读书的同时,获得初步的理解与体验;处理字词,为学习课文扫清障碍。〉

三,赏读课文,入情悟趣

1.一生读第一小节,其他同学边听边思考牛,马,小鸟靠什么“四海为家”?指名发言。 〈通过抓重点词来理解课文内容。〉

师:植物的种子没长脚也没长翅膀,怎样才能离开妈妈四海为家呢?聪明的植物妈妈特别有办法。它们都有什么好办法呢?我们赶快来读读课文。

2.自己读2—5小节,课文介绍了哪几种植物,把它们的名字画在书上。

〈培养学生批画的能力〉

指名发言,板书:(蒲公英,苍耳,石榴,豌豆) (1)提问:你见过蒲公英吗?我们一起来看看。(出示课件,蒲公英图)。 它的样子象什么?(降落伞),这降落伞多美呀!有了它,蒲公英妈妈就能靠什么传播种子了? (板书:风吹)只要风轻轻一吹,孩子们就能乘着风纷纷出发。 (课件演示这一动作)怎样理解“纷纷”呢? 想象一下,它们都会飞到哪儿呢?(再看课件,“降落伞”一个接一个出发的情景。) 〈通过课件演示,使学生易于了解课文内容〉

师:蒲公英的孩子多快乐呀!你们美美地把这一节读出来。

(2)自由练读

(3)指导朗读。

〈培养学生朗读兴趣及朗读能力。〉

3.师:蒲公英妈妈的办法很棒,那么苍耳妈妈又为宝宝准备了什么呢?出示自学提示:(A,苍耳妈妈为孩子准备了什么?B,孩子还需要什么才能离开妈妈?)。自己读第三小节后,把答案画在书上。自学后指名发言。

“铠甲”是什么? 那课文中“带刺的铠甲”指的是什么? 把课前采集到的苍耳种子实物让学生摸一摸,体会苍耳布满刺的外壳。〈通过实物,使学生直观感知〉

妈妈为什么要给孩子穿上它?(这样就容易挂住动物的皮毛。板书:动物皮毛带)(课件演示这一动作)。想象一下,苍耳宝宝挂在动物皮毛上怎么样就可以走到田野,山洼了。这个办法可真有趣!你认为怎样读更有趣就怎样读。

(1)自由练读;

(2)男女生比赛读。

4.师:石榴妈妈、豌豆妈妈又是怎样传播种子的?自己读一读课文,然后和同桌交流一下,它们靠什么传播种子?石榴妈妈的胆子为什么那么大,小鸟把它的娃娃吃掉它都不怕?它怎么就落户安家了?

〈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 (1)自己读; (2 同桌交流; (3)汇报; 板书:小鸟吃

豌豆宝宝离开妈妈时心情怎么样?读一读那句话。(课件演示豌豆宝宝离开妈妈的动作)看后回答:豌豆靠什么传播种子?(板书:太阳晒。)你们能通过朗读体会他们的活泼和快乐吗? ①指名读、评读;

②全班朗读; 5.小结:(指板书)从课文中我们知道了蒲公英妈妈靠风吹(自然),苍耳妈妈靠动物的皮毛带(动物),石榴妈妈靠小鸟吃(动物),豌豆妈妈靠太阳晒(自然)传播种子。

四,深化内容,拓展延伸。

l.植物传播种子只有这四种办法吗?大自然中的植物有很多种,我们怎样就能知道它们是怎样传播种子的呢?第六节就告诉我们一个好方法。

①全班齐读第六小节;

②画出文中介绍的好方法;(仔细地观察)

2.植物妈妈还有哪些传播种子的办法? 你知道什么?说一说。

〈在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能力的同时,激发学生探索奥秘的兴趣。〉

3.介绍几种植物传播种子的方法(红皮柳,加拿大杨树,凤仙花,喷瓜,樱桃,椰子)出示课件。

五,背诵课文,积累语言。

过渡:植物妈妈的办法真有趣呀!它们的智慧可真了不起!让我们再用背诵的方式夸一夸她们吧!

指名分小节背诵(六人)

六、布置作业,积累知识。

1.查看课外资料,看其他植物传播种子的方法。

〈延伸课外,激发学生继续学习的兴趣以及探索自然的兴趣。〉 2.背诵课文。

学习效果评价:

1.评价学生掌握课文内容结果。(操作方式:小组内评价,教师评价。)

2.评价学习过程。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是否积极思考,认真阅读,通过教师讲解以及自己的思考理解了课文的内容。(操作方式:教师评价。根据学习课文时的朗读,发言加以评价。) 3.评价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学生在交流中要运用自己收集到的成果,达到和同学互相交流,汇报(操作方式:教师根据学生的交流成果来给予评价。)

小毛虫

小毛虫

小毛虫(教案)

22、小毛虫

《小毛虫》教案

小毛虫心得体会

小毛虫心得体会

《小毛虫》教学反思

《小毛虫》教学反思

《小毛虫》教学设计

《小毛虫.doc》
小毛虫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