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作文备考

2020-03-02 04:12:48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2018高考作文备考:例子才是最好的教材——高考优秀作文点评

1.(叙事类材料)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一对西班牙父子因一些事情关系变得紧张,男孩离家出走,父亲心急如焚,遍寻不着后,在马德里的报纸上刊登寻人启事。儿子名叫帕科,在西班牙这是个常见的名字。寻人启事上写着:“亲爱的帕科,爸爸明天在马德里日报社门前等你,一切既往不咎。我爱你。” 隔天中午,报社门前来了800多个“帕科”,等待宽恕。

上面的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或感悟?请就此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或记叙文。

要求必须符合文体要求;角度自选,立意自定,标题自拟;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审题指导

这是一道故事型的新材料作文题。材料的题意非常醒豁,核心内涵就是宽容(宽恕)无疑是和解的重要途径,是远离痛苦、绝望、伤害和愤怒的桥梁。

从材料的故事层面来看,写的是父子之间的矛盾,而这种矛盾显然具有普适性,因为有很多人都等待着被宽恕。也就是说写作的视野应该有所拓展,从父子亲情的层面延伸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现代社会,处理人际纷争、族群矛盾、文化冲突,化解仇恨、怨念、隔阂和嫌隙,更应提倡宽容(宽恕)精神,宽容(宽恕)与爱相融,这既是一种底气,也是一种勇气,更是一种智慧,无论是宽容者(宽恕者)还是被宽容者(被宽恕者),得到的将是一种双赢的结果。

当然,如果能更深入去思考父子之间“因一些事情关系变得紧张”,这“一些事情”把它拓展到社会生活中究竟是什么?为什么会产生矛盾、误解和怨恨?产生矛盾、误解和怨恨之后如何解决?宽容(宽恕)是不是对待罪错的唯一可行之途径?„„这样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地不断追问思考,设身处地地换位思考,就有可能独抒己见,写出入木三分的文章来。

例文引路

让宽恕为人性摆渡

奥地利作家茨威格在《异端的权利》一书中写道:“这个世界之大,容得下许多真理。人们若是心怀友善,便能和谐共住。”的确,以世界之大,真理之多,我们实在不应该拘泥于偏执之见,而应该学会宽恕,用爱拥抱他人。

是什么让父亲的一则寻人启事唤起800多个儿子的共鸣?究其本源,宽恕彰显着人性的光辉。诚然,并不是所有人都能够拥有君子之腹宰相之心的宽宏大量,但是,我们或许可以多一些宽恕理解,少一些斤斤计较。因为一旦如此,不仅我们生命的宽度得以拓展,温度得以提升,社会精神河流的水位也将不断地上升。因此,让宽恕为人性摆渡,让大爱充满人间,我们的社会定然能搭上更好更快发展的快班车。

在社会的道德高地上,敢于提升“爱与宽恕”这个高线,无论是对国家还是个人都是大有裨益的。对国家而言,当德国积极反省二战历史错误后,欧洲各国大度宽恕,大大促进了各国的共同发展。从个人来看,南非前总统曼德拉在27年牢狱生活结束后,不但宽恕了昔日的政敌,而且积极保护曾经虐待他的狱卒。正是因为适时的宽恕,西欧迎来了发展的黄金时期,曼德拉赢得了世界广泛的赞誉。正如托尔斯泰说:“人类被赋予一种工作,便是精神的成长。”让爱与宽恕的善行蔚然成风,让真挚友爱成为道德标尺,人类才能收获不断充盈的精神世界。

然而,在宽恕之时我们也应当奉道德法律为圭臬,切忌失去原则。就如孔明拒绝宽恕以身犯法的马谡,维护了法律的尊严一样,当我们面对厚颜无耻的贪官污吏和穷凶极恶的恐怖分子之时,无须忍让宽恕,用法律的武器将之绳之以法,正本清源,还我们一个和谐安定的社会环境。

不容乐观的是,随着物质世界的不断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却日趋贫瘠,有些人为鸡毛蒜皮的小事拌嘴斗殴,有些人计较于自身利益,在名利场上勾心斗角。前不久的香港反水货游行,更是把两地人民拉入

对立的极端。在此背景下,我们更应当寻找问题的最优解,用宽恕融合人性裂缝,用友爱消弭人性坚冰。

一如捷克作家米兰•昆德拉所说:“我心中已经听到远方的呼唤,再不需要回过头去关心种种是非议论。”当我们选择远方,不正应当宽恕对待身边琐碎小事吗?让我们多一些宽恕友爱,相信我们一定能够驱散冷漠的阴霾,让这个蔚蓝色的星球更加美好。 2.(名人名言材料)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鸡蛋向内打破是食物,向外打破是生命。人生亦然,向内打破是压力,向外打破是成长。——李嘉诚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诗歌除外),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审题指导

这则材料作文题可以从下面几个方面来审题立意:

(1)生命总是需要改变的,如果不能主动地自己改变自己,就必然会被动地由外界来改变自己。

(2)如果我们不想屈从外部的压力,消极地适应世界,那么就必须不断突破原有的自己,不断超越自己,做一个自强不息的人。

例文引路

突破自我

如果一个杯子中,只装了石头、水或沙子,似乎太过单调,不够充实,只有一个杯子中既装了石头、沙子,又装了水,才能达到真正的“满”。

所以,我们不能局限于自己的某一个优点,要敢于突破自己,才能登上人生的高峰,若自己只满足于片面,不但登不上那人生之巅,甚至会狠狠地摔下来。那么怎样才能突破自我呢?

突破自我,需要有非凡的远见。正如登山时,若只看脚下,怕前方是悬崖,必然畏首畏尾;若能将眼光延及整个山脉,你就能体会到“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绝唱。

依稀记着那“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的悲歌后,失落的剑柄上那几滴残血滴进了乌江后的豪迈。

项羽在军事上是那般杰出,靠破釜沉舟那样雄姿英发的气概,以少胜多,巩固了自身地位,赢得了年少英雄的美名。可其在国家大事上的力不从心,使他落得个如此悲惨的结局。他一路烧杀抢掠,火烧阿房,坑杀秦兵,失了民心;因为回家炫耀,失去军心。如此没有远见,怎能突破自我呢?项羽,前方是悬崖,你为何不能抬一抬头呢?

突破自我,需要能力的培养。如果不具备登山的能力,那高高的山峰将与你无缘。还记得那次初见“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细细品读,那忧愁便酝酿在唇齿间久久挥之不去。如此的哀愁又是如何沾上了那个少年,那本该是一个“不知愁滋味”的年龄,怎的那眉头竟似抚不平了一般?还不是因为那稚嫩的双肩担上了亡国之主这样沉重的罪名。要是他从小就被培养当帝王的能力,也就不会如此吧。在平路上若都走得艰难,那曲折的山路又如何去登?如果不注重能力的培养,又怎会有突破自己的能力呢?

人这一生,只有不断地去突破自我才能登上那似插入云端,直破天际的山顶。

人这一生,只有不断地去超越自我才能做那棵破石而出,屹立危峰的迎客松。

人这一生,也只有不断地去提高自我才能成为那燎原的星星之火。

15.(寓言类材料)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一只鹿到小河边来饮水,他低头看到了河水中自己的倒影。鹿对自己两只又大又粗、枝杈美丽的角非常满意,可他看了看自己的四条腿,说:“只是我的腿不太漂亮,又细又弱。”

突然,一只狮子不知从什么地方窜了出来,朝鹿扑了过去。鹿撒腿就往一大片空地跑了过去,狮子被远远地甩在了后面。可他刚一拐进林子,头就被树枝挂住了,狮子追上来逮住了他。

临死之前,鹿说:“我是个地道的傻瓜!我认为丑陋软弱的,却救了我;而我引以为自豪的,却断送了我的性命。”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15.审题指导

理解这则材料故事的哲理内涵,应该抓住鹿说的话来玩味,尤其是它临死之前的自悟——“我认为丑陋软弱的,却救了我;而我引以为自豪的,却断送了我的性命”,这是点睛之笔。鹿对自己美丽粗大的角与细弱而不太漂亮的腿用途的认识,其实涉及对事物的审美价值与实用价值的理性认识问题。由此,我们可以联想、引申开去,在自然、社会与现实生活中,审美价值与实用价值常常不是统一为一体,即审美的往往非实用的,实用的往往非审美的;或者说真的善的往往并不美,美的可能非真非善。这种价值表现的反差,往往使人的认识出现错误、行为发生偏差,使人的行为产生悖谬。可以以“真”与“善”“美”的关系或“美”与“实用”的关系为立意切入点,发表自己的见解,确立文章的主旨。

例文引路

正视美与丑

罗丹说:“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而当我们的眼睛在捕捉美的过程中,却往往会因短视而生偏见,因偏见而导致难以弥补的过错。恰如那只骄傲的鹿为自己拥有两只粗大美丽的角而沾沾自喜,却忘了这美丽有时却成了致命的因素。相反,有些事物因为看起来丑陋,而被我们轻易弃置;但很多时候,正是因为不起眼的它反而具有别样的力量。恰如那骄傲的鹿为自己细弱的丑腿而抱怨,而在生死攸关的刹那却是靠它才得以脱险。因此,何为美?何为丑?一孔之见、先入为主地草率认定,显然欠妥。我们应该有理性的眼光,有长远的思量,来正视美与丑,切忌鼠目寸光。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本无可厚非。但应该警惕的是,我们应防止被表面的美蛊惑,而看不到其背后诡秘的杀手。正如罂粟虽美,但其内有毒。我们需谨慎,莫因贪图感官的一时愉悦,而为之交付生命,那就太不值得了。人之美不仅在于外表,更重要的是内心。莎士比亚说:“没有德行的美貌,是转瞬即逝的;有一颗美好的灵魂,美貌是永存的。”端庄的容颜、得体的打扮、优雅的言行,这些外在的美固然重要;但如果没有高尚的德行、美丽的心灵与之互为表里,则其美是分裂的,是虚幻的,是造作的,经不起时光的淘洗。

生活中美与丑并存,丑,往往为人所厌弃,所鄙视;但有时,丑却因为其德性的芬芳,而让人倍感可贵。《巴黎圣母院》中的敲钟人伽西莫多,面目可憎,其丑无比,但正是他才给予了吉普赛女郎爱斯梅拉达以危难中的相助。可怖的面容与善良的爱心,构成鲜明的对比;这淳朴的爱心,赐予了丑以别样的撼人心魄的力量。由此看来,只看到丑的表象,就断然下论,以为不足用而蔑视、乃至将其抛掷一旁,这样的判断与决策显然缺乏足够的理性,我们还应该深入其本质,看到丑的价值,扬长弃短,这样方才不致抱憾终生。

衡量周遭的人或物,是如此;自我认识与评价,亦然。“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对自己与对他人一样,一味求全责备的完美主义心态并不可取。诚所谓:“鱼与熊掌不可得兼。”假令你没有引以为豪的身高、长相,你大可不必为之唉声叹气;“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矮个有矮个的优势,丑人也有丑人的用武之地。只要充分挖掘自己的潜能,发挥自己的优势,你一样可以赢得成功女神的垂青。

奥斯特洛夫斯基说:“人的美并不在于外貌、衣服和发式,而在于他的本身,在于他的心,要是人没有内心的美我们常常会厌恶他漂亮的外表。”关键在于本真之美。因此,我想说,人啊,勿为表象的堂皇所媚惑,也勿因外貌的丑陋而厌憎,请擦亮慧眼,清醒地认识那深藏的本质!

11.(漫画类材料)阅读下面的漫画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漫画中的两只乌鸦,可能会让你产生一些联想和感悟,请据此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诗歌除外),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11.审题指导

这篇作文所提供的漫画材料,脱胎于“乌鸦喝水”的寓言故事,但是翻出了新意:一只挥汗如雨不停地朝瓶里衔着石子的乌鸦忽然发现,身边的另一只乌鸦正优哉游哉地将一根吸管探入水中喝水。大为惊讶的它冲着那只用吸管喝水的乌鸦叫道:“你这家伙怎么不按套路出牌?”

要写好这篇作文,第一步便是读懂这则漫画。在《伊索寓言》中,那只通过衔石子投入水中而喝到了水的乌鸦正是一位富有创意的智者形象。在别的乌鸦对那半瓶水无计可施只能依依惜别的时候,是它想到了借石子来提高水位,进而轻松喝水的方法。应该说这在当时也是一种“不按套路出牌”的方法,这一方法本无先例,其他乌鸦也未曾想到。但是,当这一方法成为一种固定模式传承千年之后,它便成了一种“套路”,成了一条束缚乌鸦们思维的绳索,而当出现更新鲜、更省力的喝水方法的时候,因循守旧者势必要指责那些“不按套路出牌”者的创意了。所以,这幅漫画正是要告诉人们:再先进的方法,终究会有落伍的时候;再智慧的脑袋,一旦被一种旧的模式“固化”,便会成为阻挠新生事物诞生的顽石。我们只有不拘泥于固有的套路,勤于思考,努力创新,才会打造出前无古人的全新生活。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生命,而且这种创新绝不会一劳永逸。“长江后浪推前浪,前浪死在沙滩上。”这句曾经的网络流行语无意间道出了一个真理:一旦“前浪”一味坐享其成不思进取,哪怕它曾经开拓创新锐意进取过,也会被它身后的创新的力量撞得粉身碎骨。如果“按套路出牌”是我们生活的准则,那么这种“套路”就必须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必须时时更新。只有打破陈旧的“套路”,不按常理出牌,才能给社会带来生机!

例文引路

跨越千年的美丽

悠悠千年的中国封建时代,一直没有形成如欧洲中世纪那样的漫漫长夜,这是因为有一道明媚的阳光不断洞穿那片黑暗的夜空。阳光与黑暗相互倾轧,虽说阳光时明时暗,但始终没有让中国社会陷入永夜——这道阳光就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创意。

道德的黑夜是可悲的。当人们不复昔日的淳朴善良时,这个社会是令人沮丧的。在社会道德方面,中国历史上有过相当矛盾的改良。第一次是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各个学派的主张虽然不尽相同,但都对社会、对人们的行为作出了规范,构造出美好的蓝图。齐国的稷下学宫更是形成了良好的学习风尚,也促进了自由思想的传播。第二次是南宋时期,朱熹等人把儒学发展到了理学的高度,虽说加剧了社会的死板化、框架化,但这种对儒学的创新无疑在一定程度上规范了人的行为,阻止了社会的混乱,同时也造就了中华民族的“气节”。

道德的创新如茫茫大海上竖起一座灯塔,用长盛不衰的光芒照耀出人们前行的航道。

政治的黑夜是可怕的。它是可能导致社会长夜的根源所在。自从商鞅变法建立起真正意义上的封建制度以来,历朝历代都未曾停止过对封建制度的思索和改革。从秦到唐,新兴的封建制度使国家逐步兴盛,如一轮朝阳灿烂了东方的天空。唐代以后,渐趋衰落的社会得到了各种虽然治标不治本但总归取得了一定效果的改良。从宋代王安石开始的改革派,用他们微弱但绵延不绝的光芒阻挡着长夜渐近的步伐,他们的创新意识成为中国历史车轮滚滚前行的不竭动力。

中国封建时代政治的创新犹如一辆破旧的纺车,吱吱呀呀地摇出了千年静谧而又动荡,但并非暗无天日的时光。

文学的黑夜是阴冷的。在汉代,由于受到楚辞的影响,形成了华而不实的“赋”。在这个时候,司马迁用朴素无华、灵活自如、摇曳生姿的语言,如夏日的一缕清风扫去了文学园地的浮华。到了唐代,浮华、铺张的文风又一次兴起,文学的创作跌入格式化的深渊。此时出现了韩愈、柳宗元,他们敢于打破常规,发起“古文运动”,重新唤回朴素的文风。这种古朴的文风由此形成气候,虽然之后浮华之风也曾沉渣泛起,但朴素终为主流。

文学的创新如一株蓬勃葳蕤的吊兰,生动自然,从而保证了中华文化生生不息的绿意。

正是这种创新造就了中华民族的辉煌与美丽,一代代的智者们用生命与智慧造就了中华民族的光辉历史。这种创新精神,保证了中华民族不陷入欧洲中世纪那种漫漫长夜,保持了中华民族的香火不断,代代相传。

只有发现与创造之花才是永开不败的花朵,也正是这种创新精神,造就了中华民族跨越千年的美丽!

01.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几个同学聚在一起谈论传家宝。小张说,他家的传家宝是一个青花罐,有年头有故事。小杜说,他家的传家宝是爷爷留下的几枚勋章。小程说,她家把“忠厚传家久,读书继世长”的祖训当作传家宝。

你认为什么样的传家宝更有价值?请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作文,体现你的思考、权衡与选择。

良训胜千金,传家更有价

传家宝是一个家族认为最有价值,最值得子孙世代拥有并传承的东西。小张的传家宝青花罐,代表着金钱价值与收藏价值;小杜家的勋章代表着荣誉;小程家以祖训作为传家宝,体现了其家族对人格修养的重视,是精神传承。虽然小张和小杜的传家宝凝聚着祖先的财富和功勋,有各自的价值,而我更倾向于祖训的价值。

【开篇第一句用下定义的方法揭示传家宝的含义,深刻而准确。接着在比较中揭示三则材料的核心精神,亦深刻准确。最后用转折复句,强调作者自己的选择。典范的任务型作文开头方式。】

祖训,作为家族世代传承的品德匡正器,其作用胜过千金。小程家将“忠厚传家久,诗书继世长”作

为祖训,是他们家族对“忠厚”、“诗书”高度重视的体现,在世世代代对祖训的遵守实践中,必然使整个家族沾上书香气息和忠实厚道的韵味。此乃“良训”,它使人性找到一个标准的框架,在熙熙攘攘的社会中不至于失去立己立人的信念,以一种潜移默化的方式塑造一个人美好的道德品质和文化气息,使之更好地立足于社会,更好地待人接物,在时代洪流中坚守本心,不为污泥所染,不为清涟而显得妖媚。

【第二段第一句说祖训的意义:“品德匡正器”,不得不钦佩作者的语言功底。结构上,提纲挈领,引起下文。接着诠释祖训的意义、影响、价值,当然也就说明了选择喜欢祖训的理由。这一段如果暗示一下祖辈们在久远的时代就已经意识到了精神文明的意义远远大于物质文明的意义,为下一段讨论物质与意识的关系张本,又做了暗示性的比较,那就锦上添花了,没有瑕疵了。】

更重要的是,相较其他两个传家宝,良训有一个特点,那就是无法被破坏。青花罐与勋章是物质存在,而良训是意识存在,物质不可能永存,它会在一定破坏力下成为碎片,而意识是随人生,随人灭的,是形而上学的价值形态,是寄生在人心中的,只要后代延续血脉,其必将随之传承、生长、壮大,是一个生命的动态过程,而非死板的遗物。

【“更重要的是”显然是递进了,又很自然地开启了这一段的议论。这一段讨论物质与意识的问题,显然具有了哲学的意义。可见,作者的视野是广阔的。学以致用,令人欣喜。】

况且,良训还可以在坚持原有的基础上加以改良创新,使之具有时代性和特定的功能性,赋予新的积极的正能量的内涵,成为新时期的“良训”,这一点也是“青花罐”与“勋章”二者所不具备的。

【如果说前两段是全面地、联系地看问题,那么,这一段的对比,很明显是“发展”地

看问题,有与时俱进的思想。难能可贵的是把辩证法的思想贯穿于具体问题的分析之中,理论与分析实际问题(祖训)融合得非常的好。普遍性与特殊性、共性与个性结合得非常好。可以说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典型。议论文需要过渡吗?当然,看看这一篇(“更重要的是、况且”)你就明白了,非常巧妙地使用关联词语。】

如今社会,珍惜“青花罐”式传家的人愈来愈多,注重“勋章”式传家的人也为数不少,而以小程家的“良祖”训作为传家宝却是凤毛麟角,不禁令人深思:社会价值取向究竟何去何从?人心不古,世风日下,欺诈互害的社会风气该如何改变?在这般孜孜追求物质至上、轻易抛弃诗书的时代究竟如何坚守?这也是为何小程的祖训弥足珍贵的地方,它可以在不知不觉中对当今社会人们精神缺失、心灵空虚的悲哀现象起到调剂作用。

【这里作者变换了比较点,或者说是联系实际说理据。进行比较的一个大难点就是寻找比较点,作者做到了且做得好!

比较就是求同求异,且主要是求异。联系实际阐发议论,需要对写作

意图有较好的理解,同时,又表现出了文章的针对性、教育性、目的性。文为时而著,是作文的铁律、“军规”。又是“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分析问题的目的是为了解决问题,文章必须开出药方,解除人们的病痛。这也是写文章的目的所在。】

财势兼备却[如果]没有道德底线,终会自取灭亡;财势并存却[如果]没有信念的支撑,也将无所作为、泯然众人;自觉高人一等却没有人道主义精神,必将遭到社会唾弃„„因此,良训的作用才更该受到重视,社会是由千万个家庭组成,又由家庭的道德文化涵养提高,才能使社会整体风气改善,所以说,小程家式的良训才是永不贬值的最好传家宝!

【作者在结尾是这样收束全文的:用一个因果复句,先说危害,后说好处,既总结了全文又得出结论,再次强调自己的观点。“所以说”这一句不能小觑,它是完成写作任务的表示,是总结全文的表示,又是首尾呼应,结构完整的表示。可以说这一句必须有,重如千斤。是结尾的范式。】

1.(多则材料)阅读下面两则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材料一 古希腊著名演说家戴摩西尼年轻的时候为了提高自己的演说能力,躲在一个地下室练习口才。由于耐不住寂寞,他时不时就想出去溜达溜达,心总也静不下来,练习的效果很差。无奈之下,他横下心,挥动剪刀把自己的头发剪去一半,变成了一个怪模怪样的“阴阳头”。这样一来,因为头发羞于见人,他只得彻底打消了出去玩的念头,一心一意地练口才,演讲水平突飞猛进,最终成为了世界闻名的大演说家。

材料二 1830年,法国作家雨果同出版商签订合约,半年内交出一部作品,为了确保能把全部精力放在写作上,雨果把除了身上所穿毛衣以外的其他衣物全部锁在柜子里,把钥匙丢进了小湖。就这样,由于根本拿不到外出要穿的衣服,他彻底断了外出会友和游玩的念头,一头钻进小说里,除了吃饭与睡觉,从不离开书桌,结果作品提前两周脱稿。而这部仅用5个月时间就完成的作品,就是后来闻名于世的文学巨著《巴黎圣母院》。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审题指导

这是一道新材料作文题,构思前应先读懂材料。题中的两则事例都说明这样一个道理:断掉退路来逼着自己成功,是许多智者的共同选择。立意提示:一个人要想干好一件事情,想成就一番事业,就必须心无旁骛、全神贯注地追逐既定的目标;在漫漫人生路上,当我们难于驾驭自己的惰性和欲望、不能专心致

志前行时,不妨斩断退路,逼着自己全力以赴地寻找出路,往往只有不留下退路,才能更容易地赢得出路,

最终走向成功。

例文引路

愿化扁舟

没有什么可以使我停留/除了目的/纵然两岸有玫瑰/有绿荫/有宁静的港湾/我是不系之舟。——题记

向往梦中的博雅塔,在圆形的绿地守望自己的梦想。为了走近她,我愿化为扁舟,即使道阻且长,也要溯洄求之。凭着不灭的热情将希望点燃,我在一灯如豆的暗夜里且歌且吟,博雅塔化为对岸的伊人,若隐若现中用她恒久的魅力召唤着我。

前行的书海浪高一浪,但每次波浪袭来,都夹杂着历史雄浑的回音。那声“破釜沉舟”的断喝增强了我面对恶浪的信心。我愿在风口浪尖紧紧握住手里的舵,任凭日月旋转,它是我不变的航标。我将“退路”抛弃在云间天涯,我将信誓挂在风帆浪尖。

前行的书海低潮不断。消沉中我看到太史公坚毅的双眸。一介书生与威武大帝分庭抗礼,断然接受酷刑又毅然埋头著书。他将“退路”丢在世人冷嘲热讽的眼神中,他将退路丢在令人齿冷心寒的羞辱里。他把执着的信念化作如椽大笔,将自己的英雄梦、男儿志、肝胆心熔铸成颗颗闪光的墨字。我将这种精神化为扁舟前行的动力,面对一次次低潮,不屈不挠。

与风雨搏斗才会抵达目的地。在与风雨相逢时,我将“狭路相逢勇者胜”的信条当作寒光凛凛的长剑。风中亮剑,雨中拼搏,龙般腾跃,雷般狂啸,风声雨声涛声里,我是一叶钢筋铁骨的舟,以虎啸龙吟的气势,劈波斩浪,一路航行。

愿化扁舟。皎洁的月光里,博雅塔凭栏遥望,挥手召唤。我看到她闪闪的星眸,我看到她熠熠的光彩。我微笑着挥剑斩断身后的缆绳,破釜沉舟,不屈不挠,勇敢亮剑,风雨无阻,向彼岸驶去。

愿化扁舟,前行是唯一的使命。

高考作文备考

高考作文备考

高考作文备考对策

高考作文备考策略

高考作文备考素材

高考作文备考计划

高考作文备考计划

高考作文备考素材

备考高考作文话题素材

高考作文备考优化技巧

《高考作文备考.doc》
高考作文备考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