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语论文

2020-03-02 11:20:36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长春工业大学学士学位论文

从《一个人的好天气》来看主人公的性格特征

计:学位论文表

——一部“飞特族”女孩儿的成长笔记

0 个

《一个人的好天气》(2007)是日本当代女作家青山七惠(1983-

)创作的第二部作品。该部作品于2007年获得了日本最高文学奖项--芥川奖。小说紧紧扣住了时代的脉搏,从主人公知寿身上,可以看到日本现代年轻人的普遍特征。因此,这部作品也成为了“飞特族”的代表作品。

本论文通过对知寿的性格特点、心理活动以及成长历程的深入探讨,总结出当代日本青年的心理和价值观。便于更好地了解日本年轻人的文化氛围。

关键词:自我封闭、受伤一族、飞特族、青春成长史

要 旨

『一人日和』(2007)は日本現代女性作家青山七恵(1983- )によって作られた二番目の作品である。この作品は2007年に日本最高文学賞の芥川賞に受賞され、社会で大騒ぎをした。小説は時代に合わせて、新世代の人生を反映したリアリティーを持っている。主人公知寿の身の上から、現代日本の若者が共有する特徴が見られる。そのゆえ、この作品はフリーター族の代表的なものとして受け入れられたのである。

本論は知寿の性格特徴、心理活動および成長する過程にもとづき、現代日本の若者の深層にあるものを検討けんとうしようと思っている。さらに日本の若者のカルチャーにたいして、より深ふかく理解するようになる。

キーワード:自己的閉鎖 傷をつける一族 飛特族 青春的成長する歴史。

前言

1.知寿的性格.......................................................1 1.1“受伤一族”性格的形成...........................................1 1.2知寿与母亲 ......................................................1 1.3知寿与吟子 ......................................................2 1.4知寿与三个恋人 ..................................................2 1.5“彻罗基们”与知寿的交友观.......................................3 2.知寿的成长过程...................................................3 2.1封在自我中的满足 ................................................3 2.2第一次失恋前后的季节 ............................................3 2.3来自吟子的暗示 ..................................................3 2.4 自我觉醒........................................................4 2.5性格的缺陷 ......................................................4 2.6第二次失恋后的物是人非 ..........................................5 2.7正视离别,走出自我 ..............................................5 2.8对幸福生活的勇敢追求 ............................................5 3.“飞特族”的文化圈................................................5 注 释…………………………………………………………………………..……7参考文献………………………………………………………………..…………..…8 谢

辞………………………………………………………..…………………..… 9

从《一个人的好天气》来看主人公的性格特征

——一部飞特族女孩儿的成长笔记

1.知寿的性格

本文通过对《一个人的好天气》进行分析。总结主人公知寿的性格特点和其成长经历。并联系现今日本社会上的年轻中特有的“飞特族”盛行的现象,分析当代日本青年的心理和价值观,从而对知寿的性格进行总结。

1.1“受伤一族”性格的形成

本文的主人公知寿是一个典型的“受伤一族”,她受过伤害,也害怕受伤,在这种潜意识的影响下,她的个性变得自我封闭。她不善与人交往,也不愿与人交往。长此以往,只生活在一种寂寞、空虚的状态中。知寿是敏感、脆弱的。她常常无视于别人的好意与关怀。可在潜意识里,她又是依赖这种关怀和温暖的。在这部小说中,知寿的性格被展现得淋漓尽致。她对生活的态度,在一定程度上是漠然而倦怠的,带着一种消极与自我否定来看待自己以及周围的事物。那种对于未来的迷惘与无助被他转化成一种自我反叛与自我批判。甚至觉得“生活是残酷的,一不小心就会堕落。”是她在生活中带有一种麻木与随波逐流。她向往着幸福,但不敢面对生活带来的挫折与打击,让她觉得自己的人生是“无意义”的。稍受挫折就“不想活了”。

知寿作为一名刚刚毕业的高中女生,没有去找成为正式社员或上大学。而是选择成为一名“飞特族”。寄宿在远亲吟子家中。这种无压力、无责任的生活,正是知寿生活理念的写照。对于刚刚步入社会的知寿来说,未来是充满未知的。在寄宿打工期间,知寿经历了两次失败的恋爱。也正是这两次恋爱,使知寿从迷惘无助的生活中解脱,走出了自我封闭的圈子,重新找到了生活的意义。并且在痛过之后。真正的走向独立。找了一份正式工作,搬离了吟子家,住到了职工宿舍,但找了一个“有妇之夫”。虽然这段新的恋情是十分极端的。但对知寿来讲,已经是她能所踏出的最大的一步。所以说,知寿的性格,是在受伤后,自我治愈、自我反省的一种成熟。

1.2知寿与母亲

知寿的父母在知寿5岁时离异,之后的知寿与母亲过着单亲生活。知寿在这件事上是受

1

伤的。她想将这种无法言语的伤痛归咎于父母,却又因为难以启口而作罢。这是知寿自我封闭的开始。她对于父亲可有可无的对待也可以看出,知寿心里的“家庭”已经完全被“母亲”所替代。而面对母亲,知寿也是疏远的。特别是在母亲远行中国之后,知寿觉得在她心里,已经无法把母亲看作是最亲近的人。而是一位干涉她生活方式,对她的想法不屑一顾,甚至拿女儿去履行“约定”的人。知寿的母亲是一位很普通的日本中年女性,她年轻时离异,独自抚养自己的女儿,有自己的教职。她对知寿,有着作为母亲的关怀,也有着作为一个中年人,对知寿这样的年轻人未来的打算与指导。

知寿了解母亲的关怀,却无法消除母女之间的隔阂。她明白母亲从小到大抚育她的辛苦。却将这种辛苦转化成钱财的回报,甚至在与母亲相处时,因为无法还清而觉得生分、不自然。得知了母亲的新恋情,正是知寿第二次失恋后,看着母亲幸福的样子。知寿的心情是复杂的,为母亲不必孤单而高兴,却又觉得母亲要离开自己了,再也感受不到母亲无微不至的照顾而心情微微发酸。

而知寿所感觉到的母亲“好像生日宴会上的主角”一样的快乐时,让她更看到了自己失恋后的孤独、寂寞。这种无法对母亲言说得清的痛苦,使她开始思考一个以前从未想过的问题。她开始思考自己的人生意义,并且将她的想法说给吟子听,并最终让她明白了自己的缺陷,使她真正成长起来。

1.3知寿与吟子

作为寄宿家庭的主人,吟子与知寿,是人生中的两个极端。一个是风华正茂一个则已垂暮年。而知寿在吟子同住的这段时间里,既没有年轻人浮躁的习性,也没有感受吟子有老年人特有的不好相处之处。平淡而真实的生活,就这样一点点铺陈开来。而吟子在知寿的成长中,也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

知寿在东京的打工,就是从吟子的家开始的。刚开始对于吟子“热情的接待,殷勤的招呼”有点不太适应的知寿,后来渐渐地感受到老人不修边幅、大而化之,却又在生活中透露出老人家的智慧积极的处事哲学。知寿在一开始对这种智慧是不屑一顾的。在知寿眼里,吟子有些事情做的是毫无意义的。就像她看见吟子化妆时一样。觉得“都没人会看,化来干什么呢”但在相处中,知寿渐渐感到吟子的“独到之处”。

在知寿所经历的两次失败的恋爱中,吟子一直都陪伴在知寿身边,在知寿觉得孤独、迷惘时,她在知寿的成长中是不可或缺的,是她在知寿的人生道路上推了一把,而她与芳介的黄昏恋,一直或多或少的影响着知寿。在内心深处,知寿是羡慕着吟子的爱情的。他一直将吟子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看在眼里。甚至问出“一个人真的可以一下子用完他一生所有的恨吗”这样的问题。可见,知寿是希望了解进入吟子的精神世界的,特别是在她失恋时,她在吟子那里找到许多的安慰与陪伴。

与知寿的母亲相比,吟子在知寿的成长中,成为知寿的领路人。相较于母亲的幸福,吟子的恋爱更让知寿有所触动。知寿在这两种不同的幸福的感召下,开始正视这种从前从未考虑过的生活方式。也是吟子在与知寿的闲聊中,通过一种极温柔的方式,让知寿了解到“大家都会走的。”“没有人会一直陪在你身边”这样一种道理。而正是这种体悟,让知寿真正尝试着走出自我封闭的圈子,走出失恋的悲伤。也是吟子,在知寿搬到宿舍住的前一天,告诉知寿“趁年轻的时候多吃些苦头。”这是吟子最为语重心长的一句叮咛了。而这也是知寿性格的致命缺陷。吟子用她老人独特的“慧眼”找到了知寿的症结所在。寥寥几句话,却比知寿母亲长篇大论的更加贴近知寿的所求。所以说,说吟子至于知寿,是人生导师一点也不为过。

1.4知寿与三个恋人

2

知寿的两次恋爱,均被贴上“失败”的标签。由它们所组成的荆棘痛苦的成长之路的开端,知寿与阳平相恋。这也是知寿成长的开端。知寿是喜欢阳平的,可这段恋爱却是没有结果的。知寿将他们恋爱失败的原因归咎于两人之间已经可有可无的需要感。他认为在这种情况下,分手是必然的。只是“不知道为什么分手,该怎么分手”而只好“顺其自然”了。但这种“顺其自然”,是知寿消极、敏感的体现。她无法正视与阳平之间逐渐转淡的感情,没有最初那种愉悦之后,在知寿眼里,就只剩下分手一途。她在潜意识里已经决定了要分手,而这种消极和敏感,也在她的第二次恋爱中得到体现。在他与藤田的恋爱逐渐失去新鲜感时,这种“预感”又出现在知寿的头脑里。而这些完全推动了她对藤田的有意无意的疏离。阿丝的到来则是给了知寿放弃的一个好的借口。最后,藤田与知寿的恋爱走到了尽头。但是在知寿心里。她还是爱着藤田的,她心中对藤田的不舍让她做出了最后的挽留。可藤田与阳平如出一辙的冷漠使知寿无法再靠近,却也无法摆脱藤田走后无法排遣的寂寞与痛苦。这次失恋带给知寿一个很大的伤口。她辞掉了工作、买醉、落泪,甚至发出了“我的人生没有意义,即使我死了也不会有人为我流泪”的悲叹。也觉得“再也不会有这样全心全意、不顾一切的恋爱了”。

这段恋情发掘出知寿不为人知的世界,却也动摇了这个世界。她无法再在自己惯有的圈子里去寻找自己想要的幸福。所以说,这两次痛苦的恋爱,是知寿成长的主要原因。即使后来的知寿,十分极端的找了一位有妇之夫。知寿对于爱情和生活,则真正有了认知和体会,就像她“列车载着我,飞速朝有个人等着我的车站驶去”。可见,知寿对于生活,还是有她的期待和希望。唯一与从前不同的是,她可以正视生活的失败和伤痛、相逢与离别。

1.5 “彻罗基们”与知寿的交友观

知寿房间里的“彻罗基”们,不单单是一群已死的猫咪。它们不论在吟子心中,还是素未谋面的知寿心中,都有着很深的魔力。吟子的心中,它们每一只都与她度过了一段美好的岁月,而这岁月也继续传承着。而知寿心中的“彻罗基”,则是她所能看见和怀念的一种代表。这代表知寿对于从前的无法割舍。她觉得回忆是承载在物品中的,所以她将自己的“顺东西”,看作是一种对于失去的人的怀念。并以此来排遣寂寞。而在吟子眼里,照片只是一种纪念,而真正作为回忆保留的,其实就是回忆而已。这是一位年逾百岁的老人的人生体悟。她甚至不在意自己走后是否有人记得她。对于知寿把她挂在墙上的建议也不甚在意。知寿理解中的回忆,是需要媒介的。这也是知寿孤独敏感的体现。恐怕对于知寿,她生命中的“彻罗基”,不单单只是她鞋盒子里的那些而已,那些她未曾在意的人,也就是那样悄悄离去。再无踪迹可寻。

2.知寿的成长过程

这部小说以心理描写见长。在短短的一百多页,四十个小节的故事中,心理描写占了大部分。而在这些心理描写中。知寿的变化清晰可见。

2.1封在自我中的满足

知寿来到东京,正好是一个冬末春初的开始,也是她高中毕业,走向社会的开始,更是她母亲远行中国、寄宿在银子家中,与阳平的恋情明朗化的开始。这些开始,在文中,通过短短三四个小节就叙述的很好。可见,知寿的生活圈子是极其狭小、自我的。

3

2.2第一次失恋前后的季节

知寿搬到东京之后第一次与阳平的会面。是挫败的。“走在通往车站的樱花行道树下,白色的花瓣飘落在身上,我不禁烦躁起来。”这样的知寿是敏感的,“我一听人家说是樱花怎么怎么美,款冬花茎、菜花、新鲜的洋葱头怎么怎么好吃,我就来气,”“真想给他们一句‘有什么可显摆的。’我才不会为这些个东西瞎激动呢”而这种焦躁,在知寿看来。是周围环境的不是,她希望夏天赶快到来,让她可以沐浴在阳光下。而不是现在这种瑟瑟的寒风之中。而在她与阳平分手的那天,风和日丽又成了一种错误。她觉得自己“宁愿将全身暴露在仿佛要毫不留情夺走皮肤脂肪的严冬的寒风中,也不要这样的风和日丽。”对于自己的悲伤,外界一无所知,这样的体认给了知寿一种孤独的焦躁。并使她憎恨起天气来。

2.3来自吟子的暗示

知寿在于吟子的谈心中,看到了吟子作为一个老人的生活经历。并意识到“可能的话,我还是愿意永远这么年轻,不经受实施磨难,静静的生活下去。”虽然她也知道“这当然是不可能的”。却也将知寿害怕受伤的心理描写出来。而紧接着,知寿“对于将来和梦想,以及刻骨铭心的恋爱等等,即使描绘不出来,我也朦朦胧胧怀有这样的期待。”“希望做一个像样的人,度过一个像样的人生;想尽量锻炼自己的肌肤,成为一个能够经受任何磨难的人”这样对自己的鼓励和期冀。也直白的“说”了出来。将一个平凡但认真的知寿刻画的生动传神。

看到吟子与芳介恋恋不舍的告别,她是羡慕的,却无法坦率的说粗自己的羡慕,只好说“没完没了的挥手,让人担忧是不是得了老年痴呆。”这之后的很多次会面,知寿都会在心里对这对黄昏恋人产生一些“恶毒”的想法。无法坦率说出自己羡慕的知寿,也是别扭可爱的。

“和吟子面对面吃饭的时候,我总觉得自己的岁数倒比她大得多。”“活到了这个岁数的人面前。恍惚觉得对方不会再继续老化,只有自己朝着前方的苍老飞速的坠落下去。”面对淡然却滋润的吟子,知寿有这样的焦躁无可厚非。在知寿的心中,吟子的生活其实是她一直想要的生活。她向往着这种平静,也看到了她与吟子之间的差别。吟子已经走过了她生命中的大部分,时间的沉淀给了知寿一种美的感悟。而知寿本身的生活是流动而活跃的,在这种焦躁中,知寿不止一次想要“成为”吟子一样的老人。在情人节那天,知寿一边咬着巧克力,一边想:“真想穿上她的裙子照张相,五十年以后在拿出来看。”吟子的魅力在知寿的眼中,是一种不可或缺的苍老。

2.4自我觉醒

“我感觉那里面的东西在逐年退色,气味也在消失。难道是我变了吗?”这是知寿在与藤田恋爱后的整理自己的鞋盒子是发出的疑问。是知寿变了吗?我觉得的是的。知寿与藤田的恋爱和与阳平的恋爱不同,已不再是学生时代的恋爱了。知寿更多的关注着外界。这使作为知寿回忆媒介的旧物渐渐无法排遣知寿的寂寞了。作为回忆的东西,渐渐的失去了从前的熟悉感,知寿正在逐渐的将自己剥离封闭和回忆。

“今天这里可能是最后一次了,他这么想,也就不回头看我了。我懒得去收拾他作个的坐垫和嘴巴碰过的马克杯,就当这一切都没发生过吧。作为交往过的男孩子之一,应该几十年后与藤田有关的所有一切都埋到记忆深处去,像门楣上那些消除了个性的死去的彻罗基们一样。”知寿在与藤田分别后的第一个念头,就是她房间里门楣上的彻罗基,她希望自己在分手后可以平静的接受这个事实。就像那些已经失去的曾经。她可以像看到彻罗基们那样回

4

忆自己的过去。不为这次失恋而伤心。但事实是相反的,知寿的这次失恋时伤痛的,她觉得自己“无可救药了”。

2.5第二次失恋后的物是人非

而吟子,则用开玩笑似的方式说出“人早晚都得走的,”这样的话来,这句话不仅点出知寿害怕孤独寂寞的内心,也使知寿在内心真正了解到“没有人会一直陪伴着你”的道理。让知寿下定决心“该离开这个家了”。

“我好想做不到将他人和自己紧紧地联系到一起。我也想尝试一个人生活。 我希望能有一次,不是别人离开我,而是我离开别人。”这样的知寿终于了解到,自己的人生是孤独而封闭的。在她的生活中,一直重复着与人相遇,却又与人别离,在原地的只有自己。别动的看着别人来来去去,这种深入骨血的孤独,让她明白,如果自己不摆脱自我封闭的境况。那么她的人生将是一个怪圈。不论走到哪里,都会重复着一直看着别人来来去去。直到生命结束的悲惨境地。让她恍然发觉,自己是依赖着吟子的温暖和关怀的。可是如果一直依赖,不去为自己一人打算的话。她的人生将是一塌糊涂。

“早晚有一天,吟子也会成为彻罗基的一员吧,想象着她的相片挂在墙上,早晚有一天吟子也会像那些彻罗基们失去个性吧,不会再有人谈论起她,吃过什么穿过什么,这些日常琐事就像原本不存在似的,会消失的无影无踪。”

知寿想象着吟子离开后的场景,这样的场景让她难受。她发现,一直在自己身边陪伴自己、照顾自己的吟子,也会在不久的将来离她而去。她终于下决心离开自己眷恋的地方,去自己生活,她所追求的幸福不是看着别人离开。而是真正能在分别时,独自品尝留下的美好回忆。使她不必再为孤独恐惧。

“我以后也能像她这样吗?到了七十岁还爱打扮,住在自己的小房子里,情人节去买巧克力。我能过上这样的生活吗?”知寿终于看到了吟子所阐释的幸福。她不禁想到,自己是否也可以这样生活,一辈子努力生活,经历过爱恨,经历过波折,到老了还能遇到爱情,情人节去买巧克力。这些最最真实,最最令人感动的人生体验。是知寿向往的,却一直求之不得的快乐。她要的不是身心的苍老。即使苍老是必经之路。她要的是心灵的归属。

2.6正视离别,走出自我

“电车经过车站时,我忙低下头。说一千道一万,我还是没有勇气毫无顾忌地环视车站。我不想看见藤田和阿丝。有多长时间没见了,他们还记得我吗?” 分手后第一次路过拥有回忆的车站,知寿是无法面对的。她无法面对的是曾经的爱恋和伤痛。她不想去直面自己的失败和受伤。她将自己缩回了壳里。而等到她再一次路过这里,是她作为正式员工搬离了吟子家之后。这一次的知寿,看到了熟悉的景象一一流过“小卖店依然在,站在那里的协管员我都不认识。藤田、阿丝、一条也没看到。”物是人非,知寿终于将这段伤痛作为一种回忆保留在心底,她真正从伤痛中走了出来,也真正从自我中走了出来。

2.7对幸福生活的勇敢追求

“即使我走到站台上大喊一声‘喂’,这声音要传到那个院子里,也仿佛要好几年。”对于一切物是人非,知寿的感觉都不尽相同,但在路过吟子家时,对于曾经在这里所经历的一年,还是充满着怀念和伤感的。再放开自我以后,知寿对于自己曾经的孤独和敏感,还有自我封闭的岁月,有着淡淡怀念和忘却的疏离。知寿真的成熟了。就像他最后所说“电车载着我,飞速朝着有个人等着我的车站驶去。”

5

3.“飞特族”的文化圈

本文的作者青山七惠,是一位“80”后作家。她笔下的知寿,也是日本目前许多年轻人的生活的真实写照。这部小说自然平淡,却又在无声细微之处发人深省,令人回味。特别是因子与知寿的几番对话。更体现出一个老人一生的生活经历和态度。发人深省。她笔下的知寿、知寿的母亲与吟子,是在一个时代中,不同年龄阶段的代表。他们对于人生不同的对待和理解。代表了日本不同年龄段的日本女性所经历的人生际会以及不同的人生体会。吟子是传统女性的代表,知寿的母亲则是一个典型的职业女性。而知寿,则代表了当代最为流行的“飞特一族”。

飞特族的定义是,在18岁到34岁之间,没有固定工作,靠打零工来维持生活的年轻人。而本文的另一大特点,则是知寿作为体现当前社会上典型的“飞特族”中的一员。 “飞特族”的出现,是日本年轻人特有的自我封闭与自我否定的体现。随着离婚率的升高,晚婚晚育、少子无子化的影响,新一代的日本青年的孤独感和无助感增强,而他们对于家庭、事业、人生、的思考与价值观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害怕失败而不敢尝试,害怕受伤而不敢碰触。已经成为年轻人性格的一种特征。

文中的知寿正是这类年轻人的典型代表,她作为“飞特一族”,从她对工作、人生的态度就可以看出。知寿的性格是自我的,这种自我成为年轻人新的象征。知寿的母亲与知寿之间淡淡的隔阂,就是中年人对青年人的这种自我的不了解与不尊重。也正是这种不了解和不尊重,使这些青年对社会产生了一种不被接纳的感觉。这也是“飞特族”出现的另一大原因。而知寿最终走向成熟,脱离了“飞特族”,成为一名正式的社员,却还是没有放弃自我的理念和生活的信条,就是为了自己而生活,为了幸福而生活。这样的知寿,是成熟了的,但并不是失去个性的。尽管她在最后找了一个有妇之夫,但是她对于幸福的憧憬和追求却没有改变。

所以说,这部小说可以说是知寿,作为一个“飞特族”女孩的成长自白。

6

1飞特族:所谓“飞特族”,实际上是Freeter的音译,是英文“自由”(free)○与德文“劳工”(arbeiter)的组合字。Freeter代表的是一种自由的工作方式

2彻罗基:文中吟子所养的第一只猫,剩下的猫咪死去后都叫“彻罗基”○。

7

1.《日本文学》 肖霞 山东大学出版社 2.《日本文学》(修订版)刘利国 北京大学出版社 3.《日本文学教程》吴鲁鄂、王净华 武汉大学出版社

4.《日本文学研究:历史足迹与文学现状》 谭晶华 译林出版社 5.《20世纪日本文学史:以小说为中心》 谢志宁

浙江大学出版社 6.《日本现代文学选读》(下卷)(增补版) 于胜荣 北京大学出版社 7.《日本近代文学名著欣赏》 谭晶华 译林出版社 8.《日本现代文学选读》(上卷)(修订版) 于胜荣 北京大学出版社 9.《鲜活与枯寂——日本近现代文学新论》 刘振生 吉林大学出版社 10.《全球化语境中的日本女性文学》 肖霞山东大学出版社 11.《日本文学名著日韩对照系列丛书》 吉林大学出版社 12.《日本文学于文学批评研究》 刘利国 外文出版社 13.《日本当代小说导读》 刘家鑫 南开大学出版社 14.《日本文学选集》 赵晓柏 凤凰出版社

15.《日本文学翻译读本》 阎萍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16.Modern Japanese Literature 商务印书馆

17.《日本文学名作选》谭晶华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18.《日本近代文学》 王之英 重庆出版社

8

向教导我论文的林老师表达最深切的谢意,她牺牲自己的休息时间在百忙之中帮助我改写论文,分析文章。给我提供了很多意见和便利。十分感谢林老师。

老师们总是悉心的教导我,经常抽出课余时间给我补课。在准备论文的过程中,各位老师的宽广的胸怀、严谨的学术作风让我深深的感动。在此,向各位老师以及教导我的老师们表达我真诚的感谢和无限的敬意。

日语论文

日语论文

日语论文

日语论文

日语感想论文

日语商务礼仪论文

日语论文(感谢词)

日语800字论文

优秀的日语论文

日语论文 就业难

《日语论文.doc》
日语论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