弄臣看后感

2020-03-02 18:53:11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弄臣》是一出典型的悲剧。主人公Rigoletto貌丑背驼,在曼图亚公爵的宫廷里当一名弄臣。年轻的公爵专以玩弄女性为乐,而Rigoletto经常为公爵出谋画策,帮他干勾引朝臣妻女的勾当。这激起了群臣的公愤,大家定计对他进行报复,让他不自觉地帮助群臣掳走了自己心爱女儿吉尔达,去献给公爵。吉尔达本来就认识微服私访的公爵,并爱上了他,而公爵居然也真心的爱上了吉尔达,吉尔达被群臣献上之后,双方正好情投意合。而弄臣Rigoletto对女儿非常疼爱,发现她落入公爵之手后,愤恨交加,决定雇刺客杀死公爵。当Rigoletto从刺客手中接过装有尸体的口袋,以为大功已成时,忽闻公爵高歌之声,于是他急忙打开口袋,发现里面装的是奄奄一息的女儿。原来,这个获悉行刺计划的吉尔达对公爵一往情深,甘愿为爱情而替公爵一死。

歌剧中最令人感慨的一出戏,是第三幕的开头。弄臣带着女儿,去看公爵是怎么对另一个女人调情的。公爵在酒店里唱了著名的咏叹调《女人善变》“女人爱变卦,像羽毛风中飘,不断变主意,不断变腔调。看上去很可爱,功夫有一套,一会儿用眼泪,一会儿用微笑。你要是相信她,你就是傻瓜,和她在一起,不能说真话。可是这爱情,又那么醉人,若不爱她们,岂不是辜负了青春。”他边唱,边去勾引酒店里的女郎,满口甜言蜜语:“凭我的记忆,有一天我曾和你相遇,以后我到处找你,今天终于和你在一起,今后我这颗心,也只能属于你。”边说边上手动,一会儿就上床了,脸皮厚的真是令人赞叹。歌声很愉快,窗外的吉尔达却是心如刀割:“多么丑恶啊,同样的谎言,我曾倾听,我曾相信。心儿受欺骗,多么不幸,多么伤心!我怎么会爱上这样一个人!”按一般戏剧的观点,矛盾发展到这个程度,吉尔达也该放弃了。而在歌剧里,吉尔达虽然受了难以弥补的伤,却还是义无反顾的爱着公爵,最后拼着性命救公爵,终于被刺客杀掉了 -- 这就是所谓的悲剧,当着观众的面,把最美好的东西毁掉。

世界上的人真的是不一样的,公爵也许觉得女人善变,但吉尔达就明显不是个善变的主。其实无论男女,都有善变的,也都有不善变的,而且还是可以互相转化的。在很多人的观念中,女生善变的现象似乎比男生要普遍一些,这种现象不太可能是由政治经济气候等原因决定的,只有可能是生理原因 -- 女性天然的生理因素决定了她们更倾向于思考感情方面的问题。很多时候,社会现象的复杂程度往往取决于人对它的主观认识,你对社会复杂,社会就对你复杂,你对社会简单,社会也就对你简单。女人的爱往往比男人要复杂,因为思考的越多,变数也就越多。古人认为读书是烦恼之始,就是这个道理。如果从悲观的角度考虑,吉尔达的自我牺牲,也许和她进入爱情的时间段有关,因为变化是一个绝对的东西,所谓的不善变,只是说变的幅度比较小而已,爱情荷尔蒙持续的年头往往有限,再说就算她自己真的不变,那么社会在变,她的爱人也在变,就算她自己死心塌地的要天长地久,环境往往也不会完全允许。好比说一个女生和男友分居地球两端,大约要5年以后才能在一起,一开始女生可以赌咒发誓要跟男生过一辈子,但将来的变化肯定不会让她如意。当然了,这也不是一定的事,因为爱情是一个极为复杂的事物,它的复杂和不可测性几乎等同于量子力学,超越了所有哲人的思辨范围,以至于只有作家可以用隐喻的方式来描绘它,却没有哲学家能对其各种现象做出精确的描述。也都是普遍客观存在的,哪怕是在拜金主义盛行的今日。有的女生宁可跟一个每月挣一两千的结婚,也不愿意跟一个年薪上千万的,还有的拒绝了房子工作出国等各种条件,义无反顾的要去和一个几年考不上大学的特困生共度余生。任何人都有真挚的感情,哪怕是心地险恶的弄臣和到处玩弄女人的公爵也一样。

中国传统文学中对于坏人的处理很简单,就是坏人,该死,而《弄臣》却是用两个坏人和一个少女间的真挚感情来突出矛盾,这就是它的高明之处 -- 虽然矛盾纠结,却格外的真实感人,再加上威尔第大师感人的音乐和演员们出色的演绎,真的是出色到了一个难以言喻的程度。原来看过张艺谋编排的《图兰朵》,惊为天人,这么多年来走遍四海,也没有看过更好的。但是图兰朵这个剧只是基于一个民间寓言故事,纵使外表再绚烂,也无法增加其内涵的深度,而《弄臣》以爱情、亲情和仇恨等人类最深刻的感情为线索,用豪华的舞美和超强的演员阵容编织了一出令人叹服的悲剧,可以说是我看过的最好的歌剧了。

看后感

《胭脂扣》看后感

北极雪看后感

黄土地看后感

普罗米修斯看后感

兄弟连看后感

喜宴看后感

看后感(材料)

乔家大院看后感

吸引力法则看后感

《弄臣看后感.doc》
弄臣看后感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