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掖市牛羊产业调研报告

2020-03-02 00:07:14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张掖市牛羊产业调研报告

(二0一一年九月十九日)

最近,按照省扶贫办《关于开展“十二五”产业扶贫调研的通知》要求,我办会同各县区扶贫办对全市牛羊产业进行了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特点及成效

“十一五”期间,我市以发展现代畜牧业为主线,以增加农牧民收入为核心,以培育新型农牧民为重点,以实施“河西百万头肉牛基地工程”、建设全省牛羊产业大县为契机,突出良种繁育、基地建设、疫病防控三个重点,按照“农户抓繁育、小区吊架子、大户抓育肥、企业抓加工、政府抓防疫”的发展思路和“五统一分”(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配套、统一管理、统一防疫、分户经营)的养殖模式,通过政策扶持,大力推行标准化生产经营方式,牛羊产业呈现出快速健康发展的良好势头,2010年,牛羊产业产值达到28亿元,占农业总产值的32%,牛羊产业人均纯收入达1210元,牛羊产业已成为我市农村特别是沿山贫困乡村最具发展活力、促农增收脱贫作用的一大亮点。

(一)基地规模不断壮大。“十一五”期间,我们营造良好发展环境,提供优质服务,坚持从规模养殖场、养殖小区和养殖大户三个层次稳步推进牛羊养殖“十百千”计划,牛羊产业基地不断壮大,建成牛羊养殖小区161个、标准化养殖示范乡10个,示范村101个,示范户1017户,止目前,全市牛、羊饲养量分别达到71.99万头、281.1万只,基础母牛存栏29.31万头,规模养殖数量占牛、羊总饲养量的46%以上。同时,不断加大标准化养殖推广力度,按照“高标准起步、超前性示范”的原则,以养殖小区为重点,抓住产前环境、产中技术、产品质量、全程管理四个环节,着力推广甘肃省12个地方标准和34个无公害畜产品生产技术规程,养殖小区均已落实生产标准。

(二)品种改良成效明显。“十一五”期间,我市先后引进西门塔尔、皮埃蒙特、夏洛莱、西德黄牛、利木赞、南德温、荷斯坦奶牛等7个肉奶牛品种,培育西门塔尔和西德黄牛2个当家肉牛品种。大力推广了黄牛冻配改良、肉牛生产性能测定等配套技术,改良授配母牛20万头,肉牛良种率达到95%,肉牛品质明显提高;肉羊和细毛羊推广陶赛特、澳洲美利奴等优良品种,完成改良授配母羊50万只,良种率达到90%。特别是在新世纪扶贫开发中,我市以850万元产业扶贫项目资金为带动,在贫困乡村和移民区修建暖棚畜舍6298座,引进良种牛1136头,良种羊2.1万只,有力促进了沿山贫困乡村畜牧基地建设和牛羊品种改良。

(三)服务体系日益健全。依托“全市30万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工程”,强化养殖技术培训,为牛羊产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技术保证。坚持以“五良”技术组装配套,在县、乡技术人员中推行“三包”技术服务,提升了牛羊产业技术服务水平。市县坚持从源头抓起,加强兽药、饲料及饲料添加剂经营和使用环节监管,依法查处在饲料中添加违禁药物和非法添加物的行为,抽检合格率100%。不断加快无公害畜产品产地认定产品认证步伐,至目前,全市已有32家单位、5种产品获得了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定和产品认证。以规模养殖场(小区)为监管重点,建立养殖档案、免疫档案,畜牧部门与规模养殖场(小区)签订了动物防疫和卫生监督工作责任书,进一步明确了工作职责。配备防疫检疫设施,全市已建成疫情监测点16个、养殖小区疫病监测室16个、村级动物疫病防疫室84个。创新防疫方式,签订管理目标责任书,明确行政业务部门与乡镇政府以及防疫人员的职责和任务,全面推行“三步式”防疫方式,确保了防疫密度,免疫率达100%。

(四)市场营销逐步完善。多年来,我市坚持依靠市场促进发展的思路,大力扶持和培育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加快发展牛羊运销协会,积极探索新形势下牛羊产业发展的市场化运作模式,提高农民市场组织化程度。目前,全市现有活畜交易市场22个、牛羊养殖专业合作社36个、专业协会8个、运销大户1300多户。按照“扶优、扶强、扶大”的原则,积极培育龙头企业,5年来,全市建设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18家,为牛羊产品的生产、加工、流通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五)饲草供应保障充足。我市有草原面积8320万亩,加之近年来我市玉米制种面积稳步扩大,全市以玉米为主的秸秆产量有300多万吨,可饲养肉牛100多万头、肉羊400万只,为发展牛羊产业提供了充足的饲草保障。为充分发挥我市玉米秸秆丰富的资源优势,市县始终把青贮氨化作为发展牛羊产业的重点工作来抓,对新建的永久性青贮窖给予一定补助,并抽调技术人员蹲点进行指导,从政策、资金、技术等方面加大青贮工作的力度,全市累计建成青贮窖15287座,窖容达到147万立方米,年青贮玉米秸秆32万吨以上,氨化秸秆15万吨以上,加工草粉20万吨,秸秆加工利用率达到50%。

(六)政策扶持持续有力。“十一五”期间,我市全力组织实施牛羊产业大县项目、肃南、山丹两县退牧还草工程、乡镇兽医站基础设施建设、生猪奶牛标准化养殖小区(场)建设、绿洲现代农业试验示范等项目,仅2010年,完成投资5695万元的在建项目18项;全面落实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农户小规模养殖贷款贴息、养殖小区以奖代补、动物畜禽“零费用免疫”等扶持政策;积极开展银地、银企合作,加快落实金融支持政策,市上与建设银行张掖市分行签订五年期“‘金张掖’特色农牧产业战略合作协议”,计划每年为养殖户贷款10亿元,已为养牛大户和龙头企业发放贷款3.5亿元,其中为养殖规模大、运行比较规范的前进村奶牛专业合作社发放贷款6400万元。在全面落实国家、省、市扶持政策的基础上,各县区整合资金近3亿元,重点扶持发展牛羊产业,对新建的肉牛养殖小区每个给予30万元的基础设施建设补助;对进入养殖小区的农户新购肉牛给予一年的贷款贴息;在肉牛养殖小区、养殖场每新建30立方米以上的青贮氨化窖每立方米补助5元。通过政策扶持,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群众发展牛羊养殖的积极性,有力促进了全市牛羊产业的快速发展。

二、存在问题 虽然我市牛羊产业取得了长足发展,产业主导地位不断强化,科技含量日渐提高,经济效益显著增长,但仍存在一些影响牛羊产业迅速发展的制约因素。主要表现在:一是生产方式粗放。目前,我市牛羊生产“小、散、低”的局面仍没有得到根本扭转,主要以千家万户分散饲养为主,以中小规模育肥场集中育肥为辅,饲养方式粗放,育肥周期长,经济效益低,规模化、集约化、工厂化养殖水平不高,饲草转化利用率低,过腹增值的作用没有得到完全体现。二是发展资金不足。牛羊产业属高投入、高产出行业,流动资金是其发展的重要支撑。目前,我市大部分牛羊养殖户、养殖企业流动资金十分缺乏,严重制约了牛羊产业的快速发展。三是加工企业滞后。牛羊加工龙头企业少,带动作用不明显,加工转化增值能力弱,缺乏市场竞争力。现有的 家畜产品加工企业由于资金缺乏,加工能力不强,收购价格较新疆等地相对较低,导致产品外流,不利于本地品牌的形成。四是技术力量薄弱。专业技术人员队伍还跟不上产业发展的要求,技术支撑体系还不够完善,标准化养殖水平还需进一步提升,生产加工追溯体系尚需健全。 五是小区管理滞后。虽然各养殖小区制定了统一的管理、防疫、消毒、生产等制度,但由于采取分户经营的管理模式,小区协会组织作用发挥不够,农户在管理、生产、经营等方面缺乏共识,养殖小区规范化、科学化经营水平还有待提高。

三、发展对策及建议

从我市牛羊产业的发展现状来看,牛羊养殖的经济效益正在不断提高,农民养殖牛羊的积极性日益增强。“十二五”期间,我市将进一步加强引导,加大政策、资金扶持力度,把牛羊产业作为振兴地方经济促农增收的富民工程来抓,推动牛羊产业提质增效,带动沿山28个乡镇301个村的23万贫困人口增收致富。

(一)完善扶持政策。牛羊产业是一个投入巨大、周期较长、产业链复杂的产业,只有在制定科学规划的基础上,坚持长期不懈地扶持才能取得持久效益。“十二五”期间,我们要紧紧围绕国家发展政策导向和投资重点,积极筛选一批符合实际的好项目,发挥项目资金四两拨千斤的作用,增强牛羊产业发展后劲。注重后续发展,加强与金融部门协调沟通,增加对肉牛产业的贷款指标,扩大贷款规模,简化贷款手续,提高贷款额度和年限,切实解决有建设资金无流动资金的难题。同时,市、县修订完善优惠政策,对生产、加工、流通等环节给予必要的支持,引导和鼓励民间资本投向肉牛产业,为肉牛产业发展注入活力,提高市场竞争力。

(二)坚持标准生产。面对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只有形成一定规模,生产出特色明显、符合标准的产品,才能确保牛羊产业长足发展。全力实施“金张掖肉牛基地工程”,根据市场需求和本地资源优势,按照区域化布局、标准化生产的要求,引导牛羊生产向相对集中、连片开发的方向发展,加快养殖专业乡(镇)、专业村建设步伐,形成特色明显、具有较强市场竞争力的牛羊生产基地。同时,加强标准化生产的技术培训,提高农民和养殖企业抓质量安全和标准化生产的主动性。积极开展以“畜禽良种化、养殖设施化、生产规范化、防疫制度化、粪污无害化”为主要内容的牛羊标准化养殖场创建工作,全面推广标准化生产规程,全市牛羊标准化生产率达到70%以上。切实加快牛羊良种化步伐,重点推广生长快、产肉率高、品质好的牛羊品种,大力推广人工冻配繁殖技术,健全完善优质牛羊繁育体系,使牛羊良种化程度达到95%以上。广泛宣传依托牛羊产业发家致富的先进典型,发挥典型示范带动作用,引导散养农户适度扩大规模,实现牛羊产业量的扩张,形成规模优势。树立品牌意识,围绕“金张掖肉牛羊”品牌建设,依托专业合作组织,提高市场占有率和竞争力。

(三)创新开发方式。一是充分利用报纸、电视、广播等新闻媒体,广泛宣传秸秆青贮氨化养畜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使群众真正认识到秸秆养畜不仅可以变废为宝,降低饲养成本,提高养殖效益,而且可以有效改善农村居住环境,解决饲草乱堆乱放,消除火灾隐患的重要措施。二是按照“立草为业”的思路,积极鼓励本地规模养殖大户、有经济实力的农户和引进外地企业,充分利用本地丰富的秸秆资源,收购农户的秸秆,以打捆、袋装青贮、打包青贮等形式,开发加工各类草产品,把饲草加工转化利用作为一项产业来培育,着力提高秸秆的商品率。三是对已建和新建奶肉牛养殖小区、养殖场和养殖大户,原则上以建设青贮窖的方式进行秸秆青贮,每年修建永久性青贮氨化窖1500座5万立方米,新增青贮氨化秸秆15万吨。

(四)完善服务体系。加强技术推广队伍建设,健全完善技术服务体系,为产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撑。要紧紧围绕加快牛羊产业的发展,进一步建立健全畜牧兽医技术服务体系,加大对专业技术人员的培训、管理力度,不断提高畜牧兽医队伍的整体素质。引进先进适用新品种、新技术,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大力实施畜牧科技入户工程,以“五良”配套技术的整合组装为切入点,重点推广养殖小区规模生产、规范化饲养管理、优质青贮饲料利用等先进实用技术,有针对性地开展技术培训,提高养殖户的科学饲养水平。结合新农村建设,大力推广清洁养殖,在规模养殖户和养殖小区配套建设沼气工程,积极发展“畜?沼?果(菜)”循环经济模式,有效解决肉牛养殖中的环境污染问题。以推广秸秆“三贮、三化”技术为重点,大力推广秸秆青贮氨化等养牛新技术,确保秸秆利用率达到80%以上。坚持生产发展与疫病防治并重,加强动物疫病防制,突出抓好肉牛重大传染病的强制免疫,降低养殖疫病风险,确保肉牛产业健康发展。

(五)坚持龙头带动。按照“抓市场、上加工、带产业、促养殖”的思路和“扶优、扶强、扶大”的原则,通过招商引资,引进和培育6个牛羊产品加工企业,引入市场竞争机制,形成“龙头企业+基地+农户”的产业化经营模式,全面实行订单生产,使原料生产、供应和产品加工、销售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形成产业链,增强养殖户抗御市场风险的能力。完善乡镇集市活畜交易市场,促进牛羊产品的流通和销售。积极扶持和发展农村畜牧业专业技术协会、流通协会等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和农民经纪人队伍,建立产销经营体系,推动全市牛羊产业快速健康发展。

牛羊产业已成为我市沿山贫困乡镇增收脱贫的支柱产业,但受经济和技术条件的制约,整体带动能力依然不强,建议省办在“十二五”期间,把牛羊产业作为产业扶贫的重点,不断加大扶持力度,特别是对我市沿山28个乡镇301个贫困村在牛羊基地建设、良种引进、畜产品加工和养殖技术培训等方面予以政策扶持,以促进牛羊产业提质增效,带动23万贫困人口增收脱贫,加快全市扶贫开发进程。

(供稿:张掖市委农办 校德阳、刘烨)

张掖市马铃薯产业调研报告

牛羊养殖调研报告

张掖市马铃薯产业发展规划

玉米产业调研报告

养殖产业调研报告

产业经济调研报告

产业发展调研报告

肉牛产业调研报告

肉羊产业调研报告

养蜂产业调研报告

《张掖市牛羊产业调研报告.doc》
张掖市牛羊产业调研报告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