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园区调研报告

2020-04-19 来源:调研报告收藏下载本文

推荐第1篇:产业园区调研报告

产业园区调研报告

产业园区>调研报告

(一)

为认真贯彻落实好一季度经济运行分析会精神,有效应对当前经济形势,研究探讨推动我市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思路措施,解决发展中存在的困难问题,5月3日至5月15日,市工信委王松平主任率领工信委分管经济运行、节能降耗、工业>投资、园区建设、中小企业发展等委领导及有关科室负责人共21人到全市9个县(市)区和经济技术开发区,就投产企业达产增效、竣工企业投产达产情况;工业园区重大项目推进情况;受环评限批影响项目环评限批解除后项目备案及推进情况;招商引资在谈项目落地情况;50户重点企业生产经营情况以和发展过程中存在的困难问题及需要市工信委帮助解决的问题进行调研。调研组采取现场调研、召开座谈会听取汇报等形式开展调研工作。从总体情况看,我市12个工业园区建设日益提高,工业发展空间不断拓展,园区管理体制基本健全,发展后劲和活力进一步显现,园区经济在工业发展中的主体地位和支柱作用更为突出,已成为工业经济主要增长极。

一、园区发展基本情况

(一)管理体制

为抢抓“桥头堡”建设机遇,实施“工业强市”战略,加快工业园区建设,推动全市工业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去年8月25日,市委市政府研究出台了《中国共产党曲靖市委曲靖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工业园区发展的决定》(曲发?2011)21号)(以下简称《决定》),要求每个县(市)区成立工业园区管委会,作为同级政府的议事协调机构,全权管理工业园区的建设和发展。九个县市区的工业园区管委会专兼职副主任选配到位履职,管委会内设“一室三局”人员除马龙还没有选派到位外,陆良、师宗、罗平、富源、麒麟、沾益、会泽7个县市区的“一室三局”机构设置及人员选配到位履职,宣威工业园区同宣威开发区合署办公,两块牌子一套人马,内设机构没有重新设置。管委会机构设置,人员选派和基本到位。

(二)固定资产投资完成情况

一季度全市12个工业园区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1.69亿元,同比下降4.13%,其中工业投资24.04亿元,同比下降3.03%,基础设施投资2.48亿元,同比增长25.51%。标准厂房建设完成投资1.8亿元,同比增长30.43%。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同比增加,但总体讲,园区固定资产投资欠季度目标数较大,工业投资只完成了季度目标数的50.24%,欠23.81亿元。完成较好的是宣威、富源、会泽、麻黄,分别完成目标进度数的101%、99.76%、95.53%和85.83%,完成不足30%的是越州、马龙、罗平、师宗、南海子,分别为23.53%、20%、16.47%、7.06%和3.3%;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只完成了目标数的35.94%,欠4.42亿元。完成较好的宣威,完成目标进度数的105%。越州、煤化工、陆良没有基础设施投入。

(三)经济运行

目前,全市拥有国家级经济开发区1个,省级工业园区6个,市级重点工业园区6个,规划面积374.7平方公里,总体上形成了由国家级开发区、省级园区和市级园区组成的多层次园区体系,培植和构建了以新材料、化工、冶金、机械装备、生物资源开发创新为主体的六大支柱产业体系。“十一五”期间,工业园区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571.37亿元,累计完成基础设施投资36.94亿元。2011年,全市工业园区已开发面积达59.44平方公里,实现工业总产值693.26亿元,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45.49%;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73亿元,占全市规模以上企业工业增加值的43.85%;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97.4亿元,其中:工业投资163.01亿元,基础设施投资14.93亿元;上交税金21.35亿元;园区内企业总数达到414户,从业人员8.49万人。今年一季度全市工业园区实现工业总产值177.97亿元,同比增长20.51%,完成季度目标数215亿元的82.78%,欠37.03亿元;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39.78亿元,同比增长12.07%,完成季度目标数的69亿元的57.65%,欠29.22亿元;上缴税金3.8亿元,同比下降

44、63%,完成季度目标数的49.71%,欠3.845亿元。全市12个工业园区没有一个园区全额完成季度目标。

(四)招商引资

20**年1-3月,全市共有国内合作实施项188项,项目总投资1894亿元,合作方总投资1883亿元;筹建项目21个,在建项目139个,完成项目27个,签约项目1个;其中工业项目128个,优势产业127个。我市各工业园区一季度工业园区累计新签约项目20个,在谈项目40个。

(五)规划修编

按照《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强耕地保护促进城镇化科学发展的意见》(云政发 [2011]185号,以下简称《意见》)精神,曲靖市在省要求对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林地保护利用规划和城镇近期建设规划进行调整的基础上,按照“靠城不进城、发展有空间、相互有依托”的要求,对工业园区总体规划进行修编工作,规划修编各项工有序进行。我市麒麟、宣威、富源被列为国家级利用低丘缓坡荒滩试点,陆良、师宗、罗平、马龙、会泽、沾益被列为利用低丘缓坡荒滩省级试点县,20**年2月9日,市政府授权市国土资源局组织市国土、规划、工信、林业四部门对我市九个县市区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镇近期建设规划、林业保护利用规划和工业园区规划四个规划衔接成果进行了市级联合审查,并已以通过。到目前为止,罗平县、会泽县修编后的规划已经通过县、市两级组织的评审,待修改完善后报省工信委评审备案,马龙园区修编后的规划以及轻工基地规划已经完成并通过了县级评审,待市级评审后报省评审备案,其他园区规划修编工作正在文本编制过程中。

二、存在的问题

(一)管理体制有待进一步完善。去年市委市政府出台了《决定》,园区管委会作为同级政府的议事协调机构,虽人员除马龙外,基本配齐,也已授权,但实际工作中难于充分行使职权。

(二)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园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基本还停留在为了项目而建设,没有真正做到水、电、路、通信等基础设施建设配套先行,园区开发力度能力较弱,只有

陆良、罗平、马龙、会泽开展了土地预收储工作。现已开发建设区电力配套没有协调一致,所到县市区多反映现有企业用电的问题。

(三)招商引资项目落地较少。我市工业园区现有具备招商的储备项目95个,再谈项目只有40个,不足储备项目的一半,签约项目只占储备项目的五分之一,而开工建设大项目没有。

(四)经济运行情况和投资情况堪忧。曲靖的加工制造业,除烟草外,主要是以重化工和冶金两大支柱产业为主,受世界金融危机、希腊债务危机和我国调控>房地产也的影响,我市的煤炭、焦化、钢铁等产业的产能、产量、价格大幅下降,严重影响了我市工业园区经济运行和投资。从调研的情况和一季度的报表情况分析看,同比工业总产值、工业增加值同比是两位数的增加,但固定资产投资降低3.03个百分点;上缴税金大幅降低,减低38.74个百分点;企业利润除西城、师宗、会泽、罗平没有出现亏损外,其它园区出现亏损。

(五)产品结构单一。我市12个园区的规划布局非常雷同,基本上都是围绕化工、冶金两大产业进行发展,没有真正形成依靠资源,错位发展的格局。轻重工业发展不平衡,绝大多数园区还停留在原料的初级加工上,产品附加值不高,没有形成园区产业链的延伸和循环经济发展格局。

三、当前的困难

(一)建设资金短缺。特别是园区内基础设施建设资金投缺口较大,各级政府投资园区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与园区发展那的实际需求差距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明显滞后。

(二)企业融资贷款困难。受宏观政策和世界经济不景气的影响,货币政策任然偏紧,中小企业资金紧张,大部分中下企业融资尤为困难,资金链绷紧甚至有可能出现断裂的风险。

(三)项目支撑不够。由于目前招商引资政策不够完善,加之园区基础设施建设滞后,项目签约率不高,项目落地不多,项目推进不快。总体上看,园区大项目不多,主导产业不突出,特色产业未形成,园区经济总量小、层次低、竞争力弱。

(四)用地成本增加。去年9月,省委、省政府实施“工业上山,城镇上山”的政策,按照新的土地政策,需要征收坝区耕地质量补偿费,据不完全统计,我市需增加的用地成本麒麟麻黄达37万元/亩,南海子达28万元/亩,其它地区达18.7万元/亩,用地供给成本大大增加,项目推进、落地更加困难,有一部分再谈项目推进较为缓慢或停止。

四、建议和意见

(一)强化考核。根据《决定》提出的要求,我市工业园区实施“三年倍增,五年翻两番”行动计划,要对各工业园区实施考核,建议尽快促成市政府出台园区考试实施办法,逐一落实《决定》的有关政策,激发园区活力,掀起园区发展新景象,以工业园

区的“三年倍增,五年翻两番”推动我市工业的跨越发展。

(二)落实有关文件精神。建议市委市政府督促各部门和县(市)区尽快出台加快园区发展的实施意见,落实省委省政府今年3月17日出台的《关于进一步加快工业跨越发展决定》和市委市政府去年8月25日出台的《关于进一步加快工业园区发展的决定》的相关对园区建设发展的各项优惠政策,特别是园区新增税收部分留给园区作为园区基础设施建设资金,从而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提高园区的承载力。

(三)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和招商引资是园区发展的生命线,在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筑巢引凤的基础上,必须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建议市委、市政府促使各县(市)区出台招商引资相关激励机制,确保招商引资取得突破。

(四)召开园区用电工作协调会。随着入园企业的增多,当前已经出现的电力配套设施的滞后等问题,建议由我委主持,邀请市供电局;县(市)区分管领导、园区管委会专职副主任、工信局分管领导;县供电公司是就园区规划修编后和近几年发展的情况,电力配套设施中存在的问题和当前急需解决的等问题召开专题座谈会进行协调。

产业园区调研报告

(二)

一、李庄乡铝工业园区基本情况:

商丘神火铝厂投资10亿元,于20**年成立,目前年生产能36万吨,年销售收入54亿元;商丘阳光铝材有限公司成立于20**年底,总投资16.7亿元,设计年生产能力15万吨,其中铝坯料10万吨,装饰用带材1万吨,ps版基材3万吨,空调泊1万吨,项目完全投产后,可实现年销售收入39亿元。目前,一期5万吨铸轧生产线已建成并投产,一期5万吨冷轧生产线已基本建成,马上即可试车生产;商丘东南铝业有限公司成立于20**年,总投资4000万元,20**年正式投产运营,目前日生产各种型号铝棒材300吨,可实现年销售收15亿元;河南鑫源铝业有限公司成立于20**年,目前,日生产铝棒材150吨,可见现年销售收入7亿元。

另有已签约落地园区的商丘广源运输有限公司即将开工建设,投资5.6亿元的商丘广宇石墨有限公司正在做落地前的各项准工作,投资10亿元的电解铝阴极项目正在洽淡之中。

随着市、区两级政府进一步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特别是制定了专门的铝工业园区发展规划,力争把铝加工业作为我市的支柱产业等相关政策出台后,园区的发展后劲更加有力,园区的发展步伐明显加快,各种配套设施更加齐备,园区功能更加完善。

二、当前我国铝加工业发展现状:

改革开放特别是近几年以来,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及我国进出口贸易的快速发展,对作为现代经济和高新技术发展支柱性原材料的铝材更加需求旺盛,同时国外特别是发达国家对铝行业的进一步限制,使我国的铝加工企业如雨后春笋般的快速壮大起来,特别是在广东佛山,短短一年多时间,竞猛增了400多家铝加工企业,**年来, 全世界铝材加工总。量为3000万吨,而我国铝产量为1300多万吨,占全球总产量的40%还多,但我国的铝加工企业多属于高能耗,低附加值的加工企业,在国际上的竞争力不强,很多高精铝产品仍需进口。同时铝加工企业存在重复建设,盲目建设情况,出现了局部的产能过剩,真正的高精度铝板带,高强度汽车铝轮,精密铝铸件,泡沫铝、高压电子铝箔,优质彩色涂层板、铝塑复合板管、特种铝型材、微细球型铝粉等产品严重供不应求,市场缺口仍然很大。

三、铝工业发展趋势:

以美、日、德发达国家为代表,铝加工业在20世纪已完成了优胜劣汰,兼并重组的整合过程,并成立了跨国集团,进行全球性的选择、生产和经营。其中美铝公司在全世界设有分支、囊括了高精铝加工的全部行业,年加工能力为200万吨,在铝加工技术上处于全球领先地位。

通过对全球铝行业纵向、横向比较,多行业、多角度的分析论证,总体上讲在今后一段时间内,电解铝需求不会增长太多,铝加工企业数量也不会有太大变化。但随着经济的发展,科技的进步对高技术高附加值的铝产品需求将猛增。因此未来的铝加工企业在加工工艺上,应向着更加精细化方向发展,在铝加工装备上,应向着更加智能化方向发展,在企业建设上,向着更加大而强和专而精方向上发展。

四、金融危机对铝行业的影响:

**年底,**年初,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加上原材料价格上涨,出口下滑,电解铝下游行业发展后劲乏力等影响,我国铝加工企业受到了严重冲击,单就我乡铝工业园区内几家企业来说就损失惨重:神火铝厂的销售严重下滑,库存压力陡增,最后不得不停止过半生产线,直到我省加大战略储备和国家率先实现企稳回升,才使神火铝厂逐步渡过难关;商丘阳光铝材有限公司生的铝板也出现了滞销现象,面对正在建设的冷轧项目,公司高层个别人士基至出现了犹豫思想;商丘东南铝业的客户需求减少80%,使其无法正常生产;河南鑫海铝业公司干脆停产来应对危机。**年底至**年上半年上述四家企业共减少销售收入近60亿元,它们经历了一次非常严重的经济寒冬。随着**年下半年我国经济率先实现企稳回升,同时全球需求开始增长,**年第>四季度及今年第一季度,它们的销售收入分别比09年第三季度增长了10%和17%,目前已基本恢复到危机前的生产销售水平。

五、当前梁园区铝加工企业存在的问题:

1、铝工业园区还没有形成规模,产品还比较单一。

2、铝工业园区的道路、电力、排水等各种配套设施还需更加完善。

3、高科技、高附加值的企业少,个别企业存在高能耗与污染。

4、园区内中小企业多,成规模的大企业少,真正深加工、精加工的企业更少。篇2:创业产业园调研报告~ 创业产业园调研报告

调研对象:基地调研 武汉天地实地调研 案例调研 调研时间:2012年5月

教学单位:武汉理工大学土建学院

专业班级:建筑学0902 学生姓名:罗璇

学生学号:0120906220220 摘要:创意产业园是大量诸如艺术、设计、广告等以创意为主的个人工作室或服务性公司的创意设计类企业聚集在一个特色区域,形成多元文化生态和创意服务产业链。同时带来了配套产业餐饮、娱乐、购物、休闲及旅游业等等的发展,他们共同形成城市中心独立而具影响力的新社区。本文通过四部分——基地调研、天津济南地区创业产业园调研、武汉天地实地调研、总结,对创业产业园区的空间组织形式、功能划分、空间节点景观处理、新老建筑改造、细部处理、城市氛围做出详细分析与思考。 关键词:创业产业园、历史建筑、空间组织、功能划分、景观处理、城市氛围

第一部分:基地调研 1基地环境

基地位于武汉市洪山区街道口,临接武汉理工大学东院,用地面14259㎡, 主入口位于基地西侧,与外部存在2m的高差。基地西临主干道珞狮路,北面是基地公共绿地和住宅区,南面是与基地4m高差的绿地区,东临武汉理工大学材料学院材料与土木学科群。

北面住宅基地周围厂房 入口处设计院大楼 材料学院楼

第二部分:天津济南地区创业产业园调研

天津地区:天津六号院创意产业园 济南地区:泉乐坊创意产业园 天津桥园创意产业园

天津六号院创意产业园 1.园区简介 1.1基本概况

天津6号院创意产业园因位于和平区台儿庄路6号而得名,曾为英国怡和洋行的仓库,始建于1921年,总面积一万平米。2000年开始,有艺术家在此集聚;2007年,园区投入近千万元对基础设施进行改造,申请各种政策支持,实现了从传服务业向创意产业的转型,一批创新能力强、发展前景好的项目落户园区,动漫、设计、艺术成为园区的三大业态。 1.2历史背景

6号院的前身是英国怡和洋行天津分行仓库。坐落在台儿庄路6号,这里曾经是贩卖鸦片和茶叶的英国怡和洋行的仓库,由5座英格兰风格的建筑组成,距今有90多年的历史。19世纪60年代建造的这个仓库,建筑面积1万多平方米,东临海河,交通方便,为其商贸进出口创造了条件。解放以后,怡和洋行被天津市人民政府接收,“6号院”成为一商集团天津文化采购供应站的库房,如今的“6号院”面对天津的母亲河海河,背靠天津市有名的金

融街,与殖民地时期建造的美国花旗银行、利顺德大酒店比邻,矗立在整体欧式血统的建筑群中。 1.3环境背景

泰安道 :英伦风情街

自1860年至1903年的40余年间,英、美、法、德、日、俄、比、意、奥九国先后在天津设立租界,并依照本国风格,建起了“国中之国”。泰安道地区即为当时的英国租界,开辟于1860年,是外国在天津设立的最早租界,也是遗存最多,保存相对完整的外国租界。 德式风情街:海河西岸展新姿

德式风情旅游区坐落于原德租界内,总占地面积近1.8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2.9万平方米,由11栋纯德式风格别墅组成。

在这片区域里,11幢坡顶风情建筑正紧张施工,简洁流畅的建筑线条,经典的褐色与醒目的红色穿插,德式建筑简约风格在这里已初步成形 天津湾

天津湾位于天津市河西区中环线与南北大街交口,毗邻海河,占地面积近30公顷,总建筑面积为120万平米,将五星级酒店、甲级写字楼、城市公园、购物中心、休闲娱乐、亲水公寓等六大业态融为一体,成就天津湾生活、工作、休闲、购物等为一体的国际化滨水生活圈。 津湾广场

津湾广场是天津第一座24小时不夜城,是融合现代化、欧式建筑于一体的开放、和谐、生态、智能的高端商务商业聚集区。项目建筑面积17.1万平方米已经建成,汇集了剧场、影院、高端餐饮娱乐、时尚购物中心等业态。 意风区

意风区全称为天津市意式风情区,是意大利本土以外最大的意式风格建筑群,该区域的由来是1900年八国联军侵略中国时,对天津市进行了割地赔款。

泰安道津湾广场

意风区德式风情街六号院地理位置 2.空间组织 “6 号院”建筑面积约一万平方米,占地近六亩。为长条型的院落,地面平整视野开阔,周边环绕矗立着五座独立的四层楼库,各座之间都有通道可以穿行。分为a、b、c、d、e 五个区,五个区成环抱状分布。

园区为入驻的创意企业提供了专业的服务、大量的共享空间和休闲场所——展示厅、会议室、咖啡吧等;

另外,其高大的loft建筑空间更容易激发艺术家或设计师的创意灵感和激情。同时,可以任意分隔的宽敞空间,使艺术家和入

驻企业能充分 发挥自己的个性。

一层平面图 二层平面图 三层平面图 四层平面图 3.造型及细部处理

跨院楼座间有造型独特的悬空楼梯,层叠交错形成两个“之”字型十分抢眼。台儿庄路6号院的建筑物已建成了86 年,虽年代久远,但其严谨稳重、体量宏伟的建筑特色依然能清晰辨认,尽管经过了大地震的考验和海河景观拓路拆改的洗礼,仍然留有欧陆式新古典主义建筑风格的明显痕迹。篇3:全市县域产业园区调研报告

全市县域产业园区调研报告

4月8日,在市委十一届第108次常委会上,明玉书记要求,要强力推进县域产业园区体制机制创新,全面激发产业园区发展活力,打造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新引擎,并明确志勇部长牵头开展调研工作,为市委市政府决策提供依据。 会后,志勇部长立即召集组织部、政研室等相关部门同志研究确定调研方案,成立15家市直部门共同参与的专题调研小组,深入到9个县(市)区13个产业园区进行实地考察,并多次召开县(市)区、产业园区主要负责同志及驻园区企业负责人座谈会,面对面地听取意见与建议;同时,安排调研小组赴外地考察,直接或间接地借鉴吸纳外地经验。在此基础上,形成全市县域产业园区调研报告。

一、全市县域产业园区的发展现状

目前,经市编办批复的县域产业园区共有13个,即:黑山的庞河、胡家、八道壕,北镇的沟帮子,凌海的大有、双羊,义县的七里河、九道岭,古塔的士英,凌河的紫荆,太和的汤河子,滨海新区的西海,松山新区的南站。总体规划面积289平方公里,建成区面积56平方公里。

通过调研,我们感到,全市产业园区在总体上呈现出健康发展的良好态势。第一,基础设施得以完善。2010年至2014年,全市产业园区全口径固定资产投资实现900亿元,预计2015年可新增固定资产投资183亿元。义县七里河、黑山庞河“七通一平”分别达到7平方公里和4.4平方公里,北镇的沟帮子形成产城融合的发展格局,等等,企业生产经营环境明显改观。第二,产业发展逐步明晰。全市产业园区已经形成三个产业体系,即以装备制造、新能源、精细化工、冶金材料、高新技术产业等为主体的产业体系;以种业、畜禽加工、农产品加工、果蔬饮品等为主体的产业体系;以物流、文化旅游为主体的产业体系。第三,企业入园持续增加。全市产业园区已建成工业企业346户,完成投资603亿元;在建企业106户;今年意向入园企业75户。第四,骨干作用有所增强。全市产业园区企业增加值从2010年的162.6 亿元增加到2014年的 357.8亿元,增长2.2倍 ,占地区企业增加值的比重从28.8 %提高到38.9 %,提高了10.1个百分点。

实践证明,产业园区已经成为促调整的重要力量,县(市)区级产业结构从2009年的19:45:36调整为16:49:35;成为稳增长的重要平台,仅从财政收入情况来看,从2010年的10亿元增加到2014年的25.5亿元,增长2.55倍,年均增幅26.4%,园区收入占比从15.4%提高到22.1%,提高了

6.7个百分点;成为保就业的重要渠道,吸纳就业人员10万人。 通过调研,我们更感到,产业园区的发展正处在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面临诸多严峻挑战:一是体制机制亟待创新,有的园区依然沿袭着行政管理模式,缺乏经济管理思维与经济运行架构。二是规划科学性亟待提高,就全市而言,缺乏市域产业园区整体统筹规划,县域产业园区各自为政,造成功能冲突,产业雷同,互补效应弱。就县域而言,相当一部分园区的整体规划、产业规划不清晰,缺乏对要素资源的集约节约利用,招商引资平台建设滞后甚至是缺失;有的园区总体规划是在2011年以前编制完成的,与国家和省市的“十二五”规划要求不符;有的园区没有编制总体规划,规划建设与城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环境保护规划等相关规划之间脱节。三是集群效应亟待增强,突出表现在没有实现全产业的“闭环招商”,产业链条不配套,综合竞争力不强,缺乏能够带动行业发展的大型企业,中低端产业类的企业较多,产业发展层次低,主导产业瘦弱;尤其是自主研发能力较弱,园区内具有较高科技含量的项目仅占15.4%,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专利企业仅占9%,企业内部有研发机构的较少,公共研发平台尚未建立。四是“瓶颈”制约亟待解决,建设资金严重不足,融资渠道狭窄,基础设施建设进程不快;土地规模矛盾突出,比如,滨海新区到2020年的规划指标均已用尽,目前还有2600亩在建及待建项目的土地规划需要调整。五是人才引进亟待突破,缺乏专业的高水平的各级各类优秀人才。此外,还存在园区收入与地方实得财力不匹配、扶持

园区发展的优惠政策较单一等问题。

二、全市县域产业园区的发展建议

通过这次调研,我们看到了产业园区的发展,看到了产业园区存在的问题,更看到了产业园区的潜力与优势。着眼于全面建设辽西区域性中心城市的总体格局,我们必须把产业园区的建设与发展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整合资源,集中力量,深化改革与创新,以产业园区发展的“爆发力”推动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增长力。

第一,要切实解决思想认识的问题。通过这次调研,我们更加深刻地感受到,思路决定出路,思想认识的高度决定着发展的高度。严峻的问题在于,受总体形势的影响,以及取消gdp考核指标、优惠政策和激励政策的淡化或者刹车,在相当程度上造成对产业园区发展的积极性减弱,精神不振,信心不足,有的劲头放松,慢作为甚至是不作为;有的瞻前顾后,不敢作为。而且,在部分地区和部分干部的思想观念中,对产业园区的建设与发展还存在着“三个等同于”的认识,即等同于行政性的管理区域,以行政化的思路与方式而非经济化、市场化的思路与方式来管理和运作产业园区;等同于常规性的经济工作,突出表现在没有形成具有园区特色的目标体系与考评体系;等同于一般性的招商引资,缺乏明晰的产业招商规划与途径,演变成事实上的“企业扎堆”而不是“集群联动”,呈现的是单体企业而不是全产业的链条式发展。

我们认为,市委市政府之所以决定设立产业园区,就是要赋予产业园区特殊的定位、特殊的使命、特殊的政策,推动经济社会实现突破性发展。建议市委市政府明确产业园区是“四位一体”的总体理念和功能定位,换而言之:就是明确,产业园区是改革创新的试验区,只有这样,才能冲出桎梏与苑囿,以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的突破带动建设与发展的突破;才能形成允许试与闯、敢于试与闯的浓厚氛围。就是明确,产业园区是科学发展的示范区,只有这样,才能以科学发展的视野来审视与破解规划、定位、招商、服务、土地集约利用、融资平台建设等诸多问题,真正做到棋高一招、

先人一手,实现又好又快发展。就是明确,产业园区是特色产业的集聚区,只有这样,才能突出产业链招商、全链条发展,以集聚集群提高竞争力和抵御风险能力;才能形成强影响力的品牌效应,以特色特点争市场赢发展。就是明确,产业园区是现代化城市功能区,只有这样,才能实现产业化、工业化与城镇化的统筹发展。

尤为重要的是,要强化规划意识,强化规划的科学性与法制性。就全市而言,要编制统一的产业园区发展指导规划,明晰产业导向,确定各个产业园区的产业发展重点,并在此基础上,指导县(市)区做到产业发展重点与考虑企业入驻积极性相协调相结合。就县域而言,要结合国家产业发展政策和锦州发展全局,进行新一轮的总体规划修编,强化特色特点和环境保护、生态平衡、产城融合,同时要在总体规划的指导下,完成与完善控制性详细规划,推动园区建设成为各具特色、错位发展、强竞争力与强生命力相结合的产业高地。规划确定之后,要按法定程序报人大和政府进行审议与批准,使之具有法律效力,确保规划的刚性约束。

第二,要切实解决领导体制的问题。通过这次调研,我们调研组所感受到的,基层干部和企业负责人也普遍提到的,在领导体制上突出表现为两个问题:一方面,是缺乏市级层面的统筹;另一方面,是产业园区的“行政化”倾向。

关于市级统筹。目前的状况是,产业园区各自为战,或者是县(区)自为战。这种状况所带来的影响,就是没有建立统一的规划体系,形成功能定位的重叠和产业结构的雷同;没有形成统一的考评体系,造成产业园区尤其是产业园区主要领导缺乏竞争的活力与动力;没有形成统一的解决问题体系,条条、块块的问题纠结在一起,迟滞了产业园区建设速度。因此,建议市委市政府加强市级层面的统筹,成立市级的产业园区领导小组,统筹全市产业园区的体制机制创新与规划、招商、建设、目标考评等各项工作,并在职能部门设立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日常工作;同时,领导小组肩负审批委员会职能,对产业园区的重大项目,实行集中的、一次性会议审批,提高工作效率与效能。市级层面的统筹还

要把握产业园区的数量,突出质量,针对发展实际适时整合或扩面;要注重提振县(市)区及产业园区领导干部对产业园区发展的信心与勇气。

关于去“行政化”倾向。我们认为,产业园区的首要功能,就是经济功能;产业园区的核心色彩,就是经济色彩。而目前的状况是,部分产业园区的行政功能、行政色彩较浓并有越演越烈之势。同时,我们也感到,产业园区的经济化、市场化进程还必须要有行政职能相配合。因此,建议市委市政府对产业园区实行“一区两制”,对经济功能与行政功能进行区别定位。所谓的“两制”,就是经济功能实行市场化管理,行政功能实行服务化管理。

具体建议:一是调整完善产业园区区划布局,坐落在产业园区规划区域内的乡(街)成建制划入产业园区进行管理,并将所辖乡(镇)改建成街道办事处,产业园区及新城新镇实行合署办公,并建立产业园区党工委、管委会党政合一体制,管委会主任兼任党工委书记。二是突出产业园区经济功能,剥离所辖街道的经济职能,街道只承担社会管理职能,重点配合产业园区做好土地动拆迁、社会稳定工作;产业园区内设机构实行“扁平化”管理,只设一个管理层级,即根据需要设立的专业局和街道办事处,并在核定人员编制和干部职数的限额外,可按公司化运作方式自行确定内部机构名称和人员配置。所在县(市)区委政府只对产业园区管委会进行经济指标与工作绩效的考核,不再对街道进行单独考核,形成产业园区集中精力抓经济建设、街道全心全意抓社会事业、重大问题由管委会统筹决策的运行机制。三是强化目标管理绩效考评导向,将全市产业园区全面纳入目标管理绩效考评体系,强化对产业园区产业规划、产业定位及经济社会发展情况的考评,重点考评营业收入、固定资产投资、引进域外资金、实际利用外资、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五税”收入地方留成部分等指标,定期对指标增速和计划完成进度进行统计排名和情况通报,并设立资金奖励、职务奖励和末位退出、责任追究等制度。

第三,要切实解决责权统一的问题。

推荐第2篇:产业园区调研报告讲解

产业园区调研报告 产业园区 >调研报告 (一

为认真贯彻落实好一季度经济运行分析会精神,有效应对当前经济形势,研究探讨 推动我市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思路措施,解决发展中存在的困难问题, 5月 3日至 5月 15日,市工信委王松平主任率领工信委分管经济运行、节能降耗、工业 >投资、园区建 设、中小企业发展等委领导及有关科室负责人共 21人到全市 9个县(市区和经济技 术开发区, 就投产企业达产增效、竣工企业投产达产情况; 工业园区重大项目推进情况; 受环评限批影响项目环评限批解除后项目备案及推进情况;招商引资在谈项目落地情 况; 50户重点企业生产经营情况以和发展过程中存在的困难问题及需要市工信委帮助解 决的问题进行调研。调研组采取现场调研、召开座谈会听取汇报等形式开展调研工作。 从总体情况看,我市 12个工业园区建设日益提高,工业发展空间不断拓展,园区管理 体制基本健全, 发展后劲和活力进一步显现, 园区经济在工业发展中的主体地位和支柱 作用更为突出,已成为工业经济主要增长极。

一、园区发展基本情况 (一管理体制

为抢抓“桥头堡”建设机遇,实施“工业强市”战略,加快工业园区建设,推动全 市工业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去年 8月 25日,市委市政府研究出台了《中国共产党曲靖 市委曲靖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工业园区发展的决定》 (曲发? 2011 21号 (以下 简称《决定》 ,要求每个县(市区成立工业园区管委会,作为同级政府的议事协调机 构, 全权管理工业园区的建设和发展。 九个县市区的工业园区管委会专兼职副主任选配 到位履职, 管委会内设“一室三局”人员除马龙还没有选派到位外, 陆良、师宗、罗平、富源、麒麟、沾益、会泽 7个县市区的“一室三局”机构设置及人员选配到位履职,宣 威工业园区同宣威开发区合署办公,两块牌子一套人马,内设机构没有重新设置。管委 会机构设置,人员选派和基本到位。

(二固定资产投资完成情况

一季度全市 12个工业园区完成固定资产投资 31.69亿元, 同比下降 4.13%, 其中工 业投资 24.04亿元,同比下降 3.03%,基础设施投资 2.48亿元,同比增长 25.51%。标 准厂房建设完成投资 1.8亿元, 同比增长 30.43%。 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同比增加, 但总体 讲, 园区固定资产投资欠季度目标数较大, 工业投资只完成了季度目标数的 50.24%, 欠 23.81亿元。 完成较好的是宣威、富源、会泽、麻黄, 分别完成目标进度数的 101%、99.76%、95.53%和 85.83%, 完成不足 30%的是越州、马龙、罗平、师宗、南海子, 分别为 23.53%、20%、16.47%、7.06%和 3.3%;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只完成了目标数的 35.94%,欠 4.42亿 元。 完成较好的宣威, 完成目标进度数的 105%。 越州、煤化工、陆良没有基础设施投入。

(三经济运行

目前,全市拥有国家级经济开发区 1个,省级工业园区 6个,市级重点工业园区 6个,规划面积 374.7平方公里,总体上形成了由国家级开发区、省级园区和市级园区组 成的多层次园区体系,培植和构建了以新材料、化工、冶金、机械装备、生物资源开发 创新为主体的六大支柱产业体系。“十一五”期间,工业园区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 571.37亿元,累计完成基础设施投资 36.94亿元。 2011年,全市工业园区已开发面积 达 59.44平方公里, 实现工业总产值 693.26亿元, 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 45.49%;规模以 上工业增加值 173亿元,占全市规模以上企业工业增加值的 43.85%;完成固定资产投资 197.4亿元,其中:工业投资 163.01亿元,基础设施投资 14.93亿元;上交税金 21.35亿元;园区内企业总数达到 414户,从业人员 8.49万人。今年一季度全市工业园区实 现工业总产值 177.97亿元,同比增长 20.51%,完成季度目标数 215亿元的 82.78%,欠 37.03亿元;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 39.78亿元, 同比增长 12.07%, 完成季度目标数的 69亿元的 57.65%,欠 29.22亿元;上缴税金 3.8亿元,同比下降

44、63%,完成季度目标 数的 49.71%,欠 3.845亿元。全市 12个工业园区没有一个园区全额完成季度目标。

(四招商引资

20**年 1-3月,全市共有国内合作实施项 188项,项目总投资 1894亿元,合作方 总投资 1883亿元;筹建项目 21个,在建项目 139个,完成项目 27个,签约项目 1个; 其中工业项目 128个, 优势产业 127个。我市各工业园区一季度工业园区累计新签约项 目 20个,在谈项目 40个。

(五规划修编

按照《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强耕地保护促进城镇化科学发展的意见》 (云政发 [2011]185号,以下简称《意见》 精神,曲靖市在省要求对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林地保 护利用规划和城镇近期建设规划进行调整的基础上,按照“靠城不进城、发展有空间、相互有依托”的要求,对工业园区总体规划进行修编工作,规划修编各项工有序进行。 我市麒麟、宣威、富源被列为国家级利用低丘缓坡荒滩试点,陆良、师宗、罗平、马龙、会泽、沾益被列为利用低丘缓坡荒滩省级试点县, 20**年 2月 9日,市政府授权市国土 资源局组织市国土、规划、工信、林业四部门对我市九个县市区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镇近期建设规划、林业保护利用规划和工业园区规划四个规划衔接成果进行了市级联 合审查,并已以通过。到目前为止,罗平县、会泽县修编后的规划已经通过县、市两级 组织的评审, 待修改完善后报省工信委评审备案, 马龙园区修编后的规划以及轻工基地 规划已经完成并通过了县级评审, 待市级评审后报省评审备案, 其他园区规划修编工作 正在文本编制过程中。

二、存在的问题

(一管理体制有待进一步完善。去年市委市政府出台了《决定》 ,园区管委会作 为同级政府的议事协调机构,虽人员除马龙外,基本配齐,也已授权,但实际工作中难 于充分行使职权。

(二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园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基本还停留在为了项目而建设,没 有真正做到水、电、路、通信等基础设施建设配套先行,园区开发力度能力较弱,只有

陆良、罗平、马龙、会泽开展了土地预收储工作。现已开发建设区电力配套没有协调一 致,所到县市区多反映现有企业用电的问题。

(三招商引资项目落地较少。我市工业园区现有具备招商的储备项目 95个,再 谈项目只有 40个,不足储备项目的一半,签约项目只占储备项目的五分之一,而开工 建设大项目没有。

(四经济运行情况和投资情况堪忧。曲靖的加工制造业,除烟草外,主要是以重 化工和冶金两大支柱产业为主,受世界金融危机、希腊债务危机和我国调控 >房地产也 的影响,我市的煤炭、焦化、钢铁等产业的产能、产量、价格大幅下降,严重影响了我 市工业园区经济运行和投资。 从调研的情况和一季度的报表情况分析看,同比工业总产 值、工业增加值同比是两位数的增加,但固定资产投资降低 3.03个百分点;上缴税金 大幅降低, 减低 38.74个百分点; 企业利润除西城、师宗、会泽、罗平没有出现亏损外, 其它园区出现亏损。

(五产品结构单一。我市 12个园区的规划布局非常雷同,基本上都是围绕化工、冶金两大产业进行发展,没有真正形成依靠资源,错位发展的格局。轻重工业发展不平衡,绝大多数园区还停留在原料的初级加工上,产品附加值不高,没有形成园区产业链 的延伸和循环经济发展格局。

三、当前的困难

(一建设资金短缺。特别是园区内基础设施建设资金投缺口较大,各级政府投资 园区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与园区发展那的实际需求差距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明显滞后。

(二企业融资贷款困难。受宏观政策和世界经济不景气的影响,货币政策任然偏 紧,中小企业资金紧张,大部分中下企业融资尤为困难,资金链绷紧甚至有可能出现断 裂的风险。

(三项目支撑不够。由于目前招商引资政策不够完善,加之园区基础设施建设滞 后,项目签约率不高,项目落地不多,项目推进不快。总体上看,园区大项目不多,主 导产业不突出,特色产业未形成,园区经济总量小、层次低、竞争力弱。

(四用地成本增加。去年 9月,省委、省政府实施“工业上山,城镇上山”的政 策,按照新的土地政策,需要征收坝区耕地质量补偿费,据不完全统计,我市需增加的 用地成本麒麟麻黄达 37万元 /亩,南海子达 28万元 /亩,其它地区达 18.7万元 /亩,用 地供给成本大大增加,项目推进、落地更加困难,有一部分再谈项目推进较为缓慢或停 止。

四、建议和意见

(一强化考核。根据《决定》提出的要求,我市工业园区实施“三年倍增,五年 翻两番”行动计划, 要对各工业园区实施考核,建议尽快促成市政府出台园区考试实施 办法,逐一落实《决定》的有关政策,激发园区活力,掀起园区发展新景象,以工业园

区的“三年倍增,五年翻两番”推动我市工业的跨越发展。

(二落实有关文件精神。建议市委市政府督促各部门和县(市区尽快出台加快 园区发展的实施意见,落实省委省政府今年 3月 17日出台的《关于进一步加快工业跨 越发展决定》和市委市政府去年 8月 25日出台的《关于进一步加快工业园区发展的决 定》 的相关对园区建设发展的各项优惠政策, 特别是园区新增税收部分留给园区作为园 区基础设施建设资金,从而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提高园区的承载力。

(三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和招商引资是园区发展的生命线,在 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筑巢引凤的基础上,必须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建议市委、市政 府促使各县(市区出台招商引资相关激励机制,确保招商引资取得突破。

(四召开园区用电工作协调会。随着入园企业的增多,当前已经出现的电力配套 设施的滞后等问题,建议由我委主持,邀请市供电局;县(市区分管领导、园区管委 会专职副主任、工信局分管领导; 县供电公司是就园区规划修编后和近几年发展的情

况, 电力配套设施中存在的问题和当前急需解决的等问题召开专题座谈会进行协调。

产业园区调研报告 (二

一、李庄乡铝工业园区基本情况: 商丘神火铝厂投资 10亿元,于 20**年成立,目前年生产能 36万吨,年销售收入 54亿元;商丘阳光铝材有限公司成立于 20**年底,总投资 16.7亿元,设计年生产能力 15万吨,其中铝坯料 10万吨,装饰用带材 1万吨, PS 版基材 3万吨,空调泊 1万吨, 项目完全投产后,可实现年销售收入 39亿元。目前,一期 5万吨铸轧生产线已建成并 投产,一期 5万吨冷轧生产线已基本建成,马上即可试车生产;商丘东南铝业有限公司 成立于 20**年,总投资 4000万元, 20**年正式投产运营,目前日生产各种型号铝棒材 300吨,可实现年销售收 15亿元;河南鑫源铝业有限公司成立于 20**年,目前,日生 产铝棒材 150吨,可见现年销售收入 7亿元。

另有已签约落地园区的商丘广源运输有限公司即将开工建设, 投资 5.6亿元的商丘 广宇石墨有限公司正在做落地前的各项准工作,投资 10亿元的电解铝阴极项目正在洽 淡之中。

随着市、区两级政府进一步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特别是制定了专门的铝工业园区发 展规划, 力争把铝加工业作为我市的支柱产业等相关政策出台后,园区的发展后劲更加 有力,园区的发展步伐明显加快,各种配套设施更加齐备,园区功能更加完善。

二、当前我国铝加工业发展现状: 改革开放特别是近几年以来, 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及我国进出口贸易的 快速发展, 对作为现代经济和高新技术发展支柱性原材料的铝材更加需求旺盛,同时国 外特别是发达国家对铝行业的进一步限制, 使我国的铝加工企业如雨后春笋般的快速壮 大起来, 特别是在广东佛山, 短短一年多时间, 竞猛增了 400多家铝加工企业, **年来,

全世界铝材加工总。 量为 3000万吨, 而我国铝产量为 1300多万吨, 占全球总产量的 40%还多,但我国的铝加工企业多属于高能耗,低附加值的加工企业,在国际上的竞争力不 强,很多高精铝产品仍需进口。同时铝加工企业存在重复建设,盲目建设情况,出现了 局部的产能过剩,真正的高精度铝板带,高强度汽车铝轮,精密铝铸件,泡沫铝、高压 电子铝箔,优质彩色涂层板、铝塑复合板管、特种铝型材、微细球型铝粉等产品严重供 不应求,市场缺口仍然很大。

三、铝工业发展趋势: 以美、日、德发达国家为代表,铝加工业在 20世纪已完成了优胜劣汰,兼并重组 的整合过程,并成立了跨国集团,进行全球性的选择、生产和经营。其中美铝公司在全 世界设有分支、囊括了高精铝加工的全部行业,年加工能力为 200万吨,在铝加工技术 上处于全球领先地位。

通过对全球铝行业纵向、横向比较,多行业、多角度的分析论证,总体上讲在今后 一段时间内,电解铝需求不会增长太多,铝加工企业数量也不会有太大变化。但随着经 济的发展, 科技的进步对高技术高附加值的铝产品需求将猛增。 因此未来的铝加工企业 在加工工艺上,应向着更加精细化方向发展,在铝加工装备上,应向着更加智能化方向 发展,在企业建设上,向着更加大而强和专而精方向上发展。

四、金融危机对铝行业的影响: **年底, **年初,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加上原材料价格上涨,出口下滑,电解铝下 游行业发展后劲乏力等影响, 我国铝加工企业受到了严重冲击, 单就我乡铝工业园区内 几家企业来说就损失惨重:神火铝厂的销售严重下滑,库存压力陡增,最后不得不停止 过半生产线, 直到我省加大战略储备和国家率先实现企稳回升, 才使神火铝厂逐步渡过 难关;商丘阳光铝材有限公司生的铝板也出现了滞销现象,面对正在建设的冷轧项目, 公司高层个别人士基至出现了犹豫思想;商丘东南铝业的客户需求减少 80%,使其无法 正常生产; 河南鑫海铝业公司干脆停产来应对危机。 **年底至 **年上半年上述四家企业 共减少销售收入近60亿元,它们经历了一次非常严重的经济寒冬。随着 **年下半年我 国经济率先实现企稳回升,同时全球需求开始增长, **年第 >四季

度及今年第一季度, 它们的销售收入分别比 09年第三季度增长了 10%和 17%, 目前已基本恢复到危机前的生 产销售水平。

五、当前梁园区铝加工企业存在的问题:

1、铝工业园区还没有形成规模,产品还比较单一。

2、铝工业园区的道路、电力、排水等各种配套设施还需更加完善。

3、高科技、高附加值的企业少,个别企业存在高能耗与污染。

4、园区内中小企业多,成规模的大企业少,真正深加工、精加工的企业更少。

5、园区内企业存在各自为战,互不沟通,没有形成合力,对外缺乏竞争力。

六、对策和建议:

1、制定更加优惠的招商引资政策,进一步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力争使更多铝加工 企业,特别是大企业入驻园区,扩大园区规模,健全产品类型。

2、进一步增强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观念,努力改进企业的生产工艺,向着高、精、尖方向发展。

3、全力以赴搞好园区建设,同时加强对园区服务人员的素质>培训,力争为落地企 业提供更加全方位的优质服务。

4、积极引导、帮助企业努力做大做强,不断扩大企业在行业中的竞争优势。

5、协调企业互相交流,取长补短;严禁过度重复建设及恶性竞争。

6、实施大项目带动战略,培育骨干企业,要努力引进一些铝加工业的战略投资者, 形成以大带小,以点带面的良好格局。

7、提升供识,抢站发展制高点,一定要抓住历史战略机遇,克服消极等待、无所 作为的思想,积极发挥主观能动性,走出一条政府引导与市场运作互动,对外开放和深 化改革互促,产业开发与行业发展互助的发展路子。要通过大力发展铝加工业来不断调 整我区产业结构, 不断壮大铝加工业园的规模, 不断增强其在我区经济中的支柱性作用。

推荐第3篇:集聚区(产业园区)调研报告

XX区产业发展情况及集聚区运行状况

调研报告

月 日至 日,我们几名科技副乡镇长参加了区委组织的调研活动。两天时间里,我们走访企业,考察园区,与、、、等乡镇办主抓经济的领导以及企业经营管理者进行了多次座谈,对我区产业发展状况及集聚区的建设运行情况有了些许了解和认识。现将这期间的所忧、所喜、所思、所感汇成调研报告,以期对区领导进行决策稍有助益,对同志们开展经济工作略有启示。

(一)所忧:土地、资金、劳动等要素短缺

我区企业和产业发展最突出、最紧迫的问题是土地和资本两大要素短缺。

1、土地方面。调研中,近郊所有乡镇办提及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无一例外都谈到了用地矛盾。这个矛盾存在于两个层面:一是由于国家国家实行严格的土地政策,土地指标严重不足,征地手续报批周期较长,拆迁问题复杂等导致相当一部分项目因土地影响进展较慢、处于停工状态或无法开工建设;二是土地需求刚性和存量土地有限之间的矛盾。随着企业的发展壮大,越来越多的项目入驻,土地问题将由土地指标不足转化为客观上的土地资源严重稀缺。有乡镇办提到可以通过积极申报工业园区的方式获得更多建设用地。但是这只能缓解第一个层面的土地问题。长远来看,我区通过土地整理等方式整合建设用地、获得更多的用地空间的可能性很小,而以茶产业为代表的一产、以商贸物流、旅游为代表的三产是我区两大支柱产业,其用地面积只

能扩不能缩,这也制约了我区扩大建设用地面积的可能性。可以断定,我区在土地要素使用上能且只能走集约、节约的道路。盘活存量土地,利用好各类闲臵土地,坚持集约用地,鼓励集聚区和企业建多层厂房和复合厂房,引导项目向集聚区集中,提高土地利用率和投资强度。

2、资金方面。调研中发现,中小企业经营者大多提及贷款难的问题。但是他们也承认并不存在银行客意刁难的问题,只是贷款手续确实繁杂,办理周期长,影响了企业正常运营及扩大再生产。银行出于趋利避害的经济理性,倾向于贷款给信誉好、担保足、财力强、规模大的企业。这是银行机构降低自身风险的考量。这就产生了中小企业因贷款难而难以扩大规模,又再导致贷款难的恶性循环。此外,受国债投资规模进一步缩小、央行上调存贷款利率和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收缩银根的宏观环境影响,企业的融资难度也会进一步增强。这是我们区一级政府难以左右银行的经营决策,但是可以在企业贷款中积极承担协调沟通的作用。调研中发现,各乡镇办对这项工作高度重视,且工作成效显著。下一步,我们要大力建设工业企业信用担保服务平台,抓紧建立和完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为工业项目建设,尤其是中小企业经营创造更加宽松的融资环境。

(二)所喜:政府职能发挥到位,中小企业潜力无穷

1、各乡镇办在经济发展中发挥着积极作用,全区发展环境很优越。调研中,各乡镇工作人员对经济工作的熟悉程度,工作热情,都让人印象深刻。全区上下已经树立起齐心协力发展经济的理念,建立起完善的协调服务机制和有效稳定的竞争机制,达成了借助外力发展XX经济的共识,在提高投资者的满意度,打造良好发展环境的各项工作中

成绩卓著。JJ集聚区的同志介绍了其企业零阻碍、企业零服务的工作经验,值得在全区学习推广。虽然有个别企业对行政机构办事效率颇有微词,但实际情形往往是政策、法规对办理事务的程序和周期有细致规定,工作人员照章办事而已。吃拿卡要是个案,在XX不具有典型性。如果逾越程序,僭越法律,导致程序混乱,无章可循,反而会造成效率低下。这就好比许多人以为排队的时候插队很快,但是打乱了秩序,影响整体的效率。

2、中小企业发展潜力不可小觑。调研中,企业、企业、的等中小型企业发展势头喜人。这些企业成立时间短,见效快,前景好,都被写入了我区的“十二五”规划,在今后五年必将大有作为。XX公司自主研发的产品达83种,拥有项专利。其企业经营者以炒制茶叶起家,逐渐涉足茶机械制造,亲自进行产品开发。他没有高学历,没有强大的研发团队,但凭借其炒茶的技术,动脑子花心思,研制开发的产品远销安徽、云南等省,创下了自己的品牌。等茶机械企业的迅速成长绝对离不开两个条件:某市毛尖独特的茶叶制作工艺和品牌效应。以及、等茶机械制造企业的兴起标志着我区茶产业链的进一步延伸,显示出茶产业强大的集聚效应。大力建设产业集聚区,就是为了放大产业发展的外部规模效应,培育形成集聚效应,这是一种政府主导及产业转移形成集聚的模式。而茶产业已经逐渐成熟到自发成长型产业集聚,即依托历史悠久的传统产业或本地资源优势,在较长时期发展过程中,催生了与传统产业相配合的上下游企业,形成专业化分工与合作。东双河的恒信发制品企业是外出务工人员带回来的项目,但是目前这家企业产销两旺,发展迅猛。可见,能带来项目、

研发技术的人才不一定很高端,特别是我区目前仍然停留在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导的阶段,这种对技术水平要求不高,能够吸纳较多劳动力的中小企业在带来经济效益的同时,反而能带来可观的社会效益。

(三)所思:JJ物流产业集聚区的发展现状及思考

1、JJ物流产业集聚区的发展仍停留在传统园区的水平

这里必须首先厘清一个问题:产业集聚区和传统的专业园区有什么区别。专业园区是政府出于区域经济发展规划的考虑,为便于管理所划出的特定区域。发展园区其实也考虑到了外部规模经济的概念,因为经济学上认为集中在一起的厂商比单个孤立的厂商更有效率。但园区的企业只是地域空间的接近,企业之间的发展几乎不存在分工合作等关联关系,所以规模效应不明显。而集聚区概念的提出则直接来自于外部规模经济的概念。集聚区是把相关产业的企业在地理上的集中,促进行业在区域内的分工与合作,进而减少成本和交易费用,促进生产链分工细化,形成企业集群,提高谈判能力,获得更稳定的供货和销售渠道。

调研中我们发现,集聚区汇集了、公司JJ物流信息港项目、公司通讯器材配送中心、科技园以及中心等一大些重点项目,但是这些项目涉及不同的行业,并不存在同类企业分工合作关系。所以产业集聚区吸引资金、人才、客商和企业的磁场效应还没有充分发挥,尚停留在传统工业园区的发展水平。

JJ物流产业集聚区2009年正式成立,2010年才正式运行,起步较晚,面临全省100多个集聚区的竞争压力。我省各集聚区每季度进行排名,实行末尾淘汰制。目前我们的排名133位,并不具有明显优

势。目前,集聚区基础设施建设和项目入驻同步进行,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同步进行,任务十分艰巨。集聚区的评价指标主要是营业收入、税收、从业人员数量、环保、投资强度等(未查到全部指标),以增长速度进行比较。从这个角度来说,我们的当务之急不仅是招商引资,更重要的是择商选资。集聚区招商引资要有总体思路,总体规划,不能来什么项目上什么项目,浪费集聚区土地等稀缺资源,为好项目大项目节约预留空间。选项目时应把好科技含量、效益、集约用地、环保、产业对接关,重视项目前期论证工作,认真分析研究国家、省市产业政策,充分考虑XX发展实际和发展重点,既要重点谋划和储备一批有特色的传统产业项目,又要专门针对集聚区评价指标,招引能迅速提升评价指标的项目,即那些有发展前景,资源能耗低,带动能力强,税收贡献大,投资强度大的项目。简言之,当前,JJ物流产业集聚区正处在传统园区向集聚区功能转变的阶段,我们要在集聚区全省排名中争先抢位,求生存而后谋发展。在这个逐渐过渡的特殊艰难时期,要确保集聚区的发展的可持续性,在发展中升级,逐渐发挥和放大集聚效应。

此外,“十二五”规划当中对集聚区的定位是“辐射南北的物流中心和农副产品现代化加工中心”。我区的茶产业发展有基础、有后劲、有前景,并且自发产生集聚效应。集聚区应当考虑重点发展几家大型的茶叶加工企业,既符合集聚区功能定位,又能助推茶产业再上台阶。

2、JJ物流产业集聚区应当发展现代物流产业

在对长通的工作人员访谈时,我们了解到该企业虽冠名“仓储”,

并且建设了规模较大的仓储中心,但其业务主要针对本公司,满足本公司仓储、配送和流通的需求,是本公司功能和业务的延伸,并不对外提供这种业务。这是当前我区物流业的显著特点,即尚停留在传统物流阶段,还不能称为现代物流。目前我们在集聚区大力发展物流业,可以发挥其关联性强、拉动作用大、易于与其他产业合作的优势,为日后真正完成传统园区向集聚区功能转型打下基础。“十二五”规划即指出要“大力推进传统物流产业升级,推进企业将运输、储存、装卸、搬运、包装、流通、配送、信息处理等基本功能从企业分离出来,实施功能整合和服务延伸,加快向现代物流企业转型。强化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培育龙头企业,大力发展第三方物流企业。推进建设农产品批发市场、配送中心等物流节点的冷冻冷藏设施,加快发展农产品冷链物流”。

3、乡镇办的应当从事经济服务而非经济管理

在东双河调研时,我们问到当地的财政收入情况。工作人员回答我们:东双河中小型企业比较密集,税收和财政收入不多。但是他们仍然支持和鼓励这些企业的发展:一是小企业发展具有倍增效应,能增加居民收入,带动就业;二是因为这些企业刚刚起步,出于涵养税源,鼓励创业的考虑,不宜过度增加企业负担。而且,对于乡政府来说,最关注的是社会效益,而非财政收入。各乡镇办应该具有服务经济的职能,而不应该从事经济管理工作。至少县区一级政府才有能力统观全局对区域内的经济发展形势有整体的思路,才能对产业发展有整体规划,能够以高站位、远视野实施经济管理工作。

我市引进竞争机制对各乡镇办进行定期排名,考核其工作情况,

生产总值、税收、财政收入等都是重要指标。各乡镇办要千方百计招商引资拉项目,扩展税源,增加财政收入。乡镇一级政府面临着既要增加本地项目,又要顾全大局把项目落在集聚区的矛盾,不可能主动把自己招引的项目落到集聚区去,降低自己的指标。只有区级政府有能力谋划产业布局,并且前瞻性、全局性地安排项目落户地。所以,建议不以税收、财政论英雄,而将乡镇办的经济服务能力纳入考核指标,消除其经济管理方面的压力,使其得以全心全意做好服务。

(四)所感:戴着镣铐跳舞

我们的发展是戴着镣铐跳舞:要遵循上级政策,要顾全发展大局,要在与人竞争和自身发展中找的平衡,要在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中做出抉择。我们要在政策允许范围内,放远眼光,放开思想,放活手段,把能做的做到极致。当前XX最大的优势在于全区上下发展经济的意识很明确,干劲很足。人是最根本的因素,人的主观能动性充分发挥出来了,必将打破一切不可能,创造出XX辉煌的明天。

推荐第4篇:产业园区党建工作调研报告

我镇共有基层党(总)支部31个,其中党(总)支部1个,全镇党员人数为992人。近几年来,我镇党建工作以“三级联创”为总抓手,以“双带”为核心,以“为党增光辉”为主题,在全镇全面开展“五好”乡镇党委和“五好”基层党组织的创建活动,党建工作取得明显成效,镇党委被xx市委授予首批“五好乡镇党委”。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进行,我镇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如雨后春笋迅猛发展,成为我镇经济的重要支柱。我镇积极探索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建工作新路子,从实际出发,把工业园区作为拓宽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的新空间,有力地促进了园区企业健康、快速发展,实现了党建工作和经济发展的“互动”、“双赢”。

一、工业园区基本情况

郭集是全国著名的“灯具之乡”,全国最大的灯具生产基地,国内街灯每4盏有1盏来自郭集。全镇现有各类灯具企业220多家,扬州灯具工业园区是我镇为进一步推动灯具产业发展而设立的,整个规划用地3500亩,工业园区一区于2001年3月启动,己经开发2000多亩,先后被扬州市、省乡企局列为乡镇示范工业小区,被扬州市列为“十一五”重点推进的4个乡镇工业园区之一。2005年,园区实现产值8.5亿元,占全镇工业产值的79.7%。今年我镇又开始工业园区二区建设,新增进园企业16家,园区企业总数力争达145家,2006年园区力争实现产值11.5亿元。目前,园区有企业118家,其中外商企业2家,职工人数5800多人,党员218人,企业业主是党员的56人,担任支部书记(或副书记)3人,选派党建工作指导员17人,今年在非公有制企业中发展党员15人。

二、工业园区党建情况

工业园区是我镇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的主战场,我们在专题调研的基础上,按照“党员活动到哪里,党的组织就建到哪里”的原则,高度重视园区党建工作。

1、创新组织体制。我镇首先从理顺关系入口,注重党组织的设置,以消除党建工作“空白点”,一是突出重点,找准突破口。我们以重点企业声光厂为突破口,率先建立党组织,以点带面,全面推进,产生较好的示范作用。二是分类指导,因厂制宜。按照成熟一个组建一个的要求,采用“建、联、挂、派”等形式,创造条件逐步建立非公有制经济党组织:⑴ “独立型”,即单独组建。凡有3人以上正式党员,并有合适的支部书记人选的非公有制企业,单独建立党支部。目前,我镇已在园区中单独建立党组织2个(声光厂、金星厂)。⑵ 联合型,即联合组建。党员数不足3名或暂不具备单独组建党支部条件的非公有制企业,联合建立支部2个(化工厂、钢带厂)。⑶ 挂靠型,即挂靠组建。对仅有个别党员的园区企业,又不具备建立联合党支部条件的,挂靠镇农保中心党支部,共计有38家企业,其余园区企业则按过去的隶属关系挂靠原村或单位党支部,挂靠支部9个。⑷ 派入型,即派驻党建工作指导员。我镇从2000年就实行由党委派驻党建工作指导员制度和党政领导联系非公有制企业制度,向未建支的列统企业派驻党建指导员17人,副镇级以上干部每人联系一个非公有制企业。

2、重视发展党员。在灵活设置党组织、提高党组织组建率的基础上,各支部坚持党员标准,积极在非公有制企业中吸收先进分子入党,特别是采取“培养、推优、发展”等形式,坚持质量和数量并举原则,把技术骨干、生产工作一线职工和企业管理人员中的优秀分子作为发展党员工作重点,在非公企业职工中,相当一部分学历素质较高、在企业作用明显、具备入党条件,我们通过各种形式找他们谈心、交心,举办入党培训班,引导他们加入党组织。2002年~2006年在非公有制企业中培养入党积极分子216人,发展党员68人,为园区非公有制经济注入新的活力。

3、注重组织活动。园区党组织能否有凝聚力、向心力和战斗力,关键在于能否有效开展各项组织活动,这几年来,我十分注重这点。以园区企业发展为目标,按照“企业需要、业主理解、员工拥护、党员欢迎”的原则,紧紧围绕企业生产经营,以镇党委务口牵头,以园区服务中心为载体,灵活开展各项活动。一是开展“当标兵”活动。要求企业党、团员做生产技术的标兵、做完成任务的标兵、做排忧解难的标兵、做遵守纪律的标兵、做服务企业的标兵。二是开展党员先锋岗活动。党支部在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中开展先锋岗活动,在工作岗位上悬挂先锋岗标志牌,在厂区设立党员、入党积极分子公示监督栏,时刻提醒他们牢记自己的身份,接受群众的监督,激发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三是开展“我为企业增产增效献良策”活动。紧紧围绕企业的生产经营来组织活动,在组织劳动竞赛、技术革新和技术比武等活动的同时,开展“我为企业增产增效献良策”活动,发动员工合理化建议,为企业发展献计献策。这些系列活动开展,推动了企业发展,得到企业业的肯定。

4、突出制度建设。园区党支部全年工作做到年初有计划,年中有检查,年底有考核;

对每位党员建立了跟踪管理档案制度,对党员的跟踪管理不断线。建立健全党组织、党员活动制度,正常、规范“三会一课”活动,并做好台帐记录。建立健全党员发展制度。工业园区党员发展工作每年有计划、有培训、有考察,做到年年有发展。建立、完善并真正执行好各项党建工作规章制度,增强了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和号召力,为工业园区党建工作提供了坚实的制度的保障。

5、发挥园区服务中心作用。为便于灯具园区的管理,我镇于2002年成立了园区服务中心,以工业园服务中心为载体,创新工业园区党建工作,提升工业园党建工作水平,有效解决了园区企业活动难开展、难以满足企业职工多方面的服务需求等问题,切实加强了企业员工的思想政治工作,营造了积极、健康、向上的园区文化。去年国庆节、元旦、党员干部冬训,节后三个文明建设总结表彰大会以及今年“7.1”,我镇都以企业党支部为载体(如声光、赛德公司)组织文娱演出,企业职工自编自演,自得其乐。企业经营者在积极主动地支持企业党群组织开展工作的同时,深感郭集是一片投资的热土,主动为我镇开展“以商招商”出谋划策,牵线搭桥当好“好娘”。仅今年1~8月,全镇新引进进园企业13个,真正实现了非公企业党建工作与企业经济发展“双赢”的目标。

三、初步成效

1、园区企业党建工作得到加强。园区党建的工作的加强和各项活动得深入开展,极大地激发了广大职工的入党热情和积极性。据统计,园区目前有60多人提交了入党申请书要求入党,江苏赛德公司建立党组织工作己经提上议事日程,力争10月底前,正式成立赛德公司党支部和赛德公司团委。同时,镇党委组织科担负起培训园区党员、入党积极分子、申请入党人员和有入党意向职工的责任,每年初举办一期入党积极分子培训班,各类人员的培训得到不断加强,党员素质得到提高,发展党员工作得到质的提升。

2、园区企业的党建影响力得到扩大。通过开展“党员责任区”、“党员示范岗”等活动,党员的荣誉感和自豪感增强,通过开展创“五好”党支部、“非公企业示范党组织”活动,评选优秀党支部书记、优秀共产党员;围绕抓党建促经济,我们每年都评选“双十佳”,即“10佳优秀企业”、“10佳优秀企业家”。声光厂党支部还被市委表彰为“非公有制企业示范党组织”。目前,园区的党建工作得到全覆盖,有力地推进了园区党建工作,而且影响、带动整个园区其他企业开展党建工作,辐射更宽,示范更广。天龙公司、宝尔特公司、斯洛尔公司等8家企业都向镇党委申请组建支部。

3、园区党建资源得到了整合。推进园区党建工作后,一方面,工业园区内的党员统一纳入管理,党员的发展、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园区各支部都可合理组织、统筹安排,园区党建信息也可以及时互通。另一方园区党建的深入开展使园区内的党组织、党员、入党积极分子、职工素质进一步提高,作用发挥更突出,园区党建立足园区、服务园区的功能得到较好的体现。

4、园区企业自身得到健康发展。企业党员的政治素质和业务技能不断提升,他们在工作中不断创优,为企业发展出“金点子”,献计献策,提升了企业发展理念,壮大了企业自身实力。今年1~8月份园区实现产值8.3亿元,同比增40.2%,我镇还在扬州市园区工作推进会上作了交流发言。

四、思考和对策

在园区党建工作实际中,我镇虽然有一定的进展,但对照上级要求,还存在不少问题,主要是党组织单建率比较低,组织生活规范性不够,党员作用发挥不够明显,部分业主的思想认识不到位,存在“烦”的心理,党员教育管理方式不适应,大多过于陈旧,教育内容不适应,有空对空的现象,管理手段不适应,比较落后。非公有制企业党务干部队伍建设相对滞后。企业党务干部难以选配且流动较为频繁,突出存在着“企业党务干部少,业务熟悉的党务干部少”的现象,直接影响了企业党组织班子建设和党建工作的开展。为解决这些问题,我们认为必须突出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1、要注重开拓创新。一是思路的创新。针对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在管理制度方面、党员与企业隶属关系方面的特点,形成新的不同于公有制企业党组织的功能理念、党员先进性理念、党建工作理念、党建工作方法方式等。二是组织的创新。建立“以块为主,条块结合”的组织管理体系,建立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建工作的联席会议制度。三是组建方式的创新。包括单独组建、联合组建、挂靠组建以及先建团、工会,再逐步组建支部等。今年第四季度我们将做好组建工业党总支工作,初步设想是:扬州灯具园区党组建总支部,下设12个支部,将园区己建立的4个支部(声光厂、金星厂、化工厂、钢带厂支部)以及联建、挂靠其他支部的党员统一划入工业党总支,新成立企管站、赛德公司、天龙公司、宝尔特公司、斯洛尔公司、神力公司、金源公司、龙翔公司党支部。四是组织生活的创新。在活动内容上,开展以“扩大影响力、增强凝聚力、提高战斗力”为主要内容的达标创优活动,通过明确活动主题、制定工作标准、树立先进典型、加强分类指导,进一步加强园区党组织自身建设;在活动形式上,在“有利于严格的党内生活,有利于党员的教育管理,有利于企业的发展”的前提下,开展灵活多样、丰富多彩的活动,以提高党的工作的实效性。

2、注重营造氛围。要不断加强对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建工作的领导,把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建工作作为党建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摆上重要议事日程,通过召开有关非公制经济组织党建工作会议、经验交流会、研讨会等,研究布置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的工作,努力做到“三同时”:坚持在分析经济工作的同时,分析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建工作;在研究基层党建工作的同时,部署非公有制组织党建工作;在制定企业发展的同时,制定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建计划,保证了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建工作有效落实。

3、注重培育典型。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是整个党建工作的一个崭新领域,它有没有可能搞好,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示范点建设能否发挥示范辐射作用,要始终坚持“抓两头、带中间”的做法,分类指导,突出特色,通过给非公党建工作示范点交任务、压担子,推动示范点工作上新水平。通过典型示范,以点带面,进一步总结推广非公党建工作先进经验,用典型来指导、带动面上的工作开展。

4、注重解决实际问题。一是经费、活动场所问题。以企业为载体,推动党建活动与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相结合,保证活动经费、活动场所、活动时间。二是专职党务工作人员问题。在保持一支必要的专职党务工作队伍的同时,建立一支新型的兼职党务工作队伍。三是党员管理问题。在园区企业实行“党员证”制度,即:凡在册党员凭党员证就近参加企业党组织的活动;对外出务工经商党员,既要发证,又要跟踪服务,及时为之联系外出地的党组织,使其组织生活尽快正常化。

5、注重活动的实效性。非企业党建工作开展得如何,最终体现在企业活动的成效上。要引导企业党组织围绕“班子建设好,党员素质好,制度执行好,作用发挥好,群团配套好,合作共事好”的目标,独立自主开创性地开展工作,不断提高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和党建工作的影响力、渗透力。各企业党组织要运用灵活多样形式和载体,积极有效开展活动。在开展党员教育活动上,在不占用企业生产时间的情况下,把党员教育活动带进车间、班组,做到学习、生产两不误。可以把党的活动内容编印成材料分发给党员,让党员利用业余时间进行自学。非公有制党组织在开展活动当中要注重从提高党员的思想政治素质入手,教育他们坚持党的宗旨,坚定社会主义信念,务使党员认真实践“三个代表”的要求,始终保持工人阶级先锋队的本色,带头宣传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带头学习先进技术和科学管理方法,带头遵纪守法,维护好生产、生活和社会秩序,带头搞好内外团结和精神文明建设。

推荐第5篇:我市产业园区调研分析报告

我市产业园区调研分析报告

产业园区是在一定地域内科学规划和布局,以市场为导向,通过招商引资实现产业聚集,形成具有支撑作用的区域经济系统,是发挥生产要素聚集效应带动区域经济快速发展的有效方式,其集聚增效、示范带动、整合优化、招商引资、降低成本、促进城镇化和工业化结合等功能,都是其他形式不可替代的。要实现突破发展

,构建和谐××,提高区域竞争力,必须注重发展位于县城的县域产业园区,使之成为各县招商引资、引进人才、实施科技立项的核心区域。

一、我市产业园区现状

我市目前仅有××工业园区,成立于2001年,至2007年7月底,已完成投资4亿元,其中基础设施投资约1.3亿元,引入企业48家。但在建设中也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一是投融资体制不健全,资金紧缺,基础设施建设滞后,招商引资硬环境改善缓慢,尤其在土地征用与出让中投入与产出背离,以致出现巨额债务,制约园区发展。二是受区位和硬环境双重劣势影响,建园初,为招来商家,集聚人气,产业规划布局执行不严,入园企业数量少、规模小、门类杂,仅15家建成投产,且投资强度低,工业项目仅占1/3。三是在国家整顿开发区过程中调整了园区土地和规划管理职能,却因衔接不够,调整措施未全面落实,园区在土地和建设规划管理上再无“特”性,丧失了封闭管理的前提,园区管委会实质上由管理机构变成协调机构,却很难承担土地和规划管理等方面协调重任,影响办事效率和建设发展速度。

各县在发展产业园区上也作了很多努力,但受2003年清理整顿开发区影响,各县总体上尚无一个地域清晰、规划与产业布局明确、管理独立科学、基础设施配套、组织架构健全的产业园区。因此,发展产业园区,对以“工业强市”推动突破发展是十分重要而紧迫的任务,一定要在深化市情、县情认识基础上尽快行动起来。

二、发展产业园区措施

要使产业园区健康快速发展,必须因地制宜,找准切入点。

一要树立新理念。要充分认识发展产业园区有利于提高产业集聚度,发挥集聚效应,形成产业优势;有利于企业做大、做强、做优,形成产业集团,发展规模经济;有利于实现道路、水电、排污等基础设施和生产要素资源共享,降低企业中间投入;有利于治理环境污染,提升城市功能和品位。要把产业园区作为发展工业的主战场,全力以赴,全面推进。

二要高标准规划。园区规划要有前瞻性和长效性,要从培育区域优势产业、完善产业链入手,把园区规划与提升城市功能结合起来,准确定位、合理布局、分类实施。规划要突出主导产业和区域特色,将资源、市场和技术等要素有机整合,并保持其严肃性和连续性;产业布局要密切结合自然禀赋,紧紧抓住绿色能源、××丝绸、富硒食品、金州矿产、秦巴医药五大支柱产业,根据各地最大优势进行产业区划,明确主攻方向,避免重复建设和无序竞争。

三要企业化运作。产业园区建设关键在融资。我市财力匮乏,无法承担园区大规模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必须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主导作用,破解融资难题。可在园区管委会下设立投资建设公司(与管委会一套人马,两块牌子),作为投资主体向金融部门贷款,或吸收社会资金进行股份合作,也可引入外资或民间资本,并应大胆探索发行建设债券、bot、bt和基础设施收益资产证券化等全新融资方式。无论何种方式,启动初期必须运作好土地资源,严格执行投入和产出最低标准,减少土地开发成本,实行滚动发展。

四要大力度招商。要创新招商方式,优化投资软环境,营造积极有为、亲商护商的投资氛围,实行一站式、代办式服务,以“投感情、低成本、高效益、无障碍”吸引人才、资金和技术入园。党委和政府应把招商引资作为重点,牢固树立一切为了发展、发展依靠项目的理念,明确招商引资任务和责任。要大力引进产值规模较大的“短、平、快”项目和能加强优势产业、提高竞争力、具有支撑作用的大项目,同时高度重视环境保护,限制高能耗、粗加工、投资强度小的项目入园。当前特别要抓好两个大型火电、铅锌选矿、大型水泥、生物能源、食品及饮料深加工和载能工业等项目。

五要全方位扶持。园区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政府扶持是十分必要的。政府要明确“企业唱主角,政府造环境”的定位,既不能撒手不管,更不能事事都管,要恪守制定政策、吸引生产要素集聚以及加强信贷、税收、管理和服务等方面调控和指导的本分,努力创造开放、公平、公正的市场环境,提供优质公共服务。

三、克服发展产业园区的误区

我国产业园区兴起于上世纪80年代,为促进生产力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但也存在一些问题。我们要认真吸收和借鉴这些经验和教训,避

免如下误区:

一是园区建设不是“跑马圈地”。园区建设不圈地不行,光圈地无企业入住更不行。随着经济发展,各地招商引资越来越难,就在于工业园区过多,产业雷同,而各地形形色色的招商优惠政策又被取消,缺少了吸引力,企业主要转向资金和技术密集或成本低廉地区,广大农业地区除了劳动力和土地成本低廉外再无优势,只有依靠资源禀赋明确产业定

位,以优势资源吸引产业集聚。

二是产业园区不是各类企业“大杂烩”。有人认为园区就是企业的空间集聚。虽然“大杂烩”也有利于提高土地利用率,节约基础设施投入,但主导产业不强、特色不鲜明,缺乏对外部资本和项目的吸引力,没有发展潜力。很多地方的综合性工业园未能生存下来,原因就在于此。产业园区建设要重视企业间互补和内在关联性,将关联度高的企业组织在一起,实行专业园或一区多园。

三是建园区就是发展。园区建设是复杂的系统工程,园区发展更是长期奋斗的过程,绝不可能一蹴而就。产业园区建设既不能不顾条件一哄而起,更不能只图热闹一风吹过,要立足长远,遵循规律,多方面扶持,促其逐步完善和壮大,只有这样,才能促进园区健康发展,从而推动全市工业经济腾飞。

推荐第6篇:产业园区调研报告与产品销售工作总结

产业园区调研报告

目录

刚性和存量土地有限之间的矛盾。随着企业的发展壮大,越来越多的项目入驻,土地问题将由土地指标不足转化为客观上的土地资源严重稀缺。有乡镇办提到可以通过积极申报工业园区的方式获得更多建设用地。但是这只能缓解 各乡镇工作人员对经济工作的熟悉程度,工作热情,都让人印象深刻。全区上下已经树立起齐心协力发展经济的理念,建立起完善的协调服务机制和有效稳定的竞争机制,达成了借助外力发展xx经济的共识,在提高投资者的满意度,打造良好发展环境的各项工作中

成绩卓著。jj集聚区的同志介绍了其企业零阻碍、企业零服务的工作经验,值得在全区学习推广。虽然有个别企业对行政机构办事效率颇有微词,但实际情形往往是政策、法规对办理事务的程序和周期有细致规定,工作人员照章办事而已。吃拿卡要是个案,在xx不具有典型性。如果逾越程序,僭越法律,导致程序混乱,无章可循,反而会造成效率低下。这就好比许多人以为排队的时候插队很快,但是打乱了秩序,影响整体的效率。

2、中小企业发展潜力不可小觑。调研中,企业、企业、的等中小型企业发展势头喜人。这些企业成立时间短,见效快,前景好,都被写入了我区的“十二五”规划,在今后五年必将大有作为。xx公司自主研发的产品达83种,拥有项专利。其企业经营者以炒制茶叶起家,逐渐涉足茶机械制造,亲自进行产品开发。他没有高学历,没有强大的研发团队,但凭借其炒茶的技术,动脑子花心思,研制开发的产品远销安徽、云南等省,创下了自己的品牌。等茶机械企业的迅速成长绝对离不开两个条件:某市毛尖独特的茶叶制作工艺和品牌效应。以及、等茶机械制造企业的兴起标志着我区茶产业链的进一步延伸,显示出茶产业强大的集聚效应。大力建设产业集聚区,就是为了放大产业发展的外部规模效应,培育形成集聚效应,这是一种政府主导及产业转移形成集聚的模式。而茶产业已经逐渐成熟到自发成长型产业集聚,即依托历史悠久的传统产业或本地资源优势,在较长时期发展过程中,催生了与传统产业相配合的上下游企业,形成专业化分工与合作。东双河的恒信发制品企业是外出务工人员带回来的项目,但是目前这家企

业产销两旺,发展迅猛。可见,能带来项目、

研发技术的人才不一定很高端,特别是我区目前仍然停留在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导的阶段,这种对技术水平要求不高,能够吸纳较多劳动力的中小企业在带来经济效益的同时,反而能带来可观的社会效益。

(三)所思:jj物流产业集聚区的发展现状及思考

1、jj物流产业集聚区的发展仍停留在传统园区的水平

这里必须首先厘清一个问题:产业集聚区和传统的专业园区有什么区别。专业园区是政府出于区域经济发展规划的考虑,为便于管理所划出的特定区域。发展园区其实也考虑到了外部规模经济的概念,因为经济学上认为集中在一起的厂商比单个孤立的厂商更有效率。但园区的企业只是地域空间的接近,企业之间的发展几乎不存在分工合作等关联关系,所以规模效应不明显。而集聚区概念的提出则直接来自于外部规模经济的概念。集聚区是把相关产业的企业在地理上的集中,促进行业在区域内的分工与合作,进而减少成本和交易费用,促进生产链分工细化,形成企业集群,提高谈判能力,获得更稳定的供货和销售渠道。

调研中我们发现,集聚区汇集了、公司jj物流信息港项目、公司通讯器材配送中心、科技园以及中心等一大些重点项目,但是这些项目涉及不同的行业,并不存在同类企业分工合作关系。所以产业集聚区吸引资金、人才、客商和企业的磁场效应还没有充分发挥,尚停留在传统工业园区的发展水平。

jj物流产业集聚区XX年正式成立,XX年才正式运行,起步较晚,面临全省100多个集聚区的竞争压力。我省各集聚区每季度进行排名,实行末尾淘汰制。目前我们的排名133位,并不具有明显优

势。目前,集聚区基础设施建设和项目入驻同步进行,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同步进行,任务十分艰巨。集聚区的评价指标主要是营业收入、税收、从业人员

数量、环保、投资强度等(未查到全部指标),以增长速度进行比较。从这个角度来说,我们的当务之急不仅是招商引资,更重要的是择商选资。集聚区招商引资要有总体思路,总体规划,不能来什么项目上什么项目,浪费集聚区土地等稀缺资源,为好项目大项目节约预留空间。选项目时应把好科技含量、效益、集约用地、环保、产业对接关,重视项目前期论证工作,认真分析研究国家、省市产业政策,充分考虑xx发展实际和发展重点,既要重点谋划和储备一批有特色的传统产业项目,又要专门针对集聚区评价指标,招引能迅速提升评价指标的项目,即那些有发展前景,资源能耗低,带动能力强,税收贡献大,投资强度大的项目。简言之,当前,jj物流产业集聚区正处在传统园区向集聚区功能转变的阶段,我们要在集聚区全省排名中争先抢位,求生存而后谋发展。在这个逐渐过渡的特殊艰难时期,要确保集聚区的发展的可持续性,在发展中升级,逐渐发挥和放大集聚效应。

此外,“十二五”规划当中对集聚区的定位是“辐射南北的物流中心和农副产品现代化加工中心”。我区的茶产业发展有基础、有后劲、有前景,并且自发产生集聚效应。集聚区应当考虑重点发展几家大型的茶叶加工企业,既符合集聚区功能定位,又能助推茶产业再上台阶。

2、jj物流产业集聚区应当发展现代物流产业

在对长通的工作人员访谈时,我们了解到该企业虽冠名“仓储”, 并且建设了规模较大的仓储中心,但其业务主要针对本公司,满足本公司仓储、配送和流通的需求,是本公司功能和业务的延伸,并不对外提供这种业务。这是当前我区物流业的显著特点,即尚停留在传统物流阶段,还不能称为现代物流。目前我们在集聚区大力发展物流业,可以发挥其关联性强、拉动作用大、易于与其他产业合作的优势,为日后真正完成传统园区向集聚区功能转型打下基

础。“十二五”规划即指出要“大力推进传统物流产业升级,推进企业将运输、储存、装卸、搬运、包装、流通、配送、信息处理等基本功能从企业分离出来,实施功能整合和服务延伸,加快向现代物流企业转型。强化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培育龙头企业,大力发展 竞争和自身发展中找的平衡,要在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中做出抉择。我们要在政策允许范围内,放远眼光,放开思想,放活手段,把能做的做到极致。当前xx最大的优势在于全区上下发展经济的意识很明确,干劲很足。人是最根本的因素,人的主观能动性充分发挥出来了,必将打破一切不可能,创造出xx辉煌的明天。

园区管委会实质上由管理机构变成协调机构,却很难承担土地和规划管理等方面协调重任,影响办事效率和建设发展速度。

各县在发展产业园区上也作了很多努力,但受2003年清理整顿开发区影响,各县总体上尚无一个地域清晰、规划与产业布局明确、管理独立科学、基础设施配套、组织架构健全的产业园区。因此,发展产业园区,对以“工业强市”推动突破发展是十分重要而紧迫的任务,一定要在深化市情、县情认识基础上尽快行动起来。

二、发展产业园区措施

要使产业园区健康快速发展,必须因地制宜,找准切入点。

一要树立新理念。要充分认识发展产业园区有利于提高产业集聚度,发挥集聚效应,形成产业优势;有利于企业做大、做强、做优,形成产业集团,发展规模经济;有利于实现道路、水电、排污等基础设施和生产要素资源共享,降低企业中间投入;有利于治理环境污染,提升城市功能和品位。要把产业园区作为发展工业的主战场,全力以赴,全面推进。

二要高标准规划。园区规划要有前瞻性和长效性,要从培育区域优势产业、完善产业链入手,把园区规划与提升城市功能结合起来,准确定位、合理布局、分类实施。规划要突出主导产业和区域特色,将资源、市场和技术等要素有机整合,并保持其严肃性和连续性;产业布局要密切结合自然禀赋,紧紧抓住绿色能源、××丝绸、富硒食品、金州矿产、秦巴医药五大支柱产业,根据各地最大优势进行产业区划,明确主攻方向,避免重复建设和无序竞争。

三要企业化运作。产业园区建设关键在融资。我市财力匮乏,无法承担园区大规模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必须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主导作用,破解融资难题。可在园区管委会下设立投资建设公司(与管委会一套人马,两块牌子),作为投

资主体向金融部门贷款,或吸收社会资金进行股份合作,也可引入外资或民间资本,并应大胆探索发行建设债券、bot、bt和基础设施收益资产证券化等全新融资方式。无论何种方式,启动初期必须运作好土地资源,严格执行投入和产出最低标准,减少土地开发成本,实行滚动发展。

四要大力度招商。要创新招商方式,优化投资软环境,营造积极有为、亲商护商的投资氛围,实行一站式、代办式服务,以“投感情、低成本、高效益、无障碍”吸引人才、资金和技术入园。党委和政府应把招商引资作为重点,牢固树立一切为了发展、发展依靠项目的理念,明确招商引资任务和责任。要大力引进产值规模较大的“短、平、快”项目和能加强优势产业、提高竞争力、具有支撑作用的大项目,同时高度重视环境保护,限制高能耗、粗加工、投资强度小的项目入园。当前特别要抓好两个大型火电、铅锌选矿、大型水泥、生物能源、食品及饮料深加工和载能工业等项目。

五要全方位扶持。园区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政府扶持是十分必要的。政府要明确“企业唱主角,政府造环境”的定位,既不能撒手不管,更不能事事都管,要恪守制定政策、吸引生产要素集聚以及加强信贷、税收、管理和服务等方面调控和指导的本分,努力创造开放、公平、公正的市场环境,提供优质公共服务。

三、克服发展产业园区的误区

我国产业园区兴起于上世纪80年代,为促进生产力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但也存在一些问题。我们要认真吸收和借鉴这些经验和教训,避

免如下误区:

一是园区建设不是“跑马圈地”。园区建设不圈地不行,光圈地无企业入住更不行。随着经济发展,各地招商引资越来越难,就在于工业园区过多,产业雷同,而各地形形色色的招商优惠政策又被取消,缺少了吸引力,企业主要转向资

金和技术密集或成本低廉地区,广大农业地区除了劳动力和土地成本低廉外再无优势,只有依靠资源禀赋明确产业定

位,以优势资源吸引产业集聚。

二是产业园区不是各类企业“大杂烩”。有人认为园区就是企业的空间集聚。虽然“大杂烩”也有利于提高土地利用率,节约基础设施投入,但主导产业不强、特色不鲜明,缺乏对外部资本和项目的吸引力,没有发展潜力。很多地方的综合性工业园未能生存下来,原因就在于此。产业园区建设要重视企业间互补和内在关联性,将关联度高的企业组织在一起,实行专业园或一区多园。

三是建园区就是发展。园区建设是复杂的系统工程,园区发展更是长期奋斗的过程,绝不可能一蹴而就。产业园区建设既不能不顾条件一哄而起,更不能只图热闹一风吹过,要立足长远,遵循规律,多方面扶持,促其逐步完善和壮大,只有这样,才能促进园区健康发展,从而推动全市工业经济腾飞。

国际生物岛是经国家发改委批准的广州生物产业基地的核心基地,面积1.82平方公里,由广州市政府委托广州高新区管委会开发、建设与管理。广州高新区计划向国家科技部申请扩区,将生物岛纳入广州高新区规划范围之内。

经过二十年的建设和发展,广州高新区紧紧围绕 “四位一体”的目标定位,即高新区“要成为促进技术进步和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的重要载体,成为带动区域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强大引擎,成为高新技术企业‘走出去’参与国际竞争的服务平台,成为抢占世界高新技术产业制高点的前沿阵地”的指导思想,抓住机遇,精心运作,积极发展,取得了突出的成绩,广州高新区的基础设施和配套设施日臻完善,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势头良好,自主创新能力显著增强,经济保持了持续快速发展的态势,已成为科技创新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重要基地。

(2)主要措施

——“一区多园”体制优化发展格局

在发挥优势、因地制宜、合理规划的思路下,按照“一区多园”规划,广州高新区由广州科学城、天河科技园、黄花岗科技园、民营科技园和南沙资讯园组成,总面积达到37.34平方公里。五个园区各具特色,形成了功能互补、资源共享、协同发展的空间布局形态,最终与广州市政府委托高新区管委会开发管理的广州国际生物岛,形成“五园一岛”的发展格局。

其中,广州科学城是综合性核心园区,以规模化、高端化的研发和服务体系为发展重点,已建设成集研发、孵化、产业、商务、居住生活等一体化的综合高科技社区,成为开展国际技术交流合作、抢占技术制高点的前沿阵地;天河科技园的目标是成为支撑珠三角地区软件和通信产业发展的创新平台;黄花岗科技园以信息服务业和文化创意产业支撑高新区的创新发展,成为引领珠三角文化创意产

业发展龙头和文化创意产业新兴业态的源头;广州民营科技园,将建设成为区域民营科技企业的总部基地、民营科技企业孵化基地和抢占市场的前沿阵地;南沙资讯科技园已成为与港澳以及国际技术交流合作的重要桥梁与平台。

——集聚效应驱动形成六大产业集群

随着园区集聚效应的不断增强,广州高新区吸引了大批科技企业纷纷进驻,呈现出各类创新型企业加速集聚、快速发展的势头。

不仅吸引到了微软、ibm、英特尔、索尼、松下、飞利浦、西门子等国际巨头,威创日新、京信通信、海格通信、粤晶高科等一批具备较强研发能力的本土民营科技企业蓬勃发展,四个国家级的生物产业研发中心及方欣科技、京华网络、华南资讯等一大批知名软件企业也应运而生。同时,诞生了迪森热能、粤首实业、广州华德等具有国际先进技术水平的新能源行业领头企业,网易、神州数码、友邦资讯、漫友传媒、九州传媒等企业在快速成长,新材料、先进制造领域的企业也不断发展壮大。

各具特色的创新型企业集聚,为广州高新区增添了更多的活力,使区内的高新技术产品达到近XX项,逐渐形成电子信息、生物、新材料、先进制造、新能源及环保产业、知识密集型产业六大主导创新产业集群,先后荣获国家电子信息产业基地、国家火炬计划产业基地等称号,成为了引领整个珠三角高新产业发展的重要策源地。

——高端产业带来高速发展

企业和产业的高水平集聚,带来的是广州高新区的快速发展。XX年,广州高新区实现营业总收入达1985.24亿元,比上年增长21.9%,实现工业总产值1421.06亿元,比上年增长17.1%.以每平方公里60多亿元的产出,创造了珠三角高新区发展的奇迹。

通过搭建平台、整合资源,广州高新区还形成了以总部经济、信息服务、检测认证、科技研发、金融创新、现代物流、创意产业等八大类服务业项目为核心的现代服务业体系,建立起一条从研发到中试再到产业化的完整创新链,加快了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和区域的自主创新步伐。

此外,广州高新区还将以建设现代产业体系先导区、宜居城市示范区、统筹城乡发展试验区“三区”为目标,提升自主创新能力,优化创新资源配置,实现经济社会的协调持续发展,成为国内一流、国际领先的自主创新示范区。

值得关注的是,按照规划,在XX年前,广州高新区将力争集聚和培育5家以上产值100亿元级高科技企业、50家10亿元级高科技企业、5000家创新型中小企业,还计划对科技园完成投入200亿元以上,用于科技基础设施建设、科技项目配套资金、创业人才发展基金等。同时,吸引社会力量共同参与科技创新,加强对创新型企业的金融服务支持,力争带动全社会科技投入1000亿元。

(3)经验

——高技术产业的集聚发展有利加快经济增长速度,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增强区域创新能力; ——高技术产业集聚的重点在于培育创新性的网络体系; ——高技术产业集聚形成的主要动因在于,利用特定地理区域内密集化的专业化劳动力和技术,获得便捷的信息传递和服务,享受最优的区域政策; ——产业集聚更有利于小企业,使其从产业集聚的外部经济效应上获利。 2.西安高新区——资金问题不再是瓶颈 (1)园区概况

西安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是1991年3月经国务院首批批准设立的国家级高新区,在推动技术创新、发展拥有民族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产业方面形成了

自己的优势和特色。

经过20年的发展,西安高新区产业规模日益壮大,产业链条不断完善,产业集群初具规模。以集成电路、通讯、软件服务外包、半导体、光伏、电子元器件为核心的电子信息产业优势突出,发展强劲,已形成了一批具有高成长性、高竞争力的产业集群。以现代制药为雄厚基础的中药提取和生物医药产业发展迅猛。以研发设计、信息服务、互联网、金融服务、创意产业等为重点的创新型服务业日益活跃。随着西安高新区“515”龙头企业扶持计划(即着力扶持5个年营业收入过100亿元,10个过50亿元,50个过10亿元的龙头企业)和创新型科技企业培育计划的实施,西安高新区将对区域经济的发展发挥更大的龙头、支撑和辐射带动作用。

(2)主要措施

——招商引资内外兼修

内部市场化战略,强调的是培育型创新,即通过科技资源与市场的有效对接,让科技资源和科技人员从深宅大院里走出来,面向市场配置资源,创办企业,并利用市场化手段取得融资和发展。

外部资本化战略,强调的是结合型创新,即以放眼世界的目光和视野,面向全球配置资源,大规模地走出去,向世界推荐和营销城市、资源和项目,从而引进全球的资本和人才,使自身优势资源与外部资源实现完美结合。

西安高新区根据国内外产业转移与调整的现实,灵活地进行了招商体制的改革,分设了针对性强的多个招商部门,制定了行之有效的招商政策,特别是他们实施的“大招商、招大商、引名企”和“围绕产业集群招商”战略,成效显著,引人瞩目。

——完善的投融资体系

政策促进:制定实施《鼓励和吸引创业资本投资高新技术产业的若干政策》、《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贷款担保补贴暂行办法》、《鼓励扶持企业对外兼并重组和上市融资的暂行办法》等政策,优化政策执行流程,增强政策激励效应。

引进聚集:把引进投融资机构作为管委会重要的招商工作指标,列入年度计划给予考核;建立政府投融资引导母基金,参股创业投资和信用担保机构;对投融资机构聚集区制定相关发展规划及政策举措。

创新推动:鼓励国内外企业和个人建立创业投资企业;积极开展产权、股权质押担保贷款等业务;精简行政管理对投融资服务机构的审批内容和流程;重点建设企业商业信用体系;加大管委会对企业上市、上柜的支持和服务力度。

网络信息:建设了高新区金融、投资、担保、保险业协会等一批投融资服务企业网络组织;建立投融资服务管理机构与投融资服务企业间的定期联系制度; 建立了西安高新区投融资服务网站。

交易平台:通过引进外部专业机构组建、激活原有失效交易平台的活力、政策鼓励和财政补贴等措施,建设市场化、社会化投融资服务组织和信息网络,形成投资平台、贷款平台、担保平台、保险平台、技术和产权交易平台等多种类型的投融资服务平台。

示范引导:整合优化高新区科技创业孵化资源、创业投资资源和创新担保资源;设立创投和担保基金,实行参股经营、市场化运作模式,服务不同阶段科技企业的投融资需求,提升本地投资和投资管理水平。

信用环境:设置管委会主导的“高新区企业诚信联盟”,出台优惠政策吸引讲诚信企业进入,建立起高新区企业信用等级制度;建立“高新区投融资服务网站”平台及高新区企业征信系统,维护园区信用环境。

组织保障:组建西安高新区投融资发展领导小组,并下设顾问组和高新区投

融资发展工作办公室。

表 1 西安高新区组织架构及其职责 组织 组成 职责

西安高新区投融资发展领导小组

除管委会相关领导和部门负责人外,吸收高新区投融资管理和服务机构的专业人士参与

每年向主任办公会提交高新区投融资服务发展情况的报告,对高新区投融资服务体系建设向管委会主任办公会提出决策意见,受主任办公会委托对投融资政策使用财政资金的项目予以审查批准,对管委会有关部门促进投融资体系建设的工作予以检查和指导

顾问组

高新区内各类投融资服务机构的专业人员

发展领导小组就专项决策意见向顾问组咨询,或以政府采购的方式委托顾问组向其提供专项研究报告。

高新区投融资发展工作办公室

承担领导小组、顾问组的文秘、沟通、协调、会议组织工作;依照领导小组的决议和要求承担投融资服务企业网络组织和“高新区企业诚信联盟”的组建和指导工作;承担“高新区投融资服务网站”建设和日常维护工作。

(3)经验

——注重内涵式和外延式发展的互动,注重精细化的服务和管理; ——根据外部环境和自身需求的变化,不断调整完善相关体制机制;

——构建完善的投融资服务体系破解“融资瓶颈”的有效途径。 3.无锡高新区——生命力源于自主创新 (1)园区概况

无锡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于1992年经国务院批准设立,1995年无锡高新区和无锡新加坡工业园在快速发展的基础上设立无锡新区。无锡新区下辖无锡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无锡出口加工区、无锡新加坡工业园等多个专业科技园区和四个镇、三个街道,辖区面积200平方公里,人口25万,成为无锡市最重要的经济增长极、改革开放的重要窗口和参与国际竞争的产业高地。

(2)主要措施

——高标准建设科技创新创业载体

组织实施“创新孵化”和“创新产业化”的“双创工程”,大力推进由科技企业孵化器、科技企业加速器及科技企业产业化基地组成的孵化、毕业、产业化的科技企业三级培育体系,形成由科技创业园、软件园等孵化载体构成的“创新孵化金三角”和由创新产业园等组成的“创新产业化金三角”。

——高水平引进培育创新主体

无锡高新区通过制定政策鼓励企业开展研发活动,引导企业积极开展与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的产学研合作,初步形成以企业为主体、孵化器为载体、官产学研商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以深化拓展“7+1”(即以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复旦大学、同济大学、南京大学、东南大学7所高等院校和中国科学院为主)政产学研联盟为重点,积极吸引国内外著名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在园区建立产学研合作基地,设立各种形式的研发机构、分校和科技园;引进国内外知名研发机构和检测中心,累计达到150家;大力推动本土企业技术创新,依靠产学研结合,累计推动产学研合作项目300多个。

——高层次定位高新技术产业导向

围绕主导产业、新兴产业,实施重点创新突破,促进科技与经济互动并进,重点推进“太湖硅谷”、“太湖液晶谷”、汽车零部件基地等建设,同时加快发展软件、光电、新能源三大新兴产业。

——高起点优化科技创新创业环境

制定实施《无锡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鼓励科技创新优惠政策》等一系列支持鼓励自主创新的政策文件;设立中小型企业科技创新基金;成立风险投资股份有限公司和融资担保有限公司;引进了华东技术产权交易市场,初步建立起科技中介服务网络;围绕服务产业集群建立各类中介平台和中介网络。

——高品位构建科技创新人才高地

无锡高新区倡议并由无锡市政府建立了吸引更多海外高层次领军人才归国创业的530计划(即在5年内引进30名海归领军型创业人才),出台了一系列吸引高层次人才来高新区创业的配套政策;建立科技和人才发展基金,用于高级人才的补助、突出贡献人才奖励等。

(3)经验

——自主创新是园区持续发展的关键; ——人才是高新区竞争 火炬计划中《企业孵化器在中国发展战略纲要》的起草。从此,中国企业孵化器在火炬旗帜的引领下持续发展壮大,今天为世界所瞩目。武汉东湖新技术创业中心创造的运营模式至今为全国大多数企业孵化器所运用。

东湖创业中心一直秉承“为中小科技企业提供创业孵化服务,促进科技成果商品化”的宗旨,致力于寻求符合中国国情的企业孵化器发展之路。十几年来,在科技部的指导下,在各级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凭借其雄健的创业政策、优质的创业环境、完善的孵化服务和高效的管理团队,培育了众多科技企业和科技企业家,使一大批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累计孵化企业600多家,毕业企业400余家,东湖高新、烽火通讯、华工科技、长江通讯、武汉凡谷、精伦电子、凯迪电力、人福科技、st道博等26家上市公司。其中凯迪电力XX年纳税额,在东湖开发区排名 cro服务模式仅仅是武汉创新生物医药孵化器有限公司提供的专业服务之一,整合社会资源、搭建专业技术平台也是该公司为在孵企业提供服务的重要方式。武汉地区生物医药科研机构众多,科技人员密集,过去在计划体制下资源配置不合理,很多实验室、试验设备处于闲置状态,一些智力资源也“英雄无用武之地”。另一方面,大量的创业企业没有能力装备自己完整的实验设施。作为武汉地区惟一一家生物医药专业孵化器,武汉创新生物医药孵化器有限公司充分认识到了这一点。他们做起了公共研发机构与创业企业之间的“红娘”。孵化器公司首先与部分生物医药科研机构、企业签订协议,建立专家库、公共实验室、新产品中试基地等一系列专业技术平台,然后再利用这个平台为在孵企业服务,并收取费用。成立了以同济医科大学曾繁典教授、中国旅美科技协会生物医学秘书长周辉博士为主要成员的国内外专家组,建立了武汉大学药物产业化基地,与湖北中医学院合作建立了植物药研发实验技术平台。

——sbi产权孵化模式

sbi(shared busine incubator)是企业孵化的一种运作模式,即产权式孵化器,通过对孵化器投资结构的重新设计来实现孵化器的商业化运作。sbi的建立,能够使孵化器的发展通过社会资本的广泛参与,完善孵化器的法人治理结构,增强孵化器的孵化能力,提高孵化器的管理水平,使广大社会投资者充分享受到创新企业与孵化器的成长性。

sbi创业街是武汉东湖新技术创业中心首创的产权式科技企业孵化器,是一种全新的“科技房地产”概念。孵化器的投资主体和投资方式都趋向多元化,投资主体主要有大机构投资者、中小企业投资者和个人投资者,投资方式可以分为托管投资型、自用投资型、回购投资型和信托投资型等。sbi产权式孵化器的出现将房产的所有权和使用权(经营权)有效分离,投资者在享有房产稳定增值的同

时,将房产委托给专业的孵化管理公司经营,获得稳定、可量化的托管经营收益。可以说,sbi是一个在空间上放大、资源上有效整合的科技企业孵化器,与创业人社区同义,是企业孵化器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

(3)经验

——能为企业创造价值才是成功的孵化器; ——企业孵化器的产业化模式对社会投资人具有巨大的吸引力; ——要将创业企业与配套服务进行有机结合。 5.成都高新区——为产业而生的新城区 (1)园区概况

成都高新区筹建于1988年,1991年被国务院批准为首批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XX年批准为中国亚太经济合作组织(apec)科技工业园区。在国家科技部举行的历次综合评比中,均被评为全国先进高新区。XX年,成为全国首批“创建世界一流园区”试点单位。

成都高新区规划面积约87平方公里,由南部园区和西部园区两部分组成,已形成以微电子和软件为主导的电子信息产业、以中医药现代化为重点的生物医药产业、以先进制造技术为特征的精密机械制造产业等三大产业集群。南部园区位于成都市南,规划面积52平方公里,是正在建设中的“天府新城”,重点发展科技创新、软件研发、总部经济和现代服务业,努力建设成为国际化的科技商务新城。西部园区位于成灌高速路两侧,规划面积约35平方公里,重点建设成为以电子信息、生物医药和精密机械制造产业为主体,功能配套完善的综合产业园区。两个园区分别建有一个国家出口加工区。

(2)主要措施

——区域功能城市化步伐加快

按照城市化要求进行高起点规划:在空间拓展的基础上,对全区域进行整体规划,实现了合理布局。在规划过程中,从母城整体发展战略出发,并遵循工业化带动城市化的规律和要求,不再单纯的建设一个工业园区,而是规划了工业组团、居住组团、政务商务组团等功能区域,也就是建设与母城相呼应的新城,成为母城未来的中心区或者副城区。

高标准建设园区基础设施:始终致力于建设自然、人居、政策、服务及基础设施全方位与国际接轨的创业和生活环境,不断优化投资软硬环境,已成为中国西部投资、创业、工作和生活环境最好的区域之一。

注重商务以及生活配套环境的优化:由于牢固树立了城区化的环境建设理念,成都高新区的商务和生活配套与基础设施配套同步建设,极大地优化了综合投资环境。

——科技发展抓住自主创新不放松

建立了大学科技园、留学人员创业园、博士创业园,创建了西部首家生物医药孵化器、教育科技园孵化器、国家信息安全产业化基地孵化器、国家“863”软件专业孵化器等大规模、高标准的孵化器,形成了我国最大的科技企业孵化器群体。

注重构建资金、管理、中介服务等方面服务体系,支撑服务体系建设完善。成都高新区依托高新区技术创业服务中心这一平台,建设“八个子平台”——包括政策子平台、资金子平台、中介子平台、专家子平台、培训子平台、信息子平台、个性化服务子平台、文化子平台,丰富了创业孵化服务的内涵,形成了强大的服务功能。

——产业发展注重二三产协调

成都高新区在空间位置上与市区相毗邻,在规划发展定位上明确了作为母城

的新城区来建设,在功能布局上对商务、生活配套等给予了充分的考虑,这就为区域 镇党委书记何远彪任组长,东观镇镇长粟斌任副组长,副镇长殷邦建任执行副组长,实行目标任务“细化”、“量化”、“硬化”三化管理。倒排工期、跟踪督查、量化考核、奖惩逗硬、1 确保基地建设工作有序推进。

2、抓规划“四网配套”:用抓工业的理念抓蔬菜产业

基地建设,立足当前、着眼未来、聘请四川农业大学的专家科学制定发展规划,实行田网、水网、路网、电网配套建设,坚持高标准、高科技、高效益。突出特色,带动发展。其中:

田网:我镇为了实现产业化发展、产业跨越式发展,成功流转土地XX多亩,为产业园区建设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水网:水利建设是园区基础设施建设的重中之重,如今实现园区排灌渠系全覆盖,达到了旱涝保丰。

路网:园区主要道路实现了硬化。

电网:园区电力设施进行了全面升级,新增变压器2座,园区线路全部翻新改造。

3、抓投入整合资源:一是整合项目资金2800万元,着力配套,统筹扶贫、中改、交通、农机、农业等项目资金,用于基地基础设施建设;二是推动民间资本互助合作;三是我镇财政投入50万元用于改善园区民生,为园区群众改造卫生、厕所、硬化院坝等。四是强化管理,确保基地建设资金渠道不乱、链条不断。

4、抓机制着力创新:园区实行“养殖与种植相结合”,

“猪(牛)一沼一菜”循环发展,形成园区内部生态、环保系统,发展高端蔬菜。通过“公司+基地”、“合作社+农户”模式,带动产业提档升级。目前,已引进“永胜”贸易公司入驻园区,并成立了园区产业党总支、蔬菜专业合作社

和土地流转中心。基础设施建设、土壤调形改造、产业填充和内部管理等各项工作有序推进。

5、抓市场突破营销:加强与农科院、农技院等科研单

位全方位合作,在 销售信息平台。

六、建议

一是进一步完善规划,坚持一抓到底。将产业园区建设与新农村建设、现代农业发展紧密结合,高起点,高标准,按照一园一特和专业化、区域化、集约化的要求,找准园区定位,突出园区特色,特别要抓好蔬菜、水果、水产特色产业基地建设。坚持严格执行规划,持之以恒,常抓不懈,力争真正抓出成效。

二是进一步创新机制,推进健康发展。进一步探索和完善园区投入、融资保险、土地流建、经营管理、利益联接、评估奖励等机制。要从政策优惠、项目扶持、建立土地流转市场等多方面积极培育龙头企业,引导、鼓励、支持业主开发土地,投资产业、建设园区。要积极发展农业专合组织,广泛调动农民参与园区建设的积极性,以积极、健康、快速推进农业产业园区建设。

三是进一步强化服务,提高保障水平。要进一步提高认识,建立并真正实行行政首长负责制。要制定专门的工作考评办法,严格目标管理,硬绩效考核,狠抓工作落实。要在技术推广、技术培训、信息传播、工作协调等方面强化政府和相关部门的职能,提高服务水平。要围绕特色主导产业,培育开拓市场,培育壮大一批带动力强的市场营销企业,不断做大园区规模,提高辐射带动能力,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现代农业发展,实现农民稳定、持续增收。

键举措和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的现实捷径,作出了加快推进农村社区和产业园区“两区同建”的重大战略决策部署,并在较短时间内实现了突破性进展。目前,全县上下已掀起了“两区同建”工作的热潮、形成了浓厚氛围。

加快推进农村社区和产业园区建设事关当前、受益长远,将强力推动xxx实现兴农富民强县。“两区同建”工作的调查研究,对于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农业现代化“三大战略”的顺利实施意义重大。我们按照“摸清情况、分析问题、提出建议”的要求,经过近期的调查研究,形成本报告,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对策建议,现报告如下:

一、两区同建的内涵和意义

两区同建是指通过农村居住社区和产业园区同步建设,推动农民集中居住和农村经济集约发展,促进农民生活方式和生产方式“两个转变”,从而实现农村管理模式、农民生活方式和农业规模经营三大变革,加快推进全县城镇化建设进程,最终构建起城乡一体、产城融合发展的新格局。

两区同建是我县提速推进城镇化进程加快建设美丽xxx的创新性实践,是把宏伟目标、上级要求与实际行动有机结合的产物。通过农村社区建设,可以完善农村社区配套,丰富公共服务内容,改善农民生活条件,提高农民生活质量,让农村人口向社区集中,社区人口规模、密度不断增加,农民转变为市民。通过产业园区建设,可以让农业生产向园区集中,工业项目、农产品物流向产业园区安排,农村人口向非农产业转移,非农产业从业人员、产值比重不断增加;可以促进农业增效、农村繁荣,加快形成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让农民不仅住上新房子,还要过上好日子,真正享受到富裕体面的新生活。同时,通过农村社区和产业园区建设还能让城市生活方式、现代文明、基础设施等向农村延伸,最终实现基本公共服务的一体化、均等化。

二、我县两区同建工作的基本情况

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两区同建工作,于去年11月23日,成立了以党政主要领导任组长的两区同建工作领导小组,在各方面给予大力支持。两区同建指挥部及各镇街、园区不断创新工作思路和工作措施,抢抓国家、省市加速推进城镇化进程的重大机遇,把城镇化作为改善民生、扩大内需、推动经济增长的最大潜力和动力,按照“一年见成效、二年上台阶、三年大变样、五年广覆盖”的工作目标,和“产业向城镇和园区集聚,人口向城镇、社区有序转移”的整体思路,坚定不移加快实施产业园区、农村社区“两区同建”战略。目前,两区同建各项工作进展较为顺利,有部分群众已经感受到这项工作带来的实惠。

根据规划,我县的632个行政村,将合并建设67处社区;同时,将在全县建设产业园区78处,其中工业园区23处、景区2处、物流园区8处、农业园区45处。XX年计划完成31个产业园区和28个农村社区建设任务,力争创造3——5处全市新农村社区建设示范点,实现农民职业化、居住社区化、生活市民化,走出一条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三化”并进、同步提升的发展之路。到XX年,基本达到全县人口社区化广覆盖,基本建成产业生态高效、环境优美宜居、生活文明健康的“美丽xxx”。

(一)农村社区建设工作开展情况

XX年各镇街规划建设社区共20个,其中新建6个,续建14个,到目前为止,已启动建设15个,还有5个尚未启动,启动率仅为75%。其中,工作进展较快的有司马、卜集、马庙、兴隆等镇。司马镇领导重视,强化项目包保推进,农村社区建设工作成效显著,老李寨社区3栋居民楼现已建至 落实,卜集社区一期回迁工作已基本完成;卜集社区二期的两栋居民楼目前已完成二层主体,百姓大舞台已建好,1000平方米的社区服务中心项目正在进行二层主体建设。马庙镇金谷社区已完成2栋住宅楼的内外墙粉刷,同时做了广场、绿化等市政基础设施建设,以更好地满足居民的精神文化需求。兴隆镇大力实施城镇化带动战略,强力推动农村社区建设,今年启动了总投资2.1亿元,占地170余亩的兴隆社区二期项目,着力提升集镇驻地人气,提升小城镇建设品位。

(二)产业园区建设情况

1、三大工业园区

县经济开发区、济宁化工区和食品园区,这三大工业园区目前区域范围、产业方向、空间布局等已经明晰,区内道路、供排水、管廊管网、电力通讯等基础设施基本健全,均已具备承载大项目的能力。

开发区自XX年成立以来,特别是最近两年,围绕建设“省级一流的百亿园区”的目标,大力实施招大引强,持续开展项目攻坚。目前,区内规模以上企业已达25家。XX年,规模工业销售收入、利税分别完成75.2亿元、8.1亿元,同比分别增长70%、72%;地方财政收入首次突破亿元大关,达到1.22亿元,同比增长91.1%。济宁化学工业开发区紧紧围绕“高端化工、国内一流、千亿元产业、循环经济示范区”的发展目标,持续加大基础设施配套、招商引资、项目建设工作力度,重点培育煤化工、精细化工、生物医药、化工新材料等四大产业集群。目前12平方公里的起步区达到了“九通一平”; 总投资51.7亿元的济矿民生煤化、热电联产一期工程运营正常;总投资16亿元的阳光颜料、科蓝化工等项目已试生产;总投资51亿元的凯赛生物、52亿元的盈德气体、38亿元的黑猫炭黑和天赛化工、力德嘉新材料、新戊二醇等项目正加紧建设;总投资120亿元的青岛博尔玛、石墨烯、针状焦等一批高大外项目已签约落地,总投资近100亿元的煤制乙

二醇项目正在积极推进。济宁食品工业开发区作为济宁市打造千亿级食品产业的重要基地。目前,中纺集团、雨润集团、北京稻香村、新加坡翱兰集团等36家知名企业,源治阿胶、美国益宝生物等7家生物科技企业已经入驻,辽宁大好大、贵阳老干妈、杭州娃哈哈等知名企业已达成入园意向。

2、各镇街产业园区

目前我县重点推进的xxx街道金南产业园、高河街道金东产业园、马庙镇金西产业园、鸡黍镇金马产业园、王丕镇康桥产业园等镇街园区规划方案已经完成,征地拆迁、路网等基础设施建设正在推进,并积极招引有实力、上规模的企业入驻产业园区。

恒昌钢构、百事特食品、九鼎纺织等十余家规模企业已入驻马庙金西产业园区。化雨的现代农业示范区内金绿迪二期项目开始建设,食用菌繁育中心设备正在采购、锦绣纺织项目设备开始安装。王丕镇继续完善有机蔬菜种植计划,推进李楼村生态循环农业200亩起步区建设,着力打造生态农业示范园。高河的千亩生态畜禽养殖示范园,依据现有路网布局,目前已建成200亩的养殖区,初见规模效应,现正在积极吸引大型养殖户入小区养殖。羊山工业园已落地的3家企业,正在进行围墙建设及厂区地面平整。鸡黍镇金马产业园区内盛辉电动车、永盛木业、方能电动车等8家企业已投产运营;凯美娜建材、福运面业、安驰电动车配件、长城农贸、济联建材等5家企业正在加紧建设。投资900万元、面积8000亩的卜集高效农业产业园区主要道路、排水沟渠土方工程已于XX年3月完成,绿化工程于4月完成,目前正在进行道路硬化和桥涵建设。

(三)三大新城建设情况

金北新城:总规划面积6平方公里、设计容纳人口约7万人,控制范围以大义为节点,北至南谢线,东至北大溜河,南至莫桥,以105国道以西为发展主方

向,南谢线北侧控制发展,涉及胡集、羊山、卜集等三个乡镇。目前,代北、代南等5个村、1503户、23万平方米的房屋征收工作一次性完成;“三纵三横”骨干路网正加快建设;建筑面积25万平方米的回迁安置社区已全面开工,社区服务大楼、医院、学校等配套设施将陆续启动建设。计划2至3年形成集聚规模,建成生态宜居、独具特色的县域经济发展次中心、市级示范镇、省级百强镇、国家级生态工业示范园区综合配套区。

健康新城:位于我县城区东部规划建设面积11平方公里、设计容纳人口10万人,正按照“健康动城、灵秀水城、活力之区、魅力之都”的城市定位,秉承“树精品意识、建精品工程、筑精品城市、创精品事业”的发展理念,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效能管理,强力推进工程建设。目前,健康新城16个单体项目中的奥体中心、住建大厦及住建佳苑、蒜都传媒大厦、社会福利中心、奥体商务中心和金东花园等10个项目正在热火朝天的建设当中。XX年实施的“三纵三横”路网工程中有金珠路、开元大道、南外环、莱河滨河路、太康路、奥体大道5条道路正在紧张进行施工。

生态新城:规划用地面积约17.5平方公里(其中水域面积约4.4平方公里)、人口约9万人,东起金曼克大道,西至金沙路,南起南外环,北抵新万福河。目前,生态新城城市设计暨控制性详细规划已委托北京土人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编制,并完成初稿,按照合同约定

三、两区同建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从调研的情况来看,我县的两区同建工作取得了较为突出的成绩,但是工作推进中也存在着一些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

(一)社区建设方面的问题

1、镇街对社区建设思想认识不到位,重视程度不足,工作积极性、主动性较差。个别镇街没有把社区建设工作作为战略任务、民生工作来抓,在思想认识上还存在着过去欠帐没解决,不能再有新欠帐的思想;还存在着没钱不能办、群众上楼难、事务性工作多时间精力有限等畏难发愁、疲惫厌战、应付了事的思想;还存在着怕出力、怕操心、怕欠帐、怕麻烦的思想。

2、工作推进慢、成效不明显。无论是在拆迁规模、建设速度、时间跨度,还是在推进力度上,与领导的要求和组织目标差距都非常大。到目前为止,个别镇街的社区建设还未启动,就是启动建设的镇街,有的也严重滞后于年初上报的时间节点;同时,纳入土地增减挂钩项目的村庄拆迁进展缓慢,如再不加大工作力度,不仅影响增减挂钩项目的验收,影响置换土地指标的使用,还会使即定的建设规划很难付诸实施。

3、资金短缺瓶颈未突破、筹集不到位。由于县财政增减挂钩项目20万元/亩的资金未及时完全拨付到位,加之多数镇街社区的建筑商实力不强,镇街又没有能力垫付建设资金,再加上近期建筑材料价格和人工费用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上涨,致使镇街社区建设面临着资金缺乏的问题,是严重影响了建设进度的客观原因和主要原因。在工作中确实存在着个别镇街出的力多、操的心多、付出的多、贡献的多却也欠的帐多、作的难多的现实问题。

4、社区规划不到位、配套设施不健全。目前,我县已建成的镇街社区普遍存在着规划不科学、标准不高、品质不精、配套不健全等问题。规划标准低,致使刚刚建成就已经落后了;个别社区只注重建设居民住房,不注重社区服务中心建设,基层组织办公场所、警务室、卫生室、超市、

健身广场等配套公共服务设施不健全,给群众带来服务管理及生活的不便;个别社区配套设施不完善,群众感觉居住很不方便,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群众参与社区建设的积极性,造成部分群众不愿搬迁。

5、农民进入社区生活成本增加。调研发现,许多农民反映农村社区一个重要的问题是虽然生活环境好了,但是生活成本提高了,生产不方便,习惯也难以改变。部分农民反映,以前部分蔬菜瓜果都可以在庭院里自己种,现在什么都要到市场去买,增加的费用主要是蔬菜瓜果、禽蛋等基本生活支出以及物业管理等方面的开支。而且许多农民反映,社区建成后,离自己的耕地较远,农具、粮食等也不方便存放,生活上还不太适应,尤其是一些老年人习惯于原来独门独院的生活。

(二)产业园区发展方面的问题

1、三大工业园区。县经济开发区、化工区和食品园区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单体项目建设进展慢、项目投资强度低、企业缺乏高级技术和管理人才、企业家特别是本土企业家思想不解放、部分企业不能开足马力进行正常生产等问题。在单体项目建设方面,三大工业园区目前已经具备了承接项目的能力,但是真正入园的大项目、好项目还不多,能形成良好税收的项目更少,从综合治税方面反馈的信息显示:今年1——4月份,三大工业园内有的企业税收只有几万元、十几万元,三四家企业加起来的税收还不如一个饭店交的税多。在项目投资强度方面,园区内有的企业占地面积大、而生产车间面积太小,甚至所有车间的面积加起来还不如企业的院子大,这就造成了土地资源的浪费。在生产运营方面,园区内能开足马力、满负荷生产的企业还不多,有的蒜制品企业一年正常生产运营的时间只有四五个月。在企业管理方面,一些企业家、特别是本土企业家思想还不够解放,“有车坐、有饭吃、有酒喝就行”这种小富即安、小成即满的思想依然存在,能够聘请高级管理人才、制定企业远景发展规划的企业很少。

2、各镇街产业园

区。金东、金西、金南、金马、康桥这5个重点推进的产业园区以及其他镇街产业园区由于受资金和土地指标等因素制约,在基础设施、项目建设等方面相对滞后,对社区建设的支撑力和农民群众增收的带动力还不够。除此之外,最大的问题就是缺乏人才。各镇街负责产业园区建设的干部,真正懂行不多,有的干部甚至对项目入园的审批程序、各项指标的控制等不清楚、不了解,对招商引资方面我县的优势和优惠政策不熟悉,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和阻碍了园区的建设与发展。

(三)三大新城建设方面的问题

健康新城、生态新城和金北新城在规划、定位上各有特色,各项工程正在有条不紊的推进,但也存在着一些共性的问题。具体表现在:认识不足,推进不力,部分项目建设落后时间节点;个别项目、工程因资金、手续办理、迁占不及时等因素制约,影响了建设进度;融资不足,各管委会自我积累、自我发展的机制和自我造血的功能还没有形成。

四、推进两区同建工作的几点对策与建议

(一)进一步解放思想、坚定信心,增强责任感、使命感,努力推进两区同建工作迈上新台阶、再上新水平。任何工作的落后都是思想认识落后的体现,只要思想认识上去了,工作热情激情就上去了,办法措施也就有了。实际上,不管是农村社区建设还是产业园区建设,都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这项工作上级有要求、群众有期盼、跨越发展有需求,既是经济工作、又民生工作、更是政治任务,是一项长期性、战略性工作,要树立“克难攻坚、迎难而上、敢打必胜、奋发有为”的信念,凝聚干劲,自我加压,以更大的力度和气魄坚定不移地向前推进,决不能等闲视之。

(二)两区同建关键在“同”。建设社区不但是让农民群众住上好房子,还要

让他们过上好日子。广大农民搬进新居后要住得好、幸福指数高,必须能够稳定就业并有持续的收入来源,这就需要产业园区的同步建设作支撑,没有配套的产业园区,新建社区就会形成新的“空心村”。因此,两区同建工作必须坚持农村社区与产业园区建设同步规划、同步发展。依托产业建园区、围绕园区建社区,做到安居与富民齐头并进。

(三)顶层规划设计、强化为民意识,加快推进农村社区和产业园区建设。树立“先规划后建设”的理念,高标准规划、严要求建设,真正做到用心去做、超前考虑,坚决杜绝低水平重复建设。要牢固树立宗旨意识,特别是社区建设要充分征求群众意见,确定社区选址、户型设计,做好拆迁安置入户调查、成本核算、房屋价值评估等工作,签定拆迁安置合同,确定施工队伍,完备开工手续;工程建设期间,先做好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和社区综合活动场所、卫生室、幼儿园等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再组织项目竣工验收,让村民住上放心房,为群众创造便利、舒适的居住环境。园区建设应依托当地传统、资源、区位和现有的产业优势等,宜农则农、宜工则工、宜商则商。

(四)多措并举解决钱从哪里来?人往哪里去?民生怎么办的问题。实践证明,解决好这三个问题,是做好两区同建工作的关键所在。钱从哪里来?

1、县财政增减挂钩项目20万元/亩的资金建议及时拨付。

2、进一步加大上级政策性资金和银行信贷资金的争取力度,创造性地开展专项资金争取工作,用足用尽政策性和金融资金。

3、将现有涉农资金集中打捆整合使用,向社区和产业园区建设倾斜。

4、通过市场化运作筹集建设资金。除了现有的招引有实力的企业垫资建设镇街社区和产业园区基础设施,用其它地块土地出让金支付企业垫资外;公共服务设施中的幼儿园、商业超市、医疗服务设施、网络通信设施、公交站点等,也可以通过市场化运作,由经营业主投资建设。

5、号召社会各界,尤其是一些有实力的

企业和在外成功老乡进行帮扶,支持基础设施建设。人往哪里去?

1、每个社区附近的产业园区吸纳社区群众就地就业。

2、通过建设用地指标飘移到工业集聚区,用于哪个企业发展,必须吸纳当地群众到企业打工。

3、社区服务业要全部使用社区群众。

4、通过土地流转,农业公司和农业合作社要吸纳部分群众作为农业产业工人,在公司从事农业生产。

5、结合我县全民创业政策,鼓励社区居民自主创业增加收入。民生怎么办?

1、通过务工薪金、土地流转租金、入股股金和惠农补贴等方式,千方百计提高群众收入。

2、为入住新型农村社区的群众办理集体土地房产证,责任田办理土地承包经营权证,切实维护群众的产权,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其中房产证允许在本县范围内交易、转让、互换、抵押、继承。

3、通过组织体系创新、管理机制创新、服务方式创新等,为群众提供更加贴心、优质、高效的服务。

4、全面做好群众的养老、医疗、失业、低保等社会保障工作。

(五)成立镇街土地流转服务中心。创新农村土地经营方式,搭建农村土地流转服务平台,健全农村土地流转信息服务网络。加快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规模大户、农民合作社、壮大龙头企业、培育新型农民;通过大规模的土地流转,让“想种田的有田种、不想种田的有人种”,从而推进农业生产经营专业化、合作化、产业化、职业化。

(六)进一步加大对两区同建工作人员和企业家队伍的培训力度、提升他们的工作能力、业务水平和自身素质。建议由县委党校牵头负责对我县特别是各镇街负责两区同建工作的同志进行定期不定期培训;大工业运行指挥部及中小企业局等部门负责,挑选部分思想解放、敢想敢干、敢为人先的企业家、特别是本土企业家通过外出参观、专题讲座、高校进修等多种方式进行培训,为企业下步的发展壮大奠定坚实基础。

(七)加强领导,密切配合。两区同建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整合各方

力量,强化要素保障,积极稳妥推进。要加强领导、落实责任,强化协调、密切配合,以人为本、尊重民意,强化督导、严格考核,强力推进两区同建、实现兴农富民强县。

xxx县决策咨询中心 XX年12月

向你推荐更多精彩范文:

省级循环经济产业园区建设调研报告 关于加快农村社区、产业园区建设的调研报告 产业园区党建工作调研报告

如何实现工业园区产业聚集的调研报告

完善机制加快产业转移(工业)园区发展——肇庆产业转移(工业)园区调研报告

产品销售工作总结

目录

体里。他们一般都是从别的相关行业转行的或者是新成立接监控项目的部门的,因为他们有这方面的客户资源,有发展的前景,所以如果能维护好这部分客户,往后他们走的量也是比较可观的。

二、主动积极,力求按时按量完成任务。

每天主动积极的拜访客户,并确保拜访质量,回来后要认真分析信息和总结工作情况,并做好 关;其次是学习沟通技巧来提高自身的业务能力;再有时间还可以学习一些同行的产品特点,并跟我们的作个比较,从而能了解到我们产品的优势,从而做到在客户面前扬长避短。

五、多了解行业信息

了解我们的竞争对手我们的同行,了解现在市场上做得比较好的产品,了解行业里的相关政策,这些都是一个优秀的业务员必须时刻都要关心的问题。只有了解了外面的世界才不会成为坐井观天的青蛙,才能对手中掌握的信息做出正确的判断,遇到问题才能随机应变。

六、后半年的计划在半年销售总结会议上,我的数据跟同部门的同事xx的数据差距很大,她半年的销售额是15万多,回款是8万多,而我只有两万多的销售额,远远的落后了,所以我要在下半年迎头赶上。虽然她比我早一段时间进公司,但是大家面对的同一个市场,手中也是同样多的客户,这之间的差距只有人与人之间的差距,往后我要多向她和其他同事学习销售技巧,要努力提高自己的销售量,争取赶上他们。我要给自己定一个明确的目标,在后半年里争取做到15万,即每个月要做3万左右。同时要制定一个销售计划,并把任务分配到手中的客户里面,大方向从行业分,小到每一个客户。这样才能每天都明确的知道自己的任务,才能明确自己拜访客户的目的,提高拜访的质量。由于我上半年工作计划做得不详细,拜访客户比较盲目,对产品也不是特别熟悉,以至销量比较少,所有在后半年要改变办法,要努力提高销量,要努力完成公司分配的任务。

最后我要感谢我们的领导和我们同事在上半年对我工作的支持和帮助,希望往后通过大家一起努力,让我们能够在下半年再创佳绩。

五、多了解行业信息

了解我们的竞争对手我们的同行,了解现在市场上做得比较好的产品,了解行业里的相关政策,这些都是一个优秀的业务员必须时刻都要关心的问题。只有了解了外面的世界才不会成为坐井观天的青蛙,才能对手中掌握的信息做出正确

的判断,遇到问题才能随机应变。

六、后半年的计划在半年销售总结会议上,我的数据跟同部门的同事xx的数据差距很大,她半年的销售额是15万多,回款是8万多,而我只有两万多的销售额,远远的落后了,所以我要在下半年迎头赶上。虽然她比我早一段时间进公司,但是大家面对的同一个市场,手中也是同样多的客户,这之间的差距只有人与人之间的差距,往后我要多向她和其他同事学习销售技巧,要努力提高自己的销售量,争取赶上他们。我要给自己定一个明确的目标,在后半年里争取做到15万,即每个月要做3万左右。同时要制定一个销售计划,并把任务分配到手中的客户里面,大方向从行业分,小到每一个客户。这样才能每天都明确的知道自己的任务,才能明确自己拜访客户的目的,提高拜访的质量。由于我上半年工作计划做得不详细,拜访客户比较盲目,对产品也不是特别熟悉,以至销量比较少,所有在后半年要改变办法,要努力提高销量,要努力完成公司分配的任务。

检验员、保管员各x人、负责销售蔬菜x人)、职工x人,内退x人。主要经营销售粮食、甜菜、酱用番茄农产品以及喷滴灌等材料,负责全团农产品调运工作。XX年师在我团修建甜菜收购点,甜菜筛土机设备一台,今年3月我单位下设成立蔬菜销售公司,新建冷藏分检室一座。

一、加强领导,精心组织

切实抓好销售服务工作为全面落实贯彻落实兵师团党委全委(扩大)会议精神,我单位周密安排,精心组织,学习贯彻落实会议精神,把学习会议精神与贯彻落实相结合。并结合本单位经营、销售、服务工作的具体情况,按照团党委提出“一个力争、两个实现”总目标,认真确定了单位“推进发展,增效创收,搞好销售,服务大局”发展思路,以发展求生存,以优质服务为宗旨,努力打造“文明服务窗口”和“文明单位”为己任,推动科学发展。谋划工作目标,制定各项措施,做好甜菜、粮食、酱用蕃茄、喷滴灌材料销售经营,探索单位发展新路子,扩大经销工作覆盖面,为全年工作奠定了良好基础。

二、经济运行、目标任务情况 (一)利费完成情况

团下达x万利费指标,结合单位实际,科学分解各项指标,实际收入:x万元,其中:小麦销售利润x万元,甜菜销售利润x万元,喷滴灌材料x万元,其它材料x万元,支出:工资和其它费用x万元,实际完成利费x万元。

(二)销售情况 销售总额x万元

1、农产品销售额x万元,其中粮食x吨,销售额x万元,蕃茄x吨,销售额x万元,甜菜x吨(场地x吨,师甜厂x吨),销售额x万元,蔬菜x吨,(其中西红柿x吨,黄爪x吨,尖椒48吨,其它蔬菜x吨),销售额x万元。

2、喷滴灌及项目材料销售x万元

三、拓宽销售渠道

为深入贯彻十八大会议精神,认真落实兵师团党委全委(扩大)会议部署,围绕团党委提出 “一个力争、两个实现”的目标,今年3月团党委决定我单位下设成立蔬菜销售公司,具体经营收购、销售、服务、补贴等工作,同时团为公司新建冷藏分检室一座,销售服务面扩大,拓宽了增收渠道。

四、树立好服务大局意识,发挥团队团结合作精神

我们结合自身工作特点,把服务大局放在推进各项工作中,做到紧围中心抓服务,抓好服务促发展,结合单位的实际,制定了干部在岗在位制度,请消假制度,以良好的职业道德形象服务群众,在收购甜菜任务重、时间紧、人员少的情况下,全体人员发挥团队精神,大多数人患感冒发高烧吃药打针坚持工作,甚至部分人妻子、母亲住院开刀都没有请假照顾一天,他们舍小家顾大家思想境界,为单位树立了良好形象。热情服务广大职工群众,随叫随到,使客户高兴来满意而归。

我们结合实际,从小事做起,从自身做起,首先;制定完善了管理制度和行业承诺,我们坚决杜绝假冒伪劣商品流入本行业,做到城信经营,文明高效服务,今年以来,没有一个人因质量问题到单位,我们从进货渠道源头抓起,消除隐患。

五、今后工作目标

1、本单位是团唯一经营、服务行业,完成团指令性经销任务,首先要做到有敬业精神,树立服务大局的意识,在经营中谋发展,做到“以效益求生存, 以发展找出路”,在谋发展在下功夫。

2、继续做好甜菜,粮食,番茄等产品的销售工作,力争完成团下达的利润指标,力争销售利润最大化,制定好完善的经营计划,建立有效的销售渠道。

3、制定好单位预算,了解市场价格变化,通过预算为单位搞好销售和上交利润,提供可靠依据。

4、做好协调服务工作,严格执行团标准和权限,不得擅自提价和压价,从而较好的维护广大职工群众利益,坚持以销售服务为中心,拓展服务内容提高质量,树立好社会形象,

5、积极探索单位谋发展新路子,在流通领域上找出路,发挥好政策扶持,和自身单位优势,扩大经销工作覆盖面,逐步使经销工作做大做强,成为发展中一大亮点。

今后工作中,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学习贯彻落实十八大精神。围绕团党委提出“一个力争、两个实现”的目标,不断拓宽销售渠道,提高服务质量,为推动团场“三化”建设做出更大的贡献。

后订单额均超过百万,其中上海诺誉超过六百万。效果超预期。

经过这一年的努力,我感觉经济危机还没有过去,钢铁市场的春天暂时还不会到来。在这个时候选择客户,规避风险应该是接下来考虑的问题。我们擅长市场开拓,每年都有一百多家新客户进入我们的客户档案中,但是后期的市场维护和提升相对跟不上、不到位也是一个问题。客户定位不够准确,选择客户方面存在一定考量。什么是自己的客户,什么不是自己的客户,那些客户是一次性的,那些还要进

行深挖潜力的,这些方面我们还需要努力提高。

以上是我对上半年工作的总结,其中的一些不成熟的建议和看法,如有不妥之处敬请谅解。

能够顺利的开展工作并开展工作熟练的完成基本工作。

在这三个月,我本着把工作做的更好的这样一个目标,开拓创新意识,积极的努力的完成了以下本职工作:(1)协助xx经理做好xx办事处建立的工作,主要有找好办事处的地点(把办事处的房价压低,一次性成交的金额少)、招聘新员工(在现场招聘以及网络招聘的 及部门工作做出自己的微薄的力量。

总结三个月的工作,尽管有了一定的进步和成绩,但在一些方面还存在着不足。比如有创造性的工作思路还不是很多,个别的工作还不够完善,我会在今后的工作中加以改进。在以后的日子里,我将认真学习各项同事的经验以减少失误,努力使思想觉悟和工作效率全面的进入一个新的水平,为xx的发展做出更大更多的贡献。

在建材超市购买电器的比例为8:2,是机会!挑战!

从当前国家宏观经济发展,尤其是以房地产行业为上游产业发展来说建材渠道将会充满机会和挑战。以北京市场百安居xx年“五一期间七天满买厨卫电器xx送xx”活动案例来看,就具有相当的代表性。

分析如下:

具体活动内容是,在百安居购买任何品牌的烟机、灶具、消毒柜,满两千元即可参加返两千元橱柜券的活动。此次的活动百安居自己独自承担,表面上看白安居,我个人对此次活动有几点认识,认为百安居在这次活动中实际上并无严重亏损,首先我们来看一下,此次的返券的几点要求:

1、此券仅限于在百安居内购买任何品牌橱柜和橱柜的配件,且不可兑换现金。

2、此券在使用时必须在购买橱柜每满六千元仅能使用两千元抵用券。(不足六千元,此券无效)

3、此券有效期从5月1日—5月15日。

从券的这几点要求来看我认为,首先百安居抓住了大多数的顾客在选购烟机的同时需要订做橱柜,但由于百安居内部的几个品牌的橱柜一般比市面上的橱柜档次要高一点,价格也要高一点,平时有很多顾客是在百安居购买烟机但不在百安居订购橱柜,(因为,购买烟机的顾客远远多于订购橱柜的顾客)所以百安居流失了大量的橱柜顾客。此次的返券活动将烟机于橱柜互动起来,用烟机的销售带动橱柜,形成联动式销售,提高了烟机于橱柜的销售。

其次,关于返券的费用,百安居利用它作为建材超市的整体资源优势,用其他商品的利润来弥补电器返券所流失的利润。对于百安居的利润来源,我有这么几点认识。 于电器的返点,平均点位在25个点以上,水槽、拉篮等用券可以购买的商品的点位更高,水槽能达到33个点以上。 资源往往往优势渠道倾斜。在北京这段时间,我重视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自身对市场节奏的感觉和在理解握渠道间的平衡的意义。

在北京大中作为优势渠道,和国美,苏宁,建材超市等渠道共同上演着“三国演义”,“车,马,炮各有各的着”共同瓜分市场。“螳螂吃虫,黄鹊在后”。另一方面在我建材渠道内部如同一个小的市场同时存在:百安居,东方家园,天津家居,好美家和家福特,乐华梅兰以及永乐系统等子系统!“既要面对人民外部矛盾也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作为渠道销售助理,要解决各种问题,作为公司销售渠道之一,应该要有大局观点,要配合公司政策来制定本部门工作计划,任务分配,店面管理,落实到各门店主管,协调好本渠道的工作。

建材渠道在北京市场处于非强势地位,相对大中,国美等渠道来说门店数量少规模不大,销量较少,但单店效益较好。站在公司来说通常资源会向大中,国美等渠道倾斜。将有限资源合理配置,有的放矢,以确保整体销售完成!一样在我们建材渠道内同样夜会采用相似方式来处理各子系统之间的销售政策,以不同的时间段,不同的方式结合店面情况,争取渠道资源以确保销售任务的完成。

以北京市场建材活动为案例分析:时间11.21.到11.27.(北京大中,国美,苏宁各有店庆)

家园系统(6家)满xx返1000券店面承担,特价除外(店面部门间不得使用)

家居系统全场单机8折,特价除外(2家)

好美家系统指定小区按9.2折,其他均不参加(2家) 百安居全场满5000返500电器指定用券(4家)

尽管都是店面承担折扣费用,但实际中我们还是有选者性得参加了东方家园的活动,和百安居活动而没有参加另外系统活动或控制其他门店活动在一定程度

推荐第7篇:全市县域产业园区调研报告[推荐]

全市县域产业园区调研报告

4月8日,在市委十一届第108次常委会上,明玉书记要求,要强力推进县域产业园区体制机制创新,全面激发产业园区发展活力,打造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新引擎,并明确志勇部长牵头开展调研工作,为市委市政府决策提供依据。

会后,志勇部长立即召集组织部、政研室等相关部门同志研究确定调研方案,成立15家市直部门共同参与的专题调研小组,深入到9个县(市)区13个产业园区进行实地考察,并多次召开县(市)区、产业园区主要负责同志及驻园区企业负责人座谈会,面对面地听取意见与建议;同时,安排调研小组赴外地考察,直接或间接地借鉴吸纳外地经验。在此基础上,形成全市县域产业园区调研报告。

一、全市县域产业园区的发展现状

目前,经市编办批复的县域产业园区共有13个,即:黑山的庞河、胡家、八道壕,北镇的沟帮子,凌海的大有、双羊,义县的七里河、九道岭,古塔的士英,凌河的紫荆,太和的汤河子,滨海新区的西海,松山新区的南站。总体规划面积289平方公里,建成区面积56平方公里。

通过调研,我们感到,全市产业园区在总体上呈现出健康发展的良好态势。第一,基础设施得以完善。2010年至2014年,全市产业园区全口径固定资产投资实现900亿元,预计2015年可新增固定资产投资183亿元。义县七里河、黑山庞河“七通一平”分别达到7平方公里和4.4平方公里,北镇的沟帮子形成产城融合的发展格局,等等,企业生产经营环境明显改观。第二,产业发展逐步明晰。全市产业园区已经形成三个产业体系,即以装备制造、新能源、精细化工、冶金材料、高新技术产业等为主体的产业体系;以种业、畜禽加工、农产品加工、果蔬饮品等为主体的产业体系;以物流、文化旅游为主体的产业体系。第三,企业入园持续增加。全市产业园区已建成工业企业346户,完成投资603亿元;在建企业106户;今年意向入园企业75户。第四,骨干作用有所增强。全市产业园区企业增加值从2010年的162.6亿元增加到2014年的 357.8亿元,增长2.2倍 ,占地区企业增加值的比重从28.8 %提高到38.9 %,提高了10.1个百分点。

实践证明,产业园区已经成为促调整的重要力量,县(市)区级产业结构从2009年的19:45:36调整为16:49:35;成为稳增长的重要平台,仅从财政收入情况来看,从2010年的10亿元增加到2014年的25.5亿元,增长2.55倍,年均增幅26.4%,园区收入占比从15.4%提高到22.1%,提高了6.7个百分点;成为保就业的重要渠道,吸纳就业人员10万人。

通过调研,我们更感到,产业园区的发展正处在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面临诸多严峻挑战:一是体制机制亟待创新,有的园区依然沿袭着行政管理模式,缺乏经济管理思维与经济运行架构。二是规划科学性亟待提高,就全市而言,缺乏市域产业园区整体统筹规划,县域产业园区各自为政,造成功能冲突,产业雷同,互补效应弱。就县域而言,相当一部分园区的整体规划、产业规划不清晰,缺乏对要素资源的集约节约利用,招商引资平台建设滞后甚至是缺失;有的园区总体规划是在2011年以前编制完成的,与国家和省市的“十二五”规划要求不符;有的园区没有编制总体规划,规划建设与城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环境保护规划等相关规划之间脱节。三是集群效应亟待增强,突出表现在没有实现全产业的“闭环招商”,产业链条不配套,综合竞争力不强,缺乏能够带动行业发展的大型企业,中低端产业类的企业较多,产业发展层次低,主导产业瘦弱;尤其是自主研发能力较弱,园区内具有较高科技含量的项目仅占15.4%,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专利企业仅占9%,企业内部有研发机构的较少,公共研发平台尚未建立。四是“瓶颈”制约亟待解决,建设资金严重不足,融资渠道狭窄,基础设施建设进程不快;土地规模矛盾突出,比如,滨海新区到2020年的规划指标均已用尽,目前还有2600亩在建及待建项目的土地规划需要调整。五是人才引进亟待突破,缺乏专业的高水平的各级各类优秀人才。此外,还存在园区收入与地方实得财力不匹配、扶持园区发展的优惠政策较单一等问题。

二、全市县域产业园区的发展建议

通过这次调研,我们看到了产业园区的发展,看到了产业园区存在的问题,更看到了产业园区的潜力与优势。着眼于全面建设辽西区域性中心城市的总体格局,我们必须把产业园区的建设与发展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整合资源,集中力量,深化改革与创新,以产业园区发展的“爆发力”推动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增长力。

第一,要切实解决思想认识的问题。通过这次调研,我们更加深刻地感受到,思路决定出路,思想认识的高度决定着发展的高度。严峻的问题在于,受总体形势的影响,以及取消GDP考核指标、优惠政策和激励政策的淡化或者刹车,在相当程度上造成对产业园区发展的积极性减弱,精神不振,信心不足,有的劲头放松,慢作为甚至是不作为;有的瞻前顾后,不敢作为。而且,在部分地区和部分干部的思想观念中,对产业园区的建设与发展还存在着“三个等同于”的认识,即等同于行政性的管理区域,以行政化的思路与方式而非经济化、市场化的思路与方式来管理和运作产业园区;等同于常规性的经济工作,突出表现在没有形成具有园区特色的目标体系与考评体系;等同于一般性的招商引资,缺乏明晰的产业招商规划与途径,演变成事实上的“企业扎堆”而不是“集群联动”,呈现的是单体企业而不是全产业的链条式发展。

我们认为,市委市政府之所以决定设立产业园区,就是要赋予产业园区特殊的定位、特殊的使命、特殊的政策,推动经济社会实现突破性发展。建议市委市政府明确产业园区是“四位一体”的总体理念和功能定位,换而言之:就是明确,产业园区是改革创新的试验区,只有这样,才能冲出桎梏与苑囿,以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的突破带动建设与发展的突破;才能形成允许试与闯、敢于试与闯的浓厚氛围。就是明确,产业园区是科学发展的示范区,只有这样,才能以科学发展的视野来审视与破解规划、定位、招商、服务、土地集约利用、融资平台建设等诸多问题,真正做到棋高一招、先人一手,实现又好又快发展。就是明确,产业园区是特色产业的集聚区,只有这样,才能突出产业链招商、全链条发展,以集聚集群提高竞争力和抵御风险能力;才能形成强影响力的品牌效应,以特色特点争市场赢发展。就是明确,产业园区是现代化城市功能区,只有这样,才能实现产业化、工业化与城镇化的统筹发展。

尤为重要的是,要强化规划意识,强化规划的科学性与法制性。就全市而言,要编制统一的产业园区发展指导规划,明晰产业导向,确定各个产业园区的产业发展重点,并在此基础上,指导县(市)区做到产业发展重点与考虑企业入驻积极性相协调相结合。就县域而言,要结合国家产业发展政策和锦州发展全局,进行新一轮的总体规划修编,强化特色特点和环境保护、生态平衡、产城融合,同时要在总体规划的指导下,完成与完善控制性详细规划,推动园区建设成为各具特色、错位发展、强竞争力与强生命力相结合的产业高地。规划确定之后,要按法定程序报人大和政府进行审议与批准,使之具有法律效力,确保规划的刚性约束。

第二,要切实解决领导体制的问题。通过这次调研,我们调研组所感受到的,基层干部和企业负责人也普遍提到的,在领导体制上突出表现为两个问题:一方面,是缺乏市级层面的统筹;另一方面,是产业园区的“行政化”倾向。

关于市级统筹。目前的状况是,产业园区各自为战,或者是县(区)自为战。这种状况所带来的影响,就是没有建立统一的规划体系,形成功能定位的重叠和产业结构的雷同;没有形成统一的考评体系,造成产业园区尤其是产业园区主要领导缺乏竞争的活力与动力;没有形成统一的解决问题体系,条条、块块的问题纠结在一起,迟滞了产业园区建设速度。因此,建议市委市政府加强市级层面的统筹,成立市级的产业园区领导小组,统筹全市产业园区的体制机制创新与规划、招商、建设、目标考评等各项工作,并在职能部门设立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日常工作;同时,领导小组肩负审批委员会职能,对产业园区的重大项目,实行集中的、一次性会议审批,提高工作效率与效能。市级层面的统筹还要把握产业园区的数量,突出质量,针对发展实际适时整合或扩面;要注重提振县(市)区及产业园区领导干部对产业园区发展的信心与勇气。

关于去“行政化”倾向。我们认为,产业园区的首要功能,就是经济功能;产业园区的核心色彩,就是经济色彩。而目前的状况是,部分产业园区的行政功能、行政色彩较浓并有越演越烈之势。同时,我们也感到,产业园区的经济化、市场化进程还必须要有行政职能相配合。因此,建议市委市政府对产业园区实行“一区两制”,对经济功能与行政功能进行区别定位。所谓的“两制”,就是经济功能实行市场化管理,行政功能实行服务化管理。

具体建议:一是调整完善产业园区区划布局,坐落在产业园区规划区域内的乡(街)成建制划入产业园区进行管理,并将所辖乡(镇)改建成街道办事处,产业园区及新城新镇实行合署办公,并建立产业园区党工委、管委会党政合一体制,管委会主任兼任党工委书记。二是突出产业园区经济功能,剥离所辖街道的经济职能,街道只承担社会管理职能,重点配合产业园区做好土地动拆迁、社会稳定工作;产业园区内设机构实行“扁平化”管理,只设一个管理层级,即根据需要设立的专业局和街道办事处,并在核定人员编制和干部职数的限额外,可按公司化运作方式自行确定内部机构名称和人员配置。所在县(市)区委政府只对产业园区管委会进行经济指标与工作绩效的考核,不再对街道进行单独考核,形成产业园区集中精力抓经济建设、街道全心全意抓社会事业、重大问题由管委会统筹决策的运行机制。三是强化目标管理绩效考评导向,将全市产业园区全面纳入目标管理绩效考评体系,强化对产业园区产业规划、产业定位及经济社会发展情况的考评,重点考评营业收入、固定资产投资、引进域外资金、实际利用外资、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五税”收入地方留成部分等指标,定期对指标增速和计划完成进度进行统计排名和情况通报,并设立资金奖励、职务奖励和末位退出、责任追究等制度。

第三,要切实解决责权统一的问题。在调研座谈发言中,产业园区及企业负责人还提到,市委市政府对产业园区的建设与发展寄予厚望,就要既明确“责任清单”,也要明确“权力清单”。从调研情况来看,影响产业园区建设与发展进程的,既有职责不清的问题,也有权责脱节的问题。

因此,建议市委市政府继续深化“三放权”工作,推进职能转变和机制优化。一是深化“事权”下放。原则上,对省里下放给市里的权限,市里绝不截留,直接放给下一级,做到应放尽放;县域产业园区享有同级政府的经济管理权限。尤其是要把下放“事权”的重点,集中在与产业园区项目有关的审批权限上,使产业园区真正独立行使项目、规划、土地、环保、建设及房产、水利、科技、工商等管理权限。要实行分层审批制度:其一,产业园区的重大项目、重点问题,由市产业园区领导小组进行集中性会议审批。其二,根据领导小组授权,领导小组办公室针对产业园区所提出的审批事项,每月召开一次会议进行定期的统筹审批。其三,实现规范下的灵活审批,凡是不需要申报市级以上审批,而产业园区自身具有审批职能的,一律在产业园区完成审批和执法服务;目前尚未具备审批职能的由产业园区进行“模拟审批”,上级职能部门“见章换章”、“见文换文”,基本实现“园区事园区办”,推动产业园区自主谈项目、定项目、落项目、建项目,提升项目建设效率。二是深化“财权”下放。产业园区要建立一级财政,明确财政收支范围,建立事权与财权相统一的财政管理机制。同时,要制定支持产业园区发展的财政政策,尤其要在土地出让金管理、支持园区内企业发展等方面加大扶持力度。在下放财权的基础上,要建立资金监管体系,从事前事中事后对项目和资金使用状况进行监控,对财政资金使用效益进行绩效评价,做到放权与监管并重。三是深化“人权”下放。赋予产业园区岗位聘用权,产业园区正、副县级领导同志由县(市)区提名、市委组织部考核、市委任命,此外的领导班子成员由县(市)区委提名、政府聘用,内设机构领导干部及其人员由产业园区自行提名聘用;产业园区所辖街道的选人用人权下放给产业园区,充分发挥统一领导、分工负责的整体效能。同时,产业园区可根据岗位需要自主聘用各类人才,并按聘用岗位兑现相关待遇。

调研组的同志还考虑到,就是权力下放了,县(市)区、产业园区是不是真正能接得住、用得好,并就这个问题进行了深入研讨。我们认为,解决这个问题,一方面,要形成系统的考核体系,从权力承接和权力运行两个方面入手,制定简政放权量化考核方案,并将考评结果作为绩效考评工作的评分依据之一,对综合排名靠前的予以加分奖励,考评成绩不好的由市委市政府进行追责。通过这种方式,推动县(市)区、产业园区建立健全内部工作机制,努力提高承接能力。另一方面,放权部门要采取专业培训、挂职学习、派驻管理等方式,切实加强对产业园区的业务指导和跟踪服务,在城市发展和重点项目建设以及与国家、省有关部门工作联系等方面,发挥好职能部门作用。同时,要建立健全垂直管理部门与所在县(市)区、产业园区的工作衔接机制,扩大县(市)区、产业园区对垂直管理部门派驻机构的监督管理,派驻机构领导干部调配任免、年度考核要征求所在县(市)区、产业园区的意见。

我们还必须明确:第一,国家统一制定的税收等优惠政策,要逐项落实到位。第二,已经出台的优惠政策,有规定期限的,按规定期限执行,没有规定期限又确需调整的,由各地各部门按照把握节奏、确保稳妥的原则设立过渡期,在过渡期内继续执行。第三,与企业已签定合同中的优惠政策, 继续有效;对已兑现的部分,不溯及既往。

第四,要切实解决“瓶颈”制约的问题。突出表现为资金、土地、项目、人才。

关于资金的问题。我们要增加政府性投入,但是,必须明确,产业园区不能单纯地甚至是一味地停留在以政府投资为主体的固有思维与模式上,而要按照政府主导、市场化运作的方式,进行投融资体制改革的创新与实践。比如,搭建银企对接平台,开展经常性的定点银行对接会、定向行业对接会、重点园区重点企业重点产业集群对接会,等等,帮助园区和企业解决融资难题。比如,通过信托、融资租赁、发售企业债券以及利用中期票据、各种基金等新型金融工具进行融资,凌海、黑山已经入股省的政府融资担保中心这个增信融资平台,可以放大10倍以上进行融资,这个案例值得借鉴。比如,更多地鼓励和推进PPP模式,解决地方政府在产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中的资金缺口问题。此外,还要积极争取上级专项资金、东北振兴产业投资基金、无息或贴息的政策性贷款,等等。

关于土地的问题。从调研的情况来看,一些园区的土地利用效率不高,批而未供、供而未用的问题比较突出,粗放利用、闲置浪费土地的现象比较严重。一方面,建议产业园区领导小组进行市级统筹,综合分配土地指标,统一土地利用。另一方面,要指导和推进县(市)区、产业园区转变用地观念,在充分做好土地规划调整、用活增减挂钩政策、积极争取用地规模等增量文章的同时,要下大力气做好盘活存量的工作,节约集约利用土地。尤其要强化土地的投资强度、产出效益比等硬性约束,坚决防止“圈地”。要通过合作、调剂、退出、租赁等形式,推进闲置半闲置和低效利用土地向优质项目转移配置;对项目不落实的建设用地,要依法以市场方式调整安排其它项目,坚决不允许出现“占着鸡窝不下蛋”、“端着大盘子上小菜”的现象。

关于项目的问题。重点要突出主要领导招商,有决策权;以商招商,有说服力;以家乡在外的成功人士招商,有家乡情结。尤其要突出产业招商,在这方面,鞍山激光科技产业园的发展带给我们深刻的启示,他们针对激光产业的11个环节成立11个招商局,实行全链条引入,引进企业157家,开工建设与重点推进项目360个,投资总额300亿元,成为国家火炬激光科技特色产业基地。我们还要加大京津冀产业转移承接力度,同时,要把辽宁唯一的“全国第三批加工贸易梯度转移重点承接地”这张名牌做亮做大,坚决不能出现前期积极争取被认定、后期缺乏承接激情与成果的困窘局面。要切实加强招商队伍的专业化建设,整合县(市)区与产业园区的招商力量,争取尽快实现招商引资新突破。

关于人才的问题。所构想的“一区两制”,核心问题在于激活人的积极性,重点在于人才的自主招聘与人才政策的封闭运行。产业园区经济功能要全面实行岗位聘任制,对内竞争上岗,对外公开招聘,实行“档案管理、绩效挂钩”。尤其要建立以岗位绩效工资为基础的分配制度,实行年薪制、协议工资制、项目工资制等多种薪酬形式;建立职位职级激励机制,对优秀的聘用人才经考核后按相关规定可优先转录为事业编或公务员编,等等,真正做到环境留人与待遇留人相结合,真正体现人才、有功之臣的自我价值。同时,要切实加强产业园区领导干部的培训提高工作,强化对政策的理解力与执行力,强化招商引资的实战技能。

总体而言,在经济下行压力增大的严峻形势面前,产业园区建设与发展的希望在于体制机制创新;而从产业园区所承担的历史使命来看,重要的责任更是在于要坚持不懈、一步一登高地推进体制机制创新,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趟路子、做示范。因此,产业园区的体制机制创新已经成为必须直面、必须破解的核心问题。

推荐第8篇:天津桥园创意产业园区调研报告

天津桥园

一、概况介绍

坐落于天津河东区万新村,占地22公顷的天津桥园过去曾经是部队废弃的靶场,环境十分恶劣,2005被作为天津市城市环境改造的重点工程之一,开始进行规划设计,目前已成为一个市级休憩公园,作为天津一项重点惠民工程成果,桥园首先是一个公园,政府主导性和公众开放性是其最大的特点。除此之外桥园以桥著称,除园内几座框架型红色的铁桥外,还有一个普及桥文化的桥展馆,展馆内汇集了世界各地著名桥梁的资料,并陈列了特色桥模26个。设计方应用生态原理,用节约城市建设理念和手段,将垃圾遍地、臭水横流的昔日打靶场,改造成一个生机勃勃,充满野趣的城市公园,通过巧妙利用自然再生和演替原理,使自然公园实现低成本维护,倡导了一种生态之美。在高密度的城市中,桥园堪称成功改造和再生城市废弃地方面的行业典范。由于地处天津市的重要门户,极具自己的特色,桥园不仅成为天津市的一大特色公园而且因此获得2008年全国人居环境范例奖和2009世界建筑节全球最佳景观奖

二、园区建设

1.园区背景分析

在全国都在大力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大背景下,天津市政府也提出了天津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规划,2008年,在市委、市政府大力支持和鼓励下,天津市文化创意产业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市委、市政府积极发展文化产业,高度重视建设适应产业发展的良好环境,在产业政策、监管体系、知识产权保护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天津市委、市政府积极推进创意产业发展,多次深入本市文化创意产业园调研,会见文化创意产业企业家,成立了天津市文化产业协会,出台了产业发展的专门政策,制定了发展规划,创建了示范性产业园区,对产业的发展起到了有力的推动作用。

在市各有关部门和高校的大力支持下,天津河东区的创意产业也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在桥园建立了国内首家“博士创意工作站”,并创新探索出以“区校企创意创业联盟”为框架的“创意激发创业对接就业”的新模式。

2.园区定位及特色

2.1定位特色-政府主导性、公众开放性

作为2006年天津市委、市政府的一项惠民利民工程,桥园在建园之初即确定了“以商养园”的经营思路,免费向社会开放。以风景宜人的开放公园,惠及一方百姓。桥园不仅公园自给自足,而且带动乐周边经济的发展,桥园也因此成为河东区区委、区政府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旅游产业的典范,这也是桥园与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地的创意产业园区最大的不同。

2.2 生态特色-生态体验、以桥为介

与人对公园的使用强度相对应,在功能布局和形式上呈现由城市向自然的层层递变;案例探索尝试了“取样”的方式来营造富有特色的景观,设计团队首先将天津的地域自然和文化景观分解,然后再通过取样和体验空间的营造,来还原地域景观,取样对象包括植物群落、植物种类、矿物等工业材料,在发挥其生态和游憩功能的同时,桥园公园设计试图通过取样,来获得地域景观的独特体验。

2.3行业特色-领先、体验、产业

桥园以“领先、体验、产业”为特色。‘领先’体现在观念、生态、数字版权和博士创意工作站的独创性;‘体验’展示了当前创意产业发展前沿和高端的业态;‘产业’则是我们将创意创新、创业就业和至关重要的市场要素相结合。”

作为天津的一大特色公园,桥园是中老年人晨练的乐土,是孩子们玩耍嬉戏的乐园,是戏迷票友的聚集地,更是附近居民引以为豪的新地标。园内七栋商务别墅,建筑面积约合1万平方米,除出租外,还可承办婚庆、商务宴请、做高档餐饮等。

三、社会关系分析

1、园区与政府的关系

“政府推动----发挥创意产业集聚效应”

桥园作为天津市政府重点惠民工程,离不开政府的大力支持和帮助,无论是政策法规还保障还是资金的扶持,都离不开政府,但是如何能让这一惠民工程发挥更大的效益,河东区创新地将秀美公园与朝阳产业相结合,在不影响公园正常开放游览的基础上,在不破坏环境的基础上,挖掘公园潜在优势资源,营造创意氛围,引入优质产业,使公园的运作达到良性循环。

在产业发展环境尚未完全成熟的条件下,政府的大力推动是产业发展的关键一步。有专家提出,创意产业发展的根本动力源于民间创意主体,包括创造主体和消费主体,但政府的引导必不可少。近年来政府有关部门对创意产业发展重视程度不断提高,相关的扶持政策正在研究制定之中。

2、园区与教育界的关系

“创意创业联盟 开辟就业新思路。”

桥园不仅是一座公园。2008年末,河东区创意产业办公室落户桥园。旨在与天津各高校对接、解决创意产业相关专业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的“创意创业联盟”应孕而生,来自天津大学、天津理工大学、天津工业大学、天津音乐学院、天津工艺美术学院、天津工程师范学院、天津师范大学、天津财经大学、天津城建学院、天津美术学院设计艺术学院、天津科技大学等11所高校的负责人对桥园创意产业园的创新模式表示认同。“创意创业联盟”的启动将充分挖掘和发挥区、校、企、学生各方资源优势,为大学生创业、就业提供更广阔的空间。随着一批以“体验经济”为核心,以“原创项目及产品”为卖点的创意产业落户园区,创意产业办无偿提供场地,展示大学生设计的创意作品,为企业与作品、企业与个人搭建交流平台。通过这个平台,

学生们了解到企业所需,及时调整产品设计方案,让产品更实用更市场化;企业在选中产品的同时,还能直接与设计者洽谈,达成就业意向,为大学生创业和就业提供有利条件。。截至目前,已有来自天津大学、天津理工大学、天津工业大学、天津音乐学院、天津工艺美术学院、天津工程师范学院、天津师范大学、天津财经大学、天津城建学院、天津美术学院设计艺术学院、天津科技大学等11所艺术类、设计类高校加盟,大大节省了企业设计成本和招聘成本。为鼓励青年人,特别是应届毕业生的创业积极性,园区出台了多个优惠政策:无偿提供办公地点(在园内别墅区)、创业辅导(工商注册、税务登记等等)、由市劳动局提供免息贷款等。对大学生自主创业的,园区有专业人员对相关政策、法规进行一站式解答,并开辟“绿色通道”简化注册手续、加快登记速度。

签订“创意创业联盟”合作协议后,河东区通过分析所掌握企业对大学生需求的情况,为高校进行大学生职业规划设计指导提供相关资源,提供实训基地资源,提升学生就业率,并协助高校进行研究成果推广转化、知识产权保护等手续,提供相关企业资源为高校搭建项目产业化平台和渠道。同时,各高校作为河东区人才培养和理论科研基地,将为河东区提供人才智力和科研成果的支持,积极为河东区提供企业需求项目,开展理论和实践指导及技术研发。

园内的博士创意工作站,在国内尚属首家。创新探索出以“区校企创意创业联盟”为框架的“创意激发创业对接就业”的新模式。 五位来自天津财经大学、工业大学和天津美术学院的专家,将定期举办创意产业沙龙,对创意产业进行深入的、全方位的研讨。

3、园区与企业的关系

3.1生存之道---将创意与市场结合

“通过对国内多家创意产业的调研,审视别人的经验,甚至是失败的经验,我们意识到产业化是创意产业发展的关键,只有将创意与市场相结合,才是创意园区的生存之道。”李元祥介绍说,我们在园内引进了具有领先数字版权管理技术的合力讯达公司;引进了以河东区与天津市11所高校联盟为基础的高校科研及原创成果与企业对接平台;引进了我区独创获得国家66项专利的再就业平台“爱心手工编织”中心等等,并以产业为依托,举办了“全国职业模特大赛天津赛区比赛”、“天津市大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竞赛创新成果大赛”、艺术设计展,近期还将举办“天津市首届葫芦大赛”、“风筝节”等活动。如何能让一项惠民工程发挥更大的效益,河东区创新地将秀美公园与朝阳产业相结合,在不影响公园正常开放游览的基础上,在不破坏环境的基础上,挖掘公园潜在优势资源,营造创意氛围,引入优质产业,使公园的运作达到良性循环。

3.2领先业态----体验经济首入津门

Kid-Tree少年社会体验中心是天津市首家以体验式教育为理念的少年儿童课外教育实践基地,“作为‘创意桥园’的一大特色,展示了当前创意产业发展最前沿、最高端的业态形式。”李元祥介绍说:“这种为少年儿童提供仿真社会职业体验的课外活动场所,目前国内只有在北京和杭州有两家类似的体验馆。在天津市,‘Kid-Tree少年社会体验中心’是首家也是唯一一家专为少年儿童开设的社会体验场馆。”

据Kid-Tree少年社会体验中心主办公司开迪树文化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邓先生介绍,Kid-Tree少年社会体验中心于2009年7月8日在河东区桥园公园正式对外开放,该项目是专为天津市4—14岁少年儿童打造的属于儿童自己的微缩世界,让孩子在属于自己的世界里,体验当大人的乐趣。体验中心内各职业场馆按照现实中所属行业的70%比例模拟实景建造。这里有街道、店铺、公园、政府机关、学校,存在着真实社会中的各行各业。拥有50余种行业70余种体验职业,供孩子们自由选择进行体验。孩子们在体验中通过扮演各种社会角色,完成应聘(创业)、工作、获取报酬、纳税、消费(理财)整个社会活动。在整个过程中,孩子们能够逐步了解社会结构功能和运行规则,掌握简单的行业知识技能。项目将道德教育、法制教育等诸多内容融于趣味性、参与性的体验活动之中,可以说是对校园素质教育的延伸,是一个寓教于乐的课外实践教育场所。该项目运营后预计每年接待少年儿童40万人次,成人20万人次,场馆将形成一个庞大的少年儿童的课外集聚区,成为天津市最大的少年儿童课外素质教育基地。项目伊始已直接解决150名大学生就业问题,间接带动近百名大学生自主创业。

“除此之外,园区还有为现代人提供休闲服务的露天酒吧、咖啡馆,有为周边群众提供娱乐服务的民俗博物馆、艺术表演馆等等。人们可以在这里感受‘体验’这种新经济形式带来了与众不同的感受”,李元祥说。

4、园区与周边社区的关系

“爱心手工编织 灵活就业方式”

沿连廊一直往里,离着十几米远,就能看见一个挂在走廊上的巨大的火红中国结。这里就是“爱心手工编织”中心。进到屋里,墙壁上挂满了女工们的获奖作品,有的在国际博览会上得了大奖、有的已被专业博物馆永久收藏。编织基地现有工作人员近二十人,绝大部分是下岗再就业的女工,还有军嫂和个别离退休人员。据负责人介绍,和一些工厂不同,这儿缺的不是活儿,而是干活儿的工人,“我们有对口贸易公司,从海外或国内接订单。主要从事来样加工。”记者在现场看到,十几个女工正围坐在一起,认真地研究一顶毛线帽的编织方法。因为每批活儿都不相同,所以接到新活儿后,女工们都要聚在一起研究样品。研究明白了,织出合格的产品后,她们就可以把活儿领回家去完成。计件取酬的计薪方式,极大地调动了女工的工作积极性。据了解,在这里工作的女工,月收入均在600-800元,手快的能拿到千元以上。在家工作,既能赚钱补贴家用,又能照顾老人和孩子。这种灵活的就业方式,吸引了大量来桥园游玩的附近居民。

四、总结

1、对现实状况的评定

总体看来,天津各界对创意产业发展的重视程度还不足,缺乏整体的创意氛围。天津创意产业的起步较晚,发展需要一定的过程积累。推动创意产业的发展,既要制定相关的鼓励措施,吸引更多的创意人才、企业扎根天津,也要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更要有一种宽松的环境。

目前,桥园正在积极与天津市旅游局对接,争取将园区列为3A级国家旅游景区,进一步展示‘创意桥园’生态旅游时尚高端的魅力。

据悉,由“创意创业联盟”协议延伸而来的“博士创意工作站”,目前已有5名天津市高校任教的专家博士和参与上海世博会展馆设计的专家进驻。这些专家主要协助高校和企业对接,对高校科研成果的研发提供智力支持,并协助其招商与市场对接。

2、对未来的展望

如何让桥园这个惠民工程取得更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是摆在河东区委、区政府和创意产业办公室领导面前的又一课题。“我们建这个创意产业园,本身就要求我们自己的工作也要有创意、有创新。这样才能更有发展。将来桥园的希望也就在于不断的创新上。”创意产业办负责人如是说。

天津目前仅有少数几个创意产业园,并且大多处于起步阶段,发展尚不够成熟,集聚效应尚未显现。希望天津市政府加快建设功能完善的公共服务平台,营造规范有序的产业发展环境,并建设灵活多样的产业发展载体。通过平台打造、环境营造和载体建设,为天津创意产业提供强有力的支撑和坚实的依托,吸引国内外顶尖创意人才和企业向天津集聚, 助推天津成立一批在国内外有较强影响力和竞争力的创意行业、创意企业和创意品牌,打造一个富于活力的创意产业市场。

推荐第9篇:园区调研报告

资阳区园区经济发展调研情况汇报

益阳市资阳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2016年8月19日)

一、产业园区发展现状

湖南益阳长春经济开发区原名益阳市长春工业园,成立于2002年,2006年升格为省级开发区,2011年获批省级“两化融合”试验区,2012年3月被授牌为第一批湖南省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2012年4月更名为湖南益阳长春经济开发区。

长春经开区地处益阳中心城区资江北岸,西至马良路,东至长常高速公路,北至白马山环线,南至幸福路、长春路、资江。园区行政总面积达8.63平方公里,规划总面积达7.09平方公里,已开发面积3.7平方公里,其中工业用地面积141公顷。园区共有企业121家,商业企业29家,工业企业92家,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55家;初步形成了电子产业园和新材料产业园两大特色园区。今年1-6月份,园区共实现规模工业增加值16亿元,增长9%;完成工业税收1.63亿元,增长15.4%;启动23.6万平方米标准化厂房建设,建成10万平方米;前四年累计建成的标准化厂房利用率达96.4%;完成基础设施投入10.2亿元,其中本级政府投入1.61亿元;新开工工业项目12个。

二、园区经济发展特点

(一)主导产业蓬勃发展。目前,园区初步形成了电子信息、装备制造、农产品加工、新材料四大主导产业。电子产业园以目前全市唯一一处三类工业用地为依托,以电子PCB科研开发、加工生产、内外贸易为主导,规划用地3000亩打造知名特色产业园区。该园区现已基本建成1200亩,引进奥士康、明正宏、卓邦科技等电子类企业15家。新材料产业园以鸿源稀土为龙头,吸引了中核集团合作开发。产业园一期规划用地2200亩,全部为独立工矿用地,全力打造成为全国知名稀土材料及关联产业集群的特色园区。目前新材料产业拥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7家,2015年实现规模工业总产值15亿元,占园区规模工业总产值的9.1%;已完成532亩用地的土地平整,正在进行园区干道及污水处理厂建设,鸿源稀土、佳纳能源、博强新材料等企业正积极进行开工前期准备工作。农产品加工产业以槟榔产业为主,辅以木业、熟食、纺织等,现有8 家企业,2015年实现规模工业总产值22.74亿元,占园区规模工业总产值的14.6%。目前,我区正在以皇家湖工业园为基础打造食品加工园,一期规划设计已通过评审,污水处理厂即将启动建设,93亩食品类标准化厂房征地拆迁即将完成,完成土地平整70亩。装备制造产业以宇晶机器、瀚鑫机械为龙头,聚集了18家企业,2015年实现规模工业总产值40亿元,占园区规模工业总产值的25.7%。

(二)企业质效显著提升。目前,长春经开区共有企业120

余家,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60家,就业人口近2万人。2015年产值过亿元的企业有43家,过5亿元的企业有7家,税收过千万元的企业有6家。其中以奥士康、鸿源稀土、宇晶机器、口味王槟榔、皇爷食品、瑞亚高科等明星企业尤为突出。2015年,奥士康完成产值13.4亿元,纳税5413万元。鸿源稀土完成产值5.12亿元,纳税2675万元。宇晶机器完成产值1.12亿元,纳税1411万元。口味王槟榔完成产值9.5亿元,纳税4789万元。皇爷食品完成产值10.63亿元,纳税4118万元。瑞亚高科完成产值5.8亿元,纳税1224万元。园区现有吉林森工、绿地集团两家上市企业,另有奥士康、宇晶机器正在积极筹备上市。

(三)发展速度不断加快。近三年来,长春经开区各项经济指标不断增长。2013年,园区共有企业80个,其中规模工业企业49个,完成规模工业总产值110.9亿元,实现规模工业增加值31.05亿元,上缴工业税收 1.92亿元;2014年,园区共有企业 98个,其中规模工业企业 55个,完成规模工业总产值141.71亿元,实现规模工业增加值 36.40亿元,上缴工业税收2.14亿元;2015年,园区共有企业108个,其中规模工业企业62个,完成规模工业总产值163.31亿元,实现规模工业增加值40.52亿元,上缴工业税收2.62亿元。

三、当前面临的发展瓶颈

(一)资金瓶颈。资金来源与建设需求的矛盾是目前阻碍园区发展的重大瓶颈。目前,长春经开区正处于快速发展时期,基础设施建设、征地拆迁等各项任务重,且土地成本日益增加,园区融资及资金筹措工作压力巨大,而园区资金来源单一,仅靠创鑫公司进行融资。商业银行对政府背景的融资公司管理越来越完善,申贷门槛越来越高,申贷资料审查越来越严格,且包装项目和抵押物的手续办理程序时间长、费用大,导致资产归集越发困难,创鑫公司融资运营压力较大。

(二)用地瓶颈。随着园区建设不断加快、规模日益扩张,现有用地指标远远不能满足发展需要,用地矛盾日益凸显。同时,个别项目土地利用率不高,投资强度和投入产出率达不到要求,土地闲臵的现象还没有从根本上解决,土地供需矛盾已成为制约园区发展的主要障碍。

(三)征拆瓶颈。一方面,随着舆论媒介的不断增多,老百姓对征拆的个案报道片面吸收,且园区失地农民保障未到位,被征地农民普遍认为补偿偏低、新安臵办法分配的宅基地面积减小,导致征拆工作寸步难行;另一方面,由于园区不断扩张,个别项目落户已涉及到其他乡镇范围,虽然区委、区政府不断加大协调力度,但由于村级集体征地补偿费分配方式是以大多数群众的意见为主,致使两个区域的村民支持程度不一,影响拆迁进度。

(四)体制瓶颈。长春经开区作为区政府的派出机构,没有比较充分、相对独立的管理权限,导致入园企业因规划、报建审批环节过多、时限过长、办事效率低下,特别是当园区职权与职能部门相冲突时,园区管委会很难协调,经常出现“项目等地,排队入园”的现象。

四、产业园区发展思路

(一)指导思想

工业园区建设要坚持以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及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紧紧围绕我区“项目立区、工业强区、城镇兴区、商贸活区”发展战略,积极与《益阳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资阳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益阳市资阳北片、南片控制性详细规划》、《长春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等衔接,以提升园区综合承载能力为出发点与落脚点,突出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建设,提高节约化水平,优化发展环境,提升核心竞争力,力求在转变发展观念、创新发展模式、提高发展质量、扩大发展成果上实现新突破。

(二)发展定位

着力发展电子信息、新材料、先进装备制造、农产品加工、农机产业、生物医药等比较具有优势的产业集群,使之成为中西部地区国家加工贸易产业梯度转移的重要承接点和支撑资阳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力引擎。坚持科学规划,高起点、高标准

制定工业地产发展规划,明确重点发展区域,突出重点产业和特色产业,强化区域产业协作,推动优势产业、优势企业向工业地产集中,引导工业地产集聚式发展。到2020年,形成5个以上在全国、全省有名的特色产业集群。

(三)发展主要目标

紧紧围绕“一园、一城、一湖、一路”经济建设主战场,壮大集体经济、拓展发展空间、扶持改善民生、维护社会和谐,加强组织建设,依托资源优势和现有产业基础,以工业园区为平台,以快速高效发展为目标,以项目建设为中心,以招商引资为突破口,大力发展经济,明确园区产业定位,不断突出园区产业发展的规模和特色,使之逐步成为带动我区经济快速发展的新的增长点,成为“益阳招商引资的承载区、经济发展的先导区、项目建设的集聚区、新的城市居住区”。

——经济总量目标。至2020年,园区工业总产值达到300亿元以上,年递增16.5%;规模工业总产值达285亿元以上,年递增17%;规模工业增加值达到100亿元以上,年递增20%;工业税收6亿元以上,年递增19%。

——产业发展目标。至2020年,电子产业园、新材料产业园两个创业园区基本成熟,形成电子信息、新材料两大特色产业集群。其中电子产业园实现年产值约100亿元以上,年创税2亿元以上;新材料产业园实现年产值60亿元以上,税收过1亿元。

——项目建设目标。至2020年,新引进创新企业80家,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35家,投资过亿元的企业12家,过10亿元的企业3家,其中建成投产企业50家以上。

——园区建设目标。至2020年,新建成标准化厂房200万平方米,累计建成标准化厂房利用率达90%以上;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00亿元,新增园区建成面积3.5平方公里;大力推进土地集约节约利用,入园企业净用地平均投资强度每平方公里20亿元以上,税收贡献率平均每平方公里达到5500万元以上。

五、产业园区发展任务

(一)加快建成电子产业园、新材料产业园两大特色园中园

——电子产业园位于长春路以南、白马山环线以东、长常高速公路以西,规划面积2万平方公里。以奥士康为龙头,依托益阳市目前唯一一处三类工业用地,打造集科研开发、加工生产、内外贸易一条龙的电子信息生产基地。省商务厅已授予产业园为“湖南省承接产业转移特色园区”称号,省环保厅通过了电子产业园可发展PCB产业的环评批复,使之成为我省目前唯一可发展PCB产业的特色园区,并于12月16日经民进省委挂牌为“同心园区创建基地”。力争到2020年,引进大型电子类企业5家以上,中小型电子类企业及关联企业30家以上,实现年产值约100亿元以上,年创税2亿元以上;将PCB产业

打造成为益阳乃至湖南的支柱产业,将电子产业园打造成为中南地区最大、全国知名的千亿级特色产业园区。

——新材料产业园位于长常高速公路以东、资江以北,规划总面积3.3平方公里,其中一期1.5平方公里。科技园由资阳区人民政府与中核投资有限公司合作开发,由北京恩菲公司负责规划编制,以中核公司和鸿源稀土公司成立的项目公司为主体。力争到2020年,形成硬件设施齐全、功能完善的产业园区,引进国内一批稀土行业深加工企业,力争打造产值60亿元以上,税收过1亿元的全国知名稀土材料及关联产业集群特色园区。

(二)侧重打造教育品牌特色园区

湖南国基职业教育基地规划总用地面积为2555.5公顷,功能定位为湖南省乃至中南地区的职业教育、益阳市教育产业的重要载体,生态旅游休闲胜地。2007年7月,由湘潭市规划建筑设计院设计,编制了园区实训基地控制性详细规划。一期规划面积为3000亩。

——积极做好短期培训,与全日制职业教育互补,长短结合,提升园区人气,输送合格技工,致力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

——摸清基地学校闲臵实训场所,与沿海转移项目企业合作,引进与学校专业相同或相近的环保型企业租赁办厂、资源共享,人力资源和实训场地实现优势互补、厂校双赢。

——对于园区范围内学校进行摸底造册,根据各学校校园

现状进行项目包装、转型处臵,对接具体企业项目,或租赁或拍卖,盘活存量资产。

——启动精瑞英才经典学校的扩建,精瑞英才经典学校是全国第一所农村经典文化学校,办学几年来成绩斐然,省、市、区领导相继到该校视察。目前,该校生源充足,但是教学用地严重不足,该项目计划投资100-200万元,扩征土地20亩。

(三)加快标准化厂房、道路及相关基础配套设施建设 ——标准化厂房建设。以两大特色园区为重点,力争建设标准化厂房60万平方米以上,其中电子产业园35万平方米、新材料产业园25万平方米,加快工业地产的形成。

——道路建设。针对当前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存在的薄弱环节,在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建设上下大力气,努力解决一批困扰企业发展和影响群众生产生活的基础设施老大难题,形成更加完善的道路交通体系。

——安臵点建设。完成合新、龙塘、白马山、杨树、南丰、电子产业园、新材料产业园等安臵点建设,力争建成安臵房20万平方米,确保征地拆迁工作的顺利推进。

——其他配套建设。尽快启动污水处理厂的建设,完成污水处理厂扩容,解决园区污水处理难的老问题,加快特色园中园内的排污、供水、电、气、通讯等配套设施建设,提高工业地产硬件服务水平。

(四)加快项目建设

加大土地报批和征地拆迁力度,力争批回土地5000亩,拆迁房屋500栋,促成落户项目早开工;加大环境整治力度,营造宽松的建设环境,力促三木电气、恒辉电阻、鸿源稀土、佳远钴业等项目动工建设;积极促成博强新材料、优德通力科技、湖南菲美特等重大在谈项目尽快签约,确保15个筹建项目年内开工建设、13个项目年内建成投产。

六、产业园区发展措施

(一)提升招商品位,增强集聚效益。一方面,注重从招商到引商的转变。进一步培育已落户企业,通过龙头企业吸引上下游配套项目,打造较为完善的产业链条,形成多点开花的局面;进一步提升服务水平,加大土地报批力度,提高“三通一平”效率,尽可能地实现熟地招商;进一步加强平台建设,以便利的交通、完善的配套等硬件设施吸引企业入驻。另一方面,注重从招商到选商的转变。积极落实项目准入制度,紧紧围绕电子信息、新材料、机械制造、农产品加工等主导产业开展产业链招商,选择一批投资大、产值高、税赋高的创新企业落户园区,使集群效应随产业链的延伸而增强。

(二)提高执行效率,推进项目建设。一是积极探索新常态下的征地拆迁办法,从解决失地农民思想、生活、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着手,把握尺度,注重实际,突出重点项目、重点户子,以点带面促进征地拆迁开展,切实提高供地效率。二是加强合同约束力,进一步提高企业业主合同履约率,积极联系、

督促企业加快建设进度,减少建设周期。三是联合科技部门开展技术培训,进一步提高企业研发能力,加大企业科技创新鼓励力度,促进企业转型发展。

(三)创新筹融资方式,突破资金瓶颈。一是积极探索多途径的融资方式。通过创鑫公司投入、银信部门贷款、土地经营、市场运作等方式,积极引进外资、民资、信贷和社会资本参与园区开发与建设,实现由政府管理园区向经营园区转变,由以财政投入为主向以社会资金投入为主的多元化投入转变。二是加强财务资金控管。针对园区筹融资工作的实际情况,加大对部分欠缴土地款的签约企业的催缴工作力度,以新引进的企业提前预付征地款的方式筹措部分资金,通过加大财务资金控管力度,开源节流,提高园区建设发展的资金利用率。三是搭建企业融资平台。通过着力包装项目,做好政、银、企的对接工作,并探索与金融机构或财团合作,建立企业信用担保公司,为企业滚动发展进行融资,解决好企业流动资金和滚动发展资金短缺的问题。

(四)优化园区环境,增强品牌效应。一是抓好环境整治。坚持把优化环境作为加快园区发展的“一号工程”,规范涉企行为,加大专项整治行动力度,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健全“环境整治快速反应”机制,严厉打击阻工闹事、强揽工程、强买强卖等阻碍企业发展的行为,为企业创造宽松的发展环境。二是抓好安全生产工作。进一步完善园区消防设施配套;

联合区安监局和消防大队对园区重点企业开展消防安全排查;组织企业进行安全事故应对培训,切实提高企业处理安全事故的能力。三是抓好各项创建工作。建立健全市容卫生秩序等长效管理办法;不定期对辖区居民区雨水井、检查井、路灯等市政基础设施进行排查;建立长效清扫保洁机制,整顿无序经营现象,规范建设高标准庭院,建设生态文明园区。四是抓好社会管理。大力推进社会服务管理创新网格化工作,以全面提高群众的安全感、幸福感和参与度为主线,着力加强社会管理、优化社会服务、完善社区治理,积极探索以“精细化管理、人性化服务、多元化参与、信息化支撑”为特征的“网格化社会服务管理模式”。

推荐第10篇:省级循环经济产业园区建设调研报告

根据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专题调研活动安排,由县委常委、县政府常务副县长张辉牵头,组成专题调研组,深入乡镇、企业,通过发函咨询、现场交流、座谈讨论等方式,了解情况、听取意见,探讨以省级循环经济产业园区建设为载体、加快全县生态工业发展的对策建议,借以谋划新思路,总结新经验,提出新举措,努力破解制约生态工业发展的瓶颈问题。

一、发展现状

近年来,全县上下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区域发展定位和工作部署,坚持既定的发展理念和基本思路,以实现工业经济转型跨越发展为目标,把发展生态工业作为宜居宜游首位产业的重要支撑,抢抓政策机遇,营造良好环境,推进项目建设,培育特色产业,保增长、扩投资、变方式、调结构,大力发展生态工业,生态工业取得了一定成效,呈现出速度稳步增长、结构逐步优化、质量不断提高、后劲明显增强的良好发展态势。具体表现在五个方面:一是规划先行,明确了发展方向。修订完善了工业开发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循环经济发展规划和工业集中区发展规划,确定了发展循环经济和建设产业园区的思路、定位和重点,为加快园区建设、发展生态工业提供了科学依据。二是加大投入,完善了基础设施。把园区作为生态工业发展的重要平台,加大资金投入,不断完善基础设施。园区已累计投入建设资金近20亿元,其中基础设施建设投入3.18亿元。三是产业主导,形成了规模优势。围绕农副产品加工、矿产品选炼和新能源开发,已形成25万吨种子、4.2万吨乳制品、46万吨锰铁、8万吨棉浆粕、5万吨食用酒精、5万吨红枣制品生产加工能力和总装机容量125兆瓦发电能力。四是大力招商引资,夯实了发展基础。创新招商引资方式,建立全民招商机制,形成了一些行之有效的措施办法,三北种业、中种国际等知名企业和光伏发电等重大项目落地建设。五是加快改造步伐,延伸了循环链条。突出培育循环型产业,着力推进循环化改造,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初步构建了产业大循环、企业小循环的发展链条,资源综合利用率进一步提高。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县循环经济产业园区建设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由于受发展阶段和自然条件的制约,仍然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园区承载能力不足,难以支撑生态工业的发展需求。现有园区的建设布局可利用的土地较少,同时随着大沙河开发区和丹霞大景区的建设,原来预留的工业用地被纳入商贸文化旅游产业功能区,已不适宜建设工业项目。二是资源依赖性项目多,“两头在外”项目少。我县工业仍属于资源型工业,产业层次低、结构单一,规模小、产业链条短、带动性不强。全县15户规上企业中,种子加工和矿产品企业11户,高新技术类企业为空白,制种业一枝独大,直接影响着全县生态工业发展。三是企业自身造血功能弱,带动作用不强。传统工业比重大,工艺装备相对落后,企业“散、小、弱”的现状依然存在;产品研发和转型升级乏力,科技含量和附加值较低,经营管理不够精细,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处于弱势,盈利能力普遍较差。规上企业中销售上亿元的企业仅有3户,税收在500万元以上的2户,千万元以上的1户。作为地方特色的红枣产业,还没有规上企业;全县肉牛养殖规模较大,但没有上规模的屠宰加工企业。四是发展环境有待进一步优化。硬环境方面,由于园区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分布区域不集中,配套服务不够完善,可有效利用的建设用地较少,招商引资的吸引力不强,增加了项目落地难度。软环境方面,优惠政策不够“优”,职能部门主动服务意识不够强,协调服务不够到位,不能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前期手续复杂,审批效率不够高,影响和制约了一些大企业、大项目的入驻和建设。

三、加快生态工业发展的思考

用生态工业的基本要求和循环经济的基本原则来衡量,我县生态工业发展尚处于起始阶段,工业经济处于从以规模、速度促发展到以调结构、提质量、重升级促发展的转折期,实现生态工业的发展目标,必须认真落实县第十四届党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和全县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紧紧围绕循环经济产业园区建设,以不破坏自然生态和不污染人居环境为前提,以特色农畜产品深加工、矿产品精深加工和新能源开发为重点,坚持园区带动、开放驱动、产业联动,优化产业布局,提升产业层次,推进工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走好绿色、环保、可持续发展的新路子。

(一)坚持绿色取向,围绕五大特色产业做精农畜产品深加工。按照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要求,建好玉米制种、奶肉牛、蔬菜、红枣、葡萄五大特色、绿色农产品基地,延伸深加工产业链条。种子加工方面,围绕打造金张掖国家级现代化玉米制种核心示范基地,建设一流的国家级玉米种子产业园,推动企业兼并重组,培植一批“育繁推一体化”的龙头骨干企业。玉米加工方面,加大医药中间体产品研发力度,重点推进雪晶公司生物医药产业园建设;以雪润生化和大北农饲料公司为依托,发展甜高粱种植和生物饲料加工转化。红枣加工方面,调动红枣企业协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加工企业整合重组、力争进入规上企业、扩大增量上“谋实招”。引进亚盛集团等知名企业合作发展,加大红枣科技投入和产品研发力度,做优产品,做亮品牌,彻底扭转红枣产业“有市无价”的被动局面。草畜加工方面,依托专业合作社和龙头加工企业,发展规模养殖、集中交易和物流配送,建立起有效的市场体系。依托雪莲乳品公司的品牌优势、基地优势、基础设施和人脉资源,积极推进与伊利、蒙牛等省内外乳品企业大集团的合作发展。坚持内引外联,力争盘活新华镇的牛羊屠宰加工厂,使已有的资源发挥应有的效益,实现畜产品加工增值。发挥农作物秸秆资源优势,实施好升华农生物科技公司45万吨生物有机肥生产等项目。果蔬加工方面,扩大番茄、中药材、酿酒葡萄等基地规模,建设小包装番茄酱、中药饮片、高端葡萄酒等加工项目。实施蔬菜深度加工,重点利用冷链、分级包装、真空保鲜、脱水冻干等先进适用技术和设施,发展清洁蔬菜、脱水冻干蔬菜、休闲食品等高附加值产品。

(二)立足现有基础,围绕1500兆瓦规划做大新能源产业。深入研究国务院和省政府关于促进光伏产业发展的意见精神,吃透电价补贴、财政税收、金融支持等方面的具体政策,积极争取国家和省市对我县光伏产业的支持,力促我县“百万千瓦级”光伏产业园规划列入省市盘子,在“路条”争取上力争占有更大的份额。具体工作方面,应全力组织实施1500兆瓦光电产业园发展规划,确保新疆特变电工40兆瓦光伏发电项目早日并网发电;已取得“路条”的万新伟业、振泽公司各50兆瓦光伏发电项目按照承诺及早开工建设,年内并网发电;积极做好中节能和黄河上游公司100兆瓦光伏发电项目“路条”争取及审批,着力培育工业经济新的增长点。利用华兴公司2号特种合金炉具备投资建设的机遇,加大高载能项目的引进和扶持力度,大幅度增加用电负荷,提升电能就地消纳能力,为今后项目的争取创造条件。同时,应做好评估论证工作,加快启动风电项目的开发建设。

(三)发挥资源优势,围绕三个百万吨项目做强矿产品精深加工。围绕锰铁、凹凸棒、原煤“三个百万吨”矿产资源开发目标,全力抓好宏鑫公司100万吨锰铁选炼扩产改造,延伸锰铁矿加工产业链;抓紧前期工作,千方百计加快印尼力宝集团、兰州天阳公司100万吨凹凸棒粘土精深加工项目,力争及早开工建设;引导华腾矿业公司积极寻求战略合作,推进红柳园150万吨原煤开采及精深加工项目。加强沟通衔接,及时跟进服务,确保银先建材公司10万立方米商砼站建成投产、富海金泽公司闪佛寺山金矿资源勘探开发取得实质性进展。

四、促进生态工业发展的保障措施

一是大力招商引资。首先应对近几年参加节会招商签订的项目进行“回头看”,通过抓责任制的落实来提高项目的开工率和落地率,借以坚定各级干部抓招商引资工作的信心和决心。其次,应在全员招商、以商招商、重点招商上下功夫。全员招商。强化“无中生有抓项目”的意识,动员县内外的有识之士积极参与到招商引资工作中来,充分利用血缘、亲缘和地缘等人脉资源,搭建平台、推介项目,宣传优势、促进合作,实现由职能部门抓招商向全县上下全员抓招商的转变。以商招商。通过已在我县成功投资建设的外来客商和企业,借助他们的信息、商务渠道和人脉资源,大力宣传推介我县的资源优势、政策优势,吸引更多企业入驻临泽发展。同时,注重发挥企业协会联系广泛、示范带动性强的作用,把县内企业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依靠县内外的资源和地域优势,采取合资、独资、参股等多种形式主动参与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实现以商招商。重点招商。围绕打造“特色旅游文化强县”目标,把旅游产业开发作为招商引资的重点,对七彩镇、梨园新村、丹霞地质公园综合服务区、西游文化主题公园及星级酒店等项目进行大力推介,并精心筹备参加好兰洽会等招商节会,通过节会招商、网上招商,在“大景区”建设上有新的作为。另外,应围绕玉米制种、红枣、蔬菜、奶肉牛、葡萄等五大特色产业,力争在牛羊屠宰、乳制品加工以及红枣产业开发上取得突破。强化责任招商。继续将招商引资任务量化分解到乡镇及重点职能部门,通过落实招商引资责任促进任务落实,并根据省市的最新要求,不断完善考核激励办法,进一步调动社会各界参与招商引资的积极性,力争招商引资项目的开工率和落地率有新的提升。

二是强化帮扶措施。继续抓好联系帮扶重点企业和重点项目工作制度的落实,按照“五个一”工作要求,切实帮助企业解决原料供应、产品外销和改造升级等方面存在的困难和问题,确保企业能够正常经营、有序运转。对于一些企业存在的招工难、专业技术人员缺乏、中层管理人员不足影响项目争取和行政许可等方面的问题,一方面应适时组织用工招聘活动,满足企业的用工需求。同时,结合劳动力技能培训工程,对企业员工进行有针对性的技能培训;另一方面应采取推荐大学生到企业就业见习和选派优秀干部到企业挂职等多种途径,帮助企业配强中层管理者队伍,为企业更好、更快发展,提供有效服务,以我们的实际行动,为企业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三是加强园区建设。坚持以生态理念引领园区建设,进一步明确功能定位,着力培育发展专业分工明确、协作配套紧密、规模效应显著的产业集群,使循环经济产业园区成为“低消耗、低污染、高效益”的生态工业园区。通过争取国家和省市政策支持、加大政府投入、吸引民间资本等措施,不断完善园区道路、供电、供水、供热、排污、通讯等基础设施,进一步提升园区承载能力。科学设置管理、信息、物流、金融等综合服务网络,健全园区管理服务机构,根据生态工业发展的需要增加建设用地供应,及时解决工业发展无地可用的困局,把园区打造成为聚集生产要素、配置优势资源的重要平台。同时,应开阔视野,转变观念,积极融入全市“两个园区、千亿产值”的生态工业发展格局,对于我们落地有困难的企业和项目,积极予以引导,向“两个园区”集中,从而在支持全市生态工业发展过程中,借力发展壮大我们的县域经济。

四是全力推进项目。项目是增加投资、加快发展的关键环节,抓好重点项目,将为加快生态工业发展、实现转型跨越提供强大动力。应把项目建设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抢抓“3341”项目工程机遇,想方设法谋项目、千方百计引项目、主动出击争项目,坚持“在建一批、上报一批、储备一批、论证一批”,实现以项目带投资,以投资促转型。应认真研究国家投资政策,找准项目工作与产业政策的结合点,有针对性地上报淘汰落后产能、节能减排、科技创新、循环经济发展等项目,不断提高项目和资金争取的成功率。按照“在谈项目抓落实、签约项目抓到位、建设项目抓投产、投产项目抓扩产”的思路,强化机制保障,加大落实力度,确保项目建设取得新成效。

五是做好融资工作。资金问题依然是制约项目建设、影响企业发展的重要瓶颈。首先,应落实好全县加快生态工业发展的实施意见,切实保障生态工业发展专项资金,重点扶持企业节能减排、升级改造、科技创新、循环经济发展和招商引资“以奖代补”等方面,真正起到“四两拨千斤”的作用。其次,应抓住国家加快“新三板”扩容降低准入门槛和上海股权交易所在我市建立孵化基地的有利时机,举办专题辅导会议,对有意向的企业进行培育,引导更多的企业通过股权融资、股权交易等途径实现直接融资。第三,应推进银企对接与合作,争取金融机构的大力支持。对于国家已经允许,在我县还没有落地的政策,引导各银行结合县域实际和企业情况,加快落地步伐,并不断开发金融产品,创新融资方式,切实缓解贷款难、担保难问题。第四,应进一步激活民间投资,广泛吸引各类资本发展小额贷款公司和担保公司,为项目建设和企业融资搭建平台。

第11篇:东观镇产业园区人大调研报告

东观镇产业园区人大调研报告

一、建设范围及规模

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园高坪区东观无公害蔬菜基地,是高坪区人民政府整合财政资金,吸纳民间资本打造的标准化产业基地。基地位于国道318线旁,以东观镇邱家树村为核心,涉及东观、老君、马家三个乡镇,十个行政村,建设面积12000 余亩。拟建钢架大棚4000余个,温控育苗室1300平方米。规划园区水泥路26.6千米,渠系28.4千米,提灌站6座,多功能大楼2幢,万头生猪养殖场一个,并按有机蔬菜生产区、无土栽培区、钢架大棚栽培区、新优品种展示区、农民创业区、大学生村官创业园区进行功能布局。

二、产业内容

主要是无公害蔬菜产业、葡萄产业、水产产业(水产产业包括武华水产、五彩湖生态体验园)三大块。

三、经营管理机制

1、抓领导落实责任:成立了基地建设指挥部,由东观

镇党委书记何远彪任组长,东观镇镇长粟斌任副组长,副镇长殷邦建任执行副组长,实行目标任务“细化”、“量化”、“硬化”三化管理。倒排工期、跟踪督查、量化考核、奖惩逗硬、

1确保基地建设工作有序推进。

2、抓规划“四网配套”:用抓工业的理念抓蔬菜产业

基地建设,立足当前、着眼未来、聘请四川农业大学的专家科学制定发展规划,实行田网、水网、路网、电网配套建设,坚持高标准、高科技、高效益。突出特色,带动发展。其中:

田网:我镇为了实现产业化发展、产业跨越式发展,成功流转土地2000多亩,为产业园区建设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水网:水利建设是园区基础设施建设的重中之重,如今实现园区排灌渠系全覆盖,达到了旱涝保丰。

路网:园区主要道路实现了硬化。

电网:园区电力设施进行了全面升级,新增变压器2座,园区线路全部翻新改造。

3、抓投入整合资源:一是整合项目资金2800万元,着力配套,统筹扶贫、中改、交通、农机、农业等项目资金,用于基地基础设施建设;二是推动民间资本互助合作;三是我镇财政投入50万元用于改善园区民生,为园区群众改造卫生、厕所、硬化院坝等。四是强化管理,确保基地建设资金渠道不乱、链条不断。

4、抓机制着力创新:园区实行“养殖与种植相结合”,

“猪(牛)一沼一菜”循环发展,形成园区内部生态、环保系统,发展高端蔬菜。通过“公司+基地”、“合作社+农户”模式,带动产业提档升级。目前,已引进“永胜”贸易公司入驻园区,并成立了园区产业党总支、蔬菜专业合作社和土地流转中心。基础设施建设、土壤调形改造、产业填充和内部管理等各项工作有序推进。

5、抓市场突破营销:加强与农科院、农技院等科研单

位全方位合作,在第一时间应用最新成果,形成生产力。以建设“万亩有机蔬菜基地”为目标,深度开发,形成品牌。组织专业营销队伍,建立农业信息服务平台,构建营销网络,打造集科研教学、休闲体验、机制探索于一体的现代农业展示园。

四、经济社会效益

园区内人均纯收入可达5000元以上,带动发展优质蔬

菜产业12000万亩等。园区建成后将集产业开发、农业生产、市场销售、旅游观光于一体的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园。园区将辐射带动周边三个乡镇十余万亩的产业发展农民增收。

五、主要问题

一是规划滞后。产业园区建设的总体规划不上档次,有

待加强,没有把农业产业,园区建设与新农村建设很好结合,产业项目仍有问题存在。

二是融资困难。资金投入是园区建设的关键,目前搞农业产业园区建设融资十分困难,尤其是金融贷款更加困难,成为制约发展的瓶颈。

三是“一缺一低”的问题仍然突出。园区缺乏龙头加工企业带动,规模化经营水平较低。这两个突出的问题成为农业产业园区发展过程中的难题,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农业产业园区发展速度和水平,没有很好发挥农业产业园区的辐射带动功能。

四是销售问题。目前,仍存在销售与生产相对脱节的现象,有待进一步扩展销售信息平台。

六、建议

一是进一步完善规划,坚持一抓到底。将产业园区建设与新农村建设、现代农业发展紧密结合,高起点,高标准,按照一园一特和专业化、区域化、集约化的要求,找准园区定位,突出园区特色,特别要抓好蔬菜、水果、水产特色产业基地建设。坚持严格执行规划,持之以恒,常抓不懈,力争真正抓出成效。

二是进一步创新机制,推进健康发展。进一步探索和完善园区投入、融资保险、土地流建、经营管理、利益联接、评估奖励等机制。要从政策优惠、项目扶持、建立土地流转市场等多方面积极培育龙头企业,引导、鼓励、支持业主开发土地,投资产业、建设园区。要积极发展农业专合组织,广泛调动农民参与园区建设的积极性,以积极、健康、快速推进农业产业园区建设。

三是进一步强化服务,提高保障水平。要进一步提高认识,建立并真正实行行政首长负责制。要制定专门的工作考评办法,严格目标管理,硬绩效考核,狠抓工作落实。要在技术推广、技术培训、信息传播、工作协调等方面强化政府和相关部门的职能,提高服务水平。要围绕特色主导产业,培育开拓市场,培育壮大一批带动力强的市场营销企业,不断做大园区规模,提高辐射带动能力,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现代农业发展,实现农民稳定、持续增收。

第12篇:加快农村产业园区建设的调研报告

强力推进两区同建 实现兴农富民强县

——关于加快农村社区、产业园区建设的调研报告

去年下半年以来,县委、县政府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各级会议精神和文件要求,围绕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推进城镇化进程、破解土地制约瓶颈等一系列问题,把“两区同建”作为加快城镇化建设“突破一点、带活全局”的关键举措和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的现实捷径,作出了加快推进农村社区和产业园区“两区同建”的重大战略决策部署,并在较短时间内实现了突破性进展。目前,全县上下已掀起了“两区同建”工作的热潮、形成了浓厚氛围。

加快推进农村社区和产业园区建设事关当前、受益长远,将强力推动xxx实现兴农富民强县。“两区同建”工作的调查研究,对于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农业现代化“三大战略”的顺利实施意义重大。我们按照“摸清情况、分析问题、提出建议”的要求,经过近期的调查研究,形成本报告,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对策建议,现报告如下:

一、两区同建的内涵和意义

两区同建是指通过农村居住社区和产业园区同步建设,推动农民集中居住和农村经济集约发展,促进农民生活方式和生产方式“两个转变”,从而实现农村管理模式、农民生活方式和农业规模经营三大变革,加快推进全县城镇化建设进程,最终构建起城乡一体、产城融合发展的新格局。

两区同建是我县提速推进城镇化进程加快建设美丽xxx的创新性实践,是把宏伟目标、上级要求与实际行动有机结合的产物。通过农村社区建设,可以完善农村社区配套,丰富公共服务内容,改善农民生活条件,提高农民生活质量,让农村人口向社区集中,社区人口规模、密度不断增加,农民转变为市民。通过产业园区建设,可以让农业生产向园区集中,工业项目、农产品物流向产业园区安排,农村人口向非农产业转移,非农产业从业人员、产值比重不断增加;可以促进农业增效、农村繁荣,加快形成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让农民不仅住上新房子,还要过上好日子,真正享受到富裕体面的新生活。同时,通过农村社区和产业园区建设还能让城市生活方式、现代文明、基础设施等向农村延伸,最终实现基本公共服务的一体化、均等化。

二、我县两区同建工作的基本情况

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两区同建工作,于去年11月23日,成立了以党政主要领导任组长的两区同建工作领导小组,在各方面给予大力支持。两区同建指挥部及各镇街、园区不断创新工作思路和工作措施,抢抓国家、省市加速推进城镇化进程的重大机遇,把城镇化作为改善民生、扩大内需、推动经济增长的最大潜力和动力,按照“一年见成效、二年上台阶、三年大变样、五年广覆盖”的工作目标,和“产业向城镇和园区集聚,人口向城镇、社区有序转移”的整体思路,坚定不移加快实施产业园区、农村社区“两区同建”战略。目前,两区同建各项工作进展较为顺利,有部分群众已经感受到这项工作带来的实惠。

根据规划,我县的632个行政村,将合并建设67处社区;同时,将在全县建设产业园区78处,其中工业园区23处、景区2处、物流园区8处、农业园区45处。2013年计划完成31个产业园区和28个农村社区建设任务,力争创造3——5处全市新农村社区建设示范点,实现农民职业化、居住社区化、生活市民化,走出一条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三化”并进、同步提升的发展之路。到2016年,基本达到全县人口社区化广覆盖,基本建成产业生态高效、环境优美宜居、生活文明健康的“美丽xxx”。

(一)农村社区建设工作开展情况

2013年各镇街规划建设社区共20个,其中新建6个,续建14个,到目前为止,已启动建设15个,还有5个尚未启动,启动率仅为75%。其中,工作进展较快的有司马、卜集、马庙、兴隆等镇。司马镇领导重视,强化项目包保推进,农村社区建设工作成效显著,老李寨社区3栋居民楼现已建至第五层,4栋居民楼建至第四层,3栋老年房已完成主体工程,正在进行内外墙粉刷,力争年底前完成主体工程。卜集镇坚持“干字当头,争字为先”,明确工作措施,强化责任落实,卜集社区一期回迁工作已基本完成;卜集社区二期的两栋居民楼目前已完成二层主体,百姓大舞台已建好,1000平方米的社区服务中心项目正在进行二层主体建设。马庙镇金谷社区已完成2栋住宅楼的内外墙粉刷,同时做了广场、绿化等市政基础设施建设,以更好地满足居民的精神文化需求。兴隆镇大力实施城镇化带动战略,强力推动农村社区建设,今年启动了总投资2.1亿元,占地170余亩的兴隆社区二期项目,着力提升集镇驻地人气,提升小城镇建设品位。

(二)产业园区建设情况

1、三大工业园区

县经济开发区、济宁化工区和食品园区,这三大工业园区目前区域范围、产业方向、空间布局等已经明晰,区内道路、供排水、管廊管网、电力通讯等基础设施基本健全,均已具备承载大项目的能力。

开发区自2006年成立以来,特别是最近两年,围绕建设“省级一流的百亿园区”的目标,大力实施招大引强,持续开展项目攻坚。目前,区内规模以上企业已达25家。2012年,规模工业销售收入、利税分别完成75.2亿元、8.1亿元,同比分别增长70%、72%;地方财政收入首次突破亿元大关,达到1.22亿元,同比增长91.1%。济宁化学工业开发区紧紧围绕“高端化工、国内一流、千亿元产业、循环经济示范区”的发展目标,持续加大基础设施配套、招商引资、项目建设工作力度,重点培育煤化工、精细化工、生物医药、化工新材料等四大产业集群。目前12平方公里的起步区达到了“九通一平”; 总投资51.7亿元的济矿民生煤化、热电联产一期工程运营正常;总投资16亿元的阳光颜料、科蓝化工等项目已试生产;总投资51亿元的凯赛生物、52亿元的盈德气体、38亿元的黑猫炭黑和天赛化工、力德嘉新材料、新戊二醇等项目正加紧建设;总投资120亿元的青岛博尔玛、石墨烯、针状焦等一批高大外项目已签约落地,总投资近100亿元的煤制乙二醇项目正在积极推进。济宁食品工业开发区作为济宁市打造千亿级食品产业的重要基地。目前,中纺集团、雨润集团、北京稻香村、新加坡翱兰集团等36家知名企业,源治阿胶、美国益宝生物等7家生物科技企业已经入驻,辽宁大好大、贵阳老干妈、杭州娃哈哈等知名企业已达成入园意向。

2、各镇街产业园区

目前我县重点推进的xxx街道金南产业园、高河街道金东产业园、马庙镇金西产业园、鸡黍镇金马产业园、王丕镇康桥产业园等镇街园区规划方案已经完成,征地拆迁、路网等基础设施建设正在推进,并积极招引有实力、上规模的企业入驻产业园区。

恒昌钢构、百事特食品、九鼎纺织等十余家规模企业已入驻马庙金西产业园区。化雨的现代农业示范区内金绿迪二期项目开始建设,食用菌繁育中心设备正在采购、锦绣纺织项目设备开始安装。王丕镇继续完善有机蔬菜种植计划,推进李楼村生态循环农业200亩起步区建设,着力打造生态农业示范园。高河的千亩生态畜禽养殖示范园,依据现有路网布局,目前已建成200亩的养殖区,初见规模效应,现正在积极吸引大型养殖户入小区养殖。羊山工业园已落地的3家企业,正在进行围墙建设及厂区地面平整。鸡黍镇金马产业园区内盛辉电动车、永盛木业、方能电动车等8家企业已投产运营;凯美娜建材、福运面业、安驰电动车配件、长城农贸、济联建材等5家企业正在加紧建设。投资900万元、面积8000亩的卜集高效农业产业园区主要道路、排水沟渠土方工程已于2013年3月完成,绿化工程于4月完成,目前正在进行道路硬化和桥涵建设。

(三)三大新城建设情况

金北新城:总规划面积6平方公里、设计容纳人口约7万人,控制范围以大义为节点,北至南谢线,东至北大溜河,南至莫桥,以105国道以西为发展主方向,南谢线北侧控制发展,涉及胡集、羊山、卜集等三个乡镇。目前,代北、代南等5个村、1503户、23万平方米的房屋征收工作一次性完成;“三纵三横”骨干路网正加快建设;建筑面积25万平方米的回迁安置社区已全面开工,社区服务大楼、医院、学校等配套设施将陆续启动建设。计划2至3年形成集聚规模,建成生态宜居、独具特色的县域经济发展次中心、市级示范镇、省级百强镇、国家级生态工业示范园区综合配套区。

健康新城:位于我县城区东部规划建设面积11平方公里、设计容纳人口10万人,正按照“健康动城、灵秀水城、活力之区、魅力之都”的城市定位,秉承“树精品意识、建精品工程、筑精品城市、创精品事业”的发展理念,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效能管理,强力推进工程建设。目前,健康新城16个单体项目中的奥体中心、住建大厦及住建佳苑、蒜都传媒大厦、社会福利中心、奥体商务中心和金东花园等10个项目正在热火朝天的建设当中。2013年实施的“三纵三横”路网工程中有金珠路、开元大道、南外环、莱河滨河路、太康路、奥体大道5条道路正在紧张进行施工。

生态新城:规划用地面积约17.5平方公里(其中水域面积约4.4平方公里)、人口约9万人,东起金曼克大道,西至金沙路,南起南外环,北抵新万福河。目前,生态新城城市设计暨控制性详细规划已委托北京土人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编制,并完成初稿,按照合同约定第二批设计费85.5万元不能及时到位,规划设计被冻结,影响了新城建设整体进度。经济开发区科技创新中心、福德大厦、山东金诚大厦正在办理审批手续、规划或选址;金兴路升级改造、金沙路北延正在施工建设,金沙路南延计划下半年开工;李海村、三里堂、小侯庄的拆迁、场地清理工作已完成;迈源商业街、四星酒店、商城(金沙路西侧金源大道北段商业街)项目设计方案的审查及报批已完成,目前该方案正在优化中。

三、两区同建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从调研的情况来看,我县的两区同建工作取得了较为突出的成绩,但是工作推进中也存在着一些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

(一)社区建设方面的问题

1、镇街对社区建设思想认识不到位,重视程度不足,工作积极性、主动性较差。个别镇街没有把社区建设工作作为战略任务、民生工作来抓,在思想认识上还存在着过去欠帐没解决,不能再有新欠帐的思想;还存在着没钱不能办、群众上楼难、事务性工作多时间精力有限等畏难发愁、疲惫厌战、应付了事的思想;还存在着怕出力、怕操心、怕欠帐、怕麻烦的思想。

2、工作推进慢、成效不明显。无论是在拆迁规模、建设速度、时间跨度,还是在推进力度上,与领导的要求和组织目标差距都非常大。到目前为止,个别镇街的社区建设还未启动,就是启动建设的镇街,有的也严重滞后于年初上报的时间节点;同时,纳入土地增减挂钩项目的村庄拆迁进展缓慢,如再不加大工作力度,不仅影响增减挂钩项目的验收,影响置换土地指标的使用,还会使即定的建设规划很难付诸实施。

3、资金短缺瓶颈未突破、筹集不到位。由于县财政增减挂钩项目20万元/亩的资金未及时完全拨付到位,加之多数镇街社区的建筑商实力不强,镇街又没有能力垫付建设资金,再加上近期建筑材料价格和人工费用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上涨,致使镇街社区建设面临着资金缺乏的问题,是严重影响了建设进度的客观原因和主要原因。在工作中确实存在着个别镇街出的力多、操的心多、付出的多、贡献的多却也欠的帐多、作的难多的现实问题。

4、社区规划不到位、配套设施不健全。目前,我县已建成的镇街社区普遍存在着规划不科学、标准不高、品质不精、配套不健全等问题。规划标准低,致使刚刚建成就已经落后了;个别社区只注重建设居民住房,不注重社区服务中心建设,基层组织办公场所、警务室、卫生室、超市、健身广场等配套公共服务设施不健全,给群众带来服务管理及生活的不便;个别社区配套设施不完善,群众感觉居住很不方便,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群众参与社区建设的积极性,造成部分群众不愿搬迁。

5、农民进入社区生活成本增加。调研发现,许多农民反映农村社区一个重要的问题是虽然生活环境好了,但是生活成本提高了,生产不方便,习惯也难以改变。部分农民反映,以前部分蔬菜瓜果都可以在庭院里自己种,现在什么都要到市场去买,增加的费用主要是蔬菜瓜果、禽蛋等基本生活支出以及物业管理等方面的开支。而且许多农民反映,社区建成后,离自己的耕地较远,农具、粮食等也不方便存放,生活上还不太适应,尤其是一些老年人习惯于原来独门独院的生活。

(二)产业园区发展方面的问题

1、三大工业园区。县经济开发区、化工区和食品园区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单体项目建设进展慢、项目投资强度低、企业缺乏高级技术和管理人才、企业家特别是本土企业家思想不解放、部分企业不能开足马力进行正常生产等问题。在单体项目建设方面,三大工业园区目前已经具备了承接项目的能力,但是真正入园的大项目、好项目还不多,能形成良好税收的项目更少,从综合治税方面反馈的信息显示:今年1——4月份,三大工业园内有的企业税收只有几万元、十几万元,三四家企业加起来的税收还不如一个饭店交的税多。在项目投资强度方面,园区内有的企业占地面积大、而生产车间面积太小,甚至所有车间的面积加起来还不如企业的院子大,这就造成了土地资源的浪费。在生产运营方面,园区内能开足马力、满负荷生产的企业还不多,有的蒜制品企业一年正常生产运营的时间只有四五个月。在企业管理方面,一些企业家、特别是本土企业家思想还不够解放,“有车坐、有饭吃、有酒喝就行”这种小富即安、小成即满的思想依然存在,能够聘请高级管理人才、制定企业远景发展规划的企业很少。

2、各镇街产业园区。金东、金西、金南、金马、康桥这5个重点推进的产业园区以及其他镇街产业园区由于受资金和土地指标等因素制约,在基础设施、项目建设等方面相对滞后,对社区建设的支撑力和农民群众增收的带动力还不够。除此之外,最大的问题就是缺乏人才。各镇街负责产业园区建设的干部,真正懂行不多,有的干部甚至对项目入园的审批程序、各项指标的控制等不清楚、不了解,对招商引资方面我县的优势和优惠政策不熟悉,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和阻碍了园区的建设与发展。

(三)三大新城建设方面的问题

健康新城、生态新城和金北新城在规划、定位上各有特色,各项工程正在有条不紊的推进,但也存在着一些共性的问题。具体表现在:认识不足,推进不力,部分项目建设落后时间节点;个别项目、工程因资金、手续办理、迁占不及时等因素制约,影响了建设进度;融资不足,各管委会自我积累、自我发展的机制和自我造血的功能还没有形成。

四、推进两区同建工作的几点对策与建议

(一)进一步解放思想、坚定信心,增强责任感、使命感,努力推进两区同建工作迈上新台阶、再上新水平。任何工作的落后都是思想认识落后的体现,只要思想认识上去了,工作热情激情就上去了,办法措施也就有了。实际上,不管是农村社区建设还是产业园区建设,都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这项工作上级有要求、群众有期盼、跨越发展有需求,既是经济工作、又民生工作、更是政治任务,是一项长期性、战略性工作,要树立“克难攻坚、迎难而上、敢打必胜、奋发有为”的信念,凝聚干劲,自我加压,以更大的力度和气魄坚定不移地向前推进,决不能等闲视之。

(二)两区同建关键在“同”。建设社区不但是让农民群众住上好房子,还要让他们过上好日子。广大农民搬进新居后要住得好、幸福指数高,必须能够稳定就业并有持续的收入来源,这就需要产业园区的同步建设作支撑,没有配套的产业园区,新建社区就会形成新的“空心村”。因此,两区同建工作必须坚持农村社区与产业园区建设同步规划、同步发展。依托产业建园区、围绕园区建社区,做到安居与富民齐头并进。

(三)顶层规划设计、强化为民意识,加快推进农村社区和产业园区建设。树立“先规划后建设”的理念,高标准规划、严要求建设,真正做到用心去做、超前考虑,坚决杜绝低水平重复建设。要牢固树立宗旨意识,特别是社区建设要充分征求群众意见,确定社区选址、户型设计,做好拆迁安置入户调查、成本核算、房屋价值评估等工作,签定拆迁安置合同,确定施工队伍,完备开工手续;工程建设期间,先做好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和社区综合活动场所、卫生室、幼儿园等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再组织项目竣工验收,让村民住上放心房,为群众创造便利、舒适的居住环境。园区建设应依托当地传统、资源、区位和现有的产业优势等,宜农则农、宜工则工、宜商则商。

(四)多措并举解决钱从哪里来?人往哪里去?民生怎么办的问题。实践证明,解决好这三个问题,是做好两区同建工作的关键所在。钱从哪里来?

1、县财政增减挂钩项目20万元/亩的资金建议及时拨付。

2、进一步加大上级政策性资金和银行信贷资金的争取力度,创造性地开展专项资金争取工作,用足用尽政策性和金融资金。

3、将现有涉农资金集中打捆整合使用,向社区和产业园区建设倾斜。

4、通过市场化运作筹集建设资金。除了现有的招引有实力的企业垫资建设镇街社区和产业园区基础设施,用其它地块土地出让金支付企业垫资外;公共服务设施中的幼儿园、商业超市、医疗服务设施、网络通信设施、公交站点等,也可以通过市场化运作,由经营业主投资建设。

5、号召社会各界,尤其是一些有实力的企业和在外成功老乡进行帮扶,支持基础设施建设。人往哪里去?

1、每个社区附近的产业园区吸纳社区群众就地就业。

2、通过建设用地指标飘移到工业集聚区,用于哪个企业发展,必须吸纳当地群众到企业打工。

3、社区服务业要全部使用社区群众。

4、通过土地流转,农业公司和农业合作社要吸纳部分群众作为农业产业工人,在公司从事农业生产。

5、结合我县全民创业政策,鼓励社区居民自主创业增加收入。民生怎么办?

1、通过务工薪金、土地流转租金、入股股金和惠农补贴等方式,千方百计提高群众收入。

2、为入住新型农村社区的群众办理集体土地房产证,责任田办理土地承包经营权证,切实维护群众的产权,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其中房产证允许在本县范围内交易、转让、互换、抵押、继承。

3、通过组织体系创新、管理机制创新、服务方式创新等,为群众提供更加贴心、优质、高效的服务。

4、全面做好群众的养老、医疗、失业、低保等社会保障工作。

(五)成立镇街土地流转服务中心。创新农村土地经营方式,搭建农村土地流转服务平台,健全农村土地流转信息服务网络。加快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规模大户、农民合作社、壮大龙头企业、培育新型农民;通过大规模的土地流转,让“想种田的有田种、不想种田的有人种”,从而推进农业生产经营专业化、合作化、产业化、职业化。

(六)进一步加大对两区同建工作人员和企业家队伍的培训力度、提升他们的工作能力、业务水平和自身素质。建议由县委党校牵头负责对我县特别是各镇街负责两区同建工作的同志进行定期不定期培训;大工业运行指挥部及中小企业局等部门负责,挑选部分思想解放、敢想敢干、敢为人先的企业家、特别是本土企业家通过外出参观、专题讲座、高校进修等多种方式进行培训,为企业下步的发展壮大奠定坚实基础。

(七)加强领导,密切配合。两区同建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整合各方力量,强化要素保障,积极稳妥推进。要加强领导、落实责任,强化协调、密切配合,以人为本、尊重民意,强化督导、严格考核,强力推进两区同建、实现兴农富民强县。

xxx县决策咨询中心

2013年12月

第13篇:云南工业产业园区调研报道

云南工业怎样“破冰”我省做强产业园区推进跨越发展调研报道

(一) 2012-04-13 06:46来源:云网作者:朱 毅 田逢春 李继红 龚 霞

编者按:

省委、省政府召开全省推进工业跨越发展大会前后,记者深入实际,采访全省工业园区发展情况。看成绩,找差距,说问题,寻对策,采写了一组旨在促进我省产业园区跨越发展的调研报道。从今日起陆续推出,敬请关注。

“十二五”,一个被赋予更高发展期望值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云南经济社会发展进入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跨越发展新里程。云南实现“十二五”跨越发展关键靠什么?靠工业;云南工业跨越发展的突破点在哪里?在工业园区发展。这是新一届省委、省政府经过广泛深入调研和科学严谨求证后得出的正确判断和智慧抉择。

省委书记秦光荣要求,全省上下要进一步明确我省“工业兴则经济兴”的发展特征,坚持把“工业强省”作为云南经济社会跨越发展的第一战略。

省长李纪恒强调,发展产业园区是推动云南工业跨越发展的重要支撑,要抢抓机遇做优做强产业园区。

远看美、英、德、日等世界工业强国和我国工业发达地区的工业化进程,产业发展园区化是其重要的成功模式。

近看云南工业发展的生动实践,发展产业园区不仅是营造投资环境、促进招商引资、加快产业培育、发展区域经济的重要抓手,更是优化经济结构、优化产业空间布局、加快发展方式转变、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加速桥头堡建设的有效途径和重要支撑。

做强产业园区,打造产业发展承载平台,实现企业集中、产业集群、土地集约、资本人才科技集聚,推动工业跨越发展。新的时期,云南产业园区发展担当新的历史使命,开启光荣而艰巨的征程。

见证发展 走进园区看成绩

蓝天深邃高远,白云飘逸游动,天际边,一艘“大船”起航扬帆,乘风破浪,驶向远方3月5日15时许,记者驱车进入昆明经济技术开发区采访,远眺开发区管委会新办公大楼“帆船大厦”,景致如画,令人兴奋,给人遐想与启示。

“昆明经开区今年要过20岁生日。”昆明经开区管委会副主任谭翔浔接受采访时说,经过20年发展,经开区“长大”了10多倍,不仅是规划控制面积的拓展,更是入驻企业数、投资规模、经济总量等方面的增长。到2011年,昆明经开区规划控制面积达到156.6平方公里,引进企业12000多户,全区实现营业总收入650亿元。同时,建设打造了以光电子产业基地、信息产业基地、出口加工基地为代表的一批专业园中园,形成了以装备制造、光电子、生物医药、食品饮料、烟草配套、现代服务业为代表的几大重点产业,创建了国家级光电子材料及产品科技兴贸基地、国家级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和省级电子信息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

与昆明经开区一样,今年迎来20岁生日的还有昆明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和曲靖经济技术开发区。此“三元老”是我省目前级别最高(国家级)、资格最老、规模最大、带动力最强的“三剑客”,是全省产业园区发展的火车头。自然也是记者此次调研采访的重点。

从昆明高新区管委会副主任陆克文的介绍中我们了解到,昆明高新区去年实现科工贸总收入1088.96亿元,成为全省首个千亿元产业园区。

昆明高新区目前已形成南北两极发展、建成区与新区比翼齐飞的格局态势。建成区(北区)定位为高端研发中心和昆明主城西部商务中心,承担研发基地、总部经济、高端商务、创业孵化、现代服务的功能。新区(南区)定位为高科技产业新城和昆明新城中央商务区,承担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商务、生态娱乐休闲等功能,围绕生物产业、新材料产业、水科技及环保等特色产业建设各类产业园区,同时打造高端生态休闲区。全区目标是建成国内领先的生物产业、新材料产业、水科技及环保产业为主的云南特色资源可持续综合利用产业集群。

来到位于曲靖中心城市西畔的曲靖经济技术开发区,我们发现其实这个国家级经开区“藏着”两个省级重点工业园区一个是西城工业园区,一个是南海子工业园区,另外还有1个国际合作的农业食品科技园。曲靖经开区管委会副主任浦冬云告诉记者,建区20年来,依托曲靖的资源优势、区位优势和产业基础,开发区已建设成为曲靖重要的工业聚集区、城市建设的主战场和经济增长的火车头,管理面积达到157平方公里。2011年,曲靖经开区借助国家级经开区新平台,推动区域经济实现了30%的强劲增长势头,区域经济迈上了发展提速、质量提升、突破跨越的振兴之路。

由点到面,放眼全省,1992年建设起步的我省工业园区,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呈现出良好发展态势。目前,全省工业园区已发展到119个,其中国家级园区6个(含3个国家级边境经济合作区),省级重点和特色工业园区40个。园区规划面积1323.72平方公里,已开发面积达187.35平方公里。2011年,全省全部工业园区完成工业总产值5431.86亿元,工业销售收入5304.86亿元,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590.52亿元,分别占全省工业总产值的70.48%、工业销售收入的70.68%、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57.76%。工业园区已成为全省产业发展的新高地和顶梁柱,成为云南经济发展的强劲引擎。

正视差距 跳出云南说问题

“比自己成绩不小,比别人差距明显。”采访中,从有关职能部门到各园区及企业的有关领导都认为,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必须清醒认识到,我省产业园区发展总体滞后。

找差距,先看“体量”。昆明高新区副主任陆克文在说到昆明高新区总收入去年突破千亿元、成为全省首家千亿元园区的同时告诉记者,与全国先进国家级高新区比,昆明高新区的经济总量还很小,在全国88家国家级高新区中仅排位中游。2010年,中关村高新区总收入

1.59万亿元,苏州工业园区工业总产值3528亿元,重庆高新区仅电子信息一个产业产值就达1359亿元,而武汉东湖高新区2010年上半年企业总收入已达1729亿元。区域与区域对比,2010年,我省40个省级重点和特色工业园区完成工业增加值652.36亿元,比广西37个重点工业园区工业增加值少了208.64亿元。销售收入上100亿元的工业园区云南只有8家,比广西壮族自治区少12家,比江西省少26家,比四川省少27家。

找差距,再看“数量”。2010年,我省国家级高新区和经开区仅有3家,比江苏省少16家,比浙江省少14家,比江西省少5家,比广西少1家。云南目前有省级重点和特色工业园区40家,比江苏省少98家,比福建省少83家,比浙江省少76家。

找差距,三看“质量”。昆明高新区目前建有14个国家级创新基地、4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6个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1个国家级企业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级研究所,区内有122家高新技术企业,其高科技含金量在全省产业园区中首屈一指,令人难以望其项背。然而放到全国乃至西部先进地区比,无论是科技创新能力、创业孵化能力、科技服务平台体系建设水平,还是科研机构数量、掌握核心技术企业数量、高端人才数量等方面,昆明高新区都有较大差距。全省“标杆”园区如此,其他产业园区的差距就更大。

“我们不仅要看到表面的差距,更要透视到产生差距的深层次原因。”省工信委负责人认为,我省工业园区发展总体滞后的原因既有主观因素,也有客观因素,但根本问题是人的因素。不少地区和有关部门认识不到位,思想不解放,观念落后,相关人员素质差、能力低,导致政策出台滞后和政策支撑乏力,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不完善,办事效率低节奏慢,落实上面的政策不到位、打折扣,等等。最终的结果就体现在发展落后上。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不少园区身份不明确,机构“缺胳膊少腿”,园区领导班子成员配备就像一个“养老院”。省工信委最近一份调查报告的一个数字出乎记者意料:被省里确定为5年内销售收入超千亿元的10个重点培育工业园区,竟有6个是身份不明的“黑户”。采访中还听到这样一个片段:日前某园区企业到相关部门办事盖章,被拒理由根据竟是10年前的文件规定。出现这些问题看似原因有多个方面,但最本质的是有的地方领导和部门的不作为或乱作为。要么是如省长李纪恒所言“忠心耿耿、不知咋整”,要么是上有好政策下却有孬对策。同样,面对建设资金缺口大、土地制约等普遍存在的难题,办法少、牢骚多,干得少、叫得多。甚至当省委、省政府已经科学决策,制定了大政方针,出台了相关政策后,有的地方和部门仍然是这难那难,找出一大堆不抓落实的“理由”。

“这种工作态度和精神状态,不落后才怪!”采访中记者听到了这样的感慨。

破解难题 对症下药谋突破

“找差距不是妄自菲薄,而是要增强紧迫感和危机感,对症下药,奋力追赶。”省政府相关领导如是说。

3月19日,省委、省政府召开全省推进工业跨越发展大会,此次会议规格之高、规模之大、准备之充分、内容之丰富、形式之创新、效果之理想都是空前的。会上,凝聚省委、省政府及全省上下智慧胆识和创新意识的《中共云南省委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推动工业跨越发展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正式出台。

一个大会的召开和一个《决定》的出台,对全省工业及工业园区发展意味着什么?采访中记者了解到,从全省各级地方党委政府、相关职能部门、园区、企业到有关专家学者普遍认为,全省推进工业跨越发展大会的召开和省委省政府及时出台推动工业跨越发展的《决定》,标志着我省工业园区发展进入了发展环境良好、政策支撑强劲的黄金时期。他们认为《决定》立意高远、内涵丰富,紧扣省第九次党代会提出的云南工业跨越发展目标任务,在政策支持工业园区创新发展方面思路新,措施实,突破瓶颈制约针对性强,解决带普遍性难题可操作性好。不少园区负责人认为《决定》内容对破解难题促进工业园区跨越发展很“解渴”,是一个政策支持力度空前的好政策。

认真细致研究《决定》内容精神,记者发现,在采访中了解到的不少制约发展的矛盾问题,都在《决定》中找到了解决的政策依据。如针对用地制约问题,《决定》明确规定,在用足用活国家给予云南的低丘缓坡土地综合开发利用试点政策推进园区上山的前提下,“国土部门开辟绿色通道,对工业园区、重点工业项目用地实行批次审批,并单列定向下达。”这样,广大工业园区迫切希望的园区建设用地指标单列定向下达的政策诉求得到支持;再如,针对园区建设资金缺口大的难题,《决定》明确规定:“工业园区管委会在其园区规划范围内享有土地一级开发权,园区土地出让收益留给园区用于基础设施建设。”“自2012年起,5年内省级工业园区内新增税收,依照现行财政体制规定应上缴省级财政部分,留给工业园区用于基础设施建设。”如此,全省工业园区普遍希望增加财政支持力度的要求得到很大程度满足;又如,不少园区领导希望全面建立健全园区发展的激励机制,把园区发展实绩与园区管委会行政级别挂钩并动态调整。这一诉求得到《决定》明确支持:“健全园区管理考核评价体系,对省级工业园区实行发展目标责任考核,根据园区发展速度及综合实力确定和调整园区管委会行政级别,奖优淘庸。”除此之外,《决定》中对“省级工业园区享有省级工业项目审批权”、“鼓励跨行政区域共建工业园区”、“将工业园区管委会纳入编制管理”、“对省级工业园区实现财税独立核算”等明确规定,也非常有针对性地为破解全省工业园区建设发展中一系列现实难题形成强有力的政策支撑。

用5年时间打造10个销售收入超千亿元、30个超百亿元的产业园区,全省工业园区重要经济指标年均增长30%以上,销售收入超过1.5万亿元,实现工业增加值占全省全部工业增加值70%以上。这是省第九次党代会和新发布的《决定》已经确定的奋斗蓝图。“使命光荣,但任务艰巨。目标能否实现,关键在全省各级领导和干部的真抓实干,关键在各地各部门配套措施的落实率和实际行动的到位率。”接受采访的业内人士坦言。

记者 朱 毅 田逢春 李继红 龚 霞(云南日报)

作者:朱 毅 田逢春 李继红 龚 霞

第14篇:园区经济发展调研报告

湘潭市工业园区经济发展调查报告

为进一步加快推进湘潭市工业园区经济跨越发展,助推市域经济实现保“三”争“二”,提速赶超步伐。近日,由市委办牵头,组织高新区、九华示范区、昭山示范区、天易示范区等单位,通过听取工作汇报、现场调研座谈、查看资料等方式,就全市工业园区经济发展做了一次专题性调研,现将此次调研情况形成调研报告汇报如下:

一、园区经济发展的基本情况

湘潭全市共有工业园区7个(含县市级),其中国家级的有2个,分别为高新区、九华示范区;省级“两型”综合配套改革示范园区3个,分别为天易示范区、九华示范区、昭山示范区,市级工业园区3个,分别为韶山永泉科技工业园、昭山工业园、先锋工业园。近年来,在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市委、市政府着力加快推进以工业园区经济发展为核心的新型工业化,全市工业园区经济得到了跨越式发展,园区主要经济指标继续保持着高速增长势头,园区经济呈现良好发展态势。

1.经济实力明显提升。从全市工业园区前三个季度的经济运行特点来看,7个工业园区主要经济指标均保持了50以上的高速增长。1-9月,从工业产值来看,全市园区共完成工业总产值698.73亿元,同比增长69.35%,其中高新区

完成工业总产值251.4亿元,九华示范区完成工业总产值195.02亿元,两个园区的工业总产值占了全市工业园区总产值的“半壁江山”,特别是高新区工业产值增速达到了148%;从企业的产销情况来看,全市工业园区工业企业实现销售收入674.62亿元,增长68.33%,产销率达到96.6%,103家重点企业有80家产销率达到或超过了100%,其中吉利汽车、湘电风能等5家企业产值达到了15亿元以上。从财政收入情况来看,全市前三个季度财税总收入达到25.4亿元,同比增长50.28%;其中高新区实现财税收入7.8亿元,九华示范区实现财税收入8.55亿元,均实现了财税总量、增速的稳步增长,昭山和韶山示范区财税总量虽不大,但均实现了翻番,并呈现出了强劲增长势头。

2.项目建设加快推进。1-9月,全市园区区续建和新开工重点项目加快推进,其中九华示范区续建和开工建设97个(20个省、市重点项目全面开工),高新区开工基础设施项目12个,“四纵四横”路网、安置区、东方红南广场等项目加快推进。截止9月底,园区共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14.2亿元,同比增长52.8%;完成工业投资117.72亿元,同比增长56.68%,其中吉利三期、江麓机电、兴业太阳能等已投产,四川恒宇、青岛海立美达、新晖太阳能等进入试生产;完成基础设施投资71.24亿元,同比增长41.72%,其中学府西路、疏港公路、奔驰中路等道路已建成通车。

3.招商引资成效显著。1-9月,外商投资项目13个,

涉及合同资金1.9亿美元,同比增长18.1%;实际到位资金1.62亿美元,同比增长25.6%;市外境内投资合作项目125个,比去年同期增加10个,实际到位资金64.5亿元;本市企业入园投资项目22个,实际投资额达69.6亿元。成功引进了泰富重工、美国塔奥、红星美凯能、湖南农业工程机械产业园等一批带动力强、附加值高、实力雄厚的大项目、大企业。

4.主导产业不断壮大。全市各个园区立足自身资源优势,紧紧围绕核心产业促发展,不断做大做强优势产业,各园区的主导产业基本呈现出了特色突出、优势明显、竞争力强的新亮点。如,高新区新能源产业实现产值55.5亿元,同比增长60.87%;钢材深加工产业实现产值47.8亿元,是去年同期的3.5倍。九华示范区汽车及零部件产业实现产值66.46亿元,同比增长41.98%;电子信息产业实现产值47.61亿元,同比增长1.2倍;先进装备制造业实现产值57.5亿元。天易示范区农产品精深加工实现产值71.2亿元,同比增长56.4%,占到了本区工业总产值的63.74。

二、园区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1.园区经济发展水平不齐。从调研情况来看,不论是各个园区的规模大小、工业产值、财税收入还是从园区重点企业数量、项目建设情况来比较,全市园区经济发展呈现出“两头大、中间小”格局,园区经济发展水平可以说是层次不齐。比如,从全市各个园区工业产值的完成情况分析,九

华示范区、高新区两个国家级园区前三个季度共完成生产总值428.62亿元、完成财税总收入15.35亿元,占整个全市工业园区比例分别为61.3%、60.2%,其他五个工业园区工业产值总量累计只占58.7%、59.8%。同时,与长沙经开区等大园区相比,无论从单个企业的产值规模、入园企业总量以及园区规模经济总量,差距还很大。

2.园区产业关联程度不高。虽然全市各个园区均在重点发展自身主导优势产业,如高新区的新能源产业、钢材深加工产业;九华示范区的汽车及零部件产业、电子信息产业实现、先进装备制造业;天易示范区的先进装备制造、农产品精深加工产业;昭山示范区的生态休闲、高档商务、文化创意产业等。但整个园区的产业关联程度不高,从调研情况来看,7个工业园区,园区与园区之间有企业合作、项目对接、共同发展的典型事例较少,各自都强调产业的精、深、专方向纵身发展,从座谈调研的负责人情况汇报来看,如何加强园区合作、延长和完善产业发展链、实现共生融合等提及的很少。

3、园区要素资源供给不全。受国际货币政策、欧洲主权债务危机、地区局势不稳定,国内宏观政策结构调整等的影响,全市工业园区经济的发展普遍面临要素资源供给的瓶颈制约。“融资难”,受国家货币政策紧缩、房地产市场调控等园区,各个园区推进项目建设过程中均面临贷款难、融资难困境,“十二五”全市工业园区提速发展的关键时期,对

资金的需求会很大,融资困境亟待解决。“用地难”,尽管上半年在省、市国土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我市工业园区用地得到了一定缓和,但随着国际零部件产业基地、省农机产业园、江麓军民融合产业园等一批重特大项目进入,及时供地难以保障,用地需求缺口较大,成为制约园区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拆迁成本高。工业园区部分项目因征拆户借征拆遗留问题,漫天要价、阻工滋事,导致不能按时供地和投产,拆迁工作成本高、压力大。

4.园区企业综合效益不优。园区固定资产增幅有所下降,从工业报表的统计数据来看,全市园区6-9月固定资产增幅分别为67.19%、63.03%、56.23%、52.80%,投资增幅呈逐月下降趋势。企业利润不佳,受出口下降、银根紧缩、用电紧缺、物流、原料及用工成本上升等因素综合影响,导致全区内部分中小企业出口下降、库存增加,融资难、生产成本大幅上升,利润空间萎缩等问题,影响企业建设进度,也给企业生产经营带来较大影响。

三、园区经济发展对策探究

1、努力深化园区发展规划。要按照“集聚优势办工业、集中园区办工业、集聚产业办工业”的总体要求,深化园区发展规划,全力推进工业园区联动、高效、互补式发展,要在按照园区总体规划的功能分区要求,高起点、高标准地谋划产业布局,严把项目入口关,确保园区自身特色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和深化总体规划,加大园区规划、企业入园、项

目建设对接力度,着力实现园区共生、融合、协调发展。

2、加快实现园区共生融合发展。一是推动全市工业园区主导产业进一步发展壮大,重点突出以龙头项目建设引领主导产业做大做强,着力引进与主导产业相关的配套项目、物流项目,进一步延长产业发展链条,加速产业链群扩张。二是强化政策扶持。各个园区应充分利用好自身品牌资源,积极争取国家、省、市对主导产业及其项目的政策支持,同时,要细化并落实好鼓励产业发展的优惠政策。三是强化产业服务。充分行使有关行政和经济审批权限,快捷高效办理涉及企业、项目的有关手续。四是强化产业对接。全市工业园区的经济发展不能“各自为战”,要“心有灵犀、荣辱与共”,主要加强园区之间、企业之间、产业之间的战略合作、融合共生、齐头并进,促进产业集群、产业联盟、创新联盟的逐步形成。九华示范区、高新区是要充分发挥领头羊的作用,要站在整个全市工业园区经济发展的高度,加强与其他工业园区多方式、多层次、多类别的交流、合作力度,以好的经验、方法帮助推动其它园区的加快发展,合力推动全市工业园区经济上档次、上水平。

3、建立健全园区投融资体制。一是加强融资基础性工作。进一步整合资源,加强与银信部门沟通与衔接,争取更多的支持。二是加强资本运作方式改革。进一步深化园区投融资模式改革,畅通民间资本流入渠道,尝试建立工业园区民间资本投资公司和重点企业投资公司,负责园区的包装、

招商、经营、管理,政府只负责宏观领导、监督和税收分成。加强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招拍挂”工作,探索建立国有建设用地使用市场化经营运作机制。加强与知名企业、上市企业的合作力度,利用综合用地上市,拉动区域投资。三是促进企业主体投资。加强金融服务工作,力保中小企业融资目标的实现;引导园区企业加大技改投入,通过扩大再生产或兼并重组,快速做大做强。

4、着力增强园区创新发展能力。一是要加强创新型科技人才引进。当今社会,人才资源是最重要的资源。园区要实现创新发展,关键在于人才,一定要“走出去、引进来”,着力培育与引进一批创新型科技人才、知名专家、学者入园,努力实现由智力资源向科技成果转化。二是要加快企业创新体系建设。创新是企业发展的核心竞争力,要加快创新资源集聚,加速创新服务平台建设,努力加强产学研合作,加强与省内高等院校的合作,建立“高校行”的长效机制,不断提升科技孵化能力,推动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提升。三是要加强创新要素聚集。着力聚集(孵化)企业、中介服务机构和科技人才及企业技术中心、金融资本等创新要素,促进企业加快科技创新,增强核心竞争力。

5、全面强化园区招商引资力度。要按照“园区联动、分工明确、加强衔接、突出重点”的总体思路,合力推进我市工业园区的招商引资工作。各个园区要重点突出围绕各自重特大项目、主导产业招商,着力引进一批产品附加值高,

创税能力强、带动能力强的大项目、大企业。同时,要主动出击,认真按照省市的要求,努力策划和包装一批符合国家产业政策调整的特色产业项目,力争得到中央、省市更多的政策支持。

6、努力优化园区经济发展环境。努力把园区转变职能抓服务与社会管理重创新结合起来,进一步提升工作效能和透明度,努力优化园区发展环境。下大力气抓好园区维稳工作,认真落实工作责任,积极化解各类纠纷矛盾。对因土地征迁、安置补偿等引发的上访问题,各园区管委会都应成立维稳工作组,深入乡镇、村、组一线,做好村民思想工作,确保不出现群体性上访事件。同时,要进一步加强被征地群众的就业培训和社会保障工作。认真抓好计划生育工作,稳定低生育水平。要努力按照“广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的方针,加强对园区职工生活、工作的关心和支持,确保实现园区职工养老、医疗、工伤、失业、生育保险的全覆盖。

第15篇:组织工作助推产业园区发展专项调研报告[材料]

组织工作助推产业园区发展专项调研报告

按照市委组织部关于开展《组织工作助推产业园区发展的意见》贯彻执行情况专题调研的通知,结合我局工作实际,现将人才工作服务园区建设的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产业园区基本情况和园区管理机构设置情况

(一)产业园区基本情况。XXX区工业集中区下设两个园区:某市(XXX)盐磷化工循环产业园区和某(XXX)工业集中区。盐磷化工循环产业园区规划面积10平方公里,主导产业为盐磷化工、硅材料和机电加工。园区于2009年创建为百亿园区。某工业集中区于2012年5月经某市经委批准备案。园区规划建设面积11.52平方公里,主要发展信息与物联网产业、新能源、新材料产业、装备制造和综合物流业。

(二)园区管理机构情况

XXX区工业集中区管理委员会为区政府直属事业单位,正科级,全额财政预算。管理委员会设3个内设机构:办公室、规划工程股、经济发展股。工业集中区的建设和管委会的工作主要接受省经信委园区处、市经信委园区办和区经信局的指导。主要职责是完善为园区企业服务的投融资、教育、研发、物流、信息等平台,配合有关部门推进工业集中区内基础设施建设、要素配置。协调投资项目的审批,承接东部产业转移工作,配合做好集中区内项目用地、拆迁安置、基础设施建设,以及各类优惠扶持政策的申报兑现。

第16篇:产业后勤管理处年度工作总结与产业园区调研报告

产业后勤管理处年度工作总结

目录

精神,回顾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十三年来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伟大成就,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健全社会主义法治、与时俱进、理论创新和修改党章等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上提高了认识,明确了方向、振奋了精神,决心为搞好产业后勤改革、为把我校建设成为高水平的教学研究型师范大学而不懈奋斗。

本年度我处在后勤社会化改革和后勤保障、建立现代产业制度、住房分配货币化、医疗、房地产、节水节电、绿化校园等工作中,从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出发,在地方政府的支持下,依靠全校师生的理解和支持,在完成年度任务的同时,节约经费支出。

二、后勤社会化改革取得了新进展

2、修改了董事会章程,制定了利润分配办法、职工分配办法,实行会计机构负责人委派制度,使后勤企业的财务进一步得到规范,成本核算和利润分配向企业会计靠拢。

3、贯彻“采购管理暂行办法”和“招投标管理暂行办法”二个文件后,使后勤服务进一步引入竞争机制,服务质量有所提高,并为学校节省开支20万元。

4、学生宿舍和学生食堂解决了学校发展中的“瓶颈”问题,管理进一步规范,受到广大学生的好评。

三、后勤基础设施整治效果明显

2、完成新月湖亮丽工程、安装霓虹灯管1267米,七彩数码霓虹灯108米。

3、增加路灯34盏、更换教室、实验室、阅览室各类电灯1400盏,安装电插座780个。

4、增加不锈钢垃圾箱50付(只),并对全校不锈钢垃圾筒进行了维修。

5、拓宽和新建道路1万平方米。

6、完成家属区的大门、围墙等工程,为3万平方米的校内教工住宅共11幢进行了平改坡。

8、修复各类课桌椅1万件,对门窗、围网等进行油漆,制作防盗门窗400米。

9、改造了6000平方米的教工集体宿舍。

10、完成了本科教学工作随机性水平评估的基础设施整治工作。

四、校园绿化品位得到提升

2、对7万平方米的学生宿舍和音乐、美术大楼及风雨操场、杏园楼食堂配套绿化。

3、初阳湖美化工程在年底竣工,内有二个亭、二口井、一个广场、一座假山、一个花园,给师生创造了一个舒适雅致、宁静祥和的学习和生活环境。

4、开展爱国卫生活动,在省、市文明及卫生检查评比中获得好评,保持了“省级卫生先进单位”称号。

5、校区被金华市评为“绿化先进单位”。

五、房地产管理得到了加强

2、为820户购房户发放了土地证和房产证。

3、为城区200户教工办理了自来水“一户一表”和校区500户教工申请了用电“峰谷表”。

4、科技培训四号楼完成了招商工作。

6、二环路建设涉及我校房地产的房屋拆迁、树木迁移、管道网线改道等正在进行之中。

六、校办产业工作

1、完成了印刷厂的改制,在资产重组的基础上,组建了“金华市浙师印务

有限公司”。

2、修订了目标责任制。

3、文化艺校改制。

七、减少经费支出取得了成绩

2、申请免缴土地出让金96.8万元;

3、减少环卫费支出11万元,长话费3万元、房改手续费、契税等16.3万元;

4、后勤社会化改革节约人员经费140万元,后勤服务费60万元。

八、主要问题:

1、后勤社会化改革的力度不大,教育厅在我校的试点还没有答复,后勤服务企业大部分实体不具备资质难以参与市场竞争,内部管理也有待加强。

2、科技实业总公司没有建立现代产业制度。

3、产业后勤管理处人员编制过紧,尤其是发包结算的实施和工程监督有时不到位。

4、后勤服务与行政职能、后勤管理与机关职能还有待进一步理顺。

九、二oo三年工作打算

1、按照全国 二oo三年一月十三日

任务而努力。本年度我处的重点工作有:后勤资产评估、学校扩招后的后勤保障、本科教学评估中的基础设施建设等。在任务重、时间紧、要求高的情况下,每位同志都能各负其责,依靠后勤服务企业的配合和支持,较好地完成了任务。在完成全年各项工作任务的同时,还取得了这样一些成绩:

1、完成了教育厅要求我校作为全省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试点的各项准备工作;

2、进行了校办企业文印公司的改制试点;

3、学校扩招后的教学、生活、后勤保障全方位到位;

4、本科教学评估中对后勤基础设施有较高评价;

5、省爱卫会回头看中保持了我校“省级卫生先进单位”称号;

6、校园被评为金华市区年度绿化先进单位,孙顺源、申屠文月还被评为绿化先进工作者。

二、后勤社会化改革取得了新进展

1、根据教育厅浙教计[XX]255号文《关于加快试点高校后勤公司组建工作的通知》,确定我校为省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试点单位的要求,本年度对后勤服务总公司占用学校的资源进行了清产核资,并聘请社会中介机构评估,后勤企业人员和资产的实质性剥离方案和评估报告已于XX年5月送教育厅审批,后勤企业占用学校的资产为10503.63万元。

2、修改了董事会章程,制定了利润分配办法、职工分配办法,实行会计机构负责人委派制度,使后勤企业的财务进一步得到规范,成本核算和利润分配向企业会计靠拢。

3、贯彻“采购管理暂行办法”和“招投标管理暂行办法”二个文件后,使后勤服务进一步引入竞争机制,服务质量有所提高,并为学校节省开支20万元。

4、学生宿舍和学生食堂解决了学校发展中的“瓶颈”问题,管理进一步规范,受到广大学生的好评。

三、后勤基础设施整治效果明显

1、投资250万元,全长5公里的110kv电力专用线路在年底交付使用。

2、完成新月湖亮丽工程、安装霓虹灯管1267米,七彩数码霓虹灯108米。

3、增加路灯34盏、更换教室、实验室、阅览室各类电灯1400盏,安装电插座780个。

4、增加不锈钢垃圾箱50付(只),并对全校不锈钢垃圾筒进行了维修。

5、拓宽和新

建道路1万平方米。

6、完成家属区的大门、围墙等工程,为3万平方米的校内教工住宅共11幢进行了平改坡。

7、完成工程331项,其中维修教学楼、图书馆、实验室2.4万平方米,外墙涂料1万平方米,改造线路8000米,敷设线路5000米,敷设管道6000米,拆房4400平方米,围网XX平方米。

8、修复各类课桌椅1万件,对门窗、围网等进行油漆,制作防盗门窗400米。

9、改造了6000平方米的教工集体宿舍。

10、完成了本科教学工作随机性水平评估的基础设施整治工作。

四、校园绿化品位得到提升

1、新增绿地5万平方米、新植乔木200株、改造提档绿地2万平方米,校园获金华市绿化先进单位。

2、对7万平方米的学生宿舍和音乐、美术大楼及风雨操场、杏园楼食堂配套绿化。

3、初阳湖美化工程在年底竣工,内有二个亭、二口井、一个广场、一座假山、一个花园,给师生创造了一个舒适雅致、宁静祥和的学习和生活环境。

4、开展爱国卫生活动,在省、市文明及卫生检查评比中获得好评,保持了“省级卫生先进单位”称号。

5、校区被金华市评

告以“三个代表”为主线,以“高举***理论伟大旗帜,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继往开来,与时俱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为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而奋斗”为主题,是一个总结过去、展望未来的纲领性文献,是一个从严治党、以改革精神加强中国***自身建设的指导性文献。大家结合学校改革发展、后勤改革发展的实际,围绕十六大精神,回顾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十三年来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伟大成就,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健全社会主义法治、与时俱进、理论创新和修改党章等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上提高了认识,明确了方向、振奋了精神,决心为搞好产业后勤改革、为把我校建设成为高水平的教学研究型师范大学而不懈奋斗。

本年度我处在后勤社会化改革和后勤保障、建立现代产业制度、住房分配货币化、医疗、房地产、节水节电、绿化校园等工作中,从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出发,在地方政府的支持下,依靠全校师生的理解和支持,在完成年度任务的同时,节约经费支出。

全处同志能精诚团结,营造了一个良好的工作氛围,大家都为完成任务而努力。本年度我处的重点工作有:后勤资产评估、学校扩招后的后勤保障、本科教学评估中的基础设施建设等。在任务重、时间紧、要求高的情况下,每位同志都能各负其责,依靠后勤服务企业的配合和支持,较好地完成了任务。在完成全年各项工作任务的同时,还取得了这样一些成绩:

1、完成了教育厅要求我校作为全省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试点的各项准备工作;

2、进行了校办企业文印公司的改制试点;

3、学校扩招后的教学、生活、后勤保障全方位到位;

4、本科教学评估中对后勤基础设施有较高评价;

5、省爱卫会回头看中保持了我校“省级卫生先进单位”称号;

6、校园被评为金华市区年度绿化先进单位,孙顺源、申屠文月还被评

为绿化先进工作者,工作总结《后勤管理处工作总结》。

二、后勤社会化改革取得了新进展

1、根据教育厅浙教计255 号文《关于加快试点高校后勤公司组建工作的通知》,确定我校为省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试点单位的要求,本年度对后勤服务总公司占用学校的资源进行了清产核资,并聘请社会中介机构评估,后勤企业人员和资产的实质性剥离方案和评估报告已于XX年5月送教育厅审批,后勤企业占用学校的资产为10503.63 万元。

2、修改了董事会章程,制定了利润分配办法、职工分配办法,实行会计机构负责人委派制度,使后勤企业的财务进一步得到规范,成本核算和利润分配向企业会计靠拢。

3、贯彻“采购管理暂行办法”和“招投标管理暂行办法”二个文件后,使后勤服务进一步引入竞争机制,服务质量有所提高,并为学校节省开支20万元。

4、学生宿舍和学生食堂解决了学校发展中的“瓶颈”问题,管理进一步规范,受到广大学生的好评。

三、后勤基础设施整治效果明显

1、投资250万元(更多请关注),全长5公里的110kv电力专用线路在年底交付使用。

2、完成新月湖亮丽工程、安装霓虹灯管1267米,七彩数码霓虹灯108米。

3、增加路灯34盏、更换教室、实验室、阅览室各类电灯1400盏,安装电插座780 个。

4、增加不锈钢垃圾箱50付(只),并对全校不锈钢垃圾筒进行了维修。

5、拓宽和新建道路1万平方米。

6、完成家属区的大门、围墙等工程,为3万平方米的校内教工住宅共11幢

进行了平改坡。

7、完成工程331项,其中维修教学楼、图书馆、实验室2.4万平方米,外墙涂料1万平方米,改造线路8000米,敷设线路5000米,敷设管道6000米,拆房4400平方米,围网XX平方米。

8、修复各类课桌椅1万件,对门窗、围网等进行油漆,制作防盗门窗400米。

9、改造了6000平方米的教工集体宿舍。

10、完成了本科教学工作随机性水平评估的基础设施整治工作。

四、校园绿化品位得到提升

1、新增绿地5万平方米、新植乔木200株、改造提档绿地2万平方米,校园获金华市绿化先进单位。

2、对7万平方米的学生宿舍和音乐、美术大楼及风雨操场、杏园楼食堂配套绿化。

3、初阳湖美化工程在年底竣工,内有二个亭、二口井、一个广场、一座假山、一个花园,给师生创造了一个舒适雅致、宁静祥和的学习和生活环境。

4、开展爱国卫生活动,在省、市文明及卫生检查评比中获得好评,保持了“省级卫生先进单位”称号。

5、校区被金华市评为“绿化先进单位”。

五、房地产管理得到了加强

1、完成了2257名教职工和离退休人员发放了一次性住房货币化补贴。

2、为820户购房户发放了土地证和房产证。

3、为城区200户教工办理了自来水“一户一表”和校区500户教工申请了用电“峰谷表”。

4、科技培训四号楼完成了招商工作。

5、完成了引进人才的

51、52幢教工住宅分配。

6、二环路建设涉及我校房地产的房屋拆迁、树木迁移、管道网线改道等正在进行之中。

六、校办产业工作

1、完成了印刷厂的改制,在资产重组的基础上,组建了“金华市浙师印务有限公司”。

2、修订了目标责任制。

3、文化艺校改制。

七、减少经费支出取得了成绩

1、节水164万吨、节电28万度,节约水指标费近1000万元,水电费185.23万元;

2、申请免缴土地出让金 96.8万元;

3、减少环卫费支出11万元,长话费3万元、房改手续费、契税等16.3万元;

4、后勤社会化改革节约人员经费140万元,后勤服务费60万元。

八、主要问题:

1、后勤社会化改革的力度不大,教育厅在我校的试点还没有答复,后勤服务企业大部分实体不具备资质难以参与市场竞争,内部管理也有待加强。

2、科技实业总公司没有建立现代产业制度。

3、产业后勤管理处人员编制过紧,尤其是发包结算的实施和工程监督有时不到位。

4、后勤服务与行政职能、后勤管理与机关职能还有待进一步理顺。

九、二〇一四年工作打算

1、按照全国 约型后勤保障体系活动。重点加强办公楼、教学楼和学生公寓水电管理,杜绝长流水、长明灯现象。

在用电管理上,一是减少路灯开灯数量、缩短照明时间。对校园、学生区、家属区路灯采取“隔二开一”,照明时间压缩0.5—5小时。 二是教室、实验室严格执行学校制订的作息时间,养成“人走关灯,按需供电”习惯,所有教室一律于晚上22时断电。特殊时期,根据教务处和研究生院安排,在北校区8号和南校区2号教学楼分别设立24小时供电教室,

保证学生复习、考研等学习用电。在不影响教学前提下,专人负责每天12:05—13:45全校所有教室统一拉闸停电。同时加强后勤保障督促检查力度,及时处置长明灯现象。

在用水管理上,后勤处、后勤集团加强巡视和检修,减少供水管网,特别是绿地和卫生间跑、冒、滴、漏现象。

在采暖管理上,根据季节冷暖变化,灵活调整供暖时间和出水温度,减少能源浪费。

3、加大技改力度,提高水、电使用效能

今年投资200余万元,对教学、科研和办公等区域安装电表1328块,为计量收费奠定了基础。投资86万元为教学楼、学生公寓和部分路灯加装了12台“省电霸”,节能率达23.7%。

(二)制度建设

为了规范工作程序,增强工作透明度,落实工作责任,节约经费,提高工作效率,制定出台了《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起草了《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供用电管理办法》、《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后勤服务质量、收费、监督考评标准》。使后勤保障管理工作进一步向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的目标迈

进。

(三)文明校园建设

全年组织实施了植物所西院、农场家属区综合治理、中心区“生态园”、“牡丹园”绿化建设和北校区烟尘、污水治理等工程,美化了校园环境,减少了环境污染,师生员工的工作、生活条件得到了进一步改善。

为迎接“创建文明校园”检查,组织整理档案材料40余份,配合校 文明办完成了检查评比工作。

(四)校医院坚持“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全年共接诊12.6万人次、体检2.4万人次(其中安排职工健康体检4023余名),比去年增加了37%。对490个药品采购实施“阳光”工程,面向社会公开招标,平稳了药品价格。全年承担大学生健康教育课程270学时,听课5.4万人次。举办包括“世界结核病日”、“春季常见传染病”、“世界艾滋病防治”及以糖尿病、高血压、传染病为主题的宣传、义诊和专题讲座、培训等大型活动13次。计划免疫(服糖丸)564人次,注射疫苗3000多人次,新生接种

3.9万人次。对29例传染病,全部进行了流调和消毒处理,并及时上报,受到职工好评。

(五)人口与计划生育管理工作扎实有效。校计生办全年办理生育指标82人,新生人落户34人,补发独生子女费68人次,发放避孕药具18320件,开展“三查”活动3次、育龄妇女2236人次参加,“三查两清一服务”达90%,八表一册统计达到100%。处理计划生育等有关信访、信件219人次。健全了我校人口基础数据库,全年无违反计生政策事件发生。

(六)幼儿园本着“享受幸福、贴心服务”的宗旨,创造性的开展工作。完成了650名幼儿的入托和保教任务,成立了家长学校,组织开展了“帮我早读书”

及“吉的堡”英语教学、幼儿画展、舞蹈三级考核、亲子园、蒙氏教育等活动,培养幼儿的早期阅读和计算能力,提高了幼儿教育质量。有189名幼儿在陕西和全国少儿书画大赛中获奖,其中11幅作品获“陕西省小书画家”金奖、38幅作品获银奖,35幅作品入选《陕西小书画家作品集》,集体荣获 箱安装等水电暖气维修、建设工程10项。保证了教学、科研工作和师生生活的正常进行。

(二)环境治理和校园绿化

组织完成722.7万元的植物所西院改造,水科所校区家属区污水改造工程,农科院家属区、西农校区东南家属区隔离,实验总场住宅区治理改造,中心区二期绿化,南校区3号教学楼南、北广场绿化等工程24项。美化了校园环境,师生员工的工作、生活条件得到了进一步改善。

(三)教学、生活用房维修改造

组织实施了教学楼及学生生活用房维修工程66项。主要有:北区3号教学楼改造,南区清真食堂、3号学生公寓楼改造,06级新生920间宿舍及南区3号青年教工公寓楼维修,南区离退休活动中心建设,招生专线改造,水建学院水工、河工厅改造,蚕桑所灶房改造,棉花所于右任办公楼屋面维修,博士后流动站装修,成教学院维修改造,另外拆除了植物所平房、锅炉房、塑钢厂等区域,协调了台城路、西农路改造拆除。保证了教学、科研工作和师生生活的正常进行。

四、其它方面

在管理工作中,以“深化改革、细化管理、强化保障、优化服务”为指导思想,领导班子成员严格执行廉洁自律规定、团结协作,全体职工强化服务意识、大局意识,在治理商业贿赂工作中,认真开展自查自纠,治安综合治理项目完全达标,无违法违纪行为发生,积极开展内部节约活动,一般性消费支出费用较去年大为减少。

五、存在的问题

工作仍存在一些急需解决的问题:

1.后勤保障经费不足,导致工作不能正常开展。如:东南区锅炉超期服役无

证运行;全校正常的水、电费,取暖费预算缺口1000余万元,后

勤运行日常保障维护费欠缺100余万元,导致工作不能正常开展。 2.公用部位电表及节能设施安装等硬件投入需进一步增加,为实施计量收费和大幅度降低能耗打好基础。

3.处内专职管理监督人员不足,导致职工超负荷带病工作,影响后勤服务质量监督管理职能的发挥。长此以往对学校和个人都会产生不利影响。

六、XX年工作要点

(一)以提高后勤服务质量和管理水平为目标,全面实施《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关于进一步深化后勤改革的实施意见》。出台我校后勤服务考核标准、后勤服务质量标准、后勤服务价格收费标准。与后勤集团签订校园管理物业管理、水电暖供应保障、通勤车管理等10个后勤服务项目协议。重点加强服务监督,提高后勤服务质量。

(二)结合深化后勤改革工作,积极开展节约型校园活动。

出台《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用电费预算核定及结算暂行办法》、《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各学院维修经费管理暂行办法》,进一步完善学校水、电、汽、暖等管理办法,从制度上约束和规范广大师生员工节约用水、用电行为。

(三)继续做好新上项目的施工管理,保质保量完成07年维修计划。(四)继续组织安排好45岁以下教职工的体检工作。 后勤管理处

二〇一四年十二月二十日

委的正确领导,分管校长的关怀指导,各部门的大力支持及本部门所有干部、职工的共同努力下,后勤管理处以狠抓管理为主线,以服务教学、科研及师生员工为宗旨,紧紧围绕学校中心工作,全体后勤干部职工团结一心、克服困难,圆满地完成了后勤服务保障工作。现将XX年工作总结如下:

一、加强领导班子自身建设,形成坚强有力的战斗集体

后勤领导班子始终强调,后勤是学校的后勤,后勤的一切工作要以学校大局为重,班子成员之间相互尊重、信任,支持,及时交换工作意见,发挥班子的整体合力。后勤班子成员坚持艰苦奋斗,勤俭办后勤的作风,精打细算,严格控制各项支出,统筹使用经费,保证了后勤各项工作的顺利进行。

二、加强政治理论和业务知识的学习,打造后勤服务形象

1、创建后勤文化,凝聚后勤凝聚力。后勤工作承载着“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重托,我们的宗旨永远是为教学、科研和广大师生服务。为进一步提高管理服务水平,我们组织召开了后勤工作研讨会、后勤管理干部培训班及学习借鉴高校同行先进管理经验和经营模式,通过学习、座谈、交流等方式,提高了理论水平,转变了观念,开阔了视野,丰富了思路,加深了部门之间的了解,鼓舞了干劲,增强了责任感。研讨会后勤干部职工踊跃投稿,交流心得体会14篇。

2、加强宣传、网站工作。通过学校网站、后勤网站、宣传栏等积极宣传展示后勤服务工作,加强与其他部门的沟通,营造积极进取、文明和谐的后勤文化氛围。在网站管理方面指定专人负责,对上传内容严格审批程序, 全年网上上传校级新闻公告20余条,后勤网上发布新闻公告50余条。并通过网站信箱、轻风虚拟社区及时收集广大师生的意见和建议,做好反馈和回访工作。

3、加强员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组织全体员工学习形势政策,宣传党和国家的大政方针政策,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树立员工全局观念、大局意识和

以人为本的服务意识和管理意识;贯彻“三服务、三育人”的后勤服务宗旨,讲解优质的后勤保障服务对于学校稳定、改革、发展的重要意义。

二、紧密围绕学校中心工作,提供优质高效的后勤服务

1、按期圆满完成了

一、二宿舍和谐拆迁的工作目标。自接到历城区拆迁办拆迁冻结通知,历时九个月,克服了居住人员类型较多,历史遗留问题多,补办资料繁多,程序复杂等各种困难,本次拆迁涉及我校职工宿舍楼4幢156位住户。共收回补偿资金1570余万元,达到了确保了学校利益不受损失,职工满意的目 1 的。

2、历尽艰辛, 终于完成了百花园宿舍区多年来未解决的四邻认证工作,于XX年5月20日取得了百花园土地证。为下一步统一换证工作打好了基础。

3、求真务实,密切联系群众,真正做到为师生排忧解难。维修中心组织人员对学生公寓和各教学楼消防系统进行全面检查和维修,并做消防井一个,排除安全隐患10余处,公教楼、实验楼、教学楼卫生间、教职工公寓地下室渗水,基本杜绝地面、墙体渗水现象,解决了很多基建遗留问题。

4、积极探索物业监管的思路和方法,制定严格的检查标准。在今年的师生问卷调查中,师生满意率高达98%以上,使我校的物业管理水平不断提高,并得到广大师生的认可。

5、市区综合中心先后进行了一宿舍架空电缆抢修,葡萄园宿舍下水主管道疏通,一宿舍电缆入二环东路地下改造工程,三宿舍自来水并表,小高层电信、有线电视入室等工程,做到了服务零缺陷,操作零缺陷、设备零缺陷、安全零缺陷,为教职工的正常生活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6、在物价持续上涨条件下,确保伙食供应稳定。面对强烈的物价冲击,从学校的稳定大局出发,我们把保障师生员工的利益放在首位,采取有力措施,发

挥集中采购的优势,坚决执行政府和学校所有主、副食品不涨价的精神,并通过加强内部管理,降低经营成本,努力把亏损降到最少,确保了的饭菜价格稳定。

7、饮食服务中心圆满完成校庆接待任务。我校迎来60年大庆,为让校友吃上可口的饭菜,体会母校的温暖,中心周密部署,积极想办法,按照学校校庆办公室部署,圆满完成了校庆接待任务,受到了广大校友的积极评价。今年获得了济南市卫生局颁发的“食品经营笑脸单位”荣誉称号。

8、加强校园绿化保洁管理。除完成40万平方米的保洁工作外,今年完成苗圃育苗包括法桐、毛梾、流苏、美国红梣、雪柳等五个品种4000余株,熙华东路以东、南大门西侧种植法桐280余棵、紫叶李560余棵和50万平方米苗木花卉绿地的正常养护,在一食堂东修建垃圾台一处,周围种植大叶女贞400余棵,并接收绿化工程约35万平方米,大大美化了校园环境。3月份,赢得了济南市“花园式单位”的称号。

9、积极防治美国白蛾。对宿舍、校园的树木进行了剪枝,不间断地喷药,不留死角,不给美国白蛾爆发的机会,确保了校园的生态安全。

三、积极采取措施,加大节能降耗力度,突出成本控制观念

1、年初对1#、2#、3#教学楼、1#、2#公教楼、实验楼走廊灯采取节电措施;同时对1#、2#公教楼节电装置进行数据有效分析比较,提出改进更新方案,更新后节电效果明显。

2、中水站通过近半年的运行,校园绿化、学生公寓冲厕用中水,节约水费约计604100元(运行按10个月核算);浴室通过安装太阳能、智能射频卡后,节约自来水、蒸汽费约计657000元,因中水利用、太阳能射频卡洗浴系统及蒸汽减少凝结回收系统方面工作比较突出,今年荣获XX年度济南市节水先进单位和XX年全国高校节水科技创新先进单位。

3、中央空调机组采取分时段、周

六、周日停开、天气情况等分别合理调整机组运行状态,调整完善路灯智能路灯调空设备的运行时间及运行电压。使该设备达到最佳的节能效果。

4、对三个食堂、学生洗澡、供应开水,尽量压缩供汽时间、压缩天然气的用气量。冬季供暖期间实行分时段、根据天气温度情况实时控制各个换热站的供暖温度。供暖期间比去年同期每天节约大约6000立方天然气。对蒸汽管道加装300㎜钢阀门一套,减少热损失。

5、借济南市重新调整冬季供暖价格的机会,对南校区用房性质、面积重新确定,通过积极努力,每年可节省采暖费近十万元。同时,天然气、生活垃圾清运费较去年减少近50%。

6、长清校区面积大,学生多,环境保洁和苗木养护任务重。长清校区保洁面积50万平方米,养护面积近50万平方米,每天近20吨生活垃圾需收集和清运。为了干好工作,同时又为学校节约资金,我们一是与学生党校联系合作,组织入党积极分子义务劳动;二是加强与学生部门沟通,将校园环境划分责任卫生区,平时注意保洁,逢学校有重大活动时,对各自责任卫生区进行集中整治。尤其在重大节日和校庆期间收到良好的效果。

四、齐抓共管,提高安全责任意识,确保校园的安全与稳定 安全是头等大事,工作的特殊性,工作地点的分散性,教职工的敏感性是检验我们工作的尺子。以紧绷安全这根弦时刻向职工灌输安全工作责任重大的思想,把好安全工作的每一个关口。后勤领导班子高度重视安全工作,将安全工作贯穿到各项工作之中,层层签订安全工作责任书,做到责任明确、分工负责,形成纵向到底、横向到边、上下联动、整体推进的安全工作组织体系。加大宣传教育力度,加强对本部门工作人员的安全教育,增强安全意识,提高防范意识,做

到防范于未然,杜绝安全隐患,将事故消灭在萌芽状态,确保了全校水、电、气安全运行,无安全事故发生。

总之,XX年后勤管理处全体职工团结一致,勤奋工作,较好地完成了学校交给的各项任务,赢得了师生员工的好评;展望新的一年,我们信心倍增,决心继续努力,使后勤的各项工作更上一层楼。

后勤管理处 二〇一四年十二月 推荐相关范文: 后勤管理处年度工作总结 后勤管理处XX年工作总结 后勤管理处XX年工作总结及 后勤管理处XX年工作总结 后勤管理处XX年度工作业绩总结

产业园区调研报告

目录

土地问题将由土地指标不足转化为客观上的土地资源严重稀缺。有乡镇办提到可以通过积极申报工业园区的方式获得更多建设用地。但是这只能缓解 已经树立起齐心协力发展经济的理念,建立起完善的协调服务机制和有效稳定的竞争机制,达成了借助外力发展xx经济的共识,在提高投资者的满意度,打造良好发展环境的各项工作中

成绩卓著。jj集聚区的同志介绍了其企业零阻碍、企业零服务的工作经验,值得在全区学习推广。虽然有个别企业对行政机构办事效率颇有微词,但实际情形往往是政策、法规对办理事务的程序和周期有细致规定,工作人员照章办事而已。吃拿卡要是个案,在xx不具有典型性。如果逾越程序,僭越法律,导致程序混乱,无章可循,反而会造成效率低下。这就好比许多人以为排队的时候插队很快,但是打乱了秩序,影响整体的效率。

2、中小企业发展潜力不可小觑。调研中,企业、企业、的等中小型企业发展势头喜人。这些企业成立时间短,见效快,前景好,都被写入了我区的“十二五”规划,在今后五年必将大有作为。xx公司自主研发的产品达83种,拥有项专利。其企业经营者以炒制茶叶起家,逐渐涉足茶机械制造,亲自进行产品开发。他没有高学历,没有强大的研发团队,但凭借其炒茶的技术,动脑子花心思,研制开发的产品远销安徽、云南等省,创下了自己的品牌。等茶机械企业的迅速成长绝对离不开两个条件:某市毛尖独特的茶叶制作工艺和品牌效应。以及、等茶机械制造企业的兴起标志着我区茶产业链的进一步延伸,显示出茶产业强大的集聚效应。大力建设产业集聚区,就是为了放大产业发展的外部规模效应,培育形成集聚效应,这是一种政府主导及产业转移形成集聚的模式。而茶产业已经逐渐成熟到自发成长型产业集聚,即依托历史悠久的传统产业或本地资源优势,在较长时期发展过程中,催生了与传统产业相配合的上下游企业,形成专业化分工与合作。东双河的恒信发制品企业是外出务工人员带回来的项目,但是目前这家企业产销两旺,发展迅猛。可见,能带来项目、

研发技术的人才不一定很高端,特别是我区目前仍然停留在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导的阶段,这种对技术水平要求不高,能够吸纳较多劳动力的中小企业在带来经济效益的同时,反而能带来可观的社会效益。

(三)所思:jj物流产业集聚区的发展现状及思考

1、jj物流产业集聚区的发展仍停留在传统园区的水平

这里必须首先厘清一个问题:产业集聚区和传统的专业园区有什么区别。专业园区是政府出于区域经济发展规划的考虑,为便于管理所划出的特定区域。发展园区其实也考虑到了外部规模经济的概念,因为经济学上认为集中在一起的厂商比单个孤立的厂商更有效率。但园区的企业只是地域空间的接近,企业之间的发展几乎不存在分工合作等关联关系,所以规模效应不明显。而集聚区概念的提出则直接来自于外部规模经济的概念。集聚区是把相关产业的企业在地理上的集中,促进行业在区域内的分工与合作,进而减少成本和交易费用,促进生产链分工细化,形成企业集群,提高谈判能力,获得更稳定的供货和销售渠道。

调研中我们发现,集聚区汇集了、公司jj物流信息港项目、公司通讯器材配送中心、科技园以及中心等一大些重点项目,但是这些项目涉及不同的行业,并不存在同类企业分工合作关系。所以产业集聚区吸引资金、人才、客商和企业的磁场效应还没有充分发挥,尚停留在传统工业园区的发展水平。

jj物流产业集聚区XX年正式成立,XX年才正式运行,起步较晚,面临全省100多个集聚区的竞争压力。我省各集聚区每季度进行排名,实行末尾淘汰制。目前我们的排名133位,并不具有明显优

势。目前,集聚区基础设施建设和项目入驻同步进行,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同步进行,任务十分艰巨。集聚区的评价指标主要是营业收入、税收、从业人员数量、环保、投资强度等(未查到全部指标),以增长速度进行比较。从这个角

度来说,我们的当务之急不仅是招商引资,更重要的是择商选资。集聚区招商引资要有总体思路,总体规划,不能来什么项目上什么项目,浪费集聚区土地等稀缺资源,为好项目大项目节约预留空间。选项目时应把好科技含量、效益、集约用地、环保、产业对接关,重视项目前期论证工作,认真分析研究国家、省市产业政策,充分考虑xx发展实际和发展重点,既要重点谋划和储备一批有特色的传统产业项目,又要专门针对集聚区评价指标,招引能迅速提升评价指标的项目,即那些有发展前景,资源能耗低,带动能力强,税收贡献大,投资强度大的项目。简言之,当前,jj物流产业集聚区正处在传统园区向集聚区功能转变的阶段,我们要在集聚区全省排名中争先抢位,求生存而后谋发展。在这个逐渐过渡的特殊艰难时期,要确保集聚区的发展的可持续性,在发展中升级,逐渐发挥和放大集聚效应。

此外,“十二五”规划当中对集聚区的定位是“辐射南北的物流中心和农副产品现代化加工中心”。我区的茶产业发展有基础、有后劲、有前景,并且自发产生集聚效应。集聚区应当考虑重点发展几家大型的茶叶加工企业,既符合集聚区功能定位,又能助推茶产业再上台阶。

2、jj物流产业集聚区应当发展现代物流产业

在对长通的工作人员访谈时,我们了解到该企业虽冠名“仓储”, 并且建设了规模较大的仓储中心,但其业务主要针对本公司,满足本公司仓储、配送和流通的需求,是本公司功能和业务的延伸,并不对外提供这种业务。这是当前我区物流业的显著特点,即尚停留在传统物流阶段,还不能称为现代物流。目前我们在集聚区大力发展物流业,可以发挥其关联性强、拉动作用大、易于与其他产业合作的优势,为日后真正完成传统园区向集聚区功能转型打下基础。“十二五”规划即指出要“大力推进传统物流产业升级,推进企业将运输、

储存、装卸、搬运、包装、流通、配送、信息处理等基本功能从企业分离出来,实施功能整合和服务延伸,加快向现代物流企业转型。强化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培育龙头企业,大力发展 策允许范围内,放远眼光,放开思想,放活手段,把能做的做到极致。当前xx最大的优势在于全区上下发展经济的意识很明确,干劲很足。人是最根本的因素,人的主观能动性充分发挥出来了,必将打破一切不可能,创造出xx辉煌的明天。

协调重任,影响办事效率和建设发展速度。

各县在发展产业园区上也作了很多努力,但受2003年清理整顿开发区影响,各县总体上尚无一个地域清晰、规划与产业布局明确、管理独立科学、基础设施配套、组织架构健全的产业园区。因此,发展产业园区,对以“工业强市”推动突破发展是十分重要而紧迫的任务,一定要在深化市情、县情认识基础上尽快行动起来。

二、发展产业园区措施

要使产业园区健康快速发展,必须因地制宜,找准切入点。

一要树立新理念。要充分认识发展产业园区有利于提高产业集聚度,发挥集聚效应,形成产业优势;有利于企业做大、做强、做优,形成产业集团,发展规模经济;有利于实现道路、水电、排污等基础设施和生产要素资源共享,降低企业中间投入;有利于治理环境污染,提升城市功能和品位。要把产业园区作为发展工业的主战场,全力以赴,全面推进。

二要高标准规划。园区规划要有前瞻性和长效性,要从培育区域优势产业、完善产业链入手,把园区规划与提升城市功能结合起来,准确定位、合理布局、分类实施。规划要突出主导产业和区域特色,将资源、市场和技术等要素有机整合,并保持其严肃性和连续性;产业布局要密切结合自然禀赋,紧紧抓住绿色能源、××丝绸、富硒食品、金州矿产、秦巴医药五大支柱产业,根据各地最大优势进行产业区划,明确主攻方向,避免重复建设和无序竞争。

三要企业化运作。产业园区建设关键在融资。我市财力匮乏,无法承担园区大规模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必须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主导作用,破解融资难题。可在园区管委会下设立投资建设公司(与管委会一套人马,两块牌子),作为投资主体向金融部门贷款,或吸收社会资金进行股份合作,也可引入外资或民间资

本,并应大胆探索发行建设债券、bot、bt和基础设施收益资产证券化等全新融资方式。无论何种方式,启动初期必须运作好土地资源,严格执行投入和产出最低标准,减少土地开发成本,实行滚动发展。

四要大力度招商。要创新招商方式,优化投资软环境,营造积极有为、亲商护商的投资氛围,实行一站式、代办式服务,以“投感情、低成本、高效益、无障碍”吸引人才、资金和技术入园。党委和政府应把招商引资作为重点,牢固树立一切为了发展、发展依靠项目的理念,明确招商引资任务和责任。要大力引进产值规模较大的“短、平、快”项目和能加强优势产业、提高竞争力、具有支撑作用的大项目,同时高度重视环境保护,限制高能耗、粗加工、投资强度小的项目入园。当前特别要抓好两个大型火电、铅锌选矿、大型水泥、生物能源、食品及饮料深加工和载能工业等项目。

五要全方位扶持。园区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政府扶持是十分必要的。政府要明确“企业唱主角,政府造环境”的定位,既不能撒手不管,更不能事事都管,要恪守制定政策、吸引生产要素集聚以及加强信贷、税收、管理和服务等方面调控和指导的本分,努力创造开放、公平、公正的市场环境,提供优质公共服务。

三、克服发展产业园区的误区

我国产业园区兴起于上世纪80年代,为促进生产力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但也存在一些问题。我们要认真吸收和借鉴这些经验和教训,避

免如下误区:

一是园区建设不是“跑马圈地”。园区建设不圈地不行,光圈地无企业入住更不行。随着经济发展,各地招商引资越来越难,就在于工业园区过多,产业雷同,而各地形形色色的招商优惠政策又被取消,缺少了吸引力,企业主要转向资金和技术密集或成本低廉地区,广大农业地区除了劳动力和土地成本低廉外再无

优势,只有依靠资源禀赋明确产业定

位,以优势资源吸引产业集聚。

二是产业园区不是各类企业“大杂烩”。有人认为园区就是企业的空间集聚。虽然“大杂烩”也有利于提高土地利用率,节约基础设施投入,但主导产业不强、特色不鲜明,缺乏对外部资本和项目的吸引力,没有发展潜力。很多地方的综合性工业园未能生存下来,原因就在于此。产业园区建设要重视企业间互补和内在关联性,将关联度高的企业组织在一起,实行专业园或一区多园。

三是建园区就是发展。园区建设是复杂的系统工程,园区发展更是长期奋斗的过程,绝不可能一蹴而就。产业园区建设既不能不顾条件一哄而起,更不能只图热闹一风吹过,要立足长远,遵循规律,多方面扶持,促其逐步完善和壮大,只有这样,才能促进园区健康发展,从而推动全市工业经济腾飞。

公里,由广州市政府委托广州高新区管委会开发、建设与管理。广州高新区计划向国家科技部申请扩区,将生物岛纳入广州高新区规划范围之内。

经过二十年的建设和发展,广州高新区紧紧围绕 “四位一体”的目标定位,即高新区“要成为促进技术进步和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的重要载体,成为带动区域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强大引擎,成为高新技术企业‘走出去’参与国际竞争的服务平台,成为抢占世界高新技术产业制高点的前沿阵地”的指导思想,抓住机遇,精心运作,积极发展,取得了突出的成绩,广州高新区的基础设施和配套设施日臻完善,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势头良好,自主创新能力显著增强,经济保持了持续快速发展的态势,已成为科技创新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重要基地。

(2)主要措施

——“一区多园”体制优化发展格局

在发挥优势、因地制宜、合理规划的思路下,按照“一区多园”规划,广州高新区由广州科学城、天河科技园、黄花岗科技园、民营科技园和南沙资讯园组成,总面积达到37.34平方公里。五个园区各具特色,形成了功能互补、资源共享、协同发展的空间布局形态,最终与广州市政府委托高新区管委会开发管理的广州国际生物岛,形成“五园一岛”的发展格局。

其中,广州科学城是综合性核心园区,以规模化、高端化的研发和服务体系为发展重点,已建设成集研发、孵化、产业、商务、居住生活等一体化的综合高科技社区,成为开展国际技术交流合作、抢占技术制高点的前沿阵地;天河科技园的目标是成为支撑珠三角地区软件和通信产业发展的创新平台;黄花岗科技园以信息服务业和文化创意产业支撑高新区的创新发展,成为引领珠三角文化创意产业发展龙头和文化创意产业新兴业态的源头;广州民营科技园,将建设成为区域民

营科技企业的总部基地、民营科技企业孵化基地和抢占市场的前沿阵地;南沙资讯科技园已成为与港澳以及国际技术交流合作的重要桥梁与平台。

——集聚效应驱动形成六大产业集群

随着园区集聚效应的不断增强,广州高新区吸引了大批科技企业纷纷进驻,呈现出各类创新型企业加速集聚、快速发展的势头。

不仅吸引到了微软、ibm、英特尔、索尼、松下、飞利浦、西门子等国际巨头,威创日新、京信通信、海格通信、粤晶高科等一批具备较强研发能力的本土民营科技企业蓬勃发展,四个国家级的生物产业研发中心及方欣科技、京华网络、华南资讯等一大批知名软件企业也应运而生。同时,诞生了迪森热能、粤首实业、广州华德等具有国际先进技术水平的新能源行业领头企业,网易、神州数码、友邦资讯、漫友传媒、九州传媒等企业在快速成长,新材料、先进制造领域的企业也不断发展壮大。

各具特色的创新型企业集聚,为广州高新区增添了更多的活力,使区内的高新技术产品达到近XX项,逐渐形成电子信息、生物、新材料、先进制造、新能源及环保产业、知识密集型产业六大主导创新产业集群,先后荣获国家电子信息产业基地、国家火炬计划产业基地等称号,成为了引领整个珠三角高新产业发展的重要策源地。

——高端产业带来高速发展

企业和产业的高水平集聚,带来的是广州高新区的快速发展。XX年,广州高新区实现营业总收入达1985.24亿元,比上年增长21.9%,实现工业总产值1421.06亿元,比上年增长17.1%.以每平方公里60多亿元的产出,创造了珠三角高新区发展的奇迹。

通过搭建平台、整合资源,广州高新区还形成了以总部经济、信息服务、检

测认证、科技研发、金融创新、现代物流、创意产业等八大类服务业项目为核心的现代服务业体系,建立起一条从研发到中试再到产业化的完整创新链,加快了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和区域的自主创新步伐。

此外,广州高新区还将以建设现代产业体系先导区、宜居城市示范区、统筹城乡发展试验区“三区”为目标,提升自主创新能力,优化创新资源配置,实现经济社会的协调持续发展,成为国内一流、国际领先的自主创新示范区。

值得关注的是,按照规划,在XX年前,广州高新区将力争集聚和培育5家以上产值100亿元级高科技企业、50家10亿元级高科技企业、5000家创新型中小企业,还计划对科技园完成投入200亿元以上,用于科技基础设施建设、科技项目配套资金、创业人才发展基金等。同时,吸引社会力量共同参与科技创新,加强对创新型企业的金融服务支持,力争带动全社会科技投入1000亿元。

(3)经验

——高技术产业的集聚发展有利加快经济增长速度,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增强区域创新能力; ——高技术产业集聚的重点在于培育创新性的网络体系; ——高技术产业集聚形成的主要动因在于,利用特定地理区域内密集化的专业化劳动力和技术,获得便捷的信息传递和服务,享受最优的区域政策; ——产业集聚更有利于小企业,使其从产业集聚的外部经济效应上获利。 2.西安高新区——资金问题不再是瓶颈 (1)园区概况

西安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是1991年3月经国务院首批批准设立的国家级高新区,在推动技术创新、发展拥有民族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产业方面形成了自己的优势和特色。

经过20年的发展,西安高新区产业规模日益壮大,产业链条不断完善,产业集群初具规模。以集成电路、通讯、软件服务外包、半导体、光伏、电子元器件为核心的电子信息产业优势突出,发展强劲,已形成了一批具有高成长性、高竞争力的产业集群。以现代制药为雄厚基础的中药提取和生物医药产业发展迅猛。以研发设计、信息服务、互联网、金融服务、创意产业等为重点的创新型服务业日益活跃。随着西安高新区“515”龙头企业扶持计划(即着力扶持5个年营业收入过100亿元,10个过50亿元,50个过10亿元的龙头企业)和创新型科技企业培育计划的实施,西安高新区将对区域经济的发展发挥更大的龙头、支撑和辐射带动作用。

(2)主要措施

——招商引资内外兼修

内部市场化战略,强调的是培育型创新,即通过科技资源与市场的有效对接,让科技资源和科技人员从深宅大院里走出来,面向市场配置资源,创办企业,并利用市场化手段取得融资和发展。

外部资本化战略,强调的是结合型创新,即以放眼世界的目光和视野,面向全球配置资源,大规模地走出去,向世界推荐和营销城市、资源和项目,从而引进全球的资本和人才,使自身优势资源与外部资源实现完美结合。

西安高新区根据国内外产业转移与调整的现实,灵活地进行了招商体制的改革,分设了针对性强的多个招商部门,制定了行之有效的招商政策,特别是他们实施的“大招商、招大商、引名企”和“围绕产业集群招商”战略,成效显著,引人瞩目。

——完善的投融资体系

政策促进:制定实施《鼓励和吸引创业资本投资高新技术产业的若干政策》、

《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贷款担保补贴暂行办法》、《鼓励扶持企业对外兼并重组和上市融资的暂行办法》等政策,优化政策执行流程,增强政策激励效应。

引进聚集:把引进投融资机构作为管委会重要的招商工作指标,列入年度计划给予考核;建立政府投融资引导母基金,参股创业投资和信用担保机构;对投融资机构聚集区制定相关发展规划及政策举措。

创新推动:鼓励国内外企业和个人建立创业投资企业;积极开展产权、股权质押担保贷款等业务;精简行政管理对投融资服务机构的审批内容和流程;重点建设企业商业信用体系;加大管委会对企业上市、上柜的支持和服务力度。

网络信息:建设了高新区金融、投资、担保、保险业协会等一批投融资服务企业网络组织;建立投融资服务管理机构与投融资服务企业间的定期联系制度; 建立了西安高新区投融资服务网站。

交易平台:通过引进外部专业机构组建、激活原有失效交易平台的活力、政策鼓励和财政补贴等措施,建设市场化、社会化投融资服务组织和信息网络,形成投资平台、贷款平台、担保平台、保险平台、技术和产权交易平台等多种类型的投融资服务平台。

示范引导:整合优化高新区科技创业孵化资源、创业投资资源和创新担保资源;设立创投和担保基金,实行参股经营、市场化运作模式,服务不同阶段科技企业的投融资需求,提升本地投资和投资管理水平。

信用环境:设置管委会主导的“高新区企业诚信联盟”,出台优惠政策吸引讲诚信企业进入,建立起高新区企业信用等级制度;建立“高新区投融资服务网站”平台及高新区企业征信系统,维护园区信用环境。

组织保障:组建西安高新区投融资发展领导小组,并下设顾问组和高新区投融资发展工作办公室。

表 1 西安高新区组织架构及其职责 组织 组成 职责

西安高新区投融资发展领导小组

除管委会相关领导和部门负责人外,吸收高新区投融资管理和服务机构的专业人士参与

每年向主任办公会提交高新区投融资服务发展情况的报告,对高新区投融资服务体系建设向管委会主任办公会提出决策意见,受主任办公会委托对投融资政策使用财政资金的项目予以审查批准,对管委会有关部门促进投融资体系建设的工作予以检查和指导

顾问组

高新区内各类投融资服务机构的专业人员

发展领导小组就专项决策意见向顾问组咨询,或以政府采购的方式委托顾问组向其提供专项研究报告。

高新区投融资发展工作办公室

承担领导小组、顾问组的文秘、沟通、协调、会议组织工作;依照领导小组的决议和要求承担投融资服务企业网络组织和“高新区企业诚信联盟”的组建和指导工作;承担“高新区投融资服务网站”建设和日常维护工作。

(3)经验

——注重内涵式和外延式发展的互动,注重精细化的服务和管理; ——根据外部环境和自身需求的变化,不断调整完善相关体制机制; ——构建完善的投融资服务体系破解“融资瓶颈”的有效途径。

3.无锡高新区——生命力源于自主创新 (1)园区概况

无锡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于1992年经国务院批准设立,1995年无锡高新区和无锡新加坡工业园在快速发展的基础上设立无锡新区。无锡新区下辖无锡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无锡出口加工区、无锡新加坡工业园等多个专业科技园区和四个镇、三个街道,辖区面积200平方公里,人口25万,成为无锡市最重要的经济增长极、改革开放的重要窗口和参与国际竞争的产业高地。

(2)主要措施

——高标准建设科技创新创业载体

组织实施“创新孵化”和“创新产业化”的“双创工程”,大力推进由科技企业孵化器、科技企业加速器及科技企业产业化基地组成的孵化、毕业、产业化的科技企业三级培育体系,形成由科技创业园、软件园等孵化载体构成的“创新孵化金三角”和由创新产业园等组成的“创新产业化金三角”。

——高水平引进培育创新主体

无锡高新区通过制定政策鼓励企业开展研发活动,引导企业积极开展与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的产学研合作,初步形成以企业为主体、孵化器为载体、官产学研商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以深化拓展“7+1”(即以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复旦大学、同济大学、南京大学、东南大学7所高等院校和中国科学院为主)政产学研联盟为重点,积极吸引国内外著名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在园区建立产学研合作基地,设立各种形式的研发机构、分校和科技园;引进国内外知名研发机构和检测中心,累计达到150家;大力推动本土企业技术创新,依靠产学研结合,累计推动产学研合作项目300多个。

——高层次定位高新技术产业导向

围绕主导产业、新兴产业,实施重点创新突破,促进科技与经济互动并进,重点推进“太湖硅谷”、“太湖液晶谷”、汽车零部件基地等建设,同时加快发展软件、光电、新能源三大新兴产业。

——高起点优化科技创新创业环境

制定实施《无锡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鼓励科技创新优惠政策》等一系列支持鼓励自主创新的政策文件;设立中小型企业科技创新基金;成立风险投资股份有限公司和融资担保有限公司;引进了华东技术产权交易市场,初步建立起科技中介服务网络;围绕服务产业集群建立各类中介平台和中介网络。

——高品位构建科技创新人才高地

无锡高新区倡议并由无锡市政府建立了吸引更多海外高层次领军人才归国创业的530计划(即在5年内引进30名海归领军型创业人才),出台了一系列吸引高层次人才来高新区创业的配套政策;建立科技和人才发展基金,用于高级人才的补助、突出贡献人才奖励等。

(3)经验

——自主创新是园区持续发展的关键; ——人才是高新区竞争 在火炬旗帜的引领下持续发展壮大,今天为世界所瞩目。武汉东湖新技术创业中心创造的运营模式至今为全国大多数企业孵化器所运用。

东湖创业中心一直秉承“为中小科技企业提供创业孵化服务,促进科技成果商品化”的宗旨,致力于寻求符合中国国情的企业孵化器发展之路。十几年来,在科技部的指导下,在各级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凭借其雄健的创业政策、优质的创业环境、完善的孵化服务和高效的管理团队,培育了众多科技企业和科技企业家,使一大批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累计孵化企业600多家,毕业企业400余家,东湖高新、烽火通讯、华工科技、长江通讯、武汉凡谷、精伦电子、凯迪电力、人福科技、st道博等26家上市公司。其中凯迪电力XX年纳税额,在东湖开发区排名 一,整合社会资源、搭建专业技术平台也是该公司为在孵企业提供服务的重要方式。武汉地区生物医药科研机构众多,科技人员密集,过去在计划体制下资源配置不合理,很多实验室、试验设备处于闲置状态,一些智力资源也“英雄无用武之地”。另一方面,大量的创业企业没有能力装备自己完整的实验设施。作为武汉地区惟一一家生物医药专业孵化器,武汉创新生物医药孵化器有限公司充分认识到了这一点。他们做起了公共研发机构与创业企业之间的“红娘”。孵化器公司首先与部分生物医药科研机构、企业签订协议,建立专家库、公共实验室、新产品中试基地等一系列专业技术平台,然后再利用这个平台为在孵企业服务,并收取费用。成立了以同济医科大学曾繁典教授、中国旅美科技协会生物医学秘书长周辉博士为主要成员的国内外专家组,建立了武汉大学药物产业化基地,与湖北中医学院合作建立了植物药研发实验技术平台。

——sbi产权孵化模式

sbi(shared busine incubator)是企业孵化的一种运作模式,即产权式孵化器,通过对孵化器投资结构的重新设计来实现孵化器的商业化运作。sbi的建立,能够使孵化器的发展通过社会资本的广泛参与,完善孵化器的法人治理结构,增强孵化器的孵化能力,提高孵化器的管理水平,使广大社会投资者充分享受到创新企业与孵化器的成长性。

sbi创业街是武汉东湖新技术创业中心首创的产权式科技企业孵化器,是一种全新的“科技房地产”概念。孵化器的投资主体和投资方式都趋向多元化,投资主体主要有大机构投资者、中小企业投资者和个人投资者,投资方式可以分为托管投资型、自用投资型、回购投资型和信托投资型等。sbi产权式孵化器的出现将房产的所有权和使用权(经营权)有效分离,投资者在享有房产稳定增值的同时,将房产委托给专业的孵化管理公司经营,获得稳定、可量化的托管经营收益。

可以说,sbi是一个在空间上放大、资源上有效整合的科技企业孵化器,与创业人社区同义,是企业孵化器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

(3)经验

——能为企业创造价值才是成功的孵化器; ——企业孵化器的产业化模式对社会投资人具有巨大的吸引力; ——要将创业企业与配套服务进行有机结合。 5.成都高新区——为产业而生的新城区 (1)园区概况

成都高新区筹建于1988年,1991年被国务院批准为首批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XX年批准为中国亚太经济合作组织(apec)科技工业园区。在国家科技部举行的历次综合评比中,均被评为全国先进高新区。XX年,成为全国首批“创建世界一流园区”试点单位。

成都高新区规划面积约87平方公里,由南部园区和西部园区两部分组成,已形成以微电子和软件为主导的电子信息产业、以中医药现代化为重点的生物医药产业、以先进制造技术为特征的精密机械制造产业等三大产业集群。南部园区位于成都市南,规划面积52平方公里,是正在建设中的“天府新城”,重点发展科技创新、软件研发、总部经济和现代服务业,努力建设成为国际化的科技商务新城。西部园区位于成灌高速路两侧,规划面积约35平方公里,重点建设成为以电子信息、生物医药和精密机械制造产业为主体,功能配套完善的综合产业园区。两个园区分别建有一个国家出口加工区。

(2)主要措施

——区域功能城市化步伐加快

按照城市化要求进行高起点规划:在空间拓展的基础上,对全区域进行整体

规划,实现了合理布局。在规划过程中,从母城整体发展战略出发,并遵循工业化带动城市化的规律和要求,不再单纯的建设一个工业园区,而是规划了工业组团、居住组团、政务商务组团等功能区域,也就是建设与母城相呼应的新城,成为母城未来的中心区或者副城区。

高标准建设园区基础设施:始终致力于建设自然、人居、政策、服务及基础设施全方位与国际接轨的创业和生活环境,不断优化投资软硬环境,已成为中国西部投资、创业、工作和生活环境最好的区域之一。

注重商务以及生活配套环境的优化:由于牢固树立了城区化的环境建设理念,成都高新区的商务和生活配套与基础设施配套同步建设,极大地优化了综合投资环境。

——科技发展抓住自主创新不放松

建立了大学科技园、留学人员创业园、博士创业园,创建了西部首家生物医药孵化器、教育科技园孵化器、国家信息安全产业化基地孵化器、国家“863”软件专业孵化器等大规模、高标准的孵化器,形成了我国最大的科技企业孵化器群体。

注重构建资金、管理、中介服务等方面服务体系,支撑服务体系建设完善。成都高新区依托高新区技术创业服务中心这一平台,建设“八个子平台”——包括政策子平台、资金子平台、中介子平台、专家子平台、培训子平台、信息子平台、个性化服务子平台、文化子平台,丰富了创业孵化服务的内涵,形成了强大的服务功能。

——产业发展注重二三产协调

成都高新区在空间位置上与市区相毗邻,在规划发展定位上明确了作为母城的新城区来建设,在功能布局上对商务、生活配套等给予了充分的考虑,这就为

区域 副组长,实行目标任务“细化”、“量化”、“硬化”三化管理。倒排工期、跟踪督查、量化考核、奖惩逗硬、1 确保基地建设工作有序推进。

2、抓规划“四网配套”:用抓工业的理念抓蔬菜产业

基地建设,立足当前、着眼未来、聘请四川农业大学的专家科学制定发展规划,实行田网、水网、路网、电网配套建设,坚持高标准、高科技、高效益。突出特色,带动发展。其中:

田网:我镇为了实现产业化发展、产业跨越式发展,成功流转土地XX多亩,为产业园区建设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水网:水利建设是园区基础设施建设的重中之重,如今实现园区排灌渠系全覆盖,达到了旱涝保丰。

路网:园区主要道路实现了硬化。

电网:园区电力设施进行了全面升级,新增变压器2座,园区线路全部翻新改造。

3、抓投入整合资源:一是整合项目资金2800万元,着力配套,统筹扶贫、中改、交通、农机、农业等项目资金,用于基地基础设施建设;二是推动民间资本互助合作;三是我镇财政投入50万元用于改善园区民生,为园区群众改造卫生、厕所、硬化院坝等。四是强化管理,确保基地建设资金渠道不乱、链条不断。

4、抓机制着力创新:园区实行“养殖与种植相结合”,

“猪(牛)一沼一菜”循环发展,形成园区内部生态、环保系统,发展高端蔬菜。通过“公司+基地”、“合作社+农户”模式,带动产业提档升级。目前,已引进“永胜”贸易公司入驻园区,并成立了园区产业党总支、蔬菜专业合作社和土地流转中心。基础设施建设、土壤调形改造、产业填充和内部管理等各项工

作有序推进。

5、抓市场突破营销:加强与农科院、农技院等科研单

位全方位合作,在

六、建议

一是进一步完善规划,坚持一抓到底。将产业园区建设与新农村建设、现代农业发展紧密结合,高起点,高标准,按照一园一特和专业化、区域化、集约化的要求,找准园区定位,突出园区特色,特别要抓好蔬菜、水果、水产特色产业基地建设。坚持严格执行规划,持之以恒,常抓不懈,力争真正抓出成效。

二是进一步创新机制,推进健康发展。进一步探索和完善园区投入、融资保险、土地流建、经营管理、利益联接、评估奖励等机制。要从政策优惠、项目扶持、建立土地流转市场等多方面积极培育龙头企业,引导、鼓励、支持业主开发土地,投资产业、建设园区。要积极发展农业专合组织,广泛调动农民参与园区建设的积极性,以积极、健康、快速推进农业产业园区建设。

三是进一步强化服务,提高保障水平。要进一步提高认识,建立并真正实行行政首长负责制。要制定专门的工作考评办法,严格目标管理,硬绩效考核,狠抓工作落实。要在技术推广、技术培训、信息传播、工作协调等方面强化政府和相关部门的职能,提高服务水平。要围绕特色主导产业,培育开拓市场,培育壮大一批带动力强的市场营销企业,不断做大园区规模,提高辐射带动能力,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现代农业发展,实现农民稳定、持续增收。

“两区同建”的重大战略决策部署,并在较短时间内实现了突破性进展。目前,全县上下已掀起了“两区同建”工作的热潮、形成了浓厚氛围。

加快推进农村社区和产业园区建设事关当前、受益长远,将强力推动xxx实现兴农富民强县。“两区同建”工作的调查研究,对于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农业现代化“三大战略”的顺利实施意义重大。我们按照“摸清情况、分析问题、提出建议”的要求,经过近期的调查研究,形成本报告,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对策建议,现报告如下:

一、两区同建的内涵和意义

两区同建是指通过农村居住社区和产业园区同步建设,推动农民集中居住和农村经济集约发展,促进农民生活方式和生产方式“两个转变”,从而实现农村管理模式、农民生活方式和农业规模经营三大变革,加快推进全县城镇化建设进程,最终构建起城乡一体、产城融合发展的新格局。

两区同建是我县提速推进城镇化进程加快建设美丽xxx的创新性实践,是把宏伟目标、上级要求与实际行动有机结合的产物。通过农村社区建设,可以完善农村社区配套,丰富公共服务内容,改善农民生活条件,提高农民生活质量,让农村人口向社区集中,社区人口规模、密度不断增加,农民转变为市民。通过产业园区建设,可以让农业生产向园区集中,工业项目、农产品物流向产业园区安排,农村人口向非农产业转移,非农产业从业人员、产值比重不断增加;可以促进农业增效、农村繁荣,加快形成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让农民不仅住上新房子,还要过上好日子,真正享受到富裕体面的新生活。同时,通过农村社区和产业园区建设还能让城市生活方式、现代文明、基础设施等向农村延伸,最终实现基本公共服务的一体化、均等化。

二、我县两区同建工作的基本情况

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两区同建工作,于去年11月23日,成立了以党政主要领导任组长的两区同建工作领导小组,在各方面给予大力支持。两区同建指挥部及各镇街、园区不断创新工作思路和工作措施,抢抓国家、省市加速推进城镇化进程的重大机遇,把城镇化作为改善民生、扩大内需、推动经济增长的最大潜力和动力,按照“一年见成效、二年上台阶、三年大变样、五年广覆盖”的工作目标,和“产业向城镇和园区集聚,人口向城镇、社区有序转移”的整体思路,坚定不移加快实施产业园区、农村社区“两区同建”战略。目前,两区同建各项工作进展较为顺利,有部分群众已经感受到这项工作带来的实惠。

根据规划,我县的632个行政村,将合并建设67处社区;同时,将在全县建设产业园区78处,其中工业园区23处、景区2处、物流园区8处、农业园区45处。XX年计划完成31个产业园区和28个农村社区建设任务,力争创造3——5处全市新农村社区建设示范点,实现农民职业化、居住社区化、生活市民化,走出一条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三化”并进、同步提升的发展之路。到XX年,基本达到全县人口社区化广覆盖,基本建成产业生态高效、环境优美宜居、生活文明健康的“美丽xxx”。

(一)农村社区建设工作开展情况

XX年各镇街规划建设社区共20个,其中新建6个,续建14个,到目前为止,已启动建设15个,还有5个尚未启动,启动率仅为75%。其中,工作进展较快的有司马、卜集、马庙、兴隆等镇。司马镇领导重视,强化项目包保推进,农村社区建设工作成效显著,老李寨社区3栋居民楼现已建至

第17篇:泰州新能源产业园区接待中心楼调研报告

一、泰州新能源产业园区接待中心楼调研报告

接待中心主要是一餐饮和住房为一体的空间,而我们本次主要设计的接待中心是对内开放,不对外开放的。因此我们主要设计就要适合这周围人居住。首先我们要分别对餐饮和客房有一定的了解。

一、餐饮空间规模的大小

1、小型:一般指100平米以内的餐饮空间,这类空间功能比较简

单,主要着重要室内气氛的营造。

2、中型:一般指100-500平米的餐饮空间,这类空间功能比较复

杂,除了加强环境气氛的营造之外,还要进行功能分区、流线组织以及一定程度的氛围合理处理。

3、大型:指500平米以上的的餐饮空间,这类空间功能复杂,应

特别注重功能分区和流线组织。由于经营管理的需要,这类室内一般还需设可灵活分隔的隔扇、屏风、折叠门等,以提高其使用率。

二、餐饮空间常用的材料

选购常用的装修材料:现在吊顶常用的有石膏板、PVC板、铝扣板、矿梅板、PS板等。餐饮空间装饰设计公司图片中客厅、餐厅的局部造型大都是由石膏板做成的,石膏板质轻、价低、施工方便,但常用产品耐火、防潮性较差。有些餐饮空间装饰设计公司图纸PVC板主要用于卫生间或厨房中,价格比较便宜,每平方米几十元左右,重量较轻,能防水、防潮、防蛀。挑选这类材料注意应表面无裂纹和划痕,企口、凹锲平整。铝扣板是新型的吊顶材料,家装中期用途也主要在

卫生间或厨房中,其性能不仅防火、防潮,还能防腐、抗静电、吸音、隔音、美观、耐用,属于上等的吊顶材料。餐饮空间装饰设计其常用形状有长形、方形等,表面有平面和冲孔两种,国产铝扣板价格每平方米60元左右,进口铝扣板价格200左右,两者差别主要在硬度,检验铝扣板主要看漆膜光泽度。

三、餐饮空间的布置类型

1、独立的单层空间。一般小型餐馆、茶室等采用这种类型。

2、独立式的多层空间。一般中型餐馆多采用这种类型,也可以为大食府或美食城等。

3、附建于多层或高层建筑。大多数办公餐厅或食堂常属于这种类型。

4、附属于建筑的裙房部分。宾馆综合楼的餐饮部或餐厅、宴会厅等大中型餐饮空间属于此类。

四、餐饮空间设计的功能分区

1、餐饮空间主要由餐饮区,厨房区、卫生区、衣帽间、门厅或休息前厅构成。这些功能区于设施构成了完整的餐饮功能空间。

2、餐饮空间的各个部分之间按照某种特定的关系有就的组合在一起。

五、餐饮区域设计的基本要求

1、大餐厅中应以多种有效的手段(绿化、半隔断)来划分和限定各种不同的用餐区。

2、厅内应有宜人的空间设计尺度和舒适的通风、采光等物理环境。一般按1-1.5平米一个座设置餐位。

3、各种功能的餐厅应有与之相适应的餐桌椅的布置方式和相应的装

饰风格。

4、室内的色彩应建立在统一的装饰风格基础之上、还应考虑到采用能增进食欲的暖色调。

5、餐厅应紧靠厨房设置,但备餐间的出入口应处理的较为隐蔽。避免厨房气味和油烟进入餐厅。

6、设置出入口、休息厅、等候区和卫生间。

六、餐厅空间的风格与特征

1、中式餐厅,在环境的整体风格上应追求中华文化的精髓。另一种要充分发挥这些民俗特色,因此中式餐厅的装饰风格、室内特色,以及家具与餐具,灯饰与工艺品,甚至服务员工的服装等都应围绕“文化”与“民俗”展开设计创意与构思。

2、西式餐厅,泛指以品尝国外的饮食,体会异国情调为目标的餐厅,因此就餐单元常以2-6人为主,餐桌为矩形。进餐时桌面餐具比中餐少,但常一美丽的鲜花和精致的烛具对台面进行点缀。餐厅在欧美既是餐饮场所,更是社交的空间。因此,淡雅的色彩、柔和的光线、洁白的桌布、华贵的线脚、精致的餐具加上安宁的气氛、高雅的举止等等共同构成了西式餐厅的特色。

3、宴会厅,在高档宾馆饭店内,一般设有宴会厅作为大规模的餐饮和礼仪场所。宴会厅满座人数一般在200-500人左右,也有一些特大型的宴会厅满座人数可达上千。宴会厅的最大特点是室内空间较大,所以可以将宴会厅临时分割后兼有礼仪、会议、报告等功能。因此,在宴会厅的室内设计中应首先考虑设置灵活隔断。

七、餐饮空间环境气氛的营造

餐饮空间环境质量的优劣是由许许多多的因素决定的,除了空间大小、家具,以及装饰材料等硬件以外,餐饮空间的环境气氛同样对就餐的环境质量起着重要的作用,餐饮空间环境气氛的营造可以通色彩、光环境、陈设绿化和室内景观等方面来实现。

1、餐饮空间的室内色彩多采用暖色调,已达到增进食欲的效果,虽同为暖色调,中间的差异还是很大的,如中餐厅若是皇家宫廷式的,则色彩热烈浓郁,一大红和黄色为主;若是林式的则以粉墙为主、略带暖色,一褐色的木构架穿插其中,也可以木质本色装饰。而西式餐厅则更多的采用较为淡雅的暖色系,如粉红、粉紫、淡黄或白色等,当然也有用熟褐色的,有的高档餐厅还施以描金。在一些小餐厅中也可以采用冷色调的,如有的海鲜馆为了体现海底世界的特征,采用蓝色色系,再辅以鱼等装饰挂件,很好地体现了设计主题。

2、餐饮空间的光环境大多采用白炽光源,也有采用日光灯光源与白炽光源相间的处理手法,但极少采用彩色光源,这里由于白色光源具有较强的显色性,不至改变食物的颜色。餐饮空间的照明可以分为以下三大类:

a、照明光:顾名思义,此类光主要的功能是为整个空间提供足够的照度,是以使用功能为主要目的。这类光可以由吊灯、吸顶灯、筒灯以及光带来提供。

b、反射光:这类光主要由各类反射光槽来提供,其目的主要是为了烘托空间气氛,营造温馨浪漫的情调,使整个环境富有层次变化。

第18篇:产业园区情况汇报

产业园区情况汇报

一、基本情况

新泰工业新区—小协园区规划范围东依新汶工业园区,南傍京沪高速公路,西至光明河,北靠柴汶河,蒙馆公路、时代路、京沪铁路支线磁莱路穿区而过。园区规划面积5.67平方公里,可利用土地2600多亩,其中存量土地460亩左右。截至目前,园区内入园企业达到49家,初步形成了以食品加工、特种纸业、机械加工为主导的特色产业样板区。2010年,实现技工贸总收入142.9亿元,完成各类工商税收8144万元,实现区内财政收入1.43亿元。

二、产业定位

按照国家产业政策和我市鼓励支持优势产业发展的总体布局要求,重点发挥发展食品加工、特种纸业、机械加工和高新技术产业,入区加工制造业项目要求固定资产投资达到1亿元以上,高新技术项目入区投资规模可视具体情况而定。

三、重点项目建设

一是山东新巨丰科技包装有限公司包装材料项目。总投资2亿元,对现有1万平车间改造升级,引进先进意大利柔印线和德国流延复合生产线。柔印线:采用意大利卫星式柔印机设备,此设备配置要高于国内同行业印刷机,年新增印刷产能为33亿包,目前,车间改造已完成,生产设备安装 1

已到位,正在进行调试,预计8月底可形成产能;复合线:新上全进口摩头流延复合机,年新增复合工序产能为40亿包,预计10月份到港。全部项目达产后,届时新巨丰年生产纸铝塑包材可达到50亿包。此外,该项目在今年6月30日,被省政府确定为2011年山东省工业转方式调结构1000个重点技术改造项目之一。

二是山东大宝养殖加工有限公司熟食制品项目。计划投资2.1亿元,新建熟食加工车间11400平方米,项目建成后,年可实现生产鸡肉熟食3万吨、鸭肉熟食2万吨,实现年产值5亿元,创造利税6320万元。目前,车间主体基本完工,计划10月份完成土建工程,12月份完成设备安装,年底进行试生产。

三是泰安金泉新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屠宰项目。计划投资

1.5亿元,车间建筑总面积10500平方米,新上日宰杀10万只肉鸡、10万只肉鸭屠宰项目,项目达产后,年可实现销售收入15亿元,利税1.2亿元。截止目前,饲料生产项目现已进入收尾阶段,计划9月份进行试生产;屠宰项目速冻库房顶“双T板”已安装完成,正在进行地面平整,冷冻库主体已完工,宰杀车间已浇筑独立柱67根,计划年底进行试生产。

四是泰安腾坤工贸有限公司土工膜项目。计划投资5000万元,占地26亩,生产车间、办公室及辅助设施建筑面积4700平方米,年产土工材料1500吨,年可实现产值4200万

元,利税1600万元。目前,车间已建成,正在进行试生产。

五是协庄社区综合服务中心项目。总投资5606万元,总建筑面积6937.4平方米,其中地下1372平方米,地上5565.4平方米,地下一楼为展览馆、地上一楼为服务大厅、二楼为物业办公中心、三楼为居民活动中心、四楼为居民文体活动中心。目前,正在进行基础建设,计划11月份完成土建工程,年底投入使用。

六是泰安天元科工贸有限责任公司机加工制造中心项目。计划投资7500万元,主要是利用原来建设的两座标准厂房总建筑面积5000平方米,进行重新改造装修,新购进大型数显镗铣床、数控龙门加工中心、数控立式加工中心、C5225立式车床等大型机加工设备,主导产品有EBZ135掘进机电控箱、EBZ500掘进机电控箱、PSY系列破碎机、EBZ系列二运皮带机、DYC-600型多功能物料运输车等。建成后,年可实现产值6200万元,利税1200万元。目前,车间改造基本完成,主要生产设备已订购。

四、基础设施建设

一是抓好污水管网建设。计划投资500万元,围绕特变电工、金泉牧业等大项目建设,建成至第二污水处理厂管网。目前,特变电至蒙馆公路管网960米,已铺设完成,正在进行路面恢复,预计9月份完工。

二是抓好排水沟建设。计划投资180万元,新建两条排水沟:新煤机械排水沟,总长360米,排放特变电工、新煤

机械新厂区附近及工业新区内的积水,现已完成砌体和砼现浇面,管道安装完成200多米;寺良路排水沟,总长200米,排放原有寺山水库泄洪沟、京沪高速公路服务区、南部山区排洪沟及容大玻璃附近雨水,现全部开挖完成,安装管道140米。

三是抓好路网建设。投资1200万元,新建道路5600米,构建“六纵四横”的园区道路格局,与城镇发展框架融为一体。目前,兴业路、瑞泉路路基正在施工,已建成涵洞两处、桥梁两座及穿越渡槽加固工程。

四是抓好电力建设,由省供电公司投资7000万元建设,建设110千伏小协输变电工程位于小协镇工业园区,规划安装3台50兆伏安主变及配套输变电线路;同时,协调电力部门、用电企业等有关单位,将影响园区内项目建设的高压供电线路进行外迁,确保供电、用电安全。目前,110KV变电站设计已完成,正在进行地面附属物确权,近日内进行院墙建设,力争明年五一前投入使用。

五、管理机制

一是加强领导,强力推进。近年来,镇党委、政府始终把推动园区转型升级,提升建设管理水平放在首要位置,基础设施日臻完善,项目建设高潮迭起。百川纸业、无菌包材、大宝禽产品加工、金泉牧业等一批投资额度大、带动能力强、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经济效益好的大项目相继落户园区,成为全镇经济快速发展的强力支撑。二是科学规划,统

筹安排。科学编制园区建设规划,以规划统领园区建设。专门聘请山东省城乡规划建筑设计院对园区进行了设计,科学确立了四大产业片。三是整合资源,集中发展。利用园区建设平台,整合优势资源和项目,发挥资金、人才、中介服务、创新成果集聚辐射效应。目前,“百川”牌羊皮纸、轻型印刷纸被评为“山东名牌”,羊皮纸已占领全国40%的市场份额;新巨丰包装公司建有国内仅有的30万级标准无尘包装材料生产车间,所生产的无菌包装材料打破了瑞典利勒公司在国内市场的垄断。大宝公司、金泉新农业公司不断使新产品逐步向生物工程、生物制剂方面发展,成为消费者的终端产品,打造新泰乃至山东省农业生产项目的样板企业。四是积极探索,创新发展。组织企业之间、行业之间、区域之间“牵手联姻”,打造循环经济产业链,走出了一条以循环降节能、促发展、保和谐的新路子。目前,“饲料—畜禽—食品加工—沼气—果菜”、“电—纸—包装材料—纸浆”、“煤——焦—电—机”等产业链初露端倪,产生了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六、今后建议

一是拓展资金投入渠道。对于园区基础设施建设,要建立“政府主导、企业运作、各方参与”的工作机制,充分发挥企业的主体作用,按照“谁受益,谁投资”原则,并在土地征用时增加基础设施配套费用,推动园区的市场化、规模化发展。

二是增强招商引资成效。招商是前提,落地是关键。要突出以商招商,通过现有企业现身说法,来带动和影响外来客商来投资兴业。同时,提供人盯人、面对面、心贴心和一条龙式地跟踪服务,提高招商引资的成功率,以确保项目引进快,开工建设快,投产达产快。

三是明晰产业园区定位。应该根据园区的地理位置、交通状况、本地的经济结构、产业发展情况、流通业发展等来确定园区的产业定位,整合利用优势资源,优化发展布局,形成产业特色突出、配套功能完善、承载能力强、质量效益显著、可持续发展的产业集中发展。

四是引导发展行业协会。对具备一定实力、具有合作意愿的规模以上企业,利用就近方便、产业相联、资源互补等条件,积极引导发展行业协会。主要为本行业企业提供各种市场信息,提供法律方面的咨询与服务,协调贸易纠纷,举办产品信息发布和展销,进行业务培训等,增强企业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维护企业共同的经济权益。

五是探索成立融资平台。按照“政府主导、市场运作、融资推进、滚动发展”的原则,依托资本市场,通过市场化手段,探索成立长期稳定、可持续发展、有较强竞争力的市场融资平台,要确保资金不流失、不浪费、不出漏洞、不出问题,切实发挥融资作用。

2011年8月

第19篇:创意产业园区

创意产业园区

创意产业园区是产业集聚的载体,其主要构成应有相关文化创意设计方面的企业,有提供高科技技术支持(如数字网络技术)的企业,有国际化的策划推广和信息咨询等中介机构;还有从事文化创意产品生产的企业和在文化经营方面富有经验的经纪公司等。这种相互接驳的企业集群,构成立体的多重交织的产业链环,对提高创新能力和经济效益都具有实际意义。而目前以行政区域划分或行业分割方式构建的创意产业园区,毕竟会受到传统利益格局和资源配置的影响,难以达到理想的要素组合和产业的深化。

大多数大城市在实现工业化后,都把发展创意产业作为催化经济转型的重要战略举措。创意产业已不仅是一个发展的理念,而是有着巨大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现实。只有促进创意成果转化为经营资源,通过向传统产业的渗透和产业链的整合与延伸,进行深度开发,才能充分获取创意产业的效益。

发展创意产业的核心是要构筑创意产业链,并尽量拓展延伸,以形成规模,获得最大经济效益。要在较短的时间里领跑全国,赶上西方国家,就必须打造出若干符合市场规律的、完整的创意产业链,并围绕产业链培育出一批富有竞争力的创意产业集群。

例如,上海应以现有的创意产业集聚地为基础,加强区域和行业的协调,从完善创意产业链和优化资源配置出发,进行规划和整合,探索建立几个功能定位合理、具有明显特色的创意产业园区。如上海张江文化科技创意产业基地以浦东软件园为依托,以先进的科技水平、多样的艺术形式、健康的文化内容、现代的产业功能为发展主线,重点建设文化与高科技密切结合的文化科技创意产业,集中体现了“研发、培训、孵化、展示、交易”五大功能。因此,可以张江文化科技创意产业基地为龙头整合目前分散在各区的动漫和网络游戏业、多媒体内容产业和影视后期制作业,加强合作,共铸并共享“上海文化科技创意产业基地”品牌,形成优势,实现共赢。

还有,总投资12亿美元、占地1300亩的亚洲创新创意产业园区在南京浦口。这个国内首家“复合式”创意产业园主体建设项目包括软件园区、展览展示馆、教育培训中心、创意商品步行街、主题乐园及相关服务配套等。产业园建成后,将重点在数字动漫、影音娱乐、市场运作、媒体整合及人才培育5个方面大做文章,引进包括动漫策划制作等相关数字内容的150家优秀企业分批入驻。

第20篇:10大产业园区

最新【精品】范文 参考文献

专业论文

10大产业园区

10大产业园区

产业园区作为产业集群的重要载体和组成部分,其效应已引起越来越多人关注。由于产业链的整合、生产要素的集聚、园区区位的选择、产业定位的设计甚至包括产业间的相互依存程度的不同,造就了产业园区的发展模式和价值优势也多有不同。无论是老产业园的继续升温,还是新产业园的不断发展,都决定了产业园区和产业集群间的良性互动,是区域经济增长的重要途径。

安徽华茂国际纺织工业城

立足高端助力升级

以承接转移为机遇,带动纺织产业发展;以科技为先导,以品牌为引领,立足国际国内纺织高端市场,实现产业协同,加快产业升级,努力打造百年华茂的宏伟基业。

安徽华茂国际纺织工业城位于安徽省安庆市临港开发区。规划总面积约5平方公里。一期规划用地面积2851亩,建设总投资70亿元,预计实现年产值150亿元。

安徽华茂集团通过引资重组,创新体制和机制,积极承接转移,建设华茂国际纺织工业城,实现产业升级,努力在建设安庆轻纺产业基地中担当领头羊作用。2010年,华茂集团紧紧抓住国务院出台的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规划机遇,引进战略投资者,建设工业城。经过3年的建设,工业城已初具规模。德生纺织印染(安庆)有限公司、安徽华茂织染有限公司、安庆宜源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和与意大利佰斯特合作的安庆华茂佰斯特纺织科技有限公司先后入驻工业城。其中德生纺织印染(安庆)有限公司和安徽华茂织染有限公司当年建设,当年投产,当年产生效益;安庆宜源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和安庆华茂佰斯特纺织科技有限公司目前已进入试生产和设备调试阶段。

对入驻工业城的企业,华茂严格把关,重点将华茂的产业链向两头延伸,吸引国际国内高端设计、研发、制造能力向工业城转移和集

最新【精品】范文 参考文献

专业论文

聚。工业城依托华茂技术、管理和品牌等综合优势,围绕华茂纺织产业链,定位中高端市场,通过独资、合资、引资等混合所有制方式,建设高标准的园区。

工业城建成将成为我国重要的纺织产业创新基地和先进制造基地、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立足安徽辐射中部的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纺织强国的示范区。

岑河针纺织产业园

创建承接转移沃土

湖北荆州市沙市区岑河镇针纺织产业发展基础雄厚,是中西部地区唯一的“中国针织名镇”。岑河针纺织产业园在承接中西部产业转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岑河镇拥有针织企业近500家,是一个全产业链的针织产业集群,产品有婴幼儿童装、T恤、内衣等。岑河针纺织产业发展多年,拥有雄厚的产业发展基础。去年,岑河镇荣获中国针织工业协会颁发的“中国针织名镇”,也是中西部地区唯一一个针织名镇。

在岑河镇党委政府的引导支持下,岑河镇建立了针纺织产业园。据悉,园区分为三期工程,一二期工程项目已经满园,有34家企业入驻。目前占地956亩的第三期针纺织产业园正在建设中,已签约37家企业,有25家企业动工建设。明年建成投产后,可生产内衣1亿件套,产值20亿元,利税2亿元。岑河针纺织工业园基础设施完善,产业配套,交通便利,产业工人技术熟练,电力资源充沛,满足了企业发展所需的要求。

为更好服务针纺织企业,岑河镇党委政府结合当地产业发展状况,积极搭建公共服务平台,为园区企业发展谋福利。据悉,岑河镇党委政府围绕针纺织产业发展,筹备建立公共服务平台,建立信息中心、产品设计中心、展示中心以及职工服务中心等产业服务中心。作为中西部唯一一个针织产业集群以及最具有优势的针织产业园区,这样的平台会在承接中西部产业转移中发挥重要作用。

广安西部牛仔纺织服装商贸科技产业园

打造牛仔纺织服装产业链

以重塑广安纺织产业为己任,打造地域性产业品牌,构建国际一

最新【精品】范文 参考文献

专业论文

流水准世界牛仔纺织服装生产基地,塑造几个牛仔服装国际品牌,让全球认识、喜爱广安牛仔。

2011年3月25日,一个以建成完整牛仔纺织服装产业链条为目标,并引入金融、商贸、会展等高附加值现代服务业的项目――广安西部牛仔纺织服装商贸科技产业园正式入驻四川广安。

广安西部牛仔纺织服装商贸科技产业园项目总投资60亿元,总占地规模5000亩,总建筑面积500万平方米。首期于2012年6月开工建设,将于2014年12月建成投产。项目全部建成后,可吸引1000余家牛仔纺织服装研发、生产、贸易、物流企业入驻,提供就业8万人以上。

该园区以纺纱、染色、织布、整理、制衣、水洗、后加工等产业作为牛仔产业园未来发展的主导产业,建立以包装、纽扣、拉链、毛纺、针织、箱包、皮具、制衣机械装备作为牛仔产业园未来发展配套产业。

西部牛仔项目优势在于政策、交通以及资源。在政策上,该园区能够享有国家西部开发的众多政策优惠;在交通上,广安已形成公路、铁路、水运协调发展的现代综合运输体系,是川东北重要的物资集散地。

园区以“兴小平故里 创西部奇迹”为历史使命,共同打造国际牛仔潮流风向标,破解牛仔服装发展瓶颈的科技研发平台,全球牛仔纺织服装配套产业基地。

广元纺织服装科技产业园

产业转移新地标

以纺织服装科技产业园为主要平台着力打造中国西部规模最大、产业链最完整、功能最齐全、科技含量最高的专业化纺织服装科技产业园。

广元纺织服装科技产业园位于四川广元利州区,规划占地4000亩以上,分两期建设。其中,一期规划占地2500亩,二期规划占地1500亩。园区规划总投资50亿~60亿元。

园区目前一期基础配套建设已全面完成,投资近10亿元。其中:园区防洪功能全面实现;园区“二横三纵一桥”的路网格局全面形

最新【精品】范文 参考文献

专业论文

成;全面实现场地平整;园区绿化、配套管网等已全面建成,真正实现了园区“七通一平”。

据了解,园区兼有工业、市政公用设施、公共设施、居住以及绿化防护五大功能。五大功能区形成“一心(综合配套服务中心)、两带(

一、二期带状用地)、五片(相对独立的工业区、物流办公及居住区)”的结构模式。邻近的水电厂和园内的给水、污水处理厂以及四通八达的道路等为园区企业提供周全的基础设施配套;以成链式牛仔服装生产、加工为纽带,科学规划布置织布、印染、漂流、加工及配套企业,构建联系紧密、流通顺畅的立体式产业配套集群。

目前,已入园项目4个,引进资金15亿元。其中:园区污水处理厂、工业供水厂项目已于2011年8月20日开工建设;广英服装厂项目已于2013年7月开工建设;中小企业孵化园项目在2013年内开工建设。园区建成后,可承接入园纺织服装配套企业30~50家,年产值将达到100亿元以上,提供就业岗位3万余个。

广州T.I.T创意园

塑造广州文化新名片

广州T.I.T创意园在各级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探索出了一条“腾龙换鸟”、“退二进三”的产业转型升级新模式,形成了具有影响力的示范效应。

广州T.I.T创意园由广州工贸集团与深圳德业基集团联合打造,一直倡导原创设计研发及企业品牌打造。

T.I.T创意园目前已有74家企业,其中具有中华民族特色的品牌企业有:腾讯科技、匹克集团、爱帛服饰、铂涛集团、英国斐凡妮等国内外知名企业,以服装、服饰、时尚为主,科技、文化为配套的五大产业,成为目前广州时尚领域及文化领域的重要一环。

另外, T.I.T创意园与广州纺织服装研究院合作为园区客户提供服装面料研发、纺织品检测等专业服务;与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广东服装设计师协会、广东省服装服饰行业协会、广州市服装行业协会等多个机构合作,为园区企业提供最新的产业信息服务;2013年园区与光大银行签约投融资战略合作协议,为园区客户提供完善的金融保障服务;T.I.T创意园以卓越的优质服务理念,全方位为园区企

最新【精品】范文 参考文献

专业论文

业提供产业信息、研发、检测、金融等高端服务平台。同时,园区建立双向人才战略合作平台,提供3000多个就业岗位。园区真正实现了解决大学生劳动就业,形成总部经济产业集聚区、高产出的产业转型效应。

该园区打造了一张广州崭新的文化名片,几年来举办国内外具影响力的文化商务活动400场以上。其中由T.I.T创意园主办,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协办的T.I.T时尚周、T-FORCE国际原创设计师大赛早已成为中国时尚界一年一度的国际盛事。

汉川产业园

创中南最大染整织造园

汉川产业园是中南地区最大的针织面料染整织造园区,拥有世界最先进的硬件设备。园区将打造成中国中部地区针织行业知名品牌聚集的最大针织品供应商。

汉川产业园(湖北际华针织有限公司)隶属于新兴际华集团有限公司,专门从事中高档针织面料生产,集针织织造、染色生产为一体,是中南地区最大最具有优势的产业园区。拥有台巨、李宁、爱帝、依翎等多家行业内知名客户,为园区后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客户基础。

园区一期于2010年5月建成投产。汉川电厂热力公司的输气工程为园区提供蒸汽供应;“西气东输”的天然气工程已开始对园区供气;园区所在地有一座日供水15万吨的自来水厂,以及一座日处理能力达5万吨的污水处理厂,方便对污水进行集中处理;拥有120万千瓦火力发电厂、220KV变电站一座及110KV变电站两座。此外,园区所在地江汉平原是传统产棉区,汉川市是全国有名的棉纺生产大市。

一期建成投产以来先后投资8000多万元引进国际一流的针织染整设备,使企业的技术装备水平在中部地区位居前列。目前世界先进的针织染整设备及配套设施达60多(台)套。现有设备年产中高档针织色布10000吨,染整部分产能达到30吨/天。园区拥有大圆机75台。此外,为了确保产品质量满足客户需要,园区内拥有恒温恒湿测试房以及按省级实验室标准配置的化验室。

据悉,园区二三期将总投资10亿元,建成后新增生产能力为织

最新【精品】范文 参考文献

专业论文

造10000吨/年,染整14000吨/年,OEM针织服装800万套(件)/年。

马鞍山智能纺织机械产业园

发挥关联产业优势

当前,我国纺机行业正处于产业转型升级期,纺织机械智能化是大势所趋,马鞍山智能纺织机械产业园的建设,必将推进我国纺织机械产业转型升级。

马鞍山智能纺织机械产业园规划面积为4.5平方公里,分为研发技术服务、生产制造、总部经济、技术服务和营销展示五大区域,在创新、人才、配套、市场方面都具有产业优势。

目前,我国纺机行业正面临产品结构调整、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此时,马鞍山率先发挥关联产业优势,建立一个全新的智能纺织机械产业园,旨在集聚一批新型纺机企业,为整个行业的转型提供平台。

高端自动化、智能化纺织装备是纺织工业发展趋势,马鞍山智能纺织机械产业园区的规划建设对纺机、纺织工业产业升级有很大的推动作用。产业园将整合一切优势资源,突出自己的特点,以态度和服务吸引企业,为纺机、纺织工业的发展做出贡献。

产业园规划,到2015年纺机工业总产值达到30亿元,到2020年达到100亿元,形成纺机产业链集聚发展,国内领先、国际知名的智能纺织机械园区。这是马鞍山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园区继上海国际高新科技园、中国安徽绿色装饰材料产业园之后第三个重大“园中园”项目。

目前,浙江日发纺机、广东丰凯机械股份有限公司已入驻马鞍山智能纺织机械产业园,投资建设智能纺织装备制造基地项目。

宁夏生态纺织产业示范园

再造一个银川工业

山东如意的入园,凸显宁夏生态纺织产业示范园积极探索产业转移承接发展新模式和区域合作新途径。园区正在对引领宁夏,示范西北起到积极的作用。

站在宁夏生态纺织产业示范园的中央大道向西望去,能够看到园

最新【精品】范文 参考文献

专业论文

区一期项目60多万平方米的厂房已经封顶,这也标志着一期项目投入运营近在眼前。而更值得期待的是,7年之后,这里将成为全国最大的服装原料生产基地之一。

宁夏生态纺织产业示范园区是国家发改委批准成立的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的示范园区。自今年元月5日开工建设以来,园区已投资69.64亿元。

按照规划,宁夏生态纺织产业园占地4.5万亩,共分两期。一期工程:2011年~2015年建设,占地18000亩,投资532亿元,2015年建成120万吨彩色涤纶生产规模及配套的纺织品生产基地。二期工程:2016年~2020年建设,占地27000亩,总投资757亿元,2020年再建成180万吨彩色涤纶生产规模及配套的纺织生态产业园。园区项目全部投产达效后,用工将达到15万人,产值可达2500多亿。

今年7月25日,山东如意集团一期100亿元的纺织项目正式入驻贺兰县宁夏生态纺织产业示范园区,标志着这家全国闻名的纺织企业正式“落子”纺织园。

园区注重用优惠的政策吸引企业,用保姆式的服务感动企业。通过节会招商、以商招商、政策招商、一对一招商等多种形式,与国内外70多家知名纺织企业进行对接招商。到2020年,全部建成后的宁夏生态纺织园将带来2600亿元左右的产出,相当于再造一个银川工业。

襄阳纺织服装产业园

建湖北最大纺织基地

襄阳纺织服装产业园把武汉作为重点招商区域,开展驻地招商,呈现出强大的生命力和承载力,逐步向湖北最大、全国知名的纺织服装制造基地这个目标迈进。

襄阳纺织服装产业园位于襄阳市北郊,以打造省级一流开发区为目标,聘请了武汉理工大学设计院设计纺织服装产业园的发展战略规划、产业发展规划和空间布局总体规划,并于今年5月获区政府批准,至此,园区22.8平方公里控制性详细规划全部完成。今年,襄阳市委、市政府按照“一个龙头,六大支柱”的产业发展格局,将纺织服装产业园列为全市首批特色产业园区建设,9月被中国纺织工业联合

最新【精品】范文 参考文献

专业论文

会授予“全国纺织服装转移试点园区”。

园区对重大项目采取“一事一议”,对鼓励类产业转移项目减免各类规费、手续费等。属退城入园项目,享受“两改两迁”优惠政策。对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小的产业转移项目,优先用地预审,安排用电、用气、用热、用水计划和指标,确保项目及时落地、按期投产。同时,搭建融资服务平台,支持鼓励产业转移企业的发展。

经过近三年的开发建设,园区叫响了“中国纺织服装名城”招商名片,且已基本形成了以际华湖北纺织工业园、新襄棉纺织、鑫方圆纺织、襄阳华中国际纺织服装产业园为龙头,跨区域、上下游结合、协同发展的产业链条。

园区的发展远景是到2018年,纺织服装产业工业总产值达到600亿元,形成200万锭纺纱、2亿米织布年生产能力、1亿件(套)服装,使襄阳纺织服装产业园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中国纺织服装工业名城。

中国中部(宿州)纺织服装产业城

新兴示范基地雏形已现

随着安徽七匹狼服饰等项目的投产,标志着中国中部(宿州)纺织服装产业城建设进入了崭新的阶段。产业转移示范基地雏形已现。

中国中部(宿州)纺织服装产业城项目是由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中国服装协会发起组织的中国纺织服装产业链整体从东部向中部转移的示范基地和试点项目。该项目总规划用地为15.7平方公里,工业项目总投资126亿元,由安徽宿州纺织服装产业基地建设有限公司开发建设。项目分二期建设,其中一期用地7500亩,工业项目总投资42亿元;二期用地15000亩,工业项目总投资为84亿元。项目全部建成投产后,将实现工业产值436亿元、利税44亿元,新增就业20万人。

纺织服装产业城项目贯彻宿州“产业兴城”的发展理念,以品牌服装加工生产为核心,重点发展童装、运动装、休闲装、家用纺织品、纺织面料、服装辅料等产品,构建相对完整的纺织服装产业链。该项目计划通过3~5年的开发建设,建成集生产加工区、商贸物流区、

最新【精品】范文 参考文献

专业论文

创意研发区、教育培训区、会展旅游区及和谐人居新城为一体的“五区一城”。

随着已经入驻的福建七匹狼实业股份有限公司、福建宝德集团、香港嘉华服饰有限公司等企业落地建厂,2013年,中国中部(宿州)纺织服装产业城的招商情况也渐入佳境。今年以来园区加大了招商引资的力度,文兴集团(国际)有限公司、福建欧美龙集团、福建翔升纺织有限公司等企业相继入驻。随着龙头企业的入驻,也带动大批中小型企业赴宿考察。

宿州市是一个正处在发展阶段的新兴城市,蕴藏无限机遇,中国中部(宿州)产业服装产业城将成为中国中部最大的纺织服装产业园区。

(本刊记者 李英 郝杰 李芳 胡美静)

------------最新【精品】范文

《产业园区调研报告.doc》
产业园区调研报告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推荐

实施方案自查报告整改措施先进事迹材料应急预案工作计划调研报告调查报告工作汇报其他范文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