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分类法

2020-03-02 10:21:08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国际图书集成分类法的一般规则 技术规则

本分类法的理论法则是形式逻辑。

本分类法的技术规则:

(一)基本级别律

本分类法为七级以上划分,基本划分为五级,作为常识处理。各中央书院、各综合分馆、专业馆、学科资料室均可运用本分类级别律划分图书。

第一级,以宇宙属性为标准分为人文类图书和自然类图书。

第二级,以图书基本学科属性为标准划分。

人文类基本学科:A哲学、B宗教、C伦理、D逻辑、E美学、F心理、G语言、H文学、I艺术、J政治、K经济、L军事、M法律、N教育、O体育、P传媒、Q资讯、R管理、S商贸、T历史、U考古、V民族、W生活、X财金、Y统计、Z社会。

自然类基本学科:a天文、b地理、c数学、d物理、e化学、f生物、g机械、h电信、i水利、j电力、k纺织、l食品、m建筑、n矿山、o冶金、p能源、q交通、r航天、s医学、t工学、u农学、v林学、w养殖、x电脑、y环保、z信息。

第三级,以图书附属学科标准划分。

第四级,以图书功能属性划分(著述、学术、教学、帮助)。

第五级,以图书品种属性划分著作(作品、理论著作、应用著述)、学术(注释、评析、争鸣、研究、考证、翻译)、教学(学校教材、社会培训教材、自修教材、参考资料、讲义、学习资料,普及读物、实习实验和考试习题集、教学大纲)、帮助(词典、百科、类书、政书、年鉴、手册、书目、索引、文摘、表谱、图录、标准)。

第六级,根据图书国际空间划分为本国和外国图书(非学科定义空间)。

第七级,以图书时序划分(非学科时序)。

(二)交叉学科定位律

所谓学科交叉,主要是指基本学科交叉,也指附属学科交叉。知识融合,学科交叉一般有如下几种:1 行业应用学科和理论基础学科交叉(能源地理学),2 行业应用学科交叉(纺织机械),3 理论基础学科交叉(生物物理学),4 一般应用学科与理论基础学科交叉(管理心理学)。交叉学科定位应该遵循学以致用原则,就综合馆而言,从应用不从理论,从行业不从基础,从前不从后。专业馆可按需要自定义。

(三)文献传承律

本分类法主要以学科为母项,图书类型和品种为子项,用二分法(原著、派生)提纲挈领,四分法(著述、学术、教学、帮助)分门别类,以逻辑规则逐级划分,以古今时代为经,中外空间为纬,将古今中外的图书归集,以反映文献的传承关系。分合皆宜,世界通用。二分和四分法以及分类一般规则适用各级图书排序。

(四)排序先后律

排列以先古后今,先国内后国外,先一般再特殊,先理论后应用、先理学后工学、先单行再合订、先原著后派生的办法。

(五)排架同位律

同作者、同标题、同内容、同时期、同品种在同学科前提下原则上同位并列排架。 分类号

图书分类号由图书学科代码和图书功能属性标识与图书品种编号组成;附加馆藏号组成馆藏图书分类号。

图书学科代码由大、小写英语字母分别代表人文类和自然类各基本学科;附属学科二级或三级均用自然序数代表,小数点区分。预留其他机动学科用9代表,序数达9或进十位用99代表。分别以人文类两级和自然类三级图书学科代码模拟示例:

A1 A2 A3 A4 A5 A6 A9

a1.1 a1.2 a1.3 a1.4 a1.5 a1.6 a1.7 a1.8 a1.9 a1.10 a1.99

图书功能属性标记:著作(作品、理论著作,应用著述)用“*”标记,学术类用\"+\"标记,教学类以“-”标记,帮助类以“=”标记。图书品种以序数编号。

馆藏号:/自然序号

图书分类号运用模式:A1(简易模式), A1+(一般模式),A1*2( 完整模式),a1.1-1/3(馆藏分类号完整模式)。

以a1.1-1/3(馆藏分类号完整模式)为例:a1.1(a基本分类,1.1二级学科);-1(图书功能属性标识及品种编号);/3 (馆藏图书种次序号,到馆图书自然编号,该图书的馆藏身份证)。馆藏分类号包含以上全部信息,即a1.1-1/3统称馆藏图书分类号,其实就是图书分类号加馆藏图书编号。著作没有标识本身就是标识。将著作分为作品、理论著作、应用著述

1、

2、3种,一般不易混淆,不一定用编号标识它。当然,也可以*作标识。 编辑本段关于图书集成分类的几点技术说明

1.版本年代,作者标示属出版社业务范围,在出版图书里已有标明,在分类号中重复标注会给读者带来负担。崇尚简洁,是图书馆人的职业道德,必要的坚决保留,可要可不要的坚决剔除。取消推荐号、索取号,书次号用馆藏号取代,用馆藏分类号统一称谓。

2.学科内容存在交叉性,概念有其本质属性和非本质属性,一般只应归为一类,应以揭示本质属性的概念语词为划分根据。交叉学科一般遵从学科定位律,也受学科标准制约,属特殊。

3.图书学科分类不同于国家学科分类标准;本分类法图书学科代码是适用图书馆专用的图书学科代码。图书分类号可作为图书出版通用。

4.不设置总论复分表、通用复分表、仿分表、简表,不划分综合类图书,不用总分式的结构统揽,不用原进位转换制标示。

5.马克思主义、孙文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作为政治理论学科划分,大陆和台、港、澳等地区均可适用;与其相关图书类型和品种按本分类法分列入各相应学科和级位。

6.为了解决图书分类体系存在的混乱,必须调整理顺各级学科概念,学科类别,将派生学科归入传统学科,适当列举新学科。取消“文化、科学、工程与技术、综合图书”学科门类划分,重新确立图书基本学科和附属学科,将之分解列入各相应学科。

图书基本学科分为四种类型:基础学科、应用学科(各行业工程技术学科以及商学、工学、农学、林学等)、新兴学科(电脑、马列主义、环保等)、泛论学科(社会、信息)。逻辑、伦理、美学、心理、商贸、生活、财金、工学、农学、社会、信息以图书基本学科定义。文字归语言、人口学归社会类,控制论、系统论归信息,材料归工学,畜牧、水产归养殖,航空归航天类,卫生保健归医学类,图书、情报、档案、博物归资讯类,安全归环保等等。

中图法经济类图书外延过于宽泛,在图书馆书库中几乎占人文类图书(社科图书)四分之一。因此本分类法将中图法经济类图书拆分为四类:经济、管理、商学、财金(财政金融)。

又, 因为学科分类与图书学科分类是不完全相同的体系,生活也是学问,致用性是最高原则,所以增加了生活类图书基本类目,便于商业、出版图书分类通用。

对于图书基本学科和附属学科及其学科地位所做具体调整情况见图书学科分类详表。

7.关于图书学科定义。

人文类学科——是关于人类的信仰、情操、思维、行为、生活方式及其社会关系的学问。

自然类学科——是关于自然界物质形态、结构、性质和运动规律的学问。

基础学科——是人文类学科和自然类学科在特定学科领域的理论或技术研究的学科。有理论基础学科和技术基础学科之分。

应用学科——是指基础学科在某行业或领域应用的学科。

泛论学科——是指在人文或自然领域具有广泛意义的理论学科。

8.本分类法基本学科用双音节词概括,不用词缀,以便大众化习惯性记忆。

9.空间、时序在学科代码和图书排序中已有反映,按常识处理。

10.文集、文选、全集、选编、汇编、套书、丛书、皮书属于出版编辑范畴,不能视为图书品种,这是笔者在书库分析研究得出的结论。

著作者:胡昌志

编辑本段图书学科分类及代码详表

图书学科分类基本代码表

人文类基本学科:A哲学、B宗教、C伦理、D逻辑、E美学、F心理、G语言、H文学、I艺术、J政治、K经济、L军事、M法律、N教育、O体育、P传媒、Q资讯、R管理、S商贸、T历史、U考古、V民族、W生活、X财金、Y统计、Z社会。

自然类基本学科:a天文、b地理、c数学、d物理、e化学、f生物、g机械、h电信、i水利、j电力、k纺织、l食品、m建筑、n矿山、o冶金、p能源、q交通、r航天、s医学、t工学、u农学、v林学、w养殖、x电脑、y环保、z信息。

*

中国图书分类法:

A 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

B 哲学

C 社会科学总论 D 政治,法律 E 军事 F 经济

G 文化,教育,科学,体育 H 语言,文字 I 文学 J 艺术

K 历史,地理 N 自然科学总论 O 数理科学和化学 P 天文学,地球科学 Q 生物科学 R 医药,卫生 S 农业科学 T 工业技术 TD 矿业工程

TE 石油,天然气工业

TF 冶金工业

TG 金属学,金属工艺 TH 机械,仪表工业 TJ 武器工业 TK 动力工程 TL 原子能技术

TN 无线电电子学,电子技术 TP 自动化技术,计算技术 TQ 化学工业

TS 轻工业,手工业 TU 建筑科学 TV 水利工程 U 交通运输 V 航空,航天 X 环境科学 Z 综合性刊物

5.参考文献:参考文献应按文中引用出现的顺序列出,只列出作者直接阅读过、在正文中被引用过的文献资料,一律列在正文的末尾,特别在引用别人的科研成果时,应在引用处加以说明。每篇论文的参考文献一般不应少于五条。参考文献的类型应该包括专著、论文、报刊等。鼓励选用外文参考文献,参考文献的具体写法为:

⑴专著、论文集、毕业论文、报告等

[序号]作者.书名[文献类型标志].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任选).(文献类型标志:专著M;论文集C;报告R;其它文献Z)

如:[1]马伯钧.政治经济学[M].湖南:中南大学出版社,2000.25-30.⑵学位论文

[序号]主要责任.文献题名[D] .保存地:保存单位,年份. 例如:[2]张和生.地质力学系统理论[D] .长沙:长沙理工大学,2002.

⑶期刊 [序号]作者.篇名[J].刊名,年,卷(期刊).如:[3]张帆,郑京平.跨国公司对中国经济结构和效率的影响[J].经济研究,1999,(1),35-39.⑷论文集中析出的文献

如:[4]白钦先.再论银企关系[A].白钦先:经济金融文集[C].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1999.261-273.⑸报纸文章

[序号]著者.篇名[N].报纸名,出版日期(版次)。

如:[5]董计营.国有经济-经济发展的控制性力量[N].经济时报,2000-11-20(5)。

⑹电子文献

[序号]主要责任者.电子文献题名[文献类型/载体类型] .电子文献的出版或可获得地址,发表或更新的期/引用日期(任选).

(文献类型标志:数据库(网上)DB(DB/OL);计算机程序(磁盘)CP(CP/DK);光盘图书M/CD)

例如:[6]王明亮.中国学术期刊标准化数据库系统工程的[DB/OL] .http://www.daodoc.com/,1998-08-16/1998-10-04.

外国作者的姓名书写格式一般为:名的缩写、姓。例如A.Johnson,R.O.Duda 参考文献:

[1]杨勇.中西部城市近郊失地农民就业安置模式研究[D].西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2]万义元.失地农民社会保障问题研究[J].山西煤炭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8,(2).[3]李明星.试论我国失地农民社会保障现状与政策选择[D].安徽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4]周邦瑶.我国农民理财现行供需层次分析[J].金融与经济,2008,(3).[5]祝蔓莉.基于主体博弈分析的城中村改造模式研究[D].西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6]吕维平.失地农民住房安置模式探讨[J].城市问题,2007,(5).[7]花文苍.国外解决失地农民问题的经验及启示[J].江西农业学报,2007,(19).[8]张瑛.南京市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7.[9]刁一玲.我国失地农民社会保障体系研究——以川渝两地失地农民为研究对象[D].西南政法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10]曹泽华.统筹城乡发展的深层问题[N].中国经济时报,2007,(7).[11]刘海云,李改英.可资借鉴的四种失地农民安置模式[J].集团经济研究,2007,(18).[12]陆道平.乡镇治理模式研究[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13]喻湘存,熊曙初.系统工程教程[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2).[14]张汝立.农转工[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1).[15]陈鸿彬等编著.农村城镇化建设及管理研究[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5.[16]于洪生.城郊村[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12).[17]费孝通.当前城市社区建设的一些思考[J].社区杂志,2005,(13).

[19]王如渊.深圳特区城中村研究[M].四川: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2004.[20]楼培敏.中国城市化:农民、土地与城市发展[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4,(4).[21]杨雍哲等编著.论城乡统筹发展与政策调整[M].北京:中国农[18]李俊夫.城中村的改造[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4,(7).业出版社,2004.[22]蒋永穆,戴中亮.我国失地农民安置补偿模式的重构[J].河南社会科学,2004,(6).[23]王健,鲍静,刘小康,王佃利.“复合行政”的提出:解决当代中国区域经济一体化与行政区域冲突的新思路[J].中国行政管理,2004,(3).[24]张玉枝.转型中的社区发展[M].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3,(5).[25]王曙,冯磊.社区建设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2003,(6).[26]刘吉,张沛.城中村问题分析与对策研究[J].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2003,(9).[27]郑弘毅等编著.农村城市化研究[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8.

中国图书馆图书分类法

图书分类法与图书分类

中国图书分类法简表第五版

中国图书分类法查询及文献标识码

ABC分类法

最新版图书馆目录法:杜威十进图书分类法

中图分类法

会议类型分类法

中图分类法

人群分类法美文

《图书分类法.doc》
图书分类法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