绍兴市聋哑学校见习调查报告

2020-03-02 00:15:38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绍兴市聋哑学校见习调查报告

此次我们见习所在的绍兴市聋哑学校,创办于1947年4月,是面向小学到高中聋学生的封闭式学校,现有12个教学班(其中职高班两个),114名学生,34位教职员工。目前,学生主要来自绍兴县、新昌县、嵊州市、越城区,以及部分外来民工子女。学校“重德育、抓科研、强技能”,致力将学生培养成为“善沟通、爱学习、有技能、会生活”的残而有为的新型聋人。

一、聋儿童认知发展现状及成因

听力障碍儿童是指由于各种原因导致听力严重受损或丧失,以致听不清或听不到声音,

【】不能通过自然声音符号进行交流和沟通的儿童。1听障学生与正常学生相比,社会交往及认

知能力受到一定的影响。而通过特殊学校的针对性教育,这些学生拥有一定的交流能力,在实践能力上较正常学生要好。

我组所在的见习班级为聋哑学校康复班五年级。这些孩子大概年龄在十四五岁左右,大部分孩子在治疗之后可以听到一些声音,极个别孩子矫正听力良好,可以进行日常的言语交流。因此比起该学校其他班级的孩子,这个班的孩子学习能力比较强。而相比正常儿童,他们的认知发展有些延迟。

认知能力包括感知觉、注意、语言、思维和记忆等多种因子,它的基础是感觉和知觉,核心是抽象思维,是人们对事物的构成、性能、事物之间的关系、发展的动力、发展方向以及基本规律的把握能力。

Hollos与Cowan曾提出儿童观点采择能力与同伴互动关系的“门槛假设”。即观点采择需要一个最小量的互动经验为前提条件。由于聋儿童听觉能力的缺乏,导致社会互动经验的不足,从而造成观点采择能力的不足。加之,学校采用封闭式的教育,将聋儿童与外界隔离开来,使其交往范围缩小,交往对象局限于聋生之间,接受到的信息范围狭隘,他们的社会经验增长较慢。因而比起正常学生,这些聋学生的心智较为不成熟,社会交往能力弱。 不能与他人正常的沟通自然而然地使得聋学生的语言能力呈现出劣势。印象深刻的是,班里五年级的孩子很多人不知道“蛋黄”是什么意思。据该班语文老师说,这些孩子在低年级时表现出明显的语序混乱,以及句子脱离现实逻辑的现象。诸如把字句的造句会写类似于“我把椅子放进铅笔盒里。”套用老师讲的主谓宾格式,而句子的真正含义很难理解。在高年级阶段,孩子仍然不能掌握词语辨析。其原因是当他们在习得新词语时,会提取该词的主要意思,与旧的的词相联系,而一些细节的用法由于难以用手语表达,以及生活经验的缺乏很难展现出来,从而不能习得。譬如,该班成绩突出的孩子用“兴致勃勃”一词造句也会出现“我兴致勃勃地在校门口等爸爸来接我。”他只把握了“兴致勃勃”这个词有“高兴”这层意思,而不知道这个词具体要用在某项活动参与中。在课程中,带领孩子把握字词以及句子的意思是上课的主要内容。有些语言基础差的孩子会用手语逐字地表达字词,而没有办法整体把握文章含义。我认为聋儿童语言能力的匮乏主要源自于社会互动经验的缺乏以及手语这一语言表达形式本身存在的缺陷——手语只能表现简单基本的词汇,并且情景性较强,而抽象的概念难以用手语表述。

思维是认知能力的核心。皮亚杰理论将儿童的认知发展分为感知运动阶段,前运算阶段,具体运算阶段与形式运算阶段。聋儿童在发展过程中,主要受到影响的是形式运算阶段。也就是说聋儿童在抽象思维发展较一般孩子落后。在聋校教材中,五年级下册的孩子采用数学教材难度与普通孩子三年级的难度相近,教学进度也比较慢。据研究者发现,聋儿童在认知发展上比起正常孩子要晚大约两年。

类似于盲人听觉能力特别强的生理补偿,聋孩子在手眼协调、知觉辨别和表情表达能力

上有特别的优势。由于语言能力的匮乏,聋儿童在表达自己观点时需借助手势,肢体动作以及表情。在

二、聋儿童的心理咨询过程与方法

1赵俊峰,张杰,黄卫红.聋儿心理理论的发展及其培养[J].中国特殊教育,2006,(12):44-49.

大学见习调查报告

班主任见习调查报告

专业见习调查报告

聋哑学校简介

聋哑学校实践

聋哑学校发言稿

聋哑学校感谢信

聋哑学校总结

聋哑学校策划书

聋哑学校策划

《绍兴市聋哑学校见习调查报告.doc》
绍兴市聋哑学校见习调查报告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