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背景下的初中语文教学探究

2020-03-03 07:36:29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新课程背景下的初中语文教学探究

重庆市黔江区马喇初级中学校 李 培 林 邮箱: lpl19830429@163.com 电话:138964327693

[关键词] 初中语文 教学 探究

[内容摘要] 根据语文新大纲要求,笔者认为语文教学需要趣味性。教师应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设计特色化的教学环节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从而将语文新课改推向新的高潮。

新《语文课程标准》提到“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使学生树立自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再一次说明了:学习需要兴趣,学语文更需要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要根据学生的生理和心理发展的特点认真研究教学方法,排除学生在学习上的心理障碍,以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学生养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中小学生朝气蓬勃爱说爱动,注意力容易分散,自我约束和自我控制能力不强。针对这特点,笔者认为,语文课堂教学迫切需要趣味性。“如何激发并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之成为学习的动力”是探讨语文趣味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点。其核心问题就是:培养学生正确心态,树立学习信心;建立情感沟通的正常渠道,融洽师生关系;营造轻松愉快的课堂学习气氛。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课内外相结合,让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用,学用两结合的课堂教学模式。那么教师应该怎样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呢?笔者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谈谈个人的看法:

一、培养正确心态树立学习信心

教师应该重视培养学生正确的心态,树立正确的学习观。为了培养学生的学习心态和正确的学习观,教师可以从学生个人前途切题,使学生首先认识到学习是为自己而学,以回报父母和国家的心态来端正学习态度;以先付出后收获的心态来激发学生做学习主人翁的意识,使他们产生我能学好语文的信心,从而坚定他们学好语文的信念和克服困难的意志,使他们在学习过程中能够排除困难,奋勇拼搏。

二、建立情感沟通渠道融洽师生关系

教学在任何时候都是双边的。教师和学生之间能否建立起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直接影响教学目标的实现。所谓“亲其师才能信其道”,教师不仅要做学生可敬的师长,更要做他们可亲可近的朋友。大量事实表明:如果学生对某个老师有好感,他们便对这位老师的课感兴趣,因而肯下功夫学好这门课。反之,如果他们不喜欢某位老师,由于逆反心理,他们也就不愿学或不学这位老师的课。因此,教师要建立情感沟通的正常渠道,共同协商沟通交流的方式、时间、场合等。深入了解

1 学生的兴趣、爱好和情绪变化,时时处处关心学生,爱护学生,尊重学生,帮助学生,与学生建立起良好的师生关系。唯有这样师生关系才能和谐,感情才能融洽,学生才能感受到学习乐在其中。

三、营造课堂学习气氛培养学生的兴趣

课堂学习气氛是否轻松愉快,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极大的影响。教师在教学时应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营造愉快的学习气氛。因此,教师要以满腔的热情投入课堂教学;以洒脱的仪表、文雅大方的举止、幽默风趣的语言吐吸引学生;以饱满的精神状态、轻松愉快的表情感染学生。让学生在学习时愉快地度过每分钟,使他们感到学习是一件快乐的事。

学生拥有学习兴趣之后,教师应如何根据语文新课标来实施课堂教学呢?笔者认为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教学环节:

1、遵循语文教材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特点,引导学生在掌握与运用语言文学上狠下功夫。掌握与运用语文工具的唯一途径就是反复深入地进行听、说、读、写、基本技能的训练。这种训练的着眼点,决不是为了应付考试,而是通过掌握语文这门工具来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这就要求学生必须多进行整体训练,让学生在不断的听、说、读、写等实践活动中,驾驭语言文学的工具,强化自身综合素质。

2、在指导学生进行听说读写的单项训练基础上,要注意抓好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训练,语文教学始终沿着“学--用--学”的路线有序地进行。“学”就是把陌生的变为熟悉的;“用”就是将自己拥有的知识运用在实际生活中。由于人类的进步社会的发展,我们需要“活到老学到老”这就是再“学”;只有这样才能使语文素养产生综合效应,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3、无论是基础知识或综合实践,都应该注意语文的特点及其文学因素,要有意识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文学欣赏能力和审美能力。例如教学朱自清的《春》这课时,在听朗读课文基础上后,让学生欣赏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和迎春图这五幅画面后。可让学生跟着音乐的旋律范读,忽慢忽快,时轻时重,学生在清新的音乐中欣赏朗读。学生在音乐的烘托下,享受着语言文字的美,沉浸在如诗如画的境界中,然后鼓励学生模仿,给他们也配上音乐一起朗诵。通过这样的教学设计,充分调动了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激发了学生学习的情趣。

除此之外,我们教师还应大力开展课外教学活动。例如,诗歌朗诵、讲演比赛、作文竞赛等,通过这些课外活动开展,它既是课堂教学的继续,也是课内知识的延伸。教师应根据不同的班级,不同层次,不同水平,不同爱好的学生,进行适当地组织课外活动。其目的就是丰富学生课外生活,巩固课内知识,营造学习语文的气氛,培养学生学语文的情趣。

总之,语文教师不能照本宣科地教课本,要深入学生生活,了解学生兴趣爱好和他们所关注的问题。充分考虑到学生在现有的基础、学习潜能、兴趣爱好、学习风格等方面存在差异的客观现实上,教学时要面向全体学生,把语文真正作为工具去教,想方设法让学生把语文真正当成工具去用,在语文课程实施过程中尽可能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只有这样语文教学才会生动活泼,富于情

2 趣,才能更有效地把语文课程改革推向新的高潮。

参考文献:钟启泉、崔永淳:《新课程标准与创新》──师范生读本高教出版社2003版

程 翔:《语文课堂教学的研究与实践》语文出版社2000年

周庆无:《语文教学现代论》广西教育出版社1996年版

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学管理制度探究

新课程背景下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研究

新课程背景下初中语文情境阅读教学模式有效性实证探究

新课程背景下的高中物理教学模式探究

新课程背景下的情景教学模式探究

新课程背景下初中化学探究实验教学探索

新课程下高中物理教学探究

新课标背景下初中语文“五步教学法”探究 1

新课程背景下高中化学探究式教学策略初探

新课程背景下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设计的有效性

《新课程背景下的初中语文教学探究.doc》
新课程背景下的初中语文教学探究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