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教学设计蔡祺琪

2020-03-04 03:06:02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我的空中楼阁》教学设计

文学院 06汉本3班 蔡祺琪

【教学构想】:

通过创设情景巧找切入点,有感情的朗读文章,从整体感知文章感情基调和主旨;理清文脉,引导学生找出本文写景和抒情的线索,透过景物描写体会深蕴其中的作者的思绪和感情,把握全文的感情基调;理解作者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 【教材及教学对象分析】:

教 材:人教版 高一年级 第一学期 第二单元 第二篇课文 散文 教学对象:高一学生

【课时安排】: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1.导入课文,从整体感知文章的内涵,体会作者情感; 2.理解作者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

3.理清文章脉络;

【教学重点】: 整体感知文章,理解作者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 【教学难点】: 理清文章脉络; 【教学方法】: 诵读品味、披文入情法、讨论探究、审美鉴赏;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激趣

阅读下文,走进李乐薇的精神家园——“山中小屋”:

梦中的家园—— 读《我的空中楼阁》 有感

年少时,读过李乐薇的《我的空中楼阁》 ,记忆中最深的一句话就是 “山如眉黛 ,小屋恰似眉梢的痣一点。”简单的一句话 ,却把小屋的优美意境表露无遗 ! 清新、自然、流畅、隽永 ,是我对整篇短文的印象 ,读完此文 ,犹品了一杯香气四溢的清茶 ,淡淡的 ,恬恬的 ,却是让人回味无穷 …… 2.谈感受(披文入情)

与学生分享从一个读者的角度谈读《我的空中楼阁》后的感受,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在课前预习的基础上再次阅读文章,谈谈自己的感受,谈谈你觉得最美,最喜欢的句子,并说出原因。

二、设置情境,感知散文的中心形象——小屋,把握形象的特征;理解作者情感总是附着在某个客观对象上,即理解作者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

1.情景设置:每个人心目中都会有向往已久的房子,我们暂且称它为小屋吧。这小屋它可能在毛泽东笔下的湘江畔,在徐志摩的康桥边,也可能在郑愁予达达的马蹄走过的江南小镇,这小屋也许像海子的房子那样,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也许在陶渊明的世外桃源,或者干脆就是一间陋室„„ 通过对文章的阅读初步认识了作者的“空中楼阁”,谈谈你心中的理想的“空中楼阁”。如果你有能力为自己建造一所理想的小屋,你会选择建在什么地方?是什么样的小屋?并说明理由。

教师总结:这小屋是我们心灵的港湾,是我们精神的家园,选择什么样的小屋,往往能看出我们什么样的性情和志趣,也显现出我们心中理想的生活方式。那同样作者将情感依附在描写的小屋“空中楼阁”这个对象上,表现出作者的人生志趣与理想的生活。这就是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

2.解题

本文题为“我的空中楼阁”,“空中楼阁”一语双关:既指“我”居住的“小屋”建于山上,在烟雾迷蒙中,犹如耸入天际的楼阁,又指幻景中的“空中楼阁”,理想中“独立”“安静”的生活环境。那现在我么那一起走进作者李乐薇心目中的理想小屋以及理想的生活。

三、了解作者及其创作背景(知人)

李乐薇

祖籍江苏省南京市,1930年生,早年肄业于上海大夏大学,是中国台湾当代散文作家。以散文见长,文笔清丽脱俗,语言优美动人,风格柔和、温婉、含蓄,善于借助富有物质感的形象来表现无形的主观意念,刻意于意象的经营,能够运用省、光、色、味、形的物象幻化暗示出微妙的“自我的情绪”,透露着浓郁的现代派艺术气息。

上世纪五十至七十年代,台湾文坛出现了一段真空时期。社会物质文明发展得相当迅速,人们急功近利现象异常突出。知识分子期望人性随着文明程度的提高而得到释放,期盼心灵得以自由解放。

四、理清文章脉络,感悟文章情感。(朗读法、披文入情法、讨论探究、审美鉴赏)

1.披文

叶圣陶先生说过:“思想是有一条路的,一句一句、一段一段都是有路的,好文章的作者是决不乱走的。”

阅读此篇散文,要善于捕捉文中体现景物描写、环境描写及作者情感的语句,从而把握文章的脉络。 设题:

1.在文中找出关于描写小屋的位置,小屋周围的景物的句子。 2.结合原文的句子谈谈景物的特点。 3.蕴含的感情。

小屋与山 小屋点缀了山 小屋使山富有生气和情调

小屋与树(近看) 树点缀了小屋,使小屋有了绿的背景 有活力,有精神,使小屋含蓄而有风度

小屋与树(远观) 小屋若隐若现,凌空而起,姿态翩然 像鸟和蝶一样,轻灵而自由 小屋的领土与领空 有限的领土和无限的领空,袖珍的花园和开放性的院子 无限的领空显示出小屋的开放性

小屋的围墙 有形的围墙围住一些花,无形的围墙展示着大自然 无形的围墙显示出小屋的开放性 小屋的空气与光线 空气清新,光线明亮,充满柔静与宁谧 呼吸的是香,富有科学的时间性和浪漫的文学性

小屋的交通 山路和山坡,便于“我”行走 幸福的阶梯,是“我”的空中走廊 小屋的白天和夜晚 白天清晰,夜晚朦胧 生活中的第一件艺术品,虚无缥缈的空中楼阁 小屋的室内装饰 室外的鸟语和门外的巨画,富有生气的大自然 使小屋主人有回归自然之乐

教师总结:以小屋为中心,通过辐射式的笔法,从各个不同的角度,尽情地描绘着自己心爱的小屋及其周围的自然环境。

对全文内容的感知,可按连续递进的三个层次进行:

景物外观(小屋的位置,小屋周围的环境)──景物性状(小屋的神)──景物描写蕴含的感情(作者对自由生活、独立人格的追求和向往)。

下边这个表可以帮助我们理清线索,整体感知全文的主要内容:

2.入情(朗读法、讨论探究、审美鉴赏)

通过反复朗读品味,体会作者情感。创设情境使学生各有所感,各有所悟,真正进入到作者的境界中,与作者同欢喜,共忧患,才能真正理解作者,感受作者的情怀,从整体感悟作者的思想感情及文章的思想主旨。

五、课后延伸

课堂小结:

1.从整体感知文章主旨

“我的空中楼阁”在作者自己的心中。作者借对小屋及周围环境的描写,寄托了对独立的、安静的生活的向往,表达了热爱自己的情怀。

2.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 3.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在阅读过程中注意圈点勾画,逐步培养筛选整合信息的能力,(找出相关直接信息,并提炼概括文意)注意要理清文章脉络,深入理解文章的意蕴 。

课后作业:

将文章中认为好的句子摘抄在作文练笔本上,并写出好的地方,如修辞手法、表现手法等,或谈谈你对句子的感受;并进行仿写。

板书设计:

6教学设计蔡祺琪

蔡衫琪(推荐)

蔡衫琪(推荐)

蔡云教学设计《荷花》

麦琪的礼物教学设计

麦琪的礼物教学设计

《麦琪的礼物》教学设计

《麦琪的礼物》教学设计

麦琪的礼物教学设计

《麦琪的礼物》教学设计

《6教学设计蔡祺琪.doc》
6教学设计蔡祺琪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