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教下乡讲话稿

2020-03-02 22:42:18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送教下乡”讲话稿

各位领导、同仁们:

大家好!在这春风送暖、万物复苏之际,我们迎来了县教研室

组织的“送教下乡”活动的领导们和名师们,首先我代表福星学区全

体师生向你们表示诚挚的感谢!向前来参加活动的各位老师表示热烈

县教研室组织的这次活动,对我们福星学区、乃至陇西县西北部

的四个学区来说是一大盛事,是一件好事,是一场及时雨。这次活动

使我们的教师真切的感受到了在同样条件下,县内名优教师组织课堂

教学、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启迪智慧的高超教学艺术,也为我们送

来了先进的教学理念,为城乡校际间相互交流、相互合作作出了示范,

搭建起了桥梁。因此,我学区能有幸承办这次活动,是上级领导对我

们的高度信任和重视,是兄弟学校对我们工作的极大支持和帮助。在

此,我再次表示衷心的感谢!下面就学区的基本情况和一些想法向大

家作一汇报,不妥之处,望各位指正。

一、基本情况

福星学区现有初中1所,完全小学10所。教职工155人,初中 56人,小学96人,其中代课教师18人,专任教师学历合格率,

初中95%,小学98%,学区现有市级骨干教师1人,县级骨干

教师13 人。在校学生2344人,其中,初中1029人,小学1315 人。实现了班班有教室,人人有课桌凳。2009年初中七科合格

率 31.6 %,小学三科合格率47.12%。

二、工作思路

近几年来,我学区广大教职工辛勤工作,付出了大量的劳动,

但从教学成绩来看,一直处于全县中间水平,且徘徊不前,如何克服

这一被动局面,推动福星教育教学水平不断提高,成了摆在福星学区

每一位教师面前的课题,经过我们认真分析,集思广益,提出自己的

一些看法。

一、加强学习,构建学习型校园。在这样一个知识、信息日新月

异的时代,终身学习成了每一个人的必须,作为一名教师更是时刻都

不能放松学习。“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学习不仅能弥补教师 的不足,也能帮助教师发现不足,学习是“树师德、练师能”的有效

途径 。学区要求每个教师根据自己的实际,按照缺什么、学什么、 补什么的原则,定出自己的学习计划,采取多种多样的方式加强学习,

做到既重视理论学习,又重视教学方法的学习;既重视学习,又重视

反思;既重视反思,又重视改进。不断提高自身的理论素养、专业水

平、育人技能。尤其是要加大教师对新课程理论的学习,对新课改相

关的一些热点、焦点问题,要充分学习,广泛讨论,逐渐内化,让每

位老师通读新课标,使教师真正明白自己所教的这门学科,帮助教师

转变观念,建立新的教材观、学生观、教师观和质量观。也使教师变

成学习的主人,人人乐学、好学,以学为荣。学校变得书声朗朗,书

香满园。

二.加强青年教师的管理和培训,优化教师队伍。全学区年轻教

师较多,他们刚参加工作,有朝气,精力旺盛,干劲大。但缺乏锻炼,无论专业思想,专业水平都还不巩固,这就要求学校对他们在工作上要高标准严要求,发挥骨干教师的传、帮,带作用,让他们尽快成长起来。在生活上既要严要求,又要多关心,多照顾,让他们安心本职工作,安心为当地教育事业服务。这样一来,他们很快就会成长为福星教育的中坚力量。

三、加大教研教改力度,促进教师教法的根本转变。

从福星学区现状来看,小学教师年龄结构两极分化严重,缺少中间力量,一些老教师教法陈旧,年轻教师得不到很好的引领,专业成长缓慢。因此要加大教研力度,开展多种形式的教研活动,如示范课、公开课、送教下乡等,来促课堂教学方式的转变,以提高课堂效率。

四、加强教学督导,落实各项常规。备课、上课、作业布置与批改、课后辅导、考试是教学主环节,也是提高质量的主渠道,学区在这方面有新的要求,并且要深入学校督促落实。

1、备课

第一:要按照新课程标准要求、学校的情况、自身的条件和学生的素质备课,处理教材时要把重点落在学生的需要、兴趣、能力水平和思维特征上。

第二:要充分开发选择多种教学资源(教科书、工具书、各种教具、多媒体网络等)备课。

第三:集体备课。实现老师集体智慧与文本智慧的碰撞、整合。 第四:备课时详写教学策略与反思。

2、课堂教学要求

第一: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把课堂还给学生。还给学生“问”、“读”、“讲”、“思”、“评”、“写”、“议”、“辩“的机会与权利。

第二:注重过程与方法,突出学习方法指导。

第三:对待学生要尊重激励、赞赏,创造民主、平等、和谐的课堂环境。

第四:创造开放的空间,使用多种教学手段,让学生去看、去听、去想、去体验。

3、作业要求

第一:减轻过重的课业负担,坚决杜绝布置简单重复的作业。、第二:作业要分层布置。

第三:作业形式要多样化。

4、辅导要求

①充分挖掘潜力,让学生的特长爱好有施展的机会和空间。 ②对个别学困生要注意心理输导,学法指导,作业面批。

5、考试要求

①凡考必严。

②作好考后分析,寻找对策。

总之,我相信,有上级主管部门的正确领导,有社会各界的关心和支持,有学区各位老师齐心协力的奋斗,我们的教学质量一定会提高,会向当地的父老乡亲交一上份满意的答卷。

.4.23.2010篇二:送教下乡代表发言稿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

大家上午好。

老师们,今天我们参加培训,也就选择了拼搏图强;今天我们选择培训,也就选择了追求卓越!我们的生命将因奋斗而更有意义,我们的生活将因拼 搏而更加精彩。相信在专家的真诚帮助下,会给我们一次开拓眼界,更新观念,提升自我素质的机会。在这么好的学习氛围里,在虚心学习的过程中,肯定会有很多的学术观点等待我们去消化吸收,肯定会有很多的实战经验等待我们分享。这次培训注定会成为我们人生中精彩的一次体验。

最后,再次感谢为此次培训,付出辛勤劳动的各位专家和老师。预祝培训圆满成功! 谢谢大家。篇三:送教下乡讲话稿

“送教下乡”讲话稿

各位领导、同仁们:

大家好!今天我们迎来了县教研室组织的“送教下乡”活动的领导们和名师们,首先我代表丰乐学区全体师生,对各位领导和专家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和由衷的感谢!

县教研室组织的这次活动,对我们丰乐学区是一件好事,是一场及时雨。这次活动使我们的教师真切的感受到了在同样条件下,县内名优教师组织课堂教学、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启迪智慧的高超教学艺术,也为我们送来了先进的教学理念,为城乡校际间相互交流、相互合作搭建起了桥梁。 谢谢三位老师精心的准备,给我们带来三堂精彩的展示课,通过他们的课堂教学,向我们传送了新的教学理念和新的教学方法,作为我们农村学校,唯有请进来,走出去,引进源头活水,才能推动我学区教育教学研究工作的深入开展。

衷心感谢各位领导的指导。今后我们将拿出自己的虚心、耐心、热心、用心地教研,真实、扎实、朴实,踏实地打造高效课堂,成就学生的美好未来。

老师们,新课程改革正在进行,新的理念,新的观点,新的教法频频亮相,课堂发生了变化的同时也让我们经常感叹,课越来越不会上了,越来越不敢上了。但只要我们教师能够多一份智慧少一份平庸,多一份创新,少一些形式,相信我们的课会更加精彩,我们的课堂将会成为学生向往的学习殿堂。本次教研活动圆满结束,谢谢大家。篇四:送教下乡工作会讲话稿 加大职业教育改革力度

推动“送教下乡”工作进程

全力打造职业农民 各位领导、同志们:

大家好!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涿鹿县送教下乡工作大会,主要目的是对我校两年来开展送教下乡工作进行全面总结,对在送教下乡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的各类先进典型给予表彰,安排部署下一步涉农专业教育送教下乡工作。

一、开展送教下乡工作两年来的工作回顾。

“送教下乡”是我省职业教育改革发展重点之一,基于涿鹿县目前农业产业结构现状和规划,涿鹿县职教中心在认真分析、调研的基础上担起了此工作重任。

(一)立足“三农”,明确工作思路及目标。

1、提高思想认识,从战略高度理解“送教下乡”工作的重大意义。 2009年,根据省委组织部、省委省政府农村工作办公室、省教育厅《关于推进“送教下乡”加快培养农村实用人才的意见》的指示精神,结合我县农村经济发展的实际需要,我校积极开展“送教下乡”工作。通过这项工作的开展,使我们充分认识到三点:一是现代农民,谁的文化层次高,掌握科技能力强,生产经营水平高,谁家的经济收入就高,谁家的日子就过得好,所以,广大农民急切渴望学到更多的农业生产经营技术。二是通过“送教下乡”工作的开展,要逐步实现:农民职业化,使农民真正成为离土不离乡的“职业农民”;农业产业化、现代化,增加农产品的附加值,实现规模经营,形成“公司+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农村的城镇化,即加快新民居建设步伐,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深度挖掘和发挥教育引导服务产业发展,引领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大发展的作用。三是“送教下乡”为县级职教中心的发展壮大提供了千载难逢的机遇,开辟了广阔的办学新天地。

因此,我们必须调整办学思路,改革创新办学模式,把招生教学阵地前移,把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现代化“职业

农民”为重要目标,使职教中心能够发挥其办学优势和专业特长,成为县域经济发展的助推器。我们本着“三个有利”的原则,抓住我县农业快速发展这一契机,明确并积极开展“送教下乡”工作,使之有利于培养新型农民,促进农民持续增产增收,脱贫致富;有利于帮助返乡农民工实现就业、再就业和创业,促进城乡统筹发展与稳定;有利于加强提高农村基层党员干部的综合素质,增强农村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为促进农村的改革发展提供组织保证和人才支持。

2、更新思想观念,用先进的农业科技思想武装农民的头脑。 送教下乡不光是讲技术、讲知识,我们把“送教下乡”的外延进一步扩大。首先组织学员学习外地农村发展的典型事例、典型人物。使他们能够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摒弃刀耕火种的落后农作方式,努力成为适应时代需求,适应现代农业产业的“职业化农民”。变单一种地为科学种田,科学管理,自主加工,自行经营的“农村个体老板”。把自己创造的原材料加工成精、细、高质产品,创造更高的效益。同时,能够组织起集体经营组织——农业产业合作社,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3、产教结合,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工作,帮助农民发家致富。 结合教学、生产和“三农”实际,科学合理地安排课程、教学及生产实践活动。在开展好日常教学工作的同时,针对我县不同地域的产业特点,结合生产实际和实践教学安排,及时带领我县及县外具有丰富专业知识、种植养殖能力和实践经验的专家,深入到教学点所在乡镇,根据不同农作物、经济林果,以及奶牛、绒山羊容易在不同季节出现的病害、虫害、菌害,进行技术性教学指导和服务,使他们能够及时防治,将病害损失降低到最低程度,确保工作的系统性和时效性。去年,我县由于冬季低温冻害,葡萄大面积发生根霉病和霜霉病,我们及时组织林业局专家深入到发病村镇调查灾情,帮助受灾户对症下药,及时防治,使受灾程度降到了最低。

4、积极扶持农村产业实体,打造特色本土农业产品。 对农村产业实体进行管理方面和技术上的支持,尤其是对建立专业合作社的绿色蔬菜基地和葡萄教学点,我们经常深入其中, 帮助他们解决具体问题。做到科学管理、良性运行,不断壮大,效率渐增,创出具有本地特色的品牌产品。

5、以点带面,助推县域农村经济发展。

随着我校“送教下乡”工作的深入开展,我县农业产业链建设全面拉开,使得农村经济步入良性、高效发展的快车道。典型的引领、示范和榜样的作用,让农民看到 “送教下乡”所带来的巨大的显性效益与隐性效益,认识到“送教下乡”为他们发家致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搭建了强有力的平台,插上了腾飞的翅膀,进而推动农村产业规模化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程。

(二)严格管理,扎实有效开展工作。

1、统一认识,周密部署。

根据省市有关“送教下乡”工作的会议精神要求,我校专门召开全校教职工大会,统一思想认识。大家一致认为,“送教下乡”有三大益处:一是能够改变我校人才培养模式,打破职业学校僵化的办学体制,促进学校实行开放式办学;二是使最渴望学习农业技术的农民,能够接受职业学校的学历教育,真正体现了职业教育是面向人人的教育的理念;三是为招生工作提供又一条新的途径。

“送教下乡”工作受到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县委组织部、教育局、人保局、农业局等部门召开专门会议研究部署,确保此项工作顺利启动、良性运行。成立了以县委组织部长为组长,主管农业和教育的副县长为副组长的涿鹿县“送教下乡”工作领导小组。县职教中心成立了以常务副校长为组长,涿鹿县职教中心“送教下乡”教学工作领导小组。成立了“送教下乡”工作办公室,配备10名教师为“送教下乡”工作的管理和工作人员,具体负责全面工作。各教学点都明确了总负责人,各教学班都有专任班主任,班长由教学班所在地的村干部担任,各班都建立了党小组。

2、科学布点,严格招生。 根据我县各地农业产业特点,科学合理地安排教学点。在招生方面,我们按照省“送教下乡”工作实施方案对招生对象的要求,严把招生质量关。本着一个村一到两个班或相近几个村为一 个班的原则,2009年确定了21个教学点,23个教学班,招收907名学生,2010年共招收900名学生,确立12个教学点,20个教学班。对不按要求参加学习的43名学生取消学籍,现在实有人数共计1764人。依托各教学点的产业,建立了8个片级实训基地和25个实践教学基地,统一挂牌。今年我校又招收涉农专业学历教育新生669名,确立5个教学点,14个教学班,建立5个实践教学基地。

3、加大投入,提供保障。

为确保“送教下乡”工作能顺利开展,我校千方百计筹措资金加大投入,购臵设备。从开展此项工作至今我校共投入了资金117万元,先后购买了“送教下乡”专用面包车、笔记本电脑、投影仪、小型打印机、照相机及便携式教学设备,为“送教下乡”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基础、创造条件。

4、课程设臵规范合理。

结合县域主导产业的发展,为其培养专业技术人才,我校设臵了种植技术、养殖技术和农村经济管理三个专业。课程内容本着“一按照二结合”的原则进行设臵,一是按照省“送教下乡”教学管理文件和指导性教学计划指导精神,规范设臵课程,开足开全课程;二是结合我县的产业特点,灵活机动地设臵专业课程,比如我县河川区是酒用葡萄的发展基地,开设了关于酒用葡萄的栽培管理和加工技术课,南部山区以发展杏扁为主,主要开设杏扁栽培管理和加工方面的课程;三是结合农民需要,因地因时开设课程,适时进行实践指导。

5、授课形式灵活多样。

针对农业、农村、农民的实际情况,我们采取灵活多样的授课形式,把教学班办在农村,把科技知识送到田间地头,把实际操作与理论知识有机结合,起到学以致用的作用,提高教学效率。上课形式多样,力求实效,采用室内讲授、田间示范、疑难解答和观看录像相结合的形式;教学内容结合农村实际;教学时间地点尽量满足农民需要。

6、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确保教学工作顺利开展。

我校建立了一支力量雄厚的专兼职教师队伍。教师的聘用我

们采用“专兼并用,土洋结合”的办法。我们的教师有四个梯队组成:第一梯队是我校的32名涉农专业和文化课教师,为“送教下乡”的专职教师,他们主要负责公共课教学和专业基础课教学;第二梯队,聘任当地农业局、林业局和畜牧局等具有中高级职称的专业技术骨干40多名,为兼职教师,他们主要负责专业课和综合实践课教学;第三梯队,聘请大专院校和科研院所的农业专家,作为我校的顾问,不定期为农民传授最新的农业新技术;第四梯队,聘请农村中有实践经验的科技人员以及农业公司具有一技之长的农业科技人员,作为各教学点的实习实践指导员。这样由不同层次的专家组成的教师队伍有力地保证了“送教下乡”工作的顺利进行。

为了把此项工作进一步搞好,我们于2010年11月30日专门召开了有30多人参加的教师座谈会,楚燕杰、董建新、张永新、段双福、张广荣等十多位农林业专家给我们提出了合理化建议,对我们以后“送教下乡”工作起了很好的指导作用。

对于校内专业教师,我们不但能够发挥他们的专业特长和优势,还注重对他们专业的培养。要让他们向有实践经验的农业专家、农业技术员和农村专业带头人学习,提高自身的指导实践的能力。同时,我们还让他们积极参与省、市组织的各种活动。去年我校的李伟、王云燕和杨春花老师参加了河北省中等职业学校专业教师说课比赛,并分别荣获

二、三等奖和优秀奖。最近,李伟老师参加全国农林类专业“创新杯”教师说课比赛荣获二等奖。

7、积极进行教材研发,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实用性。 针对县域产业特点,自主研发校本教材15种,让学生和学员能够“学得懂,用得上”,为新农村建设与农民致富搭建交流的平台,插上科技的翅膀。我校编写的《养殖专业技术》和《种植专业技术》分别荣获河北省中等职业学校实施新农村建设“双带头人”培养工程优秀校本教材

二、三等奖。

8、加强常规管理,确保正常教学秩序。

学校制定了各项管理制度,向每个学员印发了“学员手册”。内容包括,各级政府关于“送教下乡”的文件,涿鹿县职教中心“送教下乡”工作实施方案,实施办法,学员管理制度,培养目篇五:送教下乡讲话稿

“送教下乡”活动校长讲话稿

各位领导、同仁们:

大家上午好!今天我们迎来了涟源市教研师资培训中心组织的2015年国培初中语文“送教下乡”活动的领导们和名师们,首先我代表湄江中心学校全体师生,对各位领导和专家、老师们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和由衷的感谢! 师训中心组织的这次活动,旨在加强我市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促进教师专业发展,进一步提高我市中小学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这次活动能由我校承办,是我们的莫大荣幸。对我们湄江中心学校的语文教师来说,是一件大好事,是一场及时雨。这次活动将使我们老师真切的感受到在同样条件下,市内名优教师组织课堂教学、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启迪智慧的高超教学艺术,专家们的点评与专题讲座也将为我们送来先进的教学理念,为城乡校际间相互交流、相互合作搭建起桥梁。 根据组委会的安排,本次活动为期两天,既有李兰莲、李常、吴俊华等老师给我们带来精彩的展示课,也安排了我校徐品红老师的汇报课,有初中语文专家刘杰军主任的精彩点评,还有各位名师的专题讲座与经验介绍。我相信通过他们的课堂教学、点评与讲座,将会向我们传送了新的教学理念和新的教学方法,作为我们农村学校,唯有请进来,走出去,引进源头活水,才能推动我镇教育语文教学研究工作的深入开展。

衷心感谢各位领导、老师的传经送宝。今后我们将拿出自

己的虚心、耐心、热心、用心地教研,真实、扎实、朴实,踏实地打造高效课堂,成就学生的美好未来。 老师们,新课程改革正在进行,新的理念,新的观点,新的教法频频亮相,课堂发生了变化的同时也让我们经常感叹,课越来越不会上了,越来越不敢上了。但只要我们教师能够多一份智慧少一份平庸,多一份创新,少一些形式,相信我们的课会更加精彩,我们的课堂将会成为学生向往的学习殿堂。

送教下乡讲话稿

送教下乡讲话稿

送教下乡讲话稿

送教下乡工作会讲话稿

送教下乡

送教下乡

送教下乡

送教下乡

送教下乡

送教下乡

《送教下乡讲话稿.doc》
送教下乡讲话稿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