娶亲嫁女

2020-03-02 11:21:30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娶亲、嫁女

缔结婚姻是人一辈子的大事,尤其客家人,做父母的对儿女的婚事特别重视。娶亲、嫁女非常讲究礼节周全,礼品丰盛。在近代,客家人娶亲嫁女一般要经过提亲、合八字、察人家、过彩、下汍、迎亲等六道程序,称“六礼周全”。 提亲:提亲就是由男方委托媒人向女方家传达求婚愿望,征求女方意见,是否同意开亲。

相亲:由媒人带领议婚男子及其父母到女方家中与议婚女子及父母见面。议婚男、女要互相交换信物,达成婚姻意向。媒人要两人担任,男方请一人,女方请一人。

合八字:合八字又称压八字。就是把议婚男子和女子的出生年、月、日、时辰(用干支表示)写在红纸上,两人的生辰合在一起放在男方家中祖位前香炉下,七天之内家中没有出现不吉利的事,则男女双方八字相合,可以定亲。

察人家:察人家又称订婚、定亲。男女双方约定一个吉日,请女方议婚女子及父母和主要亲戚到男方家中做客。主要目的是了解男方居处环境和家庭状况如没有异议就可确定男子和女子的婚姻关系。并商议聘礼数额,聘礼包括礼金、大道礼、恩养费、猪肉、鱼、饼、面条、布料或服饰等。女方客人走进,男方要“着发”红包、毛巾、点茶包或布料。察人家以后,议婚男妇才可以夫妻名义公开来往。每逢春节、端午节、中秋节,男方还要备礼物送给女方,称为“劳年”“劳节”。 过彩:过彩又称下聘、纳彩。就是男方根据定亲时议定的礼金钱、大道礼送给女方家。并要用红纸写聘书和礼单贴。女方收到礼物不写一份回贴给男方,以示收到礼物,表示感谢。 下汍:下汍又称请期,下汍前用红纸写上议婚男女的生辰八字,交给阴阳先生,请他选择迎亲的良辰吉日。什么时候归门拜堂。这个日子要对男女双方都有利,不相冲、不相尅。男方要写一份“下汍帖”,将迎亲的日期告诉女方。女方也要写一份回贴给男方,表明同意这个日期或需另择日期。贴式规定为普通红纸横四开、折六折,从右到左竖行书写,首页正中书写“予报星期”次页写“启上”,每三页书写女方家长的称呼用浮签贴。第四页写正文,内容一般为“谨择岁次××年××月××日之良旦。为×子××恭迎贵府贤媛××千金于归大吉。于今命儿拜府呈献星期诸礼,敬希笑纳”。第五页写男方落款和时间。女方回帖若同意男方选定的日期就正文中写“谨遵台命、吉期于归”。若不同意男方选定的日期则在正文中写“恳请仁慈、另择吉期”。

迎亲:迎亲就是男方按照双方选定的吉日良辰,将新娘迎娶回家,又称归门。归时接新娘用轿,头天把轿抬到女方家,新郎不必到女家亲迎。现时迎亲用轿车,新郎必须亲迎。迎亲人员去时成单,回时成双。

男方迎亲时要携带很多礼物,猪肉、鱼、鸡、饼、面条、亲家酒一壶,爆竹、耓、开面茶、祖席盘等。客家人迎亲祖席盘是不能少的,而且很有讲究,祖席盘上要摆放鸡一羽(头、翅、尾要留一撮毛)肉一方、鱼一对,红蛋九只,大蒜两束(寓意新娘精打细算,善管家政)爆竹两封,香十七支,红烛一对、纸一迭,均用红纸束好。送到女方家用于供奉祖先。在女方家发嫁妆时,男方挑担人要送个红包给厨师,厨师会回送祖席盘,女方一般回鸡腿一对、鱼头鱼尾、红蛋五只(寓意五子登科)香葱两束(寓意新郎聪明能干)。除此之个,男方还要请翰墨先生写“拜帖”(称呼女方亲家,说明派人迎亲等事项,以示恭敬);“请帖”(请女方亲戚送嫁参加婚礼);礼单帖(送给女方家的礼品名称、数量)。女方也要书写拜帖;谢帖(谢谢男方亲家的盛情邀请);奁单帖(将女方家父母置办的嫁妆和亲戚送的礼品的名称、数量一一列上)。这几种文帖都有一定的格式,写好后装入帖盒内,帖盒上用红纸书写对联,男方对对头,女方对对尾,然后放上栢树枝(寓意百年好合、百子千孙),再用红线绿丝缠绕打蝴蝶结。 开面:开面就是女子出嫁时第一次刮脸。没结婚的少女是不刮脸的。开面在女子出嫁当天的寅时举行,为新娘开面的要请一亲一族两个全福妇女,即儿女双全的结发妇女。先把男方送来的开面菜做成席面请请两位开面人和长辈亲眷吃开面酒。开面的方法是用男方送来的红丝线绞去新娘脸上的毫毛,整理眉毛刮干净脸部和后颈,梳好头发,插好花簪。事毕,两位开面人对新娘说些祝福的话、鸣爆。

封箱、发嫁妆:吃了宴席嫁女酒后,就准备发嫁妆,发了嫁妆再发新人。女方的嫁妆一般有箱笼、被褥铺陈、家具、生活日用品、甚至扫帚、垃圾斗也不能少。箱笼被褥上要贴红纸封条,上写“×门×氏禬祍喜封”。箱笼被褥在前,其余在后摆放厅堂由男方迎亲人员抬走。抬箱笼的人走到大门前要请新娘的父亲把箱子锁好,叫“封箱”,箱子里放有压箱钱、布料等贵重物品。钥匙则由新娘父亲收好、待会交给送嫁人员的领队,带到男方家交给新郎。

发新人即发新娘:新娘上轿前,要向娘家主要亲戚哭别,以表难分难舍之意。称为“哭轿”。前来话别的亲戚要给新娘送红包,称“上轿包”。并对新娘说一些祝福的话。新娘拜别了父、母亲戚,临行前还要拜别祖先,将一斛桶倒置于祖宗神位前,由兄长抱新娘在斛桶上(寓意福禄双全),向祖宗三叩首。再由兄长抱上轿,上轿前新娘不穿鞋,脚不沾地(寓意不沾娘家半点灰尘去婆家)。临上轿时兄嫂拿双新鞋给新娘穿上再上轿。

送嫁:女子出嫁时,要有人送嫁,又称护嫁。旧时是由新娘的兄弟送嫁,现时送嫁人员更多,一般有新娘的伯、叔、姑、舅、姨、兄弟或表兄弟等。在送嫁人员当中要委托一个辈份高、有威望。能说会道的人担任领队,以应对男方的各种礼遇。送嫁人员到达男方家时,会举行专门的仪式迎接,受到盛情款待。

婚礼:婚礼是整个迎娶程序中最隆重的礼仪,先接嫁妆,再接新郎新娘,后接上亲。

旧时婚礼就是新郎、新娘拜堂和拜客。婚礼在男方家正厅举行。事先要布置婚礼礼堂。在厅堂正面墙上正中贴大红喜字,两边挂上外祖、老外祖家送的贺对、对联等,正厅上方摆好香案,铺上红毯,摆放花丰,点香燃烛,外祖家送的大红喜烛插在香案前。外祖家和本族长辈两人一人一烛同时点燃这称“发烛”,发烛时一边唱彩两人轮流唱彩一唱一和,每唱完一轮彩都要鸣爆奏乐。唱彩辞一般都是祝福新郎新娘相亲相爱、百年偕老、发家致富、多子多福的内容。

接嫁妆:这项较为简单,嫁妆到时,鸣爆迎接,把嫁妆放房内即可。

接新娘:旧时接新娘比较复杂,当花轿抬到大门口时,要斩轿煞,执事者右手执菜刀,左手提雄鸡,而对花轿喝日:“伏以哬,天地开张,日吉时辰,×氏门中,娶亲归堂。此鸡不是非凡鸡,乃是王母娘娘赐我斩煞鸡,此刀不是非凡刀,乃是王母娘娘赐我斩煞刀,天煞归天云,地煞地中藏,年煞归原位,月煞月中藏,日煞归日位,时煞时中藏,一百二十四位诸般神煞,自有雄鸡来担当”。然后即雄鸡丢于门边。这时两位一亲一族妇女(即上述负责开面的人)做牵轿娘,又称牵新人,用红托盘盛茶叶、豆子、大米、彩纸丝迎面往新娘身上撒,撒完将新娘牵进厅堂和新郎并立,男左女右、准备拜堂。拜堂时由本族长辈司神击磬,主持拜堂仪式,唱日:“一拜天天长地久;二拜地地久天长;三拜神恩降福;四拜明德清香;五拜宗支长远;六拜祖德明香;七拜考吉大祥;八拜妣女孟姜,夫妻对拜、双入洞房”。然后即由牵轿娘发烛送入洞房。

拜客是由婚礼主持人将新郎家的主要亲戚和本族长辈按辈分大小逐一请来坐在香案边当拜,向新郎新娘介绍称呼,新郎新娘向当拜者叫称呼并跪拜,当拜者送红包给新郎新娘,称“拜见礼”。现时婚礼拜客的很少。

接上亲:女方来送嫁的客人男方称之为上亲或上宾。当新郎新娘拜堂结束后,就开始接上亲,负责接上亲的人手执一张写有“请”字的红纸到门楼口迎接、奉烟、握手以示欢迎;到屋边又有一人手执“请”字的红纸迎接,躬身示手引路;临进正门口又有手执“请”字的人站立门口示手欢迎,迎进大厅,这叫做“三请”。表示非常热情。上亲步入大厅后,新郎到香案前向上亲跪拜三叩首。上亲领队即送上一个红包(红包称贽仪或谢步礼)给新郎。上亲们向男方祖先神位三鞠躬以示恭敬,所谓新郎不谢步、上亲不拜祖。谢步结束后,男方的接待人员还要与上亲领队互致敬辞。俗称“打左犁”。就是由男方代表和上亲领队两人轮番讲话,其中一人讲完一段又互换位置请对方接着讲,如此循环往复直到一方无言以对为止,以展示双方的诚意睿智和口才。互致敬辞后,男方会安排酒量大、懂礼节、能说会道的人做陪宾,专门陪上亲喝茶、饮酒、吃点心、吃亲碗。席间热情劝酒、推杯换盏、你敬我回、没有不醉。

上亲劳房:劳房在吃了中午正酒以后进行。男方会邀请上亲“新人间”里(即洞房)喝茶吃点心、座谈。新郎的父母要来筛开水,与上亲见面,互相说些客套话。上亲领队就将新娘父亲锁箱子的钥匙郑重地交给新郎,并贺彩祝福。如“福启啊!一串锁匙闪金光,交给新郎锁库房。金银财宝用不完,幸福生活万年长”。这时新朗要送红包给上亲领队,这就是劳房。旧时上亲须在男方家留宿,现时当天就回家。男方对每位上亲都要“着发”礼品,一般是毛巾、糖、人币、布等。临别时打爆竹、吹锁呐一直送到门楼外甚至更远一点。

婚宴:迎亲的日期确定后。男女双方家庭提前做好各项准备工作,一般在正式迎亲日的头两天就请来书房、厨房、茶房、杂办等相助人员到场,书房人员写好对联和各种方帖、公布用事人员名单。厨房人员筹备菜肴、杀猪宰羊。杂办人员借齐各种用具和桌凳。提调先生为总指挥,负责安排人员从事各项事务、各尽其职。

男方接亲的花轿头天抬到女方家,女方头天晚上为“闹轿酒”。请新娘的舅母和媒人点轿灯。酒席上安排座上舅母坐首席、媒人做次座。出嫁当日早上为酒席嫁女酒。席上安四个上座,首座是外祖父母或舅父母;次座是老外祖家坐;三座是老老外祖家坐;四座是媒人。

男方头天晚上为陪媒酒,媒人坐首座。迎亲当天中午为正席娶亲酒,安四个上座,首座是新郎的外祖父母或舅父母;二座是新郎的老外婆家坐;三座地媒人坐;四座是上亲中新娘本族长辈坐。旧时婚宴酒席较薄缩,喝自家配制的米酒,菜肴一般只有九碗。随着社会的进步,物质的丰富,生活水平的提高。现在的婚宴喝星级酒,菜也增至六碟十六盘了,不过无论旧时还是现在,狗肉和粉丝是不能上桌为菜的,说是彩头不好。

婚宴过程中,新郎、新娘及他们的父母都要为客人敬酒。当扣肉或红绕肉上菜时,东家要派代表向全体客人致祝酒辞,感谢亲朋好友厚礼祝贺。左邻右舍辛苦帮忙,酒席不丰盛请大家原谅之类的话,然后鸣爆奏乐继续饮酒欢庆。 婚宴第三天中午的谢厨酒,感谢厨师和所有相助人员、厨师坐首席,提调坐次座。至此婚宴才算结束。

打亲房:打亲房是男方家婚庆的一种活动;在婚礼当天晚上举行。事先要将新朗的老外祖家送的一对大红喜烛点燃,一亲一族两人喝彩发烛。可邀请十二人以上参加打亲房,一般选头脑灵活、悟性高、有经验的人,男女老少均可入选。厅堂里两张方桌上下连接摆放,桌上摆好酒二壶、点心、糖果、水果等。还要选出两人为尊长公公、坐上首;一人为酒中人,负责评判工作。其余参与者都是孙郎子侄,一很律坐两房。活动开始,先由尊长公公颂布活动规则,然后发号施令,其余人按尊长公公发布的“令”行事。酒令有明令和暗令。明令比如“读书”照本宣科不能错、不能漏、不能加字,还有如绕口令等,参与者照尊长说的复述一遍,说错了要罚饮酒三蛊。暗含说猜谜语或动作准确。否则会罚饮酒三蛊。不管明令还是暗令都是一些诙谐、滑稽、有趣、取笑的内容。有时参与者喝酒喝得七颠八倒、满嘴酒话、弄得满堂笑声不继,伴着不时的爆竹声、热闹非凡。

耍新娘:客家话称搞新银(谐音)。参与者进到洞房与新娘对话,先自我介绍,再讹新娘喊称呼。又提一些叼钻、古怪、诙谐、调侃、甚至有些荤味的话题,要新娘作答。新娘腼腆不作答或答错了,就讹新娘喝酒。也有大胆不害羞的新娘,不管怎样的话题都对答如流,则提问者自罚三杯。老少均可参与,正所谓“三日不分大小”,任凭耍新娘。这时门口、窗外都会站满人驻足观看,直至末夜作罢。

送房、打交杯、撒帐:送房是一亲一族两人将老外祖家送的那对红烛送入洞房,边送边喝彩,祝福一对新人美满幸福、天长地久。接着新郎新娘喝交杯酒,又称合卺。然后撒帐,用红托盘端来茶叶、豆子、大米、柏籽等掺和一起,由撒帐者向东、西、南、北、中五个方向撒,又往新娘身上撒,每撒一把都要喝彩祝福。撒完帐后,乐师要吹奏《十月怀胎》、《修洛阳桥》后,婚礼结束。

抢亲人点茶:新娘出嫁前要准备一个用红布缝制的“散子袋”,里面装满红枣、花生(寓意早生贵子)、豆子、红蛋、柑桔、糖果等,在进入男方厅堂之前,将散子袋中的食品撒在地上,在场的无论大人小孩都会来抢新人点茶。俗称“散子”,寓意产子。

呷新人茶:新娘出嫁前还要准备一个红布袋,称为“认亲果袋”。里面也是装满红枣、花生、豆子、红蛋、柑桔、糖果等,在婚礼的第二天早上散发给在场的亲戚朋友、大人小孩。新娘还要将娘家带来的新人点茶如:橙片、梨干、木瓜、青豆、糖姜、杨梅、糖果、染成红色的盐姜等,用点茶碟摆放在厅堂桌上,泡好细茶,请在场长辈、亲朋呷新人茶。另外还泡两杯糖开水专门奉献给家父、家母,表示新媳妇的孝心。 劳年、劳节:劳年、劳节是女方父母在女儿出嫁后头年的春节、端午节、中秋节都要备礼物去慰问女儿女婿,此后就是女儿女婿每逢春节、端午节、中秋节备好礼物去岳父母家劳年劳节。下所谓“娘劳女、劳一年。女劳娘无了源”。 转门:在完婚的次年春节期间。女儿女婿回女方娘家拜年称转门。正月初二日,娘家会派新娘的兄弟到男方家中接女儿女婿转门。女儿女婿要备厚礼去拜年。岳父、岳母还要陪同女儿女婿到女方主要亲戚家拜年。所到之处,家家盛情款待,且特别会准备一对鸡腿给新娘新郎吃,称为接“转门客”。新娘新郎转门送的礼物是不能收下的,除原物奉还外还要备厚礼着发他们。女方家的主要亲戚走遍了,女儿女婿就邀请父母和主要亲戚到男方做客。男方家同样热情款待,这称为“接生客”又称“接新亲”,客人临走时,同样每户都要着发礼品。 至此,客家人的娶亲、嫁女程序才宣告结束。

嫁女

嫁女

娶亲习俗

娶亲程序

娶亲祝福诗

君君娶亲记

老鼠娶亲教案

老鼠娶亲教案

娶亲婚礼流程

老鼠娶亲教案

《娶亲嫁女.doc》
娶亲嫁女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