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爱弥尔》体会

2020-03-01 23:36:19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读《爱弥尔》体会

读完《爱弥尔》后,觉得这本著作深入浅出,蕴涵着他在幼儿教

育方面的真知灼见,闪烁着他独到的教育思想的璀璨光芒。

卢梭主张儿童的教育应顺其自然,以儿童为本位,应该让孩子自

由自在地成长。而社会对孩子任何的干涉,都会使孩子觉得不自由,

不平等,甚至产生罪恶;在儿童的理解力尚未发达之前,要让儿童远

离社会,回归自然,到自然环境中去看、去听,不接受世俗的影响。有这样一段话“大自然希望儿童在成人以前就要象儿童的样子。

如果我们打乱了这个次序,我们就会造成一些早熟的果实,它们长得

既不丰满也不甜美,而且很快就会腐烂:我们将造成一些年纪轻轻的

博士和老态龙钟的儿童。儿童是有他特有的看法、想法和感情的;如

果想用我们的看法、想法和感情去代替他们的看法、想法和感情,那

简直是最愚蠢的事情;我宁愿让一个孩子到十岁的时候长得身高五尺

而不愿他有什么判断的能力。事实上,在这种年龄,理性对他有什么

用处?它阻碍着体力的发展,儿童是不需要这种阻碍的。”这是整本

《爱弥儿》中最精髓,最叫绝的一段。阐述了教育儿童绝不能拔苗助

长,应该顺其自然。当今社会,由于人口激增,社会竞争日趋激烈,

无数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风,从小就扼杀了孩子玩闹的天性,或是

逼其阅读厚厚的书本,或是替其报名兴趣班。在少年宫,你经常可以

看到:一个

5、6岁的孩子,在其家长陪伴下,学习书法、钢琴、舞

蹈等等特长。他们大多都不是出于自愿,而是在家长和老师的逼迫下

进行的。特别是当家长曾经的梦想没有实现的时候,总是希望他的后

辈来实现,于是把自己的意愿强加在孩子身上,丝毫没有考虑孩子的想法。在此,我们不能不痛心,我们在扼杀一个孩子追求自由的天性,因为在这些可怜的孩子耳旁总是聒噪着一些貌似苦口婆心的烦人的教导,头顶上总是压着数座沉重的大山,他们的世界已经失去了童年的光彩,他们成了满足大人培养欲望的行尸走肉。

孩子是有思想的,这点我们要时刻切记。教育孩子的时候应该

尽可能地尊重孩子的意愿,让他们自由地奔跑在原野上,尽情地哭笑打闹。回归自然,让孩子采天地之灵气,集日月之精华,这样培养出来的才是有灵性有个性的孩子。

作为一名教师,我应该清醒地认识到自然教育观的重要性,充分

挖掘孩子的天赋,让孩子的心贴近自然,让孩子在自由的空气中成长。

《教育漫话》读后感

郑楼镇新宅小学 李秀全

最近,我读了洛克的《教育漫话》,不禁为其精辟的理论、深

入浅出的文字所折服。书中所讲的东西非常深刻,极有启发意义。以下几点是我在阅读时感受最深刻的:

一、要重视孩子的兴趣。孩子兴致好的时候,学习效率要好两

三倍。所以在某些时候对于书、字、画孩子会偶尔感到无味,如果那时我们做家长或老师的再勉强他们去弄,结果只能把孩子弄的疲惫,甚至对原本感兴趣的东西失去原有的兴趣。

二、德行形成的关键在于以理性导引生活,以理智克制欲望。

因此,为了达到使欲望服从理智的教育理想,就必须在孩子身上培

植那种不“把别人的东西据为己有”,不违反公道、乐于赠予别人和不曲解事实、说话绝对要真实等美德。我们要告诉孩子:那些违反礼仪要求,言行粗野,对别人无端轻蔑视、揶揄、非难甚或故意刁难等等,都是没有礼貌的。

三、小孩子的好奇心应该小心地加以鼓励。因为好奇心只是一种追求知识的欲望,所以作为教师及家长的我们应该加以鼓励,无论孩子发出什么问题,我们不可制止他,羞辱他,更不可使他受到讥笑。我们可以耐心答复他的一切问题,解释它孩子所想要明白的事物,按照他们的年龄与知识的能量,从而使其尽量懂得。

《教育漫话》给了我重要的启示:教育过程中要充满对学生的爱和尊重,维护他们的自尊心。我相信孩子们终会因尊重而成人,会因为我们教师或家长的宽容有度和耐心呵护,在感知后感动,在感动后明理,从而培植起不断进取的动力。《教育漫话》的教育思想主流是进步的,是值得今天的我们继续学习的。如这一段话,便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教育上的错误比别的错误更不可轻犯。教育上的错误正和错配了药一样,第一次弄错了,决不能借第二次第三次去补救,它们的影响是终身洗不掉的。”这样的话不能不让人去审视自己。所以我们要真正成为一名合格、优秀的教师,要有自己的个性,让自己在实践中去摸索、研究、从而在原有基础上创造出新的思路,从而达到理想的要求。

读《爱弥尔》有感

爱弥尔

爱弥尔

读《爱弥尔》有感(优秀)

读《爱弥尔》有感(推荐)

《爱弥尔》读后感

《爱弥尔》读后感

《爱弥尔》读后感

爱弥尔心得体会

《爱弥尔》读后感

《读《爱弥尔》体会.doc》
读《爱弥尔》体会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