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治理与内部审计

2020-03-03 10:32:35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基于公司治理的内部审计研究

【内容摘要】 本文以分析公司治理的本质为切入点引出公司治理与内部审计的关系,揭示内部审计参与公司治理的运作机理,并阐明内部审计治理功能运行的基础,旨在从完善公司治理的角度,探寻内部审计在治理层面的建设对策。

【关键词】 公司治理 内部审计 治理机制

引言

近几年在国际上随着一系列公司财务丑闻事件的发生,内部审计的作用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并被提升到了公司治理的高度。特别是美国世通公司由内部审计牵出假账大案更使内部审计的作用得到了各方面的认同,甚至公司治理主体对内部审计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也产生了新的认识。最近国外大量经验研究表明,内部审计对公司财务报告质量、公司业绩等方面可以产生积极的治理作用。而且从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IIA)自1947年以来对内部审计定义(包括内部审计的范围、职责、服务对象等)的7次①调整中可以看到,内部审计尽管是因企业内部管理需要而产生的,但其功能是随着企业制度的发展而不断丰富和拓展的,当前世界范围内的公司治理变革对内部审计提出了新的需求,将其推向了公司治理之层面,成为治理问题研究的新焦点。2002年IIA在《改善公司治理的建议》报告中特别指出,健全的治理结构是由董事会、执行管理层、外部审计和内部审计四大基石共同构 ① 1947年IIA在首次公布的《内部审计师职责说明书》中提出内部审计的定义,随着内部审计实践的不断发展,IIA先后于1957年、1971年、1978年、1990年、1993年、1999年通过修订《职责说明书》和《内部审计实务标准》不断拓展内部审计的内涵。

- 1可见,公司治理实质上不是解决公司具体的经营管理问题,而是通过恰当的责权利配置,有效地协调各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利益关系,并形成科学的决策程序和权力制衡,从而实现公司增值和发展。具体而言,主要包括三方面内容:①建立有效的监督机制,减少、遏止道德风险、逆向选择等行为和现象,降低代理成本与监督成本,提高经营效率、效果和效益;②根据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设计并实施激励机制,充分调动各个权利主体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为公司创造价值;③形成有效的决策机制,实现公司的科学化决策,为公司长期有效运行奠定基础。

二、公司治理与内部审计的关系

将内部审计置于公司治理框架中加以研究和探讨,并非偶然,两者之间存在着紧密关系。

1、同一性

公司治理与内部审计的同一性主要体现在三方面: 首先,两者均产生于同一基础,即两权分离而带来的代理行为。不同利益方之间不一致的目标函数在不对称信息及不完备契约的现实特性下不可避免会诱发委托—代理问题,于是建立在委托—代理关系基础上的公司这种组织形式就产生了在上层建立公司治理的需求。而内部审计的产生尽管要早于公司治理的提出,但其最先作为财产所有者为保证受托财产的完整、安全而对受托经营管理者所采取的监督手

- 3论是指交易的一方比另一方拥有更多的信息,由此会产生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公司治理希望通过相应的制度安排平衡不对称信息来维系各利益方之间的相互制衡关系以及促进相互之间良好的信息沟通,而内部审计的出现则增强了信息的可信度和透明度,可以缓解信息不对称问题。

2、互动性

公司治理是促进内部审计有效开展、保证内部审计治理功能发挥的前提和基础,为内部审计创造相应的制度环境;而有效的内部审计是良好公司治理结构的内在要求,它既可以维系公司治理中各利益方之间的相互制衡关系,又可以为公司治理层面的科学决策提供真实、正确的信息支持,是治理机制正常运转的重要保障。

三、内部审计治理功能的运作机理

内部审计内涵和外延的变化显示内部审计与公司治理的密切关系在实务中日益得到加强,内部审计已经触及并参与治理层面的机制运作,逐渐成为公司治理中形成监督、激励和决策三大机制并促之有效运转的重要手段。由此,内部审计的治理功能得到充分发挥。

1、内部审计参与监督治理机制

近几年大量国内外陆续曝光的公司财务丑闻事件显示,内部监督制衡机制失效、相关权力得不到制约是公司内部治理失衡的重要因素。作为公司对权力进行监督和制约的内在

- 5势,内部审计通过经营审计、管理审计、战略审计、内部控制评价、风险管理评价等业务活动的开展对公司整个经营管理活动进行审查与评价,动态关注公司经营管理过程的薄弱环节,及时发现主要问题,分析偏差并提出改进方法与建设性建议,为治理层面的科学决策提供支持。

四、内部审计治理功能的运行条件

面对治理的需要,内部审计实务被推向了公司治理层面,IIA为推动内部审计治理功能的实现致力于新的实务框架的研究。新修订的《国际内部审计专业实务标准》为内部审计提出了属性标准,描述了开展内审活动的机构及人员的特点,指明了内部审计治理功能实现的基础。

1、“内部审计活动的宗旨、权力和职责应在章程中正式确定,这一确定应与《标准》保持一致,并须经董事会批准。”①该标准提出了保证内部审计权威性的建议。权威性越大,内部审计的作用也就发挥得越充分。该建议要求内部审计的职责权限得到公司的权威认可,从而能为内审机构的正常工作提供较高的保障。

2、“独立性与客观性——内部审计活动应该独立,内部审计师在开展工作时应做到客观”。②该标准确立了内部审计组织机构必须坚持独立性原则。独立性可使内部审计师提出公正的、客观的鉴定和评价,对内部审计业务的恰当开展是 ①② 《国际内部审计专业实务标准》第1000条标准。

《国际内部审计专业实务标准》第1100条标准。

- 7审机构自然而然被强加了国家监督的职责,因此许多企业对内部审计会产生排斥感,使其得不到重视,内部审计缺乏内在建设的动力。显然,要想扭转这种局面,首先要从观念上有所转变。政府及相关部门应该逐步从推动内审建设的主导地位向引导、服务内审建设的角色转换,要侧重于通过外部制度基础方面的建设规范内部审计行业自律、通过推进国际相关学术、经验交流给予内部审计以理论和技术支持等等,逐渐培育企业在公司治理层面的内审建设需求,使内审建设成为企业自觉的一种自身建设行为。

2、重组内审机构组织模式,实现内部审计的权威性和独立性,保证其治理功能的发挥。当前我国内部审计组织模式普遍存在设置不合理的现象,最早作为财会部门内设监督机构的内部审计尽管这几年地位有所提高,但其机构设置多数还是平行或低于其他部门。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内部审计的权威性和独立性。这里既有公司治理主体对内部审计认识不足的原因,更有公司治理结构不完善而导致内部审计缺乏相应治理环境的因素。考虑到我国目前不论从理论政策层面还是实务技术层面都在倡导和推广以董事会为主体的公司治理结构,要想将内部审计纳入公司治理视域有效发挥其治理功能,最理想的组织模式就是将内审机构置于公司董事会的领导之下,同时在内审机构与公司管理层之间要建立良好的沟通渠道。在这种模式下,一方面直接向董事会负责可

- 9

从GE模式看公司治理与内部审计

公司治理与内部控制

公司治理与内部控制

公司治理与内部控制研究

构建公司治理架构下的内部审计体系

试论内部审计对国有企业公司治理的作用

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建立健全内部审计机构[定稿]

从公司治理角度,谈改善,内部审计质量

公司治理与内部控制第二次作业

公司治理与内部控制第一次作业

《公司治理与内部审计.doc》
公司治理与内部审计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