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治理与内部控制

2020-03-02 02:04:20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论企业文化对内部控制的影响

姓名:舒照广

学号:200980025

5班级:2010118

1引言...............................1

企业文化与内部控制概述 ....................

2企业文化影响内部控制的案例分析 ....................

4企业文化与内部控制的关系........................4

结束语 ...........................5

引言

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内外上市公司不断爆出财务丑闻,性质恶劣影响广泛的案例不胜枚举,“麦道夫丑闻— 给投资者留下212亿美元的现金损失”、“雷曼兄弟—500亿美元变相贷款”、“安然—股东损失740亿美元”、“南方保健—27亿美元的会计舞弊案”、“世界通讯—110亿美元的会计舞弊案”、“泰科公司 —高管偷窃1.2亿美元,虚报5亿多美元的收入”、“萨蒂扬 —10亿美元诈骗案”、“美国国际集团 —17亿美元错误记账”、“废品管理 — 19亿美元的虚假收入”、“房地美 —谎报盈利收入50亿”等事件后我们不得不重新审视单纯的企业内部控制的有效性。相对比而言,国外在会计准则、审计准则、内部控制规范、财务法规都比较完备的前提下尚存在这样严重的问题,而我国企业内部控制的研究刚刚起步,在会计、审计、内部控制、财务立法都不完善的情况下,企业的内部控制状况是十分令人堪忧的。改革开放30年来,国内企业特别是上市公司财务作假造假案件也层出不穷,从中国蓝田股份的财务欺诈案、四川长虹巨额应收账款欠款案到中航油巨额亏损到三鹿毒奶粉事件以及近来爆料的酒鬼酒质检问题都时刻提醒着我们纯粹的制度控制已经不能适应企业快速发展的要求了。因此,企业的正常经营和持续发展需要寻找到更加有效合理的控制机制,从企业内部寻找企业持续发展的的动力。

1992年9月,coso委员会发布的《内部控制——整合框架》研究报告是企业内部控制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报告将内部控制划分为五个要素: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监督。1994年coso委员会又对其进行了增补,报告对大量关键概念进行了定义,其在世界范围内都具有重大影响和意义。2008年6月我国财政部联合五部委在coso委员会内部控制报告的基础上出台了《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将内部控制也划分为:内部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和内部监督五个部分。2010年又出台了相应《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进一步细化了企业内部控制的具体措施,为加强健全企业内部控制制度提供行动指导。但无论是coso委员会的《内部控制——整合框架》还是我国的《企业内部

控制基本规范》都只是将企业文化划归到控制环境或者内部环境之中并没有被作为内部控制的一个独立因素。从目前经济形势以及企业发展的需求来看,企业文化在企业的诞生和发展之中都扮演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并且这种作用在不断的增强。从我国国内企业的发展现状来看,企业文化已经成为企业能否长久经营下去的关键因素之一。著名管理大师泰勒曾指出:“在引进最好的制度之后,获得成功的程度同管理人员的能力、言行一致及职权受到的尊重成正比。”而只有在一个良好的企业文化氛围中管理人员的言行和职权才能得到充分的发挥,可见再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都要依赖于好的实施环境才能一贯有效的运行。本文在国内专家学者已有的关于企业文化与内部控制方面研究著述的基础上综合衡量企业文化与内部控制的相互影响,希望能够阐释企业文化在企业经营中的重要作用,从而使企业在设计实施内部控制制度时充分考虑企业文化因素的影响,立足企业文化建立起切实有效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

企业文化与内部控制概述

(1)对于企业文化的定义,国内外不同学者给出了很多概念并没有形成一个统一的规范性的定义,但从不同学者们的表述中可以看出其核心观点基本上是大同小异的。张水强在“内部控制与企业文化的相互关系”一文中将企业文化定义为“文化是企业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和培育起来的具有本企业特色的企业精神、发展战略、经营思想和管理理念, 是企业员工普遍认同的价值观、企业道德观及其行为规范。” 陈春花在“企业文化的改造与创新”给出的定义为“ 企业文化主要是一种观念形态, 它以企业的价值体系为基础, 与企业的管理哲学、管理行为产生紧密的联系。” 俞雪花、周西有的“企业文化对内部控制的影响”中指出企业文化包括企业价值观、企业家、道德价值观、团体氛围等要素。吴国英、牟永红、雷卫中在“企业文化建设-心理契约的构建”定义“企业文化作为一种管理文化,它确立的是以人为本,以价值观的塑造为核心的文化管理模式”。综合各学者的观点基本上可以认为企业文化作为一种核心价值观是目前学界统一认可的,本文给出的企业文化为:企业文化是在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形成的以以人为本的价值观为基础的综合企业家经营、管理、发展理念并被企业员工普遍认同和遵从的长期稳定渗透于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的表现在物质、制度层面的一种精神表现。

企业文化实质上是一种亚文化,就像所有的文化一样企业文化也并不是一天两天或是一月两个月就可以形成的,一个企业也必须经过长时间的融合发展才能形成一种独具企业自身特色的企业文化。企业从建立开始,有长远战略目标的企业家就会确定一种精神作为企业的企业精神或是作为企业的宗旨写入企业的章程之中,但这时的企业精神或思想还很难被称之为企业文化。因为,文化是具有长期性和稳定性的一种精神,显然这时的企业还没有让企业精神稳定的表现于生产经营活动之中。综上,企业文化并不是企业已经建立就存在的而是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才形成的。

其次,以人为本的价值观应该是企业文化的基础,企业是建立在员工基础之上的,无论科技怎样发达也不可能存在没有人的企业,当然企业文化就必须是一种人的文化。2004 年COSO 委员会发布的《企业风险管理———整合框架》指出:所有企业的核心都是人,他们的个人品性,包括诚信、道德价值观和胜任能力是

内部环境中最重要的因素。企业应该以员工为主体,以提高员工的素质为根本,树立共同目标将企业文化的精髓灌注到每个员工的头脑中,让企业员工通过身体力行将企业文化思想转化为实实在在的生产力推动企业的不断发展。

第三、企业家作为企业的创始人,其自身的价值观、道德观、管理风格、经营理念、发展战略是形成一种企业文化的重要因素。一个企业家崇尚民主精神则企业文化中必然倡导集体协商;如果企业家喜欢团队合作则一定热衷“狼性精神”;相反,如果企业家提倡个人决策则企业文化中权力集中的现象会比较严重。企业家作为企业这个团体的领头羊,企业文化多数会以初创企业家或者将企业发展壮大的某个企业家的个人价值观、道德观为基础形成。另外企业员工的普遍认同是企业文化长久存续的条件,一个企业家同其团队经过不断努力形成的企业文化经过一段时间的发展后得不到所有员工的认同和遵守或者新领导人的经营风格了、理念完全改变也有可能导致企业文化的覆灭或是改变,当然新的企业文化的形成还是要经过一个长期的发展过程。

最后、企业文化是一种看不见摸不着的精神力量,可以认为是企业的一种无形资源。企业文化必须通过相应的载体才能得以表现,最主要的载体是企业员工,其生产经营中表现出来的一种精神风貌是企业文化的最主要体现。当然,企业文化还会通过企业的一些物质载体表现出来,比如企业建筑、装饰、宣传标语等一系列物质载体展现。另外,研究一个企业的内部结构和制度安排也是了解其企业文化的重要途径。因此,企业文化是通过企业人员、物质、制度等层次展现出来的一种精神表现。

(2)内部控制的定义相对来说比较规范,目前世界范围内影响最为广泛的莫过于COSO委员会《内部控制——整合框架》中的界定:内部控制是由企业董事会、经理层以及其他员工实施的, 为财务报告的可靠性, 经营活动的效率和效果, 相关法律法规的遵循性等目标的实现提供合理保证的过程。Coso委员会将内部控制划分为: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监督五个要素。2004年coso委员会又发布了《企业风险管理——整合框架》 研究报告,报告中指出内部控制是企业风险管理的一部分,企业风险管理涵盖了内部控制。COSO 委员会将企业风险管理划分为八个相互关联的构成要素:内部环境、目标设定、事项识别、风险评估、风险应对、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监控。从《企业风险管理——整合框架》与《内部控制——整合框架》的比较中我们发现前者更加注重了企业中的人文因素,并指出:所有企业的核心都是人—— 他们的个人品性, 包括诚信、道德价值观和胜任能力是内部环境中最重要的因素。

本文对内部控制的定义采取我国 2008年6月财政部联合五部委发布的《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对内部控制制度要素的划分,基本上借鉴了coso委员会的五个要素即:内部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内部监督。内部环境是企业实施内部控制的基础,一般包括治理结构、机构设置及权责分配、内部审计、人力资源政策、企业文化等。风险评估是企业及时识别、系统分析经营活动中与实现内部控制目标相关的风险,合理确定风险应对策略。控制活动是企业根据风险评估结果,采用相应的控制措施,将风险控制在可承受度之内。信息与沟通是企业及时、准确地收集、传递与内部控制相关的信息,确保信息在企业内部、企业与外部之间进行有效沟通。内部监督是企业对内部控制建立与实施情况进行监督检查,评价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发现内部控制缺陷,应当及时加以改进。

从以上资料的变化可以看出对于内部控制要素的划分日渐科学合理,其中企业人文因素越来越受到重视,企业文化在公司治理及内部控制中的基础性作用也

越来越显著,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一系列财务丑闻的驱动下,企业文化逐渐成为内部控制结构建设中不可忽视的因素。

企业文化影响内部控制的案例分析

企业文化对企业内部控制的重大影响将从以下两个案例中得到完全体现,华为与富士康是我们所熟知的两家公司。也许在很多人看来这是两家风格迥异,八竿子打不着的企业,但是正是这两家企业给了我们两种发人深思的企业文化形式。

华为总裁任正非说:“华为公司有什么呢?连有限的资源都没有,但是我们的员工都很努力,拼命地创造资源。真正如国际歌所唱的,不要说我们一无所有,我们是明天的主人。” “我认为内地的企业不景气,不仅仅是一个机制问题,关键是企业文化。能否把我们华为的文化推到内地去,救活中国内地的企业。当然有机制和管理方面、资金方面的问题,但也有一个企业文化问题,内地许多企业就没有企业文化。”为的“狼性”企业文化,任正非说:发展中的企业犹如一只饥饿的野狼。狼有最显著的三大特性,一是敏锐的嗅觉,二是不屈不挠、奋不顾身、永不疲倦的进攻精神,三是群体奋斗的意识。同样,一个企业要想扩张,也必须具备狼的这三个特性。在华为的独特企业文化的影响下,形成了一种尊重价值规律和自然规律的内部控制制度。正是因为有了这样的企业文化资源,华为才一步步从一家名不见经传的私营小企业走向了世界500强。华为的内部控制结构是以企业文化为基础的建立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典型案例,正如任正非所说内地企业要实现突破关键是企业文化,只有以企业文化为核心建立起来的内部控制制度才是突破我国企业制约瓶颈的有效途径。

再来看世界代工巨头富士康,富士康倡导的是军事化的企业管理理念,严明的纪律,硬朗的管理风格为企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但是在2010年一系列的员工自杀事件后,这种纯军事化的企业文化模式引起了越来越多的反思。企业终究还是企业,人才是企业的核心,这种把员工仅仅当成是换取经济效益的工具的企业文化是不能持久的。军队之所以可以这样管理是建立在共同的价值取向基础之上即——保家卫国,保护国家利益,而企业如果撇开员工利益单纯追求效益则最终会危及企业文化甚至是企业的生存。从富士康公司在事件之后的一系列调整可以看出任何企业撇开员工去谈公司治理或是去实施公司内部控制制度都是没有效果的,如果不改进企业文化公司的内部控制制度必然无法有效实施。

以上两个案例充分显示了企业文化在公司治理及内部控制中的巨大作用,离开企业文化谈内部控制或者离开企业员工谈内部控制都将使内部控制制度难以有效执行。

企业文化与内部控制的关系

(一)企业文化建设是内部控制的基础

“在没有文化内涵的制度,任何一种制度的产生和形成,都可以认为是反映了某些文化的轨迹或文化的需求。内部制度既是企业文化的产物,又是企业文化

的工具,企业文化与内部制度具有高度的统一性和一致性。”(企业文化——内部控制的灵魂、李成云)良好的企业文化能够促进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和实施,企业文化是一种自我管理文化,而内部控制的建立和执行必须以良好的自我管理为基础,因此企业文化是内部控制的基础。

第一、企业文化是企业内部环境的基础。《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中提到:“内部环境是企业实施内部控制的基础,一般包括治理结构、机构设置及权责分配、内部审计、人力资源政策、企业文化等。”在基本规范中企业文化是内部环境的一个组成部分,但深入研究会发现建成了良好的企业文化将为企业治理结构、机构设置及权责分配、内部审计和人力资源政策的实施提供必要的条件。

第二、企业文化影响企业的风险评估策略。企业文化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企业领导人的经营理念、风险承受能力和意愿,企业风险评估政策的选定和执行都离不开企业文化的支撑。

第三、企业文化控制活动有效执行的基础。控制活动的有效执行需要企业各职能部门的协同配合,只有每一环节都严格按照控制制度的规定运行,控制活动才能达到预期的结果。在一个拥有良好的企业文化中,每个员工都会将自己融入到企业的活动中以实现企业和自身的利益,因而企业控制活动也就能够得到有效执行。

第四、企业文化是有效的信息与沟通的前提。信息的传递与沟通是衡量企业内部控制的重要因素,在当今信息高速传递的大背景下,企业必须保证自己以最快的速度获取到足够有效的信息方能在与对手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保证信息传递的途径是加强沟通,无论是对内或是对外都要建立起有效的沟通协商机制。而要做到信息与沟通就必须建立起重视信息与沟通的企业文化,让每个员工都树立信息经济意识,加强沟通效率减少沟通成本,建立企业信息系统。

第五、企业文化为内部监督提供制度保障。企业内部监督在加强职务分离相互制约的基础上,重点要培养内部人员的责任意识,增强员工主人意识,降低内部舞弊的可能性。

(二)良好的企业内部控制能够促进企业文化的提升

企业文化通过意识观念的渗透和同化,内在地影响人的行为方式,从而影响内部控制的实施。反过来,有效的内部控制有利于企业文化的建设和有力地促进企业文化的提升。内部控制实质上也可以称之为一种控制文化,内部控制活动一般须经过授权、执行、审核、记录等程序来实现。内部控制过程实际上是人与人沟通的过程,也是将员工的思维和行动统一为实现企业目标的过程。有效的内部控制在实施的过程中就会推动企业文化的进一步提升。

由此可见,企业文化和内部控制是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关系。企业文化是一种软实力,是一种无形资源,形成一种良性的企业文化能够保证企业持续发展;内部控制则是一种硬件装备,是企业发展壮大必不可少的。如同电脑一样软硬件一样也不能缺,只有软硬件同时齐全且“配置”优良时才能保证电脑高效运行,因此企业必须软硬件同时抓,既要搞好企业文化又要配套升级相应内部控制制度。

结束语

综上所述,企业要长期发展下去,企业文化与内部控制二者缺一不可。因此,

企业既要注重文化的培养,将企业文化渗透到内部控制的各个环节中,又要将内部控制融入企业文化的发展。只有将两者有机结合,才能有效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王竹泉 隋 敏 控制结构+ 企业文化:内部控制要素新二元论

2、杨雅玲论内部控制与企业文化的关系

3、张水强论内部控制与企业文化的相互关系

4、俞雪花周西有论企业文化对内部控制的影响

5、陈金娟内部控制与企业文化建设关系研究

6、李云成 企业文化_内部控制的灵魂

7、陈春花企业文化的改造与创新

8、高翠莲企业文化建设与企业内部控制

9、吴国英, 牟永红, 雷卫中企业文化建设中/ 心理契约的构建

10、杨艳 企业文化与内部控制关系分析

公司治理与内部控制

公司治理与内部控制研究

公司治理与内部控制第二次作业

公司治理与内部控制第一次作业

商业银行 公司治理与内部控制 题库

浅谈公司治理与内部控制的关系

风险管理、公司治理与内部控制(优秀)

论公司治理与内部控制的关系

商业银行公司治理、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

公司治理与内部审计

《公司治理与内部控制.doc》
公司治理与内部控制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